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朝董宗仁相问之人,一把嗓极低哑,不似平常。
但因他贵为三公之首,董宗仁作为臣下,当即认了出来。
病中韩愫声音轻弱,可虽尚阖着眼,却顿令一室皆满溢威压。
当初所有人串通一气,对他编织的谎,偏被董宗仁在这不经意间,完全曝露出来。
韩愫对董宗仁所问,未带任何情绪,仅仅是与他确认,当初那事情的真相罢了。
董宗仁早先虽在背后,对陆柔良与相府有所刁难,可眼下当着丞相的面,却不敢抱分毫侥幸之心,再做下任何的不当行径。
韩愫既已在方才醒来,闻得他讲与紫鹊的话,他哪里还有可能,将已被戳破的谎话圆回?
这可是宋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丞相,其手段之了得,董宗仁在朝为官,自然再明白不过。
他极惜命,心知同韩愫无法匹敌,故不欲挑衅权威,继续对韩愫瞒骗下去。
哪怕如实作答,便是不给在场的相国夫人,留任何的脸面,董宗仁仍选择舍陆柔良,而屈服于韩愫。
毕竟两害相较,当取其轻。他顾不得陆柔良捧住药碗的手,已颤抖得厉害,转而朝韩愫俯身拱手,一五一十地讲出当年实情。
闻得孙芙蕖亲手侍药的前因后果,韩愫只是缓缓地撑起身子,静默着倚坐床首。
他这会儿仍在病中,高烧未退,手脚冰冷,脑子却热得昏涨。
陆柔良手中托着药碗,尚还不及放下,便急于凑过来搀扶他。
韩愫轻轻挡开,末了却忽掀眼,眸色平静地对她启口。
“你,唤声‘佩奴’。”
“佩奴……?”
许是自己听错,陆柔良并不懂得这二字的含义,可既然韩愫这样要求,她便依稀顺着他的字音,含混说道。
闻言,韩愫收手,闭目垂首,心下总算了然。
他伸指按住额头,却只觉得脑中愈发疼痛,遂微微拧起眉,却仍一言不发。
原来,她不是她……
当初他重病昏迷之际,陆柔良并非哄他服药,唤他“佩奴”的女子。
彼时守在他床前的,是孙芙蕖。
那么自己又是在什么时候,对陆柔良心生爱意的呢?
韩愫这会儿,头脑烧得昏沉,费尽力气回想,竟觉得好似恰是在被她喂药那时。
疫区之中,他幸而大病初愈,自鬼门关捡回命来,便愈发珍惜那令他感到被爱,仿佛曾唤他乳名的未婚妻子。
但陆柔良虽与他早有婚约,却可惜实非为他侍药之人。
究竟是阴差阳错,上天对他开了极残忍的玩笑,还是陆柔良与孙芙蕖彼此联手,故意为之?
不必费力再想,他已然极明了。
彼时形势之下,他周遭所有的人,都与孙芙蕖全然一样,配合着陆柔良,对他隐瞒真相。
他同陆柔良之间的情,归功于那个谎言,滋生于无尽的虚妄里面。
但随之而来的,他们其后的诸多经历,又都无比真实。
错上加错,他却伴她一道,在歧途之上渐行渐远,终与孙芙蕖此生无缘。
韩愫久久未再睁开双眼,亦未讲话。
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与陆柔良相对望。
起码此刻,他不想面对她,甚至不想再面对自己。
许多错事,都有办法弥补,可他错爱了她,今却已无法补救。
孙芙蕖另嫁赵深,他难道要去夺门生之妻么?
韩愫年少即为宰执,睥睨天下甚久,却唯于此事上莫可奈何,深觉无力。
陆柔良因他久不出言,又见他面色极暗,故一时间七情交错,直似五内俱焚。
屋外夜雨未止,她心乱如嘈杂雨声一般,慌张之际,不晓得该先恨董宗仁太多嘴,竟当众拆穿她撒的谎,还是先怨愤自己倒霉。
韩愫怎地偏偏,恰竟在董宗仁谈及真相之际,突然醒来?
