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不得已停了动作,嘴里还不满地嘟囔着,那个人终于也忍不住从一边的屋子里冲出来扑向他,却在即将走近时放慢了脚步。
她极痛苦地用手掩脸,似乎不敢去看他。因为忍哭咬破了的手指,溢出的鲜血糊在她瘦得脱行的下颌上,随着她嘴唇的一张一合,在暗夜里显得分外可怖。
李迹额发上的热水迅速冷却变得冰冷刺骨,一滴一滴地向下,他狼狈地抬头,想问问她,这下他的病会不会好,她会不会宽心,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想说的是:
我恨你们。
......
广贞十四年初,李迹的病仍时不时发作,平时看似与常人无异,却会毫无征兆地发病。
崔庆瞻彻彻底底死了心,一病到底。
太医来给她把脉,婉言她是易孕的体质,但是上一胎伤了身子,所以要尽量避免房事。她心里忍不住发笑:陛下早就没了留宿承安宫的兴致。
可是那日夜里,她梦到了温柯,梦里公主还是逝世时那般大小,却哭着开口,求母亲再生她一回,她听到自己将公主丢在身后,冷冷回答:本宫要能继位的皇子,要你有何用。
这句话才说完她就被惊醒,清醒过来哭得不能自已,恨自己狠心,却忍不住脑里慢慢酝酿出一个新想法。
对啊,她尚有李平可用。
——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一阵晚风吹得院内竹影婆娑,又顺着雕花格窗拂进。明明尚是盛夏之日,不知怎的却带来一阵凉意。
烛光透过云母屏风,在崔庆瞻面上蒙上一层诡秘的淡影。
“说什么癔症,不过是心病。娘娘比任何人都清楚。”
崔庆瞻浑身发抖,“住口——”
他说的没错,是她怕被人知道自己的儿子身患怪病,非但不肯传太医医他,反而遮遮掩掩,四处寻些奇淫巧技折辱他。
“二哥。”
一道沉静得可怕的声音忽然打断李会景。
是温熙,她竟立在门外,不知听去了多少。
庭中之人皆回头,温熙身影单薄如烛影,提步上前,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
她声若浸冰:“母亲,二哥说的,可都是真的?”
崔庆瞻看到女儿,眸中突然显出无助的惊恐,张大红唇:“熙儿你听母亲说——”
“够了。”
崔庆瞻心有不甘,半截未说出来的话竟在口齿之中龃龉,发出怪异的吱扭声。
温熙到底不忍见到她这般近乎疯魔的样子,哭着扑向她,几乎是喊道:“母亲!母亲你糊涂啊!人人都夸长兄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可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却不信他,他定是要心神俱碎,你要他如何能忍啊!”
倏的,明迦脑中忆起两次从李迹手下逃生时,他最后的神情。
起初他仿佛失去控制的嗜血疯兽,松开手的一瞬,眸中戾气和疯执几乎就开始被某种极力的控制镇压平息,慢慢地,双目回神,却又不禁自嘲,到最后,那双极其好看的眸子里,竟只剩自弃和自厌。
她的嗓子像是被什么梗住,忍不住去看李会景。
所以李会景从不违逆李迹,是因为知道他身患癔症,而这病,恐怕还是由于他难以忍受娘娘对自己的弟弟的态度,在两方之间左右为难而起。
崔庆瞻死命握住温熙的手,千言万语想要解释,却被泪水糊了眼眶,组织不出话来。清醒了一瞬,立即扭头目向李会景,神色近乎哀求。李会景闭目不忍,却只是道:“通敌叛国者,按律皆死。”
温熙手上的那股狠劲骤然消失,崔庆瞻泄了气,瘫软如泥。
她早该知道,李会景既然没在北域了结自己,就说明他已不会再任她摆布。
今日召他来是为探他对魏王谋反一事的态度,现下她算是彻底清楚,让李会景包庇魏王绝无可能。
她虽有预料,可是真正从他口里听出决绝的意思,还是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一双骨瘦如柴的手战栗着指向他:“来...来人,将他绑了!”
