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榆船照例到外婆的面馆帮忙。
他来西洱还不到两个月,和这位外婆有些生疏。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和外婆之间的重要枢纽没有了。
他的父亲忙于工作,父子俩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按月算,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带他大老远地探望外婆。
不过,他记忆里有几次是外婆拎着大包小包远道而来,一次是小学,一次是初中,每次都带了很多特产,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对他说:“要坚强、要乐观……”
他对自己母亲唯一印象是那张蒙尘的结婚照,当时他看着眼前这个步入花甲的女人,他母亲的母亲,亲近又陌生。
榆船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这雨来得急,他出校门时晴空万里,也就没带伞,淋了半路的雨,到面馆时外婆正在备菜,一见他这幅模样赶快让他上楼拿毛巾擦擦,别着凉了。
榆船依言,头上的水被擦的七七八八,还是湿漉漉的,但至少不会往下滴水了,校服短袖吸了水,湿湿冷冷地贴在他身上。
回住的地方再换吧,他想着。
突然一阵凉意掠过,榆船转头,这才注意到二楼的窗户没关。
他皱了皱眉,雨已经把临近窗户的地板打湿了,快步走近,抬手要将木窗合上,下一刻,他直直地愣在原地……
目光穿过朦朦胧胧的雨丝,他看见,汪清浅倚着凳子的靠背,双手合在并拢的腿上,头侧向窗外,眼睑微敛,寂然地望着雨点不断敲打地面。
书店温黄的灯光照在她身上,周身弥漫着温馨。
她今天扎着低马尾,内里是白色t恤,外边套着一件棉麻材质的白蓝细纹衬衫,底下一条青灰色水洗牛仔裤。
很简约的穿搭,显得汪清浅的气质相当娴雅。
榆船不知道在那站了多久,擦干的头发又被打湿了。
风里掺着雨丝密匝匝地袭来,雨水划过面庞,在他的下巴处凝聚成一颗颗黄豆大小的雨珠,随即不堪重力向下坠落。
榆船却是视若无睹般,任由风雨肆虐。
“呀!小榆你干嘛呢,快别站这了!”徐婆见外孙老半天不下来,以为出了什么事,紧接着‘砰’的一声把窗关严实了。
榆船眼中的光迅速黯淡,垂头说:“抱歉”。
“你这孩子,说啥抱歉不抱歉的,唉……”徐婆本想数落榆船在这吹雨,但看外孙沉默寡言的样子,终究是没说出口。
“呀!你这手咋伤的?要不要紧?”徐婆气自己真是老眼昏花了,到现在才发现外孙的手受伤了。
“开水烫的,快好了。”榆船手上的纱布已经拆了,被烫伤的部分现在呈淡褐色。
徐婆下了楼,心里七上八下的,她的外孙一个人住在那,万一出了点意外什么的,也没个人帮扶下,自己这边又脱不开身,唉。
于是又开始计划那事。
之前玉音说小汪找不到房子不知道现在找到没,唉,就算人家姑娘愿意,她外孙这个性,能答应吗?
她在面馆中间的空地上踱来踱去,又站在门口看了看对面的书店,觉得要先把这事和外孙说通。
榆船被徐婆留在二楼烘着小太阳,期间他再去开窗时,椅子上的人已经不在了。
徐婆打开房门,拉了把小凳坐下,心事重重对榆船说:“小榆呀,我有个事想跟你聊聊。”
“您说。”
“唉,你看吧,我就是觉得你一个人住那小院没个人照应,我挺放不下心的,正好对面书店的小汪找不着房子,我就琢磨着让她搬过去,那小院不还有个房间吗?小汪是个好女孩……你看,怎么样?”
对面书店?小汪?所有信息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榆船神情中带着愕然,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过了好半天,榆船缓慢开口:“她……她同意了吗?”
“啊?”徐婆不敢相信这个平常拒人于千里的外孙居然答应了。忙道:“还没和她说呢!我这就叫她过来!”
