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悦住在离河不远的一所小竹屋里,虽简陋,却也别致有趣,其中的家居大多也用竹子制成。屋前的一片地被开垦成菜园。河里可以抓鱼,山中可以打猎。她所谓的“自给自足”便是这样。
他诧异过,问她:“打猎?你莫不是连砍柴都会?”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烧菜?”
他看着她娇小的身躯,对那份柔弱里隐藏的力量感到难以置信,只是又不得不信。这荒山郊外,她孤身一人的,不学会这些,又该怎么活下去。
“你一个人生活在这里不觉得寂寞么?”
她不以为意地摇头:“我记事以来,阿婆就有一半时间在床榻上度过。她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所以总急着让我学会更多的事情。我十岁左右就懂得该怎么施肥浇水,哪个季节收什么菜,哪时的鱼好捉……阿婆走的时候,我都已经学会了该怎么磨刀,怎么辨识简单的药草。这边偶尔有商人或是像你这样的过路人,运气好,还能跟他们换些刀具、药材什么的。我忙着干这干那,阿婆又走得早,这样一来,感觉是不是一个人都没什么分别。
“不曾热闹过,又哪来的寂寞呢。”
说完,她皱起眉头:“你怎么这么多问题,我都还没问过你的事。”
“是你自己不问,这也怪我?”
两个人正坐在竹屋的屋顶。屋顶微斜,盖着些茅草。夏夜里,星辰清朗,坐在上面吹凉刚刚好。几年相处下来,原本只有君悦一人独占的屋顶,又多出了一个人。
他曾问她,自己有没有扰乱她的生活。那时君悦满不在乎地答,若随随便便一个路人就能扰乱生活,她的生活早就一团乱了。现今看来,他已然不能算是随随便便的路人,自然也多少改变了她的生活。
独自生活这么久,君悦真的没想过还会交到一个朋友。
她没有问过他的来历与身世。他总是看起来很疲倦,虽身着楚衣华冠,眼里却是枯竭而干涸的。当初不问,倒不是君悦怕他说起难受,而是怕自己听着难受,只因彼此原不过是萍水相逢,自己何必找不痛快。
如今她也不怎么顾忌了,反正她只是问,他想说她就听,不想说权当她自言自语。
“有时候我觉得你并不是想来这找我的,而不过是想找个能逃进去的地方……你在躲什么呢?”
他回望着她,他的眼里仿佛有一片深邃的夜,星辰在他眼里流转,明灭不定。
良久,他说:“人老了以后会忘却许多事,亲人、挚友、爱人,然后连自己都可能会忘了。”
她对着夜空眨了眨眼,想起阿婆走前的一段日子里,神志是有些不清,常常刚做过的事情,转眼就会忘记。
“他们忘掉也好,空无一物来这世上,也空无一物尽归尘土。只是……若忘不掉该如何是好?被忘了的一方,怎么也忘不掉,还时时刻刻记起、梦见,该如何是好?”
君悦不能理出个头绪。她一直觉得说话迂回是他最大的毛病之一,但也明白了他目光枯竭的原因,也许是被很重要的人淡忘了、离弃了,自己却无能为力。
被一个人忘记,她觉得还不至令他如此痛苦,然而他方才说的是……“他们”。
她也过了半晌才答:“年少时阿婆跟我说,我们总是要不断与自己的软弱与不堪抗争。怯懦、害怕、寂寞……这一生它们无处不在,时刻准备侵夺你,若想活着,就要修心,若被侵蚀了,还是死的好,免得折磨自己,折磨他人。
“我是觉得她前面的话说得不错,但我想,即使被侵蚀了,也不能就不给活路。被侵蚀就可以被净化,许多事是相对的。
“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为什么而忘了你,你会难过是必然,只是相对的,他们也未必……就真的乐意不认得你,他们也一定努力地……抗争过。”
不过没争赢就是了。后半句她噎在肚里。
他看着她,神情带着似有若无的落寞:“你以后也会忘了我的。”
他这话说得飘渺无影,她几乎听不清。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你若真这么怕我忘了你,何必总来找我。对你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会忘了你,而是此刻我们还记得你,不是么?”
他微微一怔,眼里的星辰似乎逐渐带起微光。
“你为何好像总能将许多事看得透彻?”
她耸耸肩,好像这是很平常的事:“兴许是闲了就爱瞎想。”
忽而她像想起了什么,转头疑惑地看着他。
“为什么你总把自己放在被遗忘的一方,说不定你比我早死呢?”
听她这么一说,他又是一愣,然后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君悦更加摸不着头脑了,瞪着他,脸像个包子一样鼓起,心里暗嗔一句:怪人。
君悦依旧过着粗茶淡饭、自力更生的日子,平日有闲暇,会跟他改改曲谱,聊聊闲话。生活略显平淡,却也多少不算无聊。
有一段时间他时常想要教君悦些诗词,好让她除了那首《越人歌》以外,还会些别的曲目。然而她学起来就厌烦,她爱唱《越人歌》不过是因为那是阿婆留给她的,对她有特别的意义,而其它无意义的诗词学来做甚?
