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宏启八年,天子大兴土木。顺竟陵、之卞二城地势,修兴庆、长盛二行宫,又依汴山建蓬莱、傍西江建瀛洲。以竟陵、之卞二城合称卞都。
自卞都四宫始建,谏言和阻拦的臣子,轻者丢官,重者受杖至死。
宏启十二年二月。长盛、兴庆二行宫并蓬莱宫修建完成,瀛洲虽还在修建,但天子已然迫不及待,下令迁宫,随后又驰传州郡,拣择良家子以充后宫。
然至四月,瀛洲营造却不得不停止。
为保宫室千秋万代,大雍宫宇的木料皆用桤木漆涂抹,使之不腐不烂、虫蚁不能食。然而这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却消耗殆尽。
-------------
禹州淮阳郡,丰县。
五月原是麦结子之时,可天道无常,连日大雨一浇,淮阳郡一带麦子几乎穗穗成空、趴倒一片。
一连数日的阴沉的天气,把人也拖的迷迷瞪瞪。丰县这些时日也没什么进城、出城的人,城门口的兵丁一如既往的懒散,三两个扎堆在一起,混到下职了事。
到了快要关闭城门的时候,谁料竟出现了两辆牛车。当头的车上裹着青帷,像是有喜事的样子,旁边跟着几个短打打扮的家丁和婆子。
许是路实在泥泞,这车晃晃悠悠的,好大一会儿,才磨蹭到城门口的盘查处。
门口的小兵每天也瞧不见多少人,牛车更是少见的紧。丰县虽名为丰,却是实打实的穷地方,能用的得起牛车的,实在没几家。这牛车还裹着青帷,想来只有谭家。
见车走近,几个兵丁凑了上去,入眼的先是牛车车厢上挂着的木牌,上面阴刻着一个“谭”字,用绀色的漆描填了。车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车夫,短褐打扮。另一个穿的倒像个读书人,穿着细布做的衣服,瞧着很是儒雅。
大雍下辖自县及以上皆设城门吏,城门吏中以门亭长为首,司往来盘查、课射巡禁、劫捕盗贼之事。
见到谭家的马车,丰县城门的亭长李应主动迎上前去,拱手行礼“谭内知1,这是归家啊。”
“是,近日为我家大郎迎娶新妇。李亭长与诸兄弟们劳苦。”
“谭內知客气,內知管着谭家诸事,才是幸苦。还请行个方便,让兄弟们盘查。”
谭管事笑着回了个礼,“新妇今日进门,还没行礼,不好冲撞了”。一边说着一边递过路引,路引下压着几串钱。
接着又说,“近日天景不好,我听闻外面正乱着,临着大堤的几个县淹了不少田,不少乡里都起了乱,咱们丰县没怎么乱,全靠李亭长与兄弟们当差当的仔细。只是咱们主家特殊情况,我家娘子心慌,又请高人来看,说是说冲猴煞北。这才让我去迎新妇。这不新妇嫌亲迎不够隆重,瞧着不大高兴。一会盘查,惹了人厌倦,我可不得吃挂落”。
李应听罢一笑道“既是喜事,咱们也不好打搅。內知是会理事的能人,哪里会吃挂落。也就是小娘子们不晓事、挑挑拣拣。能嫁到谭家这样的金窝窝,任谁不得称一句好命啊。”说罢,便示意放人进城。
谭家內知笑着,再次拱手为礼,登上了车。
谭家的人走了,城门口又冷清起来。
其中一兵丁瞧着年纪最轻,开口同李应说“表兄,这谭家够猖狂的,上头不是说要采择良家子入宫,禁止民间嫁娶吗?这谭的內知不过就是个奴,还这么拿腔拿调的”。
李应打断他“你少管闲事,谭氏盘踞禹州多年,人家几代积累,哪里是我们开罪的起的。”
年轻兵丁不满,又嘟囔一句“不知道是哪家娘子,这爷娘也真够狠心。听说谭家大郎不是不行了吗。伤的那么重,说是冲喜,我瞧着到倒像是配阴婚,嫁过去跟送死有什么两样儿。 ”
有个叫黄三的接口“你们可知这里面的是谁家的闺女?”
