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四周行人稀少,张行舟干脆拿着装满凉水的木桶站在外面冲澡。
凉水哗啦啦从头顶淋下,顺着脚板滴落在地,汇成一股细流无声滋润旁边土地。
薛子兰在里面铺床。
被子床单是她娘家大哥大嫂准备的陪嫁,粉红色的底,上面印满龙凤牡丹花色图纹,看上去极具喜庆色彩。
她铺好床铺,察觉到屋子里光亮突然蹿上来。
准是桌上的煤油灯芯烧老了。
烧老的灯芯不剪,耗油多,是一种浪费。
她从床底下的针线盒里翻出一把新剪刀,准备去剪灯芯,一转身瞧见张行舟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进屋来,脱得精光换衣服。
也不避讳人,赤条条站着,一览无余。
薛子兰飞快避开目光,满脸绯红地将地上换下的湿衣服塞进木桶,准备明天再洗。
灯光下,她垂着眸子假装专心剪灯芯。
张行舟慌张地提醒她,“别凑太近,你看你脸都被烤红了。”
薛子兰无言。
那是被灯火烤红的吗,那分明是……某个人大大咧咧,也不害臊。
换完衣服的张行舟将门栓合上,一口吹灭桌上的煤油灯,趁黑将薛子兰拦腰抱起,“忙一天了,也累,咱们赶紧去休息。”
将人轻轻放到婚床,张行舟如鱼儿滑进被窝。
他躁动不安的身体贴着冰冷的墙壁,炙热的目光透过黑暗望向枕边紧张得微微颤抖的人,压抑冲动,理智地问:“你说头两年不生娃,那咱们可以一起睡觉吧?”
薛子兰再单纯,也知道他话中的睡觉不是简单的盖被子睡觉。
她紧咬着下唇,轻声说:“这几天不行。”
“怎么了?”没反应过来的张行舟以为她身体上不舒服,关切地问:“哪里不舒服吗?你告诉我,咱们去看医生。”
“不是。”薛子兰扭过脑袋,声如蚊呐:“是好事来了。”
张行舟一愣。
许久没听到这种说法,他缓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黑暗中,他轻笑一声,替薛子兰拢了拢身上的薄被,缓慢地凑近唇在她额头轻轻落下一个吻。
“那睡觉吧。”
四周寂静无声,很快,身旁传来男人均匀的呼吸,在黑夜里一起一伏。
薛子兰稍稍心安。
她合上渐沉的眼皮,在这个新成立的家庭里沉沉睡去。
一夜好眠。
第二天她迷迷糊糊睁开眼,身旁被子空了。
门外晾衣绳上晾着昨天换下的衣物,包括她的。张行舟不见人影,不知道去了哪里。
趁着屋里没人,薛子兰赶紧起来将卫生带子换下,凑到木桶前用凉水冲洗。
张行舟捧着一碟咸菜进门,瞧见薛子兰背对着他蹲在木桶前神神秘秘不知道在洗些什么,凑近一看,是一条长长的布带,布带头尾串着两根细长的丝线。
愣了片刻,反应过来的张行舟立即将咸菜放到桌上,蹲身去抢薛子兰手里的东西,“我来洗吧。”
薛子兰不给。
“不用,我洗就行。”
这种东西,怎么好意思给男人洗。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帮你洗。”张行舟捏住她的双手,“你不能下冷水,这样对身体不好。”
薛子兰皱眉。
农村人哪有这么金贵,别说经期下冷水,她妈当初生下她第三天就下地干活呢。
张行舟怕不是把她当娇小姐养。
看她神色不悦,张行舟没再执着,只起身提起暖水壶,往木桶里倒入半瓶热水。
这样过于贴心的举动让薛子兰哭笑不得。
一方面觉得自己不是那样娇弱的人,不需要百般呵护;一方面又悲哀于自己从小被驯化成以勤劳付出为荣,以至于稍稍被关爱,倒有些无所适从。
薛子兰闷不吭声洗完卫生带子,晾在外面晾衣绳上。
进屋时,张行舟已经盛好两碗白米粥,“先来吃早饭吧。”
他摆好筷子喊薛子兰入座,替她搬过一把竹椅,将一碗白米粥推过去,“对了,我今天要去县城补班,晚上会晚点回来,厂里包饭,你不用等我回家吃晚饭。”
“好。”薛子兰坐下,捧着白粥喝了一口,望着桌上的咸菜问:“你哪儿弄来的?”
