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清素来畏惧鬼神怪谈。
幼时一个夏夜,他与明濯雪二人共看一本志怪奇谈,讲的是一个人遭妖魔挖心而不死,最终成为邪魔吞吃他人的故事。
这故事叙事单调内容无趣,唯有结尾那一出生人变活鬼的情节略显出挑。
明濯雪通篇看完只觉无聊,脑袋一倒,睡得像死猪;徐生清却被吓了个厉害,翻来覆去难睡着,最后硬是瞪圆了眼熬到天光熹微。
可就算再恐惧,他也是徐涉川的亲传弟子,再则驱鬼也算道士本职,他就是想避,也总有被赶鸭子上架的时候。
徐生清这会儿就是鸭子被赶上了架,正在强撑。
他腰背板直,手里挂着布包袱,腰间别着桃木剑,一身笔挺道袍。若不瞧那毫无人色的脸,倒确实很像个神仙小说中驱妖除魔的正派道长。
见明濯雪来,他仿若拨开云雾见青天,整个人都挺拔了许些,对着妇人说了两句,约莫是道“那位就是红衣”之类的话。
因那妇人马上“咦”了一声,问:“那她为什么没穿红衣服?”
徐生清闭眼胡诌:“可能红衣服脏了,就换了。”
妇人不疑有他,两眼放光,正要伸手来抓明濯雪,便见“金口袋”往前挪了一步。
那妇人似乎怕极了他,即刻不再动作,怯怯说了句:“那我招呼他们一声。”便回身,呼唤起坐在石阶上休息的村人。
山观门前,除却“金口袋”,统共来了五人一尸,两个抬尸壮汉,一位年迈的老者,一位青年与一位中年妇人。尸体平躺木板上,一身白衣,双手裹在白袖里,帷帽盖脸遮住面容。
明濯雪匆匆瞥过一眼,问徐生清:“什么时候出发?”
徐生清接过明濯雪手里的灯笼,答:“现在。”
明濯雪一抬下巴:“这尸体……”
徐生清深吸一口气:“自然是要抬回去。”
明濯雪疑惑:“那抬上来干嘛?”
徐生清苦笑:“他们说山上阳气足,还有你的剑气在,能镇住她,让她不敢尸变。”
明濯雪作惊异状:“怎么会不敢,她今天不还在山观里走了走,往观景台逛了一圈么。”
徐生清咬牙切齿:“阿雪。”
明濯雪诚恳认错,继续问:“尸体什么情况?”
徐生清不清楚明濯雪关注这尸首的原委,只以为她是突然起了兴致,五官拧做一团,幽幽道:“脸被砸烂,根本看不出是谁。他们是凭借那身衣服认的人。”
明濯雪问:“那手呢?”
徐生清不解:“手是好好的啊。”
明濯雪:“很正常?没沾水?”
徐生清皱眉:“没啊,尸体是躺在溪边一棵老槐树下的,没进水里。怎么了?需要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没,回头再说。”明濯雪拍上徐生清肩头,又好奇着问:“你怕吗?”
不待人回答,明濯雪真诚道:“你别怕,我剑气厉害,她不敢尸变。”
徐生清恶狠狠磨起后槽牙,瞪了明濯雪一眼,得了人嬉皮笑脸一句:“那我们走呗。”
说罢,明濯雪又向仍未回神的徐涉川大呼一声,摇着腕间铃铛,道:“跟老卢说一声,我下山去了。”才转头,向着被晾了许久的“金口袋”打招呼:“王爷,好久不见。”
淮庆王虞危行脸上挂着笑,话里却尽是被忽视的哀怨:“半年不见,明二小姐就和在下生疏了。”
明濯雪皮笑肉不笑地答:“您毕竟是王爷,和我们这些草民身份有别。”
虞危行面露神伤,做西子捧心状,道:“二小姐以前还说‘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怎么这会儿就开始强调身份了,莫不是不把我当朋友了。”
明濯雪曾在匪徒手中救下虞危行。
虞危行感激,为报答救命之恩给她当了一年半的钱袋子。他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在明濯雪心里称得上一个还算好。
不过,在虞危行趁人之危提亲,她哥顺其自然嫁妹后,这个还算好,就被降成了不算差,但算不上好。
明濯雪与他同行一年半,对此人品性多少有些了解,晓得他承了他们家八百个心眼子的险恶本性,只能当酒肉朋友,能同甘,但不能共苦。
淮庆王家代代出能人。
初代淮庆王跟着高祖马背上打天下,功高盖世,荣获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并鹤立鸡群于一众抄家流放斩首的同伴,得了一个寿终正寝,只此便足以见其城府。
