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搭高的戏台上,东风班中头戴粉彩鱼头覆面的戏子金洵,撩起面具,看向不苟言笑的沈冰,身后起舞的场面上,几个新纳入东风班的孩子,戴着五花八门的头套舞扇,各自崭露本事垫场,博得台下起伏的喝彩。
台边回来的顾漠,冷淡地把喷香刺鼻的花束,塞到金洵怀里,低头拍衣上金黄的蕊粉。
“不让跟。”
金洵百无聊赖地趴在竹竿架后,惆怅了脸,“班主让你不跟,你真不跟!好歹替我多看一阵啊。”
顾漠大步走过,“班主让你收拢心思,顾好眼前,南市老小几乎都出来了,仔细甄别昨夜冲撞汪大人的可疑人,别一门心思招那么多女院生来看戏。班主让给你的花,拿去插水养着,回头给你那些女院生留着装点。”
金洵笃信自己识人的本事,尤其是明面上不显眼的东西,“不是,你不信?你真不信?我看人一直很准的。你跟班主这么久,真没看出点别的?”
“哪有别的什么。”
“你别是榆木做的吧?!”
金洵拿指头敲着竹竿,不敢信都是出身同一戏班的,班主竟能同时招进两个清寡不开窍的楞头,当然唯班主例外,班主能收留他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已经很好了,怪只怪班主生得不像街巷里,卖弄戏艺的平民,可金洵早看出来了,他家班主对一般的女人态度只有冷硬。
假如班主对女人一视同仁,在庆渭,倒没什么可忌讳的。
庆渭男风女风皆盛行,喜欢男人又不是错。
可惜那俩呆的看不懂,回回让顾漠打探,都很不顺利。
金洵欠欠地收起兴致,扫过手拿册本,不时抬头低头,在册上描划的闵小临,“你在画班主?”
闵小临握着笔“啊”地抬头,捏着笔杆讷一句,“汪大人说,东风班的言行需做记录,越是热闹非凡,越要在白纸上留下重彩,将来或要载入五泉口的州志里。”
“我看看,州志用画的?画这么好,有画我吗?”
金洵凑过去,手指点了一下,“这女的是谁?”画面当中班主身边层层包裹着人,视线微移,对面的女子只是个侧影,疾行走过,像是极其隐晦的留白,金洵回头再看台下,班主也不在原先的位置,自然对照不上那留下清影的女人是谁。
顾漠懒听金洵插科打诨,解了脖子上的套绳,冲金洵道,“收拾收拾,到你登台了。”
自从班主从盛京出来,他在锦州镇防兵败得班主相救,两人一路躲过明枪暗箭,即便班主不说,顾漠也猜想到其身上肯定背负着家破人亡,才能忍下一身如炼的病痛。一千余里只是大觐到庆渭的海路距离,陆上三千余里的颠沛流离,加之一路的隐姓埋名,有几个能忍受知晓。
东风班在庆渭人尽皆知,是街边两岁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名的人物。顾漠不放心地朝沈冰望过去。心情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还要复杂。
安静的角落中,一向不掺南市俗事的东风班沈班主贵人多忘事,揉着手指,身上是出门新换的水色戏服,眉深目俊,意气疏朗,未作别样装扮。庆渭的水土不养人,娇生惯养的人,沾到这硬水硬土的地界,骨节里水土不服地泛着针砭般的刺痛。
沈冰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
“田殷。”
田殷毕恭毕敬地自报了姓名,旁边不远处伍家兄弟往这边盯着,显然是怕他在东风班面前说什么瞎话,但田家男人颤抖着脊梁,已浑不在怕。
然而田殷说完这句,忽然发现沈班主幽着眸子看自己,那眼神里没什么脾气,热得令人下汗的闷热,莫名叫人如视深渊般透冷。
田殷记得别人总夸沈班主,是爱笑的,清嗓给自己打了气。
“那要检举的是?”
"是咱南市江家雇佣的杀鱼的女人,跟沈班主一样,打从觐国来的,叫宁瑜"
“平白检举没有证据的话,汪大人那边。”
“知道!”
