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舟在村里四处借了砖,承诺以后烧了窑就还。
凑齐砖头,他去隔壁南坪村请来几个经验老道的瓦工师傅,师傅们起早贪黑,不出三日将小房建起来。
除了督工,一有时间他就往镇上跑,备置各种物品,这副忙碌的模样落到众人眼中,他和薛子兰即将结婚的消息也就在村里传开了。
接到婚宴在一周后举行的消息,黄玉美气炸。
哦哟,办得这么着急,她哪有时间给薛子兰准备嫁妆啊!
家里婆婆走得早,全靠她当家,这嫁妆备得寒碜,人家准要嘴她这个做大嫂的抠门。
黄玉美骂骂咧咧朝薛子勇发牢骚:“我看你那小妹分明是跟我怄气,才嫁得这么急。”
为了几块的卖菜钱,至于么。
再说那钱也没进她口袋啊,她一分不少全还给薛子兰,自己没藏私一分钱。她都没那么大气性,薛子兰怎么还犟上了。
“我说了吧,你们家其实就属子兰最高傲。”
一家人拌拌嘴是常事,薛子兰倒好,生了气不是留信离家出走就是赶紧嫁人,这个没良心的丫头,铁了心要和娘家断开关系,是个靠不住的,以后别指望她帮衬娘家。
再说了,就张行舟那个经济条件,薛子兰自己都过得够呛,哪有精力帮衬娘家。
说来也是奇怪,张行舟明明在县城有工作,这些年多少有点积蓄,怎么建房子还要四处借钱?
连小房的砖头都是东家借西家凑,寒碜得不行。
看来压根没赚到什么钱嘛。
还是薛子梅有先见之明。
张行舟这条件,表面看上去光鲜而已,实际过日子肯定要挨苦受累,之前阔气的提亲礼,怕不也是打脸充胖子。
薛子兰嫁过去能过什么好日子?房子还没建成就欠下一屁股债呢,这不是累死累活的命?
不得不说,薛子梅眼光挑剔又毒辣。
一开始若是答应这门亲事,现在嫁过去受苦的恐怕就是薛子梅咯。
黄玉美烦心地将床底下装着的几袋棉花拖出来,塞到薛子勇手上,交代:“你赶紧送到隔壁村张师傅家里,让他加紧弹三床被子,说是喜事要用,中间印个红喜字。”
薛子勇一边检查棉花袋子,一边用力捆紧,黄玉美站在他旁边,忍不住发牢骚:“之前子兰还要和我谈论家庭收入问题,你看看,她这嫁妆不全是由我们负担?所以家庭收入全由咱们掌控有什么奇怪的?”
“去年冬天,子兰要拿棉花做套袄子,我没同意。我看她当时脸色不太好,心里估计在生我的气,她哪里知道,这些棉花我都备着,是给她做嫁妆用的。”
黄玉美越说越委屈。
“这个家难当哦,一个个都不念我的好。”
“我念,我念。”薛子勇憨笑两声,盯着地上捆好的几袋棉花,问:“咱们还要给子兰备些什么吗?”
“三床被子足够了,张行舟那么小间房子,你备多了他也没地方放。”黄玉美琢磨片刻,“等下你再去镇上买俩暖水壶,俩洗脸盆,买个装红糖的瓷罐,就差不多了。”
黄玉美的话是圣旨,薛子勇一一牢记在心。
他想起什么,斟酌着开口:“咱妈走前是不是交给你一对金手镯?”
“金手镯?”黄玉美脸色骤变,“那不行,不能给子兰。”
“怎么不能给,咱妈不是交代过,以后子梅和子兰结婚,一人一个金手镯当嫁妆吗?”
薛子勇心里有些不高兴。
这对金手镯是他母亲去世前特意交给他和黄玉美,让他俩做大哥大嫂的照顾点,以后两个妹妹出嫁还得他们操持。
黄玉美向来有些贪财,薛子勇平时并不计较。
只是……
这金手镯是他母亲特意留给两个妹妹做嫁妆的,难不成黄玉美不舍得给了?
