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分行至谷雨,终是到达了这离别十年的地方。
“小姐,看到城门了。”梁山语带兴奋道:“夫人在城门等着哩。”
薛南星闻言,立即醒了醒神,撩开车帘,果然看到姨娘沈氏与管家薛庆。
沈氏一门出自弘农杨家,乃世家名门,父亲是前中书令大人,曾是当今圣上太傅。沈氏与母亲程氏为少时姐妹,程氏难产去世后,沈氏心疼薛南星自幼丧母,便对她十分照顾。后来程家遭逢变故,沈氏执意嫁入薛家,保住了薛程两家。
成亲十年,沈氏并未生育,只待薛南星如亲生女儿般,时常去信利川嘘寒问暖,甚至远涉千里探望。
薛南星虽从记事起就没有亲生母亲了,但沈氏的关爱填补了她母爱的缺失。今日终于能再见到姨娘了。
“姨娘……”薛南星快步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站到沈茵眼前。
沈茵只听到叫声,四顾望去却未见着小姐打扮的人。
正纳闷,只觉被一人影挡住视线,正想开口叫他让开,没想一抬头,一张笑盈盈的脸凑到自己面前。
“我的好姨娘,可想死我了。”眼前少年撒着娇,身手就要来抱她。
沈茵先是一愣,下意识推开伸过来的双臂退后一步,这才看清来人,正是薛南星。
“南星?”沈茵诧异了片刻,又佯怒道:“从前你说要上书斋方便,着了男装。这怎的都十六了,还做男子打扮。你这走路一跳一跳的,哪里看得到一点京城世家小姐的模样。”
薛南星故作严肃,道:“姨娘不知,回京这一路何其艰险。要不是我机灵,做男子打扮,指不定就……”说着,还将右手在脖子上划了一下。
“啪——”只见沈茵不轻不重地拍了下薛南星脖子前的手,道:“以后这不吉利的话可不准说!”
薛南星缩回手,庆幸:还好手伤已好透了。
沈茵转怒为忧,又赶忙问道:“果真是遇到艰险之事了?”
“嗯”薛南星点了点头,又道:“不过再艰险,也没有晚回去了我爹发脾气来得艰险。”拉着沈茵往马车走去。
“怕他做甚。”沈茵懒步跟着,当看到薛南星那与她母亲一般无二的杏眸,欣慰一笑。
路上,薛南星向沈茵讲述了修觉寺一案的经过,沈茵听得心惊胆跳,又感慨万千。
她后怕道:“没想到佛门之地竟是人间炼狱。好在有昭王和凌世子在,不然你虽机警,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随即又懊悔:“他们这些男人就是心大,按我说就该多派些侍卫去接你,这万一出了个什么……呸呸呸。”沈茵赶紧噤声。
薛南星见状,“噗呲”笑出声来,然后抱着沈茵的手臂,坏笑道:“那以后我一定好好习武,争取把双拳变成四手。”
沈茵给了她一个白眼,又似想到什么,顿了顿,道:“十年前的变故后,圣上虽还是对你爹委以重任,但中书令一职切忌在朝中与任何一方势力走得过近,这是安身立命的道理。”
沈茵眸光转深,面露肃色道:“这次你虽得昭王相救,但此人手段凌厉又深不可测,切莫走得太近。如今他深得圣宠,可伴君如伴虎,这道理没有谁比我们更明白了。”
“嗯,女儿知道了。”薛南星自是明白个中利害。这才在修觉寺未与凌皓多言。父亲如今为二品中书令,在文臣中颇有影响,若与这以武称王的陆乘渊扯上关系,必定会被人拿来做文章,到了皇上眼里就会成为危险的存在,没有哪个君王会允许自己不可掌控的力量出现。她心中默道:日后还真是要谨慎为妙。
思绪流转间,马车已停在薛府门口。
薛南星下车后,站在府门抬头望了望。
她幼时惯爱待在程府,从不曾细看“薛府”的牌匾,只觉那二字挂得很高很远,远远望见就知道又要看到不苟言笑的父亲了。
