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丛林之间。禀三郎静静地站在窗前,目光凝视着窗外的景象。
她看着城里的人们忙碌地劳作着,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逐渐生长茁壮,绽放出花朵和翠绿的叶子。
看着云朵在蓝天中悠然飘浮,变幻出各种形状和色彩。
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中,心情格外舒畅。
她缓缓地走下楼梯,来到楼下的客房里。
此时,大家坐在桌旁,等待着她。禀三郎走向桌前,轻轻坐下。
尤万安主动给她递上了杯茶水,她接过茶杯,品着茶香的醇厚。
尤万安自幼孤苦伶仃,性格孤僻冷漠,平日里沉默寡言,鲜少与人交流。最初相识之时,众人皆误以为她是个哑巴。
习文瞧着禀三郎的脸色略显苍白,开口问道:"三姐姐昨夜在雨中淋了许久,面色这般憔悴不堪。"
她的眉间微微上扬,蕴含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目光紧紧地锁住他,语气调侃道:"只是有些恍惚而已,竟然被你解读成憔悴不堪,习文啊习文。"说罢,还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无奈。
云知意在一旁,听到这话忍不住偷笑起来。
她偷瞄了一眼禀三郎,发现对方也正看着自己,于是笑得越发欢快。
“一点也不好笑…”
“韩丹臣要潜入八方城。”紧接着又传来另外一个声音。
卞有青听闻此言,接着说道:“他们要攻下八方城?他们单枪匹马如何攻得下?简直是痴人说梦。”
然而,坐在一旁的沈羽却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然后淡淡地回应道:“他早就不是单枪匹马了。韩丹臣心机深沉,极善玩弄人心,早就暗中拉拢了西京君王。”
这时,禀三郎插话道:“他既然知道我们在乐安城,那么下一步肯定会试图拉拢我们。我们帮他,他们离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若是说服失败,恐怕他依然会不择手段将我们置于死地。”
习文疑惑地问道:“三姐姐的意思是?”
禀三郎冷静地说道:“我们选择在乐安城隐居,就是希望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动荡。我计划派遣知意和有青深入敌方内部,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掌握局势。”
沈羽说道:“韩丹臣这个人野心勃勃,而且非常自负,恐怕帮了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云知意却轻松地笑了起来,自信满满地说道:“嘿嘿,间谍活动可是我最擅长的哦!”,说完,她还调皮地挑了挑眉。
这时,禀三郎继续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和有青一起前往八方城吧。我昨日已经去过了,不便再次露面。”
“是。”
尤万安在一次行动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创伤,以至于伤了身体的根基,因此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否则绝不会派遣她下山执行任务。
于是,她只能留在竹居中,一方面教导习文练武,另一方面负责日常的做饭等杂务。
沈羽与禀三郎在后山竹园,两人手持长剑相对而立。
“很久没有握过剑了,有些生疏。”,沈羽轻轻抚摸着剑身,目光久久停留在上面。
见状,禀三郎立刻提起手中的剑,朝着沈羽挥去。刹那间,两人开始切磋起武艺。他们的动作矫健敏捷,剑招凌厉多变,一时间难分胜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刀剑相交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震耳欲聋。而周围的落叶也被剑气激荡得纷纷扬扬,如雪花般漫天飘舞。
两柄剑相互抵住对方的剑身时,两人凝视着彼此的眼睛,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这时,禀三郎突然发力,猛地推开了沈羽抵着的剑,沈羽猝不及防之下,身形踉跄地向后退了几步。
“阿羽,你分心了。”,伴随着这句话,她手中的剑也被缓缓收起。
“每次都比不过你。”,沈羽一边说着,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着自己的衣裳。
“我想吃梨花糕了,你陪我一同下山去吧。”
回到前院,她换了一身衣裳。
白色的衣袍上,用银丝精心绣着竹子的图案,显得素雅而又别致。腰间系着一条绣有祥云纹的腰带,更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她向来喜爱各种花样式的簪子,此时,一支精致的花簪插在发髻间,垂下的长发中还缠着一条红色的发带,随风轻轻飘动。
两人并肩而行,沿着石阶缓缓地走着,一路上都没有说话,甚至连鸟儿欢快的叫声都显得比他们走路的声音要大一些。
沈羽打破了沉默,轻声说道:“过几日,皇后娘娘将会前往祥云寺烧香祈佛,我阿娘也会一同前去。”
禀三郎依旧低着头,眼睛盯着脚下的台阶,似乎并没有回应沈羽的打算。
“去年的时候,我瞒着你独自去了祥云寺。”,沈羽继续说道。
听到这里,禀三郎终于回应:“哦?那为何不叫上我一起?”,她的语气有些轻快。
