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近六月,庆渭南面临海的五泉道,难得见到连日的暖阳,矮檐下,几株晚樱次第谢落,一阵风起,飘忽坠入垂着眼睫涤手的,宁瑜跟前的血水盆里。
宁瑜忙着追索父兄那场海战后,从海上消失的紧要军资,自上朝觐国,远赴隔洋彼岸的附国庆渭罗朝,已然连轴转了两月。
消息始终截获不全。
这些日子,宁瑜除了委身屈就于一所腥臭的海港鱼肆,成日只着平民的素色薄衣,挽袖盘发系素裙,渐渐融入喧嚷的市井,背天埋首地木棍敲鱼、利刃片鱼、刨除鱼鳞以外,宁瑜几乎是不理他事,以遮掩她邻国翰林的身份。
只令人头疼的。
是她那荒诞不经的徒儿沈冰。
自觐国上朝,到庆渭罗朝足有一千里路遥,她竟也能在这他乡异邦的市井,再见数年未谋面的沈冰。而沈冰一如从前那般,一刻也不容她喘息地,带人在她铺子前,搅扰了小半月。
所隔不远的绿苔津,近半月新泊了几艘外邦驶来的海船,船板上频频有金发碧眼的异人,手拿望筒巡视,俨然似经商至此,但据探子密报,这艘海船行事鬼祟,昼停夜出,且与觐国海战失利后 ,自长海消失的那队敌船,踪向极其吻合。
宁瑜昨夜与长渊阁一众死士们,登船夜探失手。归来途中,又险些撞入她那自官邸唱罢夜戏,随几家青楼女,抬轿而出的沈冰的队伍里。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他徒儿沈冰贵为前朝太子。先帝禅位大行后,新帝登位改朝换姓,朝野上下翻出沈氏先皇残暴无伦的旧学案,弑妃案,钦命翰林从上至下,主持修史纂纪的事宜。翰林院呈上桩桩泣血的冤案,如丧钟敲顶,众朝臣对先太子处置一事,至今不冷不淡,颇有微词。
直至新帝年关寿宴那次,年仅十二的沈冰张口唾骂满朝,重损新帝乃至百官威严!一时间朝野群议鼎沸,矫正出言不逊的沈冰,成了本朝最最刻不容缓的事。
宁瑜皇命加身,冷着清肃的脸,跨入皇子府,才与沈冰有了八年水火不容的往事。
可翰林的拔擢教导之道,只适教导清正通直之人。宁瑜哪怕耳提面命,手段厉中糅着温缓,到成年,沈冰那把逆骨品性,却突然变本加厉。
前有宁瑜与恩师主持监守春闱考场,后就有沈冰罔顾朝堂礼数,卑劣地向陛下陈情倾心翰林侍读。众所周知,当今翰林的七位侍读里,仅宁瑜一人是女身。不如就牺牲一个宁瑜,好让皇威接着浩荡,又不显得苛待前朝遗孤,众议之下,便遂了沈冰报复宁瑜的歪心。前朝众臣也以为就此可以稍消沈冰的邪念。
这么一道赐婚下来,就轻易地将还未褪去翰林青袍的宁瑜,从春闱囫囵个捞出来。
宁瑜裹着玉带与前后忙碌得脚不沾地的一众翰林官身,匆忙整冠备礼,齐头走入那座蔓草萦荒,但好歹稍加修整,挂彩张灯,除去死气沉疴的皇子府邸。
是夜,宁瑜独自枯坐在伶仃燃烧的红烛里,目视脚尖焰光摇曳。
饿了也只是摸索着,端了冷茶来饮,饮罢无事,便掀了喜盖一角,握着屋中积灰的书卷,擦去珠丝一页一页,折角翻看。直至三更。
到后来困乏得实在肩酸。
宁瑜靠在塌边小憩片刻,忍不住踱步至门边,轻推开门。
廊下的树影里恍然站着一身喜色,眉深目俊,轮廓似公子身,话音却嘲得如个不学无术的混浪的泼皮。沈冰无谓地抛出一句,“什么翰林,顶多也算个女人而已,不如你帮忙找几个人,替我进去。”
宁瑜咯噔地后退半步,掩了门静听。
阴影里的身形也是一怔,语气煞是诧异地摘清自己,“大太子哪里的玩笑,皇室府邸的大婚之夜,百官云集,况且宁侍读乃是你的恩师,岂有他人代入室之理?!”
“你何曾见我对她,有过情谊?”沈冰无所谓地轻笑,“你不做梦都恨那个满腹诗文的女人,将你和你父亲指摘出官场吗?我也一样。
那女人就在里面。
你报私仇,我了恩怨。这外面都是我的人,自然不会有任何风吹草动搅兴。如何?”
