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很奇怪,天渐渐亮了起来,小镇上正一点一点地被阳光浸透,但是仔细一看,月亮却还依然飘在最高的梢头。
当程一砚拎着一盏蓝色的灯笼走进乱葬岗的时候,地面上刚刚透过来的阳光又骤然消失,竟换成了惨白的月光渗入地面,衬得地上的碎石和零星的白骨越发阴森森的。
他借着月光找到了已经挖开了一半的坟墓,坟墓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副价值不菲的朱红棺椁,从棺椁里残留着被尸水染黄的棉布而勾勒出的人身形来看,尸体应该是被人偷走了。
“果然”程一砚轻轻一笑。
“喵呜!”杂草丛里突然窜出一只猫,一身黑色的毛发,黑色中又夹带隐隐的红色,是玄猫。
只见它轻轻一跃,就跳到了棺盖上,坐了下来,两只碧绿色的眼睛定定看着程一砚。
“玄猫都出现了,有趣——”程一砚伸出手,怜爱地摸了摸玄猫的头,玄猫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抚摸,不自觉得抬起了下巴,以便让程一砚摸得更久。
“怎么样?你这扇中,是何景象?”
“粉红佳人变骷髅,果然,这里就是起源”封知意看着手中的扇子,原本是一副佳人出游图,越靠近棺材,图上的佳人的皮相渐渐褪去,只留下一具具簪红戴绿的正在游玩的骸骨。
“便是这了。”
------------------------------------------------------------------------------------------------------------
宁朔二十二年,夏至已过。
此时的中央将军李总兵,正奉命保护节度使前往南疆古象国谈判,顺便换防古幢关。眼看还有一日便要到达边境,再越过南梁,就会进入那南疆诸国,于是他往后看了一眼队伍,决定今日先于驿站调整休息,与此同时先派遣一个手下,快马加鞭地把消息送至梁王府,足了礼制规矩。
还在京城时,李总兵接到要保护节度使的任务后,立刻向户部和兵部打听了南梁这边的情况,这里当权的只有两户人家,一家为当朝姓封的文官,另一家则是手握兵权镇守南疆边界的梁家。
梁家祖先开朝时,曾立下汗马功劳,得皇太祖御赐南梁王,世袭罔替。
封氏则是在十五年前,宁朔七年,突然从京城被调往南边,算是一文一武,大有分庭抗礼,共守边疆之意。
大约是山高皇帝远,或是穷山恶水易出刁民,这两家传出的事迹一个比一个离经叛道,胡作非为。
就说那南梁王,离经叛道到什么地步呢?先是在无正妻的情况下把一个爱妾按照正妻礼数风光大办地娶进了门,据说是皇家赐婚,这本也没有多大事,可后南梁王竟再无娶妻之意。
而那妾室所生的庶子也被梁王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硬是能顶着一众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辈,在本地通判老爷和两个录事的见证下,让自己唯一的庶子梁行云名正言顺地入了族谱,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任镇南王。
由于三年前的边境失守,皇上将南梁王国换成了南梁郡,南梁王府的封号还在,却实际上是被大大的削弱了兵权。听闻那一役南梁王贪图女色指挥不力,让十万藤甲兵命丧沙场,也怪不得皇上会如此安排了。
再说那封家,情况比梁家稍微好一点,但也就好那么一点。如同滴水穿石那般,在水已穿石了的情况下,封家也只比梁家少了那么三、四滴水。
历代封家在朝中的风评一向很好,到了这一代的任职情况,更可以用清风明月来形容。单说这一代的封家家主,大半生过去,也只娶了一妻,京城盛家的嫡次女,盛令仪一人。更别说偏房、妾室了,这封清扬就连个通房丫头都不曾有。
如今封家只得一子,名封知意,其实封家原本有两子,不过不知为何,封知意的哥哥早早便夭亡了,传言因丧子之痛太过深刻,于是在封知意四岁那年封家收一养子,名程一砚。
如果故事仅到此为止,那封家是万万担不上胡为乱做这四个字的。但,就在宁朔十七年,封家突然宣布下一任当家为程一砚。消息一出,众人哗然。都道封家上下皆被鬼迷了眼,猪油蒙了心。
但也理解,毕竟唯一的儿子封知意更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扶不起的刘阿斗,于是大批民众直呼一代封家怕是就此没落消亡!