如今回来在看到这门牌,却是如此清晰,仿佛伸手可触。
从前惧怕的人和事,随着自己长大都多了一份理解,从而也多了一份期盼与依恋。
“还愣着干什么?进去吧!”沈茵回头见薛南星愣着没动,便把手伸向她,仿佛在给她回家的底气。薛南星微微低头,道:“我只是太久未回来,忽的想起了儿时的一些情境。”
沈茵怜惜道:“我知你在想甚么。你爹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你打小就害怕,隔三差五往程家和沈家跑。这薛府啊,对你来说自是生疏些。”随即,又安慰道:“但也别怕,如今,你沈姨娘可是薛家的主母,你爹不敢凶你。”
薛南星心中一股暖意流过,眼里噙着若有若无的泪花道:“谢谢姨娘。”
这时,只听管家薛庆欣喜地大喊道:“老爷,老爷,小姐回来啦!”边喊边将一行人往正厅里迎。
往里走,只见一中年男子立于正厅,正是薛南星阔别十年的父亲——薛以言。
薛以言已到不惑之年,却仍然丰神隽上,眉宇轩轩,虽身着常服,却自带一股威严之气,端正的面庞和挺秀的五官依然保留着青年时的风姿。
“爹——”薛南星叫道。
薛以言远远见到女儿一副男子装扮,原是稍有不悦,可待她走近,叫了这声“爹”,只觉心中五味杂陈,这许多年的思念、愧疚、怜惜、心疼,疑惑是方才的不悦,都只化作了一句:“嗯,回来了。”说完,似觉得不够,又道了句:“好,回来了就好……”
相望无言,唯有情万千。
沈茵见状,先是打破尴尬,道:“都别愣着了,孩子这一路奔波劳累,赶紧先回房洗洗,换件干净漂亮的衣裳。”她拉着薛南星的手,又看了看薛以言,道:“你那闺房早半月前就收拾好了。你爹可是亲自张罗了不少东西,你且去看看可还满意?”
“嗯,好。女儿谢过爹爹和姨娘。”薛南星朝薛以言欠了欠身,道:“那女儿就先回房收拾了。”
薛以言点头,只见沈茵朝他挑了挑眉,似是在邀功,嘴角牵起一抹笑意。
闺房仍在幼时薛南星住的东院,只是屋里添置了不少及笄后少女用的家具摆设。因款式均是简单清雅的,倒不显繁杂。临窗的紫檀大书案前放着汝窑瓷瓶,里面插着一枝水竹,虽不及百花艳丽,却极致淡雅。
薛南星看到墙上挂着几幅山水书画,画风气韵生动,浑然天成,细看画中景致有些眼熟,竟是……利川?她再一细看,只见落款的朱文印上是“薛以言书”四字。
“这是你爹亲自画的。你在利川待了这十年,免不了日后有惦念的时候。”沈茵解释道。
薛南星看着这画,看着这屋内甚合心意的装饰,鼻尖微酸地点了点头。自顾自地说道:“没想到爹爹竟能将利川这许多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
沈茵微怔,垂下眼睑,心中暗暗叹道:他如何不记得,利川可是他与你娘亲相识的地方,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非丹青妙笔,实乃情之所至。
日暮时分,一家人用完膳,薛南星就回房先休息了。
见女儿走后,薛以言开口问道:“画都看到了?”
“看到啦,她在利川日日跟着老爷子,这点细枝末节自是一眼就发现了。”沈茵笑道。
薛以言先是一笑,遂又拧眉担忧起来:“这个女儿啊,心思细腻,聪慧过人,但打小就是个耐不住性子的。这许多年,先是颠沛流离,后又在县衙与那些市井之徒为伍,老师也纵着她。”竟是越说越来气,捏着眉心道:“你看看她方才,说那修觉寺一事,如此可怖,她竟说得眉飞色舞。什么女扮男装,什么习武练剑……如今她已过十六,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样的性子该如何是好啊!”