我就是人证!” 田殷攥紧了拳头,“昨夜负责采买的总管李带跟我说了,汪大人的明月宴出事,汪大人心情不悦,我就想着再出门送点鲜货弥补过去,送完回来恰好看见宁瑜那个女人,像是躲汪大人的捕吏,靠在墙上晕了过去,那墙背后原本是片烧过的竹林。她鬼鬼祟祟的,我想来一定有什么事。南市留不得这样作害的女人!”
“昨夜汪大人的确震怒。”
“你指的竹林,是绿苔津上个月烧死过人那片?“
"对……就是东面那片。"
“照这条路回南市,不顺路吧?你去那种地方做什么。”
“我……不瞒沈班主,我去是因为跟人有约。”
“夜半三更的有约。你家媳妇如狼似虎,跟左邻右里出过不少过节,哪怕出了南市,放在北市也邻里皆知。你能约什么人?”
“ 沈班主……我。”
“无妨,我随便问问,到汪大人面前,你有说辞便好。要没实话,就得皮肉遭罪。”
田殷没上过公堂,也听过公堂内外凡民不敢愚弄的威严,“我醒得,到时一定把所见的,照实说。”
“行,接着说吧。”
江楠花听得背后闹哄哄的,回头看去一圈的娇艳女人,围着东风班的人团团转,刚想唤住宁瑜,瞧一眼传闻中难得下台与人相近的沈班主。
伍家那群披短褂的短工,让伍平给踹了一脚,险些扑进挥汗搬卸的那批鱼筐,空气里夹杂着一股新鲜的鱼腥。
“去去!叫北市那帮人给我等着!”
“这头事还没了呢!有银子谁不知道挣。”伍平没好气地将北市几家铺主遣来抢鱼的人数落一通,心烦地吹掉刀上的甲渣,手底的人挥手把人往外赶,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挨个从桌上,把钱给揣走,踟蹰地一步三回头恨不能多磨蹭点功夫。
满后场都能听见,伍波心烦地骂咧训斥半道停下擦汗的短工的声音。
“兔崽子瞎琢磨什么呢!叫你吃太饱吗!”
短工哆嗦着脖子继续搬鱼,宁瑜侧过身子,让几个讨到好处仍站在筐边,点着数目的北市说客走过去,江楠花忽然对宁瑜说的生计会断,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脱口喊了声,“伍……”
话不落,宁瑜按下她提着气的后背,示意噤声,随后俯身凑近伍波身后,压低了嗓问,“昨日没给汪大人的鱼,今日还续上吗?
“我说你是螃蟹脑……哟!宁娘子!!”
伍波捏刀的手跟着活泛起来,唰地往旁边的货堆里一插,刀身斜立,不忘骂咧训斥那帮停下擦汗的短工,
临了又谄媚地迎合宁瑜,佝了上身笑了笑,“找东风班投荷包来的?”
“当然是来找你的。能得伍二哥亲自监督装卸,这里头是不是有我铺子的鱼?”
“可不敢瞎说,这里都让东风班给包圆了。一条余的也没有。”
“可南市这么多人,还仰仗着伍二哥过活呢。”
“不能一夜都饿死不是。”
伍波一副秉公不愿私办的模样,骤然想起东风班姓金的小哥叮嘱,小声问,“问句不当问的,宁娘子跟沈班主,从前真不认识?”
宁瑜浅笑,摇了摇头,“不认识。”
“我看沈班主投荷包,像在帮宁娘子解围,不认识也好。沈班主那样身份的人,不沾也好。”
伍波说话间已经将宁瑜夹在手绢里递去的雪银,笑盈盈纳怀里,抬头,朝手底做工的人扫过一眼,随意点了个瘦小的青头短工,给指过去,“你,过来。”
这人看着就闷是个不会说话的,牢靠嘴严,伍波吩咐几句,愣是本分得眼皮不敢抬。
“隔月第一筐出水的鱼,一定是宁娘子的,听见没有。”
那人木人一样僵硬着点头。
伍波半是恭敬地笑笑,“成了,宁娘子到那边,找我哥写契条去吧。”
江楠花诧异,“就这样?还是要等下个月?”
