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避开了关蒲江,说了些无关紧要的。
关蒲冲点点头,似乎自己的亲弟弟即将谋反一事与自己无关。关定没忍住:
“父亲——”
里间关母招手:“你们父子二人进来说呀。”
关蒲冲看了关定一眼,在他肩头拍了拍。
“进去吧。”
——
关宅正堂内,灯火通明。
厅内胡桃木长案上,上至水牛肉羹、红脯蒸鱼,下至米饼樱糖,琳琅满目地列了满满一桌子菜。穆氏又是自己亲手下厨,又是派人去集市上买的,可算是盼到了他们归京的这一天。
穆氏见明迦一脸新鲜,笑道:“想着定儿许久没回来,你又是初来,于是各样都备一点,一不留神就准备得多了。”
说着睨了关蒲冲一眼,他虽一贯不喜铺张,此时只好装作没瞧见,抚袍落了座。
众人开始动筷,梁珮凝对明迦道:“妹妹快尝尝这鱼,母亲怕妹妹吃不惯鱼,亲自监着灶娘挑干净了刺呢。”
明迦闻言心头一暖,正要开口道谢,却见穆氏笑得一脸慈祥,示意她不必见外,眼尾挤出岁月的痕迹,却为她更添几分雍娴的气质。
关定早也饿得不行,扫视了桌子一圈,兴冲冲道:“那母亲可有给我准备古楼子饼啊?”
穆氏给分别给珮凝和明迦夹了一筷子菜,“为娘这次见你回来,并不像之前一般胡子拉碴的,衣服也算体面,精神了许多,想来在北域没饿着你吧?”
明迦没细想就笑出了声,穆氏可不就是打趣关定娶了妻果然开始注重形象了嘛。再去看珮凝,她果然也听懂了穆氏的言下之意,她肤色又白,现下脖子连着耳根都悄悄地染上了红晕。
关定吃瘪,突然回味过来母亲这番话的意思,果然见穆氏和明迦都笑得一脸揶揄,恼道:“母亲可别说了,不...不然珮凝又要生气了...我...”
珮凝又急又气,恨不得起身去捂他的嘴,还是关定低着头没敢看她,余光瞥见她似乎又恼了,这才住嘴。
关蒲冲虽一言不发,但是也吃得畅快,一杯又一杯地蓄着酒。
穆氏见珮凝脸都快烧出血来了,这才作罢,招手示意身后阿朱将古楼子馅饼端来,笑道:“凝儿这些日子日日都去孔家铺子给你买,好好谢谢凝儿吧。”
关定脑子是个直的,闻言更是傻愣愣地盯着珮凝,珮凝有意看他吃,却被他盯得脸红,移开了视线,“你爱吃就好。”
——
吃罢,时候也不早了,穆氏奔波了一天,现下也累了,于是打发珮凝带明迦去看她的卧处,趁机撮合二人感情。
给明迦住的地方原是关家长女,关定之姐关宁出嫁前住的院子。关宁已经出嫁四年有余,穆氏始终都将这个院子留着,平日里只叫人勤打扫,并不做过多改变。
小院不大,东面几根藤架上织满了葡萄藤叶,墙根砖缝里滋生出小片绒绒青苔,边儿上放着几盆高矮不一的小植。再看里头的老核桃树底下,一个木秋千正悠悠荡在歪斜的枝桠底下。
明迦走过空旷的中地,脚踩在青砖铺成的小道上,回头对珮凝道:“好别致的院子。”
梁珮凝看到她不加掩饰的喜爱之情,笑道:“姐姐性情大气,住的院子也不同一般女子闺阁,母亲就猜到妹妹会喜欢的。”
明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四处瞧着,趴在东面屋子的窗户上时,有些疑惑:“这屋子...像是书房,怎么都空了?”
