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悦站在木板上,微微弯着腰,双手背在身后。及腰的青丝一部分搭在她的背上,一部分顺着双肩滑下来。她静静地看着河面的流动,以及河面上映照出的暗影。

    “君悦,你在看什么?” 一男子朝着她走过去。

    两人相识以来已有一年,他已熟稔到直接唤她的名。

    那日过后,他原是会隔月来一次,而后渐进为每月,如今每半月就会出现在她面前。君悦忍不住想,他是不是早晚会变成每日到访,直至不分昼夜。她不问他为什么来,就像他也不问她为什么喜欢整日对着这条河。

    她习惯了他的突兀,仍旧只顾看自己的影子,心里想起了他们的初见。那时,他明明那样惧怕会惊扰了她的宁静,现今倒是变得为所欲为起来。

    “你知道么?这世间万物,总是能得见彼此,却不见己身。”

    兴许是感到腰有些酸累,她终于直起了身子。她看着身旁的他,眼里盛着疑惑。

    他好奇她在看什么,却没有像她一样弯腰去望水中的景象。仔细想想,她似乎从不曾见过他向水里探寻或是凝视的模样。

    “是啊,他们不见,便可以为自己不曾难堪与丑陋。” 他回答的时候,眺望着山间远处的苍茫云雾。

    雁鸣凄厉,久绕不去,却始终不见大雁飞翔的身姿。这山谷里四季如一季,温润清净,淡妆浓抹皆不相抵。四季都是虫叫、蛙鸣与雁啼,花开整年,一叶常绿。

    若世上真存在桃源,这里无疑便是。

    “来,给你看一样东西!”她露出一如既往的清朗笑颜,从木板上的背篓里掏出一样东西。

    “竹笛?”

    他接过那竹笛端详起来。笛身由两节竹子制成,竹子的质感细致轻巧,粗细适中,吹孔、膜孔与音孔等都制作精确,音孔间几乎是等距相隔。下出音孔系着一条流苏飘穗。笛身外扎实地缠着扎丝。

    这确是一只无可挑剔的竹笛,但还是有一处不足。

    他指着膜孔问道:“你没覆上笛膜?”

    没有笛膜的竹笛声色浑浊,她不可能不知。

    “阿婆说这是阿娘留下的,阿婆教过我一些,她走后,我有小心地保养它,却也很久没让它发声了。”她抬手轻抚着竹笛,仿佛那是初生的婴孩,“一时兴起才拿了过来,还来不及做笛膜。”

    他见她的眼微微颤动。这并不是第一次听她提起家中的事,她的爹娘在她孩提时已故,是为年迈的阿婆采药,失足跌下了山崖。阿婆撑着一口气,终在她及笄之龄去了。

    两人沿着河岸寻找芦苇,制成了笛膜。

    君悦捧着完好的竹笛,心中的雀跃浮现在绯红的脸上,眼里细碎的光亮此时仿若凝结至一处,聚在那只竹笛上。她将竹笛置于唇边,带着不明的悸动吹响了它。

    吹奏的初始,笛声还有些嘶哑干燥,尔后声色渐渐转为悠扬涤荡。

    笛声融入山林,融入河流,融入所及的每一处景。哀戚与愉悦似乎糅杂在同一首曲调里,内里的情思说不明、道不清,只是任其在飘渺缭绕的白雾里传达与归递。

    这是那首《越人歌》的曲调,她的名字,便是从那歌里得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君悦,君悦。

    只是她的名字并不是为了贴合那首歌,阿婆只是单纯地希望她活得快乐,所以叫君悦。

    男子静静地听着,见她神情迷离而陶醉,眼里似蒙着一层碧水。她微垂着眼,细长的手指在笛身上清灵地舞动。他盯着那双手,想起了诗中的一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可惜,”她有些沮丧地放下笛子,“吹奏的时候我就不能唱了。”

    他拿过竹笛,笑了笑:“若你不嫌弃,你教我吹,你自己不就能和曲而歌了?”

    “好小子,你倒想得好!”

    骂归骂,君悦到底还是教了他,一边嗤笑着他的笨拙一边尝试和着他的曲调唱词。然而他虽不善吹笛,对音律其实懂得不少。

    如君悦所料,之后的几年里,他几乎日日都来找她。他们开始相互讲诉着对方未知的生活。

    君悦会告诉他,他们一家是如何在山谷里生活,如何解闷,如何自给自足……他则告诉她,如今外面是怎样的模样,怎样的光景,皇帝如何,百姓又如何……

    对于从未出过深林的君悦来说,外面那一片天地确实充满趣味与刺激。但当他问她是否想出去看一眼时,她却摇头。

    “如若外面真这般好,你又为何日日往我这跑?”

    他愣了一会儿,又只是笑。不知是笑她太过机敏,还是笑自己太过愚钝。

章节目录

玉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凌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凤并收藏玉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