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长到二十二岁,是第一次下江南。
家中先祖曾追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以命厮杀,勇猛无比,立下赫赫战功。在大燕开国后被封为宁国公,得金银布匹,良田阔宅等无数赏赐,从此便是朝中一等一的功勋世家。
然而如今天下太平已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如今正袭爵的是秦山的祖父,虽然颇得当今圣上的青眼有加,门庭辉煌,但终究是不如当年那般豪气冲云。
秦山自幼得祖父亲自教养,跟在祖父身边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但除了强身健体,也排不上什么用场。他还自幼学诗读文,跟着祖父念“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剑霜寒十四州”之类豪气冲天的诗句。秦山一直向往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意境,也曾幻想过自己带兵出征,为国征战沙场的景象。奈何太平盛世,万国朝贺,并无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小国敢来侵犯大燕的边境。
弱冠那年,秦山萌祖荫任宫中亲卫,终日护卫在圣上身边,听差于圣上。他常身着赤色圆领袍,头戴抹额,腰间垮着长刀,站立于圣上的门外,看着天边烈烈红霞映照于深深宫廷,皇宫内的一草一木都被霞光照射得熠熠生辉。他曾想,若此时有乱臣贼子胆敢闯进宫闱,欺君犯上,他定要带着众亲卫们誓死御敌,保卫圣上。到时,他手上的长刀将不再是装饰,而是砍下贼人头颅,叫人血溅三尺的利器!
可惜他做了两年亲卫,并没有如此场景发生。
直到上月恍恍惚惚被封了明威将军,他自己也想不通自己竟是如此建功立业的。
上月佛诞节,圣上携太子亲自前往大慈恩寺为万民祈福。
当今圣上于子嗣一事上有些为难,四十岁上才将将得了一个小皇子,疼爱有加,五岁便封了太子。
可大慈恩寺里,七岁的小太子竟失足跌入了慈恩湖。
其时左右惊诧,众人一时都未及反应,是秦山动作最快,他一个箭步便跃入湖中便去寻那小太子。待其他亲卫们反应过来纷纷跳入湖中时,秦山不用多久已抱着那小太子湿淋淋爬上了岸。
秦山一时荣宠无比,圣上又是封了将军,又是封了太子太傅,让他日后教太子武艺,还赏赐了不少内务府奇珍,若不是皇室如今实在子嗣稀薄,也没有适龄的公主郡主,圣上恨不得再指他做个驸马郡马。
秦山得了许多赏赐,心中竟更觉空虚,只觉这建功立业与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他祖父的祖父,当年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断了胳膊,残了眼睛,跟在太祖皇帝身边征战十三年才建功立业。他小时祖父常在耳边谆谆教导,说家中这一切,都是你曾曾祖父一刀一剑砍来刺来的。
如今自己不过在四月的天气里下水救起一个七岁小儿,便得圣上封了将军。且四月里天气已并不寒凉,爬上岸后又立时便有一众的宫女太监奉了热水巾帕与干净衣物来侍奉他,他甚至都没有染上风寒,就被封了将军!
那小太子倒极是金贵,立时便染上风寒,大病一场,也不能读书,更不能学武。
圣上便命他这新封的将军也在家中好好休养,可秦山哪里需要休养?他只觉得自己有一身的劲儿都没处使!
这“休养”期间,也曾有好友来家中探望。
祖父的好友宁远侯的孙子黎岁朗是与秦山一同长大的,但与秦山不同,黎岁朗是心安理得地躺在自家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他闲时便是斗鸡走狗,长辈要来检查学问或考察功夫时再临时抱佛脚。他与秦山虽天生截然相反的秉性,却自幼相处得极好,如兄弟一般。
承恩侯的儿子顾遂期也是秦山的好友,且也能算作是他的表哥。顾遂期是承恩侯在族中过继来的儿子,承恩侯夫人与秦山的母亲乃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与他们不同,顾遂期从文,他在国子监中读书,并不与秦山黎岁朗等人一道舞枪弄剑,但他却与表弟秦山志同道合。两人都是靠祖荫便可富贵一生的人物,却又各自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顾遂期,他八岁时才被承恩侯选中带到京城。承恩侯对他期许颇多,从给他取的名字中便可见一斑。他也自幼勤奋好学,恨不能头悬梁锥刺股,立志要考出一番成绩好证实自己配做承恩侯的儿子,配享受京城中承恩侯府的富贵荣耀。
终日读书,奋发向上的顾遂期,与勤奋练武,胸怀壮志的秦山两个半道的表兄弟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将与秦山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黎岁朗都比了下去。
这日黎岁朗来探望“在家休病”的秦山,与他说些在外头的见闻,提到近日朝中的一件大事。说是那江南府乌程县竟起了一伙不得了的盗匪,在山中占山为王,打劫了不少过路的商贩旅人,那伙人连乌程县令也不放在眼里,竟杀了乌程县令全家!消息送到京城时圣上龙颜大怒,要在朝中安排人马前往江南剿匪。
秦山听到此处,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激动不已,愤而一拳捶向黎岁朗正坐着的椅背:“太平盛世,竟有这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为祸民间的盗匪!真是岂有此理!”
