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玉一样的手掀开车帘,搭在另一只宽大的手掌上,宋晏雪从马车上下来,和温家大公子一道走进了宋府之中。
成亲之后的第三日,正是新妇回门的日子,这三天里,在发生了那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之后,满城之中,人心浮动,皆盯着温家。
直到这日宋晏雪回娘家的马车顺利出了温家来到宋府,这份凝重才稍稍减轻了一分。
三日之前,就在宋晏雪和温家大公子婚礼当日,当贺喜的宾客尽皆散去,本该是圆满顺利的一天,却因为嘉乐长公主和陶驸马的车驾在行宫附近遭了刺客,而终究有了缺憾。
幸而嘉乐长公主因为身体原因,未等宴席结束就自行回了行宫,留下陶驸马继续应酬,所以当刺客出现时,只有醉醺醺的陶驸马在车驾之中。
护卫们拼死保护,刺客依然突破重重防守,靠近了陶驸马。
关键时刻,徐明硕带着人出现,这才救下了陶驸马,使他免遭横死,却没来得及阻止他身受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皇室被刺,非同小可。
月鹿城当即被封锁,郡守亲自稽查,一方面派人四处搜查逃走的凶犯,一方面也调查起刺客从何而来,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顿时让他犯了难,因为活下来的护卫坚称,刺客是从山庄中来,就是温家人。
而事后赶到的长公主也说,她亲眼看见徐明硕想对活下来的护卫动手,此事绝对与徐明硕脱不了干系。
这么一来,不是变成了徐明硕贼喊捉贼?
一下又牵扯进一个皇室成员,还是很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郡守又想到传说嘉乐长公主和三皇子不和,立刻猜到自己是卷入了什么皇室的阴谋漩涡之中,变得一个头两个大。
山庄不能轻易搜查,更不可能审问三皇子,活下来的三人被看管起来,多次询问,仍然坚持说辞,只是他们的理由有些牵强,说是因为瞧见了温家二公子就在附近。
温家和徐明硕当然不认,长公主那边又催着要一个交待,证据也模糊不清,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请朝廷派人来查此案,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只派人密切盯着山庄、行宫和温家的动向。
彦皇听闻此事,大为震惊,派了刑部侍郎林安与宗正寺少卿徐文和一同前来调查,二人已于昨日自彦都启程,但由于彦都与月鹿一北一南,山高路远,就算快马加鞭,最快也要后日才能到达月鹿。
偏偏就在这三日内,不知为何,此案的一些细节,诸如刺客自山庄而来,而山庄是温家产业之类的消息泄漏出去,传遍了月鹿的大街小巷,以至人心惶惶。
虽然这三日温家因此事闹翻了天,宋晏雪这个新嫁娘却因祸得福,省了许多繁文缛节不说,因着忙乱,在温老夫人的支持下,也参与了不少事务。
温家中人见她柔弱的外表之下处理起事情来却井井有条很有章法,不禁对她改观了许多。
所以宋晏雪这几日尽管忙碌,却乐在其中,回到宋家之时,脸上亦有掩不住的喜色,叫宋家的人看了,心中不由放心了些。
宋晏雪与温公子见过宋家长辈,一家人又坐一起谈笑了一阵,她借口闺房之中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收拾,留温大公子继续与宋老爷等人寒暄,自己领着婢女回了闺房之中。
按照月鹿的惯例,新妇回门,应当在娘家小住几日,然而这次情况特殊,她需得晚些时候便回温家去,时间有些紧张,需要尽快办完该办的事。
这头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带几句话给织玉。
宋晏雪来到自己出嫁前的闺房之中,不过离开几日,陈设都未改变,正如此前二十年一般,心中不禁升起一点儿惆怅来。
一切一如往昔,其中跳跃的身影却不曾见着,宋晏雪环视一圈,问道:“小白呢?”
宋府的婢女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人答。
宋晏雪知道宋家许多人都不喜欢那只猫,包括她的父亲,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柳眉倒竖,喝道:“究竟在哪儿,为何不答,莫非我刚出嫁,你们就不认我这个主子了吗?”