“等——”榆船还没说完,徐婆早就一个“健步如飞”下了楼。
徐婆拉开书店的门,四处张望道:“玉音,玉音~”
宋姨:“哎,有事啊徐婆?”
徐婆:“小汪呢?我有事找她。”
宋姨奇了怪了:“小汪?你找她什么事啊?上厕所呢。”
徐婆:“不就你上回说的房子的事吗,她还没找到房子吧?”
宋姨:“没呢,你这搁哪找的房子啊?”
徐婆:“我那小院,我想让小汪搬进住,和小榆有个照应。”
汪清浅这时从里边出来,徐婆上前和她说明了情况。
她有点发懵,如果对方是女生的话,她大概会同意。让她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男性住一个屋檐下,还是十分抗拒的。
正当汪清浅斟酌着措辞,想要委婉地拒绝徐婆时,门开了,榆船走了进来。
“哎?小榆,你来啦?我正和小汪说着呢。”徐婆对榆船说。
榆船?小榆?啊?他就是徐婆的外孙!?汪清浅木然地睁大了双眼,她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在徐婆的一番情真意切的劝说下,她于是答应先去看看房子。
汪清浅自然不会稀里糊涂同意,只是觉得榆船并不算完全陌生的人。
她帮他解围,他给她指路,两人之间有浅淡的交情,虽然谈不上知根知底,但可以确定的是榆船的秉性不是坏的。
再说要找其他的房子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呢,死马当活马医吧。
出了古镇,沿墙走约莫两百米,会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西洱一中就在这路口的左道上。
再往前走,跨上一座横亘在河水常年平缓的斑驳小桥,可以看见远方山峦的起伏在暮光中的剪影,松弛的电线交织在空中,路旁的老旧电杆指引着方向。
眼前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二层小院,这是一片老城区的城中村。
雨已经停了,天空呈现出很空净的颜色,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被一洼洼雨水填补。
一走进这个村子,汪清浅就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历经岁月沉淀的平宁祥和,白墙黑瓦,淡灰色的炊烟从屋顶的烟囱里袅袅飘悬。
有几个小孩踩着水坑哈哈大笑,大人发现了撵着要教训。
这一幕把汪清浅逗笑了,站在她身边的榆船动作一滞,调整钥匙重新拧了拧,门开了。
汪清浅跟着榆船走了进去,“哇。”在看清小院景致的那一瞬间,惊叹声几乎是同时刻从喉咙中溢出。
院里铺的是箩底方砖,中央砌了个圆形小花坛,上边栽着颗桂花树,现在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满院的桂香似要把人熏晕的架势。
迈上三格石阶,进入屋内,踩在红红绿绿的碎花瓷砖上,向左看,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往后来一点,旁边的墙上有一面窗户,餐桌椅紧挨着那窗户,透过窗可见院中光景。
一楼的空间没有任何阻隔,看起来有点空荡荡的,右边,有一行楼梯,底下置了一张长方形地毯,和一个鞋柜,楼梯下的空档做了个卫生间。
汪清浅:“我能上去看看吗?”
“嗯。”榆船从鞋柜里拿出一双新的拖鞋。
汪清浅换上拖鞋,攀着扶手上去,二楼铺着木地板,有客厅,有阳台,还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空间被布置得满满当当的。
榆船上前打开其中一个房间,说:“这间没有人住。”
什么样子?
汪清浅凑过去,嗯,该有的都有,朝向也好。
其实汪清浅刚进院子的时候就对这喜欢得不行,她从小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这种带有田园诗琴画意般的小院对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既然当下难得有一个入得了她眼的房子,还是徐婆介绍的——这是她为数不多在当地信任的人,那便定下来吧?过后也不用为租房东奔西跑了。
但是是和别人合住,这一点不太自在。
不过对方是个学生,估计不会有繁杂的纠葛,如若不合适以后再换了也不迟。而且她觉得这个小弟弟挺有缘的,也挺可爱的。
人不可貌相,话是这样说的,但一个人的面相确实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透露出其品性。
眼前之人看起来很是清高自尊呢。
汪清浅暗暗思忖一阵,当即敲定:“榆船,我觉得这里挺合适的,我回去和徐婆说一下,正好我明天休假搬过来,你看怎么样?”
