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中细腰之风更甚,宫人们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就连才入宫的乳母也要节食,还要把腰勒细。
太子倒是不愁没奶水喝,宫里挑了二十几个乳母,怎么也够了,只是苦了乳母。
“来人,把太子抱出来给大司巫瞧瞧。”楚王熊怀兴致勃勃,迫不及待要兰潇为孩子赐福。虽然司巫历来只主持新君继任大典,也从不赐福君王,但熊怀觉得自己软磨硬泡都把兰潇请出山了,再软磨硬泡给孩子讨个福气也不难。
孩子安静地睡在襁褓中,才出生不久,脸还皱巴巴的,但已经能看出有几分熊怀的模样,可惜熊怀生的就不好看,有几分像已经和可爱无关了。
兰潇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熊怀,脸上生出一副嫌弃模样,“快把它抱远些吧。”她举直了手臂,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想靠近孩子。
周围的宫人默不作声,但每一个宫人都严肃紧张。
熊怀赶紧接过孩子,脸上不免惊讶,不知为何司巫会如此,这孩子在他眼里是世上最可爱的,世间所有珍宝都远远不及,平日里抱出来哪个大臣不夸,还有个士子写了一篇赋,行云流畅,洋洋洒洒,夸得自己那叫一个心花怒放,他认为此士子有大才,当即给了高官厚禄。
“熊怀心中有惑,不知大司巫这是何意?”他弓腰道,模样毕恭毕敬,很是尊重司巫。
兰潇摇摇头,叹气道:“这孩子可惜了。”
熊怀心中一惊,莫不是孩子有什么隐疾或是命途多舛被司巫看出来了,心中越发紧张,“这孩子怎么了?还请大司巫明示。”
熊怀都不敢看兰潇的神色,低着头心中默念万望孩子平安。
周围宫人恐遭牵连,也在心中默默祈祷太子无事。
高唐台修筑已久却不见其老旧,反倒因其久远更加庄严威仪,殿中点了龙涎香,香雾蜿蜒曲折地向高处爬去,却散于空中,留下温润清甜的香气。
“叽叽……”殿里安静一片,却只有长廊外挂着的一串鸟笼安静不得,各色鸟儿在笼中飞跳,像是受了惊,殿外风云已起,天空聚了黑云。
今天是个好日子,只是有雨。
“倒也没什么。”兰潇又长吁一口气。
众人悬着的心刚才缓一缓,就听到兰潇说:“就是长得和你一样,好丑,胜在身体还算康健。”
宫人们心中大感不妙,神色越发庄重。
兰潇见熊怀脸色难看,立即想起客栈老板娘生气的模样,知道这就是湘泽所说“被冒犯”的生气表情,但还是一脸天真地补充道:“怎么,本巫说的不对?”
熊怀抱着孩子,头上已经沁出了汗,被当众这么说,他怎么下得来台啊。
“大司巫说笑了,这千人千面,人皆生得不同,却都是上天造化,故人都是钟灵毓秀,怎能以皮相一概而论。”一位细腰大臣上前分说,不愧是宠臣,除了腰细外,说话也动听极了。
熊怀擦了擦汗,一脸的横肉看起来也有了几分松弛,人也不似刚刚那么拘束。
“说得好,这话对极了。”兰潇笑道,称赞地拍拍手,她真心认同这话,转身看着熊怀,“王上,人怎能以皮相一概而论,这孩子安康强壮不是已经很好了吗?难不成美貌比身子健壮还要重要?”