婢女齐齐伏身,其中一人硬着头皮答道:“大小姐,小白如今在谢公子处。”
“怎么在那?”宋晏雪惊讶万分,怒容稍敛,又问了几句,在婢女的讲述中,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民间多有黑猫不详的说法,因此宋老爷早就对那只叫“小白”的黑猫看不惯,之前看宋晏雪如此喜爱,才没有多说,如今宋晏雪一出嫁,当即就想把它撵出府去。
哪知小白就像成了精似的,在扔它的人来之前,自己费尽千辛万苦从笼子里钻了出去,跑没影了。
宋老爷派人在府中找了一阵,到处都没找到,以为它是跑出了府去,便也不理会了,没想到隔日竟在谢砚处见到了它。
这府中如今大约没人不知道织玉怕猫了,宋老爷吓了一跳,唯恐这猫冲撞了两人,要将它捉回来。
“谢公子对老爷说,织玉姑娘瞧小白长得可爱,很是喜欢,既然宋家不想要,不如送给他们。”
这其间曲折着实令宋晏雪没有想到,但却给了她一个极好的借口,便说想再见一见小白,顺便请织玉也过来一叙。
当织玉随着宋府的婢女过来时,宋晏雪看见她竟将小白抱在怀中,着实十分吃惊,她曾在巷中见过织玉离得远远的样子,知道她怕猫这件事并非谣言。
不过仔细看来,她抱着小白的手臂有些僵硬,仿佛在尽最大的努力忍耐。
小白自织玉的怀中抬起头,圆圆的瞳孔转向宋晏雪的方向,喵叫了一声,从织玉怀中跳出来,奔到宋晏雪脚边,围着她转来转去。
织玉松了一口气,捏了捏僵硬的手臂。
谢砚没有对宋老爷说谎,的确是她想继续养小白,当时他们在院中发现小白的身影,栾辙本打算将它送回去,是她想到前几天听到的对话,瞧它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才一时心软,将它留了下来。
当然看它可怜只是其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怕猫这个小毛病,未免以后被人利用,她早想着克服一下,这倒是个机会。
经过这几天的尝试,从一开始的完全不敢靠近,到后来已经能够安静地抱着它一会儿,她感觉自己也算是进步了不少。
宋晏雪逗弄了一会儿小黑猫,屏退其余人,拉着织玉的手道:“织玉姑娘,那一天我原本打算趁着老夫人离席之际派人带去你见老夫人,没想到三殿下一直与老夫人说着话,耽搁了时间,后来再叫人去找你,发现你已经等不及离开了,真是不好意思。”
没想到反倒是宋晏雪先给她道起歉来,织玉顿感不好意思。
其实真实的情况,显然是自己放了她的鸽子,但听她的说辞,她应该不知道其中内情,织玉也不知对于自己和谢砚在宴席上的消失,宋家以及温如禅是如何隐瞒的,便不动声色地应下。
宋晏雪时间有限,没再过多废话,继续道:“今日与你相见,还是上次那件事情,我得先向你道个歉,我担心误了你的事,已经将你的情况知会了老夫人。老夫人听说你就在月鹿,也十分想要见你一面,她嘱托我,若是能今日就将你带回去最好。”
三天前放弃去温家时,她就猜测宋晏雪不会轻易放弃,现在看来果然没有猜错,就算自己没有动作,宋晏雪和温老夫人也不会无动于衷,只是温老夫人的急切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这也是她过来的目的,织玉自然不会拒绝,与宋晏雪商定今晚该如何行事之后,看了一眼亲热地依偎着宋晏雪的小黑猫,独自往客房走去。
回去的路上,也不知宋老爷如何敲打了家里的人,再无人敢对她指指点点,一路过来,遇到的仆人的态度都是小心翼翼的。
这三天以来,外面人心惶惶,宋家的人也秉持着低调,无要紧事不会出府,是以没出什么乱子,更没引起旁人的注意,日子过得堪称无聊。
织玉一直想出宋府打听情况,碍于局势,也没行动。
谢砚和栾辙看起来也并无异样,宋晏舟每日都会过来,有时请他们游玩宋府,有时聊一聊齐朝旧事,这种时候,往往也会叫上织玉一起,但她总是拒绝,次数多了,宋晏舟也就不叫她了。
是以这几日总是他们三人一起,织玉独自一人在客房中,回忆着当天的一些细节,她有预感,温老夫人这么急着见她,与那天发生的事情有关。
温老夫人本是居于郊外的别院,前几日为了温大公子和宋晏雪的婚事,搬回了温家祖宅之中,婚事还没完全结束,又出了陶驸马被刺一事,将温家和徐明硕都扯了进去,她放心不下,干脆一直留在了温家祖宅之中。
温二老爷特意为母亲辟了一处静谧之所,各项布置也与别院相似,力争让母亲住的习惯。
织玉随着宋晏雪走进温老夫人的住处时,听闻她这么说,心里却不大赞同,她对温家要比宋晏雪熟悉得多,此地虽然清幽,却也有些偏僻,只适合让人闲居。
看来很多事情,温二老爷也不愿意让自己这位德高望重的母亲插手太多。
快要见到温老夫人时,宋晏雪忽然露出犹豫的神色来,织玉心中不解,一切都如预想中顺利,待进了里屋,见到温老夫人,发觉其身边还有一人时,她终于明白了这犹豫从何而来。
那人正是温如禅。
温老夫人和温如禅一坐一站,正说着话,老人和蔼可亲,孙儿温和有礼,正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叫人不忍打破。
但织玉只觉得尴尬,不禁忆起离开宋家之前,谢砚和她之间的对话。