沈茵瞥了他一眼,道:“你都说了她自幼颠沛流离,长在县衙里也并非她所能控制。这男装也好,习武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自保。我不知道多为这个女儿骄傲。”说着,眼底掠过一丝怅然,道:“她这性子与她娘少时一样,认定了的事就要去做,你拦也拦不住,就由着她吧。有咱们护着,出不了大岔子。”薛以言不再多言。
二人的思绪都回到了十六年前的那个雨夜。
“以言、茵儿,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心向光明者无惧黑夜。这是我的选择,你们切莫为我悲伤,也不要怪他。日后春秋非我,晓夜何长,心里最为担忧的唯父亲与幼女。如果可以,请替我好好守护他们……我们的女儿,希望她如星辰般,永远属于自由的盛夏。”
第二日,许是月余的奔波实在是累着了。薛南星一觉睡到天光,起身时,已是巳时。
梳洗过后,简单用了膳,麦冬给她梳了个单螺髻,在琳琅满目的首饰盒里挑了个珍珠玉兰簪,换上一身简单的水色衣裙。没有刻意将眉毛描粗的薛南星,不施粉黛就已是秀雅绝俗。
薛南星准备先去主母院给沈姨娘请个安,方走到门口,就听到一阵清朗的笑声,一约摸十三四岁的少女从沈姨娘房里走出来。
少女的五官清秀可人,双颊轻点脂粉,衬得她白净的脸庞像一朵含苞的桃花。只见她边走边笑道:“我这就去找表姐。”发簪上的流苏摇摇曳曳,与它的主人一样活泼。
薛南星正疑惑,就见沈姨娘从房里跟出来,看到二人刚好撞见,朗声道:“喏,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表姐了。”
“表姐?”薛南星心里正寻思着哪里有个表妹,就感觉自己双手被一把握住,抬眸只见那少女正盯着自己,一双小鹿般的圆眼眨巴眨巴,眼里尽是欣喜和感动。
“表姐——我可终于见着你了。”少女娇嗲地叫了声,微微后仰又细细看了看薛南星,接着道:“表姐竟比我想象中更好看。你不知道,旧年我就听说你要回来,月月来寻,都没有消息。今早得了姑母的信就忙赶来了。”
薛南星听得一头雾水,绕过眼前这人的脸,向后看看沈姨娘,脸上写了个大大的疑问。
沈茵见状,“噗呲”笑了,这才走上来给薛南星解释:“南星,这是你沈家大舅父的女儿,你离京那会儿她才满三岁,你自是无甚印象了。如今回来了,你们俩姐妹做个伴正好。”
薛南星这才恍然大悟。
沈姨娘有一兄长、一胞弟,兄长沈徽原为右军都督,在七年前那场血流漂杵的北庆之乱中,与初上战场的长子沈云天一同战死于冀宁,只留下遗孀秦氏,和六岁的幼女沈云初。胞弟沈逸如今任大理寺卿,也曾是全城闻名的青年才俊,后来娶了青梅竹马的吏部侍郎嫡女,二人鹣鲽情深,是城中一段佳话。
“好啦好啦,云初,都快把你表姐的手给捏红了。”听见沈茵开口,沈云初这才发觉是握得紧了些,赶紧松了手,不好意思地朝薛南星一笑。
薛南星见她这般天真可爱的模样,想到她父亲战死时,与自己离京时一般大,心中不尽生起一阵怜惜。
薛南星笑道:“无碍。表妹与我亲近,我高兴还来不及,只怕握得再紧点才好。”
沈云初闻言,欣喜地转过头朝沈茵道:“看吧,我就说表姐与我有缘。听我娘亲说,表姐从前在京城时还曾来沈府带我玩过呢!”
幼时之事,薛南星确是记不大清了,唯有一笑。
沈云初也不察觉尴尬,自顾自道:“表姐,这京城我最熟了。你离京多年怕是好多地方都忘了,这几日我来做向导,带你好好游玩一番。”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往院外走。
沈茵与薛南星落后几步,都是笑着看着她。
片刻后,只听沈茵语带怜惜道:“七年前,长兄与天儿在冀宁一去不回,就留了这么一个女儿。二弟一房的两个子女又太小,她自小无人陪伴,便日日羡慕别人有长姐的。后来听我说有个长她三岁的表姐在利川,这孩子别提多开心了,日日惦念着。”
薛南星心中更是怜惜,她自小也希望能有个姐妹,如今有云初伴着也是极好的。她想起沈云初方才的话,问道:“那我从前可是在沈府带过她?”