李总兵在得到这些消息后突然明白了:皇上到底为什么要他护送一个节度使大人之外,再强行塞进来这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金御史同行了。
南疆谈判护送节度使只是其一,核心怕是在于:让他们好好看看并上报,自青河一役后,封梁两家有没有打算把胡作为非的心越过底线并“发扬光大“的意思,以及敲打和警告封梁两家啊!
其实南梁之地并非穷山恶水,相反,这里的水系发达,大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意蕴。一眼望去全是连绵不断,高低错落的青山,而夕阳此时就半隐半现地被夹在两座青峰之间,山峰周围是一层柔软的光,临近的水面还能微弱地泛出金黄,而远处的山和水则是如同泼出去的墨一般,黑色四散开来,迅速吞没万重山。
与李总兵常年在北方征战所熟悉的孤凉壮阔景色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极致美。一定要守住这山河,他想。他想。
翌日。
经历了一整日的山路崎岖,劳顿奔波,当细碎的灯火林林点点散开,逐渐汇成一条发光的河流时,李总兵一行如期抵达南梁都城。
他护着节度使和金御史,当中央军的队伍行至南梁王府大门时,王爷府的参谋张学傅,正好抬起双手拍了拍脸,赶忙扯出一张笑得无比真心实意的脸,拱手行了个礼,毕恭毕敬又不失谄媚地迎上去道:“恭迎大将军,在下王爷府参谋张学傅,府内一切皆已备好,小人特意安排了接风盛宴,诸位大人请!”
“堂堂京都一品将军大司马,只叫一个食客参谋相迎?”
李总兵并未下马,他看也不看张学傅,抬眼望了望梁家的牌匾,上面工整大气地写着“梁府”两个大字,一旁白灯笼也都印着。于是他轻蔑地笑笑,用鄙夷的语气说道:“怎么?这梁家现在是张家当家作主了!?”
此言一出同行的官员都皱了皱眉,一同看向了张学傅。
张学傅闻言惊愕了一下,结结巴巴说道“这。。。不是。。。。。。”
正当王府一众尴尬之时,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僵局,“招待不周确是梁府的过失,但并未有怠慢或糊弄各位大人之意!只是事出有因,王爷于一月前突然发病离世,世子如今还在守孝期,南疆谈判是件国之大事,因而披麻戴孝之人实在不便出面,请诸位大人谅解,待世子出了守孝期,会一一去向诸位赔罪。”来人身姿挺拔,昂首阔步地走到李总兵面前,拱手一礼,不卑不亢地答到。
“阁下是?”
“在下周忠武,王爷府的将军。”
此时李总兵的表情终于松动了下来,向周忠武回了个礼,便即下马不再多言,由一众侍从领着,进了梁府。这里谁能惹谁不能惹,他看的自然清楚明白。
张学傅逃过一难,顿时像个成精的黄鼠狼,谄媚的表情活灵活现,一路既卑微又奉承地把李总兵往嘉荣堂带。
“学傅大人可真给王爷府长脸啊!”周忠武从容淡定,昂首挺胸地从他们两人身旁擦肩而过。与一路上不住行礼作揖的张学傅一对比,衬得其更像黄鼠狼了。
李总兵一路对于张学傅那叫一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唯独听到周忠武这句话时,转头对上周忠武的视线,冲他点了点头。只是看这周将军走动的方向,却不像是专门来迎接他的。
这边张学傅还不自知似的招呼着李总兵一行,“王府这边早为将军和节度使大人准备了洗尘的晚宴,美酒佳肴,歌舞助兴,南梁没有公务的大人们都已到了,将军这边请。。。。。。”
李总兵落座后便开始留心观察赴宴众人的身份和行为举止,有郡丞、巡查官、财务官、礼部诸吏、金光寺住持。。。。。。南梁各界倒是给足了面子,当周忠武领着程一砚和封知意进来时,李总兵不自觉地多看了他们几眼。
“是什么人,能劳动王府大将军亲自迎接?”