“隔壁刘婶送的,她家里做了两坛子咸菜,吃不完,到处送人呢,我正好路过,也被她殷勤送了一碗。”
张行舟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叠钱,递给薛子兰,“早上回了一趟老家,这是昨天收到的所有礼钱,本来在我妈那儿放着,我想咱们已经分家,这人情以后都是我们的,就把账簿也拿来了。”
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红色的礼账本。
“所有礼钱名单都在上面记着,你待会儿有空的时候仔细核算核算,看看数目对不对。”
“行。”薛子兰接过账本,将礼钱压在账本下,关心起另外一个问题:“咱们烧窑的师傅请了吗?”
“没呢,这几天都要补班,没时间,我打算过两天闲下来再去请。”张行舟呼呼两下喝完一碗粥,起身又去锅子里添。
他端着饭碗刚坐下,听得对面的薛子兰道:“要不,我去请吧。”
“别。”张行舟一口回绝,“你还是在家里好好歇着。”
薛子兰不乐意了,“建房子是两个人的事,你在城里上班忙不过来,我在家里闲着没事,怎么就不能帮帮忙?”
看她犟脾气上来,张行舟忍不住笑出声,“好好好,你想去就去吧。”
“等烧了窑,我去请瓦工师傅,看看这地基要打多深,进深多长,这些我都先沟通好,等你回来再商量下,能省不少事。”薛子兰一本正经地商量。
张行舟乐了,“你还会建房子不成?”
不是他不信任薛子兰,哪怕是从来没建过房子的男子汉,头一回也是懵懵懂懂不得其法,薛子兰平日里只在地里帮忙、干些针线活,哪里能懂这些建筑上面的事。
“没吃过猪肉我还没见过猪跑?”薛子兰没过多争辩,只说:“你要是没时间,我能做的我就去做。”
“行。”张行舟没抱太大的期望。
闲在家里确实无聊,薛子兰想找些事情消磨时间就随她去吧。
等以后在城里站住脚跟,她天天可以逛街游园,就不用闷在乡下了。
张行舟哗哗两下将碗里的粥喝得一干二净,他起身要去洗碗,薛子兰按住他的手,“放着我来洗吧,时间不早了,你去上班,免得迟到。”
天边的日光逐渐升起,太阳的第一缕强光刺破云层,如碎金洒落地面。
时间的确不早了。
张行舟犹豫片刻,“好吧,但记得要用热水。”
“嗯。”薛子兰笑着应下,起身送他出门。
看着张行舟跨上自行车后倒映在地的影子,她心里有些担忧,“去县城坐车都得一个钟头,骑自行车过去得好几个钟头,现在出发会不会晚了?”