“好,我送你回去。”榆船没什么波澜地回答。
看着榆船,汪清浅这才蓦然回想起之前宋姨跟她说的话和初见时他被同学欺负的情景。
眼前这个男孩,幼年失母,他那个父亲好像也不怎么样,童年多半是相当灰暗的,十七岁的年纪,背井离乡到远方城市上学,是在家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吗?
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脑里倏地闪过一丝心疼,她摆摆手说:“不用不用,你快去把衣服换了吧,湿哒哒的,小心着凉了。”
“嗯。”榆船把汪清浅送到门口,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身影,直到变成一点虚渺,隐没在人群里。
折转身子回屋,到汪清浅将来要住的房间,打来一盆水,把能擦的地方擦了个遍。
又从衣柜里抱出没用过的床单被子,细致地铺床,铺着铺着,榆船的手上的动作停下。
她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是的,汪清浅那一掠即逝的忧怜被榆船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在心中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
汪清浅回书店的路上挺开心的。
烦闷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啦,她现在要生活在西洱了。
她也不确定会在这停留多久,或许几个月,或许几年。
这座离家一千公里,她还不太熟的城市,不过没关系的,她相信西洱会给她带来数不清欢喜的。
她感受到新的旅程在向她招手,过去的好与坏她不能拎到下一节车厢,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第二天,汪清浅早早起了床,收拾好行李。
清晨的空气湿润润的,汪清浅临街走着,这里的街道已经不像初来时那样生分了,她突然觉得身侧的樟树,店铺,蹦蹦跳跳的麻雀,红绿灯,斑马线,包子店冒出的水蒸气……
这些都更可爱了。
他来西洱还不到两个月,和这位外婆有些生疏。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和外婆之间的重要枢纽没有了。
他的父亲忙于工作,父子俩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按月算,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带他大老远地探望外婆。
不过,他记忆里有几次是外婆拎着大包小包远道而来,一次是小学,一次是初中,每次都带了很多特产,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对他说:“要坚强、要乐观……”
他对自己母亲唯一印象是那张蒙尘的结婚照,当时他看着眼前这个步入花甲的女人,他母亲的母亲,亲近又陌生。
榆船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这雨来得急,他出校门时晴空万里,也就没带伞,淋了半路的雨,到面馆时外婆正在备菜,一见他这幅模样赶快让他上楼拿毛巾擦擦,别着凉了。
榆船依言,头上的水被擦的七七八八,还是湿漉漉的,但至少不会往下滴水了,校服短袖吸了水,湿湿冷冷地贴在他身上。
回住的地方再换吧,他想着。
突然一阵凉意掠过,榆船转头,这才注意到二楼的窗户没关。
他皱了皱眉,雨已经把临近窗户的地板打湿了,快步走近,抬手要将木窗合上,下一刻,他直直地愣在原地……
目光穿过朦朦胧胧的雨丝,他看见,汪清浅倚着凳子的靠背,双手合在并拢的腿上,头侧向窗外,眼睑微敛,寂然地望着雨点不断敲打地面。
书店温黄的灯光照在她身上,周身弥漫着温馨。
她今天扎着低马尾,内里是白色t恤,外边套着一件棉麻材质的白蓝细纹衬衫,底下一条青灰色水洗牛仔裤。
很简约的穿搭,显得汪清浅的气质相当娴雅。
榆船不知道在那站了多久,擦干的头发又被打湿了。
风里掺着雨丝密匝匝地袭来,雨水划过面庞,在他的下巴处凝聚成一颗颗黄豆大小的雨珠,随即不堪重力向下坠落。
榆船却是视若无睹般,任由风雨肆虐。
“呀!小榆你干嘛呢,快别站这了!”徐婆见外孙老半天不下来,以为出了什么事,紧接着‘砰’的一声把窗关严实了。
榆船眼中的光迅速黯淡,垂头说:“抱歉”。
“你这孩子,说啥抱歉不抱歉的,唉……”徐婆本想数落榆船在这吹雨,但看外孙沉默寡言的样子,终究是没说出口。
“呀!你这手咋伤的?要不要紧?”徐婆气自己真是老眼昏花了,到现在才发现外孙的手受伤了。
“开水烫的,快好了。”榆船手上的纱布已经拆了,被烫伤的部分现在呈淡褐色。
徐婆下了楼,心里七上八下的,她的外孙一个人住在那,万一出了点意外什么的,也没个人帮扶下,自己这边又脱不开身,唉。
于是又开始计划那事。
之前玉音说小汪找不到房子不知道现在找到没,唉,就算人家姑娘愿意,她外孙这个性,能答应吗?