在第一眼远远见到封知意的时候,李总兵恍若觉得他是秋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鼻尖似乎嗅到了欲冷未冷之时,霜降的味道。
他刚想继续探寻,看清封知意的面貌,却见那少年一进门就把周围诸般事物扫了一遍,而后低头与身边的少年耳语了几句,又冲周忠武挑了下眉毛,于是便自顾自地转身往后殿走去。整套不拿正眼瞧人又趾高气扬的行为简直行云流水,实在是和“膏梁纨袴”这四个大字太贴切了。
毕竟朝中人人都在传,不,不说朝中了,民间谁人不说一句,封家要完了,因为封家独子着实不成器,即无功也无名,要说特别突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承得他娘盛令仪的美貌罢了。
周忠武似乎习以为常,并未阻拦,继续恭敬地领着另一位贵气的少年落座,“程家少爷,请。”
李总兵这才注意到另一个人:程一砚。
有感而发,这位姓程的“封家少年”与封家少爷相去甚远,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程家少年一举一动皆是风骨,一袭青灰色的长衫更衬得他风华无双,腰间还别着一支长尾雉的尾羽,连走个路都气质卓绝,轻巧灵动同时还能很优雅,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出尊贵与教养,还带着一种天生的贵族仪态,这少年比封知意长得更好看,一双眼睛生得很好,狭长的桃花眼却透不出半点媚气,似盛了一汪清泉那般淡泊又明净。
看着这位少年,李总兵莫名地想到了在江南氤氲晨雾下,那奇特又美丽的石窟残存古佛,好像什么都看透了,冷冷清清的,却又杂揉进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明明是也是个少年,行为处事却十分的妥帖,稳重守礼。
“说到底毕竟是封家的养子罢了。”人心都是长偏的,端看两人的行为处事就能看出亲生与养子的差别。李总兵觉得自己怕是掉进了龙潭虎穴,这南梁的水,怕是不会比朝堂上那些错综复杂、明争暗斗要浅。
正自出神时,封知意回来了,然后,他就那么大摇大摆地,坐在了节度使身边,那位置,原是梁小王爷的!
而此时的封知意,浑然不觉自己有任何不妥以及周围气氛顿时有什么不对,正懒懒散散地坐在原本属于梁小王爷的位子上,打着哈欠,半眯着眼睛,看着来赴宴的各路宾客,等待着宴会开始。
有些官职高的,封知意也只是对他轻微点了点头,连眼神都不屑与给,至于那些官职低的还丑的,封知意直接“唰”一下打开手中折扇,挡住自己的脸,生怕玷污自己的目光,而后自顾自地动起了筷子。
李总兵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心道这人为何如此嚣张,王爷的位置说占就占,这边疆,难道一直是这种毫无礼数、乌烟瘴气的光景吗?于是他面露愠色地转头,看向了周忠武。像是要发难。
接收到眼神的周忠武,顺着刚刚李总兵的视线,瞧到了封知意,却只无奈地笑了笑,对着李总兵恭敬道:“小王爷说了,如此寓意美好的场合他又实在不能饮酒,恐扫了大家的兴,且小王爷一身素白,就不给诸位大人添堵了,这封知意乃是王爷的挚友,只是实在柔弱可欺,怕那些拜高踩低的刁奴为难封家少爷,便想着给他坐自己的位置,以便多些庇佑。正所谓,宴会其乐融融、和气致祥的好光景若是宣扬出去,说不定能让内乱的南疆听闻了都无地自容。嘿嘿。”
李总兵:“。。。。。。”心道“这南梁地界,穷山恶水没有,但是刁民。。。可能有一窝”
他此时觉得,皇上完全没必要担心南边的王爷会起兵造反。因为这新接任的南梁王,实在瞎的不轻,“柔弱可欺”这四个字亏得梁小王爷想得出来,咋一眼望过去,封知意的脸的确算得上,但他的所作所为也就占了个“欺”字,还是他欺负别人的那种!
