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明渊下朝回来、踏入明沧房门时候,正见他将一封书信放回封笺、搁在烛火上烧了。他这两日告假,称是要闭门突破,因而并未入朝。
然而此时,亦没见半点修炼意思。
明渊摇摇头,“你怎也该做个样子,修为一日不可废,与读书一样,也是我明家立业之基……”
“兄长又不是不知,”明沧笑道,“我上月便能突破了,只是压至现在,就为等个时机。借此避开季彦。”
“你避开了他,就把我豁出去了?”
明渊难得开了个玩笑。明沧道,“他可不敢问到兄长这儿。”
又指指那封信,“不过季彦未免太高估我,又轻看了我。”
明渊在他对面落座,“怎么说?”
“说高估,是因他以为,他所找的那东西,我明家也有。”
明渊笑了一声,慢条斯理道。
“若是你我手上便有,还搭理他做什么?”
“这便是第二处了。”明沧道,“他以为,我是想用这秘密、这秘法吊着他,谋什么好处,以为我是刻意瞒着他,而不知他已知道内情了。”
“实则,”明渊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正是要叫他知道,要他往皇家那儿去寻,一面寻秘法,一面寻死路。”
“皇上或是黄雀在后呢。”明沧道,“不过这也无妨,毕竟,我们只是想除个阻碍,又非别有所图。”
“若照实说,季涟死了以后,季彦甚都不足为碍了。”
明渊往窗外望了望,盛夏晴日,烈阳映出草木了无生气的影子。他眼中有几分黯然,明沧知晓他心意,此时也沉默下去,半晌,掀起另一番话。
“季涟死前,赠了阿淳一份礼物。我检视过了,里面没什么机关,确是个金系的珍贵秘宝。”
“照阿淳自己心意吧。”明渊平淡道,“人已经死了,再多计较,也无甚意义。不如去和季彦、去与……”
后面的话,他便并未再说。明沧又是沉默许久,终究轻声道。
“也不知世子到底是,现在何处了。”
及至秋日,本榜新科进士已尽皆认了座师、授了官职,投于修仙世家门下者,绝不在少数。春闱与殿试按新法推行,由内阁主持,文序与明渊操办,朝中竟无一人敢言。
眼下朝势已变,大权尽收于晋阳帝之手,即便太子监国,如今也只能是傀儡之用。从前各行不犯的六部与世官就此相渗,江祁用命守住的铜墙铁壁,一朝崩塌。
照这样演进,朝廷大权尽归修士,凡人沦为砧上鱼肉,只是早晚罢了。
然而此次,变法之首倡者、雍王季彦却没怎么插手其中,他推脱修炼,又因长子暴毙,将雍懿郡主送上了朝堂,入内阁参事。中秋宫宴过后、季上眉头次上朝时候,着实教满殿皆惊,唯有坐在上面的封甫尚面无表情。
甚悠悠关心了一句,“雍懿修炼有成,愿奉国事,是好事。想必是要做我大宛第二个文将军吧?”
话音一落,季上眉还未应声,文序先躬身拱手,“舍妹无才,不敢与郡主并称。”
无论如何,科举新法一事已尘埃落定,暂无转圜。消息传至九州民间,立即教人想起数年前的“妖书案”,彼时丑闻是因修仙世家往科举中安插私人、试图操纵而起,以抓捕流言奸党、文序包庇世家而结。今辰今日,朝廷竟公然允了世家将凡人官员收入麾下,祸心摆在明面,甚使人一时难以置信。
但新法已发,事已成真。九州反对声鹊起,民情激愤。
虽说这一变化合乎情理,但若说背后无人引领,晋阳帝也绝不会信的。
“不出皇上所料,以激进之法诱引,乘云宗果然现出踪迹。”
晋阳帝闭关,算是个故技重施,又将这烂摊子扔给封甫和文序。明渊对此心知肚明,更惊叹于天子手段。皇帝身影在纱帐之后、背对着他盘膝而坐。他跪伏在地,等着下一步旨意。
“仍叫文师以清除贼党之名,慢慢追查就是了。新法是圣旨,谁敢抗旨?不过,不可操之过急。”
“臣明白。”
“你知朕为何不见季彦,而是见你?”
