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琴川县郊外的余山上绿树荫荫,微风阵阵。盛阳穿透山林里密密匝匝的枝枝叶叶,星星点点投在林间小径上。山君独自一人坐在河边的一处树荫下,一手支颐,一手抚弄开在树根处的几朵野花。山君今日穿一袭鹅黄色的轻便衣裳,辫子上别着初生的栀子花,洁白柔嫩,芬芳四溢。她转头去看来时的小路,小径上空空荡荡,只有几声鸟啼,不见梁辰的身影。
山君在此处正是为了等好友梁辰。
梁辰是琴川县一家高门大户的孙女,她的祖父梁老大人曾在京中任国子监祭酒,八年前大病一场后便告老还乡了。
梁辰的父亲梁三爷是梁老大人最小的儿子,他自幼与两个哥哥不同,一读四书五经就头疼,唯爱读些颂咏名山大川的诗词或游山玩水的散文游记,得知父亲有告老的心思,喜不自胜,嚷嚷着要伴父亲回乡留在父亲身边尽孝,留几个哥哥在京中任职,旋即高高兴兴携妻带小随着父亲回了老家琴川县这江南风景秀丽之地。此后他每在父亲身边尽几日孝便要出去游玩几日,不出几年便把这周边州县大大小小的风景名胜都游玩遍了。
梁三爷共有两子一女,长子梁玉如今十八岁,长女梁辰如今十六岁,幼子梁吉如今六岁。六年前,妻子骆氏生产他们最小的孩子梁吉时遭遇了难产,一天一夜的痛苦哀嚎都未能产下这调皮小儿,梁三爷延请了琴川县有名望的赵钱孙李几位大夫,可都无计可施,与梁家交好的吴老太医又被人请去了杭州,急得梁三爷死马当活马医,请了一名游医黄娘子。
那黄娘子一月前才来到琴川县余山镇,身边还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女童,说是她的外甥女,也是她的徒弟。黄娘子四十来岁,脸上有些岁月侵蚀的细纹,一双眼却炯炯有神,行医问诊时更是干净利落,药到病除。她在余山镇不过一月,因看好了几名农妇常年的妇科病而在乡野间颇得了些名气,也因此而被梁三爷请来。
黄娘子便是山君的姨母,山君自幼跟在姨母身边长大,随姨母学医,十一岁那年跟着姨母来到琴川县去梁宅救治生产的梁三夫人。姨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三夫人腹上又是针灸,又是推拿,废了一夜的力气,三夫人终于将那胎位不正的小少爷生了下来,喜得梁三爷在诊金外又封了好大的一笔赏银。三夫人产后体虚,小少爷又孱弱,梁三爷便将姨母留在梁宅中小住半月照看这对母子,山君也是因此认识了梁辰。
两个小姑娘虽身份悬殊,但年龄相当,又颇是谈得来,半月间竟成了好友。山君自小跟着姨母行医,打幼童时已然认识了不少草药。梁宅花园中有不少平民百姓家少见的花花草草,有些还颇有医药价值。梁辰不懂这些,只知叫丫鬟仆妇摘花来与她玩。如今认识了山君,山君不仅能说出这些花草可制成的药名,还能说出些故事,俱是她跟着姨母行医路上如何用这味药那位药医治了何处乡县的何人的事。梁辰听着新奇,不曾想过这朵花那株草竟还能救下一条条人命来。
山君见梁辰也觉新奇,她以为高门大户家的女儿都是要去读书写诗的,这梁辰却并不如此,她八岁便跟在她哥哥后面跟着武师傅学习,且她自幼体健力大,在学武上颇有些天赋,常令她哥哥的武师傅倍感惊奇。梁辰还展示了一番投壶给山君看,她准头极好,还说过些日子便要去学拉弓射箭了,等学会了再来射与山君看,山君自是高高兴兴应下。这梁府又大又精致,宅院中大大小小的游廊庭院无不精巧秀丽,日日都有丫环仆妇送来合口的饭食,还有位这么谈得来的同龄小姐,山君恨不能在此住下才好。