当初两人结婚,他也没亏待她,给她造了一副金手镯。
她明明有一对,怎么还要昧下两个妹妹的嫁妆。
薛子勇心里不舒坦,也不敢明着显露,闷头走到窗前,垂着脑袋擦弄窗台上积下的厚厚一层灰。
夫妻做久了,对方肚子有几条蛔虫黄玉美还能不清楚?
不用讲,薛子勇肯定是疑心她想私吞。
她快步走上前,往薛子勇胳膊狠狠一掐,瞪眼:“你想什么呢,你以为我不愿给子兰是想自己留着啊?”
她小心翼翼把房门合上,压低声音解释:“我不给子兰,是想都留着给子梅做嫁妆。”
“可是……”薛子勇闷着脑袋小声反驳,“咱妈不是说她们一人一个吗?”
“你说你这个做大哥的,怎么一点成算都没有?”黄玉美恨铁不成钢地戳戳他脑门,“你用你榆木脑袋好好想想,子兰嫁成这样,马马虎虎应付过去就行,不打金器也没人会看不起她,子梅就不同了。”
“子梅以后是要嫁进城的,城里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嫁妆稍稍不上档次,你让子梅以后怎么在婆家立足?”
黄玉美心里还有另一层考虑。
以后薛子梅的嫁妆肯定也是她来操持,一只手镯太寒碜了些,保不齐她要掏钱再造些金饰。一对手镯挺够面,她不用再额外掏钱,薛子梅也能念她的好。
两全其美的事,只不过是将原先属于薛子兰的一份挪给薛子梅而已。
“反正这金手镯给子兰也没用,她天天下地干活,也不会戴,大概率收起来好好藏着,那还不如留给子梅撑场面。”
薛子勇觉得不妥,想反驳,又发觉黄玉美的话不是全无道理。
本来以为黄玉美是想自己昧下,现在弄清楚她不过是在为以后做打算,薛子勇心里的郁气一扫而空,不想在这事上又起争执,垂下脑袋点头默认。
他背着几袋棉花,朝隔壁村扬长而去。
洪喜霞去镇上的途中,远远瞧见薛子勇背着几袋棉花往隔壁村张师傅家里去,她猜想这大概是为薛子兰准备的。
也真是,这两孩子婚事办得这样急,她还什么都来不及准备呢。
趁着今天去县城通知张千帆喜讯,顺便也在城里看看能给张行舟备点什么。
她想买台黑白电视机。
这些年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全靠张行舟的工资撑着,如今他要结婚,什么都没有,她这个做娘的心里到底不踏实,总觉得亏欠了他。
手上还剩几百块,买台电视机应该够了。
不够再找张千帆凑一点,当初好歹也受过弟弟恩惠,现在让她凑出一点钱给弟弟买电视机也不算过分。
洪喜霞一路走到镇上,掏出七毛钱坐上去往县城的大巴车。
大巴车一路颠簸,一个多钟头后,洪喜霞从里面走下来,靠在路边行道树旁呕了两口清水。
她从口袋掏出手帕擦擦嘴角的涎,扎紧头上的绿头巾,摸摸索索往张千帆住所走去。
洪喜霞走到纺织厂家属院时,张千帆正在给三岁的闺女崔丽珍洗澡。
周日是休息天,闺女不用去幼儿园,张千帆趁着天气不错,打了满满一盆水,放在房间阳光透进来的窗前,给崔丽珍搓澡。
门铃猝不及防响起,她起身开门。
“谁啊?”
看到不请自来的母亲,张千帆一愣,脸上说不清是惊是喜,“妈,你怎么来了?”
房间里的崔丽珍听到动静,坐在大木盆里使劲扑腾,脆生生地喊:“是外婆吗?外婆你来啦?”
小孩语里的热情更甚大人,洪喜霞脸上绽开笑纹,循声走向房间,“是外婆来了,丽珍,你在干什么呀?”
