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因五皇子乔绎获罪,远赴旧都武川,京洛皇宫当中,能承袭皇位的人,便只剩了六皇子乔繁。
宋皇一夕暴毙,帝位空悬,丞相韩愫摄政,辅佐幼主御极,定年号为天启。
宫墙内外众说纷纭,不仅质疑乔繁登基,有违先帝遗诏,更质疑宋皇的真正死因。
当朝文武,多言宋皇驾崩,实乃丞相于丹药中投毒之故。
天下百姓,更为在乎的是,天启帝的手上,并无其父传位给他的证据。
大宋江山,一时间风雨飘摇,丞相府则更是人心惶惶,俨然有大厦将倾之势。
今日上朝前夕,韩愫遣散了沁水斋全部门生,就连总管玄渡,他亦递还了家奴契书。
孙芙蕖因同乔继常有走动,早在此前,便闻得了宫里面的风声。
乔繁皇位不稳,便欲以先帝之死,大做文章,引开宋境臣民视线。少府已呈密折于明光宫,参韩愫暗中投毒,谋害先帝。
此案不日便将于朝议之际,当堂审理。韩愫一旦上殿,便是赴鸿门宴,有去无回。
他却未担忧自己,反倒叮嘱乔继,必不可插手今上与他之事。
幼弟未娶,乔继以长公主身份,仍手握长秋宫中势力,受乔繁忌惮三分。
但韩愫只劝她沉着自保,莫因乔繁打算对他不利,便就草率相救,以致引火烧身。
于理而言,韩愫此番安排,并无不妥之处。
孙芙蕖亦劝乔继,她如今既失父宠,堪可保全己身,而无法凭借长秋势力,与乔繁分庭抗礼,自宋皇手中保下韩愫。
故哪怕她与韩愫,于情而言,尚有旧日恩义,乔继仍不应当冲动,对他挺身相救。
不止乔继,韩愫对乔繁所打算盘,早有预料,便也为焚风等人,妥善安排了出路。
焚风为绣衣令,既不再是韩姓仆从,自于官场之上,得与金议、凤知白一众同僚,扶持照应。
韩愫散尽家奴,遣尽门生,甚至特意命玄渡带上赵深夫妻,自此远走,以保他与孙芙蕖日后无虞。
乔繁有意拔除相府势力,便不会放过韩愫任何家人。
至于沁水斋那些门生,虽皆提早离去,但是帝心难测,无人能够确保,他们将不会为韩愫所牵连。
唯独赵深与孙芙蕖,既得玄渡关照,随他速离京洛,埋名郊野,方可得保万全。
既是出京逃命,孙芙蕖本也不愿元郎,同他们一道经历这番动荡,早尝艰苦。
赵深顺水推舟,安排赵伍送元郎返还家乡,对孙芙蕖只言,待避过了风头,便携她南下与爱子团圆。
孙芙蕖哪里知晓,元郎此去,并非前往宋国南疆,而是与伍公公入龙川,见越皇,认祖归宗,成为云越太孙。
此后她若知晓,倒也无可奈何。
赵深已先斩后奏,她不与赵深归越,难道要狠下心来,和元郎永世分离?
如此设计着她,赵深将算盘顶在脑袋上打。
可身为聪明人,他每与孙芙蕖、与韩愫犯同一种毛病。
人算不如天算,世事无常。他必不能遂愿,孙芙蕖也一样,至于韩愫,更是相同。
*
丞相尚未身死,府邸之中,便已有“树倒猢狲散”的势头,破败寥落,荒芜冷清。
韩愫出府上朝,孙芙蕖随玄渡临行之际,前往陆柔良的屋内,同她作别。
因知晓此时相见,便是诀别,孙芙蕖甚至比陆柔良,更加怅惘几分。
陆柔良尚存一线希望,盼韩愫能够平安回来。
孙芙蕖知她此念,不过妄想,却因陆柔良亦将死,故不忍打破她这场天真幻梦。
“都说他今日上朝,宋皇将治他毒杀先帝之罪,可我不信……”
捏紧裙摆,陆柔良强自忍泪,朝孙芙蕖堪堪再言。
“他可是《帝国第一权相》里的男主角啊,分明该一如书内结局那样,代病中的老皇帝监国,永远地光辉伟岸下去。”
“你亦知晓,那仅是书内结局。我们皆非纸上单薄人物,时空流转,人又如何会滞留于某个瞬间?”