她实在是歹命,时运不济,被这可恶的董宗仁给拖累。
但这会儿最为重要的是韩愫,她只在乎韩愫得知真相,将怎么看待她。
事发突然,陆柔良被这急转直下的势头,打了个措手不及。
她只好抓大放小,草草收拾起愤恨情绪,压住慌张,稳下心神想个挽回计策。
无论如何,她既有错在先,便该摆出来诚恳道歉的样子,争取到与韩愫讲话的机会再说。
若她不能开口,就意味着处于被动,也就无法替自己再做任何补救。
韩愫挡开了她,不允她扶,只恐已因为董宗仁的那番话,对她生出嫌隙。
陆柔良瞧他皱起眉头,遂赶忙开了口,全不顾什么立场、面子,朝他爽快认错。
“我与孙芙蕖她,当初都觉得这是误会,根本无伤大雅。我不该领下她救你之功,对你瞒这样久,到今时方悟得此错深重。”
她道了歉,韩愫仍无回应,陆柔良便开始惶然不安。
错虽在她,可若他不理睬,她总不能径自继续下去,毫无意义地唱独角戏。
带着求助之意,她错眸向紫鹊暗示,悄然指指房外,催促其尽快朝她帮腔。
紫鹊因不曾到过疫区,帮她讲情的最好办法,唯有说起今日里这一场雨。
哪怕从前她耍心机,冒领孙芙蕖的功劳,骗取韩愫爱意,但她为他淋雨,接无根水作药引,却做得绝对真心诚意。
她此举众人有目共睹,不仅紫鹊,就连董宗仁也该开口,将她的付出统统告诉韩愫,来修补她与韩愫间的关系。
好在董宗仁虽已毫不留情地揭发了她,却没再对她落井下石。
紫鹊脑子实在是不灵光,看不懂她的示意,他便就将功补过,当先对韩愫提及她接无根水的不易。
“就算当初,夫人她没有孙芙蕖那般功劳,今朝却也甘愿为相爷您遭罪,立下了这份不小的苦劳。”
“何止是不小呢?”
这会儿紫鹊总算反应过来,跟在董宗仁之后,也壮着胆子开口,代她向韩愫求情。
“夫人为救相爷,那么大的雨里,却未许奴婢撑伞。她一个人站了好久,浑身被雨水浇透,还没暖过身子,就急着帮相爷您服药。”
该说的,他们皆都已告诉给了韩愫,陆柔良想不明白,为何韩愫还是极冷漠的样子,莫说谢她,甚至都未看她一眼。
那假冒过孙芙蕖的错,又不是十恶不赦的罪名。再说若要咎责,众多参与者人皆有份。
他何至于就此不理睬她,甚至不顾念夫妻情分,不报她冒雨救他之恩?
难道从此以后,他便就对她厌弃了么?
因她曾一时鬼迷心窍,欺骗过他,便就该永失所爱,以葬送这一生作为惩罚?
