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曦透过车沿,洒在林亦微的素白衣衫上,马车颠簸,她跟随着参选众人的脚步缓缓驶入皇城中。街道两旁,金碧辉煌的宫殿映衬着蓝天白云,一路的繁华景象络绎不绝地在她眼前展开。
随着马车驶入深宫,渐渐地四周变得安静许多,一处古朴威严的大殿映入眼帘。日头渐升,阳光洒在大殿的青瓦之上,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小太监恭敬地将众人留在门口候场,林亦微后退三步,举目眺望那远处的宫殿。
只见细长的天青瓦鳞次栉比,远观木雕,雄浑壮阔,宛如天上宫阙,令人心生敬畏。偶有飞鸟掠过殿顶,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可偏偏就是有那些个煞风景的,一道嘲讽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这候场的宁静:“这位不是初试榜眼吗,竟然还屈尊在殿试中浪费时间,改名换字拍拍马屁不就扶摇直上了吗?”
言罢,数名年轻的画师倚在门边,眼里带着讥讽挑逗。
林亦微心头一紧,认出他是昨日的那一帮人。她微微转头,脑子里迅速闪过古人吵架的那些文邹邹的词语,眼神冷然:“在华墙之下,笔尖斗艳,非逞舌尖斗快。这位公子,请慎言。”
那人的神情忿然正欲开口回击,突然前方梆子响了三声准备进场,他只得夹着尾巴悻悻地返回队伍之中。后方传来众考官的脚步声,礼部侍郎兼太子太傅和赵孟赋一同缓缓步入殿内。
众人见状,纷纷整理衣物,收敛神色,等待着进殿的那一刻。待两位大人入座后,画师们才得以进殿。
他们环顾四周,只见殿内布置得十分雅致,中央放置着数张长长的画案,画卷已被平展开来,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画师们依次走向各自的位置,挨个落座。
太监公公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道:“此次命题,为——风俗画!”
话音一落,整个殿内立刻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风俗画在历来殿试中从未出现过,之前考题也大多为山水画或花鸟画,如此剑走偏锋的命题显然打了众画师个措手不及。
院长看着众人五花八门的反应,慢条斯理地开口道:“风俗画,意在描绘民间的生活习性、习俗风情,须得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骨髓的体会,方能呈现其神韵与生活气息。今日之考,正是要检验你们日常的洞察力和表现能力,看看你们能否将眼中的世界,化为笔下画面。”
太监公公顿了顿,继续说道:“时间限定为一个时辰。现在,开始计时!”
公公的话音未落,考场之上立刻响起了窸窸窣窣的笔触声。画师们或低头沉思,或凝神运笔,或轻抹淡染,或重彩勾勒,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身处其中的林亦微亦紧张地端坐其中一张桌前,她并未急于挥毫,而是慢慢琢磨着风俗画的那些记载,毫无疑问,两宋时期是中国风俗画的巅峰,随着宋朝城市集镇的迅速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迎合城市平民审美趣味的通俗文艺蓬勃兴起,达到历史高峰。
院体画师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更是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歌颂了北宋的经济繁荣,民生昌盛。
且所画之地都为前朝故土,现在朝廷上每天主和派和主战派打的不可开交,若是单纯的按照传统技法传统内容绘制,入不入选不说,被拉出来当导火索都未可知。
林亦微心底打起了鼓,她决定另辟蹊径,采用泼墨的画法,绘制一幅牧马图。泼墨法,是嘉泰年间画院待诏梁楷所创,以其放荡不羁的手法和酣畅淋漓的风格著称,极富个性。
而牧马图则是风俗画中不会有任何立场风险的一种,且宋朝饮马文化盛行。若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其写意的特点描绘牧马时的生活场景,可谓相得益彰。
她的脑海中迅速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轮廓,轻启宣纸,以浓墨为底,皴擦点染,灵动的笔触在纸上跳跃。右手提起大笔一挥,数根劲秀的墨线随之跃然纸上,轻逸而不失力度,甚至泼墨的动静吸引到了旁边的同济,探出头来还以为她涮笔把水筒打翻了。
笔墨渐渐飞舞起来,她在空白处泼洒数点,轻松潇洒,不求刻意,更让人惊叹于放逸生奇的独特魅力。
再以淡墨点染艳阳,层层罩染,远山似染上播晕,烘托空间的深邃悠远。
画面中央,马昂首嘶鸣,肆意昂扬,线条纤细遒劲,游戏与溪涧,宛如一曲流动的牧歌。
林亦微十指纤纤,执笔而立,一刻不停。
对决间隙,她动了动僵硬的脖子,抬首见远处一位高束发少年身姿挺拔,凝望向她。
巧合的是,他所绘亦是游牧图。相较于林亦微之作的简练明快,他的画作则极尽写实之能事,色彩浓郁且层次丰富。
墨衣少年卷起画卷时,林亦微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心中暗自赞赏他的才华。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诸人已基本成画,一个个疲惫的画师已完成他们的作品。林亦微也最后落款,深吸一口气,手臂的力道将最后一笔勾勒得淋漓尽致,她放下画笔,这一刻,所有紧张与压力顿时释放。
正当众人的合卷声渐起时,一个意外的声音突然响起,宫中太监急匆匆地跑来,额头上闪烁着细小的汗珠,高声宣布道:“参见各位大人,太后懿旨到!”