“外婆,我在洗澡。”
洪喜霞走进房间,一眼瞧见脱得精光的崔丽珍坐在大木盆中,睁着一双热情的圆溜溜的眼睛望她,“外婆,你好久没有来了,我好想你。”
小孩子直白的表达让洪喜霞眼睛一酸,她这时才意识到两手空空上门的窘迫与羞涩。
从口袋里摸索一阵,掏出两毛钱递过去,“丽珍,拿去买零食吃。”
“别。”张千帆三两步冲进来,把钱抢过去,重新塞回洪喜霞的口袋,“妈,你自己留着吧,丽珍不缺零用钱。”
她蹲下身继续给崔丽珍搓澡,只拿背影对着洪喜霞,“妈,你这次过来有什么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上一次洪喜霞不请自来,是让她在城里给她大哥张远洋找份差事。
她大哥那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样子,能在城里找什么好工作?
她也不敢做介绍人,真把她大哥介绍进去,人家说不定心里要怪她呢。
她毫不犹豫回绝了,她母亲还埋怨她不为娘家人考虑,两人闹了一点不愉快,好些日子没说话。
这次过来,不知道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也没什么事,行舟要结婚了,定在下个月五号,我过来通知一声,到时候你这个做姐姐的别缺席。”
张千帆惊愕:“这么快?”
上次回去不过是提亲,怎么还没过两天连日子都定好了?短短几天时间,能忙得过来吗?
“是啊,我也觉得快,行舟要办这么仓促,我拿他没办法。”
何止是没办法,两人几乎闹僵,张行舟这几天连家也不回了,自己在外面搭座简陋房子凑合过,这些事洪喜霞不想细说。
“定这么仓促,志强不一定有时间。”张千帆还生着气,想起前些天她大哥对她说的那些话,她心里直窝火。
她不想回去看她大哥那副讨人厌的嘴脸,“我也不一定有时间。”
“你不能没有时间啊!”洪喜霞一听,急了,“你可以调休的吧?要不跟厂里商量商量,请一天半天的假?去露个面也好啊。”
“妈,你不知道,现在厂里生产任务重,一般不批假。”看到洪喜霞又要张嘴争辩,张千帆不耐烦地敷衍:“行吧行吧,到时候我再看看,能批假我就过去。”
看出闺女兴致不高,洪喜霞没多停留,只叮嘱她到时候一定要去参加婚礼。
临走前摸了一把外孙女肉嘟嘟的脸,洪喜霞依依不舍走出来,才想起自己忘了提让张千帆出点钱买电视机的事情。
唉,算了,闺女也过得不容易。
洪喜霞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朝电器商场走去。
晚上睡觉时,张千帆提了一嘴白天的事,顺带将张行舟的婚期告诉崔志强。
“我是真没想到行舟会这么快定下来,现在好了,科长女儿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张千帆满脸郁闷。
她打算得好好的,明明是两全其美的事,偏偏发展成这样。
“你说行舟到底看上子兰哪儿了?那个子兰长得还不如科长女儿呢,行舟娶人家科长女儿多好!”
看着愤懑不平的张千帆,崔志强问她:“那你到时候打算参加婚礼吗?”
“不去。”张千帆压根不想去,“我前些天憋了一肚子气回来,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
崔志强哂笑,“话别说太早,之前有一次和娘家闹矛盾你也是这样说,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先服软跑了回去,你说这话我已经不相信了。”
“这次是真的!谁让他们一个个都不省心。”张千帆没好气,“我大哥是个没救的,行舟又不听劝,让他娶城里姑娘他偏要娶个乡下女人,家里一团糟,我才不管了。”
“乡下女人”四个字刺动崔志强神经。
他想起与张千帆的初遇。
那天他与几个老友一起聚餐,喝得微醺的他走在大街上无意撞到一个年轻小伙,年轻小伙穿得很朴素,一看便是从乡下进城来找工作。
“乡下来的?”他轻蔑地瞥了一眼,恶人先告状:“你怎么不长眼睛?”
小伙还没出声,小伙身后突然跳出一个女人,女人盛气凌人打量他:“分明是你不长眼睛!别以为我们是乡下来的就好欺负,先撞了人还这样不讲理,没见过你这么厚脸皮的人,呸!”
