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钟声悠远,香火缭绕。
天宁寺的殿前宝鼎升起烟雾,几近要把大雄宝殿上檐的“清静庄严”四个字遮盖。
殿内神像之下摆了一排供灯,楚令仪上前点着最后一盏。
第一盏,是为家人祈福。
第二盏,是供给沈慈恩母亲。
第三盏,是给沈夫人。
最后这盏,才是给沈慈恩的。
楚令仪很少来寺庙,少数几次还是陪着沈慈恩来的。来了也只是添个香油钱,然后跟着沈慈恩一起供盏祈福灯,祈愿家人、友人无灾无难。
沈慈恩每次来都先给她已逝的母亲点灯,细声讲述自己的近况。她生母是姑苏人,给母亲供灯时沈慈恩便说吴语,说着琐事的语气轻快却又细软,楚令仪每每在旁都不知不觉听完了她一番吴侬软语。
然后又会点一盏给沈夫人,沈大人的原配发妻。沈慈恩此时便会转回京话,柔和又清晰地把父兄的事情都事无巨细地讲述。
她生母是继室,沈夫人殁了两年后娶进门的,是以沈慈恩从未见过沈夫人。
楚令仪问过她,怎么会给沈夫人点灯?
记得她当时愣了一下,认真思索了片刻,方开口:“父兄朝务繁忙,我闲在家中也只能做这些。不然父亲升迁、兄长高中这些喜事就少一个人高兴了。”
想起这些,楚令仪垂眸笑了笑。
这才过了多久,轮到自己给她供灯了。
“就你孝顺,赶着去平江府看病重的外祖母,把自己都赶没了。这下你母亲、沈夫人的两盏灯都得我来替你供奉,再加上你的!”越说气越盛,楚令仪撇开脸,手里的帕子攥得死紧。
“你让我怎么跟她们说……”哽咽的声音,细碎得张嘴便飘散在殿内。
虞婉儿有些怔愣,她是头一回见衣着打扮如此素净的楚令仪。
“楚姑娘?”
眼前的背影闻言,不紧不慢地抬手似乎用帕子印了印脸,方转过身。
这才看清她眼眶微红,但仪态未有错处,互相微俯首行了万福礼。
虞婉儿缓缓上前,随意扫了眼供桌。
“可是在给沈姑娘供灯?”
楚令仪面无表情,只说了声是。
她与楚令仪一向不对付,所以对她冷淡的态度也不在意。
虞婉儿从身旁的女使手上拿过香囊,递给楚令仪:“这是那日在金鳞池岸边捡到的。”
见楚令仪接过,才开口:“那日远远见着沈姑娘,还来不及说上话,她便被沈府接走了,只这香囊落在了原地。”
楚令仪久久没有说话,那日争标结束只陆既明来说她被府里匆忙接走,之后自己给沈府递邀帖被告知她外祖母病重,再后来便是传来她的死讯。
手中的香囊,一看便知是出自沈慈恩的手,纹样、技法都是她所熟悉的。
只是……
闻着不是沈慈恩身上常有的味道。
楚令仪摁下心中的疑虑,道了谢。
待楚令仪走后,虞婉儿让小沙弥也帮自己点盏灯。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虞婉儿听小沙弥念着,伸手抚了抚尚且平坦的肚子,轻闭上眼。
她一向不信神佛,这些天甚至连噩梦都未有过,只一件事令她不安,便是沈慈恩是否真的死了。
这些天的心神不宁,在楚令仪认出那个香囊后才算是尘埃落定。
那是九首带回来,沈慈恩身亡的铁证。
再加上沈府带人前去敛尸,她也亲自去沈府拜祭过了,并没有什么问题。
沈府总不可能与九首串谋。
虞婉儿阖眸,为了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她还是点了忏悔灯,愿这一盏灯能消去自身业障,无碍自己腹中的孩子。
“回去吧。”虞婉儿抬手,女使立马上前,伸手扶着她款款起身。
刚踏出门,就见九首抱胸立于不远处的榕树下,依旧一脸生人勿近的姿态。
虞婉儿瞥了眼,径直走向马车。
九首暗地里松了口气,去牵自己的马。
“陆既明那可有什么动作?”