“可至少他的未来,不该这样子急转直下。我本以为,既伴他熬到原文结尾,此后莫说永恒辉煌荣耀,至少必将幸福顺遂下去,岂料到……”
陆柔良话至此处,难掩慌张无措,捏着裙摆的手紧了又紧,复怔怔垂着头,长久默然失神。
沉默已久,伴着孙芙蕖的叹息,陆柔良无声落泪。
“我不知道,永汉帝服食他亲生之子,天启帝将治他阖家之罪。身为小说主角,他怎该遭遇这些?结局上分明没写,我既是相国夫人,便注定难逃这番死劫……”
陆柔良哽咽摇头,忽向孙芙蕖殷切望去。
“你也读过那本小说,知道他有主角光环,今日必能携我死里逃生,你说对么?”
既心知韩愫夫妇结局,孙芙蕖不能说“对”,可也不忍心答陆柔良说“不对”,遂只得错开眼去,亦垂首望向地面。
陆柔良倒是仍含泪紧盯住她。
“如果我不曾扰乱情节,执意与你抢他,那么因为他毒杀先帝,而被株连的人,就该是你!”
“多说无益,难道你还要与我细言,你有多后悔么?”
孙芙蕖不欲与将死之人,白费唇舌争辩。
纵陆柔良困兽犹斗,未肯认命,孙芙蕖看在眼里,也仅是觉得同情。
“若起初我读到今时结局,那么穿来书中,或许便不会拆散你和缘衷。但既已嫁给他,既饱尝艰辛苦痛,事到如今,我却全然不后悔了。”
陆柔良泪水未止,已然莞尔一笑。
孙芙蕖见她此状,万般不解。
因瞧出她并非强颜欢笑,孙芙蕖想要问她什么,但一时间却不知从何问起。
“你或许会觉得,我因为他,受了那么多罪,甚至今朝将死,恐是恨极了他。”
陆柔良好心为孙芙蕖解惑,摇头笑叹,细数同韩愫的曾经。
“为他挡荣帮刺客的剑,我虽险些丧命,却是出于自愿。待到婚后他倾覆兰台,我没了娘家依恃,替高烧的他接无根水,便多了些委曲求全之意。”
她转头望向窗外,如今又是一年夏时,空旷庭院,晴日正好,全无曾经的瓢泼暴雨之势。
“甚至他将我推下御舟,逼我去拾香囊,哪怕即刻便为我讨封诰命,我也仅是审时度势,故一再对他忍耐罢了。”
再度无奈摇头,她对孙芙蕖指向紫鹊房中。
“若那丫头今仍是我的婢子,我便学缘衷一样,还她契书,容她早早地逃命去了。只可惜……”
她沉沉复又叹气。
“缘衷年关纳妾之际,我哪里能再忍,却终迫于现实,非但放不下相国夫人权势,甚至主动为他抬紫鹊做了姨娘。”
紫鹊今是相府后院女眷,待宋皇治下韩愫弑君之罪,她便也连同着陆柔良,一并将被下狱,再无生还之机。
孙芙蕖也随着陆柔良轻轻一叹,缓缓点了点头。
“你怕还不知晓,宋皇母妃,当年的舒娘娘,虽死于青州贡品,却非为皇商叶氏,而是缘衷所杀。”
陆柔良苦笑不止,未望向孙芙蕖,只径自地连连摇头。
“我曾经当面与他对峙,但闻得他承认,我反倒极力替他寻找借口,骗自己说,他亦是无可奈何,是为了苍生社稷。其实归根结底,我还舍不得他。”
韩愫缘何杀舒白莺,时至今日,陆柔良仍不知晓内情。
孙芙蕖迟疑启口,欲打断她,告诉她此事真相,但转念再想,她既然不在乎韩愫杀人,自己便也就并无必要,替她与韩愫解开误会。
陆柔良稍稍止了苦笑,对孙芙蕖缓声再诉。
“而后的事,你便也都晓得,他拿我作饵围捕乔络,又害我的孩子,被董宗仁炼丹。”
她终是抬了首,朝孙芙蕖望来,眼里并无悲愤,唯余慨然哀凉。
“缘衷做得没错,我不舍身,乔络便将杀死更多的人。至于他献我腹中之子,你亦有耳闻不是?那孩子是畸胎,假使宋皇不取,我亦无法顺利将其生下。”
长声叹息过后,陆柔良勾起唇角,目中渐起光辉,对孙芙蕖粲然一笑。
“我因被落了胎,一时怒极,也对他说过欲一刀两断的话。但分明是他为我背负不幸,我既见畸胎之状,既知他其实爱我,遂打消了要与他分离的念头。”
孙芙蕖始终记得,陆柔良这副谪仙皮囊之下,潜藏着丛珊的何种魂灵。
丛珊与陆柔良极不相符,实则聪颖明媚,烂漫而又顽强。
她望着孙芙蕖,双眸中似有轻灵跃动的火光,如她坚韧的生命力般,不屈不挠,不灭不熄。
“所以我才会说,我不后悔。若此生尚有幸,能与他度过此劫,待他安然归家,我所求并非他一纸休书,而是要与他清算从前,亲口诉与他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爱我。”
“真正爱你……?”