气势之盛,吓得他酒醒了几分。
或许是酒精的作用,他总觉得那天的张千帆格外迷人。
一晃多年,那个敢于为自己发声的强势女人也开始慢慢瞧不起乡下女人。
她似乎已经忘了,她原本也是乡下女人。
凑齐砖头,他去隔壁南坪村请来几个经验老道的瓦工师傅,师傅们起早贪黑,不出三日将小房建起来。
除了督工,一有时间他就往镇上跑,备置各种物品,这副忙碌的模样落到众人眼中,他和薛子兰即将结婚的消息也就在村里传开了。
接到婚宴在一周后举行的消息,黄玉美气炸。
哦哟,办得这么着急,她哪有时间给薛子兰准备嫁妆啊!
家里婆婆走得早,全靠她当家,这嫁妆备得寒碜,人家准要嘴她这个做大嫂的抠门。
黄玉美骂骂咧咧朝薛子勇发牢骚:“我看你那小妹分明是跟我怄气,才嫁得这么急。”
为了几块的卖菜钱,至于么。
再说那钱也没进她口袋啊,她一分不少全还给薛子兰,自己没藏私一分钱。她都没那么大气性,薛子兰怎么还犟上了。
“我说了吧,你们家其实就属子兰最高傲。”
一家人拌拌嘴是常事,薛子兰倒好,生了气不是留信离家出走就是赶紧嫁人,这个没良心的丫头,铁了心要和娘家断开关系,是个靠不住的,以后别指望她帮衬娘家。
再说了,就张行舟那个经济条件,薛子兰自己都过得够呛,哪有精力帮衬娘家。
说来也是奇怪,张行舟明明在县城有工作,这些年多少有点积蓄,怎么建房子还要四处借钱?
连小房的砖头都是东家借西家凑,寒碜得不行。
看来压根没赚到什么钱嘛。
还是薛子梅有先见之明。
张行舟这条件,表面看上去光鲜而已,实际过日子肯定要挨苦受累,之前阔气的提亲礼,怕不也是打脸充胖子。
薛子兰嫁过去能过什么好日子?房子还没建成就欠下一屁股债呢,这不是累死累活的命?
不得不说,薛子梅眼光挑剔又毒辣。
一开始若是答应这门亲事,现在嫁过去受苦的恐怕就是薛子梅咯。
黄玉美烦心地将床底下装着的几袋棉花拖出来,塞到薛子勇手上,交代:“你赶紧送到隔壁村张师傅家里,让他加紧弹三床被子,说是喜事要用,中间印个红喜字。”
薛子勇一边检查棉花袋子,一边用力捆紧,黄玉美站在他旁边,忍不住发牢骚:“之前子兰还要和我谈论家庭收入问题,你看看,她这嫁妆不全是由我们负担?所以家庭收入全由咱们掌控有什么奇怪的?”
“去年冬天,子兰要拿棉花做套袄子,我没同意。我看她当时脸色不太好,心里估计在生我的气,她哪里知道,这些棉花我都备着,是给她做嫁妆用的。”
黄玉美越说越委屈。
“这个家难当哦,一个个都不念我的好。”
“我念,我念。”薛子勇憨笑两声,盯着地上捆好的几袋棉花,问:“咱们还要给子兰备些什么吗?”
“三床被子足够了,张行舟那么小间房子,你备多了他也没地方放。”黄玉美琢磨片刻,“等下你再去镇上买俩暖水壶,俩洗脸盆,买个装红糖的瓷罐,就差不多了。”
黄玉美的话是圣旨,薛子勇一一牢记在心。
他想起什么,斟酌着开口:“咱妈走前是不是交给你一对金手镯?”
“金手镯?”黄玉美脸色骤变,“那不行,不能给子兰。”
“怎么不能给,咱妈不是交代过,以后子梅和子兰结婚,一人一个金手镯当嫁妆吗?”
薛子勇心里有些不高兴。
这对金手镯是他母亲去世前特意交给他和黄玉美,让他俩做大哥大嫂的照顾点,以后两个妹妹出嫁还得他们操持。
黄玉美向来有些贪财,薛子勇平时并不计较。
只是……
这金手镯是他母亲特意留给两个妹妹做嫁妆的,难不成黄玉美不舍得给了?