伍波耸肩也没辙道,“只能这样。这里头深得很,要非牵着汪大人的禁令,我俩兄弟还能硬把钱往外推吗。二位也别叫我为难。”
“伍家开罪不起沈班主,要么有沈班主首肯,要么只能去求见汪大人,说不准这件事上,还能有个转机。”
果然无论怎么软磨硬泡,还是绕不过东风班。
江楠花望着那些捞起鱼,掂在手里的人,跟着宁瑜退了出来,满脸忧虑,“怎么办宁娘子。”
宁瑜只能摇头,“背后有汪大人的禁令。求东风班也没用。回去先想想办法。”
思索间,宁瑜陡然撞上沈冰平寂投来的目光。
沈冰那双辨不清冷热的桃花眼,望着宁瑜,薄唇轻抿,似在等她先开口,说点什么,然而宁瑜不肯多着眼色,匆然收回视线,甚至连他一片衣角也晦气地,懒得多看。
沈冰咳了一声,暗中掐了下骨节缝,后脊的冷汗,一层接一层的湿透。
田殷检举的态度全然扭转,诚惶诚恐地问,“那检举的事,往后我田家打死不提,万一汪大人追查下来,沈班主千万要当我从没来找过。”
沈冰唇舌干燥,不愿多置一句,点完头。
朝那方一言不发地,再望了一眼。
宁瑜只是如从前那般,风摧不折地如一束修竹,霜雪挺立,如堪堪遗世的玉鹤,伫立在杂声秽语的市井间。
半个东风班的人都来了南市,到后来分发彩头,围观者伸手从鱼筐里半拿半抢,鱼送得很快,伍家兄弟搬来的数十筐鱼,不到两炷香,送得干净彻底,看客们说笑着,提着嘴里穿过草环的活鱼,各个买账地散去。
东风班这么一搅和。南市从锣鼓喧天的热闹,直坠无人问津的冰窟。
江楠花在门外骂走好些,自称遭她家耽误生意,到门前破口倒油的邻坊街亲。
渐渐门可罗雀,静得萧条发指。街面就几条衔着鱼肠来回窜过的野狗,被不知喜忧是什么东西的孩童,从东奔赶到西。宁瑜整一日都没胃口。午间吃了点清淡的菜蔬,就着微咸的黄豆,和一碗清口白粥,倒在门边的竹椅上闭目。
入了夜,月色清悬。
宁瑜醒来时,桌面多了盘覆盖葱花、姜丝的冷炙死鱼,听江楠花说是东风班的童生,沿街挨家送的。
鱼臭那难闻的腥气,隔着半丈就扑鼻而来,宁瑜几度欲作呕,还是强忍着倒胃的表情,压了下来。
南市诸多百姓还要靠地头吃饭,不敢得罪如日中天的东风班,说是除了刺,能吃的不能吃的,全都咽了。
江楠花看着矮桌上那盘冷透的臭鱼,捏着鼻子躲远,“这么晦气的鱼,其他人是怎么吃得下的,要不我们丢了吧。”
宁瑜乏累交加,枕着手臂淡道,“留着吧。等明日喂狗。”
“臭成这样,狗也不敢吃啊!”江楠花洒扫完鱼肆,端了盆水冲净脏沟,反正今日也无生意,也无血水鱼鳞的,活倒松快,她一块块搬着门板,上下打了一眼,利落地插入地关。
“老样子给你留了一片门出入。我先回去了。”
宁瑜淡“嗯”一声,听江楠花脚步走远,才有人迅捷地在墙上啃了口果子充饥,嗖嗖几声响,翻墙落到地上。
来人急匆匆地从瓦缸里拿瓢舀出甘甜的清水,嗓子渴冒烟,一饮而下,“太阳打南边出来了!”
裴晴乃是觐国虎将之后,家中盛产良将,照裴晴的话讲,她是族中唯一一个,在三十岁前,还没战死沙场的女英豪。回头即瞥见桌上,比往常多了几只精致漂亮的碟子,饿了许久的腹脏,咕噜一声,胃口一下便上来。
“宁瑜,你不连鱼都不肯吃?居然亲手下厨给我做了鱼?”裴晴脑后马尾高耸,一身精悍的简装,虎里虎气地岔开腿,坐在矮凳上夹了一筷子,塞嘴里囫囵地嚼动。
宁瑜睫毛微动,“我今日,见到了沈冰。”
“又是那小畜生啊!都把你逼成这副样子了,他怎么还不死心!
忽然,裴晴咀嚼的面容从难吃到扭曲,骤然变了!
