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的眼神戏很重要。叶矜玦长一双桃花眼,似乎是天生优势,收起锋芒,便含情脉脉。
被镜头一放大,才知道,爱与不爱,终究不同。
不知如何形容那种微妙的感觉,当他扮演的男主面对路人,那张脸固然令人心动。可当他望向冉昕扮演的女主,才知道他爱一个人是什么表现。情绪几乎漫出来,像呼啸的海,春天的风,昆仑山顶的雪。
他轻易地融入这个少年,眼里全是自己都未发现的爱。
相较而言,冉昕的角色更难。
她是一个其他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却又是男主眼里闪闪发光的存在。
这种区别不像变装电影,女主摘下黑框眼镜,穿上漂亮裙子,就能获得崭新形象。
冉昕要演出这个女孩子的内在。
当你看到她的内心世界,你会被她的生命力折服。
导演已经做好反复ng的准备,冉昕的表现却让他倍感惊讶。
很难想象一个新人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力,当她投入到创作中,仿佛完全变了个人,蓬勃的生命力几乎从她体内爆发出来。
导演连连赞叹她的天赋,问她有没有意向转行做全职演员。
冉昕诚实地说:“我没有在演,我只是在回忆宇宙大爆炸,庞加莱回归定理,或者基本粒子在希格斯场中的运动。”
导演:“?”
打扰了。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冉昕和叶矜玦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拍完这部电影就回学校,不会进娱乐圈。
总有一些事,比赚钱更重要。
总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
导演甚至担心起拍戏时间占用冉昕搞研究,带着全剧组加班加点,愣是提前了一个礼拜完工。
后续的一些宣传工作,他也尽可能不打扰冉昕和叶矜玦。
两人缺课一个月左右,提前跟辅导员报备过,而且在剧组也一直在自学,学习进度没有落下。
当然,按照大部分人的进度,其实他们不学也不会落下。
学期末,一周时间学完一学期内容,也算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余木樨中间跑来探班了一次,为这部电影过于纯爱而深深扼腕。
别说船戏接吻,就连牵手都没有过。
冉昕听她说完,掐住她的脸颊:“你天天都在想什么?”
余木樨挣脱大叫:“食色性也!”
“你有过吗?”冉昕便反过来拷问她。
她刷地红成小龙虾:“没。”
两人面面相觑,得,谁也别再说谁。
导演原本不满意原著最后一段,觉得太过青春疼痛,他想不通,一个人都快死了,竟然还要用那么婉转的方式表达爱意。
为什么只是写信,还把信藏在也许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地方,至少应该让女主知道,他爱了她那么多年,守护了她那么多年。
看到叶矜玦的表演,他忽然悟了。没办法共情这种感情,是因为他本身的局限性,太入世的人,早已忘了初心。
如果去世前向女主告白,女主确实也对他有好感,他怎么能为了自己,让爱了这么多年的人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恋?
而如果女主拒绝,他也不是圣人,他无法预料自己的反应,会难过吧,或许还会崩溃,会产生恶毒的念头,我都已经是病人了,为什么就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感受?
男主接受不了自己可能露出这样的嘴脸,宁可用最隐晦的方式留下爱意,对他来说,他的生命虽然已经走到尽头,却依然拥有无限可能。
他将怀着未来某一天,女主会意外发现这封信的心情,满怀期望而无悔地死去。
导演和叶矜玦沟通,把自己的理解都讲给他听,也就是说,最后在病床上与女主对视的那一眼,他不应该是悲伤、痛苦的,反而应该是欣喜、期待的。
导演感叹:“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找你们演男女主真是找对了,换了别的演员,真的没法说服我,一个大校草,能为喜欢的女孩子卑微到这个地步。”
叶矜玦欲言又止。
导演请他直抒胸臆:“我知道你和冉昕都是有想法的人。”
“一个人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情了。”叶矜玦说,“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被守护的好处,却不能看到守护这件事本身,会给人带来多么强烈的情绪价值。会出现自我感动这件事,本质上是没能理解,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实际上都是在满足自己。”
导演怔了半晌,他还是反思得不够彻底:“你们纯爱党果然很有共鸣。”
深觉自己太功利的导演去了趟卫生间,平复下心情。
默默听完两人对话的冉昕若有所思,他们曾经参与过辩论社的活动,论题就是“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
当时叶矜玦抽到的是“被爱更幸福”,并为这个论点做出了辩论。
他们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聊过,她也就不知道,原来他真正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一直在做那个爱的人,无怨是因为能爱一个人,就已经足够幸福。
叶矜玦给她递了瓶水:“在想什么?”
“辩论。”
冉昕没有展开说,但叶矜玦懂了,他想了想:“其实我当初想说的,并没有说完。”
“我衷心希望着,被爱者永远幸福。”
冉昕垂了垂眼,接着抬起,认真地看叶矜玦:“即便她是个很吝啬的人,只肯分出一点点时间给你吗?”
“她不应该接受一份爱,就失去原本的自由。”叶矜玦笃定地回,“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永远不应该被任何人干涉。”
冉昕摇头:“她当然会这么做,只是她想知道的是,你不会因此不开心吗?”