“是是是,大司巫说得对。”熊怀附和道。
“只是王上能如此想,本巫却有一惑。”兰潇背对着熊怀,显然居于上风。
“还请大司巫直言。”
“人不能以皮相一概而论,又如何以腰一概而论?”兰潇转身睥睨熊怀,厉声质问。
熊怀不禁哑言。
“本巫这几日游历郢都,有不少见闻,楚人为了细腰不惜节食用药,实在疯魔,但究其根源还在于王上以一己之好,荼毒于民。身为一国之君,更应慎言慎行,不以德才举士,反以腰细论赏。长此以往,楚国必衰。”兰潇话说得很重,但熊怀神色惊恐像被吓到了,看上去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害怕而已。
堂堂一国之君竟胆怯至此,兰潇眼神愠怒,恨铁不成钢道:“今日列国使臣都将奉上贺礼,其中就有不少细腰美人……”
朝堂大臣和诸国使者都在高唐台下候着,空中墨云遮日,寒风萧瑟,不知何时就会降下雨,楚王却迟迟未下台来。
诸国进贡的美人现都安置在兰台,其中就属赵国舞姬腰最细,萱笙梳洗打扮过,格外光彩照人,但只有萱笙知道自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照那个用蛊少女的法子,自己无论如何胡吃海塞都不会胖,但吃完以后都会又吐出来,只是过个嘴瘾,且那蛊极伤脏腑,她内里已经亏得不行了,也不知能活多久。
殿外忽得传来箫声,精通音律的萱笙立刻就听出此曲不俗,既非宫廷雅乐,又不似民间歌谣,曲风诡谲多变,令人心神荡漾。
恍惚间她好似回到了赵国,一时竟分不清记忆与现实,头晕晕沉沉的,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现下只觉得腰带扎得有些紧,可明明早起梳妆的时候却未有此感,不会是蛊出什么问题了吧,她的心砰砰直跳。
正是慌乱之际,宫人却进来通报王驾降至,列国美人们都列成一排,安静恭候。
熊怀仪仗华丽,随从众多,他被左右搀扶着,挺着大肚子,一脸的横肉,十分富态。
他一个个看过美人,所有人的心都悬着,萱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腹部不知怎的发胀,她感觉到自己的腰在长肉,而熊怀已经坐到了首位,还特意点了她的名字:“寡人听闻赵国舞姬举世无双,上前来给孤瞧瞧。”
萱笙觉得今天自己大概会因为触犯楚王而不得好死,公孙朔找的什么用蛊高手,分明是个江湖骗子,这下被害惨了,倒不如在进宫前就饿死了来的干净。
她忐忑上前,每走一步,腰就被束得更紧一分,走到熊怀面前时,只听“刺拉”一声,腰带被硬生生撑破了,届时她的腰胖得已经看不出是腰。
周围人听到这动静难免会多看上两眼,见此情形无不惊恐。
她扑得一声跪在地上,请求楚王恕罪,“王上、王上……妾……妾……”说话却支支吾吾,声音抖得不行,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副吓傻了的模样。
“孤闻言你其实更擅音律。”熊怀坐姿随意,并不惊讶她的腰忽然增肉一事,模样也一脸随和,丝毫不放在心上。
“是,妾从前是吹笙的乐人。”萱笙已经快被吓哭了,泪都包在眼里,只是不敢落。
“那你给寡人演奏一曲。”熊怀摆摆手。
宫人将笙抬了上来,萱笙见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也尽力镇定下来,吹奏了从前最擅长的曲子,是一首赵国民谣。
听惯了楚乐,偶尔听上一回赵地乐曲,格外新鲜,熊怀闭目养神,顺着笙的旋律连连点头,一只手搭在几案上,食指也和着乐曲有节奏地敲在几案上。
这曲子不简单,但萱笙吹得清丽婉转,令人入迷,足见其功夫。
一曲罢了,竟还有些意犹未尽,“善哉,善哉。”他拍手称快。
“笙吹得这样好,做舞姬屈才了。”熊怀一改往日作风,将萱笙封为“丽笙夫人”。
萱笙本以为自己要交代在这里,没想到还得了赏赐,历经一番“起死回生”,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谢了恩。
都说这楚王好细腰,最是厌恶腰粗者,看来也不尽其然。
她领了赏,退到一边,其余美人也在楚王要求下一展所长,其中一个精通书墨的美人也被封了夫人,所得的赏赐比自己还多。
公孙朔得了兰台的消息,但消息并不完全,只知道萱笙封了夫人,不知封的是什么夫人,他还急匆匆前来道喜。
看到腰粗如水桶的萱笙大惊失色,“你你你……这这这……”
“你什么你?”萱笙看到他就一肚子气,“你个老匹夫,你差点害死姑奶奶。”
“两次。”萱笙特意强调,一脸愤懑。
“楚王看到你这样,还封了夫人!”公孙朔不可思议地问。
“他才不像传闻中那样嗜细腰如命,他说姑奶奶我笙吹得好,做舞姬屈才了,封的丽笙夫人。”萱笙笑道,眼里的得意都忍不住。
萱笙又把那个比自己赏赐还丰厚,也封了夫人的才女一事说与公孙朔听,听得公孙朔都有些恍惚了,这还是那个废物楚王?怎么忽然就转性了?
