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大好春光不可浪费,令光却睡了小半个下午。薄暮时分,他总算悠悠转醒。
于是我们从席上偷溜出去。永华大街的巷口处,他不知道从哪摸出只精致的机关小鸟。
“这是什么?”
他一脸骄傲:“我组装的信使鸟。”
我捧在手心细看,这鸟儿画得倒很是不错,别有几分意趣。
临别时,他嘱咐我:“记得给我写信。”
我点点头。
但是,写些什么呢?
就这样,平静无波的几日后,我在庭院里抓住一只显眼的机关鸟。宛如做贼般将它腿上的小纸条拿下后,打开,上附六个大字:
怎么样厉害吧
我无语凝噎,遂题一个“阅”字,又宛如做贼般将机关鸟放飞。
自从有了机关鸟,我便常常收到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或是一只小小竹蜻蜓,木制的鸠车。
某次他送来一本小小的志异册子,叫我心痒难耐地一直看到夜里,点着的灯火差点燎着我的头发。
八月未央,他给我颗不知名的种子。说是花种,却未曾见过这么大而圆润的种子。我没种过花,有些无措,便随手找了个土盆种下。
某日正午,前院来了个大丫鬟,说是父亲要见我。
她将我从头到尾打量一番,露出个薄讽的笑容来:“姑娘怎么穿得如此朴素,若是见客,岂不叫人家以为夫人薄待了你。”
我冷冷盯着她:“轮不到你来多嘴。”
她讪讪地,没再说话。经过廊下时,姨娘正坐在阶上,不知道念叨着什么。
丫鬟不敢靠近她,我走过去,小声说:“姨娘,父亲唤我。”
她抬起头看我一眼,又低下头,没做声。
去前院的路上,周围的仆人都间或悄悄看我一眼。
林府只有一位公子并一位庶出的小姐,这本不是什么秘密。
奈何我出现在这实在是件稀罕事,反倒叫他们都忍不住好奇心。
我低着头,丫鬟把我带到前院的花厅。抬头一看,上首坐着的正是林从谦和林夫人。
这对我来说无异于太阳打西边起。
我上前唤:“父亲,母亲。”
林从谦正值壮年,蓄须,脸上却遍布沟壑。又老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实在说不上儒雅。
他那双精明的眼珠子将我从上到下扫视一圈,好似在看什么待价而沽的商品。
“阿璃也到了岁数了。兰溪,差人给她寻几位女先生吧。”
一旁的美妇人笑着应下。
虽说我打小便知终有这么一天,只是到来时却还是叫我有些许愣怔。
不知从几岁起,听着周围婆子的闲话,我便知道自己这一生只有这么一条路——及笄后被林从谦当做个收拢他人的物什送出去。
我如寓言里坐井观天的青蛙,仰望偏院四周拱顶围出的那一小片天空,有些麻木地等待着自己的终局。
而现在,这一天终于快到了。
林夫人一副慈爱的模样,叫人带我下去,说是要做几件衣服给我。
给我丈量尺寸的婆子嘴巴上说着些吉利话:“老爷和夫人对姑娘真好,姑娘可得好好珍惜。”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回到偏院时,已近黄昏。我有些倦怠,却发现院子中间站着个小丫鬟,和我一般大的年纪。
见着我,露出个浅浅的笑容,脸颊两个小小的酒窝很是喜人。
“你是谁?”
她低下头,声音脆生生的:“我是夫人吩咐来伺候小姐的。”
我叹了口气,觉得分外棘手。只是这小丫头手脚很麻利,已经在耳房收拾好了,竟叫我没有拒绝的余地。
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呀,我忘了,还没请小姐赐名。”
我有些为难:“那你以前叫什么?”
“回小姐,金盏。”
“嗯,那便叫金盏。”
很多年后,我总想起与金盏的初遇,那个暮色四合的黄昏。
明明只是千万个平常日子里不起眼的一天,我却没来由地记得很清楚。
这不免让人伤怀。
随手种下的种子过去好几日却还是没有动静。
我照着一天一浇水,两天一施肥的规律,仔细养着。这花种却不识我苦心,让我难过。
眼瞅着连下几日雨,我把姨娘从院子里扶回去以后,又去寻那土盆。正吭哧吭哧搬着,却和金盏打了个照面。
这些日子我和这小丫头尚算相安无事,屋里的杂事有人看顾着,倒是乐得清闲。
只是还生份得很,她却一把凑过来,兴趣盎然地问我:“小姐,这是什么?”
