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尺椽的屋宇之内,林亦微端坐于角落的竹席上,她低垂着眉眼,似在专心聆听上方传来的喋喋不休的责骂声,眼角余光却是不动声色地扫过四周,细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和人群。
昨日一场大雪初停,寒风犹在门缝间肆虐。脚边炭盆中的火星虽在闪烁,但她却感觉不到一丝热气,好像炭盆中的火焰也在嘲笑她的处境。
她双手叠握在衣袖里,待搓热后,才舍得伸出手举起茶杯润润喉咙。茶水微凉,入口后却带着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恰如她此刻的心情。
“平日里供你吃喝穿戴,锦衣玉食,什么也不曾缺了短了你的,如今你兄弟遭了难,你竟冷眼旁观!”上方传来一声尖锐的质问,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失望。
“非要母亲下跪求你吗?微儿。”赵氏脸色苍白如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未落,颤抖着手指着林亦微,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牙缝中挤出。
“今日之事,已容不得你半分商量。庚帖我已替你拟好,明日启程。”林元启的声音更是狠厉,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狠狠地敲击在她的心头。“林家上下几十口人的荣辱兴衰,都系在你一人身上。你若再不知好歹,休怪我们无情。”
林亦微静静地听着这二人的责骂与威胁,心中感叹。这般老套的台词,拙劣的戏码,还有眼前这两个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样子,当真是一出好戏。
若非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她恐怕也要以为这是一对多么用心良苦的父母了。
她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本是丹青世家的林家大小姐,长房嫡女,自幼得祖父悉心教导,画艺绝然,才华横溢。
可惜好景不长,祖父故去后,北宋动荡,林家一路自北向南迁徙,林父林母也在路上因战乱而亡。
因叔父一家膝下无子便把她与弟弟林亦桓过继了去,在临安稳定之后,家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愈发披露,女子再不许入学堂。纵使她的弟弟林亦桓不学无术,却轻易获得了她渴求的一切。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康王赵构继位史称南宋,南宋建立后,山河初定百废待兴,宋高宗赵构对画学推崇备至,求贤若渴,延续了宋徽宗的画院制度重开画院之门。
林亦桓自知才疏学浅,竟趁她不备,偷了她的画作去参加初试,出人意料地取得榜眼,一时间声名鹊起,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可他千算万算漏了还有殿试这一关,翰林高官亲自监考当场作画,不得有任何舞弊,林亦桓一下子慌了神,只得坦白求助长姐,威胁其替考。
但替考何其凶险?稍有不慎二人都要送命,林亦微规劝弟弟亲自去考试,可那近在咫尺的功名林亦桓绝不肯放弃。
二人争执不休,慌乱之中,林亦微企图逃离,却不料踩到雪天结冰的滑石落入池底。寒冬腊月,冰冷的池水瞬间将她的生命吞噬。
林亦微的身子本就经过战乱逃亡体弱多病,一时间香消玉殒,却容了她这同名同姓在现代的异世亡魂。
她凝望着眼前的一对继父继母,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和嘲讽。
他们表面上,朝四方邻里说待原身如珠如玉,怕落人口舌。背地里却还不待她及弈就谋划起林亦微的婚事来,看着林亦微有一身好姿色,便将嫡出大小姐视作待价而沽的猎物。满口的忠孝仁义却为了阿弟可以毫不犹豫的与她撕破脸皮。
看着父母咄咄逼人的模样,角落里的林亦桓终于忍不住开了口,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和祈求:
“阿姐,我自知我偷拿你的画卷是我不对,但我别无他法。女子不能出仕,你画得再好,也不过是束之楼阁。阿姐,你何必如此执着呢?不如让我来替你实现抱负,光宗耀祖。”
见林亦微不答,他走近几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阿姐,你相信我,就帮我这一次。日后你嫁人,我定会保你风风光光,让谁也不敢轻看了你。阿姐,桓儿求你了。”
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真的是为了林亦微的未来细心筹划。然而,她却只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自私和冷漠。
林亦微看着他:“我问你,我落水那日,你可曾得见我身上的松墨。”
“阿姐,你说什么?”林亦桓面露茫然,似是不明白她为何此时问这件事。
是啊,他不记得了,林亦微心中苦笑。
她们姐弟二人年少起便在祖父膝下学画,祖父所用松烟墨最为昂贵,那墨色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即如漆、万载存真历久不变,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为了求得那一小点儿墨,林亦微苦苦央求祖父数月之久,视如珍宝。
