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不见棺材不掉泪
周启看着粮店,脸色有点不好看。
商贾逐利而生,追求利润没有错。
但在这种时候压榨军户可就太该死了,这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蒋秉兴瞧瞧他脸色,道:“侯爷,商贾逐利,古来如此!”
周启说道:“商贾逐利没错,但做事应该有底线。”
蒋秉兴想半天,没想明白底线是什么,侯爷总是会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词,每每思及都能发人深省,于是问:“不知何为底线?”
周启就给解释了下:“官员奉公守法,商贾赚取合理的利润,不能虐民害民,大明就是因为官绅勋贵商贾没有底线,才变成这个样子。”
蒋秉兴:“……”
侯爷有点屁股坐歪了啊!
自己也是勋贵,这不是自己说自己嘛!
周启还在琢磨商贾,商业能促进社会繁荣,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商贾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商人的眼里,除了利润似乎没有其他东西,道德、大义什么的那都是浮云,只要有利可图,给鞑子运粮食也不是问题,甚至当带路党,大明的好多商贾都这么干。
商人眼里只有生意没有国家。
至少明末的商贾大部分如此。
跟商人讲道德、谈大义估计没戏。
在鼓励和发展商业的同时约束好商人,这是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下几道命令,就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用暴力就能让商贾乖乖听话。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但不砍几颗脑袋不足以震慑贪欲。
回到宅子,召集几位主官开小会。
周启问道:“城中粮商都是哪几家的?”
“这……”
唐文享和姚兆年互相望了望,有点摸不准侯爷要干嘛。
难道要拿粮商开刀?
要不得啊!
大明官商一体,但凡生意做大的,谁还没点背景。
没有官员大族支持,生意是做不大的。
胡明志才升官不久,还在熟悉岗位呢!
对卫城的人和事知道的不多,就没有吭声。
蒋秉兴也参会,解释道:“城中粮商收粮给的价钱太低,一石麦子还不到三百钱,谷贱伤农,此为害民也,不惩不足以戒后来者!”
唐文享道:“侯爷,若惩治过重恐粮商罢市。”
周启皱眉,大明的商贾不可小视,动辄来个罢市,确实让官府投鼠忌器,但商贾趁着收夏税压榨农户,是绝不能容忍的,道:“商贾逐利没错,但却不该压榨百姓,更不能让商贾绑架官府,尤其是粮食,不能受制于商贾。”
姚兆年道:“侯爷三思,若恶了粮商怕是无粮可卖。”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周启揉着眉心思索,成山卫的粮食产量并不足以自产自足,若没有那些商贾运粮,粮价会涨到天上去,种地的军户还好,不种地的匠人渔民可就惨了。
但坐视那些商贾压榨军户也不行。
这是立场问题,容不得摇摆。
欲得民心,就得站在老百姓这边。
周启思索一阵,道:“不能再让商贾低价收粮,官府开仓收粮,平价收。”
“这……”
唐文享和姚兆年互相望了望,都有点难以理解。
姚兆年道:“侯爷,眼下开荒和兴修水利耗费极大,还要召集军壮操练,府库虽有钱粮数万,但也经不起消耗,若是再放开收粮,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
“银钱我想办法!”
周启把手一挥:“你们只管收粮就是。”
姚兆年不知道该说啥了。
唐文享张张嘴,又闭上。
……
守备府很快就有了动作,尽管对侯爷的安排非常不赞同,但唐文享和姚兆年还是遵照执行了,尤其唐文享,必须要拿出态度,领导放的屁,就算是臭的也得先闻了再说。
消息传开,军户们都不相信。
平价收粮,官府什么时候干过这种好事?
可等看到官府果真开始收粮,而且真的以平价收粮。
排队卖粮的军户立马就炸了,纷纷将粮食拉到官仓去卖。
各大粮店门口瞬间变的门可罗雀。
那些已经卖掉粮食的军户则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再等一等,急着卖啥啊,这下子亏大了。
没卖粮的军户们高兴了,粮商们却不乐意了。
就指望着夏税前吃顿大肉呢,官府这么瞎搞,简直就是断大家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怎么能忍,于是粮商们一串联,直接罢市了。
然后,军民就慌了。
种地的不用慌,还在卖粮呢!