她要跟随宋晏雪去见温老夫人一事,瞒过别人可以,要想瞒过宋家以及谢砚和栾辙却不可能,倒不如直接告诉他们,甚至说辞也不需要多做更改,反正他们也知道她和温家之间有龃龉。
所以她对谢砚和栾辙说,她去见温老夫人,说不定是个转机,可以帮她摆脱温家的追杀。
那时谢砚正在看着一本月鹿的风物志,闻言将书倒扣在桌上,看起来不太乐意,但到底没有阻止,瞥见她期待的神色,哼了一声,“少跟温如禅说几句话。”
织玉目瞪口呆之余,心里多了点儿难言的滋味,她想不明白他说这话的立场是什么,难道就因为婚宴前一晚的那个吻吗,但那也是他强迫的。
栾辙也在一边,她到底脸皮有点薄没有将这话问出来,不过该辩解的还是要辩解,“我是去见温老夫人,跟温如禅又没关系。”
谢砚觑她一眼,继续看他的书去,过了一会儿,向她招了招手,笑容高深莫测。
织玉觉得莫名其妙,好奇地走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没走两步栾辙就忽然向外走去,一副有什么悄悄话他听不得的样子,织玉顿时黑了脸,站在原地不动。
谢砚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对谁不满,栾辙和织玉对视一眼,认命地低下头,听他说道:
“不如我们来打一个赌,就赌你会不会见到温如禅,如果我赢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情?”织玉下意识问道,问完又觉得不妥,毫不犹豫地、果断地拒绝道:“不行,我不打这个赌。”
“别急着拒绝。”谢砚笑道,“也未必你就会输,如果你赢了,我可以无条件答应你一件事,随便什么事都可以,是不是很诱人?”
诱人吗?那可太诱人了,但基于对他的了解,织玉还是冷静了下来,再次拒绝了。
“真可惜。”谢砚最后遗憾道。
这会儿,当温如禅就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时,她无比庆幸自己没有一时脑热,也再度确定,他最后的那句可惜,是在明知道他一定会赢的情况下,可惜自己没有上钩。
温如禅见到宋晏雪进来,唤了一声“大嫂”,向温老夫人告辞,今日还是宋晏雪特意提醒他,老夫人十分想念孙儿,他才会过来,心中对宋晏雪十分感激。
既然她回来了,想必与老夫人有许多话要说,自己一个男子,也不好叨扰,只是在离开之前,无意见多看了一眼她身后始终低着头的婢女,顿时心神大乱。
温如禅神思不属地走了,温老夫人和宋晏雪看在眼里,各自五味杂陈,再看见不卑不亢的织玉,心情都有些沉重。
“你就是织玉?”温老夫人坐在椅子上,望着眼前身段修长的女子,姿容灵秀,双目澄澈,虽无倾城之姿,却也清秀可人,温如禅待她不同倒也说得过去。
当她看着织玉的时候,织玉也在瞧着她。
除了前几日婚宴上的匆匆一瞥,织玉这还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看到温老夫人,从前温老夫人不管事,也甚少露面,她一直无缘得见。
此刻见了,觉得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和善可亲,但仔细一瞧,眉宇间又有这个年纪的老妇人少有的坚毅。
“见过老夫人。”互相的打量不过是一瞬间的事,织玉微笑着垂首应道,来之前她尚且有些许紧张,真见到了,忽然倒平静了下来。
温老夫人点头含笑,目光十分慈爱,“你的事情我已经听孙媳妇说过,今日一见果然是个好孩子,快过来,让我仔细瞧瞧。”
织玉还记得宋晏雪曾说过,温老夫人不反对温如禅娶自己,观温老夫人的态度,心中顿生不妙,莫非她们都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可她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嫁给温如禅的,于是站在原地不动,低眉道:“老夫人,不必麻烦了,我今日来是想……”
温老夫人笑容变淡,宋晏雪连忙上前来,握住她的手止住她的话,朝她轻轻地摇了摇头,织玉怔了怔,瞧见宋晏雪眼中的一点儿乞求,停住了话头。
温老夫人挥了挥手,有人搬来桌椅置于下首,又沏上两杯茶,招呼两人坐下再说。
宋晏雪担忧她再拒绝,忙拉着她坐下。
织玉皱了皱眉,这回没再坚持,她来是想从温老夫人这边找个机会,彻底脱离温家,也不好与她们关系闹得太僵。
温老夫人端起茶杯,茶水的热气升腾起的轻雾散落在空气中,无端让空气也凝滞住了。
她抬眼瞥了一眼织玉,缓缓道:“老身这几个儿辈孙辈,一向都很有主意,也足够执着,我本是不同意他们私下弄这些密道暗卫,但年纪大了也管不住,便随他们去了,没想到却意外弄出这么多麻烦来。”
织玉不解其意,听她继续说道:“这林安和徐文和,林安是皇后一派的中流砥柱,徐文和倒是中立,却是个滑不溜手的,凡是定然以林安为主,陛下派他二人前来,是摆明了要敲打我等。我早就跟他们说过,做事莫要张扬,他们却不听从,如今果然惹来了祸事。雪儿……”
温老夫人唤了宋晏雪一声,宋晏雪应道:“祖母有何吩咐?”