帐后的人影闻声已经开始走动,温熙面如死灰:“母亲!母亲不可啊,明明是五兄做错了事啊!”
“温熙。”李会景看向她,语带安抚,“二哥没事的。”温熙呆滞了一瞬,随即看向明迦,“二嫂嫂你倒是快劝劝二哥啊!”
明迦大脑一片苍白,只顾得上去看李会景。他站在一庭人各色激彻的情绪中,笑着,好似与周遭分隔,就那么平静又温柔地看了她一眼。
眸光相接的一瞬,她明白了他的千言万语。李平即使不死,今后也只能是个废人,崔庆瞻今后,于李平失势,于李迹失情,一生心血空流。
所以李会景不躲不避,选择平静地承受着一个母亲和一位谋士的绝望。
如果这能让她好受一些,如果算是还了他与她一场母子情。
在泪水夺眶而出的一瞬,她回他一笑,走过去拉开温熙,将她揽入怀中,安抚道:“没事的,没事的…”
—
痛感加剧到李会景几乎承受不住时,他朦胧看向她的方向,她被人硬拉了出去。
她挣扎不肯跟人走,好像也哭了,可是他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自己忍着不出声,就不会逼她哭,可是她出去的时候,怎么就已经哭了呢。
他分神去想她的一瞬,背后又是一道杖狠狠砸下来,他一个没忍住,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哼。
承安殿上庆瞻对他用的刑,一般不过寥寥数鞭,偶尔她命人执杖,下手往往也不算严重。可是今日不同,她起初亲自动手,有些狼狈地挥着粗大的杖棍,后力竭便命人接替自己,并下令让人不要松劲。
她就坐在李会景前面的方椅上,钗鬟皆散、衣裙斜皱,毫无半分往日的威仪,只是无声地盯着他,哭着。
一旦松懈,让痛感侵占大脑,一个人就很难再保持忍痛的意识。李会景痛得青筋暴起,在昏沉的意识中,不知怎的就是很确定明迦就在门外。他想象她哭着,想忍住声音,只好狠狠咬住手来堵嘴。
粘稠地暗血顺着他青筋暴起的手背划过手腕,缕缕没入他玄青色宽大的衣袖之中。
崔庆瞻见状闭目,再也抑制不住,埋面尖细地啜泣起来。李会景听到,不知怎的恢复了一丝意识,抬头看了她一眼,挤出笑道:“母亲……还记得你曾给我的那颗珠子吗?”
崔庆瞻捂住脸,一时止住哭。
李会景五岁那年,有一次在和李迹的玩闹中,不小心碰掉了崔庆瞻腰间的一枚玉质上乘的雕丹凤纹环佩、环佩坠地,其上镶着的两颗绿松石玉珠掉落,李会景看见玉佩落地,登时就扑了过去压住,她吓得不轻,忙问他这是作什么,当时李会景紧张地扑在地上,连声音都小了起来:“母亲小心溅起来的渣子伤人!”
崔庆瞻又心疼又好笑,上乘的玉佩哪能这么不经摔呢,她笑着将他拉起来,问他:“那渡儿不怕残渣伤了自己?”
李会景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儿子有错,不该如此行为不端。”
崔庆瞻知道他被那些顽腐的臣子规训得怕了,笑了摸了摸他的头道:“无妨,在母亲这里,你怎样开心怎样来好了。”
小李会景虽然还是一脸愧疚,终于还是在她的劝说下站了起来,将两颗珠子找回说要替她重新镶上去,她看着他认真的面孔,笑道:
“不如这样,母亲不要这两颗珠子了,送给你和阿兄,一人一个。是为了让你们记住,以后不该轻易这般莽撞行事,但也要记住,在母亲不必拘谨,好不好?”
后来她记得,直到李会景动身去北域前,他都将这颗并不起眼的珠子时刻带在身边。就连李迹后来尽管收了无数名贵珍宝,也时刻将这枚珠子带在身上。不过,她上次见到李迹将这颗珠子悬在腰间是什么时候了?