二代淮庆王在熬死自个儿老爹后,才入了仕途。不惑之年还不过一方县令,知命之年却已成了吏部尚书,升迁速度可谓是平步青云。此后更是□□如千年老王八,硬熬死了两代皇帝,熬到了襄王叛乱,先皇驾崩,新帝继位,荣获四朝元老之称。最后人老死都堂,死前还握着笔杆子在批阅公文。
三代淮庆王是虞危行的父亲。这一位倒是不曾入仕,但其名号远比其父、其祖父更为世人津津乐道,因的是他与淮庆河上卖鱼姑娘的一段情。那姑娘已为人妇,却被强掳进了王府。为示爱慕之情,他一掷千金为人筑起一座擎云楼。楼共计十二层,高耸入云,光是台座便有五丈高,雕梁绣柱飞阁流丹,华美异常,引得无数文人提笔留墨、赋诗赞颂。
这一桩本是强取豪夺为人不齿的事迹也藉此一转风评,成了淮庆河两岸人人赞叹的情深往事。
虞危行提及往事,倒不同旁人,毫无忌讳地大骂自己父亲混账。
骂罢,眉眼弯弯对这明濯雪道,如果是他,会先把他娘的前夫婿除掉,再在其伤心难过之际,趁虚而入。这样不仅得了人,还不会遭人唾骂,甚至还能博一个痴情人的赞誉。
叫明濯雪听得直想把人踹进河。
虞危行便是这样一个人,想啄食鱼肉,还要叫鱼心甘情愿躺上餐桌才行。
因而当他明目张胆搅和进上京城那一团乱麻里,还说,只是想救明濯雪脱离苦海,当真别无他求时,明濯雪只觉得他是在唱曲说戏。
明濯雪打了两声“哈哈”,带过话题,道:“怎么会呢?只是王爷千金之躯,这次出行带足人手了吗?可别再像上次那样碰见山匪劫道,手底下人却不够使。”
“这还真没有。”迎着明濯雪的目光,虞危行坦然道,“我相信明姑娘会保护我的。”
明濯雪白眼险些翻上天,敷衍着回道:“那敢问王爷来此所谓何事,要待多久?我有要紧事恐怕不能久陪。”
虞危行笑了起来,似是等这句问话很久了,答道:“我是来逃婚的,至于待多久,全看明姑娘在这里待多久。另外,我能否请问明姑娘,有何急事?”
明濯雪也粲然一笑,全然没有半分尴尬,对道:“这可真巧了,我的急事竟和王爷来此的原由一样,也是逃婚。”
正和妇人拉扯尸体事宜的徐生清捕捉到关键信息,猛一回头,收获明濯雪一记眼刀子。
徐生清对此类眼神信息颇有心得。
他敛起八卦神情,正色对着忧心忡忡的妇人,道:“王婶您放心,不会有事的。有我那师侄,那位鼎鼎有名的天下第一剑的徒弟在,您放心好了,就算起尸了她也能把人给摁下去。再说,天都黑了,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事。您就让这位下山吧,我们山观不留客,尸体也不行。”
幼时一个夏夜,他与明濯雪二人共看一本志怪奇谈,讲的是一个人遭妖魔挖心而不死,最终成为邪魔吞吃他人的故事。
这故事叙事单调内容无趣,唯有结尾那一出生人变活鬼的情节略显出挑。
明濯雪通篇看完只觉无聊,脑袋一倒,睡得像死猪;徐生清却被吓了个厉害,翻来覆去难睡着,最后硬是瞪圆了眼熬到天光熹微。
可就算再恐惧,他也是徐涉川的亲传弟子,再则驱鬼也算道士本职,他就是想避,也总有被赶鸭子上架的时候。
徐生清这会儿就是鸭子被赶上了架,正在强撑。
他腰背板直,手里挂着布包袱,腰间别着桃木剑,一身笔挺道袍。若不瞧那毫无人色的脸,倒确实很像个神仙小说中驱妖除魔的正派道长。
见明濯雪来,他仿若拨开云雾见青天,整个人都挺拔了许些,对着妇人说了两句,约莫是道“那位就是红衣”之类的话。
因那妇人马上“咦”了一声,问:“那她为什么没穿红衣服?”
徐生清闭眼胡诌:“可能红衣服脏了,就换了。”
妇人不疑有他,两眼放光,正要伸手来抓明濯雪,便见“金口袋”往前挪了一步。
那妇人似乎怕极了他,即刻不再动作,怯怯说了句:“那我招呼他们一声。”便回身,呼唤起坐在石阶上休息的村人。
山观门前,除却“金口袋”,统共来了五人一尸,两个抬尸壮汉,一位年迈的老者,一位青年与一位中年妇人。尸体平躺木板上,一身白衣,双手裹在白袖里,帷帽盖脸遮住面容。
明濯雪匆匆瞥过一眼,问徐生清:“什么时候出发?”
徐生清接过明濯雪手里的灯笼,答:“现在。”
明濯雪一抬下巴:“这尸体……”
徐生清深吸一口气:“自然是要抬回去。”
明濯雪疑惑:“那抬上来干嘛?”
徐生清苦笑:“他们说山上阳气足,还有你的剑气在,能镇住她,让她不敢尸变。”
明濯雪作惊异状:“怎么会不敢,她今天不还在山观里走了走,往观景台逛了一圈么。”
徐生清咬牙切齿:“阿雪。”
明濯雪诚恳认错,继续问:“尸体什么情况?”
