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回去换了重甲,再回到城头的时候,文寿通和避火已闻讯赶来。
文寿通担忧道,“兴许是自己人,但却不知道是由哪位将军带队,又来了多少兵马。”
清寒问道,“师父,先且不论是哪位将军,有多少兵马,我们是否应该出去接应一下?”
文寿通摇头,“不可。若不是援军,是大周使的诡计呢。”清寒眉皱了起来,“这也不无可能,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那可怎么办才好。”
文寿通瞥了他一眼,吐出一个字,“等。”
缺是高长恭带的那八万援军到了。
高长恭带兵日夜兼程赶到了邙山,不料在寿阳一战中疏忽了后方导致惨败的大周军队吸取了教训,所以援军刚接近邙山便被周军发现了。
齐军没有和周军正面冲突,而是退上山坡,抢占了高处之后停下来整队休息。
高长恭负手立在山顶,冷冷看着大周军队越开越近。
战役开始。
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高长恭却下令齐军步步收缩,朝邙山上退去。
周军跟着开始爬山,战线逐渐拉长,再也没了一开始那样高涨的气势。
此刻,高长恭带领齐军阵后的精锐从两翼开始了猛烈的反攻,周军顿时支持不住,几番接触之后,终于退下邙山,但仍然盘踞山脚,竟是一副持久战的模样。
高长恭命齐军就地扎营、严加警戒之后站在邙山山顶,默默的看着洛阳城方向,也不知在盘算什么。
直到夕阳西下,连山下周军大营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高长恭方才露出一个微笑,“传军令,点五百精骑,随我前往洛阳。”
柔水轻轻推了推避火,用下巴指了指自一开始便立在城头不肯下去休息的清寒。
避火点点头,走上前去,“公子,先下去用了饭再上来吧?”清寒头也不回,“你们先去。我总觉得这样的平静并不寻常,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柔水也走上来劝道,“此处离家也不远,有任何风吹草动再赶过来也不迟啊,公子总是这样,一上城墙便什么都不顾了,小姐要知道了……”
说到清魄,清寒终于投降,“好了好了,我去就是。”
刚转过墙垛,了望台的兵士忽然高声叫起来,“姬城守,邙山方向有动静了!”
清寒几步抢到城边。
只见自邙山方向奔来一队骑兵,正努力甩开追兵,朝洛阳城疾驰而来。
“避火,你速将师父请到城头来!柔水,你去传我军令,让弓箭手准备。”清寒眼睛眨也不眨的盯住那一小片迅速移动的骑兵。
未打旗帜,暮色下也看不清着装,不明来意,但后面追来的确实是周军。
文寿通赶到城头的时候,一路狂奔而至的骑兵离城还有数丈,看衣甲应当是北齐军队,但着将军服色的人却用面具覆脸,看不清容貌。
文寿通沉沉道,“清寒,宁错杀,不枉纵。”
清寒一点头,只一声令下,城头数百弓箭手立刻将弓弦拉得满月一般。
骑兵终于奔至城下,一名副将打扮的人上前大喊,“开门!”
清寒一双眼死死盯住那位面具将军,“来者何人!”
眼看后面追兵还差数十丈,那将军却不急不慢的驱着马走到最前,缓缓将兜鍪和面具一一摘下,仰起头来看住清寒。
面具摘下的一刹那,绝世姿容呈现在众人面前,前面是高峻的城墙,身后是无边的大周兵马,疾风吹来,那一头长发灿烂的随风狂舞。
兰陵王。
避火欢呼道,“是兰陵王!公子,快降下桥索接应!”
神兵天降。
眼见高长恭带队进了洛阳城,避火和柔水二人高兴得都忘了上前行礼,只是抱在一起又笑又跳,而高长恭更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多说,只微笑看着清寒,“好久不见了,我来得可还算及时?”
清寒正色对他一揖,“有兰陵王相助,洛阳城更稳固了几分。”
高长恭眼中神采微微一黯,旁边副将已走上前来,“姬城守,我们日夜赶路,兰陵王又牵挂洛阳军情,已经两日未曾好好用过饭了,能不能先借个地方让我们休息片刻。”
清寒一震,本来与他对视的眼光迅速转开。
之前的事情,文寿通也从避火柔水处了解了些许,此刻巧妙往清寒面前一挡,“真是罪过,还请各位大人移步先到城守府进食休息,城中存粮不多,只有粗茶淡饭,还请不要嫌弃。”
“哪里,倒是给先生添麻烦了”,高长恭对文寿通一礼,瞥了清寒复杂难明的一眼,一言不发的去了。
经过一夜的修整,第二日清晨,精神抖擞的高长恭与清寒、文寿通以及手下诸多武将聚在城防沙盘前,研究破敌之法。
见手下武将纷纷主张再拖延几日,等待鄢陵援军的到来,高长恭冷静的分析道:“我们一路赶路,粮草也没有完全跟上,洛阳粮草也应所剩不多,拖延下去只会对周军有利,所以,只能速战!”