众人兴趣被勾起来,黄三得意,冲同袍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贴近些,“你们知道丰县有个赵家庄吧。”
“这兄弟们谁不知道,黄三你快说莫卖关子”,“就是”,众人纷纷起哄。
“这赵家三枝花,你们都知道吧,嫁来的正是他家的大娘子。唤作招儿的。”
几个小兵卒相互瞅了瞅,皆是不信。其中一人道“他家大娘子那样美,就这样给了个死人?还不如等些时日,万一采择入宫说不定能挣个了不敌的前程。”
其中一个年长的城门吏,人唤邹伯的,一个巴掌拍上了这个小兵的后脑勺,“你怕不是傻?等着入宫挣前程,人都饿死了。今年龙王发怒,哪家有收成。咱们这还算好的,临近大堤的那些人户,饿死的也不少。”
众人唏嘘不已,军户虽苦,但好歹能吃上口饭。这些年大雍百姓过的,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本朝施行丁税,寻常农户不论男女皆需缴此税赋,唯一区别便是成丁、丁女比起未成丁的童男童女税赋更高。即便是寻常年景,普通百姓家也少有不挨饿的,采些野果野菜充饥是常有的事。年景不好的时候,为了一口饭,多少百姓给世家做了佃户。可就算做了佃户,饿死的、卖儿鬻女也实在常见。
这些年天子要建造卞都四宫,更是取之尽锱铢。田租不提,单户调2就提到一户绢三匹,绵三斤,再加上浮桥通行税、牛埭税、山泽税等等五花八门的赋税,老百姓日子不容易,过不下去落草为寇的也不在少数。
李应也道“这年头乱成这样,还要营造、采择。我听人说,大堤可能要决口,这大堤一决,怕是要出大乱子。”
黄三接口,“哪里还要等,早都出了乱子了,清县、毛县几个挨着河的,田全被淹了,那几个县的好多人都成了流民。你们不知道,这谭家的爷出事算起来跟流民多少有些关系。”
几人面面相觑,便催黄三赶紧说。
黄三也不卖关子开口道 “几日前,清县、毛县几个县的流民往咱们这来,谭家有个打谷场正挨着那几个县。谭家大公子怕佃户生乱,想提前镇一镇自家婢仆。刚到打谷场,就抓到一个偷粮的。这谭家郎君当然要抓住以儆效尤,就要打死这偷粮的佃户。打死人还嫌不够,偏要其他佃户和婢仆看着。谁知道这个佃户的儿子是个有血性的,哪里受得了亲眼见着自个父亲被打死。这小子也是恨急了,用尽全力推了谭家爷一把,好巧不巧的,谭家爷脑子正磕在石碾子上,当即血流了一片。”
年轻兵丁问“竟然是脑子磕到了,这还能活命?”
李应几人瞅了他一眼,懒得搭理。
黄三笑到“所以啊,这谭家当家的娘子就跟你一个想法呗。娶妇冲喜,冲成了不耽误以后停妻令娶,冲不成,阴间夫妻也能有个伴。再过继个孩子,总是有个香火。”
时人多信鬼神,王侯将相多有人殉,故而民间也兴冲喜冥婚。再者谭家大郎还没成亲,时下讲究不成亲便不算成人,不能过继子嗣。若是没有子嗣,后头便没人续香火了。
年轻兵丁叹气“我还没娶妇,一个要死的倒娶上了。如今又不叫民间嫁娶,等天子采择完,这乱糟糟的世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轮到我娶妇。”
这边几个城门吏正聊着,那边谭家管事已经把车赶进了外院。大概因着家里的郎君出了事,又是偷偷违抗王命成亲。满府可见的冷清。
外院的几个仆妇见到牛车,便迎了上来。一掀帘子,瞧见新妇身着玄色扬红的婚服,鹅蛋脸、长眉,半颔着首——正是赵家的大娘子赵招儿。仆妇们近前,迎着新妇下了牛车。后头的牛车也下来了个人,就再没旁人了。只不过下来的是个七八岁的丫头,瞧着应该是新妇的妹妹。几个人心里不免起了轻视,那小丫头下来也木的不行。
这婚迎的,新妇连嫁妆都没有,更别说赏钱了,仆妇们哪能有什么好性。
时下成婚,大多是新妇娘家除了母亲以外的妇人和在室女送嫁。送嫁人越多则新妇越被娘家重视,且也是让大家瞧见,新妇娘家兴旺。当然这送嫁的人也不是白送的,送嫁的人不在男方家里吃席,女方家里的席面也吃不上,若是没半分好处,谁乐意白跑一趟。所以自来女方都要准备“送嫁礼”给送嫁的人的。