我讷讷地:“这个么,我倒也不太明白。呵呵,随便种着玩玩。”
事实上,我很有些担心,这种子不出芽,只怕要烂在土里头。
于是我顶着她期待的眼神,寻了把小铲子,把那颗球又给挖出来。
看着与我种下时没什么差距。许是我还没种几天,尚且赶不上它的死期。
“小姐,我能一起种么?”她露出个期待的表情。
我却有些吃惊:“可以倒是可以……”
似是看出来我的疑惑,她咬咬唇,腼腆解释道:“奴婢父亲是个花奴……”
我想了想,很满意,想不到自己的小丫鬟还是个能人,于我来说倒也算意外之喜。
倘若将这花养死了,在令光面前属实有些抬不起头。
思及此,我大方地把手里的土盆递出去,露出个郑重的表情:“那便交与你了。”
她有些愣,我却乐得做个甩手掌柜,一扭头不留恋地走了。
正巧,那几日教我礼乐的先生也到了。只是看我哪哪都不太顺眼,直言未曾教过这么愚钝的学生。
我被折腾得带了几分憔悴,也就没什么心思去费心其他的事,常常忘记回令光的信——虽说是信,实则更像他胡乱写就的随笔。什么今日天气甚好,吃了三珍楼的葫芦鸭,诸如此类的废话,数不胜数且乐此不疲。
我大多时候只回个阅字,心情好了便回他几句甚好甚好,葫芦鸭味道如何的废话,再传回去。
这只信使鸟每日不过送些劳什子的轱辘话,当真有些屈才。
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许是我回信着实慢了些,雨季稍歇的一晚,我正忙着做先生留下的日课。那机器鸟腿上绑了个小纸条晃悠到我面前。
解下一看,上头写:狗洞一叙。
我额角一抽,将纸条团成一团,顺手丢出去。
半晌,我认命地披上外裳,如同做贼一般从屋子里头溜出去。
到了南边院墙,却发现墙头坐了个颇为寂寥的背影。
我吓了一跳,在墙角小小声喊他的名字。
背影回过头,委屈着一张脸:“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我这不是来了么,”我敷衍地安慰他:“你大半夜在这,赏月?”
抬头看看,好一个无月无星的寂寞夜晚。
这让我很有些尴尬,遂摸摸鼻子盯着他。
令光抛下串绳索,示意我系在腰上。
“你让我爬墙?”我指指自己,惊悚地问道。
“没事,摔不死的,这墙不高。”
我转头就走,不带一丝留恋。
“哎!”他急匆匆挽留:“唬你的,我拉你上来。”
夜已深了,不远处的夜市却还很是热闹。
灯笼缀在周围漆黑的夜幕里,如星子般,沿着永华大街成一片流光溢彩的银河。
当我一头汗地爬上去时,见到的就是这副光景。
初夏的微风轻轻掠过发丝,我转头看令光,他没有作声,只是安静地看着远处。
凉丝丝的风把我吹得昏昏欲睡,于是我一把抓住令光的袖子。他瞅我一眼,挑挑眉:“这几日没睡好么?”
我揉揉眼睛:“先生留的日课有些多。怎么突然来找我。”
“我要去外边游学,来找你告别。”
突如其来的告别叫我有些意外,却还是点点头。
“明天就走。”他补充。
“好。”
他瞪着一双瑞凤眼,眨也不眨地盯着我。
我想了想,似乎又有些太过于简单,于是补充:“一路顺风。”
“你就没有一点,哪怕半点不舍?”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顿悟,遂问他:“你要去多久?”