温老夫人笑道:“不必慌张,同你的这门亲事,是我拍板定下,也觉得最满意的,你没让我失望。而今,你二弟却还没个着落,长嫂如母,你也多为他留神。”
突然提到温如禅,分明意有所指,恰在此时,听了温老夫人的话,宋晏雪的视线也移到了她的身上,织玉心中一凛,立刻回道:“二公子温雅博学,又孝顺懂事,定也能寻得一门好亲事。”
光阴荏苒,她也学会虚与委蛇了。
说到温如禅,温老夫人显然有许多自豪,“禅儿自小便超群出众,只是他看似温和,其实和他父亲一样,执着得很,认定了的事情很难轻易改变。”
兜兜转转还是绕回来了,织玉心中暗叹,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执着,才会让她获得温老夫人的在意,她抬起头,不愿再虚伪下去,“老夫人,我很感激您和二公子,但几日前我已与二公子说清楚,我身份低微,难以承受他的错爱,且我心中另有所爱……”
说到这里,她忽然有些说不下去,不禁回想起在魏都时的情形,那时为了应对谢砚的试探,她谎称自己与温如禅有情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几个月之后情况竟然反了过来。
此言一出,周遭立刻静了下去,宋晏雪颓然地看着脚下的方砖,她早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仍不免有些沮丧。
“是那位谢大人?”
织玉硬着头皮说:“正是。”
温老夫人半晌没有说话,她看得出来织玉的迟疑,这份迟疑的原因不明,而她的情意却并非作假,脸上极力掩饰也依然透露出羞意与柔情。
许久之后,她才叹息道:“有缘无份,倒是可惜。你也不必紧张,老身没有棒打鸳鸯的意思,硬将你和禅儿凑到一起,难免成为怨偶。我也听说了三殿下还有我那儿子儿媳的行为,他们本也没有恶意,只是太任性了些,我已经教训过他们,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哪能如此防备算计。他们叫你做的那些事情,你都不必再理会。”
总算听到了想听的消息,织玉稍稍松了一口气,至于话中明着责怪三殿下和温夫人,实则维护的意思,她只当听不懂。
没有恶意,只是太任性,这话要让那两人听到,只怕会心里发笑。
“多谢老夫人。”织玉诚挚地向她道谢,又想话既然说到这份上,是时候将自己的真正打算说出来了,于是又道,“老夫人,我还有一事相求。”
“我知道,你不想再做暗卫,想离开温家是不是?”温老夫人又恢复了慈爱的笑容,在织玉的惊讶之中,解释道,“禅儿跟我提过这件事,他这个傻孩子,总是为别人着想。”
织玉忽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她很少对谁产生愧疚,但想到和温如禅过往种种,终究还是因突然涌上来的歉意而不知所措。
温老夫人看见她怔愣的神色,又暗暗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原本这边府上的人都以为你已经死了,只需要同三殿下说一声,你便可以自由,但三天前你和那位谢大人误入了府中的暗道,叫府上的人看见了,如今轻易除名,却有些说不过去。我和我儿商量了一下,关于陶驸马遇刺一事,府中之人如今受到监视,行事多有不便。尤其是禅儿,他被人瞧见陶驸马被刺杀之时就在一边,却不肯说实话为何会出现在那儿,如今被许多人盯着,就等着两位大人来,便要把他架在火上烤。正巧当日你也在暗道之中,不如你去将行刺的贼人找出来,在林安和徐文和到月鹿之前,帮温家度过这个难关。”
温老夫人先是点出自己知道她和谢砚进过暗道一事,又透露出温如禅不肯说出实情,虽然并没有在话语中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却毫无疑问表明着温家知道温如禅是为了包庇她,才什么也不肯说。
温老夫人见过多少大风大浪,猜到这一点并不奇怪,会借此敲打她也很正常,织玉对此并无什么感觉,唯独想到温如禅对她的真意,莫名有些难过。
她起身向温老夫人深深一拜,“请老夫人放心,二公子受我牵连,于情于理,我都不会袖手旁观。”