陆柔良所言此话,孙芙蕖从不曾有所考量。
闻得她不解相问,陆柔良点点头,微笑与她讲明。
“我仍怪罪着他,却非怨他百般伤我,而是他虽然暗自爱我,却一再行差踏错,反将我从他身旁,远远推开。”
孙芙蕖似乎听懂,却仍旧一知半解,未悟真谛。见她还欲再问,陆柔良无奈摇头,反问于她。
“爱是耐心,亦是尊重,他既爱我,与我互为夫妻,从前可有同我知无不言,平等相待?”
倏忽讶然,不及朝陆柔良作答,但孙芙蕖懂了。
既知韩愫心中潜藏爱意,陆柔良远比她往昔累生,清醒睿智。
陆柔良面对韩愫带来的种种伤害,想的并非似孙芙蕖般,沉溺于悲伤苦痛,哀莫大过心死,一味地奋力自韩愫身边逃开。
韩愫不懂得如何爱人,屡次伤害发妻。
陆柔良明辨个中症结,遂欲以妻子身份,勇敢地去直面,与韩愫共同将这问题解决。
夫妻本也该当同心,陆柔良视自己和韩愫,平起平坐。既因韩愫行止,而觉受到伤害,她便冷静地筹谋对策,就事论事,向韩愫据理力争。
“我从前也曾鬼迷心窍,不能正视自己,对他再三迁就。但等到他回府,我便要与他讲明,夫妻之间,凡事皆当有商有量。”
陆柔良含笑再望窗外,庭院尽头,韩愫的归途之上。
“他若有求于我,大可以如昙花疫时,与我齐心协力,并肩救治百姓,而非似东宫围捕那夜,将一切计划瞒我,视我如器物般地利用。”
这次换孙芙蕖怔愣无话,久久出神。
原来并非无解决之道,她本可以效陆柔良一般,要韩愫开诚布公,对她尊重,把所有将会伤害她的事情,个中苦衷、因由,日后如何进展,皆先行仔细讲明。
那么他们便可以齐心谋划,推敲更恰当的计策,而不是似她重生之前,避无可避,累遭无尽劫难。
陆柔良不再出言,笑着远眺窗外,静待与韩愫的团圆。
孙芙蕖则望着她,五味杂陈,叹自己、叹她、亦叹韩愫。
从她身上,孙芙蕖看到了自己前世,本该效仿的解决之法,却也看到了她对韩愫,始终纯粹且赤诚的爱。
这样百折不挠的明烈爱火,却是孙芙蕖的心中,并不曾燃起过的。
陆柔良之所以欲待韩愫归来,直面他与她的沉疴,争取更美满的姻缘,是因她比孙芙蕖聪明顽强,自尊自爱,亦因她对韩愫尚未做到断情。
他二人的婚姻,她犹还要维系。
而至于孙芙蕖……
陆柔良所言办法,确可奏效。但孙芙蕖扪心自问,曾经累世不断伤害过她的人,她倘若有机会,便将按照陆柔良这法子,亡羊补牢般地去挽回么?
或者,若是将她去与陆柔良相比照,追根究底而言,她亦似陆柔良般,未能对韩愫断了情么?
