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午后,天空中飘着缠绵的细雨,滋润着刚泛绿意的枝头。
雨水汇聚成一条小河,在碎石间流淌,发出碎玉一般清脆的泉音,和着偶尔传来的厚重钟声,一重一浅别有意味。
叠云寺是座百年古寺,曾有一心向佛的皇帝在此遁入空门,所以修建时下足了功夫。
红墙琉璃瓦,金身佛陀像,正院中还有一棵成人腰腹粗细的银杏树,上面挂满了经幡,春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将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
叠云后山,清幽宁静,炊烟袅袅,一座茅草小屋便坐落在此处,门前是一条各色的碎石小路,有流水从上面经过,反射出粼粼的微光。
普通的禅房僧舍皆在后院,唯有慧岸法师多年来一直独自居住于此。
此时,院内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小和尚正蹲在炉火旁拿着一把小蒲扇,簌簌地扇着风,炉上架着一口锅,里面装着他从山上装回的山泉水,入口微甜,用来冲泡茶是最好的。
平日里后山甚少有人来往,也不会拿出来招待人,只是今天特殊,从山外来了位女香客指名道姓地来拜访慧岸法师。
屋子并不大,一进门便能看清屋内的全貌。
胡子花白的和尚闭目便是盘坐在蒲团上,窗户未关,窗外的雨肆无忌惮地洒在他头顶,九个戒疤清晰可见,正是和尚慧岸。
而一旁便是那位奇怪的女香客,她并未涂脂抹粉,正好看出她长相甚美,柔美中带着清冷,正如同屋外飘摇的细雨,看似柔弱,却寒气逼人。
她眉眼细长,鼻梁高挺,一双薄唇棱角分明,看上去有些许男相,但不失精致。
李知稔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悲愤的心情,许久,才道:“父亲蒙受冤屈而死,知稔身为人子,如何能坐视不理?还望大师告知一二,知稔当牛做马绝无怨言!”
慧岸法师深深地叹了口气,终究是睁开双眼,语气平和,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初李大人救下贫僧,贫僧一直铭记在心。十二年前李大人下狱,贫僧曾前往永德殿面见圣上,圣上言:何为明君?何为忠臣?贫僧愚钝,不能答对,如今再问施主,施主可知?”
李知稔自然知道,她皱了皱眉,说道:“⒈饰官化下者,明君也。修义从令者,忠臣也。”
慧岸和尚高深莫测的摇摇头,“是也,非也,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做臣子的唯有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用心辅助,圣上才会体恤下情。”
李知稔揉了揉额头,心中的烦闷怎么也压不下去,“大师的意思是,因为我爹不忠不义,不孝不悌,所以陛下才会将我李家抄家灭族?”
李知稔神情有些恼怒,话语中也开始夹枪带棒。
“爹爹身有从龙之功,他如今能稳坐皇位全靠我爹一心辅助!飞鸟尽,良弓藏,不过是君要臣死罢了!”
慧岸和尚摇了摇头,又闭上眼睛,说道:“往事皆已随风去,何必庸人自扰之。”
李知稔轻笑出声,双眼却微微发红,和尚上下嘴唇一碰说得倒轻松,她父亲兢兢业业十几年,平时对三表哥也是敬而远之,从来不会结党营私,更遑论谋反这种重罪。
可她终究平复下心情,道:“姑母遭到连累身处幽宫,还不知是何等情况,知稔如何能一身轻?”
“当初李妃娘娘将施主送出京城,便是要施主远离是非之地,施主应顺李妃之意,忘掉过去,重新开始。”
李知稔感到有些棘手,这和尚油盐不进,翻来覆去就是让她走,她想了想说道:“大师就不好奇,我是如何回来的?”