“不会。”张行舟胸有成竹,“放心吧,大巴走的是大道,我走的是小道,抄近路过去,两个钟头就能到。”
“那……那你注意安全。”
“好。”张行舟朝她挥挥手,使劲蹬了蹬脚踏板。
自行车缓慢启动,歪歪扭扭穿过羊肠小道,一路蜿蜒而去。
走到分岔口,张行舟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远处小小的单薄的身影依旧站在门前,眸色温柔地凝视他的背影。
张行舟鼻子一酸,眼眶发红。
他整颗心像被剖开来陈放到烈日底下曝晒,周身暖洋洋的,惬意无比。浑身充满干劲,脚下虎虎生风,一路高歌向前。
直到背影消失在岔路口,薛子兰才收回视线。
她转身回屋,收拾桌上的碗筷,随后将压在礼账本下的一叠钱拿出来对着账本核算。
两家亲戚并不多,至亲的兄弟姐妹仅有四个。
这四个之中,只有她大哥薛子勇一家送了50块钱的礼金。
她二姐薛子梅没有成家,算不得一户人家,不用送礼金。张行舟的大哥张远洋这么个情况,算不得一户人家,也没送礼金。
至于张行舟的二姐张千帆,人没来,礼金也没来。
看样子是打算以后不来往。
其余的是一些旁亲,张行舟叔叔家的孩子,堂哥堂姐有几户,她那边舅舅姑妈有几户,加起来总共12户人家,每家送20元,总共是240元。
剩下的礼金来自一些隔壁乡邻。
隔壁乡邻算不得亲戚,顶多只是五代以上共一个爷爷,出了五代已经不算亲戚,平时家里请客需要人手,免不得请这些乡邻过来帮忙。
人来一张嘴,总要吃饭,白吃又拉不下脸面,总会送点礼钱意思意思。
一般也就掏五块钱。
薛子兰数了数,乡邻一共请了15户,收礼金75元。
这些算起来,总计是365块钱。
昨天摆宴的菜钱、烟酒钱也不知道是谁垫出去的,她决定等张行舟回来再仔细问问,若是洪喜霞垫出去,她得找个时间把账结一结。
礼账本很快核算完毕,基本没有错漏。
她看着日头还早,换了一身衣服,启程去隔壁村里问信。
听说烧窑的师傅在隔壁南坪村里停了几日,她得抓紧过去,免得师傅烧完窑走人。
南坪村与北坪村隔湖相望,靠双腿走过去要些时间。
薛子兰一来一回,已到了下午时分。
简单下了一碗面条解决午餐,她开始盯着面前那块空地动脑筋。
建房子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旁边空地可以种种菜。
空地旁边堆放着田里原本生长茂盛的油菜花,油菜花结了籽,颗粒饱满。要建房的缘故,只得提前砍了。
昨天一场大雨,油菜花杆上挂满水珠。若是闷个两三天,这里面堆积的菜籽肯定要发芽。
薛子兰将这些油菜摊开来,就着好日头晾晒。
忙完之后,她顺手将空地从头到尾锄了一遍。
黑黄的土地被雨水滋润过后格外肥沃,最是适合种菜。
她买来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的种子各一包,洒在湿润的土里,等待发芽。
忙完这一切,太阳已经落山。
暮色微凉,她又连忙将摊开的油菜聚拢,堆放到一起。
怕夜里下雨,找出一块油布遮在顶上。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张行舟还没回来,薛子兰不免有些担心,站在路口踮脚张望。
昏黄的光线下,一道骑着自行车的小小身影闪烁着从远处奔赴而来。
薛子兰眼神好,一眼认出那是张行舟。
待人驶近,果不其然是他。
出门有人送,回家有人等,这种幸福的感觉包裹着张行舟,让他如坠云里。他下了车,整个人轻飘飘的,脚仿佛没踩在地上,比喝了酒还要荡漾。
他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揽过媳妇儿的肩,满脸含笑地走回家。
“在厂里吃过没?”薛子兰不放心地问。
“吃过了吃过了。”张行舟停好自行车,拉着薛子兰往屋里去,“你呢?”
“我也吃过了。”
薛子兰抬起脑袋看向身边的人,打算和他报告一下今天去请烧窑师傅的情况,刚要开口,张行舟一脸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包东西,递给她。
“你瞧瞧这是什么?”
薛子兰是识字的,包装袋上大大的“卫生巾”三个字,她认得。
“你在城里买的?”
“是啊,我看你用卫生带子一点也不方便,像尿布一样还得换洗,多麻烦啊,你用这个,这个省事。”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仔细翻看。
乡下人一般不用这种,费钱。
“你多少钱买的?”
