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引玉眼眸低垂,语气平静,“我哪里敢?说的都是真心话罢了。”
秦复忽而冷笑一声,抬起骨节分明的手指,轻捏住柳引玉的下巴,迫使她抬头与他对视。
“真心话?”秦复眼眸深邃,语气冰冷如霜:“你如此赤诚,那我问你,城破之日,你在青雀楼上与之私会的那个小倌又是谁?”
“我已查实了他和南军几个官员有勾结,天下方定,你们又想翻起什么涛浪?柳引玉,你说你一心为了百姓,可究竟他们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就凭你们折腾吗?”
柳引玉呼吸一滞,脸色罕见的苍白了几分。
她想说什么,却无力反驳,秦复不松开她,她手指被迫紧紧抓着桌沿。
秦复见她这副模样,心中怒火更盛,猛地甩开她的下巴,起身大步走入茫茫夜色。
院中草丛中蚂蚱跳动,柳引玉的心像被摆动的草撩拨,难以平静下来。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一辆马车在空旷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声响。
周围零零星星只有几个早起穿行的行人,整座京城仿佛还在沉睡之中。
马车内,柳引玉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街道,心中却有些茫茫然。
她许多天没有出来,不出她意料,京城是少见的沉寂。京都城中要想恢复往日生机,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穆尹,是什么样的人?”她素手放下车帘,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秦复。
她没见过陈王,而坊间关于他的各种传闻都有,有人说他心慈高洁,有人说他犹如阎罗。都不可信。
秦复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情绪,言简意赅道:“王爷是千古难得的仁君。”
柳引玉不置可否,沉默地垂下眼眸。
马车一路前行,最终停在了一座府邸前。这座宅邸并不算奢华,门头都透着一股专属于文人墨客的清雅。
“崔府”两个烫金大字刻在门匾上,于晨光中熠熠生辉。
秦复率先下车,柳引玉低眉跟在他身后。
他今日穿着一身竹青白纹锦袍,腰间佩着一块白玉,更显得丰神俊朗,气宇不凡,引得街上为数不多的行人纷纷侧目。
他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径直走到门前,身侧侍卫抬手叩响了崔府大门。
“咚咚咚——”
沉重的敲门声在静默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片刻后,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年迈的老仆出现在门口。
他探出头来,“二位有何贵干?”
秦复微微一笑:“烦请通报一声,就说秦复求见崔大人。”
老仆闻言忙不迭去通报,大门开着一条缝,露出中庭里一个汩汩冒着清水的水潭。
崔尚书?崔邈?
柳引玉心惟:崔邈历以高风亮节示世,站在他的角度,怎会与秦复此等宁朝的乱臣贼子见面?
秦复疑似看出她心中所想,悠悠然:
“别多想,老头也是不得已。他这个时候再当圣人,一家老小还怎么活?”
柳引玉睥他一眼,打趣道:“拿家眷做要挟,也能称为仁君?”
秦复不在乎:“谁要挟他?老头自己愿意。再说了,来见他是我的主意,与王爷无关。”
正说着,门开了。还是那个老仆,他恭敬道:“原来是秦将军,快请进,老爷已经在里面等候了。”
秦复点点头,带着柳引玉走进崔府。穿过影壁长廊,便来到崔府的前厅。
前厅内已经坐着一位老者,正是当朝户部尚书崔邈。他年约六十,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见到秦复进来,崔邈连忙起身相迎,“秦将军来访,老夫本该亲自出去迎接,奈何内子今晨不适,老夫便多照看了一刻,这......还望勿要怪罪。”
他若亲自出来迎接,一顶不忠谄媚的锅立刻就能扣在他头上。秦复明白这道理,客气道:“崔大人与夫人伉俪情深,我怎会怪罪?”
说完,又恭敬一礼:“晚辈秦复,拜见崔大人。”
崔邈笑着扶起秦复,指着旁边的椅子说道:“秦大人不必多礼,请坐。”
秦复坐下,向柳引玉看了一眼,柳引玉心领意会,上前给他倒了杯茶,站在他身后偷偷观察崔邈。
崔邈神色微变,秦复看在眼中,也不以为然。他知道这些文人向来厌恶狎婢之风。
“不知秦大人今日前来,所谓何事啊?”崔尚书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问道。
秦复放下茶杯,开门见山,“我为陈王登基大典而来,我替殿下问一句,崔尚书可愿为此次大典司礼正使。”
崔尚书闻言,脸色微变,连连摆手,“秦大人,此事不妥,老夫年事已高,年事已高啊。”
秦复早料到他会拒绝,也不急,“此言差矣。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崔大人皆是百官楷模。若是还不肯主持大典,又有谁能担任?”