慧岸和尚没料到她会这么说,思索了一会说道:“不知。”
“半个月前,村里来了一群不知道是什么的人,那位云家大小姐死了,她死前将这个交给了我,要我替她照顾姨娘。”李知稔将一个小巧的金铃铛放在桌上。
“阿弥陀佛,”慧岸和尚低声念了句佛经,又道:“施主心善。”
“是也,非也。”李知稔站起身,拿起一旁的斗篷抖了抖,披在肩上,“我借她的身份一用,自然会替她孝敬母亲。”李知稔双手合十,朝着和尚打了个稽首,“不管如何,今日还是多谢大师,知稔先告辞了,等来日再来拜会慧岸大师。还望大师为知稔保守秘密。”
“请小姐莫要着相,珍惜眼前才是。”
“多谢大师。”
李知稔说完,便转身离去,出门前正好碰到端着茶的小和尚,小和尚见她要走,连忙说道:“施主,不吃杯茶吗?师父特地嘱咐的。”
李知稔停下脚步,转过身,柔声说道:“那就多谢小师傅了。”
茶是大叶苦丁,入口微甘,回味微苦,清热退火,李知稔忍住怒火再次道谢,便撑起纸伞离开了。
雨还在下,却凌冽了许多,不在被风吹动,凉风刺骨,一如十二年前。
十二年前,尚书仆射李尚元谋叛欺君,结奸蠹国,判以凌迟之刑,满门抄斩。后,李妃冒雪求情,帝怜其体弱,又新丧幼子,改为斩首。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呼啸的北风如同悲戚的嚎哭。
瑟瑟发抖的马夫牵着一匹拉满草料的驴车逆行在人群中,驴车上还坐着一个小女孩,她身穿一件露着花絮的灰蓝色布袄,手指脸颊冻得通红,女孩不过五六岁,正是调皮的年纪,如今坐在驴车上一动不动,任由白雪落了满身,那正是罪臣李尚元之女。
“姑娘,别怕啊,有李叔在,不会有事的。”马夫将车停在一边,将少女身上的雪扫开,将两边的稻草围了围,妄想挡住周围肆虐的寒风,“待会有人问,姑娘不说话就是了。”
少女趴在马夫肩头,一言不发,眼泪刚落下便被冻在脸上,父亲斩首于市,母亲自缢而亡,而姑母也因为求情遭到帝王厌弃,一眨眼大厦不在,家破人亡。
李知稔顺着蜿蜒的小路回到山门前时,小菏已经等候多时了,刚才姑娘拜完佛就独自前往后山了,她虽然不解却依然照着姑娘的吩咐,点了一盏无名的长明灯。
小菏一见李知稔连忙上前,拿着手帕替她擦拭不存在的雨水,“姑娘冻坏了吧!快上马车!”
马车并不大,四角各挂了一盏六角琉璃灯,下方悬着一块金色的木牌,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云府。
车内铺着一块雪白的虎皮,中间放着铜顶香炉,正冒着袅袅青烟,整个马车都飘散着木质的暖香。
李知稔靠在车壁上,将旁边毯子一拉闭上眼睛就要睡觉,但马车颠簸,始终找不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只能睁开眼,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初李家被抄之后,那些人并没有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反而都遭到了贬谪外放,而京中的人对这件事更是讳莫如深,而一切的始作俑者王怀安更是从三品京官直接成为地方同知,如今是问不得了。
可李叔也并没有告诉她多少,要想知道当初发生什么,必须找到当时的卷宗,而当初曾三司会审,卷宗在哪里还不得知。
李知稔心里一团乱麻,难不成真的溜进宫里找姑母?可那里又不是想去就去的地方,被人发现她就不用再找什么人了,直接到地府一家人大团圆了。
可她也没多少时间,云家小姐这层假身份不知哪天就会彻底暴露,而且一件还有很重要的事没查清楚。
“姑娘,喝口茶吧。”小菏期期艾艾地端着茶杯递到李知稔面前。
回过神,李知稔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马车居然停了,而外面更是不知道什么情况闹哄哄的。
“到哪儿了?怎么突然停了?”李知稔问道。
李知稔刚说完,一旁的车壁便响起“笃笃”的敲击声,小菏撑起支摘窗,一旁的侍卫便说道:“姑娘,前面有人打起来了,围了许多人,一时半刻怕是过不去。”
李知稔听完心里发笑,真是奇了,下雨天不回家待着,跑出来看人出洋相。
一旁的小菏撩开一角车帘,外面的雨小了不少,天也已经变得黄橙橙的。
一群人将朱雀大街围得水泄不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帮人在火并。
为首的是一个身宽体胖的男子,穿着一件枣红色的长袍,身后的小厮垫着脚拼命地为他撑伞,却盖不住他的半副身躯。
“你知道爷爷我是谁吗?”男子高声喝道。
“你是我的乖儿!”一道清脆的女声,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哈哈大笑。
而李知稔是一刻也笑不出来,只因背对着她的女子,她不仅认识,而且熟得很。
“那男子是圣上身边钱常侍的干儿子的干儿子,平时没少在京城欺男霸女,”小菏转过头,低声说道,过了一会她又说道:“对面的那个,好像是石姑娘呢?”