当初两人结婚,他也没亏待她,给她造了一副金手镯。
她明明有一对,怎么还要昧下两个妹妹的嫁妆。
薛子勇心里不舒坦,也不敢明着显露,闷头走到窗前,垂着脑袋擦弄窗台上积下的厚厚一层灰。
夫妻做久了,对方肚子有几条蛔虫黄玉美还能不清楚?
不用讲,薛子勇肯定是疑心她想私吞。
她快步走上前,往薛子勇胳膊狠狠一掐,瞪眼:“你想什么呢,你以为我不愿给子兰是想自己留着啊?”
她小心翼翼把房门合上,压低声音解释:“我不给子兰,是想都留着给子梅做嫁妆。”
“可是……”薛子勇闷着脑袋小声反驳,“咱妈不是说她们一人一个吗?”
“你说你这个做大哥的,怎么一点成算都没有?”黄玉美恨铁不成钢地戳戳他脑门,“你用你榆木脑袋好好想想,子兰嫁成这样,马马虎虎应付过去就行,不打金器也没人会看不起她,子梅就不同了。”
“子梅以后是要嫁进城的,城里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嫁妆稍稍不上档次,你让子梅以后怎么在婆家立足?”
黄玉美心里还有另一层考虑。
以后薛子梅的嫁妆肯定也是她来操持,一只手镯太寒碜了些,保不齐她要掏钱再造些金饰。一对手镯挺够面,她不用再额外掏钱,薛子梅也能念她的好。
两全其美的事,只不过是将原先属于薛子兰的一份挪给薛子梅而已。
“反正这金手镯给子兰也没用,她天天下地干活,也不会戴,大概率收起来好好藏着,那还不如留给子梅撑场面。”
薛子勇觉得不妥,想反驳,又发觉黄玉美的话不是全无道理。
本来以为黄玉美是想自己昧下,现在弄清楚她不过是在为以后做打算,薛子勇心里的郁气一扫而空,不想在这事上又起争执,垂下脑袋点头默认。
他背着几袋棉花,朝隔壁村扬长而去。
洪喜霞去镇上的途中,远远瞧见薛子勇背着几袋棉花往隔壁村张师傅家里去,她猜想这大概是为薛子兰准备的。
也真是,这两孩子婚事办得这样急,她还什么都来不及准备呢。
趁着今天去县城通知张千帆喜讯,顺便也在城里看看能给张行舟备点什么。
她想买台黑白电视机。
这些年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全靠张行舟的工资撑着,如今他要结婚,什么都没有,她这个做娘的心里到底不踏实,总觉得亏欠了他。
手上还剩几百块,买台电视机应该够了。
不够再找张千帆凑一点,当初好歹也受过弟弟恩惠,现在让她凑出一点钱给弟弟买电视机也不算过分。
洪喜霞一路走到镇上,掏出七毛钱坐上去往县城的大巴车。
大巴车一路颠簸,一个多钟头后,洪喜霞从里面走下来,靠在路边行道树旁呕了两口清水。
她从口袋掏出手帕擦擦嘴角的涎,扎紧头上的绿头巾,摸摸索索往张千帆住所走去。
洪喜霞走到纺织厂家属院时,张千帆正在给三岁的闺女崔丽珍洗澡。
周日是休息天,闺女不用去幼儿园,张千帆趁着天气不错,打了满满一盆水,放在房间阳光透进来的窗前,给崔丽珍搓澡。
门铃猝不及防响起,她起身开门。
“谁啊?”
看到不请自来的母亲,张千帆一愣,脸上说不清是惊是喜,“妈,你怎么来了?”
房间里的崔丽珍听到动静,坐在大木盆里使劲扑腾,脆生生地喊:“是外婆吗?外婆你来啦?”
小孩语里的热情更甚大人,洪喜霞脸上绽开笑纹,循声走向房间,“是外婆来了,丽珍,你在干什么呀?”