“我……”
陆柔良还想再为自己争取什么,但此时开了口,却除了哽咽之外,悲恐不能成言。
泪如夜雨不止,她带着一腔哭音,连打冷颤,根本没办法一如先时,强自镇定地辩解与挽回什么。
一旁的紫鹊与董宗仁,也已将话诉尽。他们能帮她做的,仅是如此。
二人既已经为她讲情,韩相爷对她原谅与否,便非他们能够左右的事了。
此间终无人再出言,屋内寂静,韩愫睁开双眼,取过了陆柔良手中的汤药。
往事既不可追,韩愫纵在病中,亦无一丝沉湎叹惋之意。
错已酿成,他没办法重新来过,便认为多说无益,不如放过陆柔良与他自己,将那段有关孙芙蕖的曾经,就此揭过。
执起调羹,韩愫虽最厌恶煎煮过的药汤,却仍未作迟疑,趁药凉透之前,径自徐徐饮下。
陆柔良倒错解了他这一番举动,只以为他已对她厌恶至极,故纵不动声色,却如此执意地避开她。
比起惹恼韩愫,被他惩治,她更害怕的是他对她无情。
穿书前后,她始终深爱着他,今时在得到之后失去,甚至远残忍于当初,她与他身处两个世界,对他本没有触及的可能。
陆柔良哀哀落泪,凄楚无法成言,百口莫辩之际,唯惶惶然战栗上前,乞怜般想要再接过那碗汤药,亲手喂给韩愫。
若是她还能为他做点儿什么,尽哪怕最微薄的心力,他会不会因此被她打动,回心转意,再度爱上她呢?
因她伸手取碗,韩愫抬眸,目光总算是望向了她。
他眼神里,并无对她的怨愤、厌弃,陆柔良略讶异,他竟是如此冷静又平和地看着她。
见他无意咎责,她压抑克制的情绪纷纷上涌,毫无隐藏地对他暴露她的凄惶、悲伤、委屈、恐惧。
她前凑得如此小心翼翼,全心依赖他一般袒露心绪,最为重要的是,她眼里和着泪水,翻滚无尽又纯粹的忧怖惧意。
在同她极靠近的地方,韩愫如何会不懂得?她不是在怕他,而是怕他不再爱她罢了。
良药苦口,适才他饮下之药,泛起苦涩而清静的药气,韩愫体温稍退,头脑不再热痛。
清明思绪回流,他隐隐约约记起,在西北疫区当中,他第一次认识了真正的她。
彼时她救治病患,不辞劳苦,毅然无畏。
那时他便在想,她一个女儿家,倒有此过人胆色,令他叹服敬佩。
此刻她惶恐不安,全然已非彼时的果敢女子,而令她如此惴惴的因由,是害怕会失去他。
但因他贵为三公之首,董宗仁作为臣下,当即认了出来。
病中韩愫声音轻弱,可虽尚阖着眼,却顿令一室皆满溢威压。
当初所有人串通一气,对他编织的谎,偏被董宗仁在这不经意间,完全曝露出来。
韩愫对董宗仁所问,未带任何情绪,仅仅是与他确认,当初那事情的真相罢了。
董宗仁早先虽在背后,对陆柔良与相府有所刁难,可眼下当着丞相的面,却不敢抱分毫侥幸之心,再做下任何的不当行径。
韩愫既已在方才醒来,闻得他讲与紫鹊的话,他哪里还有可能,将已被戳破的谎话圆回?
这可是宋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丞相,其手段之了得,董宗仁在朝为官,自然再明白不过。
他极惜命,心知同韩愫无法匹敌,故不欲挑衅权威,继续对韩愫瞒骗下去。
哪怕如实作答,便是不给在场的相国夫人,留任何的脸面,董宗仁仍选择舍陆柔良,而屈服于韩愫。
毕竟两害相较,当取其轻。他顾不得陆柔良捧住药碗的手,已颤抖得厉害,转而朝韩愫俯身拱手,一五一十地讲出当年实情。
闻得孙芙蕖亲手侍药的前因后果,韩愫只是缓缓地撑起身子,静默着倚坐床首。
他这会儿仍在病中,高烧未退,手脚冰冷,脑子却热得昏涨。
陆柔良手中托着药碗,尚还不及放下,便急于凑过来搀扶他。
韩愫轻轻挡开,末了却忽掀眼,眸色平静地对她启口。
“你,唤声‘佩奴’。”
“佩奴……?”
