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梨安顿下来之后休息了一天,等待王奂央的消息,结果这一等就是好几天。

    王奂央问许梨在哪儿时,许梨正在超市里拿着手机中的翻译软件来查各种食物的名字。

    许梨背着帆布包中刚在超市里买的物品直接打车到了王奂央告诉的地点。

    王奂央没想到许梨这么快能赶到,他刚忙完有一点时间,只是打算试探的问一下,既然许梨能来,就他们两个同胞先沟通一下。

    王奂央最中意的人选是林可竺,两个人合作已久,已经磨合的很好了,况且林可竺本身就是在国外混迹多年。对于他们开展项目和工作是有好处的。

    可惜林可竺想不开,非觉得家庭和事业是选择题,女人啊,王奂央心中甚是感慨。

    王奂央非要找一个熟悉的合作者,从骨子里来说也是不安感作祟,他想找回过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他需要有自己的人来把握剧本和进度。

    所以嘛要先碰个面,让许梨有投靠组织的安全感。

    许梨见到王奂央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肩膀不如以前挺拔了,两侧的鬓角长出来不少白发。

    他老了,许梨心中哀叹。

    王奂央和许梨简单的客套了一番,便进入了正题。

    许梨惊讶于王奂央的想法,王奂央拐弯抹角想表达的意思是,让她做工具人?

    王奂央正有此意,他之前和制作人Larry说过了,不需要大改编,但是Larry不在乎改编程度。

    Larry需要他相信的编剧加入工作,王奂央内心愤愤不平,他心想‘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于是他把自己的人找来了。

    果然无间道才是正道。许梨已经签过合同了,深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王奂央说:“他们只知道拿绿皮火车和落叶归根来做噱头,我们俩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你懂吧。”

    许梨被王奂央说服了,王奂央拿捏住了许梨的七寸——自己的作品呈现出的模样才是许梨远赴重洋来到陌生环境的原因。

    短暂的会面后,王奂央认为他已经说通许梨了,便让许梨好好回去休息明天要和好莱坞编剧David金兆耀见面。

    *

    金兆耀14岁就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之路是要走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

    王奂央的作品他早就看过了,当Larry联系他来改编王奂央新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来这份工作。

    和王奂央的第一次见面与金兆耀幻想的不太一样,他以为王奂央会摆出酷酷的导演架势,然后两个人随着对工作的探讨而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日后他没准会和王奂央成为长期搭档。

    因为他听Larry说了,王奂央之前合作的编剧们都没办法和他一起来美国,也就是说王奂央现在缺人。

    作为一名编剧,金兆耀有着敏锐的直觉,和王奂央碰面回家后,他细细回想了两个人见面的细节,他印象最深的是王奂央两次提及了原书作者对上一版改编剧本的贡献。

    金兆耀当时没当回事,他是好莱坞编剧,原书作者是一个小说家,这是两条跑道,完全没有竞争关系。

    现在回家想想,也许王奂央早有心仪的合作编剧了。

    *

    周安的剧本梗概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他按照亲密关系分为三条线,一条是赵芸芸和付巧姐的母女关系,另一条是祖孙线,李振东回乡照顾痴呆的奶奶,为了谋生赚钱李振东和时代路线结合开始了自媒体直播之路。

    还有一条呢,他认为要在拍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挖掘出故事线:夫妻关系。根据他在村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异地夫妻存在感情问题,这加剧了夫妻双方对孩子教育上的分歧。

    沙越城和张佳宜的父母都是异地夫妻,其中一方留守在家中照顾孩子和老人。他们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难以沟通的分歧。

    按照这三条亲密关系路线进行后期剪辑,周安想讲述一个半小时的亲情故事。

    不过具体的内容还是要根据实际拍摄情况来看,毕竟他在拍纪录片,不是拍电影。没办法提前写出故事的情节。

    经过两周的沉淀,已经没有人再来关心周安为什么要退出演艺圈。

    这期间俞林来找过周安,推心置腹地劝他哪怕是想转幕后也不要浪费他多年来积累的事业。

    劝说未果后,俞林双臂抱在胸前,生无可恋地问周安:“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你失败了怎么办?”

    周安沉默了一会儿说:“那要看如何定义失败。”

    俞林无言以对,为什么几个月不见周安变成了哲学家?