文寿通略一思索,“可兰陵王的军队还给围在邙山,要速战的话……”,言辞间对高长恭此次冒险入阵颇有些不赞同。
高长恭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这倒无妨,过来之前我已经全部交代好了。现在周军已经分为邙山和洛阳两营,精锐顿减,山上八万兵马经过这一夜,也应休息够了,真要冲将下来,守在山脚的周军必定猝然不防,若我们能适时出兵呼应,里外包夹之下,不怕他们不撤退。”
清寒眼睛盯着地图,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出兵最合适?”
高长恭微微一笑,“等半夜吧。”
傍晚,高长恭让清寒早早的安排守军进食,之后一行人来到洛阳城头,远远朝邙山方向眺望。
过了一会儿,忽然见到天边升起一颗明星,坠在漆黑的夜空中,十分醒目。
高长恭立即披挂下城,率着自己带来的五百精骑倾巢出击,清寒则领着洛阳守军为他们断后,直迫周军大营。
同时,邙山上的驻军沉沉压下,将山脚下猝然不防的周军撵得鸡飞狗跳。
震天的喊杀声中,两股齐军汇到了一处,直将周军迫出数十里。
眼见周军退走,洛阳城谋士刘宏基上前劝谏道:“姬城守,追到这里便够了吧,天已经黑了,夜战最险,而士兵们也都疲了,属下愚见,应就此退回城内稍歇,顺便派人前去接应粮草——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再与周军决战,为时不晚。”
高长恭正好驱马走来,听到之后正色答道,“周军计穷溃走,正是沮丧之时,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我们退回城内,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再攻打就不易了。夜战又怎样,军人竭忠殉国,谁还顾得上安全不安全!”
清寒略一考虑,坚定的看向高长恭,“不如点些精锐,我们先赶上去,至于后面的兵马与给养,便交给文先生操持,如何?”言下之意竟也是赞同高长恭的想法。
高长恭微笑,“恭敬不如从命。”
文寿通担忧道,“兴许是自己人,但却不知道是由哪位将军带队,又来了多少兵马。”
清寒问道,“师父,先且不论是哪位将军,有多少兵马,我们是否应该出去接应一下?”
文寿通摇头,“不可。若不是援军,是大周使的诡计呢。”清寒眉皱了起来,“这也不无可能,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那可怎么办才好。”
文寿通瞥了他一眼,吐出一个字,“等。”
缺是高长恭带的那八万援军到了。
高长恭带兵日夜兼程赶到了邙山,不料在寿阳一战中疏忽了后方导致惨败的大周军队吸取了教训,所以援军刚接近邙山便被周军发现了。
齐军没有和周军正面冲突,而是退上山坡,抢占了高处之后停下来整队休息。
高长恭负手立在山顶,冷冷看着大周军队越开越近。
战役开始。
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高长恭却下令齐军步步收缩,朝邙山上退去。
周军跟着开始爬山,战线逐渐拉长,再也没了一开始那样高涨的气势。
此刻,高长恭带领齐军阵后的精锐从两翼开始了猛烈的反攻,周军顿时支持不住,几番接触之后,终于退下邙山,但仍然盘踞山脚,竟是一副持久战的模样。
高长恭命齐军就地扎营、严加警戒之后站在邙山山顶,默默的看着洛阳城方向,也不知在盘算什么。
直到夕阳西下,连山下周军大营都升起了袅袅炊烟,高长恭方才露出一个微笑,“传军令,点五百精骑,随我前往洛阳。”
柔水轻轻推了推避火,用下巴指了指自一开始便立在城头不肯下去休息的清寒。
避火点点头,走上前去,“公子,先下去用了饭再上来吧?”清寒头也不回,“你们先去。我总觉得这样的平静并不寻常,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柔水也走上来劝道,“此处离家也不远,有任何风吹草动再赶过来也不迟啊,公子总是这样,一上城墙便什么都不顾了,小姐要知道了……”
说到清魄,清寒终于投降,“好了好了,我去就是。”
刚转过墙垛,了望台的兵士忽然高声叫起来,“姬城守,邙山方向有动静了!”