……
宁瑜垂睫就着血水,浸洗着刀尖,灌注全神将昨夜扎入手背的黑色余刺,一根一根剔出来,扔进盆里。
不等水波散去,她又扯下矮凳底塞着的一块泛黄布条,粗略缠过手背伤口。
随后移开木盆,掏出垫盆底的坊间私笔画品,握着刀刃擦净血迹,她每一步都做得仔细有条,唯独随手将废纸掷进血水肆流的沟槽里,洇得纸面上“戏子鱼女风流事,南市辛卯抛彩头”的宣传画字,湿花得不成样子。
“不好了!不好了!宁娘子!”
隔着两道大敞的木门。同受雇赁于鱼肆的杀鱼女江楠花,一脸慌乱地撞趴在门槛上,跌进来。庆渭惯以拔高的语气说话,惊得院内竹筐里,几只晒日头的海鱼腾跃跳起。
“慌成这样,发生何事。难不成伍平他们还嫌给少了?”
宁瑜想着供鱼的伍家兄弟,总是吃拿卡要,小钱塞不饱地痞泼皮的胃口,便回道,“桌上还有点钱,你都拿去,要再狮子大开口,我今晚再去绿苔津亲自找他们。”
江楠花拉住门柱支起身,连连摆手,“不是伍家不肯卖鱼,是东风班那群戏子,又带人,堵在南市街口了!”
宁瑜一听东风班,蓦然挑眉,将手里的布条塞紧,“他们来堵南市做什么?”
“说是南市有人拿咱们铺子的名义,偷奸耍滑,敢给汪大人的明月宴送发苦发臭的死鱼,惹得汪大人很不高兴!东风班的面子上过不去,也觉得遭到陷害!听那意思是,是冲那些平日里不肯老实的鱼肆来的!”
在南市卖鱼这么些年,江楠花终于扬眉吐气,喜气一回。
她接过宁瑜手中的木盆,发现盆里不仅没鱼没鳞,就空荡荡半盆透红的血水,觉得怪又说不上来,就顺势往脏沟里一泼,“沈班主还放话买断南市今后一个月的鱼,说作为彩头!一分钱不要,白给出去!好些鱼肆的当家人一听,就坐不住了!”
“他们可算遭报应了!”
宁瑜听出蹊跷。
可宁瑜也不知究竟是何种孽缘,能让她在穷辟的庆渭罗朝街市,频频遇上沈冰。
沈冰如今是庆渭罗朝炙手可热的戏班主,五道口的府令汪大人,逢五与十的海月夜宴,均有沈冰一席之地。手下一支颇有人为之掷花盈车的东风班,荟聚庆渭罗朝与觐国,两国年轻血液的戏子,戏班里,相貌出色者尤众,又因擅长的戏艺,是极难得见的觐国寒腔,明婉高亢,花样翻新,在此间备受追捧。
别说是小小的拥挤的南市,哪怕到了别的州府,也怕是万人空巷。
可即便如此张扬的身份,沈冰也不打算让她在市井里安生。
“他们今日又带了多少人?”
“宁娘子问谁?是问东风班?还是那些要倒大霉的铺子?”
宁瑜不紧不慢地将短刀插回墙上,从一排雪亮的渔具边,顺势捞走未沾满鱼鳞的腰裙,一面朝外走去,一面利落地系上。
“东风班。”
“人不多,就往日帮咱卖过鱼的那几个。”
人多嘈杂,江楠花只冒了个娇小的头,宁瑜身量比她稍高,放了袖子,遮盖伤臂,“金洵、顾漠?”
“还有个新来的,听着叫闵小临。”江楠花拿手臂护着胸口,朝前挤动,“长相挺斯文的小哥,其实来过铺子几次,恰好你没在,就没照见过。”
宁瑜平静问,“他们班主呢?”
庆渭罗朝的五月末,有着初暑的热气,街上熙攘,人声交错,整条街水泄不通地挤满街民,宁瑜勉强侧身从人群当中挤过,当中有青楼的花女、有铺主、有贵门外派采买的仆役,俱是来凑热闹的。
江楠花是庆渭罗朝的农女,又土生土长于五泉口,手脸肌肤偏日晒的黄,好容易踮脚尖从后面,逐渐挤上来。
“也在呢!”
上旬,沈冰手底就是这个叫金浔的纨绔得紧的戏子,在北市招蜂引蝶,一路将戏迷们招惹到她们鱼肆前,敞声吆喝说,吃过这间铺子的东风班,对此家卖出的海鱼,一致地赞不绝口,引发戏迷们争相抢买,一地狂热的狼藉过后,路人也三番五次加入进来,暗中多讹走了三筐鱼鲜。守在一旁不作声的,恰是顾漠。最后,是宁瑜帮一头雾水的江楠花,倒赔了整一月半做工的铜钱。
只可惜,江楠花到底不知情,甚至对东风班更加赞赏起来。
“喏!那不是平日爱窝里横的田家媳妇吗!冲我这么凶!现在只会巴巴地看着,怎么不神气了?!宁娘子你看!她男人提着礼,正跟东风班求情呢!我说什么来着,东风班就跟压在南市头上的一尊瘟神!奸商还得瘟神治!也有她们低声下气求人的时候!