今日新妇就一个孩子送嫁,仆妇几人心知怕是娘家根本没把新妇当回事儿,一个铜子儿都不乐意多花。
不过谭家到底是顶着禁令成亲的,若不是怕新妇是被家里哄着嫁来,哪里轮的着五大三粗的仆妇来接新妇。几个仆妇虽是心里轻视,但到底也没表现出来,几人只簇拥着新妇就要往内院走。新妇都不被当回事,谁还管新妇的妹妹。
赵招儿心理惦记的妹妹,下了车没瞧见人便问“我家三娘可在。”
领着几个仆妇的是谭內知的妇人,敷衍道“婢是內知的妇人,新妇唤我季娘子就好。新妇可别担心了,没见郎君前不好多言,咱们谭家肯定把三娘子招待地好好的。”
其他几个妇人心里鄙夷,没见过谁家新妇随随便开口说话的,半点不矜持。赵招儿耳朵都羞到红的滴血,但还是硬撑着立在那,也不走动,“我家三妹妹腼腆,劳烦季娘子将她唤来。”
季娘子不耐烦“今日是新妇的好日子,新妇且先准备,哪里能耽误吉时。我家大郎娶的是您一个人,新妇这样离不得妹妹,难不成是陪嫁的媵妾?没想到亲家竟然这般大方。”
这下,几个妇人都绷不住了,全笑了出来。新妇没嫁妆,算是光溜一个人进门,带着的这么个妹妹,可不就像打包一起送的嫁妆。
招儿气得拿着扇子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却半分反驳的话说不出。立在那不肯动,便有仆妇暗暗推搡。季娘子不耐烦,正要示意几个仆妇把人弄进来,却听见道声音“长姊,我在这儿”,定睛一看,可不就是是新妇的三妹,名唤求儿的。不过这赵求儿的声音听着倒像是个男孩子似的,把季娘子惊了一下。
招儿推开一个仆妇,略弯腰,伸手牵住妹妹“求儿,你跑去哪了,我不是跟你说了要跟着我吗?”
还没等求儿答话,季娘子便道“行了,新妇你也找见妹妹了,快别耽搁了”。说着扭头就朝着内院走过去。
迎儿被几人簇拥着往前,只好撒开了抓着求儿的手。
求儿个子低走的慢,一行人走的又太快,就落到了最后。随着众人走到一道月亮门前,便瞧见了里头阁楼的院儿,这就是谭家内院了,青庐就在内院里。
内院院墙建的高,瞧着有二丈还多,一扇厚重的门,漆成绀色嵌在院墙上。
赵求儿眼瞧着长姊走进那扇门,只觉得这门厚重到让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推开、从里面走出来。
自卞都四宫始建,谏言和阻拦的臣子,轻者丢官,重者受杖至死。
宏启十二年二月。长盛、兴庆二行宫并蓬莱宫修建完成,瀛洲虽还在修建,但天子已然迫不及待,下令迁宫,随后又驰传州郡,拣择良家子以充后宫。
然至四月,瀛洲营造却不得不停止。
为保宫室千秋万代,大雍宫宇的木料皆用桤木漆涂抹,使之不腐不烂、虫蚁不能食。然而这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却消耗殆尽。
-------------
禹州淮阳郡,丰县。
五月原是麦结子之时,可天道无常,连日大雨一浇,淮阳郡一带麦子几乎穗穗成空、趴倒一片。
一连数日的阴沉的天气,把人也拖的迷迷瞪瞪。丰县这些时日也没什么进城、出城的人,城门口的兵丁一如既往的懒散,三两个扎堆在一起,混到下职了事。
到了快要关闭城门的时候,谁料竟出现了两辆牛车。当头的车上裹着青帷,像是有喜事的样子,旁边跟着几个短打打扮的家丁和婆子。
许是路实在泥泞,这车晃晃悠悠的,好大一会儿,才磨蹭到城门口的盘查处。
门口的小兵每天也瞧不见多少人,牛车更是少见的紧。丰县虽名为丰,却是实打实的穷地方,能用的得起牛车的,实在没几家。这牛车还裹着青帷,想来只有谭家。
见车走近,几个兵丁凑了上去,入眼的先是牛车车厢上挂着的木牌,上面阴刻着一个“谭”字,用绀色的漆描填了。车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车夫,短褐打扮。另一个穿的倒像个读书人,穿着细布做的衣服,瞧着很是儒雅。
大雍下辖自县及以上皆设城门吏,城门吏中以门亭长为首,司往来盘查、课射巡禁、劫捕盗贼之事。
