“可我完全没有印象……”
白鸥掠过水面,振翅带起的风声,轻易便盖过了杨书玉的呢喃。
儿时许多事,的确随她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淡忘,她原以为这再寻常不过。
如今谢建章的一席话,却让她郑重地审视起来。
“在江陵?”
“不对。”杨书玉心虚地偷看谢建章的神情,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你说江陵来晚了,那之前当是没来过。”
她自顾自说着,眉头也随之蹙紧。
可她生于江陵长于江陵,在来京城之前,出城最远也只是清明去给姜荷扫墓,且当日便归。
如此,谢建章又是在哪里遇见过她?
搜索枯肠而不可得,杨书玉向谢建章投去不解求知的目光,抬眸正正撞入那柔情似水且带笑意的双汪清潭中。
谢建章情不自禁地朝杨书玉微微倾身,垂眸开口柔声道:“书玉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我望你来日能记起,日夜静等。”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他盼着杨书玉能记起,而非由他告知。若杨书玉珍视那段记忆,又如何会忘?于他而言,便是日夜不敢忘却分毫,那些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地清晰。
澄澈而真挚的双眸宛若漩涡,透出他心底的期许,又藏着几分失落凄哀。
杨书玉朱唇轻启,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微不可查地往回丝丝吸气,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往后躲,似想逃避谢建章的盛情。
两相对望,静默无言的他们竟僵持在原地,谁也没有进一步动作。
嗖——
长箭破空,瞬息穿林而来,杨书玉愣神抬头时,正是一场紫丁香花雨,混杂着绿叶簌簌落下。
花枝入怀,恰是她遥遥与高时明隔林对视之时。
箭羽折断花枝,不改方向,径直没入湖面也不见减速,更不见有箭矢浮起,只是在湖面泛起一个水泡,带起一阵涟漪。
杨书玉眨巴着灵动的杏眼,后知后觉起身,朝高时明的方向曲膝福礼。
那紫丁香花枝顺势落从她怀中滑落,在曲膝时被她伸手接住。
恍惚回神,她竟不曾察觉身侧有一株成乔丁香,怒放于山谷中。
高时明端坐在骏马背上敛势收弓,他威仪棣棣,气宇轩昂,居高睥睨而视,透出他骨子里的倨傲。
“请贵女移步,回广阳别宫伴驾。”
高时明一言不发,他身侧的近卫高声道明一行人的来意。
杨书玉心生疑窦,却只能蹙眉应下。可高时明却没有立刻转身回猎宫的意思,仍是定定地垂眸看她。
“什么意思?”杨书玉小声向谢建章求助,面上却努力地维持着端庄稳重。
谢建章缓缓摇头,七巧玲珑心如他,竟也猜不出在驳回北凉和亲之请后,为何还要宣杨书玉伴驾。
见高时明迟迟没有打马离开的动作,杨书玉动作迟缓地转身去牵踏川,期间默契地和谢建章交换了眼神。
她利落地翻身上马,踏川不住地原地踏蹄,激起片片水花,可丝毫没有影响她一气呵成的动作。
纵马离开前,她朝谢建章点点头,两人心照不宣地说好分头行动。
等跟着高时明回到猎宫,已是正午。举办仪典的看台已经被人撤去,自然不会有人顶着烈日遥望围猎盛景。更何况密林掩映,留守在猎宫也着实看不到什么。
因而不下场参加围猎的人早已散去,萧彧回到广阳别宫休憩,等着晚间围猎手回营,他再出面论功行赏。
殿门打开前,杨书玉便是这样以为的。
直到她缓步走进别宫,又见萧彧埋首于御案挥墨泼毫。
先前她也留意到萧彧善工笔,可那晚却被北凉国书牵走所有心绪,倒没留意萧彧在画什么。
“皇叔!”
“臣女见过皇上。”
他们几乎是同时出声,又十分默契地将视线从御案上移走,只不过是一人抬头平视,一人垂眸颔首行大礼。
后者的动作尽数落在前者眼里,惹得萧彧会心一笑。
那同为画痴才能看穿对方的视线轨迹:看笔看墨看色,皆能推出画手的心思。若是绘制青绿山水,岩彩的研磨调色又需要特殊的器具,更别说就放在他手边的界尺了。
“杨书玉,你过来。”
他出声招呼杨书玉近身探讨作画,连高时明上午处置林自初的结果都没有问,引得高时明不耐烦地轻啧一声。
这下不仅是萧彧被施法定住,就连杨书玉也顿在原地,前进也不是,退回高时明身后也不是。
她自知没有话语权,心安理得地闭嘴低头装鹌鹑。可怜萧彧小小年纪,被他吓得连君王的威严都快端不住了。
萧彧顶着稚嫩的童声,面上露怯打量着高时明的神色,僵硬地搁下手中画笔,问道:“皇叔,晌午的围猎可还顺利?北凉使臣是否知难而退了?”