见她问到这个,珮凝不好意思地笑笑,想着如何开口解释,阿朱见她面薄难以开口,正要替她答,珮凝对她摇头,示意不必,这才开口道:
“这怪我...我平日里不曾有别的爱好,就喜欢读读书。关定他...”她伸手挽发遮掩神色,“他怕我不适应,专门给我辟了一间书房,又四处给我买书备着,征得阿姐同意后,将她的书都搬到我书屋里了,妹妹要是想看,千万不要客气,随便进我们院子的书房就是了。”
明迦看她这回倒是没因为害羞红脸,神情温婉,顺手挽住她的胳膊,替她解围:“我当然不会客气,我还要缠着嫂嫂教我读书呢。”
“嗯。”梁珮凝贴她更近一些,应了。
明迦用手拍了拍院内石凳上的灰尘,正准备也给珮凝也拍一个,忽然想到她可能不像自己这般大条,于是又改成用帕子仔仔细细擦,检查过十分干净,这才示意珮凝坐下。
梁珮凝嗔怪道:“我又不是那天上的白云,何须如此细致。”
明迦正央求着令娴去拿酒,就差去扯令娴衣袍撒泼了,想也没想答珮凝道:“嫂嫂可不就是娇花嘛,不然哥哥为何进城前非要找我借搽刀,说要修手上的老茧。”
说罢自己也愣了一下,忙站起身找补,“令娴还不快去,时候也不早了,莫要拖着嫂嫂了。”
令娴也被她说得一愣,这才转身去了。明迦讪讪地看向珮凝,她一向不以人和人之间表露感情为耻,觉得关定暗地里在乎珮凝无需藏着掖着,但是关定毕竟再三叮嘱她不要说出去,她一时说漏了嘴,还是不免有些心虚。
罢了,珮凝知道外族一向开放,对男女之情不如中原避讳,只是假意拧了明迦一下,“妹妹!”
嘴里怪着,心里却浮起一抹难言的感觉。
不一会儿令娴端了并不烈的甜酒来,明迦为珮凝倒了一小杯,笑道:“算我厚道,提前跟嫂嫂说一声,我酒量一向可以的,以后可别跟我比这个。”
珮凝反而自己倒满了杯子,一饮而尽,道:“不遑多让。”
说罢,两个人笑作一团。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下人们纷纷点上灯,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
明迦想起晚膳时饭桌上其乐融融的景象,有些发怔,道:“嫁给哥哥很好吧?我的意思是,舅舅和舅母很好吧?”
珮凝低头凝着手中的八瓣银杯在不甚亮的烛光下泛着银光,猜她知道自己从前一直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是,以前生活得孤寡,不知道和真正的亲人待在一起的感觉这般好...还好,我还能生活在这个家里,很幸运。”
她面上浮起回忆的神色,柔柔的,“有时候我都在想,要是今天的好都是小时候的苦换的,那就多吃一些苦好了。”
明迦头挨在她肩膀上,不禁想起了自己幼时,每年只能在讫罗大节上见到父汗一眼。彼时他一定喝得醉醺醺的,身边人怕惹到他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可敦忍着他的糟骂,坚持让诸子女一一上前拜见父亲,一开始她还是满怀期待地靠近,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
但是,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明迦道:
“我也很幸运,因为我很喜欢殿下。”
珮凝闻言一双眸子瞪得圆大,“你...你怎么...”
明迦愣了下,随即眼含探寻看着她,一脸真诚道:“怎么了,嫂嫂不喜欢哥哥吗?”
她没想到明迦想也没想就将自己对男子的爱慕之情说了出来,惊得不小。但又转念一想,是啊,这又有何值得遮掩的呢?女子自古都被规训要“忍厚含垢”,处处伏底做小,什么时候连女子表露真情都要限制了?