后来家族变故他们一路南下,颠沛流离,林亦微便再也没用过松墨。
直到某一日,在逃亡的路上偶遇贵人祭祀写悼文,香桌上遗留了一小块。
林亦桓在寒风刺骨的雪天蹲了一天一夜给她偷了过来,还被家丁打的落花流水。
她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时的林亦桓顶着满身伤痕对她说:
“阿姐,你别哭,我不疼,你快拿去用吧,一会儿雪水就捂化了。”
“他们用都是暴遣天物,只有我姐姐才配得上这么顶好的墨,我觉得我阿姐的画天下第一好看。”
可后来,也是同样的一个雪夜。
他对她说:“阿姐,你终究是女子,这画在你手中只会困在桌案,为何不成全于我?只是一场考试罢了,你为何不愿牺牲一下,换来的是咱们全家的未来啊。”
彼时,林亦微的手中还握着她呕心沥血卖画换来的一块松墨准备送他。
她想让她的弟弟拿着这块墨,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进京赴考。
数九隆冬,她画的满手冻疮。
其实那天,被水淹没的时候林亦微在恍惚之间看到了林亦桓想救她手足无措痛哭流涕的样子。
让她想起了曾经,叔父只愿意过继一个儿子过去,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不要抛弃他的阿姐。
她也想对他说 “阿弟,别哭”。
可那日呛到嘴里的水,实在是太苦,太苦了。
停,打住,回忆结束,林亦微努力甩掉原身带来的情绪影响,果然人,一沾上回忆就会心软。
可惜现在站着的,是21世纪的林亦微,她清楚的知道,沉默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在现代时她也有过爱她的家人,虽不完美,却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掺杂了这么多的虚情假意,都说最亲近的人往往知道伤哪儿最深,花了这么多年搭上了一条命,林亦微,你也应该看清楚了吧。
她渐渐低下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琢磨着古人的语气开口道:“微儿不孝,自愿以身犯险,换得阿弟光耀门楣。”
她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如炬的看着眼前曾经熟悉的家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但我只有一个条件。”
林元启闻言皱眉,冷声问道:“什么条件?”
“我要你们承诺,事成之后,允我进学府读书,不得有任何阻拦。”林亦微的语气坚定如铁,不容置疑。
赵氏闻言忙不迭地点头答应:“这有何难,只要你能让成儿通过殿试,一切依你便是。”
林亦微心中讥讽,果然为了儿子什么都可以答应,连之前阻拦的借口都愿意推翻,可这世上最不该赌的就是人心。
按照这种老套的戏码,恶俗的剧情,一旦她替考成功,且不论他们会不会过河拆桥永绝后患。在这千年前的封建王朝中,她的未来仍久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深渊。
所以,这是她逃离眼前这个家桎梏的唯一机会。世道艰难,女子难行,既如此,她亦不介意将计就计,苦果也是果,不会比现在这样更差了。
继父林元启的目光在她身上久久徘徊,终是长叹一声,“你若真心愿为家族付出,为你弟弟铺路,便全力以赴备试,无论如何,要让世人看到林家后继有人。”
他的话,对于林亦微来说,无疑是了结旧账的序幕,她轻轻点了点头,面上不动声色地退下。
林亦桓看着阿姐离去的背影,久久不动。
她缓缓踱步迈出房门,对身旁的丫头絮儿道:“我们回去吧。”
语气淡然,似是未发生任何事情。絮儿应了声“是,小姐。”
林亦微的房间位于庭院深处,清幽雅致。墙边摆放着古朴的画架,虽不宽敞,但每幅画都被挂在墙上或放在桌案上,淡墨山水,浓墨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
她伸手拈起一幅小画,铺展在桌面。这是一幅工笔花鸟,罩色晕染丝丝入扣,赋色秾丽明媚,画的是夏日风荷,蜻蜓点水,花叶舒展的动态,艳而不媚极富风骨,兼得南宋院体画之腴润秀雅。
即使林亦微在现代也算是博览群芳,都不得不赞叹连连。就这么一小幅,便足以窥见她的才华横溢。
絮儿缓缓走近,见她凝神的样子说道:“小姐,子时了,小心伤了眼睛。”
说完看夜色渐浓,寻了一支铜制灯盏,边点燃里面的蜡烛边嘟囔道:“老爷夫人真是有眼无珠,怎么一味只偏心公子,明明小姐您才是最有天赋、最努力刻苦的那一个。”
林亦微侧身来到桌旁,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砚台,闻言轻轻抬眉,思索着原身的脾性回道:“何必将不值得的人放在心上。”
“更何况,总会有因果报应的。”
就好比她,贪便宜想着加班有免费的夜宵,结果却因低血糖晕倒在了工位,再醒来就是眼前这一地鸡毛的家。
唉,命运无常啊。
说完,她走到一旁的矮几前,低头看着那一堆堆叠起来的画作,杂乱无章,原来才女也不爱收拾东西。
“絮儿,把这些画作都收起来吧,免得沾了灯烛的火星,起了火灾就不好了。”
絮儿嘟着嘴,似是对她家小姐的好脾气没办法,但还是依言动手开始收拾,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卷起。
忽然,林亦微的视线不经意落在了这幅画的背面,那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字。她细细看去,发现这些文字详细地记载了这张画作的笔势运用连同诸多需要改进的手法。
林亦微不禁疑惑道:“这些小字,是本身就有的吗?”
