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西湖边上的闲时居,据说是晚清时期当地的一位文人举子花重金所修建,此人中举后目睹晚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便无心仕途,弃文从商。他精通玉石研究,便靠着些祖业做起了玉石古玩的行当,在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此人崇尚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便在西湖边上建起一座小宅院,闲来以诗会友、谈笑风生。国内动荡,家又何安?随着战火弥漫,此家命运多舛,后人已不知身在何方。近年来,随着杭州都市化发展,此处便被唐尚集团买下,改做了古玩赏鉴、品茶休闲的场所。
门前两棵古柳随风摇曳,在夏日里显得慵懒了许多。“闲门木已深,时日寸光阴”楹联均为隶书书写,漆色为今人修复。门头上的匾额倒是保留着原有的模样,“闲时居”三字用草书题写,相传为院主人亲笔所书。院内假山石桥错落有致,木制水车发出潺潺水声,不远处的楼阁内传来悠扬的琵琶声,家养的翠鸟偶尔欢叫着,与阵阵蝉鸣相应和。
雅间内,唐长民一身黑色商务休闲装,惬意地坐在桌边的木椅上,望着窗外炽热阳光下的庭院。他优雅地品着杯中的香茗,瞟了一眼对面的中年男人。
“唐总真是好雅兴,果然是后生可畏啊!”男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不知我们提的方案可还满意?”
“杨总说笑了,您可是业内的元老,我家老爷子也得对您礼让三分。”唐长民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深沉地望着对面扬胜集团的总裁杨英。此人身着灰色丝质唐装,坚挺的鼻梁倒是与如意有几分相似,一双丹凤眼透着岁月的沉稳和隐隐可见的狡偕。
“折煞老夫了,”杨英堆满笑意,把玩着手中的玉制折扇说,“家父生前可是对唐伯伯敬仰万分。本次玄武门遗址修建也是承他多年所愿,与唐尚集团合作更是他生前的遗愿。这些年我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恐有负他老人家所托。现下你回国了,集团业务越做越大,我觉得此事时机成熟了,特来相邀并肩而行啊。”
“老实说,论实力遗址修建和文博宣传,万万没有唐尚集团参与的必要,不是吗?杨总”唐长民轻描淡写地问道。
“话不可这么说。于情这是家父的遗愿,于理业内没有比唐尚集团更合适的人选。”杨英放下手中的折扇,望着唐长民说道。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不远的楼阁处传来女子清脆的歌声,伴着琵琶曲婉转入耳,送来夏日里甜甜的清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唐长民佯作沉醉于琵琶声中,右手手指在檀木桌面轻轻敲打着,“看来我要让杨总您失望了。”
“年轻人,不要急着答复,要相信长辈们的判断,”杨英顺势站起身来,“我等候佳音。”
“不送。”唐长民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细嚼了一口杯中的香茗,看来如他所料,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在院内用过午饭后,唐长民独自驾车去往郊外。按风二所说,那位大师此刻就在灵隐寺。他不想惊动任何人,看今日杨英的表现像是势在必得的样子。如今这盘棋步到今日,棋局已是越来越大,棋路亦是越来越广,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在他心底,此战一旦铺开便得步步为营、不容丝毫懈怠。但在此之前,他很有必要找回那段丢失的记忆,并且直觉告诉他这很重要。
坐落在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寺,位于飞来峰与北高峰两峰挟持的山麓之中,林木耸秀、云烟缭绕。自唐代以来种植的松林小道,如今已擎起一片凉爽的绿荫。唐长民带着墨镜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品味着佛国天地般的清凉与宁静。外面的世界繁华炽热,而此处娴静怡然,颇有脱尘之感,空气中亦能嗅到淡淡的檀香。
走出绿荫便是一片空地,西面的黄色高墙上赫然镌刻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往前走便是景区入口,入口上方的九龙牌匾上写着“灵隐寺”。
虽为旅游旺季,因是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唐长民摘掉墨镜准备买票时,一位身着灰色僧服的年轻僧人站在售票员的身后,正隔着售票窗口朝他微笑点头。他稍作点头回礼,便朝寺庙内走去。
“施主,请留步。”那位僧人在长民身后叫住了他。
“这位师父,何事?”
“吾观施主,或是在寻人?”