姨母也颇是喜欢这琴川县,此地地处江南,风调雨顺,自古富庶,民风也好。她带着山君一个小儿,这几年走走停停地做了一路游医,路过不少地方,如今正想寻个地方歇脚,只觉此处尚好。且自己刚刚救下此地名门望族梁家梁老大人的儿媳与孙子,自己此时在此地开家医馆也定能得这梁家多多少少的照拂,只觉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恰到好处,照顾起这梁三夫人更是尽心尽力。
半月后出了梁府,手中有历年来攒下的诊金与前些时日在梁府得的丰厚赏银,她在余山脚下物色了一处小宅院,就在宅院前庭开设了一家小小医馆,带着外甥女山君住在后院,就此在琴川县安家立业。
一晃六年,山君便十七岁了,在学医一道上颇有些才华,跟在姨母身后为病人看诊开药越来越自得,只是贪玩,时不时约了那梁宅中的小姐出来玩。
两人有时在余山上找处小溪捉鱼摸虾,有时在梁宅中山君伴着梁辰习武,有时只找处地方静坐闲谈,山君偷偷告诉梁辰自己在某家某户随姨母看诊时无意得知的密辛八卦,梁辰告诉山君自己随父去何处山川游历时的所见所得。两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梁府的梁老大人极是豁达,也乐见得孙女学武,玩笑说家中俱是从文,如今倒要出一位女将军了。梁三爷与梁三夫人也极是开明,从不拘束儿女,长子擅文便将长子送去姑苏城的泛阳学堂,女儿喜欢学武也纵着她在家中舞刀弄枪,更不看重她交友的门第,何况这山君小娘子的姨母还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有时他们夫妇外出游历与黄娘子外出采购药材的州县一致,还邀了黄娘子同行,留那山君在梁府上与女儿同吃同宿。
黄娘子也对这梁家颇是感激,她与山君两人在琴川县举目无亲,虽开设医馆后也买了几个仆从,但终归不安全。山君年纪渐大,也出落得越来越美,琴川县再是富庶安定,也少不了狂蜂浪蝶,外甥女有了梁家小姐做好友,自是无人敢轻易冒犯。
这日山君便是约了梁辰来余山上钓小龙虾。
琴川县是鱼米之乡,河道遍布,初夏时节山林里的小溪小河便有不少鱼虾。山君与梁辰最爱在此处玩耍。
山君揉碎树根处第四朵紫色小花时,梁辰终于姗姗来迟。
梁辰手中挥舞着两根又长又直的树枝高高兴兴地向山君走来,口中叫着山君的小名:“虎妞!你瞧这两根树枝,我选得好不好?是不是好极了?”
山君看那两根树枝颇是遒劲有力,想来应该结实,答道:“你选得可真不错!这两根棍子不仅能做钓竿,你拿着都能去衙门里做衙役了。”转头就去身边竹篓里取铲子,选了一处地方蹲下开始挖蚯蚓。
梁辰仍在得意洋洋,笑盈盈看着这两根树枝,恨不得真带着这两根棍子去做衙役,想来也定是威风的。轻轻放下这两根树枝在旁边,开始去帮山君挖蚯蚓。
此地土壤潮湿肥沃,山君与梁辰随便挖了几铲子,就能见到有蚯蚓冒头。山君做这活计很娴熟,上手就去拨土将蚯蚓完完整整地取出来,又拿起棉线开始绑蚯蚓,梁辰在一旁取棉线的另一头绑在自己带来的树枝上,如此便成了一根以新鲜蚯蚓为饲料的钓竿。两人又反复一次,两根钓竿就都做好了。
做好钓竿,两人在河边各选了地方坐好,就开始钓小龙虾。
两人的嘴是闲不住的,即便垂钓,也要叽叽喳喳。
梁辰今日有事分享,迫不及待开口:“虎妞!你听说云飞山剿匪的事了吗?”