    俞林在内心发问,但却不敢提出来,因为在他心中哲学家不是什么好的代名词。

    既然阻拦不了他的转行步伐,俞林转向八卦路线:“什么时候脱单的,哪天我做东,你带着嫂子,我带着我女朋友,咱们四个认识认识。”

    周安使劲憋住笑意应下了俞林的约,一想到俞林见到许梨可能会惊掉下巴的样子,周安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她快点工作完回到他身边了。

    周安和许梨现在有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两个人能联系的时间是固定的。

    但往往这一小段时间内对方还有事情,所以他们两个有时候没办法打电话,只能通过留言的方式等待对方醒来后的回话。这让他们有种回到高中时代的恋爱错觉。

    许梨和金兆耀见面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金兆耀不认识汉字,他拿到手的小说是中文原版,剧本是中英文版的。于是,他让母亲帮他阅读完许梨的《秋叶》后复述给自己听。他自己先读了改编后的剧本。

    金兆耀的母亲帮着阅读完后,给他详细地讲述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金兆耀对小说和剧本的感触都不深,他认为许梨是想通过揭露底层人民生活的一面来博取别人的关注。

    然而他的母亲很受感动,她告诉儿子:“这并不是中国底层的故事,你要去过才知道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人民的艰苦朴素。在中国落叶归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你不懂不代表这是一个卖弄的故事。”

    金兆耀出生在发达国家,他不能够理解《秋叶》男主角李国新的情感纠结,更不理解他怎么会同意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堂哥堂嫂呢?

    金兆耀的妈妈知道儿子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他对这个故事认知的局限性,她告诉儿子,其实在她心中也曾经考虑过自己死后的骨灰是撒回华夏大地还是撒在这里。她说她并不在意是否有人会去为她扫墓,她在意的是万一人有来世呢,如果骨灰回到故土,没准来世能够再见到她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金兆耀彻底不想和他妈妈讨论这个故事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接的一个工作会勾出母亲内心深处难过的事情。

    他隐约意识到他的母亲其实一直很想回归故土,所以在这个项目刚确定的时候,他是很愿意去中国进行工作的,他想陪着他的母亲回国待一段时间,虽然他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去世了。

    因此等到金兆耀和许梨正式开始合作时,他对许梨多少有了一丝敬畏之心:一个打动了母亲的作者。

    他们两个的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顺利的,许梨和金兆耀讨论过后,许梨记录下改编后的中文台词,金兆耀负责重新撰写英文台词。

    金兆耀认同王奂央的看法:前一版改编的剧本质量不错。

    但是他跟王奂央对节奏的把握看法不一样,他认为前面太短了,不符合文艺片的节奏。

    相对应的是后面落叶归根的部分太长了,应该适当的延伸前半部分,同时缩短后半部分。

    小说前半部分是老头失去大儿子后从县城搬到市里和女儿生活的故事。后半部分老头去了异地的小儿子家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家人接他返乡的故事。

    上一版的剧本按照王导的想法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大儿子去世老人适应生活、与女儿相处的篇章。后面老头突发脑梗返乡的篇章重点拍摄。

    如果按照金兆耀的想法,剧本就是要大改的。情节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节奏被打破,那么情节需要重新串联。

    许梨从一个作者兼编剧的角度来选择立场是很难的。

    她知道王奂央的想法。王奂央是想拍出小说后半部分落叶归根的无助,以及男主角内心的煎熬:是否要说出当年隐藏的真相。所以,王奂央希望前面只作为背景介绍出现,不需要过分铺垫,因为电影的时长经不起浪费。

    麻烦在于,她同样赞同金兆耀的观点。前面的故事是为后面的矛盾做铺垫的,浓缩了前半部分的故事,也淡化了后期的矛盾,整个故事有些平。

    许梨向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于是金兆耀直接问她:“你不需要为导演考虑问题,你现在就把你自己当成导演。如果让你来导这部电影,你希望前半部分的改编是怎么样进行的?”

    许梨被问住了,她之前的想法,是从一个辅助的角度来思考的。

    但是如果让她从一个独立创作者的角度来做抉择,她当然希望前面更长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她在写《秋叶》时只留了一半的空白给回乡之旅。可是她不是导演,她只是导演签的一次性编剧。

    金兆耀给许梨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他在许梨发呆时,检查了今天写的内容有没有语法和单词的错误。

    正在校对的金兆耀听到许梨问他:“导演和编剧有分歧的时候,怎么办?”

章节目录

二次幸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大大爱吃草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大爱吃草莓并收藏二次幸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