清寒几步抢到城边。
只见自邙山方向奔来一队骑兵,正努力甩开追兵,朝洛阳城疾驰而来。
“避火,你速将师父请到城头来!柔水,你去传我军令,让弓箭手准备。”清寒眼睛眨也不眨的盯住那一小片迅速移动的骑兵。
未打旗帜,暮色下也看不清着装,不明来意,但后面追来的确实是周军。
文寿通赶到城头的时候,一路狂奔而至的骑兵离城还有数丈,看衣甲应当是北齐军队,但着将军服色的人却用面具覆脸,看不清容貌。
文寿通沉沉道,“清寒,宁错杀,不枉纵。”
清寒一点头,只一声令下,城头数百弓箭手立刻将弓弦拉得满月一般。
骑兵终于奔至城下,一名副将打扮的人上前大喊,“开门!”
清寒一双眼死死盯住那位面具将军,“来者何人!”
眼看后面追兵还差数十丈,那将军却不急不慢的驱着马走到最前,缓缓将兜鍪和面具一一摘下,仰起头来看住清寒。
面具摘下的一刹那,绝世姿容呈现在众人面前,前面是高峻的城墙,身后是无边的大周兵马,疾风吹来,那一头长发灿烂的随风狂舞。
兰陵王。
避火欢呼道,“是兰陵王!公子,快降下桥索接应!”
神兵天降。
眼见高长恭带队进了洛阳城,避火和柔水二人高兴得都忘了上前行礼,只是抱在一起又笑又跳,而高长恭更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多说,只微笑看着清寒,“好久不见了,我来得可还算及时?”
清寒正色对他一揖,“有兰陵王相助,洛阳城更稳固了几分。”
高长恭眼中神采微微一黯,旁边副将已走上前来,“姬城守,我们日夜赶路,兰陵王又牵挂洛阳军情,已经两日未曾好好用过饭了,能不能先借个地方让我们休息片刻。”
清寒一震,本来与他对视的眼光迅速转开。
之前的事情,文寿通也从避火柔水处了解了些许,此刻巧妙往清寒面前一挡,“真是罪过,还请各位大人移步先到城守府进食休息,城中存粮不多,只有粗茶淡饭,还请不要嫌弃。”
“哪里,倒是给先生添麻烦了”,高长恭对文寿通一礼,瞥了清寒复杂难明的一眼,一言不发的去了。
经过一夜的修整,第二日清晨,精神抖擞的高长恭与清寒、文寿通以及手下诸多武将聚在城防沙盘前,研究破敌之法。
见手下武将纷纷主张再拖延几日,等待鄢陵援军的到来,高长恭冷静的分析道:“我们一路赶路,粮草也没有完全跟上,洛阳粮草也应所剩不多,拖延下去只会对周军有利,所以,只能速战!”
文寿通略一思索,“可兰陵王的军队还给围在邙山,要速战的话……”,言辞间对高长恭此次冒险入阵颇有些不赞同。
高长恭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这倒无妨,过来之前我已经全部交代好了。现在周军已经分为邙山和洛阳两营,精锐顿减,山上八万兵马经过这一夜,也应休息够了,真要冲将下来,守在山脚的周军必定猝然不防,若我们能适时出兵呼应,里外包夹之下,不怕他们不撤退。”
清寒眼睛盯着地图,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出兵最合适?”
高长恭微微一笑,“等半夜吧。”
傍晚,高长恭让清寒早早的安排守军进食,之后一行人来到洛阳城头,远远朝邙山方向眺望。
过了一会儿,忽然见到天边升起一颗明星,坠在漆黑的夜空中,十分醒目。
高长恭立即披挂下城,率着自己带来的五百精骑倾巢出击,清寒则领着洛阳守军为他们断后,直迫周军大营。
同时,邙山上的驻军沉沉压下,将山脚下猝然不防的周军撵得鸡飞狗跳。
震天的喊杀声中,两股齐军汇到了一处,直将周军迫出数十里。
眼见周军退走,洛阳城谋士刘宏基上前劝谏道:“姬城守,追到这里便够了吧,天已经黑了,夜战最险,而士兵们也都疲了,属下愚见,应就此退回城内稍歇,顺便派人前去接应粮草——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再与周军决战,为时不晚。”
高长恭正好驱马走来,听到之后正色答道,“周军计穷溃走,正是沮丧之时,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我们退回城内,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再攻打就不易了。夜战又怎样,军人竭忠殉国,谁还顾得上安全不安全!”
清寒略一考虑,坚定的看向高长恭,“不如点些精锐,我们先赶上去,至于后面的兵马与给养,便交给文先生操持,如何?”言下之意竟也是赞同高长恭的想法。
高长恭微笑,“恭敬不如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