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晏国皇帝绍帝,体健,但子嗣不多,生得皇子五人。他是大晏国的三皇子,听来该是尊贵荣宠,但他不是。
大皇子承天已殁。
二皇子承启是荣贵妃之子,外祖是当朝左相李文嵩,权倾朝野。
四皇子承章,母亲是继后姜氏,他便是中宫嫡出。绍帝自觉体健,未立东宫。倒给他另开新府,赐惇亲王称号。
五皇子承盈年幼,母亲兰贵妃,近四五年来尤得绍帝宠爱。又诞下皇子,绍帝老来得子,更是爱屋及乌,对兰贵妃母子优渥荣宠。
他的母亲,却令他难以启齿。
他与二皇子、四皇子相继出生。但他记事起,便知自己是个罪人。
他的母亲,本是绍帝宫中的一个歌女,生得一副美貌。入宫不久便爬上了绍帝的龙床,又很快诞下皇子,纳为昭仪。偏人心不足,一心想往上爬,竟蛇蝎心肠,害死张皇后和皇长子承天。东窗事发后被乱棍打死,株连九族。
九族,本是有他的。
但毕竟天子血脉、太后怜他尚在襁褓,留得他住在宫中。留下几个宫女、太监养的他长大。
也只是长大而已,人们看他,总是不一样的。
他跟着皇子们一起去读书、习武。但夫子的心,也是偏的。
二哥提问,是好学聪敏;他提问,是耽误皇子们读书。四弟习武,是英勇无双,他却总要小心翼翼,唯恐伤着兄弟,引来责罚。
他看着王公侯爵家的孩子,也比他更为尊容。
他记着那年十四岁,父皇给皇祖母庆贺七十岁大寿,宴请文武重臣及其眷属。
二哥着人从西域挖来千年天山雪莲,庆贺祖母万寿无疆;四弟从太湖挖来神石,灯火照耀下熠熠生辉,形如“寿”字,群臣俱皆赞叹。
他知道是祖母怜他,他才得以留在宫中长大。但他无处筹备寿礼,读书之后,日夜苦练了三个多月的剑术,想在皇祖母寿诞上作为贺礼。
他站出来后,厅里寂然无声,片刻后荣贵妃斥道“没规矩的东西,皇太后寿宴,岂能挥刀舞剑的,伤到了谁,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他哑口了,自己怎没想到这一点。
厅里充满了私下的呢喃声,他只听到“没规矩”、“跟那郑昭仪一样”,他有满腔的愤怒,却更有满腔的自责。
他听到厅里传来一句清脆的声音:“宴上舞剑,千百年来却都是有的。昔时晋惠王曾亲自在太后寿宴上舞剑,并以此警示子孙不可贪享安乐,忘却江山来之不易,流传千年”。
一言毕,群臣寂然,心内都在暗想,哪个孩子这般不知天高地厚,这时来讲话。
他循声看去,见宴席后方有一十三四岁女孩,梳双平发髻,着嫩黄小衫翠绿罗裙,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很是好看。那女孩看向朝堂,声音清脆坚定。
“哦?这是谁家的孩子,这般聪慧可爱”。他听到皇祖母的声音。
从后面的对话,他才知道。她是当朝礼部尚书孟常青的独生女儿,名唤孟珏。孟尚书学识渊博、名满天下,他是一直都知道的,没想到他的女儿竟也这般博古通今。
“太后娘娘万福,皇上万福。”她站出来磕头,“臣女近日学得一曲《贺相见》,臣女想感谢皇恩浩荡,让我得此机会面见天颜。若太后、皇上和三皇子不嫌弃,想跟三皇子的舞剑相配,借此机会恭贺太后寿诞”。
“哈哈哈哈,孟尚书的琴术一绝,哀家身在后宫也是早有听闻。甚好,甚好。”
他看到那女孩冲他盈盈一笑。
宫人取琴而来,她坐在他身边,拨弄琴弦。那段舞剑,他早已烂熟于心,即使闭着眼也可舞出。他忘却了片刻前的愤怒、彷徨,跟着女孩的琴声,流畅舞出。
初时平和婉转,而后高昂激越,又转为温润悠扬。