徐生清不清楚明濯雪关注这尸首的原委,只以为她是突然起了兴致,五官拧做一团,幽幽道:“脸被砸烂,根本看不出是谁。他们是凭借那身衣服认的人。”
明濯雪问:“那手呢?”
徐生清不解:“手是好好的啊。”
明濯雪:“很正常?没沾水?”
徐生清皱眉:“没啊,尸体是躺在溪边一棵老槐树下的,没进水里。怎么了?需要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没,回头再说。”明濯雪拍上徐生清肩头,又好奇着问:“你怕吗?”
不待人回答,明濯雪真诚道:“你别怕,我剑气厉害,她不敢尸变。”
徐生清恶狠狠磨起后槽牙,瞪了明濯雪一眼,得了人嬉皮笑脸一句:“那我们走呗。”
说罢,明濯雪又向仍未回神的徐涉川大呼一声,摇着腕间铃铛,道:“跟老卢说一声,我下山去了。”才转头,向着被晾了许久的“金口袋”打招呼:“王爷,好久不见。”
淮庆王虞危行脸上挂着笑,话里却尽是被忽视的哀怨:“半年不见,明二小姐就和在下生疏了。”
明濯雪皮笑肉不笑地答:“您毕竟是王爷,和我们这些草民身份有别。”
虞危行面露神伤,做西子捧心状,道:“二小姐以前还说‘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怎么这会儿就开始强调身份了,莫不是不把我当朋友了。”
明濯雪曾在匪徒手中救下虞危行。
虞危行感激,为报答救命之恩给她当了一年半的钱袋子。他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在明濯雪心里称得上一个还算好。
不过,在虞危行趁人之危提亲,她哥顺其自然嫁妹后,这个还算好,就被降成了不算差,但算不上好。
明濯雪与他同行一年半,对此人品性多少有些了解,晓得他承了他们家八百个心眼子的险恶本性,只能当酒肉朋友,能同甘,但不能共苦。
淮庆王家代代出能人。
初代淮庆王跟着高祖马背上打天下,功高盖世,荣获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并鹤立鸡群于一众抄家流放斩首的同伴,得了一个寿终正寝,只此便足以见其城府。
二代淮庆王在熬死自个儿老爹后,才入了仕途。不惑之年还不过一方县令,知命之年却已成了吏部尚书,升迁速度可谓是平步青云。此后更是□□如千年老王八,硬熬死了两代皇帝,熬到了襄王叛乱,先皇驾崩,新帝继位,荣获四朝元老之称。最后人老死都堂,死前还握着笔杆子在批阅公文。
三代淮庆王是虞危行的父亲。这一位倒是不曾入仕,但其名号远比其父、其祖父更为世人津津乐道,因的是他与淮庆河上卖鱼姑娘的一段情。那姑娘已为人妇,却被强掳进了王府。为示爱慕之情,他一掷千金为人筑起一座擎云楼。楼共计十二层,高耸入云,光是台座便有五丈高,雕梁绣柱飞阁流丹,华美异常,引得无数文人提笔留墨、赋诗赞颂。
这一桩本是强取豪夺为人不齿的事迹也藉此一转风评,成了淮庆河两岸人人赞叹的情深往事。
虞危行提及往事,倒不同旁人,毫无忌讳地大骂自己父亲混账。
骂罢,眉眼弯弯对这明濯雪道,如果是他,会先把他娘的前夫婿除掉,再在其伤心难过之际,趁虚而入。这样不仅得了人,还不会遭人唾骂,甚至还能博一个痴情人的赞誉。
叫明濯雪听得直想把人踹进河。
虞危行便是这样一个人,想啄食鱼肉,还要叫鱼心甘情愿躺上餐桌才行。
因而当他明目张胆搅和进上京城那一团乱麻里,还说,只是想救明濯雪脱离苦海,当真别无他求时,明濯雪只觉得他是在唱曲说戏。
明濯雪打了两声“哈哈”,带过话题,道:“怎么会呢?只是王爷千金之躯,这次出行带足人手了吗?可别再像上次那样碰见山匪劫道,手底下人却不够使。”
“这还真没有。”迎着明濯雪的目光,虞危行坦然道,“我相信明姑娘会保护我的。”
明濯雪白眼险些翻上天,敷衍着回道:“那敢问王爷来此所谓何事,要待多久?我有要紧事恐怕不能久陪。”
虞危行笑了起来,似是等这句问话很久了,答道:“我是来逃婚的,至于待多久,全看明姑娘在这里待多久。另外,我能否请问明姑娘,有何急事?”
明濯雪也粲然一笑,全然没有半分尴尬,对道:“这可真巧了,我的急事竟和王爷来此的原由一样,也是逃婚。”
正和妇人拉扯尸体事宜的徐生清捕捉到关键信息,猛一回头,收获明濯雪一记眼刀子。
徐生清对此类眼神信息颇有心得。
他敛起八卦神情,正色对着忧心忡忡的妇人,道:“王婶您放心,不会有事的。有我那师侄,那位鼎鼎有名的天下第一剑的徒弟在,您放心好了,就算起尸了她也能把人给摁下去。再说,天都黑了,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事。您就让这位下山吧,我们山观不留客,尸体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