随着宾客尽数落座,张学傅说了一通客套话后,晚宴开始了——
事发突然,有多突然呢?就在封知意赏着歌舞,刚刚咽下那块乌糕的瞬间,他身边的节度使徒然往后一倒,胸口不知被何物贯穿,后背就开始不断地渗出鲜血——
“呀!”
舞姬们惊叫一声,惶恐地退在了一边。
所有人仿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点了穴,现场静默了两三秒,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周忠武,他面色极度难看,却下了最快的命令:“快!去请王府郎中,要快!”
张学傅震在了当场,他上前看了一眼,面色惨白地搭着周忠武,才勉强站住了身子。
李总兵那本已和悦的眼神又冷了下来,浓重的压迫感迅速蔓延,他走上前去,单膝跪在节度使身旁,伸出两指往节度使的鼻下一探,便摇了摇头“不用请郎中了,请仵作吧!”遂又望着那致命伤口默然思索。
封知意只一旁看着这一幕,脸色变得很奇怪,他有一瞬间的惊讶,而后又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在外人看来,都觉着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所以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
而程一砚的坐席就在主桌一旁,始终冷眼看着这一切,仿佛像是一出戏,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由始至终,他能感觉到一种异常诡异的平静。有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来了”他想。
看着嘉荣堂里的人们面面相觑,封知意突然觉得这里的一切既荒唐又像是精心设计好的,有一种让他想要快速逃离的厌恶感,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
正当时,那似乎思考了许久的李总兵,抬眼的一瞬就锁在了封知意身上,喝道“将此子给我拿下!”
【毕竟不知封知意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很奇怪,天渐渐亮了起来,小镇上正一点一点地被阳光浸透,但是仔细一看,月亮却还依然飘在最高的梢头。
当程一砚拎着一盏蓝色的灯笼走进乱葬岗的时候,地面上刚刚透过来的阳光又骤然消失,竟换成了惨白的月光渗入地面,衬得地上的碎石和零星的白骨越发阴森森的。
他借着月光找到了已经挖开了一半的坟墓,坟墓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副价值不菲的朱红棺椁,从棺椁里残留着被尸水染黄的棉布而勾勒出的人身形来看,尸体应该是被人偷走了。
“果然”程一砚轻轻一笑。
“喵呜!”杂草丛里突然窜出一只猫,一身黑色的毛发,黑色中又夹带隐隐的红色,是玄猫。
只见它轻轻一跃,就跳到了棺盖上,坐了下来,两只碧绿色的眼睛定定看着程一砚。
“玄猫都出现了,有趣——”程一砚伸出手,怜爱地摸了摸玄猫的头,玄猫似乎很享受这样的抚摸,不自觉得抬起了下巴,以便让程一砚摸得更久。
“怎么样?你这扇中,是何景象?”