这样一想,她的惊异之情平复几分,但到底面薄,“我喜欢他一个粗汉子作甚。”
明迦笑笑没戳穿,怕自己一直趴着压痛了珮凝,才要起身,被一双温软的手按回去,“无妨。”
珮凝微调了个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我没有姐妹,曾多少次幻想过能和姐妹如此静坐一会儿,说些小女儿间说的话。”
明迦心头一暖,伸出手臂将她搂住,又要了条毯子拢在二人身上。
两个人静了一会儿,阿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夫人,侯爷来接您了。”
明迦闻言先朝门口看去,收起毯子,眼底立刻凝起揶揄,“有情难抑,相思海角。”
梁珮凝起身白了她一眼,“那我先走了。”
转身的空当,明迦明明瞧见她耳根又红了。明迦笑着挥挥手道:“不送了啊。”
一时间人走了,院子里显得愈发安静,阵阵蝉鸣清晰可闻,忽高忽低,不绝于耳。
不知怎的,从方才起,她就想起了那个人。
他跟珮凝有些像,都是这种温吞不显声色的性格。
珮凝笑着说自己很幸运,她却满脑子都是,他自幼受到父母兄长排挤针对,哪怕避让至北域孤境,将一颗诚心剖出来给他们看,还是换不回他们的信任。
他也终会拥有这份幸运吗。那为何直到今日,他的母后还不给他留半分情面,为何还要逼他跋涉近四十余天的妻子,明天天不亮就得进宫去请安?
令娴见她神色怅然,以为她是在为明日进宫面圣发愁,却听见明迦问她:
“我既然是讫罗的公主,也是陛下亲封的大祁一等公主,明明是他的亲生母亲,甚至都不能看在讫罗的面子上,对他好一些吗?”
令娴听她可能将要“口出不逊”,忙收了酒壶,扶她进屋,“殿下今日醉了,还是早些歇息吧。”
进屋梳洗过后,明迦翻出融真给她的大祁礼节书,又细细看了起来。
皇后出身代出名臣的望族崔氏,自幼教养端淑,慈孝两持,在陛下还是秦王时即广交势力,助力陛下登基,颇得当今陛下敬重,为陛下诞下三子二女,分别是太子李迹、邧王李会景、魏王李平、大公主温熙还有诞下一月即夭折的七公主温柯。
广贞三年,皇后诞下一对双生子,陛下大喜,意欲广赦天下,据闻皇后不顾产后虚弱,跪请陛下即刻立长子李迹为储,将次子李会景抱离景德宫,以免二人日后以彼充此,混淆朝政。
也正是这一跪,为皇后博得民间盛誉,朝臣皆赞她识大体、不囿于儿女情长。
关蒲冲点点头,似乎自己的亲弟弟即将谋反一事与自己无关。关定没忍住:
“父亲——”
里间关母招手:“你们父子二人进来说呀。”
关蒲冲看了关定一眼,在他肩头拍了拍。
“进去吧。”
——
关宅正堂内,灯火通明。
厅内胡桃木长案上,上至水牛肉羹、红脯蒸鱼,下至米饼樱糖,琳琅满目地列了满满一桌子菜。穆氏又是自己亲手下厨,又是派人去集市上买的,可算是盼到了他们归京的这一天。
穆氏见明迦一脸新鲜,笑道:“想着定儿许久没回来,你又是初来,于是各样都备一点,一不留神就准备得多了。”
说着睨了关蒲冲一眼,他虽一贯不喜铺张,此时只好装作没瞧见,抚袍落了座。
众人开始动筷,梁珮凝对明迦道:“妹妹快尝尝这鱼,母亲怕妹妹吃不惯鱼,亲自监着灶娘挑干净了刺呢。”
明迦闻言心头一暖,正要开口道谢,却见穆氏笑得一脸慈祥,示意她不必见外,眼尾挤出岁月的痕迹,却为她更添几分雍娴的气质。
关定早也饿得不行,扫视了桌子一圈,兴冲冲道:“那母亲可有给我准备古楼子饼啊?”
穆氏给分别给珮凝和明迦夹了一筷子菜,“为娘这次见你回来,并不像之前一般胡子拉碴的,衣服也算体面,精神了许多,想来在北域没饿着你吧?”
明迦没细想就笑出了声,穆氏可不就是打趣关定娶了妻果然开始注重形象了嘛。再去看珮凝,她果然也听懂了穆氏的言下之意,她肤色又白,现下脖子连着耳根都悄悄地染上了红晕。
关定吃瘪,突然回味过来母亲这番话的意思,果然见穆氏和明迦都笑得一脸揶揄,恼道:“母亲可别说了,不...不然珮凝又要生气了...我...”