“因为索取是人的天性,我也只是普通人,会想占有所爱。”叶矜玦自嘲地笑笑,“要是以后的我变成混蛋,那就离开吧,至少现在,我知道真正爱一个人,就是与自私的基因作战。”
被镜头一放大,才知道,爱与不爱,终究不同。
不知如何形容那种微妙的感觉,当他扮演的男主面对路人,那张脸固然令人心动。可当他望向冉昕扮演的女主,才知道他爱一个人是什么表现。情绪几乎漫出来,像呼啸的海,春天的风,昆仑山顶的雪。
他轻易地融入这个少年,眼里全是自己都未发现的爱。
相较而言,冉昕的角色更难。
她是一个其他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却又是男主眼里闪闪发光的存在。
这种区别不像变装电影,女主摘下黑框眼镜,穿上漂亮裙子,就能获得崭新形象。
冉昕要演出这个女孩子的内在。
当你看到她的内心世界,你会被她的生命力折服。
导演已经做好反复ng的准备,冉昕的表现却让他倍感惊讶。
很难想象一个新人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力,当她投入到创作中,仿佛完全变了个人,蓬勃的生命力几乎从她体内爆发出来。
导演连连赞叹她的天赋,问她有没有意向转行做全职演员。
冉昕诚实地说:“我没有在演,我只是在回忆宇宙大爆炸,庞加莱回归定理,或者基本粒子在希格斯场中的运动。”
导演:“?”
打扰了。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冉昕和叶矜玦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拍完这部电影就回学校,不会进娱乐圈。
总有一些事,比赚钱更重要。
总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
导演甚至担心起拍戏时间占用冉昕搞研究,带着全剧组加班加点,愣是提前了一个礼拜完工。
后续的一些宣传工作,他也尽可能不打扰冉昕和叶矜玦。
两人缺课一个月左右,提前跟辅导员报备过,而且在剧组也一直在自学,学习进度没有落下。
当然,按照大部分人的进度,其实他们不学也不会落下。
学期末,一周时间学完一学期内容,也算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余木樨中间跑来探班了一次,为这部电影过于纯爱而深深扼腕。
别说船戏接吻,就连牵手都没有过。
冉昕听她说完,掐住她的脸颊:“你天天都在想什么?”
余木樨挣脱大叫:“食色性也!”
“你有过吗?”冉昕便反过来拷问她。
她刷地红成小龙虾:“没。”
两人面面相觑,得,谁也别再说谁。
导演原本不满意原著最后一段,觉得太过青春疼痛,他想不通,一个人都快死了,竟然还要用那么婉转的方式表达爱意。
为什么只是写信,还把信藏在也许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地方,至少应该让女主知道,他爱了她那么多年,守护了她那么多年。
看到叶矜玦的表演,他忽然悟了。没办法共情这种感情,是因为他本身的局限性,太入世的人,早已忘了初心。
如果去世前向女主告白,女主确实也对他有好感,他怎么能为了自己,让爱了这么多年的人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恋?
而如果女主拒绝,他也不是圣人,他无法预料自己的反应,会难过吧,或许还会崩溃,会产生恶毒的念头,我都已经是病人了,为什么就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感受?
男主接受不了自己可能露出这样的嘴脸,宁可用最隐晦的方式留下爱意,对他来说,他的生命虽然已经走到尽头,却依然拥有无限可能。
他将怀着未来某一天,女主会意外发现这封信的心情,满怀期望而无悔地死去。
导演和叶矜玦沟通,把自己的理解都讲给他听,也就是说,最后在病床上与女主对视的那一眼,他不应该是悲伤、痛苦的,反而应该是欣喜、期待的。
导演感叹:“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找你们演男女主真是找对了,换了别的演员,真的没法说服我,一个大校草,能为喜欢的女孩子卑微到这个地步。”
叶矜玦欲言又止。
导演请他直抒胸臆:“我知道你和冉昕都是有想法的人。”
“一个人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情了。”叶矜玦说,“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被守护的好处,却不能看到守护这件事本身,会给人带来多么强烈的情绪价值。会出现自我感动这件事,本质上是没能理解,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实际上都是在满足自己。”
导演怔了半晌,他还是反思得不够彻底:“你们纯爱党果然很有共鸣。”
深觉自己太功利的导演去了趟卫生间,平复下心情。
默默听完两人对话的冉昕若有所思,他们曾经参与过辩论社的活动,论题就是“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
当时叶矜玦抽到的是“被爱更幸福”,并为这个论点做出了辩论。
他们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聊过,她也就不知道,原来他真正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一直在做那个爱的人,无怨是因为能爱一个人,就已经足够幸福。
叶矜玦给她递了瓶水:“在想什么?”
“辩论。”
冉昕没有展开说,但叶矜玦懂了,他想了想:“其实我当初想说的,并没有说完。”
“我衷心希望着,被爱者永远幸福。”
冉昕垂了垂眼,接着抬起,认真地看叶矜玦:“即便她是个很吝啬的人,只肯分出一点点时间给你吗?”
“她不应该接受一份爱,就失去原本的自由。”叶矜玦笃定地回,“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永远不应该被任何人干涉。”
冉昕摇头:“她当然会这么做,只是她想知道的是,你不会因此不开心吗?”
“因为索取是人的天性,我也只是普通人,会想占有所爱。”叶矜玦自嘲地笑笑,“要是以后的我变成混蛋,那就离开吧,至少现在,我知道真正爱一个人,就是与自私的基因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