累累前生,逝者已矣,就连今晨上朝而去的韩愫,都注定即将要迎来死期。
哪怕他侥幸至极,绝处逢生,韩愫早非她孙芙蕖的相公,而与陆柔良结作了恩爱夫妻。
孙芙蕖此世所愿,唯有与赵深、元郎,至亲者安乐和美。
韩愫和她,则全然都不相干。
宋皇一夕暴毙,帝位空悬,丞相韩愫摄政,辅佐幼主御极,定年号为天启。
宫墙内外众说纷纭,不仅质疑乔繁登基,有违先帝遗诏,更质疑宋皇的真正死因。
当朝文武,多言宋皇驾崩,实乃丞相于丹药中投毒之故。
天下百姓,更为在乎的是,天启帝的手上,并无其父传位给他的证据。
大宋江山,一时间风雨飘摇,丞相府则更是人心惶惶,俨然有大厦将倾之势。
今日上朝前夕,韩愫遣散了沁水斋全部门生,就连总管玄渡,他亦递还了家奴契书。
孙芙蕖因同乔继常有走动,早在此前,便闻得了宫里面的风声。
乔繁皇位不稳,便欲以先帝之死,大做文章,引开宋境臣民视线。少府已呈密折于明光宫,参韩愫暗中投毒,谋害先帝。
此案不日便将于朝议之际,当堂审理。韩愫一旦上殿,便是赴鸿门宴,有去无回。
他却未担忧自己,反倒叮嘱乔继,必不可插手今上与他之事。
幼弟未娶,乔继以长公主身份,仍手握长秋宫中势力,受乔繁忌惮三分。
但韩愫只劝她沉着自保,莫因乔繁打算对他不利,便就草率相救,以致引火烧身。
于理而言,韩愫此番安排,并无不妥之处。
孙芙蕖亦劝乔继,她如今既失父宠,堪可保全己身,而无法凭借长秋势力,与乔繁分庭抗礼,自宋皇手中保下韩愫。
故哪怕她与韩愫,于情而言,尚有旧日恩义,乔继仍不应当冲动,对他挺身相救。
不止乔继,韩愫对乔繁所打算盘,早有预料,便也为焚风等人,妥善安排了出路。
焚风为绣衣令,既不再是韩姓仆从,自于官场之上,得与金议、凤知白一众同僚,扶持照应。
韩愫散尽家奴,遣尽门生,甚至特意命玄渡带上赵深夫妻,自此远走,以保他与孙芙蕖日后无虞。
乔繁有意拔除相府势力,便不会放过韩愫任何家人。
至于沁水斋那些门生,虽皆提早离去,但是帝心难测,无人能够确保,他们将不会为韩愫所牵连。
唯独赵深与孙芙蕖,既得玄渡关照,随他速离京洛,埋名郊野,方可得保万全。
既是出京逃命,孙芙蕖本也不愿元郎,同他们一道经历这番动荡,早尝艰苦。
赵深顺水推舟,安排赵伍送元郎返还家乡,对孙芙蕖只言,待避过了风头,便携她南下与爱子团圆。
孙芙蕖哪里知晓,元郎此去,并非前往宋国南疆,而是与伍公公入龙川,见越皇,认祖归宗,成为云越太孙。
此后她若知晓,倒也无可奈何。
赵深已先斩后奏,她不与赵深归越,难道要狠下心来,和元郎永世分离?
如此设计着她,赵深将算盘顶在脑袋上打。
可身为聪明人,他每与孙芙蕖、与韩愫犯同一种毛病。
人算不如天算,世事无常。他必不能遂愿,孙芙蕖也一样,至于韩愫,更是相同。
*
丞相尚未身死,府邸之中,便已有“树倒猢狲散”的势头,破败寥落,荒芜冷清。
韩愫出府上朝,孙芙蕖随玄渡临行之际,前往陆柔良的屋内,同她作别。
因知晓此时相见,便是诀别,孙芙蕖甚至比陆柔良,更加怅惘几分。
陆柔良尚存一线希望,盼韩愫能够平安回来。
孙芙蕖知她此念,不过妄想,却因陆柔良亦将死,故不忍打破她这场天真幻梦。
“都说他今日上朝,宋皇将治他毒杀先帝之罪,可我不信……”
捏紧裙摆,陆柔良强自忍泪,朝孙芙蕖堪堪再言。
“他可是《帝国第一权相》里的男主角啊,分明该一如书内结局那样,代病中的老皇帝监国,永远地光辉伟岸下去。”
“你亦知晓,那仅是书内结局。我们皆非纸上单薄人物,时空流转,人又如何会滞留于某个瞬间?”