“没多少钱,不贵。”张行舟指着包装袋上的使用步骤,像模像样地说:“你按着这个步骤去换,应该没错。”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没动。
“你实在不会,我也可以教你。”张行舟靠在门框上,抱臂好整以暇地望着她。
薛子兰脸上一热,瞪他一眼,“不用!我自己去。”
她背对着张行舟拆开包装,从里面取出一片,磨磨蹭蹭往厕所去。
望着她红透的耳尖,张行舟倚着门框哑然失笑。
怎么办哦,媳妇儿现在脸皮太薄啦。
凉水哗啦啦从头顶淋下,顺着脚板滴落在地,汇成一股细流无声滋润旁边土地。
薛子兰在里面铺床。
被子床单是她娘家大哥大嫂准备的陪嫁,粉红色的底,上面印满龙凤牡丹花色图纹,看上去极具喜庆色彩。
她铺好床铺,察觉到屋子里光亮突然蹿上来。
准是桌上的煤油灯芯烧老了。
烧老的灯芯不剪,耗油多,是一种浪费。
她从床底下的针线盒里翻出一把新剪刀,准备去剪灯芯,一转身瞧见张行舟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进屋来,脱得精光换衣服。
也不避讳人,赤条条站着,一览无余。
薛子兰飞快避开目光,满脸绯红地将地上换下的湿衣服塞进木桶,准备明天再洗。
灯光下,她垂着眸子假装专心剪灯芯。
张行舟慌张地提醒她,“别凑太近,你看你脸都被烤红了。”
薛子兰无言。
那是被灯火烤红的吗,那分明是……某个人大大咧咧,也不害臊。
换完衣服的张行舟将门栓合上,一口吹灭桌上的煤油灯,趁黑将薛子兰拦腰抱起,“忙一天了,也累,咱们赶紧去休息。”
将人轻轻放到婚床,张行舟如鱼儿滑进被窝。
他躁动不安的身体贴着冰冷的墙壁,炙热的目光透过黑暗望向枕边紧张得微微颤抖的人,压抑冲动,理智地问:“你说头两年不生娃,那咱们可以一起睡觉吧?”
薛子兰再单纯,也知道他话中的睡觉不是简单的盖被子睡觉。
她紧咬着下唇,轻声说:“这几天不行。”
“怎么了?”没反应过来的张行舟以为她身体上不舒服,关切地问:“哪里不舒服吗?你告诉我,咱们去看医生。”
“不是。”薛子兰扭过脑袋,声如蚊呐:“是好事来了。”
张行舟一愣。
许久没听到这种说法,他缓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黑暗中,他轻笑一声,替薛子兰拢了拢身上的薄被,缓慢地凑近唇在她额头轻轻落下一个吻。
“那睡觉吧。”
四周寂静无声,很快,身旁传来男人均匀的呼吸,在黑夜里一起一伏。
薛子兰稍稍心安。
她合上渐沉的眼皮,在这个新成立的家庭里沉沉睡去。
一夜好眠。
第二天她迷迷糊糊睁开眼,身旁被子空了。
门外晾衣绳上晾着昨天换下的衣物,包括她的。张行舟不见人影,不知道去了哪里。
趁着屋里没人,薛子兰赶紧起来将卫生带子换下,凑到木桶前用凉水冲洗。
张行舟捧着一碟咸菜进门,瞧见薛子兰背对着他蹲在木桶前神神秘秘不知道在洗些什么,凑近一看,是一条长长的布带,布带头尾串着两根细长的丝线。
愣了片刻,反应过来的张行舟立即将咸菜放到桌上,蹲身去抢薛子兰手里的东西,“我来洗吧。”
薛子兰不给。
“不用,我洗就行。”
这种东西,怎么好意思给男人洗。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帮你洗。”张行舟捏住她的双手,“你不能下冷水,这样对身体不好。”
薛子兰皱眉。
农村人哪有这么金贵,别说经期下冷水,她妈当初生下她第三天就下地干活呢。
张行舟怕不是把她当娇小姐养。
看她神色不悦,张行舟没再执着,只起身提起暖水壶,往木桶里倒入半瓶热水。
这样过于贴心的举动让薛子兰哭笑不得。
一方面觉得自己不是那样娇弱的人,不需要百般呵护;一方面又悲哀于自己从小被驯化成以勤劳付出为荣,以至于稍稍被关爱,倒有些无所适从。
薛子兰闷不吭声洗完卫生带子,晾在外面晾衣绳上。
进屋时,张行舟已经盛好两碗白米粥,“先来吃早饭吧。”
他摆好筷子喊薛子兰入座,替她搬过一把竹椅,将一碗白米粥推过去,“对了,我今天要去县城补班,晚上会晚点回来,厂里包饭,你不用等我回家吃晚饭。”
“好。”薛子兰坐下,捧着白粥喝了一口,望着桌上的咸菜问:“你哪儿弄来的?”