絮儿闻言,微微仰头看向她:“是啊,小姐,您每回作完画,后面都要题这些小字,您忘了吗?
林亦微轻叹一口气,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小字上划过:“落水之后,脑子便浑浑噩噩,记不起来许多事情了。”
说完,林亦微怕她多想,赶忙道:“絮儿,我这儿没什么事了,你先下去吧”
“是,小姐。”
待絮儿的身影消失在门外之后,林亦微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将桌上所有卷轴摊开悉数察看。
竟无一例外,每幅画后皆有此般心得,共计六篇,分别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零”、“画记”。
她心中一震,这些理论竟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在现代时林亦微就职于艺术研究院,虽然已经被万恶的院长压榨身兼会计人事文秘数职,但她也曾深入研究古代的绘画发展,在这个时期宋朝出现了历史上第一篇提出透视的绘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书中提出了“三远”透视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空间处理,领先西方的第一部绘画理论三百多年。
然而,《林泉高致》的作者却一直为世人所争议。虽翰林图画院记载此书是由林氏后人上承画院书库,但寻遍林家也无一匹配之人。更有人言,书中记载似有剪切拼贴的嫌疑。
想当初研究院的那堆老头们为了争这本书到底该不该归为林氏所著辩了整整三个月,如今看来,林亦微手中的这些手稿,更有可能是《林泉高致》的雏形。
她曾疑惑,为何从林元启到林亦桓都在绘画一窍不通,却能写出如此惊世之作?此刻,一切都已明了。
怕是谁都不会相信如此著作会出自一女子之手吧。
林亦微内心唏嘘不已。她已经死了,辗转他人的著作却流传后世,那个少时作画惊艳四座的女子,变成了在他人光环下的无名之辈。
她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无法抑制的酸楚与痛苦,压的人喘不过气,林亦微意识到或许是原身的心绪在作祟。
这般惊才绝艳的女子,却无声无息间被他人的贪婪和自私摧毁了生命,尸骨未寒。
“原来,我是这世上唯一一个知道是你所著的人。”她轻声呢喃。
心中一阵惋惜。
“唉,当时就应该给那群老头摆上隔夜的茶水,辩什么辩这都看不出来,还浪费我那么多一次性纸杯。”
她合上画卷,对着满室书画长叹一声,“林亦微,辛苦了。”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曾几何时的她目中无人,自命不凡,钻研无数创新画技,可当她真的见识到这个纯粹靠着热爱绘画的异世女子才明白当初那个自己有多么的井底之蛙。
她拿来继父准备的庚帖浮票,沉思片刻。
宋朝浮票所用皆为徽墨,纸张为黄麻纸,《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尝较改字之法,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既用雌黄涂改错字,可使纸张颜色如新。
幸而雌黄在宋代已广泛用为药材和颜料,极为常见,林伊微小心翼翼执取雌黄涂抹着,将“桓”字改成“微”。
她知晓,这一笔下去再无回头之路。
其实林亦微在现代时也是个知足常乐的咸鱼,但很显然,在这个朝代躺平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既然承了原主的记忆和身体,那昔日所失,今朝都要一一归还。修正的不是错字,而是林亦微本该获得的认可与尊重。
这最后一晚,她躺在还未习惯的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翌日,风雪中,林亦微推开房门。没有花团锦簇的道别,没有泪眼婆娑的家人,只有一个冷静而坚决的背影,消失在旧日家门之外。
林亦微伸手,抚摸过身后行囊里一幅幅画卷。
这异世中,原有一些盼头,和新的东西,
她已起手,不知可否绘成。
昨日一场大雪初停,寒风犹在门缝间肆虐。脚边炭盆中的火星虽在闪烁,但她却感觉不到一丝热气,好像炭盆中的火焰也在嘲笑她的处境。
她双手叠握在衣袖里,待搓热后,才舍得伸出手举起茶杯润润喉咙。茶水微凉,入口后却带着一丝难以名状的苦涩,恰如她此刻的心情。
“平日里供你吃喝穿戴,锦衣玉食,什么也不曾缺了短了你的,如今你兄弟遭了难,你竟冷眼旁观!”上方传来一声尖锐的质问,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失望。
“非要母亲下跪求你吗?微儿。”赵氏脸色苍白如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未落,颤抖着手指着林亦微,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牙缝中挤出。