“竟不易细腰论赏?荒谬啊。”公孙朔还是一脸不可置信,他还费那么多心力搜集细腰美人。
“以细腰论赏才荒谬吧。”萱笙白了他一眼,把看起今日得到的珠宝。
离开楚宫时,又遇到秦使孟荨,才下午天已经被云笼得墨黑,电闪雷鸣,似有一场暴雨。
孟荨也听闻了封赏一事,他看上去比公孙朔更加惊讶。
公孙朔望了一眼天色,心里想道:“看来楚国要变天了。”
若说之前他对楚国不屑一顾,现在他却对楚国生出了几分观望的心思,秦与楚,站到哪一边还要细细斟酌。
太子倒是不愁没奶水喝,宫里挑了二十几个乳母,怎么也够了,只是苦了乳母。
“来人,把太子抱出来给大司巫瞧瞧。”楚王熊怀兴致勃勃,迫不及待要兰潇为孩子赐福。虽然司巫历来只主持新君继任大典,也从不赐福君王,但熊怀觉得自己软磨硬泡都把兰潇请出山了,再软磨硬泡给孩子讨个福气也不难。
孩子安静地睡在襁褓中,才出生不久,脸还皱巴巴的,但已经能看出有几分熊怀的模样,可惜熊怀生的就不好看,有几分像已经和可爱无关了。
兰潇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熊怀,脸上生出一副嫌弃模样,“快把它抱远些吧。”她举直了手臂,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想靠近孩子。
周围的宫人默不作声,但每一个宫人都严肃紧张。
熊怀赶紧接过孩子,脸上不免惊讶,不知为何司巫会如此,这孩子在他眼里是世上最可爱的,世间所有珍宝都远远不及,平日里抱出来哪个大臣不夸,还有个士子写了一篇赋,行云流畅,洋洋洒洒,夸得自己那叫一个心花怒放,他认为此士子有大才,当即给了高官厚禄。
“熊怀心中有惑,不知大司巫这是何意?”他弓腰道,模样毕恭毕敬,很是尊重司巫。
兰潇摇摇头,叹气道:“这孩子可惜了。”
熊怀心中一惊,莫不是孩子有什么隐疾或是命途多舛被司巫看出来了,心中越发紧张,“这孩子怎么了?还请大司巫明示。”
熊怀都不敢看兰潇的神色,低着头心中默念万望孩子平安。
周围宫人恐遭牵连,也在心中默默祈祷太子无事。
高唐台修筑已久却不见其老旧,反倒因其久远更加庄严威仪,殿中点了龙涎香,香雾蜿蜒曲折地向高处爬去,却散于空中,留下温润清甜的香气。
“叽叽……”殿里安静一片,却只有长廊外挂着的一串鸟笼安静不得,各色鸟儿在笼中飞跳,像是受了惊,殿外风云已起,天空聚了黑云。
今天是个好日子,只是有雨。
“倒也没什么。”兰潇又长吁一口气。
众人悬着的心刚才缓一缓,就听到兰潇说:“就是长得和你一样,好丑,胜在身体还算康健。”
宫人们心中大感不妙,神色越发庄重。
兰潇见熊怀脸色难看,立即想起客栈老板娘生气的模样,知道这就是湘泽所说“被冒犯”的生气表情,但还是一脸天真地补充道:“怎么,本巫说的不对?”
熊怀抱着孩子,头上已经沁出了汗,被当众这么说,他怎么下得来台啊。
“大司巫说笑了,这千人千面,人皆生得不同,却都是上天造化,故人都是钟灵毓秀,怎能以皮相一概而论。”一位细腰大臣上前分说,不愧是宠臣,除了腰细外,说话也动听极了。
熊怀擦了擦汗,一脸的横肉看起来也有了几分松弛,人也不似刚刚那么拘束。
“说得好,这话对极了。”兰潇笑道,称赞地拍拍手,她真心认同这话,转身看着熊怀,“王上,人怎能以皮相一概而论,这孩子安康强壮不是已经很好了吗?难不成美貌比身子健壮还要重要?”