山君自然知道,云飞山离琴川县并不远,只隔了一个乌程县。乌程县乃运河港口,颇是繁华,前几年云飞山上竟出了一帮山匪,专门打劫路过的富商,或是抢钱,或是劫货。吓得姨母去年采购药材都未敢过云飞山,硬是从别处绕了一大圈。那伙山匪规模并不大,也不成气候,不想今年初竟误打误撞劫杀了乌程县令的儿子,那乌程县令哀极气极,立时便要剿匪,但他不过一个草包,剿匪不成,反倒赔了自己性命。
梁辰凑过来放低声音对着山君说:“那伙山匪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派兵要来剿匪。我在京中的姨母写了信给我娘亲,来剿匪的正是我表哥!”
此地不过她们两人,并无放低声音的必要,但山君还是配合梁辰,也小声着说:“你这么兴奋做什么?你表哥去剿匪,你不会要跟着去吧?”
梁辰更加兴奋,也不顾忌声音大小了,大声说道:“我正有此意!”,说着竟放下钓竿站了起来,豪情壮志:“姨母在信中说了表哥途径此地要来看望我母亲,到时定要小住上一两日,我到时便求了表哥带我同去!”
山君吓了一跳,赶紧按住梁辰坐下,慌忙劝道:“你别想了,大人们做事,哪有带上你一个小姑娘的?”
梁辰不服:“小姑娘又如何?许多男子都打不过我呢?”
山君忙说是是是,“我知道你武艺高强,可剿匪一事实在危险,三爷与三夫人定然不许你去的。”
梁辰心中也知道,但依然不服:“不许我去,我到时候偷偷跟着表哥去!”
山君知道今天是劝不下梁辰了,转而又去问她的表哥:“你表哥是京中的大官吗?你在琴川县长大,想来与你表哥不熟,你要如何去呢?”
梁辰也愁起来,自己确是与这表哥不熟,但姨母在信中说表哥乃是向圣上自请剿匪,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为君分忧,想来自己到时好言相劝,说自己空学了一身好武艺,却无用处,也想出去挥洒一番,表哥自是能懂自己的。
山君与梁辰这一番垂钓便在剿匪一事的议论声中度过。夕阳西下,她二人各提着满满一竹篓的小龙虾下山去。
山君在此处正是为了等好友梁辰。
梁辰是琴川县一家高门大户的孙女,她的祖父梁老大人曾在京中任国子监祭酒,八年前大病一场后便告老还乡了。
梁辰的父亲梁三爷是梁老大人最小的儿子,他自幼与两个哥哥不同,一读四书五经就头疼,唯爱读些颂咏名山大川的诗词或游山玩水的散文游记,得知父亲有告老的心思,喜不自胜,嚷嚷着要伴父亲回乡留在父亲身边尽孝,留几个哥哥在京中任职,旋即高高兴兴携妻带小随着父亲回了老家琴川县这江南风景秀丽之地。此后他每在父亲身边尽几日孝便要出去游玩几日,不出几年便把这周边州县大大小小的风景名胜都游玩遍了。
梁三爷共有两子一女,长子梁玉如今十八岁,长女梁辰如今十六岁,幼子梁吉如今六岁。六年前,妻子骆氏生产他们最小的孩子梁吉时遭遇了难产,一天一夜的痛苦哀嚎都未能产下这调皮小儿,梁三爷延请了琴川县有名望的赵钱孙李几位大夫,可都无计可施,与梁家交好的吴老太医又被人请去了杭州,急得梁三爷死马当活马医,请了一名游医黄娘子。
那黄娘子一月前才来到琴川县余山镇,身边还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女童,说是她的外甥女,也是她的徒弟。黄娘子四十来岁,脸上有些岁月侵蚀的细纹,一双眼却炯炯有神,行医问诊时更是干净利落,药到病除。她在余山镇不过一月,因看好了几名农妇常年的妇科病而在乡野间颇得了些名气,也因此而被梁三爷请来。