崔邈还想再推辞,却被秦复打断,“这也是王爷的意思,于情于理,崔尚书都不宜再推脱。”
他这话便是下了定论。
崔邈无言,见秦复态度坚决,知道自己再推辞下去也不合适,于是长叹一声,点头应允,半是感慨道:
“承蒙王爷厚爱,老夫惭愧,惭愧!”
秦复闻言,身子微微前倾,“崔大人以为,陈王是何种人?”
他语气状似无意,柳引玉却凝集了精神。方才在马车上,她也问了秦复这个问题,秦复几乎一字不差地转述给了崔邈,是想借崔邈的口说什么给她听?
崔尚书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道:“陈王殿下,心怀天下,胸有沟壑,乃不可多得的仁主。”
仁主。
柳引玉知道这话多半掺杂了识时务,但短时间内从两人口中听到同样的词,没有人会不下意识相信。
马车缓缓行驶在青石板路上,车轮碾过积雪,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车厢内,秦复闭目养神,柳引玉则望着窗外不断倒退的街景,思绪万千划过。
“方才崔邈所言,你都听到了吧?”秦复语气疏淡。
柳引玉不动声色答道:“听到了。”
秦复闭目养神,双指压上太阳穴,“我给了你机会,柳引玉。你让他们回京,我只要那场冤案背后谋划之人的命,其余的我可以放过。”
他猝然睁开眼,眼瞳中情绪有些激烈。
他一把拽住柳引玉的胳膊,盯着她的眼睛问:“你其实也看出来我不想杀你对吧?你是不是在心里嘲笑我,笑我对着有灭族之仇的女人都不忍下手?”
柳引玉看着他,静默片刻,用力抽出手臂,“你多想了。”
她不是个木头,也不是猜不出秦复对她尚有旧情,不然以他的性子不会容她活到今天。
但是她已经没有办法再面对他的感情了。
柳引玉的心也是肉长的,她不忍心再辜负他。况且,就算秦复不下手,她能再活多久也尚不可知。
秦复情绪有些激动,他深呼吸几口,语气加快,“我不是不恨你,我在战场上杀人从不眨眼,但没办法狠下心对你。”
“我甚至等着你解释,解释当年你是被迫的,是受人逼迫!可是你没有......柳引玉,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柳引玉有点懵,她不知道秦复情绪怎么来得如此猛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秦复呼吸凌乱,已不指望柳引玉能说出个所以然,只能闭上眼平息自己心绪。
他厌恶这样的感觉,自己就像在拼命的索取一丝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救命稻草,可又溺在水中怎么也游不上来。
他也不知道,为何自己突然就装不下去了?他有些后悔,如果没有今天这一番话,自己或许可以一直强硬下去。
柳引玉不知该做何想,她看着闭眼但眉目带怒的秦复,有些手足不知往哪放。
在秦复回京之前,她以为他只剩下滔天恨意,因而从青雀楼出来那天就已经准备好赴死。可秦复没有杀她,说是囚禁,甚至连讯问手段都没在她身上施展。
可她并没有死里逃生的喜悦,一颗心反而越来越紧。
马车外的侍卫们都装作听不见车里的动静,一个个封闭五感,安静跟着马车行在长街上。
终于,马车外传来长风的声音:“主子,前面有一个人拦路。”
长风语气有些不悦,秦复隔着车都能想象出他此刻一定皱着眉,他心情不好,忍了又忍,拔高声音:“谁这么大胆?你们不会赶吗?”
奇怪的是,长风没有再说话。拦车之人的慌乱声音传来,他扯着嗓子喊:“秦将军,求您救救相郎君吧!”
相郎君,相行中?
还没等秦复开口,柳引玉先一步掀开帘子,高喝道:“他怎么了?”
秦复悠悠然抱臂不言,拦车人快要哭出来,“三天前小人打扫屋子的时候发现相郎君留下的信,信上他说出去游历一段时间,小人也就没多心。”
“可是昨天,小人晚上正在睡觉,听到门外有人敲了三声,小人一开门,差点被一把匕首刺瞎眼。那个人就像个妖怪,他告诉小人,让小人......”
话至此处,他竟然哽咽的不像样,叩头哀嚎。
“他让小人,三天后于京西郊,去领相郎君的尸首!”