“正是,敢问师父……”唐长民正要弯腰作揖行礼。
“随我来,师叔已等候多时。”僧人微笑着示意他紧随其后。
唐长民满脸疑惑地跟着他穿过正殿旁的回廊,随着陡峭的山势一路而上,来到了位于后上顶上的临仙阁。此地竹林环绕、幽远僻静,倒是参禅悟道的好地方。
阁内的圆形石桌旁,端坐着一位身着青色常服的中年道士,年龄约莫五十来岁,正专心地沏着手中的茶,见二人已至便起身拱手相迎,“善人沿途受热辛苦,快请坐。”
“刚沏好的竹叶青,降一降这来路的烈火。”中年道士分别为僧人和唐长民递上清茶。
唐长民接过茶盏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果然一阵清凉浸透全身,内心的灼热感已消除了大半,“敢问大师,可愿为我解这忘忧蛊之毒?”他是个聪明人,观这位道长的气场,便能推断出并非等闲之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道士放下手中的茶盏侃侃而道,“忘忧蛊以梦灵胡蝶为药引,配以忘忧香迷迭之效,施蛊者从心默念受蛊之人心系之物,便可令其半日内始觉遗忘、三日内忘却大半,五日内忘却干净。”
“这,可有破解之法?”唐长民急切地问道。
“昔日太宗中此蛊,李淳风献上香茶一盏,言五日后得遇机缘便可痊愈。继而太子承乾献皇后遗物南海明珠,太宗见之睹物思人,终是泣不成声。而今,施主已饮香茶,只需静待机缘便可。”道士微笑道。
唐长民眉头微蹙,若五日后未能遇见所谓的机缘岂不是无解?
道士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便继续说道,“善人莫忧,正所谓春晖草长、瑞雪冬藏,万物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左右。庄周非胡蝶、胡蝶亦非庄周,以蛊御心本非天命之为,若想解此蛊毒,皆得顺应天命。”
“明白,感恩大师。”唐长民起身作揖。
僧道二人随即起身,中年道士抬手回礼,“无量寿福。”
“敢问大师尊姓大名,长民定感怀于心。”
“小道之名不足挂齿,在下袁天正,这位是我的师侄应泉。”
“袁道长,若受蛊之人得解,那施蛊之人作何?”唐长民直起身淡淡地问道。
“施蛊者与胡蝶蛊共生,终会被蛊虫反噬,无药可解。”
“您的意思是?”
“记忆全失,犹若三岁孩童。”
暂别之后,唐长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郁结终得释怀。万物皆有造化,有些时候他应该学会无能为力,或许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门前两棵古柳随风摇曳,在夏日里显得慵懒了许多。“闲门木已深,时日寸光阴”楹联均为隶书书写,漆色为今人修复。门头上的匾额倒是保留着原有的模样,“闲时居”三字用草书题写,相传为院主人亲笔所书。院内假山石桥错落有致,木制水车发出潺潺水声,不远处的楼阁内传来悠扬的琵琶声,家养的翠鸟偶尔欢叫着,与阵阵蝉鸣相应和。
雅间内,唐长民一身黑色商务休闲装,惬意地坐在桌边的木椅上,望着窗外炽热阳光下的庭院。他优雅地品着杯中的香茗,瞟了一眼对面的中年男人。
“唐总真是好雅兴,果然是后生可畏啊!”男人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不知我们提的方案可还满意?”
