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收拾东西往城门奔去,街上人潮涌动,两边的巡捕在呵斥着人群。但这条消息仿佛一条链条,它拉着每一个人往城门奔去。人潮无序的奔涌向同一个目的地。所有人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逃。
那条广阔的大江,把两岸隔开。一边是家乡,是团聚,是希望。这一边是铁蹄倾轧,是掠夺,是死亡。江陵城门没有关,但是码头密密麻麻的船只已不见了踪迹。只剩一些小船飘浮在一望无际的江面,让人心里涌起一股绝望。
这些船渡不了江。
所幸此时江陵城并未关闭,如果沿陆路走到江陵下游,水流没有这么湍急的地方,或许可以找机会渡河。理智慢慢回笼,林正生从巨大的绝望里脱离出来,他拉住惊慌的林意。
“意儿,去城东。”
热闹的城东集市此时已近乎于混乱,显然不少人也想到,要离开江陵并非只有水路。林正生找了相熟的店家,牵着林意的手奋力的挤进了人群里。
往日里店前展示的马车已被拉到了后院,几个身形壮硕的护卫死死守着店门不让人挤进去。往常招待客人的伙计请了几个相熟的老主顾上了楼。
“这活命的当口,哪里还有马车租。”掌柜的叹了口气,
“能走的主家早走了,不走的总是走不了。”
在场没有人应和,只听见掌柜叹气的声音。
“各位主顾都对店里多有照顾,只是这个时节确实帮不上大家,倘若大家要留在江陵城,后面若是江陵被围困,大家有困难李某必定尽自己所能帮扶。倘若大家要出城,不如去找平日里相熟的行当,找他们带你们一程,江陵城历来太平。走平时运货的路线,总比自己驾车走好。”
他们徒步离开了江陵,带着来时的那小小的行囊,并着新买的水壶,干粮,肉干,打火石。随着人群一起离开了江陵城,江陵城各个关口都贴了告示。上书着闭城的时间,敌军来的方向,最末了写着望全城百姓携手拒敌,护卫江陵。
或许江陵的太守能守住江陵城,林意离开前最后看了一眼来来往往的守军,想到。秋日的阳光苍白炙热,他很快转头和林正生一起汇入了人群中。
誓与西夏决一死战,这句话从都城讲到襄阳,再到江陵。江陵的百姓或许没有想过这里还能成为决战场。江陵东起大洪山脉,城中湖泽遍布,东北向多丘陵。因了城中密布的水网下游平坦的地势,历史上少有在江陵爆发重大战争。江陵城剩余的物资也不足以撑下漫长的抗战。可西夏军就要到眼前了,现下留着的人只有誓死一战,倘若时间够久,西夏与辽国边境的战争也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西夏军必会撤回,江陵或许有一线生机。
起初他们同其他离开江陵的人一道同行,但是很快林正生就意识到同行不能降低风险,反而极有可能成为西夏军的目标。
“出了江陵大家就得往不同的方向去了。一路上感谢各位对林某的照顾,这里就同各位别过了。只是我想着,聚众而行,往日自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当口怕引来西夏军的注意。不如五人一组同行,既有个照应,人也不会过多。”
言罢他带着林意在江畔小歇后后往南方的汉川去了。
当晚,他们趁着夜色赶路,直至深夜四周寂静下来,才钻进一间破屋里。幸而此时已进深秋,平原地带也没有凶猛的野兽。两人在破屋倚着破屋转角处睡着了,月光洒下来,温柔又冰冷,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林意在五更时分从醒来,连日的赶路实在令他倍感疲乏,但两日未曾换洗的衣裳,身下冰冷的土地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对未来的忧虑令他无法入眠,他有些惶恐不安。
他转头看着在旁边熟睡的林伯伯又有了一丝安心,不管怎么样,林伯伯总会带我回家的。他想,回家了就好了。
他们在汉川旁的小镇换洗了衣物,雇了辆牛车往西行。到了沉湖边缘,越往沅陵方向,人越稀少,他们原以为是村庄里的人都去逃难了。直到过了沉湖才到周围的一处农庄才从留下来的村民口中得知,约莫半个月前,西夏军攻破襄阳,往沅陵而来,现在沅陵城已被围困,周围村里的人能跑的都跑了,西夏军历来就有拿人肉当军粮的习惯,如今粮食虽然富足,但每每入城烧杀抢掠。倘若不是今上不愿相抗,西夏军决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入大梁腹地。今上已派人与西夏和谈,西夏却连杀三位使臣。大梁百姓莫不义愤填膺,更重要的是过了荆楚、江南西道以后遍可直入江南,今上下令誓阻敌于荆楚一路。被攻占的河南府一带亦有不少英豪不满西夏统治在后方起义。到了冬天,西夏军马难以为继,大梁如果能乘此机会反击,必能将西夏军逐出中原。
可眼下普通人家那里知道这些,他们只能看到西夏的铁蹄日益逼近。村落十有九空,沅陵城的富商大都往南去了,婉仪一家也在其中。林正阳是要留下守城的,其余一家老小他已托了卫平照顾,如今他们已去往宜昌一带了。他自己留在沅陵城中等弟弟和侄儿的消息,如果有了音讯,便让他们也一同南下避难。