成亲之后的第三日,正是新妇回门的日子,这三天里,在发生了那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之后,满城之中,人心浮动,皆盯着温家。
直到这日宋晏雪回娘家的马车顺利出了温家来到宋府,这份凝重才稍稍减轻了一分。
三日之前,就在宋晏雪和温家大公子婚礼当日,当贺喜的宾客尽皆散去,本该是圆满顺利的一天,却因为嘉乐长公主和陶驸马的车驾在行宫附近遭了刺客,而终究有了缺憾。
幸而嘉乐长公主因为身体原因,未等宴席结束就自行回了行宫,留下陶驸马继续应酬,所以当刺客出现时,只有醉醺醺的陶驸马在车驾之中。
护卫们拼死保护,刺客依然突破重重防守,靠近了陶驸马。
关键时刻,徐明硕带着人出现,这才救下了陶驸马,使他免遭横死,却没来得及阻止他身受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皇室被刺,非同小可。
月鹿城当即被封锁,郡守亲自稽查,一方面派人四处搜查逃走的凶犯,一方面也调查起刺客从何而来,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顿时让他犯了难,因为活下来的护卫坚称,刺客是从山庄中来,就是温家人。
而事后赶到的长公主也说,她亲眼看见徐明硕想对活下来的护卫动手,此事绝对与徐明硕脱不了干系。
这么一来,不是变成了徐明硕贼喊捉贼?
一下又牵扯进一个皇室成员,还是很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郡守又想到传说嘉乐长公主和三皇子不和,立刻猜到自己是卷入了什么皇室的阴谋漩涡之中,变得一个头两个大。
山庄不能轻易搜查,更不可能审问三皇子,活下来的三人被看管起来,多次询问,仍然坚持说辞,只是他们的理由有些牵强,说是因为瞧见了温家二公子就在附近。
温家和徐明硕当然不认,长公主那边又催着要一个交待,证据也模糊不清,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请朝廷派人来查此案,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只派人密切盯着山庄、行宫和温家的动向。
彦皇听闻此事,大为震惊,派了刑部侍郎林安与宗正寺少卿徐文和一同前来调查,二人已于昨日自彦都启程,但由于彦都与月鹿一北一南,山高路远,就算快马加鞭,最快也要后日才能到达月鹿。
偏偏就在这三日内,不知为何,此案的一些细节,诸如刺客自山庄而来,而山庄是温家产业之类的消息泄漏出去,传遍了月鹿的大街小巷,以至人心惶惶。
虽然这三日温家因此事闹翻了天,宋晏雪这个新嫁娘却因祸得福,省了许多繁文缛节不说,因着忙乱,在温老夫人的支持下,也参与了不少事务。
温家中人见她柔弱的外表之下处理起事情来却井井有条很有章法,不禁对她改观了许多。
所以宋晏雪这几日尽管忙碌,却乐在其中,回到宋家之时,脸上亦有掩不住的喜色,叫宋家的人看了,心中不由放心了些。
宋晏雪与温公子见过宋家长辈,一家人又坐一起谈笑了一阵,她借口闺房之中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收拾,留温大公子继续与宋老爷等人寒暄,自己领着婢女回了闺房之中。
按照月鹿的惯例,新妇回门,应当在娘家小住几日,然而这次情况特殊,她需得晚些时候便回温家去,时间有些紧张,需要尽快办完该办的事。
这头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带几句话给织玉。
宋晏雪来到自己出嫁前的闺房之中,不过离开几日,陈设都未改变,正如此前二十年一般,心中不禁升起一点儿惆怅来。
一切一如往昔,其中跳跃的身影却不曾见着,宋晏雪环视一圈,问道:“小白呢?”
宋府的婢女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人答。
宋晏雪知道宋家许多人都不喜欢那只猫,包括她的父亲,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柳眉倒竖,喝道:“究竟在哪儿,为何不答,莫非我刚出嫁,你们就不认我这个主子了吗?”