不知是不是杨书玉在场的缘故,高时明并没有如往常那般,严厉地训斥他只晓得醉心作画,身为执棋手,却没有时刻洞悉风向变化。
在高时明审视的目光中,萧彧乖顺道:“请皇叔责罚。”
鹿皮黑靴踩在油亮如镜的金砖上,竟也能如鼓点般震人心弦。
萧彧默默垂下视线,若不是规矩和教养拘着,他定会心虚地抬手摸摸鼻尖。杨书玉则用余光盯着地面映出的身影,默数着步数,看着离她远去。
可在三步之外,高时明突然停下了步伐。
“怎么不跟上?”
高时明半回身看着杨书玉,那黑曜石般的瞳仁映出他高大的影子,写满了不解与迷茫。
原来高时明刚才表露的怒意,竟没有涵盖她?
“是。”杨书玉丈百思不得其解,小声地应承,跟着高时明走近御案。
“此事既然由皇上主持,那便要做到最好。”高时明抬指抚过墨迹已干的地方,最后撑指在镇尺边不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是他为萧彧量身选定,可立身立命的一桩千秋功绩。
“这幅界画繁复细密,皇上的画技越发精妙了。”
他前一句话往萧彧的肩上加了千钧重,可最后发自他内心的赞美,却让萧彧脸上绽出青涩少年的喜悦笑容。
那是介于孩童和少年之间,被长辈夸赞后,想按下却因本能而藏不住的欣喜,他澄澈的双眸也因此而泛出细碎的星光。
“当真?”萧彧语调上扬,似在央求高时明再夸他一遍。
可高时明全当没听见,目光沉沉地盯着未完工的界画出神。
“这是……”杨书玉似是寻到什么宝贝,语气变得轻快起来,“西山,京都,月渚,浮白河。”
她的视线从左上,随之扫过她点到京都风貌,最后落在御案坠落的界画画幅右下处。素手抚过仅存在画中的河渠,她呢喃道:“这是今后要开凿的运河。”
这纸三丈三,不腐不驻,历经一百零八道工序才能制成,是市面上最大幅的宣纸。
经萧彧悉心画就,上面赫然呈现的是黎国水运图。
山川湖泊,城池渡口,疏密有致,就连来往船只也被他细细刻画出,能清楚地看见商船上的舵工如何扬帆操舵。市井百姓,往来客商,各有特色,皆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大增加了界画的层次感,黎国的人文风貌跃然纸上。
怎一句鬼斧神工了得!
这是杨书玉赏鉴古今大家的画作,也不曾见过的神迹。
“水运从西山起,往南延伸至江陵才止。”她已猜出这幅界画的用处,“怎么画面堪堪停在浮白河开挖的起点?”
聊到作画,萧彧的话便止不住,又多又碎:“朕没去过江陵,如何下笔?”
“皇叔说你也善丹青,江陵往北开挖的河段自然该由你下笔。”
“朕并不是不信皇叔。”他的话顿了顿,“实在是三丈三的画幅太小,再难容下江陵的风貌。”
“你便另起一卷吧!”
他竹筒倒豆般将安排脱出,面上的神情却分明是不信任杨书玉的画技,一副怕她下笔会破坏自己画作模样。
见杨书玉愣神,他用眼神示意御案不远处叠放的卷宗:“那些卷宗你当用得到,全是京都杨家先辈挖渠引水留下的。”
杨书玉跟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正是昨晚她还没来得及翻阅的卷宗。
“怎么,有难处?”高时明的声音冷不防响起,“这差事可是你主动讨要的。”
开挖运河,连通南北漕运,这不仅是百姓盼望的,亦是为政者谋求的。如此浩大的工程,想要推动谈何容易?
是以,无论是高时明一党,还是太后一党,在江陵杨氏进京前,这件事都不敢摆在明面商讨。
待杨书玉开口后,有分担国库压力的财力支持,高时明是可以迅速往下推进的。但以这幅界画的完成程度来说,没有两三个月,萧彧如何能作出?
这只能说明,他们早就料定杨书玉,会拿开挖运河一事来为杨府谋生机。
换而言之,他们并不在乎江陵杨府选择的立场,他们最终目的是推动开挖运河。
意识到遭人算计后,杨书玉微微蹙眉,开口却关心起另一件事。
“书玉深居后宅长大,在江陵也鲜少有人知道我痴画善丹青。”
高时明是去过她的闺房,可就连林自初都不知道,在杨府的后院,杨伯安单独为她建了一座画阁,旁人不得进出。她将这个爱好藏得极好,从不在外人面前展露,就连画上落的名字,甚至都不是杨书玉三字。
她抬眸迎着高时明的目光,颤声质问道:“王爷是如何知晓我善丹青的?”