黎岁朗险些被他锤中肩膀,站起来按下他:“你这么激动做什么!那盗匪又不是杀到京中了!”
秦山穿着一身系歪了带子的中衣站在床前,严肃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是在江南府还是在京中,都不该有容盗匪兴风作浪之处!”
黎岁朗知道他是老毛病又犯了,也懒得同他争辩,只应和道:“是是是,你最懂这些道理了。”转而又问“对了,那个承恩侯的好儿子,你的好表哥呢?不是已考完试了,他不曾来看望你秦大将军吗?”
秦山还沉浸在盗匪乱世,为祸大燕的氛围中,正要呜呼哀哉一番,却被黎岁朗打断,不情不愿说:“哦,未曾来呢,想来他家中有事吧。”
黎岁朗一声哧笑:“哼,他家中能有什么事?想来定是没考好,又嫉恨你竟靠着救起小太子一事,抢在他这个表哥前头建功立业了。”
秦山不以为然,知道黎岁朗一贯看顾遂期不顺眼,嘴里说不出顾遂期一句好话来,也懒得同黎岁朗争辩。
……
第二日,圣上新封的明威将军秦山自请前往江南剿匪,圣上感其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欣然允之。
从京城快马赶往江南,少说也要二十余日。秦山心急如焚,带着一队精锐人马,急行军十八日就到达了乌程县。途径她姨母家所在的琴川县也并不停歇,纵然临行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生拜访姨母,还为他备了不少礼物带去,他也全都抛之脑后。
“你小时候你三姨妈还抱过你呢!可惜她随你三姨夫回了梁老大人的故乡,再没回过京城了。唉,我也是十几年没见过这个妹妹了。”他母亲骆夫人在得知他要下江南时,来到他院中好一通说。
“江南虽好,我也知晓她在江南过得不错,可十几年不曾见面,叫我如何不想她啊!”母亲说着说着便要抹泪,手帕刚抚上脸颊,又一拍腿,“你还有个表妹呢!你姨妈写过信,说你这个表妹一点儿一毫儿没得梁老大人的家族遗传,女儿家不学诗弄文,却喜欢舞刀弄枪,如今想来,正与你相配呢!”
秦山一边对着烛火擦一把红缨枪,一边听她母亲坐在一旁碎碎念,竟又把话题岔到了婚配一事上,顿觉头大,慌忙正色道:“我此去是为朝廷剿匪,任务在身,本便难分精神到家事上,又何谈与表妹相配不相配呢。”
骆夫人见这个儿子又摆出一副严词厉色,仿若正站在金銮殿上为君请命的神情,便觉好不无奈。京中门阀士家的男儿,多是在弱冠后便成了家,可自己这个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如一头固执的倔驴,满脑子的建功立业,竟死活不肯议亲成家。她原本还担心这个儿子莫不是学了京中那些轻狂子弟的恶习,可观察了一阵子,也不见他去南风馆,这才放下一颗心来。
今日她是如何也要劝动儿子好生去拜访三妹的,从前三妹还在京中时,她见过外甥女辰儿,多漂亮的一个小团子,玉雪可爱,可惜比山儿小了六七岁呢。如今山儿已过弱冠,辰儿也该十六了,算来却是正正好,相配得不得了。
骆夫人于是又打足精神看着一脸正气的傻儿子,好言好语相劝:“那就不说你表妹,只说你姨妈,我与你姨妈着实是多年未见,想她想得厉害,如今你要下江南,怎能不代我去拜访她呢。”
秦山见此也不好再拒绝母亲,胡乱应下了。
于是他轻衣简从下江南的路上,多了好几箱子母亲为他准备的礼物。
家中先祖曾追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以命厮杀,勇猛无比,立下赫赫战功。在大燕开国后被封为宁国公,得金银布匹,良田阔宅等无数赏赐,从此便是朝中一等一的功勋世家。
然而如今天下太平已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如今正袭爵的是秦山的祖父,虽然颇得当今圣上的青眼有加,门庭辉煌,但终究是不如当年那般豪气冲云。
秦山自幼得祖父亲自教养,跟在祖父身边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但除了强身健体,也排不上什么用场。他还自幼学诗读文,跟着祖父念“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剑霜寒十四州”之类豪气冲天的诗句。秦山一直向往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意境,也曾幻想过自己带兵出征,为国征战沙场的景象。奈何太平盛世,万国朝贺,并无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小国敢来侵犯大燕的边境。