“今日之事,已容不得你半分商量。庚帖我已替你拟好,明日启程。”林元启的声音更是狠厉,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狠狠地敲击在她的心头。“林家上下几十口人的荣辱兴衰,都系在你一人身上。你若再不知好歹,休怪我们无情。”
林亦微静静地听着这二人的责骂与威胁,心中感叹。这般老套的台词,拙劣的戏码,还有眼前这两个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样子,当真是一出好戏。
若非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她恐怕也要以为这是一对多么用心良苦的父母了。
她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本是丹青世家的林家大小姐,长房嫡女,自幼得祖父悉心教导,画艺绝然,才华横溢。
可惜好景不长,祖父故去后,北宋动荡,林家一路自北向南迁徙,林父林母也在路上因战乱而亡。
因叔父一家膝下无子便把她与弟弟林亦桓过继了去,在临安稳定之后,家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愈发披露,女子再不许入学堂。纵使她的弟弟林亦桓不学无术,却轻易获得了她渴求的一切。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康王赵构继位史称南宋,南宋建立后,山河初定百废待兴,宋高宗赵构对画学推崇备至,求贤若渴,延续了宋徽宗的画院制度重开画院之门。
林亦桓自知才疏学浅,竟趁她不备,偷了她的画作去参加初试,出人意料地取得榜眼,一时间声名鹊起,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可他千算万算漏了还有殿试这一关,翰林高官亲自监考当场作画,不得有任何舞弊,林亦桓一下子慌了神,只得坦白求助长姐,威胁其替考。
但替考何其凶险?稍有不慎二人都要送命,林亦微规劝弟弟亲自去考试,可那近在咫尺的功名林亦桓绝不肯放弃。
二人争执不休,慌乱之中,林亦微企图逃离,却不料踩到雪天结冰的滑石落入池底。寒冬腊月,冰冷的池水瞬间将她的生命吞噬。
林亦微的身子本就经过战乱逃亡体弱多病,一时间香消玉殒,却容了她这同名同姓在现代的异世亡魂。
她凝望着眼前的一对继父继母,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和嘲讽。
他们表面上,朝四方邻里说待原身如珠如玉,怕落人口舌。背地里却还不待她及弈就谋划起林亦微的婚事来,看着林亦微有一身好姿色,便将嫡出大小姐视作待价而沽的猎物。满口的忠孝仁义却为了阿弟可以毫不犹豫的与她撕破脸皮。
看着父母咄咄逼人的模样,角落里的林亦桓终于忍不住开了口,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和祈求:
“阿姐,我自知我偷拿你的画卷是我不对,但我别无他法。女子不能出仕,你画得再好,也不过是束之楼阁。阿姐,你何必如此执着呢?不如让我来替你实现抱负,光宗耀祖。”
见林亦微不答,他走近几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阿姐,你相信我,就帮我这一次。日后你嫁人,我定会保你风风光光,让谁也不敢轻看了你。阿姐,桓儿求你了。”
他说得情真意切,仿佛真的是为了林亦微的未来细心筹划。然而,她却只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自私和冷漠。
林亦微看着他:“我问你,我落水那日,你可曾得见我身上的松墨。”
“阿姐,你说什么?”林亦桓面露茫然,似是不明白她为何此时问这件事。
是啊,他不记得了,林亦微心中苦笑。
她们姐弟二人年少起便在祖父膝下学画,祖父所用松烟墨最为昂贵,那墨色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即如漆、万载存真历久不变,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为了求得那一小点儿墨,林亦微苦苦央求祖父数月之久,视如珍宝。
后来家族变故他们一路南下,颠沛流离,林亦微便再也没用过松墨。
直到某一日,在逃亡的路上偶遇贵人祭祀写悼文,香桌上遗留了一小块。
林亦桓在寒风刺骨的雪天蹲了一天一夜给她偷了过来,还被家丁打的落花流水。
她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时的林亦桓顶着满身伤痕对她说:
“阿姐,你别哭,我不疼,你快拿去用吧,一会儿雪水就捂化了。”
“他们用都是暴遣天物,只有我姐姐才配得上这么顶好的墨,我觉得我阿姐的画天下第一好看。”
可后来,也是同样的一个雪夜。