真解气!”
前方一阵男人与女人摇手喝彩的骚动,宁瑜抬头,台边畏手畏脚,小心翼翼跟东风班告饶的几家鱼肆当家人,额头上一律挂着淋漓的细汗,日头炽烈地醺烤着,一个比一个焦灼。
台上掷花盈台的情形已遥遥在望,只见台上支起了一排排竹架子,架上挂满了绣得精细的荷包。
沈冰指尖捏着两枚铜钱,对着荷包似瞄不瞄,那钱在天光下,一晃闪过一阵光,耀得宁瑜抬手遮挡,蹙了下眉。
宁瑜不觉间,在人潮里站得久了片刻。
清丽的望着台上五年未见,还是那样一副冰冷面孔,却带着咄咄逼人的桃花眉眼,不同年少,不同以往,以致有些陌生的沈冰。
在她印象里,沈冰只是个撕碎儒孝义礼之学的前朝幼年太子。
是个哪怕成人拿着婚约,也嚣张到牙尖齿利,轻可唾骂翰林栋梁,为举世之猪狗,重可诋毁百官,当朝直闯大殿的纨绔学生。是毁她翰林前程,向陛下强娶,到头来又肆意作弄,视大婚如儿戏,举止乖诞恶劣,不理他人疾苦的沈冰。
好容易找到勉强立足的地方,江楠花扯着有些干的嗓子,随着人群叫好!
一次也不中的卖菜娘子,自恼自羞地接过沈冰投中的荷包,沈冰笑着一仰头,随即台边走出一名盛装的戏子,笑盈盈将荷包摘下,并在沈冰的授意下,往里多塞了一块银子。
台上接连点了人上去。
有年迈昏聩的老人,有尚不及腰的稚子,人人给予三次机会,甚而有娇嗔让沈冰代投的女子,沈冰也几乎并不失手,握住那女子的手臂,闭了左眼轻瞄,但见女子白皙的手臂在空中纤弱地晃了晃,再一眨眼时,台下再响起一众喝彩!
“沈班主好厉害!百发百中啊!宁娘子,你上不上去!投中真就送银子,白给呢!”
沈冰已然收手。
宁瑜亦淡漠收回眼神,她对沈冰,早已没了耐心。瞧了眼台边脚下押着鱼筐边,嘴里吊儿郎当叼着草叶,拿小刀百无聊赖削着指甲皮的伍平、伍波两兄弟,旁边几户常年拿货的鱼铺当家人,在他们与东风班之间,两头求情。
宁瑜掂了掂布兜里的钱,不作停留,“不了,咱们还是先做要紧事,找伍平要鱼,否则明后日,鱼没得卖,生计就断了。”
“也对。”江楠花艳羡地瞥过台上,想到家中还需用钱的地方,狠心放弃跟上宁瑜,“可东风班不说都买断了吗?田家可是最肯花钱孝敬伍家他们的,我们就那点钱,伍家看不上,肯定不给我们吧?”
宁瑜穿着素衣在人群中,生挤出一条路,淡道,“坐以待毙不是出路。试试总好。”
庆渭民风与大觐相近,平民家中但凡有适学儿女,皆愿筹钱买个名额进入书院,江楠花家中的哥哥,便是自学考入书院的佼佼学子,鱼肆断一日生计,或许初看不出大碍,但真如东风班所言,连断南市所有鱼供一个月,由着东风班平白送人,届时,鱼肆不开张,家家喝东北风,银钱入不敷出,难免捉襟见肘。
况且如今绿苔津一带,长渊阁多次从伍家兄弟贩出的鱼里,截获无名的海战消息,分阁暗派暗探,已将南市北市搜罗了个大概,唯一可能藏有那场海战的知情人的地方,便是那些外邦海船。
而那些传出来的字条,带着浓淡不一的鱼腥。
或有可能,便是知情人提前往鱼腹塞上字条,就此传出来。
是以伍家弟兄在绿苔津周遭贩出的每一尾鱼,都可能是救人的关键。
伍家兄弟在鱼筐后的货堆上,摊了笔墨,田家媳妇一脸恬媚地交了订钱,一个劲地拿着墨还没干的契条,跟伍家兄弟佝腰道谢。
回身陡一见了滚滚人堆里钻出的宁瑜走过来,口气高傲地挡人,“你们两个来添什么乱!”
“嫌害南市不够惨吗!”
宁瑜未作声。江楠花翻着白眼不爱搭理她。
田家媳妇跋扈地指着她俩鼻子,“要不是你们烂鱼充数招惹来东风班,我犯得着多花几倍银子跟伍家要鱼!今后南市名声要让你们败没了!别指望日子能好过!”
江楠花不服她恶人先告状,“谁害谁呢!不是你们先败坏我们铺子名声,偷梁换柱敢给大人供死鱼吗!你有脸?”