可城里的匠户、贩夫等没地的扛不住啊!
于是,三大粮店的掌柜被请来见破虏侯。
成卫山城大大小小的粮店有十几家,不过有代表性的就三家。
来头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有根脚的。
三大粮店的掌柜来得知破虏侯召见,多少都有点忐忑。
毕竟破虏侯的名声不是很好,来成山卫不到半年时间,一次暴乱就杀的人头滚滚,张丁王郑四家大族也倒下了,万一那厮当场翻脸,小命就悬了。
不过等见到周启后,几位掌柜的就放下了心。
周启还是比较好说话的,没有以势压人,而是给三位掌柜讲起了道理:“本侯始终认为商贾兴市,能利国利民,也在鼓励商贾贩货互通往来,为此还严令成山卫各级官吏不得随意盘剥商贾,要创造好的营商环境,不知三位掌柜以为然否?”
“侯爷英明!”
三位掌柜连忙点头,这话倒并非全是拍马屁!
也有那么几分真心实意。
成山卫这几个月一直在整顿吏治,那些官吏确实没以前那么胆大了,不敢再肆无忌惮地盘剥商贾,听说都是这位侯爷下的令,商贾们对这位年轻侯爷也确实挺感激。
周启又道:“经商得利,乃天经地义,本侯也无话可说,但粮食乃民生根本,任意罢市实乃要挟官府之举,三位掌柜可否给本侯個解释?”
“这……”
三位掌柜互相望望,虽然这位侯爷保护商贾让大家挺有好感,但是利益当前,该争还是要争,黄氏粮店的黄掌柜道:“非是罢市,实是店中存粮已尽。”
周启看向另外两位:“你们店中也无存粮?”
两位掌柜硬着头皮点头:“正是。”
周启面色温和,点点头:“原来如此,本侯知道了,只是城中不可一日无粮,三位掌柜还是尽快调运粮食,尽早开门营业吧,免的城中军户无粮可购。”
三位掌柜拱手:“小人尽量!”
把人送走,周启脸色就沉了下来。
蒋秉兴道:“侯爷,这些商贾不会妥协的。”
周启点头:“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流点血不长记性呐!”
商贾逐利而生,追求利润没有错。
但在这种时候压榨军户可就太该死了,这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蒋秉兴瞧瞧他脸色,道:“侯爷,商贾逐利,古来如此!”
周启说道:“商贾逐利没错,但做事应该有底线。”
蒋秉兴想半天,没想明白底线是什么,侯爷总是会发明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词,每每思及都能发人深省,于是问:“不知何为底线?”
周启就给解释了下:“官员奉公守法,商贾赚取合理的利润,不能虐民害民,大明就是因为官绅勋贵商贾没有底线,才变成这个样子。”
蒋秉兴:“……”
侯爷有点屁股坐歪了啊!
自己也是勋贵,这不是自己说自己嘛!
周启还在琢磨商贾,商业能促进社会繁荣,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商贾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商人的眼里,除了利润似乎没有其他东西,道德、大义什么的那都是浮云,只要有利可图,给鞑子运粮食也不是问题,甚至当带路党,大明的好多商贾都这么干。
商人眼里只有生意没有国家。
至少明末的商贾大部分如此。
跟商人讲道德、谈大义估计没戏。
在鼓励和发展商业的同时约束好商人,这是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下几道命令,就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用暴力就能让商贾乖乖听话。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但不砍几颗脑袋不足以震慑贪欲。
回到宅子,召集几位主官开小会。
周启问道:“城中粮商都是哪几家的?”
“这……”
唐文享和姚兆年互相望了望,有点摸不准侯爷要干嘛。
难道要拿粮商开刀?
要不得啊!
大明官商一体,但凡生意做大的,谁还没点背景。
没有官员大族支持,生意是做不大的。
胡明志才升官不久,还在熟悉岗位呢!
对卫城的人和事知道的不多,就没有吭声。
蒋秉兴也参会,解释道:“城中粮商收粮给的价钱太低,一石麦子还不到三百钱,谷贱伤农,此为害民也,不惩不足以戒后来者!”