弱冠那年,秦山萌祖荫任宫中亲卫,终日护卫在圣上身边,听差于圣上。他常身着赤色圆领袍,头戴抹额,腰间垮着长刀,站立于圣上的门外,看着天边烈烈红霞映照于深深宫廷,皇宫内的一草一木都被霞光照射得熠熠生辉。他曾想,若此时有乱臣贼子胆敢闯进宫闱,欺君犯上,他定要带着众亲卫们誓死御敌,保卫圣上。到时,他手上的长刀将不再是装饰,而是砍下贼人头颅,叫人血溅三尺的利器!
可惜他做了两年亲卫,并没有如此场景发生。
直到上月恍恍惚惚被封了明威将军,他自己也想不通自己竟是如此建功立业的。
上月佛诞节,圣上携太子亲自前往大慈恩寺为万民祈福。
当今圣上于子嗣一事上有些为难,四十岁上才将将得了一个小皇子,疼爱有加,五岁便封了太子。
可大慈恩寺里,七岁的小太子竟失足跌入了慈恩湖。
其时左右惊诧,众人一时都未及反应,是秦山动作最快,他一个箭步便跃入湖中便去寻那小太子。待其他亲卫们反应过来纷纷跳入湖中时,秦山不用多久已抱着那小太子湿淋淋爬上了岸。
秦山一时荣宠无比,圣上又是封了将军,又是封了太子太傅,让他日后教太子武艺,还赏赐了不少内务府奇珍,若不是皇室如今实在子嗣稀薄,也没有适龄的公主郡主,圣上恨不得再指他做个驸马郡马。
秦山得了许多赏赐,心中竟更觉空虚,只觉这建功立业与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他祖父的祖父,当年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断了胳膊,残了眼睛,跟在太祖皇帝身边征战十三年才建功立业。他小时祖父常在耳边谆谆教导,说家中这一切,都是你曾曾祖父一刀一剑砍来刺来的。
如今自己不过在四月的天气里下水救起一个七岁小儿,便得圣上封了将军。且四月里天气已并不寒凉,爬上岸后又立时便有一众的宫女太监奉了热水巾帕与干净衣物来侍奉他,他甚至都没有染上风寒,就被封了将军!
那小太子倒极是金贵,立时便染上风寒,大病一场,也不能读书,更不能学武。
圣上便命他这新封的将军也在家中好好休养,可秦山哪里需要休养?他只觉得自己有一身的劲儿都没处使!
这“休养”期间,也曾有好友来家中探望。
祖父的好友宁远侯的孙子黎岁朗是与秦山一同长大的,但与秦山不同,黎岁朗是心安理得地躺在自家祖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他闲时便是斗鸡走狗,长辈要来检查学问或考察功夫时再临时抱佛脚。他与秦山虽天生截然相反的秉性,却自幼相处得极好,如兄弟一般。
承恩侯的儿子顾遂期也是秦山的好友,且也能算作是他的表哥。顾遂期是承恩侯在族中过继来的儿子,承恩侯夫人与秦山的母亲乃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与他们不同,顾遂期从文,他在国子监中读书,并不与秦山黎岁朗等人一道舞枪弄剑,但他却与表弟秦山志同道合。两人都是靠祖荫便可富贵一生的人物,却又各自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顾遂期,他八岁时才被承恩侯选中带到京城。承恩侯对他期许颇多,从给他取的名字中便可见一斑。他也自幼勤奋好学,恨不能头悬梁锥刺股,立志要考出一番成绩好证实自己配做承恩侯的儿子,配享受京城中承恩侯府的富贵荣耀。
终日读书,奋发向上的顾遂期,与勤奋练武,胸怀壮志的秦山两个半道的表兄弟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将与秦山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黎岁朗都比了下去。
这日黎岁朗来探望“在家休病”的秦山,与他说些在外头的见闻,提到近日朝中的一件大事。说是那江南府乌程县竟起了一伙不得了的盗匪,在山中占山为王,打劫了不少过路的商贩旅人,那伙人连乌程县令也不放在眼里,竟杀了乌程县令全家!消息送到京城时圣上龙颜大怒,要在朝中安排人马前往江南剿匪。
秦山听到此处,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激动不已,愤而一拳捶向黎岁朗正坐着的椅背:“太平盛世,竟有这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为祸民间的盗匪!真是岂有此理!”