珮凝又急又气,恨不得起身去捂他的嘴,还是关定低着头没敢看她,余光瞥见她似乎又恼了,这才住嘴。
关蒲冲虽一言不发,但是也吃得畅快,一杯又一杯地蓄着酒。
穆氏见珮凝脸都快烧出血来了,这才作罢,招手示意身后阿朱将古楼子馅饼端来,笑道:“凝儿这些日子日日都去孔家铺子给你买,好好谢谢凝儿吧。”
关定脑子是个直的,闻言更是傻愣愣地盯着珮凝,珮凝有意看他吃,却被他盯得脸红,移开了视线,“你爱吃就好。”
——
吃罢,时候也不早了,穆氏奔波了一天,现下也累了,于是打发珮凝带明迦去看她的卧处,趁机撮合二人感情。
给明迦住的地方原是关家长女,关定之姐关宁出嫁前住的院子。关宁已经出嫁四年有余,穆氏始终都将这个院子留着,平日里只叫人勤打扫,并不做过多改变。
小院不大,东面几根藤架上织满了葡萄藤叶,墙根砖缝里滋生出小片绒绒青苔,边儿上放着几盆高矮不一的小植。再看里头的老核桃树底下,一个木秋千正悠悠荡在歪斜的枝桠底下。
明迦走过空旷的中地,脚踩在青砖铺成的小道上,回头对珮凝道:“好别致的院子。”
梁珮凝看到她不加掩饰的喜爱之情,笑道:“姐姐性情大气,住的院子也不同一般女子闺阁,母亲就猜到妹妹会喜欢的。”
明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四处瞧着,趴在东面屋子的窗户上时,有些疑惑:“这屋子...像是书房,怎么都空了?”
见她问到这个,珮凝不好意思地笑笑,想着如何开口解释,阿朱见她面薄难以开口,正要替她答,珮凝对她摇头,示意不必,这才开口道:
“这怪我...我平日里不曾有别的爱好,就喜欢读读书。关定他...”她伸手挽发遮掩神色,“他怕我不适应,专门给我辟了一间书房,又四处给我买书备着,征得阿姐同意后,将她的书都搬到我书屋里了,妹妹要是想看,千万不要客气,随便进我们院子的书房就是了。”
明迦看她这回倒是没因为害羞红脸,神情温婉,顺手挽住她的胳膊,替她解围:“我当然不会客气,我还要缠着嫂嫂教我读书呢。”
“嗯。”梁珮凝贴她更近一些,应了。
明迦用手拍了拍院内石凳上的灰尘,正准备也给珮凝也拍一个,忽然想到她可能不像自己这般大条,于是又改成用帕子仔仔细细擦,检查过十分干净,这才示意珮凝坐下。
梁珮凝嗔怪道:“我又不是那天上的白云,何须如此细致。”
明迦正央求着令娴去拿酒,就差去扯令娴衣袍撒泼了,想也没想答珮凝道:“嫂嫂可不就是娇花嘛,不然哥哥为何进城前非要找我借搽刀,说要修手上的老茧。”
说罢自己也愣了一下,忙站起身找补,“令娴还不快去,时候也不早了,莫要拖着嫂嫂了。”
令娴也被她说得一愣,这才转身去了。明迦讪讪地看向珮凝,她一向不以人和人之间表露感情为耻,觉得关定暗地里在乎珮凝无需藏着掖着,但是关定毕竟再三叮嘱她不要说出去,她一时说漏了嘴,还是不免有些心虚。
罢了,珮凝知道外族一向开放,对男女之情不如中原避讳,只是假意拧了明迦一下,“妹妹!”
嘴里怪着,心里却浮起一抹难言的感觉。
不一会儿令娴端了并不烈的甜酒来,明迦为珮凝倒了一小杯,笑道:“算我厚道,提前跟嫂嫂说一声,我酒量一向可以的,以后可别跟我比这个。”
珮凝反而自己倒满了杯子,一饮而尽,道:“不遑多让。”
说罢,两个人笑作一团。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下人们纷纷点上灯,院子里一下安静下来。
明迦想起晚膳时饭桌上其乐融融的景象,有些发怔,道:“嫁给哥哥很好吧?我的意思是,舅舅和舅母很好吧?”