“你小时候都是我去程府看你多,你见着我爹就要躲,哪里还敢来沈府。这些话我随口说的,没想她记得了。”沈茵掩嘴一笑,似是想起了从前。
薛南星眼前仿佛浮现出沈太师的模样,与她爹一样,都是正严厉色,不苟言笑。想着自己幼时可能对正经八百的文人有着天生的畏惧感,可现如今却觉得那满身书卷气的宋源顺眼极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忽的,她竟想起那个人,也是正严厉色,不苟言笑……但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刻意端着的严肃,而像是与生俱来的淡漠,这种淡漠给人的是一种凛若冰霜,生人勿近之感,仿佛一靠近就会被冻伤。可又不知这人身上曾发生过什么,偏偏那幽深的黑眸,似无尽的深渊般,让人看不透却又忍不住想去探寻。
薛南星怔了一下,自己这是在想什么。赶忙摇了摇头,甩开脑中的思绪,跟上了沈云初。
“小姐,看到城门了。”梁山语带兴奋道:“夫人在城门等着哩。”
薛南星闻言,立即醒了醒神,撩开车帘,果然看到姨娘沈氏与管家薛庆。
沈氏一门出自弘农杨家,乃世家名门,父亲是前中书令大人,曾是当今圣上太傅。沈氏与母亲程氏为少时姐妹,程氏难产去世后,沈氏心疼薛南星自幼丧母,便对她十分照顾。后来程家遭逢变故,沈氏执意嫁入薛家,保住了薛程两家。
成亲十年,沈氏并未生育,只待薛南星如亲生女儿般,时常去信利川嘘寒问暖,甚至远涉千里探望。
薛南星虽从记事起就没有亲生母亲了,但沈氏的关爱填补了她母爱的缺失。今日终于能再见到姨娘了。
“姨娘……”薛南星快步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站到沈茵眼前。
沈茵只听到叫声,四顾望去却未见着小姐打扮的人。
正纳闷,只觉被一人影挡住视线,正想开口叫他让开,没想一抬头,一张笑盈盈的脸凑到自己面前。
“我的好姨娘,可想死我了。”眼前少年撒着娇,身手就要来抱她。
沈茵先是一愣,下意识推开伸过来的双臂退后一步,这才看清来人,正是薛南星。
“南星?”沈茵诧异了片刻,又佯怒道:“从前你说要上书斋方便,着了男装。这怎的都十六了,还做男子打扮。你这走路一跳一跳的,哪里看得到一点京城世家小姐的模样。”
薛南星故作严肃,道:“姨娘不知,回京这一路何其艰险。要不是我机灵,做男子打扮,指不定就……”说着,还将右手在脖子上划了一下。
“啪——”只见沈茵不轻不重地拍了下薛南星脖子前的手,道:“以后这不吉利的话可不准说!”
薛南星缩回手,庆幸:还好手伤已好透了。
沈茵转怒为忧,又赶忙问道:“果真是遇到艰险之事了?”
“嗯”薛南星点了点头,又道:“不过再艰险,也没有晚回去了我爹发脾气来得艰险。”拉着沈茵往马车走去。
“怕他做甚。”沈茵懒步跟着,当看到薛南星那与她母亲一般无二的杏眸,欣慰一笑。
路上,薛南星向沈茵讲述了修觉寺一案的经过,沈茵听得心惊胆跳,又感慨万千。
她后怕道:“没想到佛门之地竟是人间炼狱。好在有昭王和凌世子在,不然你虽机警,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随即又懊悔:“他们这些男人就是心大,按我说就该多派些侍卫去接你,这万一出了个什么……呸呸呸。”沈茵赶紧噤声。
薛南星见状,“噗呲”笑出声来,然后抱着沈茵的手臂,坏笑道:“那以后我一定好好习武,争取把双拳变成四手。”
沈茵给了她一个白眼,又似想到什么,顿了顿,道:“十年前的变故后,圣上虽还是对你爹委以重任,但中书令一职切忌在朝中与任何一方势力走得过近,这是安身立命的道理。”
沈茵眸光转深,面露肃色道:“这次你虽得昭王相救,但此人手段凌厉又深不可测,切莫走得太近。如今他深得圣宠,可伴君如伴虎,这道理没有谁比我们更明白了。”