田家媳妇孝敬伍家不少银子才拿到下月的订货契条,怒中带气,干瞪着眼气急,“你小丫头脸薄!咱南市三十多户卖鱼的,摊上你俩害人精!”
宁瑜从父兄恩师的教养下,习的都是仁德义礼,谦卑或诤谏之辞,原先也怜悯她们,是可怜人,不擅跟人斗嘴争狠,但在五泉口被这些交恶的人洗礼久了,耳濡目染下,学会反唇相讥,口善被人欺的道理。
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
在宁瑜初来五泉口之时,就拆穿田家媳妇骗大数不识的江楠花,多付给伍家兄弟三年渔本的事。
这些人平白遭宁瑜打了脸,心存怨愤,起初只是联合对宁瑜压低鱼价,争抢她家顾主,好叫她家海鱼在岸上活活憋死,卖不出去,一来二去过节多了,田家人又开始明目张胆地诋毁宁瑜。
中间大吵小闹的没断过。
宁瑜整肃了神色,也不想忍了怼道,“从田娘子想把我赶出南市起,我有舒坦日子吗?我怎么没见过?”
“仗着年纪轻抢我家生意,你就不配!”
“你栽赃给我,就配了?”
宁瑜看了田家媳妇一眼,“东风班给汪大人采买鱼鲜,一向都不亲自过手,是委托你们当中的某些人,按期按铺轮流在给吧?”
田家媳妇背后的田当家,下意识嘟囔一句,“你跟她说的?!”
田家媳妇不满地瞥自家男人一眼,“你就闭嘴!”
这种事根本就无需宁瑜亲自去猜。
“我有眼睛,会用看的。”宁瑜冷静得坦然,田家媳妇从她门前推车,跟上邻下里的人显摆地晃过。
“那天你们供鱼出错,辩称不是你们,反倒拿我们顶祸,就以为东风班不会找你们麻烦,也正好捡现成的便宜,顺势赶我出南市,可惜你算得不对,汪府后厨写的鱼铺名单,我都看过,田娘子的笔迹我都认得,早把我们剔了出去,这就是为什么江楠花总问,供鱼从来轮不到我们。东风班要断南市的鱼,你们不冤,但不该跟东风班沆瀣一气,牵连这么多人。”
“让他们在南市一个月吃不上饭。”
田家媳妇在横行南市许多年,仗着他家男人给书院送过鱼,自认他家有书院高看,比一字不识的江楠花从地位气势上,不知高出多少,再说了,南市谁家不对他们家里出过书院学生的田家,马首是瞻,虽然他儿被书院退回来了,那往日在伍家手上,也都是头一个拿货。
再看这个后出茅庐,半夜摸瞎提灯,去绿苔津海边找伍家讨鱼,白日刀背敲鱼,腰裙沾着血糊糊鳞甲的杀鱼女人宁瑜,人长得漂亮顶什么用,仗着年纪轻心眼黑,不到半月就差点垄断他家给书院供鱼的路子,还当这么多人捅穿原委,害她下不来台,家里也没几个教养!
“早看出来你和南市不是一路人!都看好了!这俩害人精,今后都绕着点!指不定哪天雷劈下来!砸错人!”
眼见田家媳妇眼燃怒火,颠倒黑白,江楠花不甘落后,鼓着胸膛帮宁瑜顶气,“你放宽心!天塌下来,有的是暗地跑人铺里来,掀鱼筐使坏的人顶着,天爷的雷劈下来,第一个要砸你家!坏事哪轮得到我们呢!”
田家媳妇憋气脱口,“你!”
“我什么!”江楠花昂头不示弱,有样学样。
学着田媳妇叉着腰,扭着粗臂,把田媳妇气得半死,田家媳妇争论不过,骤然拍腿,胸闷地向后栽到自家男人身上去。
周围起了骚动,窃窃私语。
“你自讨苦吃你还装!”
宁瑜拉住江楠花,平静道,“走吧。”
“她自己惹事赖我们呢!我又没骂她!她跟我装!”
正如宁瑜所料的那样,田家男人是个老实的怂性子,不然也不会被田家媳妇说一不二,吃得那么死。听到指指点点,就青黑地压着脸。
等两人晃过身旁,田家男人扶着面露糟心的媳妇,脑海中,电光火石划过一个念头,冲一群簪花敷面欢笑的女子所包围的沈班主,扑过去。
“沈、沈班主!”
人群叫他乍然冲散开,姑娘们殷勤献出的山樱花枝,遭挤落得花瓣遍地。
沈冰蓦地被拦下,点了执意跟从的顾漠,不再跟着,折返台上去,“怎么了?”
“东风班叫街口贴的那张检举告示,是汪大人的意思吗?!”
“不错。”
“只要检举,就能论功领赏?!”