“可至少他的未来,不该这样子急转直下。我本以为,既伴他熬到原文结尾,此后莫说永恒辉煌荣耀,至少必将幸福顺遂下去,岂料到……”
陆柔良话至此处,难掩慌张无措,捏着裙摆的手紧了又紧,复怔怔垂着头,长久默然失神。
沉默已久,伴着孙芙蕖的叹息,陆柔良无声落泪。
“我不知道,永汉帝服食他亲生之子,天启帝将治他阖家之罪。身为小说主角,他怎该遭遇这些?结局上分明没写,我既是相国夫人,便注定难逃这番死劫……”
陆柔良哽咽摇头,忽向孙芙蕖殷切望去。
“你也读过那本小说,知道他有主角光环,今日必能携我死里逃生,你说对么?”
既心知韩愫夫妇结局,孙芙蕖不能说“对”,可也不忍心答陆柔良说“不对”,遂只得错开眼去,亦垂首望向地面。
陆柔良倒是仍含泪紧盯住她。
“如果我不曾扰乱情节,执意与你抢他,那么因为他毒杀先帝,而被株连的人,就该是你!”
“多说无益,难道你还要与我细言,你有多后悔么?”
孙芙蕖不欲与将死之人,白费唇舌争辩。
纵陆柔良困兽犹斗,未肯认命,孙芙蕖看在眼里,也仅是觉得同情。
“若起初我读到今时结局,那么穿来书中,或许便不会拆散你和缘衷。但既已嫁给他,既饱尝艰辛苦痛,事到如今,我却全然不后悔了。”
陆柔良泪水未止,已然莞尔一笑。
孙芙蕖见她此状,万般不解。
因瞧出她并非强颜欢笑,孙芙蕖想要问她什么,但一时间却不知从何问起。
“你或许会觉得,我因为他,受了那么多罪,甚至今朝将死,恐是恨极了他。”
陆柔良好心为孙芙蕖解惑,摇头笑叹,细数同韩愫的曾经。
“为他挡荣帮刺客的剑,我虽险些丧命,却是出于自愿。待到婚后他倾覆兰台,我没了娘家依恃,替高烧的他接无根水,便多了些委曲求全之意。”
她转头望向窗外,如今又是一年夏时,空旷庭院,晴日正好,全无曾经的瓢泼暴雨之势。
“甚至他将我推下御舟,逼我去拾香囊,哪怕即刻便为我讨封诰命,我也仅是审时度势,故一再对他忍耐罢了。”
再度无奈摇头,她对孙芙蕖指向紫鹊房中。
“若那丫头今仍是我的婢子,我便学缘衷一样,还她契书,容她早早地逃命去了。只可惜……”
她沉沉复又叹气。
“缘衷年关纳妾之际,我哪里能再忍,却终迫于现实,非但放不下相国夫人权势,甚至主动为他抬紫鹊做了姨娘。”
紫鹊今是相府后院女眷,待宋皇治下韩愫弑君之罪,她便也连同着陆柔良,一并将被下狱,再无生还之机。
孙芙蕖也随着陆柔良轻轻一叹,缓缓点了点头。
“你怕还不知晓,宋皇母妃,当年的舒娘娘,虽死于青州贡品,却非为皇商叶氏,而是缘衷所杀。”
陆柔良苦笑不止,未望向孙芙蕖,只径自地连连摇头。
“我曾经当面与他对峙,但闻得他承认,我反倒极力替他寻找借口,骗自己说,他亦是无可奈何,是为了苍生社稷。其实归根结底,我还舍不得他。”
韩愫缘何杀舒白莺,时至今日,陆柔良仍不知晓内情。
孙芙蕖迟疑启口,欲打断她,告诉她此事真相,但转念再想,她既然不在乎韩愫杀人,自己便也就并无必要,替她与韩愫解开误会。
陆柔良稍稍止了苦笑,对孙芙蕖缓声再诉。
“而后的事,你便也都晓得,他拿我作饵围捕乔络,又害我的孩子,被董宗仁炼丹。”
她终是抬了首,朝孙芙蕖望来,眼里并无悲愤,唯余慨然哀凉。
“缘衷做得没错,我不舍身,乔络便将杀死更多的人。至于他献我腹中之子,你亦有耳闻不是?那孩子是畸胎,假使宋皇不取,我亦无法顺利将其生下。”
长声叹息过后,陆柔良勾起唇角,目中渐起光辉,对孙芙蕖粲然一笑。
“我因被落了胎,一时怒极,也对他说过欲一刀两断的话。但分明是他为我背负不幸,我既见畸胎之状,既知他其实爱我,遂打消了要与他分离的念头。”
孙芙蕖始终记得,陆柔良这副谪仙皮囊之下,潜藏着丛珊的何种魂灵。
丛珊与陆柔良极不相符,实则聪颖明媚,烂漫而又顽强。
她望着孙芙蕖,双眸中似有轻灵跃动的火光,如她坚韧的生命力般,不屈不挠,不灭不熄。
“所以我才会说,我不后悔。若此生尚有幸,能与他度过此劫,待他安然归家,我所求并非他一纸休书,而是要与他清算从前,亲口诉与他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爱我。”
“真正爱你……?”