“粉红佳人变骷髅,果然,这里就是起源”封知意看着手中的扇子,原本是一副佳人出游图,越靠近棺材,图上的佳人的皮相渐渐褪去,只留下一具具簪红戴绿的正在游玩的骸骨。
“便是这了。”
------------------------------------------------------------------------------------------------------------
宁朔二十二年,夏至已过。
此时的中央将军李总兵,正奉命保护节度使前往南疆古象国谈判,顺便换防古幢关。眼看还有一日便要到达边境,再越过南梁,就会进入那南疆诸国,于是他往后看了一眼队伍,决定今日先于驿站调整休息,与此同时先派遣一个手下,快马加鞭地把消息送至梁王府,足了礼制规矩。
还在京城时,李总兵接到要保护节度使的任务后,立刻向户部和兵部打听了南梁这边的情况,这里当权的只有两户人家,一家为当朝姓封的文官,另一家则是手握兵权镇守南疆边界的梁家。
梁家祖先开朝时,曾立下汗马功劳,得皇太祖御赐南梁王,世袭罔替。
封氏则是在十五年前,宁朔七年,突然从京城被调往南边,算是一文一武,大有分庭抗礼,共守边疆之意。
大约是山高皇帝远,或是穷山恶水易出刁民,这两家传出的事迹一个比一个离经叛道,胡作非为。
就说那南梁王,离经叛道到什么地步呢?先是在无正妻的情况下把一个爱妾按照正妻礼数风光大办地娶进了门,据说是皇家赐婚,这本也没有多大事,可后南梁王竟再无娶妻之意。
而那妾室所生的庶子也被梁王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硬是能顶着一众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辈,在本地通判老爷和两个录事的见证下,让自己唯一的庶子梁行云名正言顺地入了族谱,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任镇南王。
由于三年前的边境失守,皇上将南梁王国换成了南梁郡,南梁王府的封号还在,却实际上是被大大的削弱了兵权。听闻那一役南梁王贪图女色指挥不力,让十万藤甲兵命丧沙场,也怪不得皇上会如此安排了。
再说那封家,情况比梁家稍微好一点,但也就好那么一点。如同滴水穿石那般,在水已穿石了的情况下,封家也只比梁家少了那么三、四滴水。
历代封家在朝中的风评一向很好,到了这一代的任职情况,更可以用清风明月来形容。单说这一代的封家家主,大半生过去,也只娶了一妻,京城盛家的嫡次女,盛令仪一人。更别说偏房、妾室了,这封清扬就连个通房丫头都不曾有。
如今封家只得一子,名封知意,其实封家原本有两子,不过不知为何,封知意的哥哥早早便夭亡了,传言因丧子之痛太过深刻,于是在封知意四岁那年封家收一养子,名程一砚。
如果故事仅到此为止,那封家是万万担不上胡为乱做这四个字的。但,就在宁朔十七年,封家突然宣布下一任当家为程一砚。消息一出,众人哗然。都道封家上下皆被鬼迷了眼,猪油蒙了心。
但也理解,毕竟唯一的儿子封知意更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扶不起的刘阿斗,于是大批民众直呼一代封家怕是就此没落消亡!
李总兵在得到这些消息后突然明白了:皇上到底为什么要他护送一个节度使大人之外,再强行塞进来这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金御史同行了。
南疆谈判护送节度使只是其一,核心怕是在于:让他们好好看看并上报,自青河一役后,封梁两家有没有打算把胡作为非的心越过底线并“发扬光大“的意思,以及敲打和警告封梁两家啊!
其实南梁之地并非穷山恶水,相反,这里的水系发达,大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意蕴。一眼望去全是连绵不断,高低错落的青山,而夕阳此时就半隐半现地被夹在两座青峰之间,山峰周围是一层柔软的光,临近的水面还能微弱地泛出金黄,而远处的山和水则是如同泼出去的墨一般,黑色四散开来,迅速吞没万重山。
与李总兵常年在北方征战所熟悉的孤凉壮阔景色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极致美。一定要守住这山河,他想。他想。
翌日。
经历了一整日的山路崎岖,劳顿奔波,当细碎的灯火林林点点散开,逐渐汇成一条发光的河流时,李总兵一行如期抵达南梁都城。
他护着节度使和金御史,当中央军的队伍行至南梁王府大门时,王爷府的参谋张学傅,正好抬起双手拍了拍脸,赶忙扯出一张笑得无比真心实意的脸,拱手行了个礼,毕恭毕敬又不失谄媚地迎上去道:“恭迎大将军,在下王爷府参谋张学傅,府内一切皆已备好,小人特意安排了接风盛宴,诸位大人请!”
“堂堂京都一品将军大司马,只叫一个食客参谋相迎?”