她脑中猛地一阵刺痛,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记不清了。
李会景断断续续地组织着话:“儿子在宿银…一日遇到一位痛失爱孙的老嬷,她的独孙一心报国,却因为朝廷之上、我们这些人一个冲动的决策,而草草丧了命…儿子想…”
他粗杖落下,几乎要砸断他的脊骨,他喉咙里一股血腥之气涌了上来,一下子噎住,大咳顺气半天,才结结巴巴继续道:
“儿子想…既然母亲和儿子终究无缘继续做母子,不如就此了结,莫要再牵涉更多人了…所以儿子将那颗珠子给了那位老嬷…”
话到此处,李会景唇角鲜血因为他周身颤抖而丝丝滴落,他吃力抬手抹去,抬眸看她:“如此,这段母子之情…也算有个善终…”
“当日...母亲肯从父亲手里接过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今日…儿子再求母亲能放下我,也能放过自己...”
那个暴雨过后的清晨,天大晴,方贤宫哭红了眼的宫女将尚在襁褓之中的李会景交给她的时候,他啼哭不止,任谁都哄不好,但是一交到她手里,他神奇般地安静下来,不哭不闹。
她看着他,笑了,心想,两个自母体里就都没长好的小男孩,还真适合凑做一对双生子。
谁知道,她废了多少心才将两个孩子的身子调养得与寻常人无异啊。
李会景唇角的鲜血刺目,将她拉回现实。
“其实...儿子在九岁时...就知道儿子的生母是另外一个人...”
崔庆瞻顿时瞪大眼睛,失神一般:“怎么会...”
李会景自嘲般的笑了,“父亲每年都在我生日的第二日偷偷带我去方贤宫,说一些奇怪的话,又有宫人闲说...我其实很早就知道了。”
“但...我不信,我不想信...既然已经有一个活生生的,如此好的母亲,我又何须去理会根本...那个不会说话的人呢?”
崔庆瞻错愕,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段对话:
“温熙...火罗死了就是死了,你就算给它设灵堂摆祭品,它也根本不会知道的。”
十三四岁的李会景,一脚搭在木阶上,歪斜地站着,面上颇有些无奈地安慰在一旁啜泣不止的妹妹。
她极痛苦地用手掩脸,似乎不敢去看他。因为忍哭咬破了的手指,溢出的鲜血糊在她瘦得脱行的下颌上,随着她嘴唇的一张一合,在暗夜里显得分外可怖。
李迹额发上的热水迅速冷却变得冰冷刺骨,一滴一滴地向下,他狼狈地抬头,想问问她,这下他的病会不会好,她会不会宽心,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想说的是:
我恨你们。
......
广贞十四年初,李迹的病仍时不时发作,平时看似与常人无异,却会毫无征兆地发病。
崔庆瞻彻彻底底死了心,一病到底。
太医来给她把脉,婉言她是易孕的体质,但是上一胎伤了身子,所以要尽量避免房事。她心里忍不住发笑:陛下早就没了留宿承安宫的兴致。
可是那日夜里,她梦到了温柯,梦里公主还是逝世时那般大小,却哭着开口,求母亲再生她一回,她听到自己将公主丢在身后,冷冷回答:本宫要能继位的皇子,要你有何用。
这句话才说完她就被惊醒,清醒过来哭得不能自已,恨自己狠心,却忍不住脑里慢慢酝酿出一个新想法。
对啊,她尚有李平可用。
——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一阵晚风吹得院内竹影婆娑,又顺着雕花格窗拂进。明明尚是盛夏之日,不知怎的却带来一阵凉意。
烛光透过云母屏风,在崔庆瞻面上蒙上一层诡秘的淡影。
“说什么癔症,不过是心病。娘娘比任何人都清楚。”
崔庆瞻浑身发抖,“住口——”
他说的没错,是她怕被人知道自己的儿子身患怪病,非但不肯传太医医他,反而遮遮掩掩,四处寻些奇淫巧技折辱他。
“二哥。”
一道沉静得可怕的声音忽然打断李会景。
是温熙,她竟立在门外,不知听去了多少。
庭中之人皆回头,温熙身影单薄如烛影,提步上前,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
她声若浸冰:“母亲,二哥说的,可都是真的?”