黎岁朗险些被他锤中肩膀,站起来按下他:“你这么激动做什么!那盗匪又不是杀到京中了!”
秦山穿着一身系歪了带子的中衣站在床前,严肃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是在江南府还是在京中,都不该有容盗匪兴风作浪之处!”
黎岁朗知道他是老毛病又犯了,也懒得同他争辩,只应和道:“是是是,你最懂这些道理了。”转而又问“对了,那个承恩侯的好儿子,你的好表哥呢?不是已考完试了,他不曾来看望你秦大将军吗?”
秦山还沉浸在盗匪乱世,为祸大燕的氛围中,正要呜呼哀哉一番,却被黎岁朗打断,不情不愿说:“哦,未曾来呢,想来他家中有事吧。”
黎岁朗一声哧笑:“哼,他家中能有什么事?想来定是没考好,又嫉恨你竟靠着救起小太子一事,抢在他这个表哥前头建功立业了。”
秦山不以为然,知道黎岁朗一贯看顾遂期不顺眼,嘴里说不出顾遂期一句好话来,也懒得同黎岁朗争辩。
……
第二日,圣上新封的明威将军秦山自请前往江南剿匪,圣上感其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欣然允之。
从京城快马赶往江南,少说也要二十余日。秦山心急如焚,带着一队精锐人马,急行军十八日就到达了乌程县。途径她姨母家所在的琴川县也并不停歇,纵然临行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生拜访姨母,还为他备了不少礼物带去,他也全都抛之脑后。
“你小时候你三姨妈还抱过你呢!可惜她随你三姨夫回了梁老大人的故乡,再没回过京城了。唉,我也是十几年没见过这个妹妹了。”他母亲骆夫人在得知他要下江南时,来到他院中好一通说。
“江南虽好,我也知晓她在江南过得不错,可十几年不曾见面,叫我如何不想她啊!”母亲说着说着便要抹泪,手帕刚抚上脸颊,又一拍腿,“你还有个表妹呢!你姨妈写过信,说你这个表妹一点儿一毫儿没得梁老大人的家族遗传,女儿家不学诗弄文,却喜欢舞刀弄枪,如今想来,正与你相配呢!”
秦山一边对着烛火擦一把红缨枪,一边听她母亲坐在一旁碎碎念,竟又把话题岔到了婚配一事上,顿觉头大,慌忙正色道:“我此去是为朝廷剿匪,任务在身,本便难分精神到家事上,又何谈与表妹相配不相配呢。”
骆夫人见这个儿子又摆出一副严词厉色,仿若正站在金銮殿上为君请命的神情,便觉好不无奈。京中门阀士家的男儿,多是在弱冠后便成了家,可自己这个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如一头固执的倔驴,满脑子的建功立业,竟死活不肯议亲成家。她原本还担心这个儿子莫不是学了京中那些轻狂子弟的恶习,可观察了一阵子,也不见他去南风馆,这才放下一颗心来。
今日她是如何也要劝动儿子好生去拜访三妹的,从前三妹还在京中时,她见过外甥女辰儿,多漂亮的一个小团子,玉雪可爱,可惜比山儿小了六七岁呢。如今山儿已过弱冠,辰儿也该十六了,算来却是正正好,相配得不得了。
骆夫人于是又打足精神看着一脸正气的傻儿子,好言好语相劝:“那就不说你表妹,只说你姨妈,我与你姨妈着实是多年未见,想她想得厉害,如今你要下江南,怎能不代我去拜访她呢。”
秦山见此也不好再拒绝母亲,胡乱应下了。
于是他轻衣简从下江南的路上,多了好几箱子母亲为他准备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