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看着,突然跟喉咙被堵了一样,一时不知再说些什么。

    无风,身后人声渐淡,周遭突然寂寥下来。一旦沉默,便如此清晰地感觉到光阴流逝,分别在即,下次再见,又是月余之后。

    还是李会景打破沉默,从袖口拿出一个东西,递到明迦面前。

    “回去再看?”

    她笑:“这么神秘。”

    说着,他又从不知何处拿出一个柱形铜制水壶,水壶外围用一个绀蓝色藤纹皮套子兜了起来。

    明迦又笑,见他跟变宝儿似的一会儿拿出一个东西来,“这下又是什么?”

    他走近一步,身影一下子半拢明迦面容,她的视力渐渐从光晕中恢复过来,再去看他,李会景伸手,将她的额发别到耳后。

    “记得多喝水。”

    *

    这是那天李会景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不提离别,不问生死,只是记得从前她的婢女随口说的一句王妃记不起来喝水的话。

    他只求她能一路平安,健康喜乐。

    再后来她还想跟他说话,一众车马已经整队待发,哄乱拥促之下,她紧握他给的两样物件,就上了马车。

    心里一滞,呼气缓了一瞬,再想掀帘去找他,马车已经起身,窗外风景移动换,早已不见他。

    旷原之上,一队马车逶迤行于其间。

    明迦不知道第多少次去看水壶上的花样后后,关定忍不住开口道:“妹妹,殿下送你水壶是为了提醒你喝水的,不是让你在路上想着发呆的。”

    明迦白了他一眼,“我乐意。”

    “哎哎。”

    明迦被他的反应逗笑了,“阿兄,我喜欢他。”

    关定戳了一下她的胳膊,没想到她会这么直白地说出来。

    “姑娘家家的,也不害臊。”

    明迦一脸无辜,“这有什么好害臊的?”

    关定一愣,“倒还真是。”

    “不过我觉得他有点怕,怕迈出那一步。”

    她闭着眼睛,仰面感受着明媚的阳光,原野无边无际,零落地长着几棵树,云层重叠,低得让人觉得触手可碰。

    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和李会景认识很久,知道他内敛的脾性。没想到她看着一团憨气,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什么都知道。

    还是明迦先开口,“你们怎么认识的?”

    说起这个,关定脸上浮出回忆的笑,“小时候有一次,我跟着父亲去参见陛下,出来的时候看见他被陛下罚跪在长庆殿前,我经过他的时候,刚好和他对视了。”

    “然后呢?”

    “莫名其妙,他那天盯我盯了很久,我也瞪了回去。”

    明迦在脑里想象着少年的李会景一脸倔强的样子,不禁失笑。

    “他还会盯人?”

    关定脸上的笑淡了下去,“他确实不会,只不过那天我去参见陛下,是去表明我不愿作太子的伴读。”

    “他在生气?”

    关定摇头,“那会儿他和太子我都不认识,只是单纯觉得入宫整日读书憋屈而已。我一开始以为,是我不肯作太子伴读惹怒了太子,所以牵连了他。”

    他凝向远处,“可你知道他从不迁怒于人。”

    “所以他...是因为你不肯支持太子而生气。”

    关定苦笑了一下,“是,虽然后来我才知道,那会儿太子已经开始厌弃他了。”

    “后来呢,就一瞪结缘了,在宴席上喝过几次酒。后来我回了北域,第二年他也来了,天天混在军营里,又是我死乞白赖地天天跟着他,这才和他混熟的。”

    明迦想起坊间那些关于李会景逼关家放权的传言。

    不需问,她就知道那些话绝对不是真的。

    妈呀这里衔接!

    ------

    大祁长安东市,广得街边。

    梁珮凝不知是第几次踏入孔家食铺,又买了些“古楼子”馅饼,正等着店家小二用布包起来。

    不一会儿,小二笑眯眯地将东西递给她,“这位娘子看着清秀,谁知竟是个喜肉的。”

    “古楼子”是一种以羊肉、花椒、豆豉等作馅儿的大胡饼,一个足足又一拳厚,长安城内,孔家肉饼做得是最好的。

    梁珮凝低头从荷包里拿出铜钱递过去。

    “难为你费心记得我,怎么就撑死我了呢。”

    小二见一噎,只好陪笑:“是是是,娘子这些日子天天按时来买,每次又只买一个,小的怎么会记不住呢。”

    梁珮凝的婢女阿朱在一旁笑道:“我看啊,我们大人还是快些回来吧,不然娘子日日给他买饼,怕留到第二日不新鲜又日日打发我们吃了再买,你可有注意到我们娘子近些日子脸都圆了些?”

    她话音未落,梁珮凝就来捂她的嘴,“死丫头。”

    那小二自是看出她身份不凡,忙作揖道:“我听说从北域来的贵人们马上就要到长安了,难不成你家大人——”

    他这厢正说着,外面的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广得街商铺林立,人口本就稠密,这会儿都纷纷闹出了些动静,梁珮凝心头一动,忙跑出门去看。

    一名男子兴冲冲地朝着街头的人们高呼:“关大人和北域官回来了!”