婢女齐齐伏身,其中一人硬着头皮答道:“大小姐,小白如今在谢公子处。”
“怎么在那?”宋晏雪惊讶万分,怒容稍敛,又问了几句,在婢女的讲述中,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民间多有黑猫不详的说法,因此宋老爷早就对那只叫“小白”的黑猫看不惯,之前看宋晏雪如此喜爱,才没有多说,如今宋晏雪一出嫁,当即就想把它撵出府去。
哪知小白就像成了精似的,在扔它的人来之前,自己费尽千辛万苦从笼子里钻了出去,跑没影了。
宋老爷派人在府中找了一阵,到处都没找到,以为它是跑出了府去,便也不理会了,没想到隔日竟在谢砚处见到了它。
这府中如今大约没人不知道织玉怕猫了,宋老爷吓了一跳,唯恐这猫冲撞了两人,要将它捉回来。
“谢公子对老爷说,织玉姑娘瞧小白长得可爱,很是喜欢,既然宋家不想要,不如送给他们。”
这其间曲折着实令宋晏雪没有想到,但却给了她一个极好的借口,便说想再见一见小白,顺便请织玉也过来一叙。
当织玉随着宋府的婢女过来时,宋晏雪看见她竟将小白抱在怀中,着实十分吃惊,她曾在巷中见过织玉离得远远的样子,知道她怕猫这件事并非谣言。
不过仔细看来,她抱着小白的手臂有些僵硬,仿佛在尽最大的努力忍耐。
小白自织玉的怀中抬起头,圆圆的瞳孔转向宋晏雪的方向,喵叫了一声,从织玉怀中跳出来,奔到宋晏雪脚边,围着她转来转去。
织玉松了一口气,捏了捏僵硬的手臂。
谢砚没有对宋老爷说谎,的确是她想继续养小白,当时他们在院中发现小白的身影,栾辙本打算将它送回去,是她想到前几天听到的对话,瞧它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才一时心软,将它留了下来。
当然看它可怜只是其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怕猫这个小毛病,未免以后被人利用,她早想着克服一下,这倒是个机会。
经过这几天的尝试,从一开始的完全不敢靠近,到后来已经能够安静地抱着它一会儿,她感觉自己也算是进步了不少。
宋晏雪逗弄了一会儿小黑猫,屏退其余人,拉着织玉的手道:“织玉姑娘,那一天我原本打算趁着老夫人离席之际派人带去你见老夫人,没想到三殿下一直与老夫人说着话,耽搁了时间,后来再叫人去找你,发现你已经等不及离开了,真是不好意思。”
没想到反倒是宋晏雪先给她道起歉来,织玉顿感不好意思。
其实真实的情况,显然是自己放了她的鸽子,但听她的说辞,她应该不知道其中内情,织玉也不知对于自己和谢砚在宴席上的消失,宋家以及温如禅是如何隐瞒的,便不动声色地应下。
宋晏雪时间有限,没再过多废话,继续道:“今日与你相见,还是上次那件事情,我得先向你道个歉,我担心误了你的事,已经将你的情况知会了老夫人。老夫人听说你就在月鹿,也十分想要见你一面,她嘱托我,若是能今日就将你带回去最好。”
三天前放弃去温家时,她就猜测宋晏雪不会轻易放弃,现在看来果然没有猜错,就算自己没有动作,宋晏雪和温老夫人也不会无动于衷,只是温老夫人的急切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这也是她过来的目的,织玉自然不会拒绝,与宋晏雪商定今晚该如何行事之后,看了一眼亲热地依偎着宋晏雪的小黑猫,独自往客房走去。
回去的路上,也不知宋老爷如何敲打了家里的人,再无人敢对她指指点点,一路过来,遇到的仆人的态度都是小心翼翼的。
这三天以来,外面人心惶惶,宋家的人也秉持着低调,无要紧事不会出府,是以没出什么乱子,更没引起旁人的注意,日子过得堪称无聊。
织玉一直想出宋府打听情况,碍于局势,也没行动。
谢砚和栾辙看起来也并无异样,宋晏舟每日都会过来,有时请他们游玩宋府,有时聊一聊齐朝旧事,这种时候,往往也会叫上织玉一起,但她总是拒绝,次数多了,宋晏舟也就不叫她了。
是以这几日总是他们三人一起,织玉独自一人在客房中,回忆着当天的一些细节,她有预感,温老夫人这么急着见她,与那天发生的事情有关。
温老夫人本是居于郊外的别院,前几日为了温大公子和宋晏雪的婚事,搬回了温家祖宅之中,婚事还没完全结束,又出了陶驸马被刺一事,将温家和徐明硕都扯了进去,她放心不下,干脆一直留在了温家祖宅之中。
温二老爷特意为母亲辟了一处静谧之所,各项布置也与别院相似,力争让母亲住的习惯。
织玉随着宋晏雪走进温老夫人的住处时,听闻她这么说,心里却不大赞同,她对温家要比宋晏雪熟悉得多,此地虽然清幽,却也有些偏僻,只适合让人闲居。
看来很多事情,温二老爷也不愿意让自己这位德高望重的母亲插手太多。
快要见到温老夫人时,宋晏雪忽然露出犹豫的神色来,织玉心中不解,一切都如预想中顺利,待进了里屋,见到温老夫人,发觉其身边还有一人时,她终于明白了这犹豫从何而来。
那人正是温如禅。
温老夫人和温如禅一坐一站,正说着话,老人和蔼可亲,孙儿温和有礼,正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叫人不忍打破。
但织玉只觉得尴尬,不禁忆起离开宋家之前,谢砚和她之间的对话。