沈羽没有再说话。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进了城,他们轻车熟路地走去常去的糕点摊。
还未走近,一股浓郁的甜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三郎和阿羽来啦。”,还没等他们开口,不远处的大娘便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并连忙从柜子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糕点,送到他们面前,笑着说道:“梨花糕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
禀三郎接过糕点,道了声谢。
他们帮过大娘一家,所以大娘对他们一直心怀感激之情。大娘出摊时,都会多备一包梨花糕送给禀三郎吃,还时常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待她如亲人一般亲切。
“公子公子!那姑娘来了!”,一侍从兴奋地说道。
周津之听闻,心中一动,赶忙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禀三郎正站在糕点铺前与大娘交谈着什么,而她的身旁,竟然还站着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周许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
一旁的小六见状,好奇地凑到周津之身边,嘀咕道:“那姑娘身旁怎么还跟着位公子?”
周津之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的三郎和那位公子。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失落,也有疑惑。
大娘道:“好几天没见着你们了,还以为你们走了呢。”
禀三郎神色柔和,轻声细语地回答道:“阿婶,真是不好意思,这几日实在是太忙了,一直没有时间进城。”,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和诚恳。
大娘叹了口气,说道:“唉,你们年轻人啊,总是这么忙碌。不过没关系,我这老太婆也就是随口问问,日后可要常来城里看看我这老太婆。”
她微笑着点点头。
想起了从前在皇宫里的日子。那时,她作为皇室的一员,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但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了一些什么。
每天吃的甜点虽然精致可口,但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样,让人感到有些乏味。
然而,一年春天,皇后院子里的梨树开满了洁白如雪的花朵。看着这些梨花,皇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冲动,叫来了嬷嬷,和她将这些梨花拿去研究,看看能否制作出一些特别的甜点。
经过一番尝试,皇后将梨花融入到糕点之中,制成梨花糕。从此以后,梨花糕备受禀三郎的喜爱。其他的糕点似乎都无法与之媲美,再也无法融入她的心扉。
每经过一座城,她都会买几块糕点。尝过诸多城中的糕点后,味道皆不相同,唯有大娘所做最是相似,这也是她当初选择在乐安城的缘由之一。
二人漫步于街道,迎面走来一名公子,与三郎一样身穿竹绣锦袍,头戴纱帽,面上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笑意。
公子从禀三郎身旁走过时,扇柄不慎擦过她的手,她手中提着的糕点瞬间掉落。眨眼间,另一只手便迅速地接住了。
周津之见状,赶忙拱手行礼道歉,“姑娘见谅,在下不是有意让姑娘受伤。”
“无妨。”,她的嗓音本就冷清,此刻更是透着一股淡漠。
周津之回起身,“姑娘可是觉得在下的道歉不够诚恳?那么在下请二位去茶楼喝茶,权当赔罪,如何?”
沈羽答道:“多谢公子好意,我二人……”
周津之还没等沈羽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道:“看来姑娘和公子是愿意的,这边请。”
说罢,他便伸出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们跟自己走。
沈羽和三郎对视一眼,但还是跟着他一起向前走去。
一路上,周津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前面带路,沈羽和禀三郎静静地跟在后面。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个茶间门口,周津之推开门,邀请他们进去。
周津之亲自为他们二人斟茶,并自我介绍道:“在下周津之,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沈羽回答道:“羽。”,这个名字简单又好记,一下就能记住。
“三郎。”
周津之点了点头。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喝了一口后,缓缓放下杯子。
三郎这个名字让周津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姑娘为何取名三郎?”