那条广阔的大江,把两岸隔开。一边是家乡,是团聚,是希望。这一边是铁蹄倾轧,是掠夺,是死亡。江陵城门没有关,但是码头密密麻麻的船只已不见了踪迹。只剩一些小船飘浮在一望无际的江面,让人心里涌起一股绝望。
这些船渡不了江。
所幸此时江陵城并未关闭,如果沿陆路走到江陵下游,水流没有这么湍急的地方,或许可以找机会渡河。理智慢慢回笼,林正生从巨大的绝望里脱离出来,他拉住惊慌的林意。
“意儿,去城东。”
热闹的城东集市此时已近乎于混乱,显然不少人也想到,要离开江陵并非只有水路。林正生找了相熟的店家,牵着林意的手奋力的挤进了人群里。
往日里店前展示的马车已被拉到了后院,几个身形壮硕的护卫死死守着店门不让人挤进去。往常招待客人的伙计请了几个相熟的老主顾上了楼。
“这活命的当口,哪里还有马车租。”掌柜的叹了口气,
“能走的主家早走了,不走的总是走不了。”
在场没有人应和,只听见掌柜叹气的声音。
“各位主顾都对店里多有照顾,只是这个时节确实帮不上大家,倘若大家要留在江陵城,后面若是江陵被围困,大家有困难李某必定尽自己所能帮扶。倘若大家要出城,不如去找平日里相熟的行当,找他们带你们一程,江陵城历来太平。走平时运货的路线,总比自己驾车走好。”
他们徒步离开了江陵,带着来时的那小小的行囊,并着新买的水壶,干粮,肉干,打火石。随着人群一起离开了江陵城,江陵城各个关口都贴了告示。上书着闭城的时间,敌军来的方向,最末了写着望全城百姓携手拒敌,护卫江陵。
或许江陵的太守能守住江陵城,林意离开前最后看了一眼来来往往的守军,想到。秋日的阳光苍白炙热,他很快转头和林正生一起汇入了人群中。
誓与西夏决一死战,这句话从都城讲到襄阳,再到江陵。江陵的百姓或许没有想过这里还能成为决战场。江陵东起大洪山脉,城中湖泽遍布,东北向多丘陵。因了城中密布的水网下游平坦的地势,历史上少有在江陵爆发重大战争。江陵城剩余的物资也不足以撑下漫长的抗战。可西夏军就要到眼前了,现下留着的人只有誓死一战,倘若时间够久,西夏与辽国边境的战争也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西夏军必会撤回,江陵或许有一线生机。
起初他们同其他离开江陵的人一道同行,但是很快林正生就意识到同行不能降低风险,反而极有可能成为西夏军的目标。
“出了江陵大家就得往不同的方向去了。一路上感谢各位对林某的照顾,这里就同各位别过了。只是我想着,聚众而行,往日自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当口怕引来西夏军的注意。不如五人一组同行,既有个照应,人也不会过多。”
言罢他带着林意在江畔小歇后后往南方的汉川去了。
当晚,他们趁着夜色赶路,直至深夜四周寂静下来,才钻进一间破屋里。幸而此时已进深秋,平原地带也没有凶猛的野兽。两人在破屋倚着破屋转角处睡着了,月光洒下来,温柔又冰冷,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林意在五更时分从醒来,连日的赶路实在令他倍感疲乏,但两日未曾换洗的衣裳,身下冰冷的土地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对未来的忧虑令他无法入眠,他有些惶恐不安。
他转头看着在旁边熟睡的林伯伯又有了一丝安心,不管怎么样,林伯伯总会带我回家的。他想,回家了就好了。
他们在汉川旁的小镇换洗了衣物,雇了辆牛车往西行。到了沉湖边缘,越往沅陵方向,人越稀少,他们原以为是村庄里的人都去逃难了。直到过了沉湖才到周围的一处农庄才从留下来的村民口中得知,约莫半个月前,西夏军攻破襄阳,往沅陵而来,现在沅陵城已被围困,周围村里的人能跑的都跑了,西夏军历来就有拿人肉当军粮的习惯,如今粮食虽然富足,但每每入城烧杀抢掠。倘若不是今上不愿相抗,西夏军决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入大梁腹地。今上已派人与西夏和谈,西夏却连杀三位使臣。大梁百姓莫不义愤填膺,更重要的是过了荆楚、江南西道以后遍可直入江南,今上下令誓阻敌于荆楚一路。被攻占的河南府一带亦有不少英豪不满西夏统治在后方起义。到了冬天,西夏军马难以为继,大梁如果能乘此机会反击,必能将西夏军逐出中原。
可眼下普通人家那里知道这些,他们只能看到西夏的铁蹄日益逼近。村落十有九空,沅陵城的富商大都往南去了,婉仪一家也在其中。林正阳是要留下守城的,其余一家老小他已托了卫平照顾,如今他们已去往宜昌一带了。他自己留在沅陵城中等弟弟和侄儿的消息,如果有了音讯,便让他们也一同南下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