“嗯,女儿知道了。”薛南星自是明白个中利害。这才在修觉寺未与凌皓多言。父亲如今为二品中书令,在文臣中颇有影响,若与这以武称王的陆乘渊扯上关系,必定会被人拿来做文章,到了皇上眼里就会成为危险的存在,没有哪个君王会允许自己不可掌控的力量出现。她心中默道:日后还真是要谨慎为妙。
思绪流转间,马车已停在薛府门口。
薛南星下车后,站在府门抬头望了望。
她幼时惯爱待在程府,从不曾细看“薛府”的牌匾,只觉那二字挂得很高很远,远远望见就知道又要看到不苟言笑的父亲了。
如今回来在看到这门牌,却是如此清晰,仿佛伸手可触。
从前惧怕的人和事,随着自己长大都多了一份理解,从而也多了一份期盼与依恋。
“还愣着干什么?进去吧!”沈茵回头见薛南星愣着没动,便把手伸向她,仿佛在给她回家的底气。薛南星微微低头,道:“我只是太久未回来,忽的想起了儿时的一些情境。”
沈茵怜惜道:“我知你在想甚么。你爹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你打小就害怕,隔三差五往程家和沈家跑。这薛府啊,对你来说自是生疏些。”随即,又安慰道:“但也别怕,如今,你沈姨娘可是薛家的主母,你爹不敢凶你。”
薛南星心中一股暖意流过,眼里噙着若有若无的泪花道:“谢谢姨娘。”
这时,只听管家薛庆欣喜地大喊道:“老爷,老爷,小姐回来啦!”边喊边将一行人往正厅里迎。
往里走,只见一中年男子立于正厅,正是薛南星阔别十年的父亲——薛以言。
薛以言已到不惑之年,却仍然丰神隽上,眉宇轩轩,虽身着常服,却自带一股威严之气,端正的面庞和挺秀的五官依然保留着青年时的风姿。
“爹——”薛南星叫道。
薛以言远远见到女儿一副男子装扮,原是稍有不悦,可待她走近,叫了这声“爹”,只觉心中五味杂陈,这许多年的思念、愧疚、怜惜、心疼,疑惑是方才的不悦,都只化作了一句:“嗯,回来了。”说完,似觉得不够,又道了句:“好,回来了就好……”
相望无言,唯有情万千。
沈茵见状,先是打破尴尬,道:“都别愣着了,孩子这一路奔波劳累,赶紧先回房洗洗,换件干净漂亮的衣裳。”她拉着薛南星的手,又看了看薛以言,道:“你那闺房早半月前就收拾好了。你爹可是亲自张罗了不少东西,你且去看看可还满意?”
“嗯,好。女儿谢过爹爹和姨娘。”薛南星朝薛以言欠了欠身,道:“那女儿就先回房收拾了。”
薛以言点头,只见沈茵朝他挑了挑眉,似是在邀功,嘴角牵起一抹笑意。
闺房仍在幼时薛南星住的东院,只是屋里添置了不少及笄后少女用的家具摆设。因款式均是简单清雅的,倒不显繁杂。临窗的紫檀大书案前放着汝窑瓷瓶,里面插着一枝水竹,虽不及百花艳丽,却极致淡雅。
薛南星看到墙上挂着几幅山水书画,画风气韵生动,浑然天成,细看画中景致有些眼熟,竟是……利川?她再一细看,只见落款的朱文印上是“薛以言书”四字。
“这是你爹亲自画的。你在利川待了这十年,免不了日后有惦念的时候。”沈茵解释道。
薛南星看着这画,看着这屋内甚合心意的装饰,鼻尖微酸地点了点头。自顾自地说道:“没想到爹爹竟能将利川这许多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
沈茵微怔,垂下眼睑,心中暗暗叹道:他如何不记得,利川可是他与你娘亲相识的地方,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非丹青妙笔,实乃情之所至。
日暮时分,一家人用完膳,薛南星就回房先休息了。
见女儿走后,薛以言开口问道:“画都看到了?”
“看到啦,她在利川日日跟着老爷子,这点细枝末节自是一眼就发现了。”沈茵笑道。
薛以言先是一笑,遂又拧眉担忧起来:“这个女儿啊,心思细腻,聪慧过人,但打小就是个耐不住性子的。这许多年,先是颠沛流离,后又在县衙与那些市井之徒为伍,老师也纵着她。”竟是越说越来气,捏着眉心道:“你看看她方才,说那修觉寺一事,如此可怖,她竟说得眉飞色舞。什么女扮男装,什么习武练剑……如今她已过十六,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样的性子该如何是好啊!”