她抬起眼睛看向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轻声说道:“秘密。”
周津之心头一动,目光落在了那包糕点上,嗅了嗅鼻子,仿佛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从里面散发出来。
他忍不住开口问:“在下闻到姑娘的这包糕点香气扑鼻,不知道可否让在下尝一尝?”
禀三郎伸手将糕点推到他的面前。
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谁也没有打破这份沉默。
桌上的茶水静静地放置着,他们二人丝毫未动,仿佛也在感受着此刻的宁静氛围。
周津之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着,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他赞不绝口道:“真是美味至极!怪不得三郎姑娘会喜欢吃。”
沈羽道:“周公子若无其他要事,我二人尚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
言罢,二人起身施礼。
“三郎姑娘稍等。”,周津之起身,缓声道:“今日是在下无礼,还望姑娘告知住处,在下也好送上薄礼,向三郎姑娘赔个不是。”
她挥手让沈羽率先离去。
“不必,不过是擦碰了一下,并无大碍,公子不必挂怀,留步,告辞。”,说完,她转身离去。
周津之立于窗棂前,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
数日前,禀三郎于街市闲游,周津之在茶楼与幼时的玩伴品茗,闲闷中目光落向楼下,一眼便被人群中神情清冷、气质疏离的女子吸引。
再眨眼时,那女子竟消失于人群之中,周津之浑身的筋骨似被拉直了般站起,惊得一旁的同僚茶水泼洒一身。
接连数日,周津之都在茶楼等待这位姑娘再次现身,才迎面而去,蓄意剐蹭,只为与之交谈数语。
两人并肩走在回山的路上。
沈羽突然开口道:“曲梁周远候府。”
禀三郎紧接着回应道:“翰林院侍讲学士。”
身份果然不简单。
沉默了一会儿后,禀三郎再次开口:“阿羽,我也想去祥云寺。”
沈羽微笑着说:“那就等到时,我们一同前去。”
他继续说着:“他们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得知你真实身份?”
她沉思片刻,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待到二人返回竹居之后,便开始对整件事情进行复盘。
要知道,他们二人的身份均非比寻常。倘若禀三郎的身份不慎泄露出去,那么不仅宫中会派人前来将她接回皇宫,而且沈家恐怕难以幸免,此生注定只能在那高耸入云的宫墙之内度过余生。
然而,始终理不出任何头绪,最终只得无奈选择放弃,并满不在乎说道:“既然已经被人知晓,那就随它去吧。反正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该启程回宫了。”
听到这话,沈羽既没有搭腔,脸上也并未流露出丝毫惊讶之色。
果不其然,乐安城中的小源居不知何时被人悄悄塞进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恰好被尤万安发现并带了回来。
“三郎,有人在小源居里塞了信。”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信封递给了对方。
禀三郎接过信封后,小心翼翼地拆开,当看到信中的内容时,不禁眉头紧锁。
沈羽见状,连忙问道:“写了什么?”
她把信挥了过去,将信送到沈羽面前。沈羽伸手接过,仔细地阅读起来。
信中的文字并不多,只见上面写道:“若六公主不想让旁人知晓你的真实身份,那便不要妨碍韩将军的计划。”
她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嘴唇轻启,吐出两个字:“宣王。”,很显然,她已经猜到了这封信的来历以及背后隐藏的威胁。
“你怎么知道?”沈羽疑问道。
“当年我撞见他与贤贵妃之事。”,她的目光复杂地落在沈羽身上,继续说道:“我们能顺利出宫,还真是多谢了这位亲王。”
那年,三郎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喜欢四处玩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误入了长信殿,恰巧撞见了宣王与贤贵妃的私会。
那一幕让她震惊不已,也让她无意间得知了这个惊人的秘密。
于是,她便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这件事情要挟宣王,要求他送自己和沈羽出宫。
面对这样的威胁,宣王无奈之下只得答应她的要求。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已经成功出宫,而后再无一点消息,为什么后来又有人知道了她就是六公主呢?