许是自己听错,陆柔良并不懂得这二字的含义,可既然韩愫这样要求,她便依稀顺着他的字音,含混说道。
闻言,韩愫收手,闭目垂首,心下总算了然。
他伸指按住额头,却只觉得脑中愈发疼痛,遂微微拧起眉,却仍一言不发。
原来,她不是她……
当初他重病昏迷之际,陆柔良并非哄他服药,唤他“佩奴”的女子。
彼时守在他床前的,是孙芙蕖。
那么自己又是在什么时候,对陆柔良心生爱意的呢?
韩愫这会儿,头脑烧得昏沉,费尽力气回想,竟觉得好似恰是在被她喂药那时。
疫区之中,他幸而大病初愈,自鬼门关捡回命来,便愈发珍惜那令他感到被爱,仿佛曾唤他乳名的未婚妻子。
但陆柔良虽与他早有婚约,却可惜实非为他侍药之人。
究竟是阴差阳错,上天对他开了极残忍的玩笑,还是陆柔良与孙芙蕖彼此联手,故意为之?
不必费力再想,他已然极明了。
彼时形势之下,他周遭所有的人,都与孙芙蕖全然一样,配合着陆柔良,对他隐瞒真相。
他同陆柔良之间的情,归功于那个谎言,滋生于无尽的虚妄里面。
但随之而来的,他们其后的诸多经历,又都无比真实。
错上加错,他却伴她一道,在歧途之上渐行渐远,终与孙芙蕖此生无缘。
韩愫久久未再睁开双眼,亦未讲话。
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与陆柔良相对望。
起码此刻,他不想面对她,甚至不想再面对自己。
许多错事,都有办法弥补,可他错爱了她,今却已无法补救。
孙芙蕖另嫁赵深,他难道要去夺门生之妻么?
韩愫年少即为宰执,睥睨天下甚久,却唯于此事上莫可奈何,深觉无力。
陆柔良因他久不出言,又见他面色极暗,故一时间七情交错,直似五内俱焚。
屋外夜雨未止,她心乱如嘈杂雨声一般,慌张之际,不晓得该先恨董宗仁太多嘴,竟当众拆穿她撒的谎,还是先怨愤自己倒霉。
韩愫怎地偏偏,恰竟在董宗仁谈及真相之际,突然醒来?
她实在是歹命,时运不济,被这可恶的董宗仁给拖累。
但这会儿最为重要的是韩愫,她只在乎韩愫得知真相,将怎么看待她。
事发突然,陆柔良被这急转直下的势头,打了个措手不及。
她只好抓大放小,草草收拾起愤恨情绪,压住慌张,稳下心神想个挽回计策。
无论如何,她既有错在先,便该摆出来诚恳道歉的样子,争取到与韩愫讲话的机会再说。
若她不能开口,就意味着处于被动,也就无法替自己再做任何补救。
韩愫挡开了她,不允她扶,只恐已因为董宗仁的那番话,对她生出嫌隙。
陆柔良瞧他皱起眉头,遂赶忙开了口,全不顾什么立场、面子,朝他爽快认错。
“我与孙芙蕖她,当初都觉得这是误会,根本无伤大雅。我不该领下她救你之功,对你瞒这样久,到今时方悟得此错深重。”
她道了歉,韩愫仍无回应,陆柔良便开始惶然不安。
错虽在她,可若他不理睬,她总不能径自继续下去,毫无意义地唱独角戏。
带着求助之意,她错眸向紫鹊暗示,悄然指指房外,催促其尽快朝她帮腔。
紫鹊因不曾到过疫区,帮她讲情的最好办法,唯有说起今日里这一场雨。
哪怕从前她耍心机,冒领孙芙蕖的功劳,骗取韩愫爱意,但她为他淋雨,接无根水作药引,却做得绝对真心诚意。
她此举众人有目共睹,不仅紫鹊,就连董宗仁也该开口,将她的付出统统告诉韩愫,来修补她与韩愫间的关系。
好在董宗仁虽已毫不留情地揭发了她,却没再对她落井下石。
紫鹊脑子实在是不灵光,看不懂她的示意,他便就将功补过,当先对韩愫提及她接无根水的不易。
“就算当初,夫人她没有孙芙蕖那般功劳,今朝却也甘愿为相爷您遭罪,立下了这份不小的苦劳。”
“何止是不小呢?”