“太后有旨,今闻圣上重开画院不胜欢喜,又逢哀家寿辰”。太监的声音清晰而庄重,他略微弯腰:“因此,特加画题为贺寿,取材二十四孝,夺魁者赏银百两,赐御宅一套。”“此乃无上荣光,望各位画师好好把握!”
画师们哗然,一片低语之中不乏激动和渴望的眼光交汇。“太后娘娘这次可真是大手笔啊,百两银子和御宅,这谁能不为之动心?”一位老画师激动地摩挲着他的画笔,对身旁的年轻人说。年轻的画师目光炽烈,回应道:“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嘛,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得好好把握。”
考试场的空气突然躁动起来,蜿蜒在诸画师耳畔的诱惑被太监的声音激得燥热。但林亦微却感到手心的汗水开始凉凉的,眉头不自觉地蹙紧。
她垂首望向刚刚完成的画作,心头一阵莫名的担忧。二十四孝,取自孝经,分为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有埋儿奉母,卖身葬父,乌鸦反哺等等等等。
可大部分都是讲述牺牲自己或他人侍奉双亲,舍生取义的故事。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但南宋建朝至今已有数年,皇上始终都没有迎回父亲宋徽宗,这二十四孝怕也是太后拿来寿宴上反讽皇上的由头。
如今皇上刚刚亲政不久,又酷爱书画,若是此画在太后寿辰上被奉上,还是从皇上亲自要设立的画院中选出,这无疑是当众打皇上的脸。
虽说帝王之家,并无多少骨肉亲情,反目夺权,互相猜忌也是家常便饭。可太后的心思也太昭然若揭了些。
皇帝怕迎回二帝江山不保,太后却思念家人想收复故土。这下子,谁心里是什么东西站什么队伍, 就显得尤为明显了。
主考官们一时半会也没了主意,面面相觑脸上难以掩饰为难纠结之情,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重赏冲昏了头脑,不少画师脸上开始露出紧张与迷茫。
赵孟赋目光划过众人,声音清晰而有力:“诸位稍安勿躁,画院的评判标准未变,太后命题仅为寿宴嘉许,不会影响正常评鉴。”
林亦微臂弯内的画笔已是紧握,脑海中壮阔的贺寿之图已酝酿成形。
她豁然转身,面向宣纸,二十四孝,总有不牺牲自己的法子,乌鸦反哺,但真龙天子岂能画作乌鸦,不如以母化凤,以子化龙,作一幅龙凤反哺,孝子贤孙的盛景。
想好了,便动手吧。她再落笔时便多了分从容,泼墨挥洒,干湿并用,墨色浓淡变化,浑厚而清润,又取了朱砂笔笔点染,呈现气贯长虹之象。
笔锋恣意潇洒,墨色在宣纸上游走如行云流水,龙身婉蜒,凤羽翩飞。
就在她将画作进行到一半时,院长扫了一眼香炉,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压迫:“诸位,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必须上交画卷!”
林亦微的心瞬间紧绷如弦,她手中的动作更加迅速,龙凤之间的交织逐渐成形,每一笔都展现出神圣雄浑壮阔的氛围。
墨香飘溢满室,笔砚相撞的声音和紧张气氛交织,在人心中激荡开。
在这庄严肃穆中,院长侧身微微低头,望向赵孟赋,声音低沉且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这次的殿试比以往倒是精彩些。”
随即又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忧虑:“可太后此举,以殿试学子为靶子,属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孟赋则微微一笑,瞥了一眼下面正在聚精会神作画的林亦微,回应道:“无妨,也不都是笨的,还知道命比赏要紧。”
话音刚落,管事公公已站到了殿堂中央,高声宣布:“时辰到,停笔收卷!”