众人只觉一会到了山间看那高山流水,一会又到沙场奋勇杀敌。琴声散去,方回到宴席。十三四岁的少女,琴艺却到如斯之境,现场众人,无不惊叹。
他舞的剑,正与这相配。
一曲毕,太后带头,满堂喝彩。
“孟尚书,你怎的教了个这么好的女娃娃呀。以前也不见着这孩子,哀家久居深宫,有时难免无聊,往后你别拘着这孩子,常常让她到宫里来玩玩,陪陪哀家。”太后很是高兴,甚少饮酒那日也多饮了几杯,宾客尽欢。
席散宴退,他站在角落处,想跟她道声谢。
但她始终跟在父亲身边,身边人流不息,赞叹孟卿之艺。
他便一直跟着,眼看着他们快要出宫门了,他不再犹豫,奔向前去。
“多谢孟姑娘今日出手相助。”他向她抱拳致谢。
她微微一笑:“三皇子聪敏好学,臣女早从父亲处听知。父母至亲,非我们可选,况三皇子出身皇家,受命而生,本就尊容。万望三皇子切勿被眼下的荆棘所困、妄自菲薄,当为天下万民立鲲鹏之志,遨游九天之上。”
华灯更换,宫人穿梭,他站在原处,久久的想着她的这句话。
后来,太后几次唤孟珏入宫,赏赐些宫中的物件给她。她也偶尔来给太后请安,给太后弹琴,跟太后说些她随父亲外出在民间的见闻。
他去给祖母请安时撞见过她几次,每次都是见礼、离开,倒没说上什么话。
他不知自己也在长大,只觉每次见她都不一样。
见她随父亲回家省亲后回来黑了些;见她过段日子又白了些;又见她逐渐褪去孩童的青涩、脸上的肉肉少了些,眉眼越发秀美、笑容越发温柔、身姿越发的挺拔。
他开始辗转反侧。
西北边陲又有外地侵犯,民不聊生。群臣议政,换下守卫多年的老将,着武威将军陈庆和应战,他灵机一动,请旨随将出征。
他之于绍帝,本就可有可无。常在宫中,有时还勾起绍帝心中的旧事,时常又惹来爱妃的几句不满。
绍帝没有丝毫的犹豫,“沛儿有守家卫国之志,实在可喜。这一来是守家卫国,二来也可磨砺身心,跟着威武将军多学习一些,甚好。只是,既然外出沙场,可要记得不可像宫中这般养尊处优,过个几日便又回来了,要真正沉下心来,好好干出点事情来。”
“养尊处优,过个几日便回来了。呵,父皇以为我是他其他的孩子。”承沛心中苦笑。
“沛儿谨记父皇教诲,沛儿愿去戍守边关三年,未及三年,决不回来。”他心理暗暗盘算,三年,差不多正好。
他要走的那天,无人相送。他去给皇祖母拜别。
正巧遇到孟珏入宫。
孟珏跟他福身:“臣女听闻三皇子请旨随征,很是倾佩。只是沙场危险,请三皇子务必保重。”她的声音,很是为他高兴。
他有些脸红。
太后看在眼里,爽朗一笑,“你们两个孩子,倒是才貌相当,年岁也合适。沛儿好好立功,三年后,若是哀家还在,哀家给你做主,找孟尚书把孩子许给你做王妃。”
他呆住了,又惊又喜,惊自己竟这般不懂得掩饰自己,谁都看得出来自己的想法,喜的是心里的彷徨突然着了地,有了依托。
他偷偷看向她,见她满脸绯红,却也未拒绝,心里更是欢快。
从太后宫中出来,他快步跑向孟珏,摊开手掌,露出手心中一枚通体洁白,圆润细腻的美玉。
“孟珏,我……我没什么好东西,这块玉佩是出生后父皇赐的第一个东西,我一直带着,送给你了。”
孟珏却没料到会有这一出。
“这……我却没准备什么送给你的。”孟珏只觉是小伙伴之间互赠礼物,又知这份礼物与以往不一样,当下犹豫。
“没关系,以后再给吧”。他笑着把玉佩塞进她手里。
“那,珏儿祝三皇子只打胜战,扬名立万。”她见过他的狼狈,此刻太为他高兴了,笑容格外灿烂耀眼。
他欢乐的跑出。心里感觉,这一生,似乎今天,是最开心的。