“是她,下去看看吧。”李知稔叹了口气,搭着小菏的手下了马车。
下了马车她才真正看清这次“火并”的全貌,最中间是一名跪趴在地上的女子,身上满是伤痕泥污,她想来是极高的,跪在地上像一座小山,她身后有三四个家奴试图将她从地上拉起来,却没有撼动她分毫。
而女子面前的,便是李知稔所熟知的人,石珩。
她独自一人从半河村出来,一路上若是没有石珩照拂怕是早已经是白骨一把,石珩与她进京,举目无亲的,如今与她一起住在云府。
李知稔朝一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将男人手里的鞭子拦下,又上前问道:“发生什么事儿了?”
石珩一见她气势更足,根本不问她怎么在这儿,直接说道:“你既然那么喜欢你的太监干爷爷!姑奶奶今天就直接送你去当太监!”
说着她便要去抽大李腰间的剑。
李知稔一把拦住,“我是说出了什么事儿?!”
谁知对面的干孙子早已是火冒三丈,拿起长鞭就是乱甩,周围的人都怕殃及,纷纷避让,一时间都如同碰到火星子乱迸,互相推搡起来。
大李小杏口里喊着“保护姑娘”便冲了上去,他们身形矫健,凌冽如风,岂是几个奴才能拦得住的,刀起刀落之间已经将那干孙子架了起来。
石珩在一旁拍手称快,干孙子则哭丧着脸:“你这个泼妇!等我告诉我爷爷!有你好果子吃!”
而李知稔站在一旁,感觉自己被所有人孤立了,她只能将地上的女子扶起。
那女子确实很高,李知稔自觉身量不低,没想到女子比她还要高将近一尺,体型亦是壮硕,只是神情怯懦,畏畏缩缩,若是平常女子梨花带雨也就罢了,李知稔还是有些怜香惜玉的念头的,只是……算了。
那女子刚站起来便说道:“多谢小姐救命之恩。”
李知稔连忙摆手,“你也不必谢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
“小女子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靠在山中打猎为生,前些日子父亲猎一火狐,到集市贩卖,谁知道他让我父亲贱卖不成居然明抢,还将我父亲毒打一顿!昨夜里便……可恨我自己,一口薄棺也无。”说完女子便呜呜的哭了起来。
李知稔这才察觉到女子身上穿着粗布麻衣,腰间缠着白布,赫然正是孝期,同时李知稔也想起养父死前,她都未立碑祭奠,一时间伤神不已。
“我说吧,”一旁的石珩适时打岔,“云娘,这种人你客气什么?我你还信不过?我说打你就别骂!看我将他砍杀的屁滚尿流!”