秦复忽而冷笑一声,抬起骨节分明的手指,轻捏住柳引玉的下巴,迫使她抬头与他对视。
“真心话?”秦复眼眸深邃,语气冰冷如霜:“你如此赤诚,那我问你,城破之日,你在青雀楼上与之私会的那个小倌又是谁?”
“我已查实了他和南军几个官员有勾结,天下方定,你们又想翻起什么涛浪?柳引玉,你说你一心为了百姓,可究竟他们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就凭你们折腾吗?”
柳引玉呼吸一滞,脸色罕见的苍白了几分。
她想说什么,却无力反驳,秦复不松开她,她手指被迫紧紧抓着桌沿。
秦复见她这副模样,心中怒火更盛,猛地甩开她的下巴,起身大步走入茫茫夜色。
院中草丛中蚂蚱跳动,柳引玉的心像被摆动的草撩拨,难以平静下来。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一辆马车在空旷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声响。
周围零零星星只有几个早起穿行的行人,整座京城仿佛还在沉睡之中。
马车内,柳引玉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街道,心中却有些茫茫然。
她许多天没有出来,不出她意料,京城是少见的沉寂。京都城中要想恢复往日生机,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穆尹,是什么样的人?”她素手放下车帘,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秦复。
她没见过陈王,而坊间关于他的各种传闻都有,有人说他心慈高洁,有人说他犹如阎罗。都不可信。
秦复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情绪,言简意赅道:“王爷是千古难得的仁君。”
柳引玉不置可否,沉默地垂下眼眸。
马车一路前行,最终停在了一座府邸前。这座宅邸并不算奢华,门头都透着一股专属于文人墨客的清雅。
“崔府”两个烫金大字刻在门匾上,于晨光中熠熠生辉。
秦复率先下车,柳引玉低眉跟在他身后。
他今日穿着一身竹青白纹锦袍,腰间佩着一块白玉,更显得丰神俊朗,气宇不凡,引得街上为数不多的行人纷纷侧目。
他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径直走到门前,身侧侍卫抬手叩响了崔府大门。
“咚咚咚——”
沉重的敲门声在静默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片刻后,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年迈的老仆出现在门口。
他探出头来,“二位有何贵干?”
秦复微微一笑:“烦请通报一声,就说秦复求见崔大人。”
老仆闻言忙不迭去通报,大门开着一条缝,露出中庭里一个汩汩冒着清水的水潭。
崔尚书?崔邈?
柳引玉心惟:崔邈历以高风亮节示世,站在他的角度,怎会与秦复此等宁朝的乱臣贼子见面?
秦复疑似看出她心中所想,悠悠然:
“别多想,老头也是不得已。他这个时候再当圣人,一家老小还怎么活?”
柳引玉睥他一眼,打趣道:“拿家眷做要挟,也能称为仁君?”
秦复不在乎:“谁要挟他?老头自己愿意。再说了,来见他是我的主意,与王爷无关。”
正说着,门开了。还是那个老仆,他恭敬道:“原来是秦将军,快请进,老爷已经在里面等候了。”
秦复点点头,带着柳引玉走进崔府。穿过影壁长廊,便来到崔府的前厅。
前厅内已经坐着一位老者,正是当朝户部尚书崔邈。他年约六十,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见到秦复进来,崔邈连忙起身相迎,“秦将军来访,老夫本该亲自出去迎接,奈何内子今晨不适,老夫便多照看了一刻,这......还望勿要怪罪。”
他若亲自出来迎接,一顶不忠谄媚的锅立刻就能扣在他头上。秦复明白这道理,客气道:“崔大人与夫人伉俪情深,我怎会怪罪?”
说完,又恭敬一礼:“晚辈秦复,拜见崔大人。”
崔邈笑着扶起秦复,指着旁边的椅子说道:“秦大人不必多礼,请坐。”
秦复坐下,向柳引玉看了一眼,柳引玉心领意会,上前给他倒了杯茶,站在他身后偷偷观察崔邈。
崔邈神色微变,秦复看在眼中,也不以为然。他知道这些文人向来厌恶狎婢之风。
“不知秦大人今日前来,所谓何事啊?”崔尚书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问道。
秦复放下茶杯,开门见山,“我为陈王登基大典而来,我替殿下问一句,崔尚书可愿为此次大典司礼正使。”
崔尚书闻言,脸色微变,连连摆手,“秦大人,此事不妥,老夫年事已高,年事已高啊。”
秦复早料到他会拒绝,也不急,“此言差矣。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崔大人皆是百官楷模。若是还不肯主持大典,又有谁能担任?”