林亦微一下子瘫坐在座椅上,脑子里想终于可以回家吃饭了,这比她当初跑马拉松都费劲儿,她已经无力到腿都是抖的了。
身旁的考生刚刚将画卷收起,也长舒一口气,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这可真熬人啊,两张画,压力也太大了。”
旁边的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是啊,感觉脑子里的墨水都被榨干了。总算是挺过去了,接下来,就等着放榜了。”
林亦微抬头望了望金碧辉煌的殿堂上方,心中掠过一丝忧虑的阴影,他们是过去了,可评卷的重头戏还在后面呢,龙凤相争必有一伤,只求自己不要沦为无名的炮灰。
随着马车驶入深宫,渐渐地四周变得安静许多,一处古朴威严的大殿映入眼帘。日头渐升,阳光洒在大殿的青瓦之上,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小太监恭敬地将众人留在门口候场,林亦微后退三步,举目眺望那远处的宫殿。
只见细长的天青瓦鳞次栉比,远观木雕,雄浑壮阔,宛如天上宫阙,令人心生敬畏。偶有飞鸟掠过殿顶,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鸣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可偏偏就是有那些个煞风景的,一道嘲讽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这候场的宁静:“这位不是初试榜眼吗,竟然还屈尊在殿试中浪费时间,改名换字拍拍马屁不就扶摇直上了吗?”
言罢,数名年轻的画师倚在门边,眼里带着讥讽挑逗。
林亦微心头一紧,认出他是昨日的那一帮人。她微微转头,脑子里迅速闪过古人吵架的那些文邹邹的词语,眼神冷然:“在华墙之下,笔尖斗艳,非逞舌尖斗快。这位公子,请慎言。”
那人的神情忿然正欲开口回击,突然前方梆子响了三声准备进场,他只得夹着尾巴悻悻地返回队伍之中。后方传来众考官的脚步声,礼部侍郎兼太子太傅和赵孟赋一同缓缓步入殿内。
众人见状,纷纷整理衣物,收敛神色,等待着进殿的那一刻。待两位大人入座后,画师们才得以进殿。
他们环顾四周,只见殿内布置得十分雅致,中央放置着数张长长的画案,画卷已被平展开来,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画师们依次走向各自的位置,挨个落座。
太监公公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道:“此次命题,为——风俗画!”
话音一落,整个殿内立刻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风俗画在历来殿试中从未出现过,之前考题也大多为山水画或花鸟画,如此剑走偏锋的命题显然打了众画师个措手不及。
院长看着众人五花八门的反应,慢条斯理地开口道:“风俗画,意在描绘民间的生活习性、习俗风情,须得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骨髓的体会,方能呈现其神韵与生活气息。今日之考,正是要检验你们日常的洞察力和表现能力,看看你们能否将眼中的世界,化为笔下画面。”
太监公公顿了顿,继续说道:“时间限定为一个时辰。现在,开始计时!”
公公的话音未落,考场之上立刻响起了窸窸窣窣的笔触声。画师们或低头沉思,或凝神运笔,或轻抹淡染,或重彩勾勒,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身处其中的林亦微亦紧张地端坐其中一张桌前,她并未急于挥毫,而是慢慢琢磨着风俗画的那些记载,毫无疑问,两宋时期是中国风俗画的巅峰,随着宋朝城市集镇的迅速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迎合城市平民审美趣味的通俗文艺蓬勃兴起,达到历史高峰。
院体画师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更是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歌颂了北宋的经济繁荣,民生昌盛。
且所画之地都为前朝故土,现在朝廷上每天主和派和主战派打的不可开交,若是单纯的按照传统技法传统内容绘制,入不入选不说,被拉出来当导火索都未可知。
林亦微心底打起了鼓,她决定另辟蹊径,采用泼墨的画法,绘制一幅牧马图。泼墨法,是嘉泰年间画院待诏梁楷所创,以其放荡不羁的手法和酣畅淋漓的风格著称,极富个性。
而牧马图则是风俗画中不会有任何立场风险的一种,且宋朝饮马文化盛行。若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其写意的特点描绘牧马时的生活场景,可谓相得益彰。
她的脑海中迅速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轮廓,轻启宣纸,以浓墨为底,皴擦点染,灵动的笔触在纸上跳跃。右手提起大笔一挥,数根劲秀的墨线随之跃然纸上,轻逸而不失力度,甚至泼墨的动静吸引到了旁边的同济,探出头来还以为她涮笔把水筒打翻了。
笔墨渐渐飞舞起来,她在空白处泼洒数点,轻松潇洒,不求刻意,更让人惊叹于放逸生奇的独特魅力。
再以淡墨点染艳阳,层层罩染,远山似染上播晕,烘托空间的深邃悠远。
画面中央,马昂首嘶鸣,肆意昂扬,线条纤细遒劲,游戏与溪涧,宛如一曲流动的牧歌。
林亦微十指纤纤,执笔而立,一刻不停。
对决间隙,她动了动僵硬的脖子,抬首见远处一位高束发少年身姿挺拔,凝望向她。
巧合的是,他所绘亦是游牧图。相较于林亦微之作的简练明快,他的画作则极尽写实之能事,色彩浓郁且层次丰富。
墨衣少年卷起画卷时,林亦微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心中暗自赞赏他的才华。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诸人已基本成画,一个个疲惫的画师已完成他们的作品。林亦微也最后落款,深吸一口气,手臂的力道将最后一笔勾勒得淋漓尽致,她放下画笔,这一刻,所有紧张与压力顿时释放。
正当众人的合卷声渐起时,一个意外的声音突然响起,宫中太监急匆匆地跑来,额头上闪烁着细小的汗珠,高声宣布道:“参见各位大人,太后懿旨到!”