李知稔连忙阻止她,“算了,小菏,拿几两银给这位姑娘。”
那女子还要说什么,被李知稔阻止,“先将你父亲葬了吧。”
“那他怎么办?”石珩问道。
那干孙子嘴里塞着不知是谁的帕子,脸上鼻涕眼泪齐流,只能呜呜地直哼唧,看着凄苦不已。
“都依你吧,”李知稔看也不看,转身上了马车,“你不是最会整治这种欺软怕硬的人?云家大小姐的名头借你撑一会。”
这时周围的人才看见马车上的字样,竟然是肃北将军府的车架,一时间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过倒也不会为别的,给个面子罢了,在这权贵如狗遍地走的地界儿,见着谁都得吸一两口。
雨水汇聚成一条小河,在碎石间流淌,发出碎玉一般清脆的泉音,和着偶尔传来的厚重钟声,一重一浅别有意味。
叠云寺是座百年古寺,曾有一心向佛的皇帝在此遁入空门,所以修建时下足了功夫。
红墙琉璃瓦,金身佛陀像,正院中还有一棵成人腰腹粗细的银杏树,上面挂满了经幡,春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将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
叠云后山,清幽宁静,炊烟袅袅,一座茅草小屋便坐落在此处,门前是一条各色的碎石小路,有流水从上面经过,反射出粼粼的微光。
普通的禅房僧舍皆在后院,唯有慧岸法师多年来一直独自居住于此。
此时,院内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小和尚正蹲在炉火旁拿着一把小蒲扇,簌簌地扇着风,炉上架着一口锅,里面装着他从山上装回的山泉水,入口微甜,用来冲泡茶是最好的。
平日里后山甚少有人来往,也不会拿出来招待人,只是今天特殊,从山外来了位女香客指名道姓地来拜访慧岸法师。
屋子并不大,一进门便能看清屋内的全貌。
胡子花白的和尚闭目便是盘坐在蒲团上,窗户未关,窗外的雨肆无忌惮地洒在他头顶,九个戒疤清晰可见,正是和尚慧岸。
而一旁便是那位奇怪的女香客,她并未涂脂抹粉,正好看出她长相甚美,柔美中带着清冷,正如同屋外飘摇的细雨,看似柔弱,却寒气逼人。
她眉眼细长,鼻梁高挺,一双薄唇棱角分明,看上去有些许男相,但不失精致。
李知稔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悲愤的心情,许久,才道:“父亲蒙受冤屈而死,知稔身为人子,如何能坐视不理?还望大师告知一二,知稔当牛做马绝无怨言!”
慧岸法师深深地叹了口气,终究是睁开双眼,语气平和,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初李大人救下贫僧,贫僧一直铭记在心。十二年前李大人下狱,贫僧曾前往永德殿面见圣上,圣上言:何为明君?何为忠臣?贫僧愚钝,不能答对,如今再问施主,施主可知?”
李知稔自然知道,她皱了皱眉,说道:“⒈饰官化下者,明君也。修义从令者,忠臣也。”
慧岸和尚高深莫测的摇摇头,“是也,非也,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做臣子的唯有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用心辅助,圣上才会体恤下情。”
李知稔揉了揉额头,心中的烦闷怎么也压不下去,“大师的意思是,因为我爹不忠不义,不孝不悌,所以陛下才会将我李家抄家灭族?”
李知稔神情有些恼怒,话语中也开始夹枪带棒。
“爹爹身有从龙之功,他如今能稳坐皇位全靠我爹一心辅助!飞鸟尽,良弓藏,不过是君要臣死罢了!”
慧岸和尚摇了摇头,又闭上眼睛,说道:“往事皆已随风去,何必庸人自扰之。”
李知稔轻笑出声,双眼却微微发红,和尚上下嘴唇一碰说得倒轻松,她父亲兢兢业业十几年,平时对三表哥也是敬而远之,从来不会结党营私,更遑论谋反这种重罪。
可她终究平复下心情,道:“姑母遭到连累身处幽宫,还不知是何等情况,知稔如何能一身轻?”
“当初李妃娘娘将施主送出京城,便是要施主远离是非之地,施主应顺李妃之意,忘掉过去,重新开始。”
李知稔感到有些棘手,这和尚油盐不进,翻来覆去就是让她走,她想了想说道:“大师就不好奇,我是如何回来的?”