洁白无暇的玉,上面雕刻着一个麒麟,昂头向上,须长至身,很是威风。是啊,他本是麒麟之子。
大皇子承天已殁。
二皇子承启是荣贵妃之子,外祖是当朝左相李文嵩,权倾朝野。
四皇子承章,母亲是继后姜氏,他便是中宫嫡出。绍帝自觉体健,未立东宫。倒给他另开新府,赐惇亲王称号。
五皇子承盈年幼,母亲兰贵妃,近四五年来尤得绍帝宠爱。又诞下皇子,绍帝老来得子,更是爱屋及乌,对兰贵妃母子优渥荣宠。
他的母亲,却令他难以启齿。
他与二皇子、四皇子相继出生。但他记事起,便知自己是个罪人。
他的母亲,本是绍帝宫中的一个歌女,生得一副美貌。入宫不久便爬上了绍帝的龙床,又很快诞下皇子,纳为昭仪。偏人心不足,一心想往上爬,竟蛇蝎心肠,害死张皇后和皇长子承天。东窗事发后被乱棍打死,株连九族。
九族,本是有他的。
但毕竟天子血脉、太后怜他尚在襁褓,留得他住在宫中。留下几个宫女、太监养的他长大。
也只是长大而已,人们看他,总是不一样的。
他跟着皇子们一起去读书、习武。但夫子的心,也是偏的。
二哥提问,是好学聪敏;他提问,是耽误皇子们读书。四弟习武,是英勇无双,他却总要小心翼翼,唯恐伤着兄弟,引来责罚。
他看着王公侯爵家的孩子,也比他更为尊容。
他记着那年十四岁,父皇给皇祖母庆贺七十岁大寿,宴请文武重臣及其眷属。
二哥着人从西域挖来千年天山雪莲,庆贺祖母万寿无疆;四弟从太湖挖来神石,灯火照耀下熠熠生辉,形如“寿”字,群臣俱皆赞叹。
他知道是祖母怜他,他才得以留在宫中长大。但他无处筹备寿礼,读书之后,日夜苦练了三个多月的剑术,想在皇祖母寿诞上作为贺礼。
他站出来后,厅里寂然无声,片刻后荣贵妃斥道“没规矩的东西,皇太后寿宴,岂能挥刀舞剑的,伤到了谁,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他哑口了,自己怎没想到这一点。
厅里充满了私下的呢喃声,他只听到“没规矩”、“跟那郑昭仪一样”,他有满腔的愤怒,却更有满腔的自责。
他听到厅里传来一句清脆的声音:“宴上舞剑,千百年来却都是有的。昔时晋惠王曾亲自在太后寿宴上舞剑,并以此警示子孙不可贪享安乐,忘却江山来之不易,流传千年”。
一言毕,群臣寂然,心内都在暗想,哪个孩子这般不知天高地厚,这时来讲话。
他循声看去,见宴席后方有一十三四岁女孩,梳双平发髻,着嫩黄小衫翠绿罗裙,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很是好看。那女孩看向朝堂,声音清脆坚定。
“哦?这是谁家的孩子,这般聪慧可爱”。他听到皇祖母的声音。
从后面的对话,他才知道。她是当朝礼部尚书孟常青的独生女儿,名唤孟珏。孟尚书学识渊博、名满天下,他是一直都知道的,没想到他的女儿竟也这般博古通今。
“太后娘娘万福,皇上万福。”她站出来磕头,“臣女近日学得一曲《贺相见》,臣女想感谢皇恩浩荡,让我得此机会面见天颜。若太后、皇上和三皇子不嫌弃,想跟三皇子的舞剑相配,借此机会恭贺太后寿诞”。
“哈哈哈哈,孟尚书的琴术一绝,哀家身在后宫也是早有听闻。甚好,甚好。”
他看到那女孩冲他盈盈一笑。
宫人取琴而来,她坐在他身边,拨弄琴弦。那段舞剑,他早已烂熟于心,即使闭着眼也可舞出。他忘却了片刻前的愤怒、彷徨,跟着女孩的琴声,流畅舞出。
初时平和婉转,而后高昂激越,又转为温润悠扬。
众人只觉一会到了山间看那高山流水,一会又到沙场奋勇杀敌。琴声散去,方回到宴席。十三四岁的少女,琴艺却到如斯之境,现场众人,无不惊叹。