“杨总说笑了,您可是业内的元老,我家老爷子也得对您礼让三分。”唐长民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深沉地望着对面扬胜集团的总裁杨英。此人身着灰色丝质唐装,坚挺的鼻梁倒是与如意有几分相似,一双丹凤眼透着岁月的沉稳和隐隐可见的狡偕。
“折煞老夫了,”杨英堆满笑意,把玩着手中的玉制折扇说,“家父生前可是对唐伯伯敬仰万分。本次玄武门遗址修建也是承他多年所愿,与唐尚集团合作更是他生前的遗愿。这些年我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恐有负他老人家所托。现下你回国了,集团业务越做越大,我觉得此事时机成熟了,特来相邀并肩而行啊。”
“老实说,论实力遗址修建和文博宣传,万万没有唐尚集团参与的必要,不是吗?杨总”唐长民轻描淡写地问道。
“话不可这么说。于情这是家父的遗愿,于理业内没有比唐尚集团更合适的人选。”杨英放下手中的折扇,望着唐长民说道。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不远的楼阁处传来女子清脆的歌声,伴着琵琶曲婉转入耳,送来夏日里甜甜的清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唐长民佯作沉醉于琵琶声中,右手手指在檀木桌面轻轻敲打着,“看来我要让杨总您失望了。”
“年轻人,不要急着答复,要相信长辈们的判断,”杨英顺势站起身来,“我等候佳音。”
“不送。”唐长民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细嚼了一口杯中的香茗,看来如他所料,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在院内用过午饭后,唐长民独自驾车去往郊外。按风二所说,那位大师此刻就在灵隐寺。他不想惊动任何人,看今日杨英的表现像是势在必得的样子。如今这盘棋步到今日,棋局已是越来越大,棋路亦是越来越广,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在他心底,此战一旦铺开便得步步为营、不容丝毫懈怠。但在此之前,他很有必要找回那段丢失的记忆,并且直觉告诉他这很重要。
坐落在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寺,位于飞来峰与北高峰两峰挟持的山麓之中,林木耸秀、云烟缭绕。自唐代以来种植的松林小道,如今已擎起一片凉爽的绿荫。唐长民带着墨镜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品味着佛国天地般的清凉与宁静。外面的世界繁华炽热,而此处娴静怡然,颇有脱尘之感,空气中亦能嗅到淡淡的檀香。
走出绿荫便是一片空地,西面的黄色高墙上赫然镌刻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往前走便是景区入口,入口上方的九龙牌匾上写着“灵隐寺”。
虽为旅游旺季,因是正午时分、烈日当头,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唐长民摘掉墨镜准备买票时,一位身着灰色僧服的年轻僧人站在售票员的身后,正隔着售票窗口朝他微笑点头。他稍作点头回礼,便朝寺庙内走去。
“施主,请留步。”那位僧人在长民身后叫住了他。
“这位师父,何事?”
“吾观施主,或是在寻人?”
“正是,敢问师父……”唐长民正要弯腰作揖行礼。
“随我来,师叔已等候多时。”僧人微笑着示意他紧随其后。
唐长民满脸疑惑地跟着他穿过正殿旁的回廊,随着陡峭的山势一路而上,来到了位于后上顶上的临仙阁。此地竹林环绕、幽远僻静,倒是参禅悟道的好地方。
阁内的圆形石桌旁,端坐着一位身着青色常服的中年道士,年龄约莫五十来岁,正专心地沏着手中的茶,见二人已至便起身拱手相迎,“善人沿途受热辛苦,快请坐。”
“刚沏好的竹叶青,降一降这来路的烈火。”中年道士分别为僧人和唐长民递上清茶。
唐长民接过茶盏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果然一阵清凉浸透全身,内心的灼热感已消除了大半,“敢问大师,可愿为我解这忘忧蛊之毒?”他是个聪明人,观这位道长的气场,便能推断出并非等闲之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道士放下手中的茶盏侃侃而道,“忘忧蛊以梦灵胡蝶为药引,配以忘忧香迷迭之效,施蛊者从心默念受蛊之人心系之物,便可令其半日内始觉遗忘、三日内忘却大半,五日内忘却干净。”
“这,可有破解之法?”唐长民急切地问道。
“昔日太宗中此蛊,李淳风献上香茶一盏,言五日后得遇机缘便可痊愈。继而太子承乾献皇后遗物南海明珠,太宗见之睹物思人,终是泣不成声。而今,施主已饮香茶,只需静待机缘便可。”道士微笑道。
唐长民眉头微蹙,若五日后未能遇见所谓的机缘岂不是无解?
道士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便继续说道,“善人莫忧,正所谓春晖草长、瑞雪冬藏,万物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左右。庄周非胡蝶、胡蝶亦非庄周,以蛊御心本非天命之为,若想解此蛊毒,皆得顺应天命。”
“明白,感恩大师。”唐长民起身作揖。
僧道二人随即起身,中年道士抬手回礼,“无量寿福。”
“敢问大师尊姓大名,长民定感怀于心。”
“小道之名不足挂齿,在下袁天正,这位是我的师侄应泉。”
“袁道长,若受蛊之人得解,那施蛊之人作何?”唐长民直起身淡淡地问道。
“施蛊者与胡蝶蛊共生,终会被蛊虫反噬,无药可解。”
“您的意思是?”
“记忆全失,犹若三岁孩童。”
暂别之后,唐长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郁结终得释怀。万物皆有造化,有些时候他应该学会无能为力,或许这已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