陆柔良所言此话,孙芙蕖从不曾有所考量。
闻得她不解相问,陆柔良点点头,微笑与她讲明。
“我仍怪罪着他,却非怨他百般伤我,而是他虽然暗自爱我,却一再行差踏错,反将我从他身旁,远远推开。”
孙芙蕖似乎听懂,却仍旧一知半解,未悟真谛。见她还欲再问,陆柔良无奈摇头,反问于她。
“爱是耐心,亦是尊重,他既爱我,与我互为夫妻,从前可有同我知无不言,平等相待?”
倏忽讶然,不及朝陆柔良作答,但孙芙蕖懂了。
既知韩愫心中潜藏爱意,陆柔良远比她往昔累生,清醒睿智。
陆柔良面对韩愫带来的种种伤害,想的并非似孙芙蕖般,沉溺于悲伤苦痛,哀莫大过心死,一味地奋力自韩愫身边逃开。
韩愫不懂得如何爱人,屡次伤害发妻。
陆柔良明辨个中症结,遂欲以妻子身份,勇敢地去直面,与韩愫共同将这问题解决。
夫妻本也该当同心,陆柔良视自己和韩愫,平起平坐。既因韩愫行止,而觉受到伤害,她便冷静地筹谋对策,就事论事,向韩愫据理力争。
“我从前也曾鬼迷心窍,不能正视自己,对他再三迁就。但等到他回府,我便要与他讲明,夫妻之间,凡事皆当有商有量。”
陆柔良含笑再望窗外,庭院尽头,韩愫的归途之上。
“他若有求于我,大可以如昙花疫时,与我齐心协力,并肩救治百姓,而非似东宫围捕那夜,将一切计划瞒我,视我如器物般地利用。”
这次换孙芙蕖怔愣无话,久久出神。
原来并非无解决之道,她本可以效陆柔良一般,要韩愫开诚布公,对她尊重,把所有将会伤害她的事情,个中苦衷、因由,日后如何进展,皆先行仔细讲明。
那么他们便可以齐心谋划,推敲更恰当的计策,而不是似她重生之前,避无可避,累遭无尽劫难。
陆柔良不再出言,笑着远眺窗外,静待与韩愫的团圆。
孙芙蕖则望着她,五味杂陈,叹自己、叹她、亦叹韩愫。
从她身上,孙芙蕖看到了自己前世,本该效仿的解决之法,却也看到了她对韩愫,始终纯粹且赤诚的爱。
这样百折不挠的明烈爱火,却是孙芙蕖的心中,并不曾燃起过的。
陆柔良之所以欲待韩愫归来,直面他与她的沉疴,争取更美满的姻缘,是因她比孙芙蕖聪明顽强,自尊自爱,亦因她对韩愫尚未做到断情。
他二人的婚姻,她犹还要维系。
而至于孙芙蕖……
陆柔良所言办法,确可奏效。但孙芙蕖扪心自问,曾经累世不断伤害过她的人,她倘若有机会,便将按照陆柔良这法子,亡羊补牢般地去挽回么?
或者,若是将她去与陆柔良相比照,追根究底而言,她亦似陆柔良般,未能对韩愫断了情么?
累累前生,逝者已矣,就连今晨上朝而去的韩愫,都注定即将要迎来死期。
哪怕他侥幸至极,绝处逢生,韩愫早非她孙芙蕖的相公,而与陆柔良结作了恩爱夫妻。
孙芙蕖此世所愿,唯有与赵深、元郎,至亲者安乐和美。
韩愫和她,则全然都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