李总兵并未下马,他看也不看张学傅,抬眼望了望梁家的牌匾,上面工整大气地写着“梁府”两个大字,一旁白灯笼也都印着。于是他轻蔑地笑笑,用鄙夷的语气说道:“怎么?这梁家现在是张家当家作主了!?”
此言一出同行的官员都皱了皱眉,一同看向了张学傅。
张学傅闻言惊愕了一下,结结巴巴说道“这。。。不是。。。。。。”
正当王府一众尴尬之时,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僵局,“招待不周确是梁府的过失,但并未有怠慢或糊弄各位大人之意!只是事出有因,王爷于一月前突然发病离世,世子如今还在守孝期,南疆谈判是件国之大事,因而披麻戴孝之人实在不便出面,请诸位大人谅解,待世子出了守孝期,会一一去向诸位赔罪。”来人身姿挺拔,昂首阔步地走到李总兵面前,拱手一礼,不卑不亢地答到。
“阁下是?”
“在下周忠武,王爷府的将军。”
此时李总兵的表情终于松动了下来,向周忠武回了个礼,便即下马不再多言,由一众侍从领着,进了梁府。这里谁能惹谁不能惹,他看的自然清楚明白。
张学傅逃过一难,顿时像个成精的黄鼠狼,谄媚的表情活灵活现,一路既卑微又奉承地把李总兵往嘉荣堂带。
“学傅大人可真给王爷府长脸啊!”周忠武从容淡定,昂首挺胸地从他们两人身旁擦肩而过。与一路上不住行礼作揖的张学傅一对比,衬得其更像黄鼠狼了。
李总兵一路对于张学傅那叫一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唯独听到周忠武这句话时,转头对上周忠武的视线,冲他点了点头。只是看这周将军走动的方向,却不像是专门来迎接他的。
这边张学傅还不自知似的招呼着李总兵一行,“王府这边早为将军和节度使大人准备了洗尘的晚宴,美酒佳肴,歌舞助兴,南梁没有公务的大人们都已到了,将军这边请。。。。。。”
李总兵落座后便开始留心观察赴宴众人的身份和行为举止,有郡丞、巡查官、财务官、礼部诸吏、金光寺住持。。。。。。南梁各界倒是给足了面子,当周忠武领着程一砚和封知意进来时,李总兵不自觉地多看了他们几眼。
“是什么人,能劳动王府大将军亲自迎接?”
在第一眼远远见到封知意的时候,李总兵恍若觉得他是秋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鼻尖似乎嗅到了欲冷未冷之时,霜降的味道。
他刚想继续探寻,看清封知意的面貌,却见那少年一进门就把周围诸般事物扫了一遍,而后低头与身边的少年耳语了几句,又冲周忠武挑了下眉毛,于是便自顾自地转身往后殿走去。整套不拿正眼瞧人又趾高气扬的行为简直行云流水,实在是和“膏梁纨袴”这四个大字太贴切了。
毕竟朝中人人都在传,不,不说朝中了,民间谁人不说一句,封家要完了,因为封家独子着实不成器,即无功也无名,要说特别突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承得他娘盛令仪的美貌罢了。
周忠武似乎习以为常,并未阻拦,继续恭敬地领着另一位贵气的少年落座,“程家少爷,请。”
李总兵这才注意到另一个人:程一砚。
有感而发,这位姓程的“封家少年”与封家少爷相去甚远,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程家少年一举一动皆是风骨,一袭青灰色的长衫更衬得他风华无双,腰间还别着一支长尾雉的尾羽,连走个路都气质卓绝,轻巧灵动同时还能很优雅,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出尊贵与教养,还带着一种天生的贵族仪态,这少年比封知意长得更好看,一双眼睛生得很好,狭长的桃花眼却透不出半点媚气,似盛了一汪清泉那般淡泊又明净。
看着这位少年,李总兵莫名地想到了在江南氤氲晨雾下,那奇特又美丽的石窟残存古佛,好像什么都看透了,冷冷清清的,却又杂揉进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明明是也是个少年,行为处事却十分的妥帖,稳重守礼。
“说到底毕竟是封家的养子罢了。”人心都是长偏的,端看两人的行为处事就能看出亲生与养子的差别。李总兵觉得自己怕是掉进了龙潭虎穴,这南梁的水,怕是不会比朝堂上那些错综复杂、明争暗斗要浅。
正自出神时,封知意回来了,然后,他就那么大摇大摆地,坐在了节度使身边,那位置,原是梁小王爷的!