晋阳帝忽而转过身来,然面容仍笼在一片暗光之中。明渊并未抬眼,也未答话,果然听见下文。
“要知道,朕从前闭关,可是除皇室中人以外,一概不见。”
“臣斗胆。”明渊开口道,声音极轻,字字如珠坠地,“想来,是因雍王爷,便要不是皇室中人了。”
纱帐内外,皆沉寂良久。明渊闭眼,不知跪了多久,才听得晋阳帝一声短促的笑。
“明渊。”他道,“你是聪明人,比文序更胜一筹。就是不知,能否在朕这儿谋得个比他更好的下场了。”
明渊叩首,“臣身家性命,尽倚仗圣意。”
“那就说说吧。季彦逼死他儿子,又把他女儿推出来,自己去做了什么好事。”
明渊从袖中掏出一沓书信,指尖银光一闪,便将其送过纱帐,落在晋阳帝面前。
“雍王近来借科举门生之事,与诸凡俗世家联系密切。这是臣遣人抄录的书信,里面也确无甚放肆之语。”
而后又是长久的沉默。想必是皇帝在看那些信,在看他所说是否为真。明渊长长吐出一口气。
“明渊。”
“臣在。”
他忽觉身周一阵发寒,比室外深秋更浓重入骨的冷意传遍全身。他猜晋阳帝正直直盯着他,仍抵死没有抬头。
“你知道,季彦究竟在找什么吗?”
明渊掩在袖中的手猛地攥紧,“嘶”一声,将掌心掐破。他纹丝未动,缓缓开口道。
“回皇上,臣愚钝,尚未查明。”
半晌,听得晋阳帝笑着说了一句,“好。”
“朕知你正帮着封柯。也就告诉你,朕再冷待,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但也不会给他太子之位。”
“你想知道缘由,对吧?”
“话至如今,朕与你君臣之间,也无需客套。你应当知道朕的行事,知道朕做这些,是为的什么。封柯永远明白不了朕的苦心——他根儿上便学了他母后,没那颗心。”
“而太子,封甫。你看他是从前师从江王,好似也在帝王之道外,学了那点仁厚,以致犯了些错,走了些弯路……”
“但你和江祁,都不懂他。”
“他性子看着温和,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忍、都能妥协,但他受不了失去,已经握在手里的东西。”
“太子之位、皇储之位,将要把这九州握在他手里的期望,比他的命都重要。更毋论师长兄弟的命、毋论什么道义仁德……那算得了什么?”
“什么也不能威胁他。到了那时,连你也不准能狠得过他。”
“明渊,朕同你说这些,是真心信任你,你该明白朕的苦心吧?”
13.
帘外落雨,雨打残花。故安踏进屋门,方才松一口气,绕着顾江转一圈,看他身上有没有哪儿沾湿。
顾江无奈,使法力去了两人从头到脚的湿意,道,“姐姐,刚刮风时候,我便撑起伞来了。”
“我说叫你用灵力,偏要图什么‘情趣’,撑把小伞。”故安看看他头发,“别以为我没瞧见,你半个身子都在伞外面,全淋湿了。”
“姐姐担心我了。”顾江笑道,“放心,不会生病。且姐姐不也看得很是开心?”
他晃了晃那把油纸伞,这还是前几月夏日多雨时候,他从镇上精挑细选来的。因戴了面具出门,被卖伞的妇人多看了几眼,问是哪家的郎君。
“是漂亮。”
故安拿他无法,也是确实开心。两人换了衣服、点了香炉、进了内室。与卧房相对的那间屋子,现被改成了两面相通的茶室画堂。南面搁着故安的长长书桌,卷轴铺开,常有残墨洗笔随置其上;北面则落地为珠帘纱帷,隔一道矮玉栏、宽窗格,直与后园中桃树翠竹相邻,伸手便能接住纷纷落花。
她偶尔是真切会想,若无此变故、无此深仇,她与子桑便真能逃开上界诸般劫数,在这凡世平安静好一世——那该多好。
可惜命格早有谶言。不论为神,还是入凡。
顾江前几日出关陪她过生辰、过中秋,答应了要歇半月。平日他闭门修炼,她便在镇中寻些事做,赚些钱财:或帮着哪家看店、或护送哪路货物至远地他州。其中又属后者收获最多,以她身法,对付凡人劫盗还是绰绰有余,主家给的酬劳也丰厚。她虽从前扫荡过王府内库,算着与顾江下头二十年用度都不缺,但多备些总是好的。
毕竟往后,他们大抵还是要回京城。
且再走一遍九州各地,又能探得许多新鲜消息。她亦时刻关注京城动向,依顾江心思,她是该与他将前路挑明相商了。
两人是在晨间去了镇后头的丹山。顾江今年为她备的生辰礼是一柄长枪,照他所说,姐姐虽不能施法,但身手那么漂亮,实在该配个武器,好之后自卫杀人。去山里则是寻个空旷地方,请她练练手。
故安无话。长枪通体银白,只在枪尖下头系了一段绡丝红绸,大抵是他注了灵力,她甫提枪在手,便觉一阵通透暖意涌遍经脉,身体则格外轻盈。总之,比起她的川意枪也不差。
红绸鲜亮,熠熠生辉。然他自来辽丹镇后,却再也没穿过红衣了。
故安思及此处,便望着他素白衣袖出神。山中清静,因是深秋,风凉入骨,衬得顾江身形更消瘦。他站在一棵高大树边,树的枝叶已经枯干,摇出瑟瑟声响。
“该早些同姐姐来。”他忽的出声,叹一口气,“这该是棵柿子树,现下已被人采完了。”
“你还认得这些?”这确使故安诧异。他从小到大,养在王府深宅里,怎能认得这些寻常草木。却见他狡黠地眨眨眼,反问道,“姐姐想吃吗?”