“是是是,大司巫说得对。”熊怀附和道。
“只是王上能如此想,本巫却有一惑。”兰潇背对着熊怀,显然居于上风。
“还请大司巫直言。”
“人不能以皮相一概而论,又如何以腰一概而论?”兰潇转身睥睨熊怀,厉声质问。
熊怀不禁哑言。
“本巫这几日游历郢都,有不少见闻,楚人为了细腰不惜节食用药,实在疯魔,但究其根源还在于王上以一己之好,荼毒于民。身为一国之君,更应慎言慎行,不以德才举士,反以腰细论赏。长此以往,楚国必衰。”兰潇话说得很重,但熊怀神色惊恐像被吓到了,看上去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害怕而已。
堂堂一国之君竟胆怯至此,兰潇眼神愠怒,恨铁不成钢道:“今日列国使臣都将奉上贺礼,其中就有不少细腰美人……”
朝堂大臣和诸国使者都在高唐台下候着,空中墨云遮日,寒风萧瑟,不知何时就会降下雨,楚王却迟迟未下台来。
诸国进贡的美人现都安置在兰台,其中就属赵国舞姬腰最细,萱笙梳洗打扮过,格外光彩照人,但只有萱笙知道自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照那个用蛊少女的法子,自己无论如何胡吃海塞都不会胖,但吃完以后都会又吐出来,只是过个嘴瘾,且那蛊极伤脏腑,她内里已经亏得不行了,也不知能活多久。
殿外忽得传来箫声,精通音律的萱笙立刻就听出此曲不俗,既非宫廷雅乐,又不似民间歌谣,曲风诡谲多变,令人心神荡漾。
恍惚间她好似回到了赵国,一时竟分不清记忆与现实,头晕晕沉沉的,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现下只觉得腰带扎得有些紧,可明明早起梳妆的时候却未有此感,不会是蛊出什么问题了吧,她的心砰砰直跳。
正是慌乱之际,宫人却进来通报王驾降至,列国美人们都列成一排,安静恭候。
熊怀仪仗华丽,随从众多,他被左右搀扶着,挺着大肚子,一脸的横肉,十分富态。
他一个个看过美人,所有人的心都悬着,萱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腹部不知怎的发胀,她感觉到自己的腰在长肉,而熊怀已经坐到了首位,还特意点了她的名字:“寡人听闻赵国舞姬举世无双,上前来给孤瞧瞧。”
萱笙觉得今天自己大概会因为触犯楚王而不得好死,公孙朔找的什么用蛊高手,分明是个江湖骗子,这下被害惨了,倒不如在进宫前就饿死了来的干净。
她忐忑上前,每走一步,腰就被束得更紧一分,走到熊怀面前时,只听“刺拉”一声,腰带被硬生生撑破了,届时她的腰胖得已经看不出是腰。
周围人听到这动静难免会多看上两眼,见此情形无不惊恐。
她扑得一声跪在地上,请求楚王恕罪,“王上、王上……妾……妾……”说话却支支吾吾,声音抖得不行,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副吓傻了的模样。
“孤闻言你其实更擅音律。”熊怀坐姿随意,并不惊讶她的腰忽然增肉一事,模样也一脸随和,丝毫不放在心上。
“是,妾从前是吹笙的乐人。”萱笙已经快被吓哭了,泪都包在眼里,只是不敢落。
“那你给寡人演奏一曲。”熊怀摆摆手。
宫人将笙抬了上来,萱笙见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也尽力镇定下来,吹奏了从前最擅长的曲子,是一首赵国民谣。
听惯了楚乐,偶尔听上一回赵地乐曲,格外新鲜,熊怀闭目养神,顺着笙的旋律连连点头,一只手搭在几案上,食指也和着乐曲有节奏地敲在几案上。
这曲子不简单,但萱笙吹得清丽婉转,令人入迷,足见其功夫。
一曲罢了,竟还有些意犹未尽,“善哉,善哉。”他拍手称快。
“笙吹得这样好,做舞姬屈才了。”熊怀一改往日作风,将萱笙封为“丽笙夫人”。
萱笙本以为自己要交代在这里,没想到还得了赏赐,历经一番“起死回生”,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谢了恩。
都说这楚王好细腰,最是厌恶腰粗者,看来也不尽其然。
她领了赏,退到一边,其余美人也在楚王要求下一展所长,其中一个精通书墨的美人也被封了夫人,所得的赏赐比自己还多。
公孙朔得了兰台的消息,但消息并不完全,只知道萱笙封了夫人,不知封的是什么夫人,他还急匆匆前来道喜。
看到腰粗如水桶的萱笙大惊失色,“你你你……这这这……”
“你什么你?”萱笙看到他就一肚子气,“你个老匹夫,你差点害死姑奶奶。”
“两次。”萱笙特意强调,一脸愤懑。
“楚王看到你这样,还封了夫人!”公孙朔不可思议地问。
“他才不像传闻中那样嗜细腰如命,他说姑奶奶我笙吹得好,做舞姬屈才了,封的丽笙夫人。”萱笙笑道,眼里的得意都忍不住。
萱笙又把那个比自己赏赐还丰厚,也封了夫人的才女一事说与公孙朔听,听得公孙朔都有些恍惚了,这还是那个废物楚王?怎么忽然就转性了?
“竟不易细腰论赏?荒谬啊。”公孙朔还是一脸不可置信,他还费那么多心力搜集细腰美人。
“以细腰论赏才荒谬吧。”萱笙白了他一眼,把看起今日得到的珠宝。
离开楚宫时,又遇到秦使孟荨,才下午天已经被云笼得墨黑,电闪雷鸣,似有一场暴雨。
孟荨也听闻了封赏一事,他看上去比公孙朔更加惊讶。
公孙朔望了一眼天色,心里想道:“看来楚国要变天了。”
若说之前他对楚国不屑一顾,现在他却对楚国生出了几分观望的心思,秦与楚,站到哪一边还要细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