她在面馆中间的空地上踱来踱去,又站在门口看了看对面的书店,觉得要先把这事和外孙说通。
榆船被徐婆留在二楼烘着小太阳,期间他再去开窗时,椅子上的人已经不在了。
徐婆打开房门,拉了把小凳坐下,心事重重对榆船说:“小榆呀,我有个事想跟你聊聊。”
“您说。”
“唉,你看吧,我就是觉得你一个人住那小院没个人照应,我挺放不下心的,正好对面书店的小汪找不着房子,我就琢磨着让她搬过去,那小院不还有个房间吗?小汪是个好女孩……你看,怎么样?”
对面书店?小汪?所有信息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榆船神情中带着愕然,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过了好半天,榆船缓慢开口:“她……她同意了吗?”
“啊?”徐婆不敢相信这个平常拒人于千里的外孙居然答应了。忙道:“还没和她说呢!我这就叫她过来!”
“等——”榆船还没说完,徐婆早就一个“健步如飞”下了楼。
徐婆拉开书店的门,四处张望道:“玉音,玉音~”
宋姨:“哎,有事啊徐婆?”
徐婆:“小汪呢?我有事找她。”
宋姨奇了怪了:“小汪?你找她什么事啊?上厕所呢。”
徐婆:“不就你上回说的房子的事吗,她还没找到房子吧?”
宋姨:“没呢,你这搁哪找的房子啊?”
徐婆:“我那小院,我想让小汪搬进住,和小榆有个照应。”
汪清浅这时从里边出来,徐婆上前和她说明了情况。
她有点发懵,如果对方是女生的话,她大概会同意。让她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男性住一个屋檐下,还是十分抗拒的。
正当汪清浅斟酌着措辞,想要委婉地拒绝徐婆时,门开了,榆船走了进来。
“哎?小榆,你来啦?我正和小汪说着呢。”徐婆对榆船说。
榆船?小榆?啊?他就是徐婆的外孙!?汪清浅木然地睁大了双眼,她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在徐婆的一番情真意切的劝说下,她于是答应先去看看房子。
汪清浅自然不会稀里糊涂同意,只是觉得榆船并不算完全陌生的人。
她帮他解围,他给她指路,两人之间有浅淡的交情,虽然谈不上知根知底,但可以确定的是榆船的秉性不是坏的。
再说要找其他的房子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呢,死马当活马医吧。
出了古镇,沿墙走约莫两百米,会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西洱一中就在这路口的左道上。
再往前走,跨上一座横亘在河水常年平缓的斑驳小桥,可以看见远方山峦的起伏在暮光中的剪影,松弛的电线交织在空中,路旁的老旧电杆指引着方向。
眼前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二层小院,这是一片老城区的城中村。
雨已经停了,天空呈现出很空净的颜色,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被一洼洼雨水填补。
一走进这个村子,汪清浅就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历经岁月沉淀的平宁祥和,白墙黑瓦,淡灰色的炊烟从屋顶的烟囱里袅袅飘悬。
有几个小孩踩着水坑哈哈大笑,大人发现了撵着要教训。
这一幕把汪清浅逗笑了,站在她身边的榆船动作一滞,调整钥匙重新拧了拧,门开了。
汪清浅跟着榆船走了进去,“哇。”在看清小院景致的那一瞬间,惊叹声几乎是同时刻从喉咙中溢出。
院里铺的是箩底方砖,中央砌了个圆形小花坛,上边栽着颗桂花树,现在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满院的桂香似要把人熏晕的架势。
迈上三格石阶,进入屋内,踩在红红绿绿的碎花瓷砖上,向左看,一个开放式的厨房,往后来一点,旁边的墙上有一面窗户,餐桌椅紧挨着那窗户,透过窗可见院中光景。
一楼的空间没有任何阻隔,看起来有点空荡荡的,右边,有一行楼梯,底下置了一张长方形地毯,和一个鞋柜,楼梯下的空档做了个卫生间。
汪清浅:“我能上去看看吗?”