唐文享道:“侯爷,若惩治过重恐粮商罢市。”
周启皱眉,大明的商贾不可小视,动辄来个罢市,确实让官府投鼠忌器,但商贾趁着收夏税压榨农户,是绝不能容忍的,道:“商贾逐利没错,但却不该压榨百姓,更不能让商贾绑架官府,尤其是粮食,不能受制于商贾。”
姚兆年道:“侯爷三思,若恶了粮商怕是无粮可卖。”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周启揉着眉心思索,成山卫的粮食产量并不足以自产自足,若没有那些商贾运粮,粮价会涨到天上去,种地的军户还好,不种地的匠人渔民可就惨了。
但坐视那些商贾压榨军户也不行。
这是立场问题,容不得摇摆。
欲得民心,就得站在老百姓这边。
周启思索一阵,道:“不能再让商贾低价收粮,官府开仓收粮,平价收。”
“这……”
唐文享和姚兆年互相望了望,都有点难以理解。
姚兆年道:“侯爷,眼下开荒和兴修水利耗费极大,还要召集军壮操练,府库虽有钱粮数万,但也经不起消耗,若是再放开收粮,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
“银钱我想办法!”
周启把手一挥:“你们只管收粮就是。”
姚兆年不知道该说啥了。
唐文享张张嘴,又闭上。
……
守备府很快就有了动作,尽管对侯爷的安排非常不赞同,但唐文享和姚兆年还是遵照执行了,尤其唐文享,必须要拿出态度,领导放的屁,就算是臭的也得先闻了再说。
消息传开,军户们都不相信。
平价收粮,官府什么时候干过这种好事?
可等看到官府果真开始收粮,而且真的以平价收粮。
排队卖粮的军户立马就炸了,纷纷将粮食拉到官仓去卖。
各大粮店门口瞬间变的门可罗雀。
那些已经卖掉粮食的军户则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再等一等,急着卖啥啊,这下子亏大了。
没卖粮的军户们高兴了,粮商们却不乐意了。
就指望着夏税前吃顿大肉呢,官府这么瞎搞,简直就是断大家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怎么能忍,于是粮商们一串联,直接罢市了。
然后,军民就慌了。
种地的不用慌,还在卖粮呢!
可城里的匠户、贩夫等没地的扛不住啊!
于是,三大粮店的掌柜被请来见破虏侯。
成卫山城大大小小的粮店有十几家,不过有代表性的就三家。
来头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有根脚的。
三大粮店的掌柜来得知破虏侯召见,多少都有点忐忑。
毕竟破虏侯的名声不是很好,来成山卫不到半年时间,一次暴乱就杀的人头滚滚,张丁王郑四家大族也倒下了,万一那厮当场翻脸,小命就悬了。
不过等见到周启后,几位掌柜的就放下了心。
周启还是比较好说话的,没有以势压人,而是给三位掌柜讲起了道理:“本侯始终认为商贾兴市,能利国利民,也在鼓励商贾贩货互通往来,为此还严令成山卫各级官吏不得随意盘剥商贾,要创造好的营商环境,不知三位掌柜以为然否?”
“侯爷英明!”
三位掌柜连忙点头,这话倒并非全是拍马屁!
也有那么几分真心实意。
成山卫这几个月一直在整顿吏治,那些官吏确实没以前那么胆大了,不敢再肆无忌惮地盘剥商贾,听说都是这位侯爷下的令,商贾们对这位年轻侯爷也确实挺感激。
周启又道:“经商得利,乃天经地义,本侯也无话可说,但粮食乃民生根本,任意罢市实乃要挟官府之举,三位掌柜可否给本侯個解释?”
“这……”
三位掌柜互相望望,虽然这位侯爷保护商贾让大家挺有好感,但是利益当前,该争还是要争,黄氏粮店的黄掌柜道:“非是罢市,实是店中存粮已尽。”
周启看向另外两位:“你们店中也无存粮?”
两位掌柜硬着头皮点头:“正是。”
周启面色温和,点点头:“原来如此,本侯知道了,只是城中不可一日无粮,三位掌柜还是尽快调运粮食,尽早开门营业吧,免的城中军户无粮可购。”
三位掌柜拱手:“小人尽量!”
把人送走,周启脸色就沉了下来。
蒋秉兴道:“侯爷,这些商贾不会妥协的。”
周启点头:“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流点血不长记性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