他舞的剑,正与这相配。
一曲毕,太后带头,满堂喝彩。
“孟尚书,你怎的教了个这么好的女娃娃呀。以前也不见着这孩子,哀家久居深宫,有时难免无聊,往后你别拘着这孩子,常常让她到宫里来玩玩,陪陪哀家。”太后很是高兴,甚少饮酒那日也多饮了几杯,宾客尽欢。
席散宴退,他站在角落处,想跟她道声谢。
但她始终跟在父亲身边,身边人流不息,赞叹孟卿之艺。
他便一直跟着,眼看着他们快要出宫门了,他不再犹豫,奔向前去。
“多谢孟姑娘今日出手相助。”他向她抱拳致谢。
她微微一笑:“三皇子聪敏好学,臣女早从父亲处听知。父母至亲,非我们可选,况三皇子出身皇家,受命而生,本就尊容。万望三皇子切勿被眼下的荆棘所困、妄自菲薄,当为天下万民立鲲鹏之志,遨游九天之上。”
华灯更换,宫人穿梭,他站在原处,久久的想着她的这句话。
后来,太后几次唤孟珏入宫,赏赐些宫中的物件给她。她也偶尔来给太后请安,给太后弹琴,跟太后说些她随父亲外出在民间的见闻。
他去给祖母请安时撞见过她几次,每次都是见礼、离开,倒没说上什么话。
他不知自己也在长大,只觉每次见她都不一样。
见她随父亲回家省亲后回来黑了些;见她过段日子又白了些;又见她逐渐褪去孩童的青涩、脸上的肉肉少了些,眉眼越发秀美、笑容越发温柔、身姿越发的挺拔。
他开始辗转反侧。
西北边陲又有外地侵犯,民不聊生。群臣议政,换下守卫多年的老将,着武威将军陈庆和应战,他灵机一动,请旨随将出征。
他之于绍帝,本就可有可无。常在宫中,有时还勾起绍帝心中的旧事,时常又惹来爱妃的几句不满。
绍帝没有丝毫的犹豫,“沛儿有守家卫国之志,实在可喜。这一来是守家卫国,二来也可磨砺身心,跟着威武将军多学习一些,甚好。只是,既然外出沙场,可要记得不可像宫中这般养尊处优,过个几日便又回来了,要真正沉下心来,好好干出点事情来。”
“养尊处优,过个几日便回来了。呵,父皇以为我是他其他的孩子。”承沛心中苦笑。
“沛儿谨记父皇教诲,沛儿愿去戍守边关三年,未及三年,决不回来。”他心理暗暗盘算,三年,差不多正好。
他要走的那天,无人相送。他去给皇祖母拜别。
正巧遇到孟珏入宫。
孟珏跟他福身:“臣女听闻三皇子请旨随征,很是倾佩。只是沙场危险,请三皇子务必保重。”她的声音,很是为他高兴。
他有些脸红。
太后看在眼里,爽朗一笑,“你们两个孩子,倒是才貌相当,年岁也合适。沛儿好好立功,三年后,若是哀家还在,哀家给你做主,找孟尚书把孩子许给你做王妃。”
他呆住了,又惊又喜,惊自己竟这般不懂得掩饰自己,谁都看得出来自己的想法,喜的是心里的彷徨突然着了地,有了依托。
他偷偷看向她,见她满脸绯红,却也未拒绝,心里更是欢快。
从太后宫中出来,他快步跑向孟珏,摊开手掌,露出手心中一枚通体洁白,圆润细腻的美玉。
“孟珏,我……我没什么好东西,这块玉佩是出生后父皇赐的第一个东西,我一直带着,送给你了。”
孟珏却没料到会有这一出。
“这……我却没准备什么送给你的。”孟珏只觉是小伙伴之间互赠礼物,又知这份礼物与以往不一样,当下犹豫。
“没关系,以后再给吧”。他笑着把玉佩塞进她手里。
“那,珏儿祝三皇子只打胜战,扬名立万。”她见过他的狼狈,此刻太为他高兴了,笑容格外灿烂耀眼。
他欢乐的跑出。心里感觉,这一生,似乎今天,是最开心的。
洁白无暇的玉,上面雕刻着一个麒麟,昂头向上,须长至身,很是威风。是啊,他本是麒麟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