“这个味道……呸!呸呸!”裴晴明艳辣气的面容瞬间乱了,一股脑吐出来,神情复杂且难堪地直视桌上那滩古怪的鱼肉。
“这鱼味道怎么古里古怪的,你往里头加什么了?”
宁瑜低头审视那双稍显粗糙的手掌,它握过卷帙,提过铁笔,也从身上扒下过沈冰。胸中始终塞着团不上不下的棉花,脑子里重影的,是沈冰那双挥不去的,对她注目的眼睛。她说不上为什么会浮出这样的画面,沈冰对他做过什么,她又对沈冰做过什么,都是埋在尘土堆里的东西。
没必要再翻起。
只是宁瑜数年来,隔着重重喧闹,头一次这样与沈冰对视,根本没料到,远离朝堂过后,她再见这个徒儿,竟这么沉住气。平静到去看沈冰倏远的身影。
那夜漫长的大婚,宁瑜始终攥着一卷捏皱的书,谨慎地守在红榻上,书里裹了削果的尖刀,分秒不敢懈怠地紧绷着神经。
她在等那些随时可能闯入的生人。
抑或在等刀尖刺入自己身体的那一刻。
然而直至东方大白,日光斜冷冷透了进来,满室冰冷的红,映透她攥握出血,染得猩红辨不清文字的书卷。
门外自始至终没有传来任何脚步。
包括沈冰。
半月后满朝皆知遭到先太子冷落的宁瑜,收拾起情绪,再披官袍,随着人潮,走向晨曦散发微朦的朝班时,送到她手上的,反而是最敬重的恩师,落狱凌迟的文书。
宁瑜下意识擦过流不出任何泪的眼角。
已记不清,那些压着难捱的哀恸的日子,是如何熬过来的。
宁瑜幽幽翻了个身,坐起身去摸墙上插着的那排刀,这些年只要手中清醒握着冰冷的刀,才能让她勉强找到踏实的宽慰。宁瑜取刀小心地去挑手背里的余刺,无论她挑得多仔细,总觉得还有更小更细,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扎得她不适。
走了几步坐到裴晴对面,问道,“怎么了?”
“这气息你闻不到?”裴晴激动地“啪”放下筷子,震得摇晃的矮木桌,差点散架,“行啊你!这是军资!是黑油啊!”
“长渊阁没头苍蝇一样,追索这么久都难找的东西!!”
“谁好心给你送来的!”
台边回来的顾漠,冷淡地把喷香刺鼻的花束,塞到金洵怀里,低头拍衣上金黄的蕊粉。
“不让跟。”
金洵百无聊赖地趴在竹竿架后,惆怅了脸,“班主让你不跟,你真不跟!好歹替我多看一阵啊。”
顾漠大步走过,“班主让你收拢心思,顾好眼前,南市老小几乎都出来了,仔细甄别昨夜冲撞汪大人的可疑人,别一门心思招那么多女院生来看戏。班主让给你的花,拿去插水养着,回头给你那些女院生留着装点。”
金洵笃信自己识人的本事,尤其是明面上不显眼的东西,“不是,你不信?你真不信?我看人一直很准的。你跟班主这么久,真没看出点别的?”
“哪有别的什么。”
“你别是榆木做的吧?!”
金洵拿指头敲着竹竿,不敢信都是出身同一戏班的,班主竟能同时招进两个清寡不开窍的楞头,当然唯班主例外,班主能收留他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已经很好了,怪只怪班主生得不像街巷里,卖弄戏艺的平民,可金洵早看出来了,他家班主对一般的女人态度只有冷硬。
假如班主对女人一视同仁,在庆渭,倒没什么可忌讳的。
庆渭男风女风皆盛行,喜欢男人又不是错。
可惜那俩呆的看不懂,回回让顾漠打探,都很不顺利。
金洵欠欠地收起兴致,扫过手拿册本,不时抬头低头,在册上描划的闵小临,“你在画班主?”
闵小临握着笔“啊”地抬头,捏着笔杆讷一句,“汪大人说,东风班的言行需做记录,越是热闹非凡,越要在白纸上留下重彩,将来或要载入五泉口的州志里。”
“我看看,州志用画的?画这么好,有画我吗?”