他说有些诗词很美妙,她可以尝试着去感受一二。结果君悦感受到的只有绵绵无期的烦恼与困顿。她说如果再逼她学,她就先学屈原先生投江。他长叹一口气,只好作罢。
他诧异过,问她:“打猎?你莫不是连砍柴都会?”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烧菜?”
他看着她娇小的身躯,对那份柔弱里隐藏的力量感到难以置信,只是又不得不信。这荒山郊外,她孤身一人的,不学会这些,又该怎么活下去。
“你一个人生活在这里不觉得寂寞么?”
她不以为意地摇头:“我记事以来,阿婆就有一半时间在床榻上度过。她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所以总急着让我学会更多的事情。我十岁左右就懂得该怎么施肥浇水,哪个季节收什么菜,哪时的鱼好捉……阿婆走的时候,我都已经学会了该怎么磨刀,怎么辨识简单的药草。这边偶尔有商人或是像你这样的过路人,运气好,还能跟他们换些刀具、药材什么的。我忙着干这干那,阿婆又走得早,这样一来,感觉是不是一个人都没什么分别。
“不曾热闹过,又哪来的寂寞呢。”
说完,她皱起眉头:“你怎么这么多问题,我都还没问过你的事。”
“是你自己不问,这也怪我?”
两个人正坐在竹屋的屋顶。屋顶微斜,盖着些茅草。夏夜里,星辰清朗,坐在上面吹凉刚刚好。几年相处下来,原本只有君悦一人独占的屋顶,又多出了一个人。
他曾问她,自己有没有扰乱她的生活。那时君悦满不在乎地答,若随随便便一个路人就能扰乱生活,她的生活早就一团乱了。现今看来,他已然不能算是随随便便的路人,自然也多少改变了她的生活。
独自生活这么久,君悦真的没想过还会交到一个朋友。
她没有问过他的来历与身世。他总是看起来很疲倦,虽身着楚衣华冠,眼里却是枯竭而干涸的。当初不问,倒不是君悦怕他说起难受,而是怕自己听着难受,只因彼此原不过是萍水相逢,自己何必找不痛快。
如今她也不怎么顾忌了,反正她只是问,他想说她就听,不想说权当她自言自语。
“有时候我觉得你并不是想来这找我的,而不过是想找个能逃进去的地方……你在躲什么呢?”
他回望着她,他的眼里仿佛有一片深邃的夜,星辰在他眼里流转,明灭不定。
良久,他说:“人老了以后会忘却许多事,亲人、挚友、爱人,然后连自己都可能会忘了。”
她对着夜空眨了眨眼,想起阿婆走前的一段日子里,神志是有些不清,常常刚做过的事情,转眼就会忘记。
“他们忘掉也好,空无一物来这世上,也空无一物尽归尘土。只是……若忘不掉该如何是好?被忘了的一方,怎么也忘不掉,还时时刻刻记起、梦见,该如何是好?”
君悦不能理出个头绪。她一直觉得说话迂回是他最大的毛病之一,但也明白了他目光枯竭的原因,也许是被很重要的人淡忘了、离弃了,自己却无能为力。
被一个人忘记,她觉得还不至令他如此痛苦,然而他方才说的是……“他们”。
她也过了半晌才答:“年少时阿婆跟我说,我们总是要不断与自己的软弱与不堪抗争。怯懦、害怕、寂寞……这一生它们无处不在,时刻准备侵夺你,若想活着,就要修心,若被侵蚀了,还是死的好,免得折磨自己,折磨他人。
“我是觉得她前面的话说得不错,但我想,即使被侵蚀了,也不能就不给活路。被侵蚀就可以被净化,许多事是相对的。
“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为什么而忘了你,你会难过是必然,只是相对的,他们也未必……就真的乐意不认得你,他们也一定努力地……抗争过。”
不过没争赢就是了。后半句她噎在肚里。
他看着她,神情带着似有若无的落寞:“你以后也会忘了我的。”
他这话说得飘渺无影,她几乎听不清。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你若真这么怕我忘了你,何必总来找我。对你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会忘了你,而是此刻我们还记得你,不是么?”
他微微一怔,眼里的星辰似乎逐渐带起微光。
“你为何好像总能将许多事看得透彻?”
她耸耸肩,好像这是很平常的事:“兴许是闲了就爱瞎想。”
忽而她像想起了什么,转头疑惑地看着他。
“为什么你总把自己放在被遗忘的一方,说不定你比我早死呢?”
听她这么一说,他又是一愣,然后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君悦更加摸不着头脑了,瞪着他,脸像个包子一样鼓起,心里暗嗔一句:怪人。
君悦依旧过着粗茶淡饭、自力更生的日子,平日有闲暇,会跟他改改曲谱,聊聊闲话。生活略显平淡,却也多少不算无聊。
有一段时间他时常想要教君悦些诗词,好让她除了那首《越人歌》以外,还会些别的曲目。然而她学起来就厌烦,她爱唱《越人歌》不过是因为那是阿婆留给她的,对她有特别的意义,而其它无意义的诗词学来做甚?
他说有些诗词很美妙,她可以尝试着去感受一二。结果君悦感受到的只有绵绵无期的烦恼与困顿。她说如果再逼她学,她就先学屈原先生投江。他长叹一口气,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