    北域官僚体系庞大,任官的多是中原过去的人,其中多多少少有是街上的百姓亲戚的人,大家又颇对异域来的公主好奇,一时间这消息传遍大街,引得人声沸腾。

    关氏一族常年戍边,深得百姓爱戴,尽管此次关定回京是为了接受惩处,百姓却像是不知道一般地欢呼着。

    阿朱听到这消息急得蹬脚,“不是说明日才到吗?夫人我们快回去吧。”

    梁珮凝呆着,回过神来算了一下东市距离关宅的距离,心想还好,还来得及,对阿朱道:“我们走小路。”

    她和阿朱回到关宅的时候,潞国公关蒲冲携夫人穆氏正焦急地候在门口,穆氏见到梁珮凝,一把拉住她,“你可是回来了,定儿和公主马上就到了。”

    关蒲冲也是朝着主路的方向张望着,听到穆氏的话打断她。

    “什么公主不公主的,来了便是我关蒲冲的女儿,你们可不许生分。”

    原来是陛下体谅北域众人赶路辛苦,特许明迦进城后先行休息,不必直接进宫参见帝后。可是李会景年少即去了封地北域,明明是亲王却在长安没有自己的府邸。还是潞国公关蒲冲直性子,一道折子上奏,就“舅乃父”的枯燥问题向陛下洋洋洒洒陈了几千字,言下之意,是想要高调地接明迦入关宅,日后不必住在宫里受气。

    穆氏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梁珮凝忙将手里的馅儿饼递给下人吩咐拿去后厨热着,握住穆氏的手道:

    “母亲不是那个意思,心里也盼妹妹得很,已经准备了好些衣裳头面和吃食候着呢。”

    穆氏果然住了嘴,慈祥地看着梁珮凝,“还是凝儿懂我。”

    梁珮凝心知肚明地笑笑。她嫁过来个把月份,早就已经摸清了这对夫妇的相处模式,关父直爽,经常口误遮拦,关母又是个犟的,二人之间经常因为一些小问题斗嘴。她人又聪明,嘴又甜,两头都能哄住,因此颇得关父关母的疼爱。

    不远处一队车马归来,关定骑着马走在最前面,明迦不宜露面,坐在他身后的舆车里。

    梁珮凝眯起眼睛凝视着马背上的人。很奇怪,明明才同他相处了三天,此次他归京,她却也跟关父关母一样从年关跟前便开始准备,直到现在——

    关定第一眼便看到了门前的那位梦中人,她身着月白缎裙,身段好似柔不禁风,妆容干净明婉,一双剪水秋瞳水光楚楚地望了过来。

    他骑着马缓缓到了门口,深深望了她一眼,没说话,先跪了下来对着关父关母磕了三头。

    磕罢起身,关母眼含热泪迎了上去,“定儿。”

    他一张脸晒黑了不少,又瘦了许多,愈显得脊背疏阔,面骨硬朗。

    关蒲冲的温情只表露了一瞬,冲着儿子点了点头,便立刻提高声音道:“还不快去迎你妹妹。”

    融真听到潞国公发话,忙示意明迦下车。明迦有些紧张,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掀来帘子出来。

    穆氏嫁给关蒲冲这么多年,没听他说过几句温情话,更遑论见他表露伤感。关蒲冲当年送妹妹关敏前往和亲讫罗,最后一别时也愣是忍着没失态,不知是不是年老多伤感,他看见明迦那双极似关敏的眸子时,记忆一下涌上心头,一时竟也红了眼眶。

    明迦缓缓走到二老跟前,有些哽咽:“舅舅,舅母。”

    穆氏一把将她拥入怀中,“乖,我们春字。”

    明迦强忍着泪笑道:“舅母知道我的名字。”

    穆氏松开手,细细地端详着她,“像敏儿,当年你母亲生下你,给家里来过信,家里人都知道的。”

    关蒲冲为掩失态低着头,只是伸臂将她二人往府内引。明迦挽住他,“舅舅,春字回来了。”

    关蒲冲点着头,口中喃喃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关定见方才还对自己稀罕得不得了的父母这会儿已经跟不认识他了似的,拥着新女儿走了,他有些无奈,再一看身边之人不知都去了何处,只剩下梁珮凝一人。

    他有些不敢看她,挠了挠头,叫了她一声:“珮凝。”

    梁珮凝“嗯”了一声,没看他,先一步跟上了前头的三个人。

    关定有些摸不清楚她的态度,忙跟上去,“对不起,我——”

    梁珮凝眸光微闪,用帕子半掩了一下唇,“什么对不起?”

    关定见她没生气,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以为你因为我走了,受到冷落而生气呢。”

    梁珮凝耳朵刷地红了,“谁…谁想你了?就你还冷落我?没…没边儿呢。”

    说罢加快步子跟上去了,留下关定在原地一头雾水,他又说错什么话了,怎么她又生气了?

    明迦走着,想起方才看见那位面容绝美的姐姐没跟上来,驻足回头去找她。梁珮凝这时也跟了上来,明迦不掩好奇地看着她,口齿甜蜜,“嫂嫂。”

    梁珮凝头一回被人喊“嫂嫂”,有些害羞,但还是温温柔柔地看向她道:“妹妹。”

    穆氏见状笑道:“凝儿这下不嫌在这宅子里陪着两樽老木头无聊了?来了个新妹妹,是不是?”

    明迦见她从后面过来,眼里还有几分俏意,便有意打趣道:“我来了是来了,倒也没多大用处,哥哥来了,才是真的解闷呢。”

    她二人一唱一和,惹得珮凝面红不已,假装被惹恼了道:“母亲,你看妹妹——”

    穆氏笑得开怀,一手牵了一位,“好好好,母亲替你罚她。”

    关蒲冲和关定走在后头,关定看着前面说笑的三人,唇角也不自觉上扬。

    关蒲冲放慢步子:“殿下如何了?”

    朝中人都知道李会景声称疾病发作不宜赶路只是个借口,实际还有更深的原因。

    关蒲冲多年浸润于北域,耳聪目明,又怎会不知关蒲江要反。

    关定敛神,有些瞧不透父亲的意思。

章节目录

冬日喜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声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声树并收藏冬日喜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