金洵凑过去,手指点了一下,“这女的是谁?”画面当中班主身边层层包裹着人,视线微移,对面的女子只是个侧影,疾行走过,像是极其隐晦的留白,金洵回头再看台下,班主也不在原先的位置,自然对照不上那留下清影的女人是谁。
顾漠懒听金洵插科打诨,解了脖子上的套绳,冲金洵道,“收拾收拾,到你登台了。”
自从班主从盛京出来,他在锦州镇防兵败得班主相救,两人一路躲过明枪暗箭,即便班主不说,顾漠也猜想到其身上肯定背负着家破人亡,才能忍下一身如炼的病痛。一千余里只是大觐到庆渭的海路距离,陆上三千余里的颠沛流离,加之一路的隐姓埋名,有几个能忍受知晓。
东风班在庆渭人尽皆知,是街边两岁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名的人物。顾漠不放心地朝沈冰望过去。心情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还要复杂。
安静的角落中,一向不掺南市俗事的东风班沈班主贵人多忘事,揉着手指,身上是出门新换的水色戏服,眉深目俊,意气疏朗,未作别样装扮。庆渭的水土不养人,娇生惯养的人,沾到这硬水硬土的地界,骨节里水土不服地泛着针砭般的刺痛。
沈冰又问了一遍,“你叫什么?”
“田殷。”
田殷毕恭毕敬地自报了姓名,旁边不远处伍家兄弟往这边盯着,显然是怕他在东风班面前说什么瞎话,但田家男人颤抖着脊梁,已浑不在怕。
然而田殷说完这句,忽然发现沈班主幽着眸子看自己,那眼神里没什么脾气,热得令人下汗的闷热,莫名叫人如视深渊般透冷。
田殷记得别人总夸沈班主,是爱笑的,清嗓给自己打了气。
“那要检举的是?”
"是咱南市江家雇佣的杀鱼的女人,跟沈班主一样,打从觐国来的,叫宁瑜"
“平白检举没有证据的话,汪大人那边。”
“知道!”
我就是人证!” 田殷攥紧了拳头,“昨夜负责采买的总管李带跟我说了,汪大人的明月宴出事,汪大人心情不悦,我就想着再出门送点鲜货弥补过去,送完回来恰好看见宁瑜那个女人,像是躲汪大人的捕吏,靠在墙上晕了过去,那墙背后原本是片烧过的竹林。她鬼鬼祟祟的,我想来一定有什么事。南市留不得这样作害的女人!”
“昨夜汪大人的确震怒。”
“你指的竹林,是绿苔津上个月烧死过人那片?“
"对……就是东面那片。"
“照这条路回南市,不顺路吧?你去那种地方做什么。”
“我……不瞒沈班主,我去是因为跟人有约。”
“夜半三更的有约。你家媳妇如狼似虎,跟左邻右里出过不少过节,哪怕出了南市,放在北市也邻里皆知。你能约什么人?”
“ 沈班主……我。”
“无妨,我随便问问,到汪大人面前,你有说辞便好。要没实话,就得皮肉遭罪。”
田殷没上过公堂,也听过公堂内外凡民不敢愚弄的威严,“我醒得,到时一定把所见的,照实说。”
“行,接着说吧。”
江楠花听得背后闹哄哄的,回头看去一圈的娇艳女人,围着东风班的人团团转,刚想唤住宁瑜,瞧一眼传闻中难得下台与人相近的沈班主。
伍家那群披短褂的短工,让伍平给踹了一脚,险些扑进挥汗搬卸的那批鱼筐,空气里夹杂着一股新鲜的鱼腥。
“去去!叫北市那帮人给我等着!”
“这头事还没了呢!有银子谁不知道挣。”伍平没好气地将北市几家铺主遣来抢鱼的人数落一通,心烦地吹掉刀上的甲渣,手底的人挥手把人往外赶,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挨个从桌上,把钱给揣走,踟蹰地一步三回头恨不能多磨蹭点功夫。
满后场都能听见,伍波心烦地骂咧训斥半道停下擦汗的短工的声音。
“兔崽子瞎琢磨什么呢!叫你吃太饱吗!”
短工哆嗦着脖子继续搬鱼,宁瑜侧过身子,让几个讨到好处仍站在筐边,点着数目的北市说客走过去,江楠花忽然对宁瑜说的生计会断,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脱口喊了声,“伍……”
话不落,宁瑜按下她提着气的后背,示意噤声,随后俯身凑近伍波身后,压低了嗓问,“昨日没给汪大人的鱼,今日还续上吗?