珮凝低头凝着手中的八瓣银杯在不甚亮的烛光下泛着银光,猜她知道自己从前一直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是,以前生活得孤寡,不知道和真正的亲人待在一起的感觉这般好...还好,我还能生活在这个家里,很幸运。”
她面上浮起回忆的神色,柔柔的,“有时候我都在想,要是今天的好都是小时候的苦换的,那就多吃一些苦好了。”
明迦头挨在她肩膀上,不禁想起了自己幼时,每年只能在讫罗大节上见到父汗一眼。彼时他一定喝得醉醺醺的,身边人怕惹到他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可敦忍着他的糟骂,坚持让诸子女一一上前拜见父亲,一开始她还是满怀期待地靠近,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
但是,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明迦道:
“我也很幸运,因为我很喜欢殿下。”
珮凝闻言一双眸子瞪得圆大,“你...你怎么...”
明迦愣了下,随即眼含探寻看着她,一脸真诚道:“怎么了,嫂嫂不喜欢哥哥吗?”
她没想到明迦想也没想就将自己对男子的爱慕之情说了出来,惊得不小。但又转念一想,是啊,这又有何值得遮掩的呢?女子自古都被规训要“忍厚含垢”,处处伏底做小,什么时候连女子表露真情都要限制了?
这样一想,她的惊异之情平复几分,但到底面薄,“我喜欢他一个粗汉子作甚。”
明迦笑笑没戳穿,怕自己一直趴着压痛了珮凝,才要起身,被一双温软的手按回去,“无妨。”
珮凝微调了个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我没有姐妹,曾多少次幻想过能和姐妹如此静坐一会儿,说些小女儿间说的话。”
明迦心头一暖,伸出手臂将她搂住,又要了条毯子拢在二人身上。
两个人静了一会儿,阿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夫人,侯爷来接您了。”
明迦闻言先朝门口看去,收起毯子,眼底立刻凝起揶揄,“有情难抑,相思海角。”
梁珮凝起身白了她一眼,“那我先走了。”
转身的空当,明迦明明瞧见她耳根又红了。明迦笑着挥挥手道:“不送了啊。”
一时间人走了,院子里显得愈发安静,阵阵蝉鸣清晰可闻,忽高忽低,不绝于耳。
不知怎的,从方才起,她就想起了那个人。
他跟珮凝有些像,都是这种温吞不显声色的性格。
珮凝笑着说自己很幸运,她却满脑子都是,他自幼受到父母兄长排挤针对,哪怕避让至北域孤境,将一颗诚心剖出来给他们看,还是换不回他们的信任。
他也终会拥有这份幸运吗。那为何直到今日,他的母后还不给他留半分情面,为何还要逼他跋涉近四十余天的妻子,明天天不亮就得进宫去请安?
令娴见她神色怅然,以为她是在为明日进宫面圣发愁,却听见明迦问她:
“我既然是讫罗的公主,也是陛下亲封的大祁一等公主,明明是他的亲生母亲,甚至都不能看在讫罗的面子上,对他好一些吗?”
令娴听她可能将要“口出不逊”,忙收了酒壶,扶她进屋,“殿下今日醉了,还是早些歇息吧。”
进屋梳洗过后,明迦翻出融真给她的大祁礼节书,又细细看了起来。
皇后出身代出名臣的望族崔氏,自幼教养端淑,慈孝两持,在陛下还是秦王时即广交势力,助力陛下登基,颇得当今陛下敬重,为陛下诞下三子二女,分别是太子李迹、邧王李会景、魏王李平、大公主温熙还有诞下一月即夭折的七公主温柯。
广贞三年,皇后诞下一对双生子,陛下大喜,意欲广赦天下,据闻皇后不顾产后虚弱,跪请陛下即刻立长子李迹为储,将次子李会景抱离景德宫,以免二人日后以彼充此,混淆朝政。
也正是这一跪,为皇后博得民间盛誉,朝臣皆赞她识大体、不囿于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