陆既明是沈慈恩名义上的未婚夫,沈慈恩若是没死保不齐会去找他寻求庇护,是以这些日自己都让九首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现下证实沈慈恩身死,本该不必再留意陆既明了,但无奈身为言官他总是对虞府发难。
骑马跟着的九首无声叹了口气。
“除了几日前去过城南的那处宅子,并无异常。”
只听布幔内轻嗤一声,娇声开口:“这人才死了多久啊?就急着找那见不得人的外室。”
九首听着周边动静,不搭话。
“不回府了,去城南那宅子。”
马夫得令,扬起鞭子驭马改道。
“虞姑娘……”九首吃了一惊,到现在他还不太习惯虞婉儿想做什么就做的行事风格。
在人眼皮子底下,九首不好给陆既明做什么通风报信的动作。
而且,眼下传消息根本来不及,陆既明置办的宅子离天宁寺不过几里路,依着马车的脚程,不消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九首面上不显,内心却焦灼万分。
“姑娘!”
身后传来急切的声音,一个虞府的小厮跑了过来。
“什么事?”虞婉儿的贴身女使叫停了马车,出来问道。
“相公让姑娘立马回府。”
“现在?”不悦的声音从车内传出。
小厮怯怯道:“是、是的……说太子马上就要到。”
九首拉紧缰绳让马停下,只听得车内深吸了口气,语气不甘道:“回府!”
九首这才舒了口气,轻夹马肚缓缓跟上。
才走出二里地,虞婉儿又问话:“那是齐柏祖父送他的宅子吧?”
九首闻言一惊,忙看过去。
玉指遥遥点了点远处的青砖白瓦,确实是紫竹小院。
九首这才反应过来,为何相府的召回来得如此及时。
正不知该不该回话时,虞婉儿悠悠收了手,姿态慵懒:“景色不错,却是偏了些……”
“……会不会也养了什么外室在里头?”
虞婉儿咯咯笑了两声,九首额角有些湿。
幸好,虞婉儿没再说话。
虞府的马车刚离开不远,紫竹小院的正门就开了。
“连妈妈留步,送到这儿便好。”庄夫人周氏对连妈妈微微颔首,抬头看向不远处站在屋檐下的女儿。
弱柳般纤细的身子,风吹过都会微微晃动。身子初愈,大夫说不宜见风,但她还是坚持来送他们。
“玉相就有劳妈妈照顾了。”庄翊顶着不苟言笑的脸向连妈妈托付了句,转身走向马车。
周氏朝着庄玉相的方向无声说了句回去吧,便收回视线上了马车。
庄玉相看着马车离开,心里只觉空落落的。
夫妇二人带了不少珍贵补品过来看望,周氏更是送了个精巧的银铃,方便她叫人服侍,不可谓之不用心。二人的话不多,却都待她很和善。和善这词或许放在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些奇怪,但庄玉相莫名觉得在他们之间很合适。
“外面风大,夫人鼻头都被吹红了……”连妈妈上前来。
闻言,庄玉相抬手摸鼻子,眨了眨眼睛。
风确实有些冷,刚还潮热的眼眶,这会儿都湿凉了。
连妈妈不由分说就把她搀回房,语气带着笑意说:“若是冻着夫人,郎君可要拿老奴是问了。”
听着这话,庄玉相想起今早二老来时,自己和齐柏早已候在门口。
父亲进来的第一眼便是看向齐柏,然后才是自己,似乎是打量了自己一番又看回齐柏。
是在确认齐柏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吗?
相比之下,母亲只是匆匆看了眼齐柏便低下了头,到了花厅也只是盯着自己,认真端详了好一会儿。
另一边和齐柏交流的父亲,有着自己都能察觉的拘束。
不过,转念一想齐父比父亲的官职高几个等级,齐柏更是东宫亲信,他们二人之间的氛围倒也能理解了。
回过神来,庄玉相牵过连妈妈的手,在上面写——郎君何时回来?