“不知道,短的话一两年,长的话可能就再也不回来了。”
他赌着口气。
我有些无措看着他。
老实说,我很少经历过离别。
十二年的过往里,陪在我身边便只有姨娘。身边的丫鬟婆子换了一茬又一茬,院中草木枯萎又生长。
外物于我而言,不过生命中的过客尔尔。
他无奈地叹口气,摸摸我的头。
“嗯,知道了。小璃要保重,我走了。”
我只是沉默地看他,大约便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向来嘴笨得恨。
看着他准备离开,我喊住他,很是认真道:“我会想你的。”
好像一个承诺。
他一怔,总算露出今晚第一个笑容。
“嗯,知道了。”
令光走后,不久便要入新岁。
林夫人差人送来两件新裁的冬装,看模样大抵是上京近来新潮的款式。
金盏替我妥帖地收进柜子里头。那盆花种自入冬来便长势喜人,冒出的小绿芽叫我怎么看怎么欢喜。
我依旧跟着女先生学习礼乐。她教我奏琴曲时,每日要叹上个八百遍,只因我实在没什么音律的天赋。
冬日寒冷。我便趁她不注意,时不时搓搓手,又缩进袖笼里暖和暖和,将她气得横眉竖眼。
每日回去时,姨娘总坐在廊下。她还算清醒的日子里,便总要笑着摸摸我的头,从怀里掏出块饴糖递给我。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却还是对此很受用。
休息时我总坐那土盆旁,冬日的暖阳打在花叶上,现出一种温暖的色泽。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金盏聊天。
“金盏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小丫头陪着姨娘一块儿坐在廊下,正眯着眼睛晒太阳。闻言低下头,似是思考了一会。
我叫太阳晒的神游天外,也就并没多在意。
金盏并非家养子。她是尚书府去岁从牙婆手里头买来的。
她原是江南人氏。天宁五年,天灾盛行。其父本是大户人家的花奴,家里不过堪堪温饱。过年时弟弟发起高热,为了治病,家里已经揭不开锅。
好几次路过街口时,父亲总看着她沉默着。其实那时候,她已经明了父亲的意思了。
说到这,她似乎笑了笑,过了一会才继续。
所以下一次路过街口时,人牙子从父亲手里牵过她时,她没有哭闹,只是扭头盯着父亲的身影。
父亲沿着街口的石板路低头走着,直到
一个左转消失在拐角处。
“那之后我就被人牙子一路带来上京,叫尚书府的管家一道买了回来。”
我有些难受。
“我现在过得很好。能给小姐种花,还能每天都晒晒太阳,不是吗?”
她看向我,狡黠地眨眨眼。
其实那天我想告诉她,说难过的事时,不用笑也可以。
但我只是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金盏比府里的花匠技艺要好。”
于是我们从席上偷溜出去。永华大街的巷口处,他不知道从哪摸出只精致的机关小鸟。
“这是什么?”
他一脸骄傲:“我组装的信使鸟。”
我捧在手心细看,这鸟儿画得倒很是不错,别有几分意趣。
临别时,他嘱咐我:“记得给我写信。”
我点点头。
但是,写些什么呢?
就这样,平静无波的几日后,我在庭院里抓住一只显眼的机关鸟。宛如做贼般将它腿上的小纸条拿下后,打开,上附六个大字:
怎么样厉害吧
我无语凝噎,遂题一个“阅”字,又宛如做贼般将机关鸟放飞。
自从有了机关鸟,我便常常收到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或是一只小小竹蜻蜓,木制的鸠车。
某次他送来一本小小的志异册子,叫我心痒难耐地一直看到夜里,点着的灯火差点燎着我的头发。
八月未央,他给我颗不知名的种子。说是花种,却未曾见过这么大而圆润的种子。我没种过花,有些无措,便随手找了个土盆种下。
某日正午,前院来了个大丫鬟,说是父亲要见我。
她将我从头到尾打量一番,露出个薄讽的笑容来:“姑娘怎么穿得如此朴素,若是见客,岂不叫人家以为夫人薄待了你。”
我冷冷盯着她:“轮不到你来多嘴。”
她讪讪地,没再说话。经过廊下时,姨娘正坐在阶上,不知道念叨着什么。
丫鬟不敢靠近她,我走过去,小声说:“姨娘,父亲唤我。”
她抬起头看我一眼,又低下头,没做声。
去前院的路上,周围的仆人都间或悄悄看我一眼。
林府只有一位公子并一位庶出的小姐,这本不是什么秘密。
奈何我出现在这实在是件稀罕事,反倒叫他们都忍不住好奇心。
我低着头,丫鬟把我带到前院的花厅。抬头一看,上首坐着的正是林从谦和林夫人。
这对我来说无异于太阳打西边起。
我上前唤:“父亲,母亲。”
林从谦正值壮年,蓄须,脸上却遍布沟壑。又老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实在说不上儒雅。
他那双精明的眼珠子将我从上到下扫视一圈,好似在看什么待价而沽的商品。
“阿璃也到了岁数了。兰溪,差人给她寻几位女先生吧。”
一旁的美妇人笑着应下。
虽说我打小便知终有这么一天,只是到来时却还是叫我有些许愣怔。
不知从几岁起,听着周围婆子的闲话,我便知道自己这一生只有这么一条路——及笄后被林从谦当做个收拢他人的物什送出去。
我如寓言里坐井观天的青蛙,仰望偏院四周拱顶围出的那一小片天空,有些麻木地等待着自己的终局。
而现在,这一天终于快到了。
林夫人一副慈爱的模样,叫人带我下去,说是要做几件衣服给我。
给我丈量尺寸的婆子嘴巴上说着些吉利话:“老爷和夫人对姑娘真好,姑娘可得好好珍惜。”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回到偏院时,已近黄昏。我有些倦怠,却发现院子中间站着个小丫鬟,和我一般大的年纪。
见着我,露出个浅浅的笑容,脸颊两个小小的酒窝很是喜人。
“你是谁?”