“我说你是螃蟹脑……哟!宁娘子!!”
伍波捏刀的手跟着活泛起来,唰地往旁边的货堆里一插,刀身斜立,不忘骂咧训斥那帮停下擦汗的短工,
临了又谄媚地迎合宁瑜,佝了上身笑了笑,“找东风班投荷包来的?”
“当然是来找你的。能得伍二哥亲自监督装卸,这里头是不是有我铺子的鱼?”
“可不敢瞎说,这里都让东风班给包圆了。一条余的也没有。”
“可南市这么多人,还仰仗着伍二哥过活呢。”
“不能一夜都饿死不是。”
伍波一副秉公不愿私办的模样,骤然想起东风班姓金的小哥叮嘱,小声问,“问句不当问的,宁娘子跟沈班主,从前真不认识?”
宁瑜浅笑,摇了摇头,“不认识。”
“我看沈班主投荷包,像在帮宁娘子解围,不认识也好。沈班主那样身份的人,不沾也好。”
伍波说话间已经将宁瑜夹在手绢里递去的雪银,笑盈盈纳怀里,抬头,朝手底做工的人扫过一眼,随意点了个瘦小的青头短工,给指过去,“你,过来。”
这人看着就闷是个不会说话的,牢靠嘴严,伍波吩咐几句,愣是本分得眼皮不敢抬。
“隔月第一筐出水的鱼,一定是宁娘子的,听见没有。”
那人木人一样僵硬着点头。
伍波半是恭敬地笑笑,“成了,宁娘子到那边,找我哥写契条去吧。”
江楠花诧异,“就这样?还是要等下个月?”
伍波耸肩也没辙道,“只能这样。这里头深得很,要非牵着汪大人的禁令,我俩兄弟还能硬把钱往外推吗。二位也别叫我为难。”
“伍家开罪不起沈班主,要么有沈班主首肯,要么只能去求见汪大人,说不准这件事上,还能有个转机。”
果然无论怎么软磨硬泡,还是绕不过东风班。
江楠花望着那些捞起鱼,掂在手里的人,跟着宁瑜退了出来,满脸忧虑,“怎么办宁娘子。”
宁瑜只能摇头,“背后有汪大人的禁令。求东风班也没用。回去先想想办法。”
思索间,宁瑜陡然撞上沈冰平寂投来的目光。
沈冰那双辨不清冷热的桃花眼,望着宁瑜,薄唇轻抿,似在等她先开口,说点什么,然而宁瑜不肯多着眼色,匆然收回视线,甚至连他一片衣角也晦气地,懒得多看。
沈冰咳了一声,暗中掐了下骨节缝,后脊的冷汗,一层接一层的湿透。
田殷检举的态度全然扭转,诚惶诚恐地问,“那检举的事,往后我田家打死不提,万一汪大人追查下来,沈班主千万要当我从没来找过。”
沈冰唇舌干燥,不愿多置一句,点完头。
朝那方一言不发地,再望了一眼。
宁瑜只是如从前那般,风摧不折地如一束修竹,霜雪挺立,如堪堪遗世的玉鹤,伫立在杂声秽语的市井间。
半个东风班的人都来了南市,到后来分发彩头,围观者伸手从鱼筐里半拿半抢,鱼送得很快,伍家兄弟搬来的数十筐鱼,不到两炷香,送得干净彻底,看客们说笑着,提着嘴里穿过草环的活鱼,各个买账地散去。
东风班这么一搅和。南市从锣鼓喧天的热闹,直坠无人问津的冰窟。
江楠花在门外骂走好些,自称遭她家耽误生意,到门前破口倒油的邻坊街亲。
渐渐门可罗雀,静得萧条发指。街面就几条衔着鱼肠来回窜过的野狗,被不知喜忧是什么东西的孩童,从东奔赶到西。宁瑜整一日都没胃口。午间吃了点清淡的菜蔬,就着微咸的黄豆,和一碗清口白粥,倒在门边的竹椅上闭目。
入了夜,月色清悬。
宁瑜醒来时,桌面多了盘覆盖葱花、姜丝的冷炙死鱼,听江楠花说是东风班的童生,沿街挨家送的。
鱼臭那难闻的腥气,隔着半丈就扑鼻而来,宁瑜几度欲作呕,还是强忍着倒胃的表情,压了下来。
南市诸多百姓还要靠地头吃饭,不敢得罪如日中天的东风班,说是除了刺,能吃的不能吃的,全都咽了。
江楠花看着矮桌上那盘冷透的臭鱼,捏着鼻子躲远,“这么晦气的鱼,其他人是怎么吃得下的,要不我们丢了吧。”
宁瑜乏累交加,枕着手臂淡道,“留着吧。等明日喂狗。”
“臭成这样,狗也不敢吃啊!”江楠花洒扫完鱼肆,端了盆水冲净脏沟,反正今日也无生意,也无血水鱼鳞的,活倒松快,她一块块搬着门板,上下打了一眼,利落地插入地关。
“老样子给你留了一片门出入。我先回去了。”
宁瑜淡“嗯”一声,听江楠花脚步走远,才有人迅捷地在墙上啃了口果子充饥,嗖嗖几声响,翻墙落到地上。
来人急匆匆地从瓦缸里拿瓢舀出甘甜的清水,嗓子渴冒烟,一饮而下,“太阳打南边出来了!”