“外婆,我在洗澡。”
洪喜霞走进房间,一眼瞧见脱得精光的崔丽珍坐在大木盆中,睁着一双热情的圆溜溜的眼睛望她,“外婆,你好久没有来了,我好想你。”
小孩子直白的表达让洪喜霞眼睛一酸,她这时才意识到两手空空上门的窘迫与羞涩。
从口袋里摸索一阵,掏出两毛钱递过去,“丽珍,拿去买零食吃。”
“别。”张千帆三两步冲进来,把钱抢过去,重新塞回洪喜霞的口袋,“妈,你自己留着吧,丽珍不缺零用钱。”
她蹲下身继续给崔丽珍搓澡,只拿背影对着洪喜霞,“妈,你这次过来有什么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上一次洪喜霞不请自来,是让她在城里给她大哥张远洋找份差事。
她大哥那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样子,能在城里找什么好工作?
她也不敢做介绍人,真把她大哥介绍进去,人家说不定心里要怪她呢。
她毫不犹豫回绝了,她母亲还埋怨她不为娘家人考虑,两人闹了一点不愉快,好些日子没说话。
这次过来,不知道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也没什么事,行舟要结婚了,定在下个月五号,我过来通知一声,到时候你这个做姐姐的别缺席。”
张千帆惊愕:“这么快?”
上次回去不过是提亲,怎么还没过两天连日子都定好了?短短几天时间,能忙得过来吗?
“是啊,我也觉得快,行舟要办这么仓促,我拿他没办法。”
何止是没办法,两人几乎闹僵,张行舟这几天连家也不回了,自己在外面搭座简陋房子凑合过,这些事洪喜霞不想细说。
“定这么仓促,志强不一定有时间。”张千帆还生着气,想起前些天她大哥对她说的那些话,她心里直窝火。
她不想回去看她大哥那副讨人厌的嘴脸,“我也不一定有时间。”
“你不能没有时间啊!”洪喜霞一听,急了,“你可以调休的吧?要不跟厂里商量商量,请一天半天的假?去露个面也好啊。”
“妈,你不知道,现在厂里生产任务重,一般不批假。”看到洪喜霞又要张嘴争辩,张千帆不耐烦地敷衍:“行吧行吧,到时候我再看看,能批假我就过去。”
看出闺女兴致不高,洪喜霞没多停留,只叮嘱她到时候一定要去参加婚礼。
临走前摸了一把外孙女肉嘟嘟的脸,洪喜霞依依不舍走出来,才想起自己忘了提让张千帆出点钱买电视机的事情。
唉,算了,闺女也过得不容易。
洪喜霞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朝电器商场走去。
晚上睡觉时,张千帆提了一嘴白天的事,顺带将张行舟的婚期告诉崔志强。
“我是真没想到行舟会这么快定下来,现在好了,科长女儿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张千帆满脸郁闷。
她打算得好好的,明明是两全其美的事,偏偏发展成这样。
“你说行舟到底看上子兰哪儿了?那个子兰长得还不如科长女儿呢,行舟娶人家科长女儿多好!”
看着愤懑不平的张千帆,崔志强问她:“那你到时候打算参加婚礼吗?”
“不去。”张千帆压根不想去,“我前些天憋了一肚子气回来,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
崔志强哂笑,“话别说太早,之前有一次和娘家闹矛盾你也是这样说,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先服软跑了回去,你说这话我已经不相信了。”
“这次是真的!谁让他们一个个都不省心。”张千帆没好气,“我大哥是个没救的,行舟又不听劝,让他娶城里姑娘他偏要娶个乡下女人,家里一团糟,我才不管了。”
“乡下女人”四个字刺动崔志强神经。
他想起与张千帆的初遇。
那天他与几个老友一起聚餐,喝得微醺的他走在大街上无意撞到一个年轻小伙,年轻小伙穿得很朴素,一看便是从乡下进城来找工作。
“乡下来的?”他轻蔑地瞥了一眼,恶人先告状:“你怎么不长眼睛?”
小伙还没出声,小伙身后突然跳出一个女人,女人盛气凌人打量他:“分明是你不长眼睛!别以为我们是乡下来的就好欺负,先撞了人还这样不讲理,没见过你这么厚脸皮的人,呸!”
气势之盛,吓得他酒醒了几分。
或许是酒精的作用,他总觉得那天的张千帆格外迷人。
一晃多年,那个敢于为自己发声的强势女人也开始慢慢瞧不起乡下女人。
她似乎已经忘了,她原本也是乡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