这会儿紫鹊总算反应过来,跟在董宗仁之后,也壮着胆子开口,代她向韩愫求情。
“夫人为救相爷,那么大的雨里,却未许奴婢撑伞。她一个人站了好久,浑身被雨水浇透,还没暖过身子,就急着帮相爷您服药。”
该说的,他们皆都已告诉给了韩愫,陆柔良想不明白,为何韩愫还是极冷漠的样子,莫说谢她,甚至都未看她一眼。
那假冒过孙芙蕖的错,又不是十恶不赦的罪名。再说若要咎责,众多参与者人皆有份。
他何至于就此不理睬她,甚至不顾念夫妻情分,不报她冒雨救他之恩?
难道从此以后,他便就对她厌弃了么?
因她曾一时鬼迷心窍,欺骗过他,便就该永失所爱,以葬送这一生作为惩罚?
“我……”
陆柔良还想再为自己争取什么,但此时开了口,却除了哽咽之外,悲恐不能成言。
泪如夜雨不止,她带着一腔哭音,连打冷颤,根本没办法一如先时,强自镇定地辩解与挽回什么。
一旁的紫鹊与董宗仁,也已将话诉尽。他们能帮她做的,仅是如此。
二人既已经为她讲情,韩相爷对她原谅与否,便非他们能够左右的事了。
此间终无人再出言,屋内寂静,韩愫睁开双眼,取过了陆柔良手中的汤药。
往事既不可追,韩愫纵在病中,亦无一丝沉湎叹惋之意。
错已酿成,他没办法重新来过,便认为多说无益,不如放过陆柔良与他自己,将那段有关孙芙蕖的曾经,就此揭过。
执起调羹,韩愫虽最厌恶煎煮过的药汤,却仍未作迟疑,趁药凉透之前,径自徐徐饮下。
陆柔良倒错解了他这一番举动,只以为他已对她厌恶至极,故纵不动声色,却如此执意地避开她。
比起惹恼韩愫,被他惩治,她更害怕的是他对她无情。
穿书前后,她始终深爱着他,今时在得到之后失去,甚至远残忍于当初,她与他身处两个世界,对他本没有触及的可能。
陆柔良哀哀落泪,凄楚无法成言,百口莫辩之际,唯惶惶然战栗上前,乞怜般想要再接过那碗汤药,亲手喂给韩愫。
若是她还能为他做点儿什么,尽哪怕最微薄的心力,他会不会因此被她打动,回心转意,再度爱上她呢?
因她伸手取碗,韩愫抬眸,目光总算是望向了她。
他眼神里,并无对她的怨愤、厌弃,陆柔良略讶异,他竟是如此冷静又平和地看着她。
见他无意咎责,她压抑克制的情绪纷纷上涌,毫无隐藏地对他暴露她的凄惶、悲伤、委屈、恐惧。
她前凑得如此小心翼翼,全心依赖他一般袒露心绪,最为重要的是,她眼里和着泪水,翻滚无尽又纯粹的忧怖惧意。
在同她极靠近的地方,韩愫如何会不懂得?她不是在怕他,而是怕他不再爱她罢了。
良药苦口,适才他饮下之药,泛起苦涩而清静的药气,韩愫体温稍退,头脑不再热痛。
清明思绪回流,他隐隐约约记起,在西北疫区当中,他第一次认识了真正的她。
彼时她救治病患,不辞劳苦,毅然无畏。
那时他便在想,她一个女儿家,倒有此过人胆色,令他叹服敬佩。
此刻她惶恐不安,全然已非彼时的果敢女子,而令她如此惴惴的因由,是害怕会失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