裴晴乃是觐国虎将之后,家中盛产良将,照裴晴的话讲,她是族中唯一一个,在三十岁前,还没战死沙场的女英豪。回头即瞥见桌上,比往常多了几只精致漂亮的碟子,饿了许久的腹脏,咕噜一声,胃口一下便上来。
“宁瑜,你不连鱼都不肯吃?居然亲手下厨给我做了鱼?”裴晴脑后马尾高耸,一身精悍的简装,虎里虎气地岔开腿,坐在矮凳上夹了一筷子,塞嘴里囫囵地嚼动。
宁瑜睫毛微动,“我今日,见到了沈冰。”
“又是那小畜生啊!都把你逼成这副样子了,他怎么还不死心!
忽然,裴晴咀嚼的面容从难吃到扭曲,骤然变了!
“这个味道……呸!呸呸!”裴晴明艳辣气的面容瞬间乱了,一股脑吐出来,神情复杂且难堪地直视桌上那滩古怪的鱼肉。
“这鱼味道怎么古里古怪的,你往里头加什么了?”
宁瑜低头审视那双稍显粗糙的手掌,它握过卷帙,提过铁笔,也从身上扒下过沈冰。胸中始终塞着团不上不下的棉花,脑子里重影的,是沈冰那双挥不去的,对她注目的眼睛。她说不上为什么会浮出这样的画面,沈冰对他做过什么,她又对沈冰做过什么,都是埋在尘土堆里的东西。
没必要再翻起。
只是宁瑜数年来,隔着重重喧闹,头一次这样与沈冰对视,根本没料到,远离朝堂过后,她再见这个徒儿,竟这么沉住气。平静到去看沈冰倏远的身影。
那夜漫长的大婚,宁瑜始终攥着一卷捏皱的书,谨慎地守在红榻上,书里裹了削果的尖刀,分秒不敢懈怠地紧绷着神经。
她在等那些随时可能闯入的生人。
抑或在等刀尖刺入自己身体的那一刻。
然而直至东方大白,日光斜冷冷透了进来,满室冰冷的红,映透她攥握出血,染得猩红辨不清文字的书卷。
门外自始至终没有传来任何脚步。
包括沈冰。
半月后满朝皆知遭到先太子冷落的宁瑜,收拾起情绪,再披官袍,随着人潮,走向晨曦散发微朦的朝班时,送到她手上的,反而是最敬重的恩师,落狱凌迟的文书。
宁瑜下意识擦过流不出任何泪的眼角。
已记不清,那些压着难捱的哀恸的日子,是如何熬过来的。
宁瑜幽幽翻了个身,坐起身去摸墙上插着的那排刀,这些年只要手中清醒握着冰冷的刀,才能让她勉强找到踏实的宽慰。宁瑜取刀小心地去挑手背里的余刺,无论她挑得多仔细,总觉得还有更小更细,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扎得她不适。
走了几步坐到裴晴对面,问道,“怎么了?”
“这气息你闻不到?”裴晴激动地“啪”放下筷子,震得摇晃的矮木桌,差点散架,“行啊你!这是军资!是黑油啊!”
“长渊阁没头苍蝇一样,追索这么久都难找的东西!!”
“谁好心给你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