她看着城里的人们忙碌地劳作着,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逐渐生长茁壮,绽放出花朵和翠绿的叶子。
看着云朵在蓝天中悠然飘浮,变幻出各种形状和色彩。
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中,心情格外舒畅。
她缓缓地走下楼梯,来到楼下的客房里。
此时,大家坐在桌旁,等待着她。禀三郎走向桌前,轻轻坐下。
尤万安主动给她递上了杯茶水,她接过茶杯,品着茶香的醇厚。
尤万安自幼孤苦伶仃,性格孤僻冷漠,平日里沉默寡言,鲜少与人交流。最初相识之时,众人皆误以为她是个哑巴。
习文瞧着禀三郎的脸色略显苍白,开口问道:"三姐姐昨夜在雨中淋了许久,面色这般憔悴不堪。"
她的眉间微微上扬,蕴含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目光紧紧地锁住他,语气调侃道:"只是有些恍惚而已,竟然被你解读成憔悴不堪,习文啊习文。"说罢,还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无奈。
云知意在一旁,听到这话忍不住偷笑起来。
她偷瞄了一眼禀三郎,发现对方也正看着自己,于是笑得越发欢快。
“一点也不好笑…”
“韩丹臣要潜入八方城。”紧接着又传来另外一个声音。
卞有青听闻此言,接着说道:“他们要攻下八方城?他们单枪匹马如何攻得下?简直是痴人说梦。”
然而,坐在一旁的沈羽却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然后淡淡地回应道:“他早就不是单枪匹马了。韩丹臣心机深沉,极善玩弄人心,早就暗中拉拢了西京君王。”
这时,禀三郎插话道:“他既然知道我们在乐安城,那么下一步肯定会试图拉拢我们。我们帮他,他们离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若是说服失败,恐怕他依然会不择手段将我们置于死地。”
习文疑惑地问道:“三姐姐的意思是?”
禀三郎冷静地说道:“我们选择在乐安城隐居,就是希望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动荡。我计划派遣知意和有青深入敌方内部,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掌握局势。”
沈羽说道:“韩丹臣这个人野心勃勃,而且非常自负,恐怕帮了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云知意却轻松地笑了起来,自信满满地说道:“嘿嘿,间谍活动可是我最擅长的哦!”,说完,她还调皮地挑了挑眉。
这时,禀三郎继续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和有青一起前往八方城吧。我昨日已经去过了,不便再次露面。”
“是。”
尤万安在一次行动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创伤,以至于伤了身体的根基,因此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否则绝不会派遣她下山执行任务。
于是,她只能留在竹居中,一方面教导习文练武,另一方面负责日常的做饭等杂务。
沈羽与禀三郎在后山竹园,两人手持长剑相对而立。
“很久没有握过剑了,有些生疏。”,沈羽轻轻抚摸着剑身,目光久久停留在上面。
见状,禀三郎立刻提起手中的剑,朝着沈羽挥去。刹那间,两人开始切磋起武艺。他们的动作矫健敏捷,剑招凌厉多变,一时间难分胜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刀剑相交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震耳欲聋。而周围的落叶也被剑气激荡得纷纷扬扬,如雪花般漫天飘舞。
两柄剑相互抵住对方的剑身时,两人凝视着彼此的眼睛,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这时,禀三郎突然发力,猛地推开了沈羽抵着的剑,沈羽猝不及防之下,身形踉跄地向后退了几步。
“阿羽,你分心了。”,伴随着这句话,她手中的剑也被缓缓收起。
“每次都比不过你。”,沈羽一边说着,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着自己的衣裳。
“我想吃梨花糕了,你陪我一同下山去吧。”
回到前院,她换了一身衣裳。
白色的衣袍上,用银丝精心绣着竹子的图案,显得素雅而又别致。腰间系着一条绣有祥云纹的腰带,更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她向来喜爱各种花样式的簪子,此时,一支精致的花簪插在发髻间,垂下的长发中还缠着一条红色的发带,随风轻轻飘动。
两人并肩而行,沿着石阶缓缓地走着,一路上都没有说话,甚至连鸟儿欢快的叫声都显得比他们走路的声音要大一些。
沈羽打破了沉默,轻声说道:“过几日,皇后娘娘将会前往祥云寺烧香祈佛,我阿娘也会一同前去。”
禀三郎依旧低着头,眼睛盯着脚下的台阶,似乎并没有回应沈羽的打算。
“去年的时候,我瞒着你独自去了祥云寺。”,沈羽继续说道。
听到这里,禀三郎终于回应:“哦?那为何不叫上我一起?”,她的语气有些轻快。