“隔壁刘婶送的,她家里做了两坛子咸菜,吃不完,到处送人呢,我正好路过,也被她殷勤送了一碗。”
张行舟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叠钱,递给薛子兰,“早上回了一趟老家,这是昨天收到的所有礼钱,本来在我妈那儿放着,我想咱们已经分家,这人情以后都是我们的,就把账簿也拿来了。”
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红色的礼账本。
“所有礼钱名单都在上面记着,你待会儿有空的时候仔细核算核算,看看数目对不对。”
“行。”薛子兰接过账本,将礼钱压在账本下,关心起另外一个问题:“咱们烧窑的师傅请了吗?”
“没呢,这几天都要补班,没时间,我打算过两天闲下来再去请。”张行舟呼呼两下喝完一碗粥,起身又去锅子里添。
他端着饭碗刚坐下,听得对面的薛子兰道:“要不,我去请吧。”
“别。”张行舟一口回绝,“你还是在家里好好歇着。”
薛子兰不乐意了,“建房子是两个人的事,你在城里上班忙不过来,我在家里闲着没事,怎么就不能帮帮忙?”
看她犟脾气上来,张行舟忍不住笑出声,“好好好,你想去就去吧。”
“等烧了窑,我去请瓦工师傅,看看这地基要打多深,进深多长,这些我都先沟通好,等你回来再商量下,能省不少事。”薛子兰一本正经地商量。
张行舟乐了,“你还会建房子不成?”
不是他不信任薛子兰,哪怕是从来没建过房子的男子汉,头一回也是懵懵懂懂不得其法,薛子兰平日里只在地里帮忙、干些针线活,哪里能懂这些建筑上面的事。
“没吃过猪肉我还没见过猪跑?”薛子兰没过多争辩,只说:“你要是没时间,我能做的我就去做。”
“行。”张行舟没抱太大的期望。
闲在家里确实无聊,薛子兰想找些事情消磨时间就随她去吧。
等以后在城里站住脚跟,她天天可以逛街游园,就不用闷在乡下了。
张行舟哗哗两下将碗里的粥喝得一干二净,他起身要去洗碗,薛子兰按住他的手,“放着我来洗吧,时间不早了,你去上班,免得迟到。”
天边的日光逐渐升起,太阳的第一缕强光刺破云层,如碎金洒落地面。
时间的确不早了。
张行舟犹豫片刻,“好吧,但记得要用热水。”
“嗯。”薛子兰笑着应下,起身送他出门。
看着张行舟跨上自行车后倒映在地的影子,她心里有些担忧,“去县城坐车都得一个钟头,骑自行车过去得好几个钟头,现在出发会不会晚了?”