见到谭家的马车,丰县城门的亭长李应主动迎上前去,拱手行礼“谭内知1,这是归家啊。”
“是,近日为我家大郎迎娶新妇。李亭长与诸兄弟们劳苦。”
“谭內知客气,內知管着谭家诸事,才是幸苦。还请行个方便,让兄弟们盘查。”
谭管事笑着回了个礼,“新妇今日进门,还没行礼,不好冲撞了”。一边说着一边递过路引,路引下压着几串钱。
接着又说,“近日天景不好,我听闻外面正乱着,临着大堤的几个县淹了不少田,不少乡里都起了乱,咱们丰县没怎么乱,全靠李亭长与兄弟们当差当的仔细。只是咱们主家特殊情况,我家娘子心慌,又请高人来看,说是说冲猴煞北。这才让我去迎新妇。这不新妇嫌亲迎不够隆重,瞧着不大高兴。一会盘查,惹了人厌倦,我可不得吃挂落”。
李应听罢一笑道“既是喜事,咱们也不好打搅。內知是会理事的能人,哪里会吃挂落。也就是小娘子们不晓事、挑挑拣拣。能嫁到谭家这样的金窝窝,任谁不得称一句好命啊。”说罢,便示意放人进城。
谭家內知笑着,再次拱手为礼,登上了车。
谭家的人走了,城门口又冷清起来。
其中一兵丁瞧着年纪最轻,开口同李应说“表兄,这谭家够猖狂的,上头不是说要采择良家子入宫,禁止民间嫁娶吗?这谭的內知不过就是个奴,还这么拿腔拿调的”。
李应打断他“你少管闲事,谭氏盘踞禹州多年,人家几代积累,哪里是我们开罪的起的。”
年轻兵丁不满,又嘟囔一句“不知道是哪家娘子,这爷娘也真够狠心。听说谭家大郎不是不行了吗。伤的那么重,说是冲喜,我瞧着到倒像是配阴婚,嫁过去跟送死有什么两样儿。 ”
有个叫黄三的接口“你们可知这里面的是谁家的闺女?”
众人兴趣被勾起来,黄三得意,冲同袍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贴近些,“你们知道丰县有个赵家庄吧。”
“这兄弟们谁不知道,黄三你快说莫卖关子”,“就是”,众人纷纷起哄。
“这赵家三枝花,你们都知道吧,嫁来的正是他家的大娘子。唤作招儿的。”
几个小兵卒相互瞅了瞅,皆是不信。其中一人道“他家大娘子那样美,就这样给了个死人?还不如等些时日,万一采择入宫说不定能挣个了不敌的前程。”
其中一个年长的城门吏,人唤邹伯的,一个巴掌拍上了这个小兵的后脑勺,“你怕不是傻?等着入宫挣前程,人都饿死了。今年龙王发怒,哪家有收成。咱们这还算好的,临近大堤的那些人户,饿死的也不少。”
众人唏嘘不已,军户虽苦,但好歹能吃上口饭。这些年大雍百姓过的,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本朝施行丁税,寻常农户不论男女皆需缴此税赋,唯一区别便是成丁、丁女比起未成丁的童男童女税赋更高。即便是寻常年景,普通百姓家也少有不挨饿的,采些野果野菜充饥是常有的事。年景不好的时候,为了一口饭,多少百姓给世家做了佃户。可就算做了佃户,饿死的、卖儿鬻女也实在常见。
这些年天子要建造卞都四宫,更是取之尽锱铢。田租不提,单户调2就提到一户绢三匹,绵三斤,再加上浮桥通行税、牛埭税、山泽税等等五花八门的赋税,老百姓日子不容易,过不下去落草为寇的也不在少数。
李应也道“这年头乱成这样,还要营造、采择。我听人说,大堤可能要决口,这大堤一决,怕是要出大乱子。”
黄三接口,“哪里还要等,早都出了乱子了,清县、毛县几个挨着河的,田全被淹了,那几个县的好多人都成了流民。你们不知道,这谭家的爷出事算起来跟流民多少有些关系。”
几人面面相觑,便催黄三赶紧说。
黄三也不卖关子开口道 “几日前,清县、毛县几个县的流民往咱们这来,谭家有个打谷场正挨着那几个县。谭家大公子怕佃户生乱,想提前镇一镇自家婢仆。刚到打谷场,就抓到一个偷粮的。这谭家郎君当然要抓住以儆效尤,就要打死这偷粮的佃户。打死人还嫌不够,偏要其他佃户和婢仆看着。谁知道这个佃户的儿子是个有血性的,哪里受得了亲眼见着自个父亲被打死。这小子也是恨急了,用尽全力推了谭家爷一把,好巧不巧的,谭家爷脑子正磕在石碾子上,当即血流了一片。”
年轻兵丁问“竟然是脑子磕到了,这还能活命?”