她要跟随宋晏雪去见温老夫人一事,瞒过别人可以,要想瞒过宋家以及谢砚和栾辙却不可能,倒不如直接告诉他们,甚至说辞也不需要多做更改,反正他们也知道她和温家之间有龃龉。
所以她对谢砚和栾辙说,她去见温老夫人,说不定是个转机,可以帮她摆脱温家的追杀。
那时谢砚正在看着一本月鹿的风物志,闻言将书倒扣在桌上,看起来不太乐意,但到底没有阻止,瞥见她期待的神色,哼了一声,“少跟温如禅说几句话。”
织玉目瞪口呆之余,心里多了点儿难言的滋味,她想不明白他说这话的立场是什么,难道就因为婚宴前一晚的那个吻吗,但那也是他强迫的。
栾辙也在一边,她到底脸皮有点薄没有将这话问出来,不过该辩解的还是要辩解,“我是去见温老夫人,跟温如禅又没关系。”
谢砚觑她一眼,继续看他的书去,过了一会儿,向她招了招手,笑容高深莫测。
织玉觉得莫名其妙,好奇地走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没走两步栾辙就忽然向外走去,一副有什么悄悄话他听不得的样子,织玉顿时黑了脸,站在原地不动。
谢砚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对谁不满,栾辙和织玉对视一眼,认命地低下头,听他说道:
“不如我们来打一个赌,就赌你会不会见到温如禅,如果我赢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情?”织玉下意识问道,问完又觉得不妥,毫不犹豫地、果断地拒绝道:“不行,我不打这个赌。”
“别急着拒绝。”谢砚笑道,“也未必你就会输,如果你赢了,我可以无条件答应你一件事,随便什么事都可以,是不是很诱人?”
诱人吗?那可太诱人了,但基于对他的了解,织玉还是冷静了下来,再次拒绝了。
“真可惜。”谢砚最后遗憾道。
这会儿,当温如禅就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时,她无比庆幸自己没有一时脑热,也再度确定,他最后的那句可惜,是在明知道他一定会赢的情况下,可惜自己没有上钩。
温如禅见到宋晏雪进来,唤了一声“大嫂”,向温老夫人告辞,今日还是宋晏雪特意提醒他,老夫人十分想念孙儿,他才会过来,心中对宋晏雪十分感激。
既然她回来了,想必与老夫人有许多话要说,自己一个男子,也不好叨扰,只是在离开之前,无意见多看了一眼她身后始终低着头的婢女,顿时心神大乱。
温如禅神思不属地走了,温老夫人和宋晏雪看在眼里,各自五味杂陈,再看见不卑不亢的织玉,心情都有些沉重。
“你就是织玉?”温老夫人坐在椅子上,望着眼前身段修长的女子,姿容灵秀,双目澄澈,虽无倾城之姿,却也清秀可人,温如禅待她不同倒也说得过去。
当她看着织玉的时候,织玉也在瞧着她。
除了前几日婚宴上的匆匆一瞥,织玉这还是第一次能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看到温老夫人,从前温老夫人不管事,也甚少露面,她一直无缘得见。
此刻见了,觉得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和善可亲,但仔细一瞧,眉宇间又有这个年纪的老妇人少有的坚毅。
“见过老夫人。”互相的打量不过是一瞬间的事,织玉微笑着垂首应道,来之前她尚且有些许紧张,真见到了,忽然倒平静了下来。
温老夫人点头含笑,目光十分慈爱,“你的事情我已经听孙媳妇说过,今日一见果然是个好孩子,快过来,让我仔细瞧瞧。”
织玉还记得宋晏雪曾说过,温老夫人不反对温如禅娶自己,观温老夫人的态度,心中顿生不妙,莫非她们都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可她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嫁给温如禅的,于是站在原地不动,低眉道:“老夫人,不必麻烦了,我今日来是想……”
温老夫人笑容变淡,宋晏雪连忙上前来,握住她的手止住她的话,朝她轻轻地摇了摇头,织玉怔了怔,瞧见宋晏雪眼中的一点儿乞求,停住了话头。
温老夫人挥了挥手,有人搬来桌椅置于下首,又沏上两杯茶,招呼两人坐下再说。
宋晏雪担忧她再拒绝,忙拉着她坐下。
织玉皱了皱眉,这回没再坚持,她来是想从温老夫人这边找个机会,彻底脱离温家,也不好与她们关系闹得太僵。
温老夫人端起茶杯,茶水的热气升腾起的轻雾散落在空气中,无端让空气也凝滞住了。
她抬眼瞥了一眼织玉,缓缓道:“老身这几个儿辈孙辈,一向都很有主意,也足够执着,我本是不同意他们私下弄这些密道暗卫,但年纪大了也管不住,便随他们去了,没想到却意外弄出这么多麻烦来。”
织玉不解其意,听她继续说道:“这林安和徐文和,林安是皇后一派的中流砥柱,徐文和倒是中立,却是个滑不溜手的,凡是定然以林安为主,陛下派他二人前来,是摆明了要敲打我等。我早就跟他们说过,做事莫要张扬,他们却不听从,如今果然惹来了祸事。雪儿……”
温老夫人唤了宋晏雪一声,宋晏雪应道:“祖母有何吩咐?”