沈冰听出他的言外之音,将人往僻静无人的角落带了几步,逆光而立,脸上不着情绪地笑了,连周遭几乎都静了下去。
“你知道是谁?"
宁瑜忙着追索父兄那场海战后,从海上消失的紧要军资,自上朝觐国,远赴隔洋彼岸的附国庆渭罗朝,已然连轴转了两月。
消息始终截获不全。
这些日子,宁瑜除了委身屈就于一所腥臭的海港鱼肆,成日只着平民的素色薄衣,挽袖盘发系素裙,渐渐融入喧嚷的市井,背天埋首地木棍敲鱼、利刃片鱼、刨除鱼鳞以外,宁瑜几乎是不理他事,以遮掩她邻国翰林的身份。
只令人头疼的。
是她那荒诞不经的徒儿沈冰。
自觐国上朝,到庆渭罗朝足有一千里路遥,她竟也能在这他乡异邦的市井,再见数年未谋面的沈冰。而沈冰一如从前那般,一刻也不容她喘息地,带人在她铺子前,搅扰了小半月。
所隔不远的绿苔津,近半月新泊了几艘外邦驶来的海船,船板上频频有金发碧眼的异人,手拿望筒巡视,俨然似经商至此,但据探子密报,这艘海船行事鬼祟,昼停夜出,且与觐国海战失利后 ,自长海消失的那队敌船,踪向极其吻合。
宁瑜昨夜与长渊阁一众死士们,登船夜探失手。归来途中,又险些撞入她那自官邸唱罢夜戏,随几家青楼女,抬轿而出的沈冰的队伍里。好在最后有惊无险。
他徒儿沈冰贵为前朝太子。先帝禅位大行后,新帝登位改朝换姓,朝野上下翻出沈氏先皇残暴无伦的旧学案,弑妃案,钦命翰林从上至下,主持修史纂纪的事宜。翰林院呈上桩桩泣血的冤案,如丧钟敲顶,众朝臣对先太子处置一事,至今不冷不淡,颇有微词。
直至新帝年关寿宴那次,年仅十二的沈冰张口唾骂满朝,重损新帝乃至百官威严!一时间朝野群议鼎沸,矫正出言不逊的沈冰,成了本朝最最刻不容缓的事。
宁瑜皇命加身,冷着清肃的脸,跨入皇子府,才与沈冰有了八年水火不容的往事。
可翰林的拔擢教导之道,只适教导清正通直之人。宁瑜哪怕耳提面命,手段厉中糅着温缓,到成年,沈冰那把逆骨品性,却突然变本加厉。
前有宁瑜与恩师主持监守春闱考场,后就有沈冰罔顾朝堂礼数,卑劣地向陛下陈情倾心翰林侍读。众所周知,当今翰林的七位侍读里,仅宁瑜一人是女身。不如就牺牲一个宁瑜,好让皇威接着浩荡,又不显得苛待前朝遗孤,众议之下,便遂了沈冰报复宁瑜的歪心。前朝众臣也以为就此可以稍消沈冰的邪念。
这么一道赐婚下来,就轻易地将还未褪去翰林青袍的宁瑜,从春闱囫囵个捞出来。
宁瑜裹着玉带与前后忙碌得脚不沾地的一众翰林官身,匆忙整冠备礼,齐头走入那座蔓草萦荒,但好歹稍加修整,挂彩张灯,除去死气沉疴的皇子府邸。
是夜,宁瑜独自枯坐在伶仃燃烧的红烛里,目视脚尖焰光摇曳。
饿了也只是摸索着,端了冷茶来饮,饮罢无事,便掀了喜盖一角,握着屋中积灰的书卷,擦去珠丝一页一页,折角翻看。直至三更。
到后来困乏得实在肩酸。
宁瑜靠在塌边小憩片刻,忍不住踱步至门边,轻推开门。
廊下的树影里恍然站着一身喜色,眉深目俊,轮廓似公子身,话音却嘲得如个不学无术的混浪的泼皮。沈冰无谓地抛出一句,“什么翰林,顶多也算个女人而已,不如你帮忙找几个人,替我进去。”
宁瑜咯噔地后退半步,掩了门静听。
阴影里的身形也是一怔,语气煞是诧异地摘清自己,“大太子哪里的玩笑,皇室府邸的大婚之夜,百官云集,况且宁侍读乃是你的恩师,岂有他人代入室之理?!”
“你何曾见我对她,有过情谊?”沈冰无所谓地轻笑,“你不做梦都恨那个满腹诗文的女人,将你和你父亲指摘出官场吗?我也一样。
那女人就在里面。
你报私仇,我了恩怨。这外面都是我的人,自然不会有任何风吹草动搅兴。如何?”