她低下头,声音脆生生的:“我是夫人吩咐来伺候小姐的。”
我叹了口气,觉得分外棘手。只是这小丫头手脚很麻利,已经在耳房收拾好了,竟叫我没有拒绝的余地。
我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呀,我忘了,还没请小姐赐名。”
我有些为难:“那你以前叫什么?”
“回小姐,金盏。”
“嗯,那便叫金盏。”
很多年后,我总想起与金盏的初遇,那个暮色四合的黄昏。
明明只是千万个平常日子里不起眼的一天,我却没来由地记得很清楚。
这不免让人伤怀。
随手种下的种子过去好几日却还是没有动静。
我照着一天一浇水,两天一施肥的规律,仔细养着。这花种却不识我苦心,让我难过。
眼瞅着连下几日雨,我把姨娘从院子里扶回去以后,又去寻那土盆。正吭哧吭哧搬着,却和金盏打了个照面。
这些日子我和这小丫头尚算相安无事,屋里的杂事有人看顾着,倒是乐得清闲。
只是还生份得很,她却一把凑过来,兴趣盎然地问我:“小姐,这是什么?”
我讷讷地:“这个么,我倒也不太明白。呵呵,随便种着玩玩。”
事实上,我很有些担心,这种子不出芽,只怕要烂在土里头。
于是我顶着她期待的眼神,寻了把小铲子,把那颗球又给挖出来。
看着与我种下时没什么差距。许是我还没种几天,尚且赶不上它的死期。
“小姐,我能一起种么?”她露出个期待的表情。
我却有些吃惊:“可以倒是可以……”
似是看出来我的疑惑,她咬咬唇,腼腆解释道:“奴婢父亲是个花奴……”
我想了想,很满意,想不到自己的小丫鬟还是个能人,于我来说倒也算意外之喜。
倘若将这花养死了,在令光面前属实有些抬不起头。
思及此,我大方地把手里的土盆递出去,露出个郑重的表情:“那便交与你了。”
她有些愣,我却乐得做个甩手掌柜,一扭头不留恋地走了。
正巧,那几日教我礼乐的先生也到了。只是看我哪哪都不太顺眼,直言未曾教过这么愚钝的学生。
我被折腾得带了几分憔悴,也就没什么心思去费心其他的事,常常忘记回令光的信——虽说是信,实则更像他胡乱写就的随笔。什么今日天气甚好,吃了三珍楼的葫芦鸭,诸如此类的废话,数不胜数且乐此不疲。
我大多时候只回个阅字,心情好了便回他几句甚好甚好,葫芦鸭味道如何的废话,再传回去。
这只信使鸟每日不过送些劳什子的轱辘话,当真有些屈才。
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许是我回信着实慢了些,雨季稍歇的一晚,我正忙着做先生留下的日课。那机器鸟腿上绑了个小纸条晃悠到我面前。
解下一看,上头写:狗洞一叙。
我额角一抽,将纸条团成一团,顺手丢出去。
半晌,我认命地披上外裳,如同做贼一般从屋子里头溜出去。
到了南边院墙,却发现墙头坐了个颇为寂寥的背影。
我吓了一跳,在墙角小小声喊他的名字。
背影回过头,委屈着一张脸:“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我这不是来了么,”我敷衍地安慰他:“你大半夜在这,赏月?”