白鸥掠过水面,振翅带起的风声,轻易便盖过了杨书玉的呢喃。
儿时许多事,的确随她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淡忘,她原以为这再寻常不过。
如今谢建章的一席话,却让她郑重地审视起来。
“在江陵?”
“不对。”杨书玉心虚地偷看谢建章的神情,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你说江陵来晚了,那之前当是没来过。”
她自顾自说着,眉头也随之蹙紧。
可她生于江陵长于江陵,在来京城之前,出城最远也只是清明去给姜荷扫墓,且当日便归。
如此,谢建章又是在哪里遇见过她?
搜索枯肠而不可得,杨书玉向谢建章投去不解求知的目光,抬眸正正撞入那柔情似水且带笑意的双汪清潭中。
谢建章情不自禁地朝杨书玉微微倾身,垂眸开口柔声道:“书玉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我望你来日能记起,日夜静等。”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他盼着杨书玉能记起,而非由他告知。若杨书玉珍视那段记忆,又如何会忘?于他而言,便是日夜不敢忘却分毫,那些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地清晰。
澄澈而真挚的双眸宛若漩涡,透出他心底的期许,又藏着几分失落凄哀。
杨书玉朱唇轻启,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微不可查地往回丝丝吸气,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往后躲,似想逃避谢建章的盛情。
两相对望,静默无言的他们竟僵持在原地,谁也没有进一步动作。
嗖——
长箭破空,瞬息穿林而来,杨书玉愣神抬头时,正是一场紫丁香花雨,混杂着绿叶簌簌落下。
花枝入怀,恰是她遥遥与高时明隔林对视之时。
箭羽折断花枝,不改方向,径直没入湖面也不见减速,更不见有箭矢浮起,只是在湖面泛起一个水泡,带起一阵涟漪。
杨书玉眨巴着灵动的杏眼,后知后觉起身,朝高时明的方向曲膝福礼。
那紫丁香花枝顺势落从她怀中滑落,在曲膝时被她伸手接住。
恍惚回神,她竟不曾察觉身侧有一株成乔丁香,怒放于山谷中。
高时明端坐在骏马背上敛势收弓,他威仪棣棣,气宇轩昂,居高睥睨而视,透出他骨子里的倨傲。
“请贵女移步,回广阳别宫伴驾。”
高时明一言不发,他身侧的近卫高声道明一行人的来意。
杨书玉心生疑窦,却只能蹙眉应下。可高时明却没有立刻转身回猎宫的意思,仍是定定地垂眸看她。
“什么意思?”杨书玉小声向谢建章求助,面上却努力地维持着端庄稳重。
谢建章缓缓摇头,七巧玲珑心如他,竟也猜不出在驳回北凉和亲之请后,为何还要宣杨书玉伴驾。
见高时明迟迟没有打马离开的动作,杨书玉动作迟缓地转身去牵踏川,期间默契地和谢建章交换了眼神。
她利落地翻身上马,踏川不住地原地踏蹄,激起片片水花,可丝毫没有影响她一气呵成的动作。
纵马离开前,她朝谢建章点点头,两人心照不宣地说好分头行动。
等跟着高时明回到猎宫,已是正午。举办仪典的看台已经被人撤去,自然不会有人顶着烈日遥望围猎盛景。更何况密林掩映,留守在猎宫也着实看不到什么。
因而不下场参加围猎的人早已散去,萧彧回到广阳别宫休憩,等着晚间围猎手回营,他再出面论功行赏。
殿门打开前,杨书玉便是这样以为的。
直到她缓步走进别宫,又见萧彧埋首于御案挥墨泼毫。
先前她也留意到萧彧善工笔,可那晚却被北凉国书牵走所有心绪,倒没留意萧彧在画什么。
“皇叔!”
“臣女见过皇上。”
他们几乎是同时出声,又十分默契地将视线从御案上移走,只不过是一人抬头平视,一人垂眸颔首行大礼。
后者的动作尽数落在前者眼里,惹得萧彧会心一笑。
那同为画痴才能看穿对方的视线轨迹:看笔看墨看色,皆能推出画手的心思。若是绘制青绿山水,岩彩的研磨调色又需要特殊的器具,更别说就放在他手边的界尺了。
“杨书玉,你过来。”
他出声招呼杨书玉近身探讨作画,连高时明上午处置林自初的结果都没有问,引得高时明不耐烦地轻啧一声。
这下不仅是萧彧被施法定住,就连杨书玉也顿在原地,前进也不是,退回高时明身后也不是。
她自知没有话语权,心安理得地闭嘴低头装鹌鹑。可怜萧彧小小年纪,被他吓得连君王的威严都快端不住了。
萧彧顶着稚嫩的童声,面上露怯打量着高时明的神色,僵硬地搁下手中画笔,问道:“皇叔,晌午的围猎可还顺利?北凉使臣是否知难而退了?”