崔庆瞻看到女儿,眸中突然显出无助的惊恐,张大红唇:“熙儿你听母亲说——”
“够了。”
崔庆瞻心有不甘,半截未说出来的话竟在口齿之中龃龉,发出怪异的吱扭声。
温熙到底不忍见到她这般近乎疯魔的样子,哭着扑向她,几乎是喊道:“母亲!母亲你糊涂啊!人人都夸长兄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可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却不信他,他定是要心神俱碎,你要他如何能忍啊!”
倏的,明迦脑中忆起两次从李迹手下逃生时,他最后的神情。
起初他仿佛失去控制的嗜血疯兽,松开手的一瞬,眸中戾气和疯执几乎就开始被某种极力的控制镇压平息,慢慢地,双目回神,却又不禁自嘲,到最后,那双极其好看的眸子里,竟只剩自弃和自厌。
她的嗓子像是被什么梗住,忍不住去看李会景。
所以李会景从不违逆李迹,是因为知道他身患癔症,而这病,恐怕还是由于他难以忍受娘娘对自己的弟弟的态度,在两方之间左右为难而起。
崔庆瞻死命握住温熙的手,千言万语想要解释,却被泪水糊了眼眶,组织不出话来。清醒了一瞬,立即扭头目向李会景,神色近乎哀求。李会景闭目不忍,却只是道:“通敌叛国者,按律皆死。”
温熙手上的那股狠劲骤然消失,崔庆瞻泄了气,瘫软如泥。
她早该知道,李会景既然没在北域了结自己,就说明他已不会再任她摆布。
今日召他来是为探他对魏王谋反一事的态度,现下她算是彻底清楚,让李会景包庇魏王绝无可能。
她虽有预料,可是真正从他口里听出决绝的意思,还是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一双骨瘦如柴的手战栗着指向他:“来...来人,将他绑了!”
帐后的人影闻声已经开始走动,温熙面如死灰:“母亲!母亲不可啊,明明是五兄做错了事啊!”
“温熙。”李会景看向她,语带安抚,“二哥没事的。”温熙呆滞了一瞬,随即看向明迦,“二嫂嫂你倒是快劝劝二哥啊!”
明迦大脑一片苍白,只顾得上去看李会景。他站在一庭人各色激彻的情绪中,笑着,好似与周遭分隔,就那么平静又温柔地看了她一眼。
眸光相接的一瞬,她明白了他的千言万语。李平即使不死,今后也只能是个废人,崔庆瞻今后,于李平失势,于李迹失情,一生心血空流。
所以李会景不躲不避,选择平静地承受着一个母亲和一位谋士的绝望。
如果这能让她好受一些,如果算是还了他与她一场母子情。
在泪水夺眶而出的一瞬,她回他一笑,走过去拉开温熙,将她揽入怀中,安抚道:“没事的,没事的…”
—
痛感加剧到李会景几乎承受不住时,他朦胧看向她的方向,她被人硬拉了出去。
她挣扎不肯跟人走,好像也哭了,可是他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自己忍着不出声,就不会逼她哭,可是她出去的时候,怎么就已经哭了呢。
他分神去想她的一瞬,背后又是一道杖狠狠砸下来,他一个没忍住,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哼。
承安殿上庆瞻对他用的刑,一般不过寥寥数鞭,偶尔她命人执杖,下手往往也不算严重。可是今日不同,她起初亲自动手,有些狼狈地挥着粗大的杖棍,后力竭便命人接替自己,并下令让人不要松劲。
她就坐在李会景前面的方椅上,钗鬟皆散、衣裙斜皱,毫无半分往日的威仪,只是无声地盯着他,哭着。
一旦松懈,让痛感侵占大脑,一个人就很难再保持忍痛的意识。李会景痛得青筋暴起,在昏沉的意识中,不知怎的就是很确定明迦就在门外。他想象她哭着,想忍住声音,只好狠狠咬住手来堵嘴。
粘稠地暗血顺着他青筋暴起的手背划过手腕,缕缕没入他玄青色宽大的衣袖之中。
崔庆瞻见状闭目,再也抑制不住,埋面尖细地啜泣起来。李会景听到,不知怎的恢复了一丝意识,抬头看了她一眼,挤出笑道:“母亲……还记得你曾给我的那颗珠子吗?”