“郎君出门前并没有说。”
庄玉相听罢,点了点头没再问别的。
齐柏和父亲聊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便有小厮来传话。
不知说了什么,齐柏把茶盏放下,看向父亲温声告罪:“出了点岔子,我过去处理一下。”说罢起身行礼。
他起身那一刻父亲也跟着起了,忙道无妨,并没有半分不满。
出门前,齐柏回头嘱咐连妈妈照看好她才离开。
身为东宫近卫,事无大小都要随传随到,更何况齐柏似乎备受重用。
庄玉相心想,若不是自己出了事估计也难见他一面。难怪即使成亲一月,自己每每看到齐柏都会恍惚一下,还不适应和这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
想到这,正经过院内的梧桐树,树后传来了细细的抽泣声。
轻捏了一下连妈妈的手心,示意她到树后瞧瞧。
连妈妈点了点头,轻声走过去。
“芳儿?”
听到有人叫自己,芳儿急忙一边胡乱抹了脸一边应声。
转过身见是连妈妈,忙低下头。
“这是怎么了?”
“婢子知错,惊扰了夫人。”怯声怯气的。
“夫人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连妈妈见她畏缩,柔了语气安慰道。
听到这,芳儿才松了一口气,摇头道:“让夫人见笑了,奴婢只是因为不能服侍夫人左右而难过。”
“是因为这个?”
连妈妈静静瞧着芳儿微微发颤的身子。
好一会儿,芳儿才抬起头,还有些稚气的脸上泪眼婆娑:“不敢欺瞒夫人,要是能在主屋伺候,月钱自是多些。奴婢家中母亲病重卧床,两个妹妹和幺弟还小,全家只能靠着父亲和奴婢维持着生计……”
后面的庄玉相听着,估计这是一开始服侍自己的两个小女使之一,但她们的模样自己记不太清了。
回想起齐柏那天说,让她挑两个识字的女使,芳儿应该是因为不识字才被换的。能在屋里的女使确实月钱能高不少,更别说平日里还会有主人家的赏赐,这些都不是别的婢子能比的。
想罢,庄玉相缓缓上前,在连妈妈手上写——留着她,我与郎君说。
天宁寺的殿前宝鼎升起烟雾,几近要把大雄宝殿上檐的“清静庄严”四个字遮盖。
殿内神像之下摆了一排供灯,楚令仪上前点着最后一盏。
第一盏,是为家人祈福。
第二盏,是供给沈慈恩母亲。
第三盏,是给沈夫人。
最后这盏,才是给沈慈恩的。
楚令仪很少来寺庙,少数几次还是陪着沈慈恩来的。来了也只是添个香油钱,然后跟着沈慈恩一起供盏祈福灯,祈愿家人、友人无灾无难。
沈慈恩每次来都先给她已逝的母亲点灯,细声讲述自己的近况。她生母是姑苏人,给母亲供灯时沈慈恩便说吴语,说着琐事的语气轻快却又细软,楚令仪每每在旁都不知不觉听完了她一番吴侬软语。
然后又会点一盏给沈夫人,沈大人的原配发妻。沈慈恩此时便会转回京话,柔和又清晰地把父兄的事情都事无巨细地讲述。
她生母是继室,沈夫人殁了两年后娶进门的,是以沈慈恩从未见过沈夫人。
楚令仪问过她,怎么会给沈夫人点灯?
记得她当时愣了一下,认真思索了片刻,方开口:“父兄朝务繁忙,我闲在家中也只能做这些。不然父亲升迁、兄长高中这些喜事就少一个人高兴了。”
想起这些,楚令仪垂眸笑了笑。
这才过了多久,轮到自己给她供灯了。
“就你孝顺,赶着去平江府看病重的外祖母,把自己都赶没了。这下你母亲、沈夫人的两盏灯都得我来替你供奉,再加上你的!”越说气越盛,楚令仪撇开脸,手里的帕子攥得死紧。
“你让我怎么跟她们说……”哽咽的声音,细碎得张嘴便飘散在殿内。
虞婉儿有些怔愣,她是头一回见衣着打扮如此素净的楚令仪。
“楚姑娘?”