而此时的封知意,浑然不觉自己有任何不妥以及周围气氛顿时有什么不对,正懒懒散散地坐在原本属于梁小王爷的位子上,打着哈欠,半眯着眼睛,看着来赴宴的各路宾客,等待着宴会开始。
有些官职高的,封知意也只是对他轻微点了点头,连眼神都不屑与给,至于那些官职低的还丑的,封知意直接“唰”一下打开手中折扇,挡住自己的脸,生怕玷污自己的目光,而后自顾自地动起了筷子。
李总兵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心道这人为何如此嚣张,王爷的位置说占就占,这边疆,难道一直是这种毫无礼数、乌烟瘴气的光景吗?于是他面露愠色地转头,看向了周忠武。像是要发难。
接收到眼神的周忠武,顺着刚刚李总兵的视线,瞧到了封知意,却只无奈地笑了笑,对着李总兵恭敬道:“小王爷说了,如此寓意美好的场合他又实在不能饮酒,恐扫了大家的兴,且小王爷一身素白,就不给诸位大人添堵了,这封知意乃是王爷的挚友,只是实在柔弱可欺,怕那些拜高踩低的刁奴为难封家少爷,便想着给他坐自己的位置,以便多些庇佑。正所谓,宴会其乐融融、和气致祥的好光景若是宣扬出去,说不定能让内乱的南疆听闻了都无地自容。嘿嘿。”
李总兵:“。。。。。。”心道“这南梁地界,穷山恶水没有,但是刁民。。。可能有一窝”
他此时觉得,皇上完全没必要担心南边的王爷会起兵造反。因为这新接任的南梁王,实在瞎的不轻,“柔弱可欺”这四个字亏得梁小王爷想得出来,咋一眼望过去,封知意的脸的确算得上,但他的所作所为也就占了个“欺”字,还是他欺负别人的那种!
随着宾客尽数落座,张学傅说了一通客套话后,晚宴开始了——
事发突然,有多突然呢?就在封知意赏着歌舞,刚刚咽下那块乌糕的瞬间,他身边的节度使徒然往后一倒,胸口不知被何物贯穿,后背就开始不断地渗出鲜血——
“呀!”
舞姬们惊叫一声,惶恐地退在了一边。
所有人仿佛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点了穴,现场静默了两三秒,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周忠武,他面色极度难看,却下了最快的命令:“快!去请王府郎中,要快!”
张学傅震在了当场,他上前看了一眼,面色惨白地搭着周忠武,才勉强站住了身子。
李总兵那本已和悦的眼神又冷了下来,浓重的压迫感迅速蔓延,他走上前去,单膝跪在节度使身旁,伸出两指往节度使的鼻下一探,便摇了摇头“不用请郎中了,请仵作吧!”遂又望着那致命伤口默然思索。
封知意只一旁看着这一幕,脸色变得很奇怪,他有一瞬间的惊讶,而后又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在外人看来,都觉着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所以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
而程一砚的坐席就在主桌一旁,始终冷眼看着这一切,仿佛像是一出戏,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由始至终,他能感觉到一种异常诡异的平静。有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来了”他想。
看着嘉荣堂里的人们面面相觑,封知意突然觉得这里的一切既荒唐又像是精心设计好的,有一种让他想要快速逃离的厌恶感,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
正当时,那似乎思考了许久的李总兵,抬眼的一瞬就锁在了封知意身上,喝道“将此子给我拿下!”
【毕竟不知封知意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