“嗯。”榆船从鞋柜里拿出一双新的拖鞋。
汪清浅换上拖鞋,攀着扶手上去,二楼铺着木地板,有客厅,有阳台,还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空间被布置得满满当当的。
榆船上前打开其中一个房间,说:“这间没有人住。”
什么样子?
汪清浅凑过去,嗯,该有的都有,朝向也好。
其实汪清浅刚进院子的时候就对这喜欢得不行,她从小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这种带有田园诗琴画意般的小院对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既然当下难得有一个入得了她眼的房子,还是徐婆介绍的——这是她为数不多在当地信任的人,那便定下来吧?过后也不用为租房东奔西跑了。
但是是和别人合住,这一点不太自在。
不过对方是个学生,估计不会有繁杂的纠葛,如若不合适以后再换了也不迟。而且她觉得这个小弟弟挺有缘的,也挺可爱的。
人不可貌相,话是这样说的,但一个人的面相确实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透露出其品性。
眼前之人看起来很是清高自尊呢。
汪清浅暗暗思忖一阵,当即敲定:“榆船,我觉得这里挺合适的,我回去和徐婆说一下,正好我明天休假搬过来,你看怎么样?”
“好,我送你回去。”榆船没什么波澜地回答。
看着榆船,汪清浅这才蓦然回想起之前宋姨跟她说的话和初见时他被同学欺负的情景。
眼前这个男孩,幼年失母,他那个父亲好像也不怎么样,童年多半是相当灰暗的,十七岁的年纪,背井离乡到远方城市上学,是在家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吗?
恻隐之心油然而生,脑里倏地闪过一丝心疼,她摆摆手说:“不用不用,你快去把衣服换了吧,湿哒哒的,小心着凉了。”
“嗯。”榆船把汪清浅送到门口,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身影,直到变成一点虚渺,隐没在人群里。
折转身子回屋,到汪清浅将来要住的房间,打来一盆水,把能擦的地方擦了个遍。
又从衣柜里抱出没用过的床单被子,细致地铺床,铺着铺着,榆船的手上的动作停下。
她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是的,汪清浅那一掠即逝的忧怜被榆船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在心中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
汪清浅回书店的路上挺开心的。
烦闷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啦,她现在要生活在西洱了。
她也不确定会在这停留多久,或许几个月,或许几年。
这座离家一千公里,她还不太熟的城市,不过没关系的,她相信西洱会给她带来数不清欢喜的。
她感受到新的旅程在向她招手,过去的好与坏她不能拎到下一节车厢,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第二天,汪清浅早早起了床,收拾好行李。
清晨的空气湿润润的,汪清浅临街走着,这里的街道已经不像初来时那样生分了,她突然觉得身侧的樟树,店铺,蹦蹦跳跳的麻雀,红绿灯,斑马线,包子店冒出的水蒸气……
这些都更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