眼前的背影闻言,不紧不慢地抬手似乎用帕子印了印脸,方转过身。
这才看清她眼眶微红,但仪态未有错处,互相微俯首行了万福礼。
虞婉儿缓缓上前,随意扫了眼供桌。
“可是在给沈姑娘供灯?”
楚令仪面无表情,只说了声是。
她与楚令仪一向不对付,所以对她冷淡的态度也不在意。
虞婉儿从身旁的女使手上拿过香囊,递给楚令仪:“这是那日在金鳞池岸边捡到的。”
见楚令仪接过,才开口:“那日远远见着沈姑娘,还来不及说上话,她便被沈府接走了,只这香囊落在了原地。”
楚令仪久久没有说话,那日争标结束只陆既明来说她被府里匆忙接走,之后自己给沈府递邀帖被告知她外祖母病重,再后来便是传来她的死讯。
手中的香囊,一看便知是出自沈慈恩的手,纹样、技法都是她所熟悉的。
只是……
闻着不是沈慈恩身上常有的味道。
楚令仪摁下心中的疑虑,道了谢。
待楚令仪走后,虞婉儿让小沙弥也帮自己点盏灯。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虞婉儿听小沙弥念着,伸手抚了抚尚且平坦的肚子,轻闭上眼。
她一向不信神佛,这些天甚至连噩梦都未有过,只一件事令她不安,便是沈慈恩是否真的死了。
这些天的心神不宁,在楚令仪认出那个香囊后才算是尘埃落定。
那是九首带回来,沈慈恩身亡的铁证。
再加上沈府带人前去敛尸,她也亲自去沈府拜祭过了,并没有什么问题。
沈府总不可能与九首串谋。
虞婉儿阖眸,为了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她还是点了忏悔灯,愿这一盏灯能消去自身业障,无碍自己腹中的孩子。
“回去吧。”虞婉儿抬手,女使立马上前,伸手扶着她款款起身。
刚踏出门,就见九首抱胸立于不远处的榕树下,依旧一脸生人勿近的姿态。
虞婉儿瞥了眼,径直走向马车。
九首暗地里松了口气,去牵自己的马。
“陆既明那可有什么动作?”
陆既明是沈慈恩名义上的未婚夫,沈慈恩若是没死保不齐会去找他寻求庇护,是以这些日自己都让九首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现下证实沈慈恩身死,本该不必再留意陆既明了,但无奈身为言官他总是对虞府发难。
骑马跟着的九首无声叹了口气。
“除了几日前去过城南的那处宅子,并无异常。”
只听布幔内轻嗤一声,娇声开口:“这人才死了多久啊?就急着找那见不得人的外室。”
九首听着周边动静,不搭话。
“不回府了,去城南那宅子。”
马夫得令,扬起鞭子驭马改道。
“虞姑娘……”九首吃了一惊,到现在他还不太习惯虞婉儿想做什么就做的行事风格。
在人眼皮子底下,九首不好给陆既明做什么通风报信的动作。
而且,眼下传消息根本来不及,陆既明置办的宅子离天宁寺不过几里路,依着马车的脚程,不消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九首面上不显,内心却焦灼万分。
“姑娘!”
身后传来急切的声音,一个虞府的小厮跑了过来。
“什么事?”虞婉儿的贴身女使叫停了马车,出来问道。
“相公让姑娘立马回府。”
“现在?”不悦的声音从车内传出。
小厮怯怯道:“是、是的……说太子马上就要到。”
九首拉紧缰绳让马停下,只听得车内深吸了口气,语气不甘道:“回府!”
九首这才舒了口气,轻夹马肚缓缓跟上。
才走出二里地,虞婉儿又问话:“那是齐柏祖父送他的宅子吧?”
九首闻言一惊,忙看过去。
玉指遥遥点了点远处的青砖白瓦,确实是紫竹小院。
九首这才反应过来,为何相府的召回来得如此及时。
正不知该不该回话时,虞婉儿悠悠收了手,姿态慵懒:“景色不错,却是偏了些……”
“……会不会也养了什么外室在里头?”