黄娘子便是山君的姨母,山君自幼跟在姨母身边长大,随姨母学医,十一岁那年跟着姨母来到琴川县去梁宅救治生产的梁三夫人。姨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三夫人腹上又是针灸,又是推拿,废了一夜的力气,三夫人终于将那胎位不正的小少爷生了下来,喜得梁三爷在诊金外又封了好大的一笔赏银。三夫人产后体虚,小少爷又孱弱,梁三爷便将姨母留在梁宅中小住半月照看这对母子,山君也是因此认识了梁辰。
两个小姑娘虽身份悬殊,但年龄相当,又颇是谈得来,半月间竟成了好友。山君自小跟着姨母行医,打幼童时已然认识了不少草药。梁宅花园中有不少平民百姓家少见的花花草草,有些还颇有医药价值。梁辰不懂这些,只知叫丫鬟仆妇摘花来与她玩。如今认识了山君,山君不仅能说出这些花草可制成的药名,还能说出些故事,俱是她跟着姨母行医路上如何用这味药那位药医治了何处乡县的何人的事。梁辰听着新奇,不曾想过这朵花那株草竟还能救下一条条人命来。
山君见梁辰也觉新奇,她以为高门大户家的女儿都是要去读书写诗的,这梁辰却并不如此,她八岁便跟在她哥哥后面跟着武师傅学习,且她自幼体健力大,在学武上颇有些天赋,常令她哥哥的武师傅倍感惊奇。梁辰还展示了一番投壶给山君看,她准头极好,还说过些日子便要去学拉弓射箭了,等学会了再来射与山君看,山君自是高高兴兴应下。这梁府又大又精致,宅院中大大小小的游廊庭院无不精巧秀丽,日日都有丫环仆妇送来合口的饭食,还有位这么谈得来的同龄小姐,山君恨不能在此住下才好。
姨母也颇是喜欢这琴川县,此地地处江南,风调雨顺,自古富庶,民风也好。她带着山君一个小儿,这几年走走停停地做了一路游医,路过不少地方,如今正想寻个地方歇脚,只觉此处尚好。且自己刚刚救下此地名门望族梁家梁老大人的儿媳与孙子,自己此时在此地开家医馆也定能得这梁家多多少少的照拂,只觉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恰到好处,照顾起这梁三夫人更是尽心尽力。
半月后出了梁府,手中有历年来攒下的诊金与前些时日在梁府得的丰厚赏银,她在余山脚下物色了一处小宅院,就在宅院前庭开设了一家小小医馆,带着外甥女山君住在后院,就此在琴川县安家立业。
一晃六年,山君便十七岁了,在学医一道上颇有些才华,跟在姨母身后为病人看诊开药越来越自得,只是贪玩,时不时约了那梁宅中的小姐出来玩。
两人有时在余山上找处小溪捉鱼摸虾,有时在梁宅中山君伴着梁辰习武,有时只找处地方静坐闲谈,山君偷偷告诉梁辰自己在某家某户随姨母看诊时无意得知的密辛八卦,梁辰告诉山君自己随父去何处山川游历时的所见所得。两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梁府的梁老大人极是豁达,也乐见得孙女学武,玩笑说家中俱是从文,如今倒要出一位女将军了。梁三爷与梁三夫人也极是开明,从不拘束儿女,长子擅文便将长子送去姑苏城的泛阳学堂,女儿喜欢学武也纵着她在家中舞刀弄枪,更不看重她交友的门第,何况这山君小娘子的姨母还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有时他们夫妇外出游历与黄娘子外出采购药材的州县一致,还邀了黄娘子同行,留那山君在梁府上与女儿同吃同宿。
黄娘子也对这梁家颇是感激,她与山君两人在琴川县举目无亲,虽开设医馆后也买了几个仆从,但终归不安全。山君年纪渐大,也出落得越来越美,琴川县再是富庶安定,也少不了狂蜂浪蝶,外甥女有了梁家小姐做好友,自是无人敢轻易冒犯。
这日山君便是约了梁辰来余山上钓小龙虾。
琴川县是鱼米之乡,河道遍布,初夏时节山林里的小溪小河便有不少鱼虾。山君与梁辰最爱在此处玩耍。
山君揉碎树根处第四朵紫色小花时,梁辰终于姗姗来迟。
梁辰手中挥舞着两根又长又直的树枝高高兴兴地向山君走来,口中叫着山君的小名:“虎妞!你瞧这两根树枝,我选得好不好?是不是好极了?”