慧岸和尚没料到她会这么说,思索了一会说道:“不知。”
“半个月前,村里来了一群不知道是什么的人,那位云家大小姐死了,她死前将这个交给了我,要我替她照顾姨娘。”李知稔将一个小巧的金铃铛放在桌上。
“阿弥陀佛,”慧岸和尚低声念了句佛经,又道:“施主心善。”
“是也,非也。”李知稔站起身,拿起一旁的斗篷抖了抖,披在肩上,“我借她的身份一用,自然会替她孝敬母亲。”李知稔双手合十,朝着和尚打了个稽首,“不管如何,今日还是多谢大师,知稔先告辞了,等来日再来拜会慧岸大师。还望大师为知稔保守秘密。”
“请小姐莫要着相,珍惜眼前才是。”
“多谢大师。”
李知稔说完,便转身离去,出门前正好碰到端着茶的小和尚,小和尚见她要走,连忙说道:“施主,不吃杯茶吗?师父特地嘱咐的。”
李知稔停下脚步,转过身,柔声说道:“那就多谢小师傅了。”
茶是大叶苦丁,入口微甘,回味微苦,清热退火,李知稔忍住怒火再次道谢,便撑起纸伞离开了。
雨还在下,却凌冽了许多,不在被风吹动,凉风刺骨,一如十二年前。
十二年前,尚书仆射李尚元谋叛欺君,结奸蠹国,判以凌迟之刑,满门抄斩。后,李妃冒雪求情,帝怜其体弱,又新丧幼子,改为斩首。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呼啸的北风如同悲戚的嚎哭。
瑟瑟发抖的马夫牵着一匹拉满草料的驴车逆行在人群中,驴车上还坐着一个小女孩,她身穿一件露着花絮的灰蓝色布袄,手指脸颊冻得通红,女孩不过五六岁,正是调皮的年纪,如今坐在驴车上一动不动,任由白雪落了满身,那正是罪臣李尚元之女。
“姑娘,别怕啊,有李叔在,不会有事的。”马夫将车停在一边,将少女身上的雪扫开,将两边的稻草围了围,妄想挡住周围肆虐的寒风,“待会有人问,姑娘不说话就是了。”
少女趴在马夫肩头,一言不发,眼泪刚落下便被冻在脸上,父亲斩首于市,母亲自缢而亡,而姑母也因为求情遭到帝王厌弃,一眨眼大厦不在,家破人亡。
李知稔顺着蜿蜒的小路回到山门前时,小菏已经等候多时了,刚才姑娘拜完佛就独自前往后山了,她虽然不解却依然照着姑娘的吩咐,点了一盏无名的长明灯。
小菏一见李知稔连忙上前,拿着手帕替她擦拭不存在的雨水,“姑娘冻坏了吧!快上马车!”
马车并不大,四角各挂了一盏六角琉璃灯,下方悬着一块金色的木牌,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云府。
车内铺着一块雪白的虎皮,中间放着铜顶香炉,正冒着袅袅青烟,整个马车都飘散着木质的暖香。
李知稔靠在车壁上,将旁边毯子一拉闭上眼睛就要睡觉,但马车颠簸,始终找不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只能睁开眼,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初李家被抄之后,那些人并没有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反而都遭到了贬谪外放,而京中的人对这件事更是讳莫如深,而一切的始作俑者王怀安更是从三品京官直接成为地方同知,如今是问不得了。
可李叔也并没有告诉她多少,要想知道当初发生什么,必须找到当时的卷宗,而当初曾三司会审,卷宗在哪里还不得知。
李知稔心里一团乱麻,难不成真的溜进宫里找姑母?可那里又不是想去就去的地方,被人发现她就不用再找什么人了,直接到地府一家人大团圆了。
可她也没多少时间,云家小姐这层假身份不知哪天就会彻底暴露,而且一件还有很重要的事没查清楚。
“姑娘,喝口茶吧。”小菏期期艾艾地端着茶杯递到李知稔面前。
回过神,李知稔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马车居然停了,而外面更是不知道什么情况闹哄哄的。
“到哪儿了?怎么突然停了?”李知稔问道。
李知稔刚说完,一旁的车壁便响起“笃笃”的敲击声,小菏撑起支摘窗,一旁的侍卫便说道:“姑娘,前面有人打起来了,围了许多人,一时半刻怕是过不去。”
李知稔听完心里发笑,真是奇了,下雨天不回家待着,跑出来看人出洋相。
一旁的小菏撩开一角车帘,外面的雨小了不少,天也已经变得黄橙橙的。
一群人将朱雀大街围得水泄不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帮人在火并。
为首的是一个身宽体胖的男子,穿着一件枣红色的长袍,身后的小厮垫着脚拼命地为他撑伞,却盖不住他的半副身躯。
“你知道爷爷我是谁吗?”男子高声喝道。
“你是我的乖儿!”一道清脆的女声,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哈哈大笑。
而李知稔是一刻也笑不出来,只因背对着她的女子,她不仅认识,而且熟得很。
“那男子是圣上身边钱常侍的干儿子的干儿子,平时没少在京城欺男霸女,”小菏转过头,低声说道,过了一会她又说道:“对面的那个,好像是石姑娘呢?”