“太后有旨,今闻圣上重开画院不胜欢喜,又逢哀家寿辰”。太监的声音清晰而庄重,他略微弯腰:“因此,特加画题为贺寿,取材二十四孝,夺魁者赏银百两,赐御宅一套。”“此乃无上荣光,望各位画师好好把握!”
画师们哗然,一片低语之中不乏激动和渴望的眼光交汇。“太后娘娘这次可真是大手笔啊,百两银子和御宅,这谁能不为之动心?”一位老画师激动地摩挲着他的画笔,对身旁的年轻人说。年轻的画师目光炽烈,回应道:“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嘛,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得好好把握。”
考试场的空气突然躁动起来,蜿蜒在诸画师耳畔的诱惑被太监的声音激得燥热。但林亦微却感到手心的汗水开始凉凉的,眉头不自觉地蹙紧。
她垂首望向刚刚完成的画作,心头一阵莫名的担忧。二十四孝,取自孝经,分为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有埋儿奉母,卖身葬父,乌鸦反哺等等等等。
可大部分都是讲述牺牲自己或他人侍奉双亲,舍生取义的故事。
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但南宋建朝至今已有数年,皇上始终都没有迎回父亲宋徽宗,这二十四孝怕也是太后拿来寿宴上反讽皇上的由头。
如今皇上刚刚亲政不久,又酷爱书画,若是此画在太后寿辰上被奉上,还是从皇上亲自要设立的画院中选出,这无疑是当众打皇上的脸。
虽说帝王之家,并无多少骨肉亲情,反目夺权,互相猜忌也是家常便饭。可太后的心思也太昭然若揭了些。
皇帝怕迎回二帝江山不保,太后却思念家人想收复故土。这下子,谁心里是什么东西站什么队伍, 就显得尤为明显了。
主考官们一时半会也没了主意,面面相觑脸上难以掩饰为难纠结之情,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重赏冲昏了头脑,不少画师脸上开始露出紧张与迷茫。
赵孟赋目光划过众人,声音清晰而有力:“诸位稍安勿躁,画院的评判标准未变,太后命题仅为寿宴嘉许,不会影响正常评鉴。”
林亦微臂弯内的画笔已是紧握,脑海中壮阔的贺寿之图已酝酿成形。
她豁然转身,面向宣纸,二十四孝,总有不牺牲自己的法子,乌鸦反哺,但真龙天子岂能画作乌鸦,不如以母化凤,以子化龙,作一幅龙凤反哺,孝子贤孙的盛景。
想好了,便动手吧。她再落笔时便多了分从容,泼墨挥洒,干湿并用,墨色浓淡变化,浑厚而清润,又取了朱砂笔笔点染,呈现气贯长虹之象。
笔锋恣意潇洒,墨色在宣纸上游走如行云流水,龙身婉蜒,凤羽翩飞。
就在她将画作进行到一半时,院长扫了一眼香炉,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压迫:“诸位,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必须上交画卷!”
林亦微的心瞬间紧绷如弦,她手中的动作更加迅速,龙凤之间的交织逐渐成形,每一笔都展现出神圣雄浑壮阔的氛围。
墨香飘溢满室,笔砚相撞的声音和紧张气氛交织,在人心中激荡开。
在这庄严肃穆中,院长侧身微微低头,望向赵孟赋,声音低沉且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这次的殿试比以往倒是精彩些。”
随即又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忧虑:“可太后此举,以殿试学子为靶子,属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赵孟赋则微微一笑,瞥了一眼下面正在聚精会神作画的林亦微,回应道:“无妨,也不都是笨的,还知道命比赏要紧。”
话音刚落,管事公公已站到了殿堂中央,高声宣布:“时辰到,停笔收卷!”
林亦微一下子瘫坐在座椅上,脑子里想终于可以回家吃饭了,这比她当初跑马拉松都费劲儿,她已经无力到腿都是抖的了。
身旁的考生刚刚将画卷收起,也长舒一口气,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这可真熬人啊,两张画,压力也太大了。”
旁边的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是啊,感觉脑子里的墨水都被榨干了。总算是挺过去了,接下来,就等着放榜了。”
林亦微抬头望了望金碧辉煌的殿堂上方,心中掠过一丝忧虑的阴影,他们是过去了,可评卷的重头戏还在后面呢,龙凤相争必有一伤,只求自己不要沦为无名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