沈茵瞥了他一眼,道:“你都说了她自幼颠沛流离,长在县衙里也并非她所能控制。这男装也好,习武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自保。我不知道多为这个女儿骄傲。”说着,眼底掠过一丝怅然,道:“她这性子与她娘少时一样,认定了的事就要去做,你拦也拦不住,就由着她吧。有咱们护着,出不了大岔子。”薛以言不再多言。
二人的思绪都回到了十六年前的那个雨夜。
“以言、茵儿,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心向光明者无惧黑夜。这是我的选择,你们切莫为我悲伤,也不要怪他。日后春秋非我,晓夜何长,心里最为担忧的唯父亲与幼女。如果可以,请替我好好守护他们……我们的女儿,希望她如星辰般,永远属于自由的盛夏。”
第二日,许是月余的奔波实在是累着了。薛南星一觉睡到天光,起身时,已是巳时。
梳洗过后,简单用了膳,麦冬给她梳了个单螺髻,在琳琅满目的首饰盒里挑了个珍珠玉兰簪,换上一身简单的水色衣裙。没有刻意将眉毛描粗的薛南星,不施粉黛就已是秀雅绝俗。
薛南星准备先去主母院给沈姨娘请个安,方走到门口,就听到一阵清朗的笑声,一约摸十三四岁的少女从沈姨娘房里走出来。
少女的五官清秀可人,双颊轻点脂粉,衬得她白净的脸庞像一朵含苞的桃花。只见她边走边笑道:“我这就去找表姐。”发簪上的流苏摇摇曳曳,与它的主人一样活泼。
薛南星正疑惑,就见沈姨娘从房里跟出来,看到二人刚好撞见,朗声道:“喏,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表姐了。”
“表姐?”薛南星心里正寻思着哪里有个表妹,就感觉自己双手被一把握住,抬眸只见那少女正盯着自己,一双小鹿般的圆眼眨巴眨巴,眼里尽是欣喜和感动。
“表姐——我可终于见着你了。”少女娇嗲地叫了声,微微后仰又细细看了看薛南星,接着道:“表姐竟比我想象中更好看。你不知道,旧年我就听说你要回来,月月来寻,都没有消息。今早得了姑母的信就忙赶来了。”
薛南星听得一头雾水,绕过眼前这人的脸,向后看看沈姨娘,脸上写了个大大的疑问。
沈茵见状,“噗呲”笑了,这才走上来给薛南星解释:“南星,这是你沈家大舅父的女儿,你离京那会儿她才满三岁,你自是无甚印象了。如今回来了,你们俩姐妹做个伴正好。”
薛南星这才恍然大悟。
沈姨娘有一兄长、一胞弟,兄长沈徽原为右军都督,在七年前那场血流漂杵的北庆之乱中,与初上战场的长子沈云天一同战死于冀宁,只留下遗孀秦氏,和六岁的幼女沈云初。胞弟沈逸如今任大理寺卿,也曾是全城闻名的青年才俊,后来娶了青梅竹马的吏部侍郎嫡女,二人鹣鲽情深,是城中一段佳话。
“好啦好啦,云初,都快把你表姐的手给捏红了。”听见沈茵开口,沈云初这才发觉是握得紧了些,赶紧松了手,不好意思地朝薛南星一笑。
薛南星见她这般天真可爱的模样,想到她父亲战死时,与自己离京时一般大,心中不尽生起一阵怜惜。
薛南星笑道:“无碍。表妹与我亲近,我高兴还来不及,只怕握得再紧点才好。”
沈云初闻言,欣喜地转过头朝沈茵道:“看吧,我就说表姐与我有缘。听我娘亲说,表姐从前在京城时还曾来沈府带我玩过呢!”
幼时之事,薛南星确是记不大清了,唯有一笑。
沈云初也不察觉尴尬,自顾自道:“表姐,这京城我最熟了。你离京多年怕是好多地方都忘了,这几日我来做向导,带你好好游玩一番。”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往院外走。
沈茵与薛南星落后几步,都是笑着看着她。
片刻后,只听沈茵语带怜惜道:“七年前,长兄与天儿在冀宁一去不回,就留了这么一个女儿。二弟一房的两个子女又太小,她自小无人陪伴,便日日羡慕别人有长姐的。后来听我说有个长她三岁的表姐在利川,这孩子别提多开心了,日日惦念着。”
薛南星心中更是怜惜,她自小也希望能有个姐妹,如今有云初伴着也是极好的。她想起沈云初方才的话,问道:“那我从前可是在沈府带过她?”
“你小时候都是我去程府看你多,你见着我爹就要躲,哪里还敢来沈府。这些话我随口说的,没想她记得了。”沈茵掩嘴一笑,似是想起了从前。
薛南星眼前仿佛浮现出沈太师的模样,与她爹一样,都是正严厉色,不苟言笑。想着自己幼时可能对正经八百的文人有着天生的畏惧感,可现如今却觉得那满身书卷气的宋源顺眼极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忽的,她竟想起那个人,也是正严厉色,不苟言笑……但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刻意端着的严肃,而像是与生俱来的淡漠,这种淡漠给人的是一种凛若冰霜,生人勿近之感,仿佛一靠近就会被冻伤。可又不知这人身上曾发生过什么,偏偏那幽深的黑眸,似无尽的深渊般,让人看不透却又忍不住想去探寻。
薛南星怔了一下,自己这是在想什么。赶忙摇了摇头,甩开脑中的思绪,跟上了沈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