山君看那两根树枝颇是遒劲有力,想来应该结实,答道:“你选得可真不错!这两根棍子不仅能做钓竿,你拿着都能去衙门里做衙役了。”转头就去身边竹篓里取铲子,选了一处地方蹲下开始挖蚯蚓。
梁辰仍在得意洋洋,笑盈盈看着这两根树枝,恨不得真带着这两根棍子去做衙役,想来也定是威风的。轻轻放下这两根树枝在旁边,开始去帮山君挖蚯蚓。
此地土壤潮湿肥沃,山君与梁辰随便挖了几铲子,就能见到有蚯蚓冒头。山君做这活计很娴熟,上手就去拨土将蚯蚓完完整整地取出来,又拿起棉线开始绑蚯蚓,梁辰在一旁取棉线的另一头绑在自己带来的树枝上,如此便成了一根以新鲜蚯蚓为饲料的钓竿。两人又反复一次,两根钓竿就都做好了。
做好钓竿,两人在河边各选了地方坐好,就开始钓小龙虾。
两人的嘴是闲不住的,即便垂钓,也要叽叽喳喳。
梁辰今日有事分享,迫不及待开口:“虎妞!你听说云飞山剿匪的事了吗?”
山君自然知道,云飞山离琴川县并不远,只隔了一个乌程县。乌程县乃运河港口,颇是繁华,前几年云飞山上竟出了一帮山匪,专门打劫路过的富商,或是抢钱,或是劫货。吓得姨母去年采购药材都未敢过云飞山,硬是从别处绕了一大圈。那伙山匪规模并不大,也不成气候,不想今年初竟误打误撞劫杀了乌程县令的儿子,那乌程县令哀极气极,立时便要剿匪,但他不过一个草包,剿匪不成,反倒赔了自己性命。
梁辰凑过来放低声音对着山君说:“那伙山匪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派兵要来剿匪。我在京中的姨母写了信给我娘亲,来剿匪的正是我表哥!”
此地不过她们两人,并无放低声音的必要,但山君还是配合梁辰,也小声着说:“你这么兴奋做什么?你表哥去剿匪,你不会要跟着去吧?”
梁辰更加兴奋,也不顾忌声音大小了,大声说道:“我正有此意!”,说着竟放下钓竿站了起来,豪情壮志:“姨母在信中说了表哥途径此地要来看望我母亲,到时定要小住上一两日,我到时便求了表哥带我同去!”
山君吓了一跳,赶紧按住梁辰坐下,慌忙劝道:“你别想了,大人们做事,哪有带上你一个小姑娘的?”
梁辰不服:“小姑娘又如何?许多男子都打不过我呢?”
山君忙说是是是,“我知道你武艺高强,可剿匪一事实在危险,三爷与三夫人定然不许你去的。”
梁辰心中也知道,但依然不服:“不许我去,我到时候偷偷跟着表哥去!”
山君知道今天是劝不下梁辰了,转而又去问她的表哥:“你表哥是京中的大官吗?你在琴川县长大,想来与你表哥不熟,你要如何去呢?”
梁辰也愁起来,自己确是与这表哥不熟,但姨母在信中说表哥乃是向圣上自请剿匪,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为君分忧,想来自己到时好言相劝,说自己空学了一身好武艺,却无用处,也想出去挥洒一番,表哥自是能懂自己的。
山君与梁辰这一番垂钓便在剿匪一事的议论声中度过。夕阳西下,她二人各提着满满一竹篓的小龙虾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