……
宁瑜垂睫就着血水,浸洗着刀尖,灌注全神将昨夜扎入手背的黑色余刺,一根一根剔出来,扔进盆里。
不等水波散去,她又扯下矮凳底塞着的一块泛黄布条,粗略缠过手背伤口。
随后移开木盆,掏出垫盆底的坊间私笔画品,握着刀刃擦净血迹,她每一步都做得仔细有条,唯独随手将废纸掷进血水肆流的沟槽里,洇得纸面上“戏子鱼女风流事,南市辛卯抛彩头”的宣传画字,湿花得不成样子。
“不好了!不好了!宁娘子!”
隔着两道大敞的木门。同受雇赁于鱼肆的杀鱼女江楠花,一脸慌乱地撞趴在门槛上,跌进来。庆渭惯以拔高的语气说话,惊得院内竹筐里,几只晒日头的海鱼腾跃跳起。
“慌成这样,发生何事。难不成伍平他们还嫌给少了?”
宁瑜想着供鱼的伍家兄弟,总是吃拿卡要,小钱塞不饱地痞泼皮的胃口,便回道,“桌上还有点钱,你都拿去,要再狮子大开口,我今晚再去绿苔津亲自找他们。”
江楠花拉住门柱支起身,连连摆手,“不是伍家不肯卖鱼,是东风班那群戏子,又带人,堵在南市街口了!”
宁瑜一听东风班,蓦然挑眉,将手里的布条塞紧,“他们来堵南市做什么?”
“说是南市有人拿咱们铺子的名义,偷奸耍滑,敢给汪大人的明月宴送发苦发臭的死鱼,惹得汪大人很不高兴!东风班的面子上过不去,也觉得遭到陷害!听那意思是,是冲那些平日里不肯老实的鱼肆来的!”
在南市卖鱼这么些年,江楠花终于扬眉吐气,喜气一回。
她接过宁瑜手中的木盆,发现盆里不仅没鱼没鳞,就空荡荡半盆透红的血水,觉得怪又说不上来,就顺势往脏沟里一泼,“沈班主还放话买断南市今后一个月的鱼,说作为彩头!一分钱不要,白给出去!好些鱼肆的当家人一听,就坐不住了!”
“他们可算遭报应了!”
宁瑜听出蹊跷。
可宁瑜也不知究竟是何种孽缘,能让她在穷辟的庆渭罗朝街市,频频遇上沈冰。
沈冰如今是庆渭罗朝炙手可热的戏班主,五道口的府令汪大人,逢五与十的海月夜宴,均有沈冰一席之地。手下一支颇有人为之掷花盈车的东风班,荟聚庆渭罗朝与觐国,两国年轻血液的戏子,戏班里,相貌出色者尤众,又因擅长的戏艺,是极难得见的觐国寒腔,明婉高亢,花样翻新,在此间备受追捧。
别说是小小的拥挤的南市,哪怕到了别的州府,也怕是万人空巷。
可即便如此张扬的身份,沈冰也不打算让她在市井里安生。
“他们今日又带了多少人?”
“宁娘子问谁?是问东风班?还是那些要倒大霉的铺子?”
宁瑜不紧不慢地将短刀插回墙上,从一排雪亮的渔具边,顺势捞走未沾满鱼鳞的腰裙,一面朝外走去,一面利落地系上。
“东风班。”
“人不多,就往日帮咱卖过鱼的那几个。”
人多嘈杂,江楠花只冒了个娇小的头,宁瑜身量比她稍高,放了袖子,遮盖伤臂,“金洵、顾漠?”
“还有个新来的,听着叫闵小临。”江楠花拿手臂护着胸口,朝前挤动,“长相挺斯文的小哥,其实来过铺子几次,恰好你没在,就没照见过。”
宁瑜平静问,“他们班主呢?”
庆渭罗朝的五月末,有着初暑的热气,街上熙攘,人声交错,整条街水泄不通地挤满街民,宁瑜勉强侧身从人群当中挤过,当中有青楼的花女、有铺主、有贵门外派采买的仆役,俱是来凑热闹的。
江楠花是庆渭罗朝的农女,又土生土长于五泉口,手脸肌肤偏日晒的黄,好容易踮脚尖从后面,逐渐挤上来。
“也在呢!”
上旬,沈冰手底就是这个叫金浔的纨绔得紧的戏子,在北市招蜂引蝶,一路将戏迷们招惹到她们鱼肆前,敞声吆喝说,吃过这间铺子的东风班,对此家卖出的海鱼,一致地赞不绝口,引发戏迷们争相抢买,一地狂热的狼藉过后,路人也三番五次加入进来,暗中多讹走了三筐鱼鲜。守在一旁不作声的,恰是顾漠。最后,是宁瑜帮一头雾水的江楠花,倒赔了整一月半做工的铜钱。
只可惜,江楠花到底不知情,甚至对东风班更加赞赏起来。
“喏!那不是平日爱窝里横的田家媳妇吗!冲我这么凶!现在只会巴巴地看着,怎么不神气了?!宁娘子你看!她男人提着礼,正跟东风班求情呢!我说什么来着,东风班就跟压在南市头上的一尊瘟神!奸商还得瘟神治!也有她们低声下气求人的时候!