沈羽没有再说话。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进了城,他们轻车熟路地走去常去的糕点摊。
还未走近,一股浓郁的甜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三郎和阿羽来啦。”,还没等他们开口,不远处的大娘便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并连忙从柜子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糕点,送到他们面前,笑着说道:“梨花糕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
禀三郎接过糕点,道了声谢。
他们帮过大娘一家,所以大娘对他们一直心怀感激之情。大娘出摊时,都会多备一包梨花糕送给禀三郎吃,还时常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待她如亲人一般亲切。
“公子公子!那姑娘来了!”,一侍从兴奋地说道。
周津之听闻,心中一动,赶忙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禀三郎正站在糕点铺前与大娘交谈着什么,而她的身旁,竟然还站着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周许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
一旁的小六见状,好奇地凑到周津之身边,嘀咕道:“那姑娘身旁怎么还跟着位公子?”
周津之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的三郎和那位公子。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失落,也有疑惑。
大娘道:“好几天没见着你们了,还以为你们走了呢。”
禀三郎神色柔和,轻声细语地回答道:“阿婶,真是不好意思,这几日实在是太忙了,一直没有时间进城。”,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和诚恳。
大娘叹了口气,说道:“唉,你们年轻人啊,总是这么忙碌。不过没关系,我这老太婆也就是随口问问,日后可要常来城里看看我这老太婆。”
她微笑着点点头。
想起了从前在皇宫里的日子。那时,她作为皇室的一员,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但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了一些什么。
每天吃的甜点虽然精致可口,但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样,让人感到有些乏味。
然而,一年春天,皇后院子里的梨树开满了洁白如雪的花朵。看着这些梨花,皇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冲动,叫来了嬷嬷,和她将这些梨花拿去研究,看看能否制作出一些特别的甜点。
经过一番尝试,皇后将梨花融入到糕点之中,制成梨花糕。从此以后,梨花糕备受禀三郎的喜爱。其他的糕点似乎都无法与之媲美,再也无法融入她的心扉。
每经过一座城,她都会买几块糕点。尝过诸多城中的糕点后,味道皆不相同,唯有大娘所做最是相似,这也是她当初选择在乐安城的缘由之一。
二人漫步于街道,迎面走来一名公子,与三郎一样身穿竹绣锦袍,头戴纱帽,面上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笑意。
公子从禀三郎身旁走过时,扇柄不慎擦过她的手,她手中提着的糕点瞬间掉落。眨眼间,另一只手便迅速地接住了。
周津之见状,赶忙拱手行礼道歉,“姑娘见谅,在下不是有意让姑娘受伤。”
“无妨。”,她的嗓音本就冷清,此刻更是透着一股淡漠。
周津之回起身,“姑娘可是觉得在下的道歉不够诚恳?那么在下请二位去茶楼喝茶,权当赔罪,如何?”
沈羽答道:“多谢公子好意,我二人……”
周津之还没等沈羽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道:“看来姑娘和公子是愿意的,这边请。”
说罢,他便伸出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们跟自己走。
沈羽和三郎对视一眼,但还是跟着他一起向前走去。
一路上,周津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前面带路,沈羽和禀三郎静静地跟在后面。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个茶间门口,周津之推开门,邀请他们进去。
周津之亲自为他们二人斟茶,并自我介绍道:“在下周津之,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沈羽回答道:“羽。”,这个名字简单又好记,一下就能记住。
“三郎。”
周津之点了点头。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喝了一口后,缓缓放下杯子。
三郎这个名字让周津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姑娘为何取名三郎?”