温老夫人笑道:“不必慌张,同你的这门亲事,是我拍板定下,也觉得最满意的,你没让我失望。而今,你二弟却还没个着落,长嫂如母,你也多为他留神。”
突然提到温如禅,分明意有所指,恰在此时,听了温老夫人的话,宋晏雪的视线也移到了她的身上,织玉心中一凛,立刻回道:“二公子温雅博学,又孝顺懂事,定也能寻得一门好亲事。”
光阴荏苒,她也学会虚与委蛇了。
说到温如禅,温老夫人显然有许多自豪,“禅儿自小便超群出众,只是他看似温和,其实和他父亲一样,执着得很,认定了的事情很难轻易改变。”
兜兜转转还是绕回来了,织玉心中暗叹,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执着,才会让她获得温老夫人的在意,她抬起头,不愿再虚伪下去,“老夫人,我很感激您和二公子,但几日前我已与二公子说清楚,我身份低微,难以承受他的错爱,且我心中另有所爱……”
说到这里,她忽然有些说不下去,不禁回想起在魏都时的情形,那时为了应对谢砚的试探,她谎称自己与温如禅有情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几个月之后情况竟然反了过来。
此言一出,周遭立刻静了下去,宋晏雪颓然地看着脚下的方砖,她早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仍不免有些沮丧。
“是那位谢大人?”
织玉硬着头皮说:“正是。”
温老夫人半晌没有说话,她看得出来织玉的迟疑,这份迟疑的原因不明,而她的情意却并非作假,脸上极力掩饰也依然透露出羞意与柔情。
许久之后,她才叹息道:“有缘无份,倒是可惜。你也不必紧张,老身没有棒打鸳鸯的意思,硬将你和禅儿凑到一起,难免成为怨偶。我也听说了三殿下还有我那儿子儿媳的行为,他们本也没有恶意,只是太任性了些,我已经教训过他们,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哪能如此防备算计。他们叫你做的那些事情,你都不必再理会。”
总算听到了想听的消息,织玉稍稍松了一口气,至于话中明着责怪三殿下和温夫人,实则维护的意思,她只当听不懂。
没有恶意,只是太任性,这话要让那两人听到,只怕会心里发笑。
“多谢老夫人。”织玉诚挚地向她道谢,又想话既然说到这份上,是时候将自己的真正打算说出来了,于是又道,“老夫人,我还有一事相求。”
“我知道,你不想再做暗卫,想离开温家是不是?”温老夫人又恢复了慈爱的笑容,在织玉的惊讶之中,解释道,“禅儿跟我提过这件事,他这个傻孩子,总是为别人着想。”
织玉忽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她很少对谁产生愧疚,但想到和温如禅过往种种,终究还是因突然涌上来的歉意而不知所措。
温老夫人看见她怔愣的神色,又暗暗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原本这边府上的人都以为你已经死了,只需要同三殿下说一声,你便可以自由,但三天前你和那位谢大人误入了府中的暗道,叫府上的人看见了,如今轻易除名,却有些说不过去。我和我儿商量了一下,关于陶驸马遇刺一事,府中之人如今受到监视,行事多有不便。尤其是禅儿,他被人瞧见陶驸马被刺杀之时就在一边,却不肯说实话为何会出现在那儿,如今被许多人盯着,就等着两位大人来,便要把他架在火上烤。正巧当日你也在暗道之中,不如你去将行刺的贼人找出来,在林安和徐文和到月鹿之前,帮温家度过这个难关。”
温老夫人先是点出自己知道她和谢砚进过暗道一事,又透露出温如禅不肯说出实情,虽然并没有在话语中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却毫无疑问表明着温家知道温如禅是为了包庇她,才什么也不肯说。
温老夫人见过多少大风大浪,猜到这一点并不奇怪,会借此敲打她也很正常,织玉对此并无什么感觉,唯独想到温如禅对她的真意,莫名有些难过。
她起身向温老夫人深深一拜,“请老夫人放心,二公子受我牵连,于情于理,我都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