“不会。”张行舟胸有成竹,“放心吧,大巴走的是大道,我走的是小道,抄近路过去,两个钟头就能到。”
“那……那你注意安全。”
“好。”张行舟朝她挥挥手,使劲蹬了蹬脚踏板。
自行车缓慢启动,歪歪扭扭穿过羊肠小道,一路蜿蜒而去。
走到分岔口,张行舟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远处小小的单薄的身影依旧站在门前,眸色温柔地凝视他的背影。
张行舟鼻子一酸,眼眶发红。
他整颗心像被剖开来陈放到烈日底下曝晒,周身暖洋洋的,惬意无比。浑身充满干劲,脚下虎虎生风,一路高歌向前。
直到背影消失在岔路口,薛子兰才收回视线。
她转身回屋,收拾桌上的碗筷,随后将压在礼账本下的一叠钱拿出来对着账本核算。
两家亲戚并不多,至亲的兄弟姐妹仅有四个。
这四个之中,只有她大哥薛子勇一家送了50块钱的礼金。
她二姐薛子梅没有成家,算不得一户人家,不用送礼金。张行舟的大哥张远洋这么个情况,算不得一户人家,也没送礼金。
至于张行舟的二姐张千帆,人没来,礼金也没来。
看样子是打算以后不来往。
其余的是一些旁亲,张行舟叔叔家的孩子,堂哥堂姐有几户,她那边舅舅姑妈有几户,加起来总共12户人家,每家送20元,总共是240元。
剩下的礼金来自一些隔壁乡邻。
隔壁乡邻算不得亲戚,顶多只是五代以上共一个爷爷,出了五代已经不算亲戚,平时家里请客需要人手,免不得请这些乡邻过来帮忙。
人来一张嘴,总要吃饭,白吃又拉不下脸面,总会送点礼钱意思意思。
一般也就掏五块钱。
薛子兰数了数,乡邻一共请了15户,收礼金75元。
这些算起来,总计是365块钱。
昨天摆宴的菜钱、烟酒钱也不知道是谁垫出去的,她决定等张行舟回来再仔细问问,若是洪喜霞垫出去,她得找个时间把账结一结。
礼账本很快核算完毕,基本没有错漏。
她看着日头还早,换了一身衣服,启程去隔壁村里问信。
听说烧窑的师傅在隔壁南坪村里停了几日,她得抓紧过去,免得师傅烧完窑走人。
南坪村与北坪村隔湖相望,靠双腿走过去要些时间。
薛子兰一来一回,已到了下午时分。
简单下了一碗面条解决午餐,她开始盯着面前那块空地动脑筋。
建房子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旁边空地可以种种菜。
空地旁边堆放着田里原本生长茂盛的油菜花,油菜花结了籽,颗粒饱满。要建房的缘故,只得提前砍了。
昨天一场大雨,油菜花杆上挂满水珠。若是闷个两三天,这里面堆积的菜籽肯定要发芽。
薛子兰将这些油菜摊开来,就着好日头晾晒。
忙完之后,她顺手将空地从头到尾锄了一遍。
黑黄的土地被雨水滋润过后格外肥沃,最是适合种菜。
她买来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的种子各一包,洒在湿润的土里,等待发芽。
忙完这一切,太阳已经落山。
暮色微凉,她又连忙将摊开的油菜聚拢,堆放到一起。
怕夜里下雨,找出一块油布遮在顶上。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张行舟还没回来,薛子兰不免有些担心,站在路口踮脚张望。
昏黄的光线下,一道骑着自行车的小小身影闪烁着从远处奔赴而来。
薛子兰眼神好,一眼认出那是张行舟。
待人驶近,果不其然是他。
出门有人送,回家有人等,这种幸福的感觉包裹着张行舟,让他如坠云里。他下了车,整个人轻飘飘的,脚仿佛没踩在地上,比喝了酒还要荡漾。
他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揽过媳妇儿的肩,满脸含笑地走回家。
“在厂里吃过没?”薛子兰不放心地问。
“吃过了吃过了。”张行舟停好自行车,拉着薛子兰往屋里去,“你呢?”
“我也吃过了。”
薛子兰抬起脑袋看向身边的人,打算和他报告一下今天去请烧窑师傅的情况,刚要开口,张行舟一脸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包东西,递给她。
“你瞧瞧这是什么?”
薛子兰是识字的,包装袋上大大的“卫生巾”三个字,她认得。
“你在城里买的?”
“是啊,我看你用卫生带子一点也不方便,像尿布一样还得换洗,多麻烦啊,你用这个,这个省事。”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仔细翻看。
乡下人一般不用这种,费钱。
“你多少钱买的?”
“没多少钱,不贵。”张行舟指着包装袋上的使用步骤,像模像样地说:“你按着这个步骤去换,应该没错。”
薛子兰捏着包装袋,没动。
“你实在不会,我也可以教你。”张行舟靠在门框上,抱臂好整以暇地望着她。
薛子兰脸上一热,瞪他一眼,“不用!我自己去。”
她背对着张行舟拆开包装,从里面取出一片,磨磨蹭蹭往厕所去。
望着她红透的耳尖,张行舟倚着门框哑然失笑。
怎么办哦,媳妇儿现在脸皮太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