抬头看看,好一个无月无星的寂寞夜晚。
这让我很有些尴尬,遂摸摸鼻子盯着他。
令光抛下串绳索,示意我系在腰上。
“你让我爬墙?”我指指自己,惊悚地问道。
“没事,摔不死的,这墙不高。”
我转头就走,不带一丝留恋。
“哎!”他急匆匆挽留:“唬你的,我拉你上来。”
夜已深了,不远处的夜市却还很是热闹。
灯笼缀在周围漆黑的夜幕里,如星子般,沿着永华大街成一片流光溢彩的银河。
当我一头汗地爬上去时,见到的就是这副光景。
初夏的微风轻轻掠过发丝,我转头看令光,他没有作声,只是安静地看着远处。
凉丝丝的风把我吹得昏昏欲睡,于是我一把抓住令光的袖子。他瞅我一眼,挑挑眉:“这几日没睡好么?”
我揉揉眼睛:“先生留的日课有些多。怎么突然来找我。”
“我要去外边游学,来找你告别。”
突如其来的告别叫我有些意外,却还是点点头。
“明天就走。”他补充。
“好。”
他瞪着一双瑞凤眼,眨也不眨地盯着我。
我想了想,似乎又有些太过于简单,于是补充:“一路顺风。”
“你就没有一点,哪怕半点不舍?”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顿悟,遂问他:“你要去多久?”
“不知道,短的话一两年,长的话可能就再也不回来了。”
他赌着口气。
我有些无措看着他。
老实说,我很少经历过离别。
十二年的过往里,陪在我身边便只有姨娘。身边的丫鬟婆子换了一茬又一茬,院中草木枯萎又生长。
外物于我而言,不过生命中的过客尔尔。
他无奈地叹口气,摸摸我的头。
“嗯,知道了。小璃要保重,我走了。”
我只是沉默地看他,大约便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向来嘴笨得恨。
看着他准备离开,我喊住他,很是认真道:“我会想你的。”
好像一个承诺。
他一怔,总算露出今晚第一个笑容。
“嗯,知道了。”
令光走后,不久便要入新岁。
林夫人差人送来两件新裁的冬装,看模样大抵是上京近来新潮的款式。
金盏替我妥帖地收进柜子里头。那盆花种自入冬来便长势喜人,冒出的小绿芽叫我怎么看怎么欢喜。
我依旧跟着女先生学习礼乐。她教我奏琴曲时,每日要叹上个八百遍,只因我实在没什么音律的天赋。
冬日寒冷。我便趁她不注意,时不时搓搓手,又缩进袖笼里暖和暖和,将她气得横眉竖眼。
每日回去时,姨娘总坐在廊下。她还算清醒的日子里,便总要笑着摸摸我的头,从怀里掏出块饴糖递给我。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却还是对此很受用。
休息时我总坐那土盆旁,冬日的暖阳打在花叶上,现出一种温暖的色泽。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金盏聊天。
“金盏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小丫头陪着姨娘一块儿坐在廊下,正眯着眼睛晒太阳。闻言低下头,似是思考了一会。
我叫太阳晒的神游天外,也就并没多在意。
金盏并非家养子。她是尚书府去岁从牙婆手里头买来的。
她原是江南人氏。天宁五年,天灾盛行。其父本是大户人家的花奴,家里不过堪堪温饱。过年时弟弟发起高热,为了治病,家里已经揭不开锅。
好几次路过街口时,父亲总看着她沉默着。其实那时候,她已经明了父亲的意思了。
说到这,她似乎笑了笑,过了一会才继续。
所以下一次路过街口时,人牙子从父亲手里牵过她时,她没有哭闹,只是扭头盯着父亲的身影。
父亲沿着街口的石板路低头走着,直到
一个左转消失在拐角处。
“那之后我就被人牙子一路带来上京,叫尚书府的管家一道买了回来。”
我有些难受。
“我现在过得很好。能给小姐种花,还能每天都晒晒太阳,不是吗?”
她看向我,狡黠地眨眨眼。
其实那天我想告诉她,说难过的事时,不用笑也可以。
但我只是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金盏比府里的花匠技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