他对她说:“阿姐,你终究是女子,这画在你手中只会困在桌案,为何不成全于我?只是一场考试罢了,你为何不愿牺牲一下,换来的是咱们全家的未来啊。”
彼时,林亦微的手中还握着她呕心沥血卖画换来的一块松墨准备送他。
她想让她的弟弟拿着这块墨,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进京赴考。
数九隆冬,她画的满手冻疮。
其实那天,被水淹没的时候林亦微在恍惚之间看到了林亦桓想救她手足无措痛哭流涕的样子。
让她想起了曾经,叔父只愿意过继一个儿子过去,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不要抛弃他的阿姐。
她也想对他说 “阿弟,别哭”。
可那日呛到嘴里的水,实在是太苦,太苦了。
停,打住,回忆结束,林亦微努力甩掉原身带来的情绪影响,果然人,一沾上回忆就会心软。
可惜现在站着的,是21世纪的林亦微,她清楚的知道,沉默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在现代时她也有过爱她的家人,虽不完美,却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掺杂了这么多的虚情假意,都说最亲近的人往往知道伤哪儿最深,花了这么多年搭上了一条命,林亦微,你也应该看清楚了吧。
她渐渐低下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琢磨着古人的语气开口道:“微儿不孝,自愿以身犯险,换得阿弟光耀门楣。”
她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如炬的看着眼前曾经熟悉的家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但我只有一个条件。”
林元启闻言皱眉,冷声问道:“什么条件?”
“我要你们承诺,事成之后,允我进学府读书,不得有任何阻拦。”林亦微的语气坚定如铁,不容置疑。
赵氏闻言忙不迭地点头答应:“这有何难,只要你能让成儿通过殿试,一切依你便是。”
林亦微心中讥讽,果然为了儿子什么都可以答应,连之前阻拦的借口都愿意推翻,可这世上最不该赌的就是人心。
按照这种老套的戏码,恶俗的剧情,一旦她替考成功,且不论他们会不会过河拆桥永绝后患。在这千年前的封建王朝中,她的未来仍久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深渊。
所以,这是她逃离眼前这个家桎梏的唯一机会。世道艰难,女子难行,既如此,她亦不介意将计就计,苦果也是果,不会比现在这样更差了。
继父林元启的目光在她身上久久徘徊,终是长叹一声,“你若真心愿为家族付出,为你弟弟铺路,便全力以赴备试,无论如何,要让世人看到林家后继有人。”
他的话,对于林亦微来说,无疑是了结旧账的序幕,她轻轻点了点头,面上不动声色地退下。
林亦桓看着阿姐离去的背影,久久不动。
她缓缓踱步迈出房门,对身旁的丫头絮儿道:“我们回去吧。”
语气淡然,似是未发生任何事情。絮儿应了声“是,小姐。”
林亦微的房间位于庭院深处,清幽雅致。墙边摆放着古朴的画架,虽不宽敞,但每幅画都被挂在墙上或放在桌案上,淡墨山水,浓墨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
她伸手拈起一幅小画,铺展在桌面。这是一幅工笔花鸟,罩色晕染丝丝入扣,赋色秾丽明媚,画的是夏日风荷,蜻蜓点水,花叶舒展的动态,艳而不媚极富风骨,兼得南宋院体画之腴润秀雅。
即使林亦微在现代也算是博览群芳,都不得不赞叹连连。就这么一小幅,便足以窥见她的才华横溢。
絮儿缓缓走近,见她凝神的样子说道:“小姐,子时了,小心伤了眼睛。”
说完看夜色渐浓,寻了一支铜制灯盏,边点燃里面的蜡烛边嘟囔道:“老爷夫人真是有眼无珠,怎么一味只偏心公子,明明小姐您才是最有天赋、最努力刻苦的那一个。”
林亦微侧身来到桌旁,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砚台,闻言轻轻抬眉,思索着原身的脾性回道:“何必将不值得的人放在心上。”
“更何况,总会有因果报应的。”
就好比她,贪便宜想着加班有免费的夜宵,结果却因低血糖晕倒在了工位,再醒来就是眼前这一地鸡毛的家。
唉,命运无常啊。
说完,她走到一旁的矮几前,低头看着那一堆堆叠起来的画作,杂乱无章,原来才女也不爱收拾东西。
“絮儿,把这些画作都收起来吧,免得沾了灯烛的火星,起了火灾就不好了。”
絮儿嘟着嘴,似是对她家小姐的好脾气没办法,但还是依言动手开始收拾,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卷起。
忽然,林亦微的视线不经意落在了这幅画的背面,那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字。她细细看去,发现这些文字详细地记载了这张画作的笔势运用连同诸多需要改进的手法。
林亦微不禁疑惑道:“这些小字,是本身就有的吗?”