她抬起眼睛看向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轻声说道:“秘密。”
周津之心头一动,目光落在了那包糕点上,嗅了嗅鼻子,仿佛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从里面散发出来。
他忍不住开口问:“在下闻到姑娘的这包糕点香气扑鼻,不知道可否让在下尝一尝?”
禀三郎伸手将糕点推到他的面前。
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谁也没有打破这份沉默。
桌上的茶水静静地放置着,他们二人丝毫未动,仿佛也在感受着此刻的宁静氛围。
周津之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着,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他赞不绝口道:“真是美味至极!怪不得三郎姑娘会喜欢吃。”
沈羽道:“周公子若无其他要事,我二人尚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
言罢,二人起身施礼。
“三郎姑娘稍等。”,周津之起身,缓声道:“今日是在下无礼,还望姑娘告知住处,在下也好送上薄礼,向三郎姑娘赔个不是。”
她挥手让沈羽率先离去。
“不必,不过是擦碰了一下,并无大碍,公子不必挂怀,留步,告辞。”,说完,她转身离去。
周津之立于窗棂前,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
数日前,禀三郎于街市闲游,周津之在茶楼与幼时的玩伴品茗,闲闷中目光落向楼下,一眼便被人群中神情清冷、气质疏离的女子吸引。
再眨眼时,那女子竟消失于人群之中,周津之浑身的筋骨似被拉直了般站起,惊得一旁的同僚茶水泼洒一身。
接连数日,周津之都在茶楼等待这位姑娘再次现身,才迎面而去,蓄意剐蹭,只为与之交谈数语。
两人并肩走在回山的路上。
沈羽突然开口道:“曲梁周远候府。”
禀三郎紧接着回应道:“翰林院侍讲学士。”
身份果然不简单。
沉默了一会儿后,禀三郎再次开口:“阿羽,我也想去祥云寺。”
沈羽微笑着说:“那就等到时,我们一同前去。”
他继续说着:“他们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得知你真实身份?”
她沉思片刻,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待到二人返回竹居之后,便开始对整件事情进行复盘。
要知道,他们二人的身份均非比寻常。倘若禀三郎的身份不慎泄露出去,那么不仅宫中会派人前来将她接回皇宫,而且沈家恐怕难以幸免,此生注定只能在那高耸入云的宫墙之内度过余生。
然而,始终理不出任何头绪,最终只得无奈选择放弃,并满不在乎说道:“既然已经被人知晓,那就随它去吧。反正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该启程回宫了。”
听到这话,沈羽既没有搭腔,脸上也并未流露出丝毫惊讶之色。
果不其然,乐安城中的小源居不知何时被人悄悄塞进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恰好被尤万安发现并带了回来。
“三郎,有人在小源居里塞了信。”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信封递给了对方。
禀三郎接过信封后,小心翼翼地拆开,当看到信中的内容时,不禁眉头紧锁。
沈羽见状,连忙问道:“写了什么?”
她把信挥了过去,将信送到沈羽面前。沈羽伸手接过,仔细地阅读起来。
信中的文字并不多,只见上面写道:“若六公主不想让旁人知晓你的真实身份,那便不要妨碍韩将军的计划。”
她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嘴唇轻启,吐出两个字:“宣王。”,很显然,她已经猜到了这封信的来历以及背后隐藏的威胁。
“你怎么知道?”沈羽疑问道。
“当年我撞见他与贤贵妃之事。”,她的目光复杂地落在沈羽身上,继续说道:“我们能顺利出宫,还真是多谢了这位亲王。”
那年,三郎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喜欢四处玩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误入了长信殿,恰巧撞见了宣王与贤贵妃的私会。
那一幕让她震惊不已,也让她无意间得知了这个惊人的秘密。
于是,她便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这件事情要挟宣王,要求他送自己和沈羽出宫。
面对这样的威胁,宣王无奈之下只得答应她的要求。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已经成功出宫,而后再无一点消息,为什么后来又有人知道了她就是六公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