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吓的不敢动,原身记忆里并没有关于庙里住了一个道士的事情,便大着胆子回话:“我是后村山口江家大姐儿,到我伯父家借钱。”

    最后两字江雪不知怎么就秃噜出去,家贫外扬顿觉丢脸,低头准备走。

    却听那人叹气道:“山川兄弟二人待人有情有义,本道昔年巨遭变劫,落魄流落此地,幸得兄弟二人施以援手,先救我性命引路正途,后又征得本村乡民同意,在前村弱柳山中建一道观供我修行,如此大恩,不可不报。”

    江雪还没从前尘往事中回神,见那人已经从大殿走过来,端方君子玉面郎君也不过如此。

    这道人自袖口拿出荷包递给江雪:“江家丫头,这荷包里有银钱5两铜钱1500枚,是本道这十几年外出游行把脉开方所得,不多,今你拿去交给江老太太,她自会知晓。”

    说完将荷包扔到江雪手里进了大殿,江雪没客气,情况紧急就当是借的,就又听那神仙一样的人物犹豫说:“若是不够,你,你便将那荷包变卖,去吧。”

    绣着不知什么花样的丝质荷包揣在江雪衣襟,疾步走回家将刚才发生之事告诉了江奶奶,江奶奶摇头叹息接过荷包就放在木盒里,一句话没说。

    江雪不是一根筋,每个人都有不想或不能往外说的隐私事,对她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事毕,接着另外一件事,春耕。

    如今家中共7亩田地,好在本村并没有被地主盯上,不然就会沦落佃户,7亩地里有三亩水田,四亩旱地,水田一年一季稻谷,一季小麦,旱地就是冬小麦,大豆,玉米,包括马铃薯就是土豆轮流耕种,有的人家会种花生和棉花,全看自家安排。

    江雪发现这边没人种玉米和红薯,这两种农作物可以说是对土地要求低还高产,难道是这一时空没有?或者是还没传入?

    现代看视频记得这几种好像都是明朝航海带进来,但是现在这个朝代在明前还是明后,真不知道。

    家中多了三两余钱,众人看着都松了一口气,小雨醒了,躺在软和的被褥里动弹小手小脚,江雪跟她说话:“小乖乖呀,我是姐姐,我们小乖乖以后有姐姐疼,小妹妹胖乎乎,吃的手脚像藕节,嫩肉肉戴金镯,以后变作大富婆。”

    小不点高兴的,给她姐拉了一屁窦,江雪好笑的烧水给小不点洗屁屁。

    一天只吃两顿饭,傍晚时候一家子在主屋灶边,围成一圈,煮了一锅野芹菜,蒸的土豆,南瓜,宋青照例有白米粥。

    江雪巴不得立马去地里种它个几千斤粮食,现代最起码五块钱能买十几个馒头,干完活顿顿能吃饱饭,来了这不到两天,饿的她快沤酸水。

    以前只知道古代社会经常饿死人,这下自己切身体会,江雪发誓以后定会更加珍惜每一餐饭食。

    饭后大家开始安排明日事,江奶奶和宋青在家照顾小雨,做饭,宋青还要织布,江奶奶坚决不让,江雪也赞同,因为光是照顾一个小娃娃已经够累了,江雪一个晚上就领教了,再说家里还要割猪草,喂鸡喂猪,洗尿布,挑春耕种子。

    一些杂乱无序的活太多,江雪怕她们累着,义正言辞说道:“明日家中事,不许逞能,不然我真的会生气发火。”

    江奶奶和宋青都笑了,打趣江雪:“知道了,小当家的。”

    晚上江雪和江奶奶小雨睡主屋,宋青和江禾睡西屋,这样以后可以轮流起夜照顾小雨,睡前江雪到牛棚,摸摸江家的老伙计:“老伙计,你来这家也有十年了,按年纪我该叫你一声哥,明日开始我跟你混,嘿嘿。”

    天还有点黑的时候,江家姑侄拿着锄头等农具,牵着牛就往村子西面走,路上遇到好几户同行的人家,不过清一色都是男人,眼里还都泛着一股子可惜和可怜,江雪无所谓,到地里了就开始翻土。

    四亩旱地有只用翻两亩,因为有两亩去年秋季种植过冬小麦,等到芒种前后就可收割,三亩水田等清明一过就可插秧,天公作美的话,春水稻大小暑就可收割,然后可以轮种大豆,油麦菜,芝麻等农作物。

    不过目前这两亩旱地江雪想种玉米,江奶奶说种花生,等到夏末收割后就可以去作坊榨油过年用,而且江奶奶说这里是有玉米的,朝廷前几年就下发了试验种子,但因为不知效果,所以无人种植,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官府税粮只收小麦和水稻。

    好吧,不知道产量又不能交税,这不是浪费土地一年光景,但江雪心里还是执拗的想种植玉米,据她所知玉米一亩地产量在五百到六百斤左右,是小麦和水稻的两倍,生长期间也省事。