不知是不是杨书玉在场的缘故,高时明并没有如往常那般,严厉地训斥他只晓得醉心作画,身为执棋手,却没有时刻洞悉风向变化。
在高时明审视的目光中,萧彧乖顺道:“请皇叔责罚。”
鹿皮黑靴踩在油亮如镜的金砖上,竟也能如鼓点般震人心弦。
萧彧默默垂下视线,若不是规矩和教养拘着,他定会心虚地抬手摸摸鼻尖。杨书玉则用余光盯着地面映出的身影,默数着步数,看着离她远去。
可在三步之外,高时明突然停下了步伐。
“怎么不跟上?”
高时明半回身看着杨书玉,那黑曜石般的瞳仁映出他高大的影子,写满了不解与迷茫。
原来高时明刚才表露的怒意,竟没有涵盖她?
“是。”杨书玉丈百思不得其解,小声地应承,跟着高时明走近御案。
“此事既然由皇上主持,那便要做到最好。”高时明抬指抚过墨迹已干的地方,最后撑指在镇尺边不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是他为萧彧量身选定,可立身立命的一桩千秋功绩。
“这幅界画繁复细密,皇上的画技越发精妙了。”
他前一句话往萧彧的肩上加了千钧重,可最后发自他内心的赞美,却让萧彧脸上绽出青涩少年的喜悦笑容。
那是介于孩童和少年之间,被长辈夸赞后,想按下却因本能而藏不住的欣喜,他澄澈的双眸也因此而泛出细碎的星光。
“当真?”萧彧语调上扬,似在央求高时明再夸他一遍。
可高时明全当没听见,目光沉沉地盯着未完工的界画出神。
“这是……”杨书玉似是寻到什么宝贝,语气变得轻快起来,“西山,京都,月渚,浮白河。”
她的视线从左上,随之扫过她点到京都风貌,最后落在御案坠落的界画画幅右下处。素手抚过仅存在画中的河渠,她呢喃道:“这是今后要开凿的运河。”
这纸三丈三,不腐不驻,历经一百零八道工序才能制成,是市面上最大幅的宣纸。
经萧彧悉心画就,上面赫然呈现的是黎国水运图。
山川湖泊,城池渡口,疏密有致,就连来往船只也被他细细刻画出,能清楚地看见商船上的舵工如何扬帆操舵。市井百姓,往来客商,各有特色,皆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大增加了界画的层次感,黎国的人文风貌跃然纸上。
怎一句鬼斧神工了得!
这是杨书玉赏鉴古今大家的画作,也不曾见过的神迹。
“水运从西山起,往南延伸至江陵才止。”她已猜出这幅界画的用处,“怎么画面堪堪停在浮白河开挖的起点?”
聊到作画,萧彧的话便止不住,又多又碎:“朕没去过江陵,如何下笔?”
“皇叔说你也善丹青,江陵往北开挖的河段自然该由你下笔。”
“朕并不是不信皇叔。”他的话顿了顿,“实在是三丈三的画幅太小,再难容下江陵的风貌。”
“你便另起一卷吧!”
他竹筒倒豆般将安排脱出,面上的神情却分明是不信任杨书玉的画技,一副怕她下笔会破坏自己画作模样。
见杨书玉愣神,他用眼神示意御案不远处叠放的卷宗:“那些卷宗你当用得到,全是京都杨家先辈挖渠引水留下的。”
杨书玉跟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正是昨晚她还没来得及翻阅的卷宗。
“怎么,有难处?”高时明的声音冷不防响起,“这差事可是你主动讨要的。”
开挖运河,连通南北漕运,这不仅是百姓盼望的,亦是为政者谋求的。如此浩大的工程,想要推动谈何容易?
是以,无论是高时明一党,还是太后一党,在江陵杨氏进京前,这件事都不敢摆在明面商讨。
待杨书玉开口后,有分担国库压力的财力支持,高时明是可以迅速往下推进的。但以这幅界画的完成程度来说,没有两三个月,萧彧如何能作出?
这只能说明,他们早就料定杨书玉,会拿开挖运河一事来为杨府谋生机。
换而言之,他们并不在乎江陵杨府选择的立场,他们最终目的是推动开挖运河。
意识到遭人算计后,杨书玉微微蹙眉,开口却关心起另一件事。
“书玉深居后宅长大,在江陵也鲜少有人知道我痴画善丹青。”
高时明是去过她的闺房,可就连林自初都不知道,在杨府的后院,杨伯安单独为她建了一座画阁,旁人不得进出。她将这个爱好藏得极好,从不在外人面前展露,就连画上落的名字,甚至都不是杨书玉三字。
她抬眸迎着高时明的目光,颤声质问道:“王爷是如何知晓我善丹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