虞婉儿咯咯笑了两声,九首额角有些湿。
幸好,虞婉儿没再说话。
虞府的马车刚离开不远,紫竹小院的正门就开了。
“连妈妈留步,送到这儿便好。”庄夫人周氏对连妈妈微微颔首,抬头看向不远处站在屋檐下的女儿。
弱柳般纤细的身子,风吹过都会微微晃动。身子初愈,大夫说不宜见风,但她还是坚持来送他们。
“玉相就有劳妈妈照顾了。”庄翊顶着不苟言笑的脸向连妈妈托付了句,转身走向马车。
周氏朝着庄玉相的方向无声说了句回去吧,便收回视线上了马车。
庄玉相看着马车离开,心里只觉空落落的。
夫妇二人带了不少珍贵补品过来看望,周氏更是送了个精巧的银铃,方便她叫人服侍,不可谓之不用心。二人的话不多,却都待她很和善。和善这词或许放在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些奇怪,但庄玉相莫名觉得在他们之间很合适。
“外面风大,夫人鼻头都被吹红了……”连妈妈上前来。
闻言,庄玉相抬手摸鼻子,眨了眨眼睛。
风确实有些冷,刚还潮热的眼眶,这会儿都湿凉了。
连妈妈不由分说就把她搀回房,语气带着笑意说:“若是冻着夫人,郎君可要拿老奴是问了。”
听着这话,庄玉相想起今早二老来时,自己和齐柏早已候在门口。
父亲进来的第一眼便是看向齐柏,然后才是自己,似乎是打量了自己一番又看回齐柏。
是在确认齐柏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吗?
相比之下,母亲只是匆匆看了眼齐柏便低下了头,到了花厅也只是盯着自己,认真端详了好一会儿。
另一边和齐柏交流的父亲,有着自己都能察觉的拘束。
不过,转念一想齐父比父亲的官职高几个等级,齐柏更是东宫亲信,他们二人之间的氛围倒也能理解了。
回过神来,庄玉相牵过连妈妈的手,在上面写——郎君何时回来?
“郎君出门前并没有说。”
庄玉相听罢,点了点头没再问别的。
齐柏和父亲聊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便有小厮来传话。
不知说了什么,齐柏把茶盏放下,看向父亲温声告罪:“出了点岔子,我过去处理一下。”说罢起身行礼。
他起身那一刻父亲也跟着起了,忙道无妨,并没有半分不满。
出门前,齐柏回头嘱咐连妈妈照看好她才离开。
身为东宫近卫,事无大小都要随传随到,更何况齐柏似乎备受重用。
庄玉相心想,若不是自己出了事估计也难见他一面。难怪即使成亲一月,自己每每看到齐柏都会恍惚一下,还不适应和这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
想到这,正经过院内的梧桐树,树后传来了细细的抽泣声。
轻捏了一下连妈妈的手心,示意她到树后瞧瞧。
连妈妈点了点头,轻声走过去。
“芳儿?”
听到有人叫自己,芳儿急忙一边胡乱抹了脸一边应声。
转过身见是连妈妈,忙低下头。
“这是怎么了?”
“婢子知错,惊扰了夫人。”怯声怯气的。
“夫人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连妈妈见她畏缩,柔了语气安慰道。
听到这,芳儿才松了一口气,摇头道:“让夫人见笑了,奴婢只是因为不能服侍夫人左右而难过。”
“是因为这个?”
连妈妈静静瞧着芳儿微微发颤的身子。
好一会儿,芳儿才抬起头,还有些稚气的脸上泪眼婆娑:“不敢欺瞒夫人,要是能在主屋伺候,月钱自是多些。奴婢家中母亲病重卧床,两个妹妹和幺弟还小,全家只能靠着父亲和奴婢维持着生计……”
后面的庄玉相听着,估计这是一开始服侍自己的两个小女使之一,但她们的模样自己记不太清了。
回想起齐柏那天说,让她挑两个识字的女使,芳儿应该是因为不识字才被换的。能在屋里的女使确实月钱能高不少,更别说平日里还会有主人家的赏赐,这些都不是别的婢子能比的。
想罢,庄玉相缓缓上前,在连妈妈手上写——留着她,我与郎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