崔邈还想再推辞,却被秦复打断,“这也是王爷的意思,于情于理,崔尚书都不宜再推脱。”
他这话便是下了定论。
崔邈无言,见秦复态度坚决,知道自己再推辞下去也不合适,于是长叹一声,点头应允,半是感慨道:
“承蒙王爷厚爱,老夫惭愧,惭愧!”
秦复闻言,身子微微前倾,“崔大人以为,陈王是何种人?”
他语气状似无意,柳引玉却凝集了精神。方才在马车上,她也问了秦复这个问题,秦复几乎一字不差地转述给了崔邈,是想借崔邈的口说什么给她听?
崔尚书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道:“陈王殿下,心怀天下,胸有沟壑,乃不可多得的仁主。”
仁主。
柳引玉知道这话多半掺杂了识时务,但短时间内从两人口中听到同样的词,没有人会不下意识相信。
马车缓缓行驶在青石板路上,车轮碾过积雪,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车厢内,秦复闭目养神,柳引玉则望着窗外不断倒退的街景,思绪万千划过。
“方才崔邈所言,你都听到了吧?”秦复语气疏淡。
柳引玉不动声色答道:“听到了。”
秦复闭目养神,双指压上太阳穴,“我给了你机会,柳引玉。你让他们回京,我只要那场冤案背后谋划之人的命,其余的我可以放过。”
他猝然睁开眼,眼瞳中情绪有些激烈。
他一把拽住柳引玉的胳膊,盯着她的眼睛问:“你其实也看出来我不想杀你对吧?你是不是在心里嘲笑我,笑我对着有灭族之仇的女人都不忍下手?”
柳引玉看着他,静默片刻,用力抽出手臂,“你多想了。”
她不是个木头,也不是猜不出秦复对她尚有旧情,不然以他的性子不会容她活到今天。
但是她已经没有办法再面对他的感情了。
柳引玉的心也是肉长的,她不忍心再辜负他。况且,就算秦复不下手,她能再活多久也尚不可知。
秦复情绪有些激动,他深呼吸几口,语气加快,“我不是不恨你,我在战场上杀人从不眨眼,但没办法狠下心对你。”
“我甚至等着你解释,解释当年你是被迫的,是受人逼迫!可是你没有......柳引玉,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柳引玉有点懵,她不知道秦复情绪怎么来得如此猛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秦复呼吸凌乱,已不指望柳引玉能说出个所以然,只能闭上眼平息自己心绪。
他厌恶这样的感觉,自己就像在拼命的索取一丝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救命稻草,可又溺在水中怎么也游不上来。
他也不知道,为何自己突然就装不下去了?他有些后悔,如果没有今天这一番话,自己或许可以一直强硬下去。
柳引玉不知该做何想,她看着闭眼但眉目带怒的秦复,有些手足不知往哪放。
在秦复回京之前,她以为他只剩下滔天恨意,因而从青雀楼出来那天就已经准备好赴死。可秦复没有杀她,说是囚禁,甚至连讯问手段都没在她身上施展。
可她并没有死里逃生的喜悦,一颗心反而越来越紧。
马车外的侍卫们都装作听不见车里的动静,一个个封闭五感,安静跟着马车行在长街上。
终于,马车外传来长风的声音:“主子,前面有一个人拦路。”
长风语气有些不悦,秦复隔着车都能想象出他此刻一定皱着眉,他心情不好,忍了又忍,拔高声音:“谁这么大胆?你们不会赶吗?”
奇怪的是,长风没有再说话。拦车之人的慌乱声音传来,他扯着嗓子喊:“秦将军,求您救救相郎君吧!”
相郎君,相行中?
还没等秦复开口,柳引玉先一步掀开帘子,高喝道:“他怎么了?”
秦复悠悠然抱臂不言,拦车人快要哭出来,“三天前小人打扫屋子的时候发现相郎君留下的信,信上他说出去游历一段时间,小人也就没多心。”
“可是昨天,小人晚上正在睡觉,听到门外有人敲了三声,小人一开门,差点被一把匕首刺瞎眼。那个人就像个妖怪,他告诉小人,让小人......”
话至此处,他竟然哽咽的不像样,叩头哀嚎。
“他让小人,三天后于京西郊,去领相郎君的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