李应几人瞅了他一眼,懒得搭理。
黄三笑到“所以啊,这谭家当家的娘子就跟你一个想法呗。娶妇冲喜,冲成了不耽误以后停妻令娶,冲不成,阴间夫妻也能有个伴。再过继个孩子,总是有个香火。”
时人多信鬼神,王侯将相多有人殉,故而民间也兴冲喜冥婚。再者谭家大郎还没成亲,时下讲究不成亲便不算成人,不能过继子嗣。若是没有子嗣,后头便没人续香火了。
年轻兵丁叹气“我还没娶妇,一个要死的倒娶上了。如今又不叫民间嫁娶,等天子采择完,这乱糟糟的世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轮到我娶妇。”
这边几个城门吏正聊着,那边谭家管事已经把车赶进了外院。大概因着家里的郎君出了事,又是偷偷违抗王命成亲。满府可见的冷清。
外院的几个仆妇见到牛车,便迎了上来。一掀帘子,瞧见新妇身着玄色扬红的婚服,鹅蛋脸、长眉,半颔着首——正是赵家的大娘子赵招儿。仆妇们近前,迎着新妇下了牛车。后头的牛车也下来了个人,就再没旁人了。只不过下来的是个七八岁的丫头,瞧着应该是新妇的妹妹。几个人心里不免起了轻视,那小丫头下来也木的不行。
这婚迎的,新妇连嫁妆都没有,更别说赏钱了,仆妇们哪能有什么好性。
时下成婚,大多是新妇娘家除了母亲以外的妇人和在室女送嫁。送嫁人越多则新妇越被娘家重视,且也是让大家瞧见,新妇娘家兴旺。当然这送嫁的人也不是白送的,送嫁的人不在男方家里吃席,女方家里的席面也吃不上,若是没半分好处,谁乐意白跑一趟。所以自来女方都要准备“送嫁礼”给送嫁的人的。
今日新妇就一个孩子送嫁,仆妇几人心知怕是娘家根本没把新妇当回事儿,一个铜子儿都不乐意多花。
不过谭家到底是顶着禁令成亲的,若不是怕新妇是被家里哄着嫁来,哪里轮的着五大三粗的仆妇来接新妇。几个仆妇虽是心里轻视,但到底也没表现出来,几人只簇拥着新妇就要往内院走。新妇都不被当回事,谁还管新妇的妹妹。
赵招儿心理惦记的妹妹,下了车没瞧见人便问“我家三娘可在。”
领着几个仆妇的是谭內知的妇人,敷衍道“婢是內知的妇人,新妇唤我季娘子就好。新妇可别担心了,没见郎君前不好多言,咱们谭家肯定把三娘子招待地好好的。”
其他几个妇人心里鄙夷,没见过谁家新妇随随便开口说话的,半点不矜持。赵招儿耳朵都羞到红的滴血,但还是硬撑着立在那,也不走动,“我家三妹妹腼腆,劳烦季娘子将她唤来。”
季娘子不耐烦“今日是新妇的好日子,新妇且先准备,哪里能耽误吉时。我家大郎娶的是您一个人,新妇这样离不得妹妹,难不成是陪嫁的媵妾?没想到亲家竟然这般大方。”
这下,几个妇人都绷不住了,全笑了出来。新妇没嫁妆,算是光溜一个人进门,带着的这么个妹妹,可不就像打包一起送的嫁妆。
招儿气得拿着扇子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却半分反驳的话说不出。立在那不肯动,便有仆妇暗暗推搡。季娘子不耐烦,正要示意几个仆妇把人弄进来,却听见道声音“长姊,我在这儿”,定睛一看,可不就是是新妇的三妹,名唤求儿的。不过这赵求儿的声音听着倒像是个男孩子似的,把季娘子惊了一下。
招儿推开一个仆妇,略弯腰,伸手牵住妹妹“求儿,你跑去哪了,我不是跟你说了要跟着我吗?”
还没等求儿答话,季娘子便道“行了,新妇你也找见妹妹了,快别耽搁了”。说着扭头就朝着内院走过去。
迎儿被几人簇拥着往前,只好撒开了抓着求儿的手。
求儿个子低走的慢,一行人走的又太快,就落到了最后。随着众人走到一道月亮门前,便瞧见了里头阁楼的院儿,这就是谭家内院了,青庐就在内院里。
内院院墙建的高,瞧着有二丈还多,一扇厚重的门,漆成绀色嵌在院墙上。
赵求儿眼瞧着长姊走进那扇门,只觉得这门厚重到让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推开、从里面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