崔庆瞻捂住脸,一时止住哭。
李会景五岁那年,有一次在和李迹的玩闹中,不小心碰掉了崔庆瞻腰间的一枚玉质上乘的雕丹凤纹环佩、环佩坠地,其上镶着的两颗绿松石玉珠掉落,李会景看见玉佩落地,登时就扑了过去压住,她吓得不轻,忙问他这是作什么,当时李会景紧张地扑在地上,连声音都小了起来:“母亲小心溅起来的渣子伤人!”
崔庆瞻又心疼又好笑,上乘的玉佩哪能这么不经摔呢,她笑着将他拉起来,问他:“那渡儿不怕残渣伤了自己?”
李会景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儿子有错,不该如此行为不端。”
崔庆瞻知道他被那些顽腐的臣子规训得怕了,笑了摸了摸他的头道:“无妨,在母亲这里,你怎样开心怎样来好了。”
小李会景虽然还是一脸愧疚,终于还是在她的劝说下站了起来,将两颗珠子找回说要替她重新镶上去,她看着他认真的面孔,笑道:
“不如这样,母亲不要这两颗珠子了,送给你和阿兄,一人一个。是为了让你们记住,以后不该轻易这般莽撞行事,但也要记住,在母亲不必拘谨,好不好?”
后来她记得,直到李会景动身去北域前,他都将这颗并不起眼的珠子时刻带在身边。就连李迹后来尽管收了无数名贵珍宝,也时刻将这枚珠子带在身上。不过,她上次见到李迹将这颗珠子悬在腰间是什么时候了?
她脑中猛地一阵刺痛,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记不清了。
李会景断断续续地组织着话:“儿子在宿银…一日遇到一位痛失爱孙的老嬷,她的独孙一心报国,却因为朝廷之上、我们这些人一个冲动的决策,而草草丧了命…儿子想…”
他粗杖落下,几乎要砸断他的脊骨,他喉咙里一股血腥之气涌了上来,一下子噎住,大咳顺气半天,才结结巴巴继续道:
“儿子想…既然母亲和儿子终究无缘继续做母子,不如就此了结,莫要再牵涉更多人了…所以儿子将那颗珠子给了那位老嬷…”
话到此处,李会景唇角鲜血因为他周身颤抖而丝丝滴落,他吃力抬手抹去,抬眸看她:“如此,这段母子之情…也算有个善终…”
“当日...母亲肯从父亲手里接过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今日…儿子再求母亲能放下我,也能放过自己...”
那个暴雨过后的清晨,天大晴,方贤宫哭红了眼的宫女将尚在襁褓之中的李会景交给她的时候,他啼哭不止,任谁都哄不好,但是一交到她手里,他神奇般地安静下来,不哭不闹。
她看着他,笑了,心想,两个自母体里就都没长好的小男孩,还真适合凑做一对双生子。
谁知道,她废了多少心才将两个孩子的身子调养得与寻常人无异啊。
李会景唇角的鲜血刺目,将她拉回现实。
“其实...儿子在九岁时...就知道儿子的生母是另外一个人...”
崔庆瞻顿时瞪大眼睛,失神一般:“怎么会...”
李会景自嘲般的笑了,“父亲每年都在我生日的第二日偷偷带我去方贤宫,说一些奇怪的话,又有宫人闲说...我其实很早就知道了。”
“但...我不信,我不想信...既然已经有一个活生生的,如此好的母亲,我又何须去理会根本...那个不会说话的人呢?”
崔庆瞻错愕,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段对话:
“温熙...火罗死了就是死了,你就算给它设灵堂摆祭品,它也根本不会知道的。”
十三四岁的李会景,一脚搭在木阶上,歪斜地站着,面上颇有些无奈地安慰在一旁啜泣不止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