“是她,下去看看吧。”李知稔叹了口气,搭着小菏的手下了马车。
下了马车她才真正看清这次“火并”的全貌,最中间是一名跪趴在地上的女子,身上满是伤痕泥污,她想来是极高的,跪在地上像一座小山,她身后有三四个家奴试图将她从地上拉起来,却没有撼动她分毫。
而女子面前的,便是李知稔所熟知的人,石珩。
她独自一人从半河村出来,一路上若是没有石珩照拂怕是早已经是白骨一把,石珩与她进京,举目无亲的,如今与她一起住在云府。
李知稔朝一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将男人手里的鞭子拦下,又上前问道:“发生什么事儿了?”
石珩一见她气势更足,根本不问她怎么在这儿,直接说道:“你既然那么喜欢你的太监干爷爷!姑奶奶今天就直接送你去当太监!”
说着她便要去抽大李腰间的剑。
李知稔一把拦住,“我是说出了什么事儿?!”
谁知对面的干孙子早已是火冒三丈,拿起长鞭就是乱甩,周围的人都怕殃及,纷纷避让,一时间都如同碰到火星子乱迸,互相推搡起来。
大李小杏口里喊着“保护姑娘”便冲了上去,他们身形矫健,凌冽如风,岂是几个奴才能拦得住的,刀起刀落之间已经将那干孙子架了起来。
石珩在一旁拍手称快,干孙子则哭丧着脸:“你这个泼妇!等我告诉我爷爷!有你好果子吃!”
而李知稔站在一旁,感觉自己被所有人孤立了,她只能将地上的女子扶起。
那女子确实很高,李知稔自觉身量不低,没想到女子比她还要高将近一尺,体型亦是壮硕,只是神情怯懦,畏畏缩缩,若是平常女子梨花带雨也就罢了,李知稔还是有些怜香惜玉的念头的,只是……算了。
那女子刚站起来便说道:“多谢小姐救命之恩。”
李知稔连忙摆手,“你也不必谢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
“小女子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靠在山中打猎为生,前些日子父亲猎一火狐,到集市贩卖,谁知道他让我父亲贱卖不成居然明抢,还将我父亲毒打一顿!昨夜里便……可恨我自己,一口薄棺也无。”说完女子便呜呜的哭了起来。
李知稔这才察觉到女子身上穿着粗布麻衣,腰间缠着白布,赫然正是孝期,同时李知稔也想起养父死前,她都未立碑祭奠,一时间伤神不已。
“我说吧,”一旁的石珩适时打岔,“云娘,这种人你客气什么?我你还信不过?我说打你就别骂!看我将他砍杀的屁滚尿流!”
李知稔连忙阻止她,“算了,小菏,拿几两银给这位姑娘。”
那女子还要说什么,被李知稔阻止,“先将你父亲葬了吧。”
“那他怎么办?”石珩问道。
那干孙子嘴里塞着不知是谁的帕子,脸上鼻涕眼泪齐流,只能呜呜地直哼唧,看着凄苦不已。
“都依你吧,”李知稔看也不看,转身上了马车,“你不是最会整治这种欺软怕硬的人?云家大小姐的名头借你撑一会。”
这时周围的人才看见马车上的字样,竟然是肃北将军府的车架,一时间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过倒也不会为别的,给个面子罢了,在这权贵如狗遍地走的地界儿,见着谁都得吸一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