    天大亮,江雪拉犁往回看,江禾在敲打大块的湿土,捡地里的小石头,照着这进度,一亩地起码得三天,加上耕种培土,最少10天。

    姑侄俩傍晚饥肠辘辘得牵牛回家,早上出门时带了前一天晚上埋在灶后灰里的土豆,带了葫芦装水,不过运动量实在是太大了,江雪感觉现在能吃下一头牛。

    回家喝了稀饭吃了南瓜,江雪倒在炕上就睡了,寅时起床,给小雨喂奶拍膈换尿布。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在准备开始播撒种子时,头七到了,家里招待亲友进行祭祀,几日前江奶奶就拖村口赶牛车的刘大郎到镇上买了各样烧物,猪肉,酒等东西,这刘大郎经常赶车往返村子和镇上,一来一回挣两文,江雪看他办事还挺厚道多给了一枚,以后说不定还要经常麻烦人家。

    子时江雪在院里烧过纸,又将一盆清水置于院门口,撒了几把草木灰,把旁边挂着的白色灯笼烛火吹灭,蹬蹬蹬跑进主屋睡觉了。

    一夜无事,大早江雪精气十足的去了黄里长家,说是想要领取玉米种子,江奶奶拗不过她,最后决定种一亩玉米,一亩花生。

    黄村长吩咐江雪傍晚到他家领取,种子还在镇上里正那,江雪礼貌应下,黄村长见江家大丫头行事说话颇有她小叔和她祖父之貌,便好心提点她那玉米乐安镇从没人种植过,恐有风险,江雪不以为然还是礼貌应下,黄村长就不再说什么。

    回去路上碰见宋青弟弟宋长财和一个长相猥琐的大肚男,江雪嫌晦气,故意等他二人走了才出来,想起头七那一日宋家母子二人来,不知在小婶房里说了啥,气的小婶不顾脸面将二人打出屋。

    如今江雪又见到这猥琐男,不由得多想,自己和江禾外出,家中老的老小的小,要是有贼人摸进去可怎么办,这村子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的,得想个办法。

    办法还没想出来,姑侄两个就开始播种,不过江雪已经看好了隔壁吴奶奶家怀孕的狗,虽说家里又多了一个吃粮的,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一家子都同意。

    三天过了,种子落地,江雪就又背着背篓和江禾二人进山,村里老一辈人说春天万物更替,动物也出洞觅食,只要不往深山老林去就行,进山到了林子里大声叫几声,周围的动物就会自行进山,听说这是原始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祖和万物生灵订立的契约。

    树林深处有一处高大陡峭的山壁,山壁下土龕有天然形成的小洞,洞里乃是此处山神,以此为界碑,人类不得越过此地对万物生杀采摘,所以千百年来这里的人并不知道山壁另一面是什么。

    江雪从背篓拿出香火插在地上,和江禾二人恭敬的叩拜三下,便向四处寻觅野菜和菌菇。

    时下山里妇女孩子挺多,找东西全靠经验和运气,正巧昨晚下过一场毛毛雨,江禾很快找到一片菌子,江雪一看,天呐,一大片鸡枞菌,不过这里的人管这种蘑菇叫茅草菇。

    江禾很开心:“小雪,嫂子怀孕正好补补身体,家中祭祀后还留有一块猪肉,今日回家让娘做一道猪肉炒菇,你也多吃点。”

    “小姑,咱们一起吃。”江雪笑着应声,她很喜欢江禾,做事麻利,总是体贴别人,长相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虽说是她姑姑,但也是当小妹一样的疼惜。

    快清明了,山里冒出了野蒜,像小麦小时候绿色的叶子,挤在一起生长,根茎是指甲盖大小的块,也叫小蒜,可以用来腌制咸菜,也可以当炒菜佐料。

    江禾拿着小锄头挖,江雪又发现了新的东西。

    红茎,红叶背,叶片中有黑色点斑,这是一种制作酒曲的植被,江雪往下走听见山中溪流,更加确认这就是柳蓼,一般长在水边,和芝麻花,米粉配在一起可以制作酒曲来酿酒。

    这是江雪小时候在村里跟着奶奶串门听别人说的,她们老辈人啥都会,江雪太高兴了,酒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硬通货了,如果能酿酒那真是要发大财了。

    不过,这个配比她不知道,就算试出来配比,她也不会酿酒,就算酿酒成功,卖酒也是很难得,自己一家子女人,既没有男人外出行商,也没有大人物做靠山,一旦将这事抖落出去,恐怕全家都有灭顶之灾。

    江雪又想起看电视剧,村里有人地里多产了几百斤粮食,闻讯赶至的地主都要来强制买地,县太爷知道又不能怎么样,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人家就是皇帝,况且大人物之间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家子能关起门来把肚子吃饱才是最要紧的。

    还好,上天不辜负有心人,江雪在一片松树地下发现了大片大朵的黄丝菇,将背篓压实装满,江禾以为自己侄女挖小蒜,便在灌木丛里摘野生木耳。

    天暗下来,姑侄俩背着背篓一路激动的小跑回去。

    江奶奶一早就把稻草和蓼扎的席子铺在东屋地下,江禾先倒完,江奶奶和宋青都露出了笑,家里大丰收,吃一半卖一半,真不错。

    江雪早就迫不及待了,志在必得的把背篓一倒,屋子里除了她全都傻眼了,江禾着急的说:“小雪,你怎么把毒蘑菇摘了一框?

章节目录

穿回古代当家作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山村老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村老翁并收藏穿回古代当家作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