絮儿闻言,微微仰头看向她:“是啊,小姐,您每回作完画,后面都要题这些小字,您忘了吗?
林亦微轻叹一口气,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小字上划过:“落水之后,脑子便浑浑噩噩,记不起来许多事情了。”
说完,林亦微怕她多想,赶忙道:“絮儿,我这儿没什么事了,你先下去吧”
“是,小姐。”
待絮儿的身影消失在门外之后,林亦微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将桌上所有卷轴摊开悉数察看。
竟无一例外,每幅画后皆有此般心得,共计六篇,分别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零”、“画记”。
她心中一震,这些理论竟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在现代时林亦微就职于艺术研究院,虽然已经被万恶的院长压榨身兼会计人事文秘数职,但她也曾深入研究古代的绘画发展,在这个时期宋朝出现了历史上第一篇提出透视的绘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书中提出了“三远”透视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空间处理,领先西方的第一部绘画理论三百多年。
然而,《林泉高致》的作者却一直为世人所争议。虽翰林图画院记载此书是由林氏后人上承画院书库,但寻遍林家也无一匹配之人。更有人言,书中记载似有剪切拼贴的嫌疑。
想当初研究院的那堆老头们为了争这本书到底该不该归为林氏所著辩了整整三个月,如今看来,林亦微手中的这些手稿,更有可能是《林泉高致》的雏形。
她曾疑惑,为何从林元启到林亦桓都在绘画一窍不通,却能写出如此惊世之作?此刻,一切都已明了。
怕是谁都不会相信如此著作会出自一女子之手吧。
林亦微内心唏嘘不已。她已经死了,辗转他人的著作却流传后世,那个少时作画惊艳四座的女子,变成了在他人光环下的无名之辈。
她的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无法抑制的酸楚与痛苦,压的人喘不过气,林亦微意识到或许是原身的心绪在作祟。
这般惊才绝艳的女子,却无声无息间被他人的贪婪和自私摧毁了生命,尸骨未寒。
“原来,我是这世上唯一一个知道是你所著的人。”她轻声呢喃。
心中一阵惋惜。
“唉,当时就应该给那群老头摆上隔夜的茶水,辩什么辩这都看不出来,还浪费我那么多一次性纸杯。”
她合上画卷,对着满室书画长叹一声,“林亦微,辛苦了。”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曾几何时的她目中无人,自命不凡,钻研无数创新画技,可当她真的见识到这个纯粹靠着热爱绘画的异世女子才明白当初那个自己有多么的井底之蛙。
她拿来继父准备的庚帖浮票,沉思片刻。
宋朝浮票所用皆为徽墨,纸张为黄麻纸,《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尝较改字之法,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既用雌黄涂改错字,可使纸张颜色如新。
幸而雌黄在宋代已广泛用为药材和颜料,极为常见,林伊微小心翼翼执取雌黄涂抹着,将“桓”字改成“微”。
她知晓,这一笔下去再无回头之路。
其实林亦微在现代时也是个知足常乐的咸鱼,但很显然,在这个朝代躺平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既然承了原主的记忆和身体,那昔日所失,今朝都要一一归还。修正的不是错字,而是林亦微本该获得的认可与尊重。
这最后一晚,她躺在还未习惯的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翌日,风雪中,林亦微推开房门。没有花团锦簇的道别,没有泪眼婆娑的家人,只有一个冷静而坚决的背影,消失在旧日家门之外。
林亦微伸手,抚摸过身后行囊里一幅幅画卷。
这异世中,原有一些盼头,和新的东西,
她已起手,不知可否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