真解气!”
前方一阵男人与女人摇手喝彩的骚动,宁瑜抬头,台边畏手畏脚,小心翼翼跟东风班告饶的几家鱼肆当家人,额头上一律挂着淋漓的细汗,日头炽烈地醺烤着,一个比一个焦灼。
台上掷花盈台的情形已遥遥在望,只见台上支起了一排排竹架子,架上挂满了绣得精细的荷包。
沈冰指尖捏着两枚铜钱,对着荷包似瞄不瞄,那钱在天光下,一晃闪过一阵光,耀得宁瑜抬手遮挡,蹙了下眉。
宁瑜不觉间,在人潮里站得久了片刻。
清丽的望着台上五年未见,还是那样一副冰冷面孔,却带着咄咄逼人的桃花眉眼,不同年少,不同以往,以致有些陌生的沈冰。
在她印象里,沈冰只是个撕碎儒孝义礼之学的前朝幼年太子。
是个哪怕成人拿着婚约,也嚣张到牙尖齿利,轻可唾骂翰林栋梁,为举世之猪狗,重可诋毁百官,当朝直闯大殿的纨绔学生。是毁她翰林前程,向陛下强娶,到头来又肆意作弄,视大婚如儿戏,举止乖诞恶劣,不理他人疾苦的沈冰。
好容易找到勉强立足的地方,江楠花扯着有些干的嗓子,随着人群叫好!
一次也不中的卖菜娘子,自恼自羞地接过沈冰投中的荷包,沈冰笑着一仰头,随即台边走出一名盛装的戏子,笑盈盈将荷包摘下,并在沈冰的授意下,往里多塞了一块银子。
台上接连点了人上去。
有年迈昏聩的老人,有尚不及腰的稚子,人人给予三次机会,甚而有娇嗔让沈冰代投的女子,沈冰也几乎并不失手,握住那女子的手臂,闭了左眼轻瞄,但见女子白皙的手臂在空中纤弱地晃了晃,再一眨眼时,台下再响起一众喝彩!
“沈班主好厉害!百发百中啊!宁娘子,你上不上去!投中真就送银子,白给呢!”
沈冰已然收手。
宁瑜亦淡漠收回眼神,她对沈冰,早已没了耐心。瞧了眼台边脚下押着鱼筐边,嘴里吊儿郎当叼着草叶,拿小刀百无聊赖削着指甲皮的伍平、伍波两兄弟,旁边几户常年拿货的鱼铺当家人,在他们与东风班之间,两头求情。
宁瑜掂了掂布兜里的钱,不作停留,“不了,咱们还是先做要紧事,找伍平要鱼,否则明后日,鱼没得卖,生计就断了。”
“也对。”江楠花艳羡地瞥过台上,想到家中还需用钱的地方,狠心放弃跟上宁瑜,“可东风班不说都买断了吗?田家可是最肯花钱孝敬伍家他们的,我们就那点钱,伍家看不上,肯定不给我们吧?”
宁瑜穿着素衣在人群中,生挤出一条路,淡道,“坐以待毙不是出路。试试总好。”
庆渭民风与大觐相近,平民家中但凡有适学儿女,皆愿筹钱买个名额进入书院,江楠花家中的哥哥,便是自学考入书院的佼佼学子,鱼肆断一日生计,或许初看不出大碍,但真如东风班所言,连断南市所有鱼供一个月,由着东风班平白送人,届时,鱼肆不开张,家家喝东北风,银钱入不敷出,难免捉襟见肘。
况且如今绿苔津一带,长渊阁多次从伍家兄弟贩出的鱼里,截获无名的海战消息,分阁暗派暗探,已将南市北市搜罗了个大概,唯一可能藏有那场海战的知情人的地方,便是那些外邦海船。
而那些传出来的字条,带着浓淡不一的鱼腥。
或有可能,便是知情人提前往鱼腹塞上字条,就此传出来。
是以伍家弟兄在绿苔津周遭贩出的每一尾鱼,都可能是救人的关键。
伍家兄弟在鱼筐后的货堆上,摊了笔墨,田家媳妇一脸恬媚地交了订钱,一个劲地拿着墨还没干的契条,跟伍家兄弟佝腰道谢。
回身陡一见了滚滚人堆里钻出的宁瑜走过来,口气高傲地挡人,“你们两个来添什么乱!”
“嫌害南市不够惨吗!”
宁瑜未作声。江楠花翻着白眼不爱搭理她。
田家媳妇跋扈地指着她俩鼻子,“要不是你们烂鱼充数招惹来东风班,我犯得着多花几倍银子跟伍家要鱼!今后南市名声要让你们败没了!别指望日子能好过!”
江楠花不服她恶人先告状,“谁害谁呢!不是你们先败坏我们铺子名声,偷梁换柱敢给大人供死鱼吗!你有脸?”
田家媳妇孝敬伍家不少银子才拿到下月的订货契条,怒中带气,干瞪着眼气急,“你小丫头脸薄!咱南市三十多户卖鱼的,摊上你俩害人精!”
宁瑜从父兄恩师的教养下,习的都是仁德义礼,谦卑或诤谏之辞,原先也怜悯她们,是可怜人,不擅跟人斗嘴争狠,但在五泉口被这些交恶的人洗礼久了,耳濡目染下,学会反唇相讥,口善被人欺的道理。
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
在宁瑜初来五泉口之时,就拆穿田家媳妇骗大数不识的江楠花,多付给伍家兄弟三年渔本的事。
这些人平白遭宁瑜打了脸,心存怨愤,起初只是联合对宁瑜压低鱼价,争抢她家顾主,好叫她家海鱼在岸上活活憋死,卖不出去,一来二去过节多了,田家人又开始明目张胆地诋毁宁瑜。
中间大吵小闹的没断过。
宁瑜整肃了神色,也不想忍了怼道,“从田娘子想把我赶出南市起,我有舒坦日子吗?我怎么没见过?”
“仗着年纪轻抢我家生意,你就不配!”
“你栽赃给我,就配了?”
宁瑜看了田家媳妇一眼,“东风班给汪大人采买鱼鲜,一向都不亲自过手,是委托你们当中的某些人,按期按铺轮流在给吧?”
田家媳妇背后的田当家,下意识嘟囔一句,“你跟她说的?!”
田家媳妇不满地瞥自家男人一眼,“你就闭嘴!”
这种事根本就无需宁瑜亲自去猜。
“我有眼睛,会用看的。”宁瑜冷静得坦然,田家媳妇从她门前推车,跟上邻下里的人显摆地晃过。
“那天你们供鱼出错,辩称不是你们,反倒拿我们顶祸,就以为东风班不会找你们麻烦,也正好捡现成的便宜,顺势赶我出南市,可惜你算得不对,汪府后厨写的鱼铺名单,我都看过,田娘子的笔迹我都认得,早把我们剔了出去,这就是为什么江楠花总问,供鱼从来轮不到我们。东风班要断南市的鱼,你们不冤,但不该跟东风班沆瀣一气,牵连这么多人。”
“让他们在南市一个月吃不上饭。”
田家媳妇在横行南市许多年,仗着他家男人给书院送过鱼,自认他家有书院高看,比一字不识的江楠花从地位气势上,不知高出多少,再说了,南市谁家不对他们家里出过书院学生的田家,马首是瞻,虽然他儿被书院退回来了,那往日在伍家手上,也都是头一个拿货。
再看这个后出茅庐,半夜摸瞎提灯,去绿苔津海边找伍家讨鱼,白日刀背敲鱼,腰裙沾着血糊糊鳞甲的杀鱼女人宁瑜,人长得漂亮顶什么用,仗着年纪轻心眼黑,不到半月就差点垄断他家给书院供鱼的路子,还当这么多人捅穿原委,害她下不来台,家里也没几个教养!
“早看出来你和南市不是一路人!都看好了!这俩害人精,今后都绕着点!指不定哪天雷劈下来!砸错人!”
眼见田家媳妇眼燃怒火,颠倒黑白,江楠花不甘落后,鼓着胸膛帮宁瑜顶气,“你放宽心!天塌下来,有的是暗地跑人铺里来,掀鱼筐使坏的人顶着,天爷的雷劈下来,第一个要砸你家!坏事哪轮得到我们呢!”
田家媳妇憋气脱口,“你!”
“我什么!”江楠花昂头不示弱,有样学样。
学着田媳妇叉着腰,扭着粗臂,把田媳妇气得半死,田家媳妇争论不过,骤然拍腿,胸闷地向后栽到自家男人身上去。
周围起了骚动,窃窃私语。
“你自讨苦吃你还装!”
宁瑜拉住江楠花,平静道,“走吧。”
“她自己惹事赖我们呢!我又没骂她!她跟我装!”
正如宁瑜所料的那样,田家男人是个老实的怂性子,不然也不会被田家媳妇说一不二,吃得那么死。听到指指点点,就青黑地压着脸。
等两人晃过身旁,田家男人扶着面露糟心的媳妇,脑海中,电光火石划过一个念头,冲一群簪花敷面欢笑的女子所包围的沈班主,扑过去。
“沈、沈班主!”
人群叫他乍然冲散开,姑娘们殷勤献出的山樱花枝,遭挤落得花瓣遍地。
沈冰蓦地被拦下,点了执意跟从的顾漠,不再跟着,折返台上去,“怎么了?”
“东风班叫街口贴的那张检举告示,是汪大人的意思吗?!”
“不错。”
“只要检举,就能论功领赏?!”
沈冰听出他的言外之音,将人往僻静无人的角落带了几步,逆光而立,脸上不着情绪地笑了,连周遭几乎都静了下去。
“你知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