故安毫不犹豫地点头。柿子香甜,向来是他的最爱。只是现下……
而后见顾江扬起唇角,粲然一笑,指尖结印,一缕银光如雾缥缈,轻轻渗进树干里,不过瞬息之间,那树便重长叶发芽、满枝生花,又一眨眼,便有沉沉果实坠在枝头,柿子澄黄饱满,甚有香气渐往远处传去。
“接下来,”他收了手,望向故安,眼里满含着笑,“就看姐姐的了。”
总感觉被这小孩小瞧了。故安挑起眉头,足尖一点,提枪踏上树干,顾江甚没看清她动作,只见红绸交错,几如烈火舞梨花,他有片刻的恍惚,而后匆忙往树下施一道灵力,将将接住几十个掉下来的柿子。
“这下叫你找着用灵力的好去处了。”
故安落在他面前,色不变气不喘,抱着那枪,下巴指了指地上战果,“不够的话,自己再催,我接着给你打。”
然她话音甫落,却听得一阵窸窸窣窣声,两人同时低头,只见周围灌木蒿草逆着风动了动,几个小脑袋从里面钻出来。
两只松鼠,一只刺猬。见他们俩没动,试探着又往前,朝那堆柿子跑过去。
故安确认自己从顾江的眼里看见了转瞬即逝的震惊。
过了二十岁以后,他已愈加沉稳了,便如在上界一样,教她许多时候看不透彻,但好在他会将心中所想,全都与她明言。
因此现下这模样,实在珍贵。
“姐姐。”
故安仍走思,却见顾江十分委屈地望着她。
“它们偷你给我打的柿子。”
人家光明正大,这叫偷吗?再者说,分明是你问我要不要吃,怎么就成了给你打的。
故安原想再讲几句逗逗他,然到底不忍心,踌躇一会儿,开口道,“你二十四的生辰都过了,总不会怕,”她指了指正往身上扎柿子的刺猬,“怕它吧?”
意思明确,自己的柿子,自己保护。
顾江看上去心疼得紧,也不再纠结,匆匆上前几步,蹲在偷得欢的松鼠刺猬面前,指尖慢慢凝出一道灵力,悄悄靠近,打算给它们个措手不及。
未料到吃到一半的小松鼠忽然扭过了身子,两只爪子抱着柿子,呆呆看了看他,陡然惊叫一声,仓皇往林子里跑远了。
刺猬也一样,挂着自己身上的两三个柿子,歪歪扭扭地逃进了灌木里头。
顾江连灵力都没来得及收。他仰头,望着故安的眼中含着比方才震惊更深的茫然。
“姐姐,”他缓缓开口,“它们……这么怕人?”
要是怕人,方才就不会出来了。故安想。动物果然比人更具灵性……估摸着不是怕人,是怕龙。
“是。”她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这不是正好儿,咱们回去吧?”
雨声淅沥,寒凉气合上小炉,便只剩清爽。隔帘赏雨,看院中花,确有一番雅趣。故安新沏好一壶茶,决心将上晌这事也记住,回头讲给子桑听。
甚能说得更添油加醋些,左右他不记得,还不是全只能听她忽悠。
“我看姐姐的画快要好了。”
柿子放在阴凉处镇着,顾江剥好两碗果肉,放在她面前,亦将她从遐思中唤出来。故安点头,“不过这幅,是要拿去蜀州卖了的,上回遇见个店老板,重金向我买画。当时那幅是给你的,无论如何不能送她,只好再画一回。”
“店老板?”顾江挑眉,“姐姐回来时可没同我说,是……”
“是要买了送她夫君。”故安一语双关,“说她夫妻两人都极爱山水。”
顾江听见了满意答案,便不动声色,又转开话题,“姐姐去蜀州,是何时启程?”
“要下月。”故安将吃了一半的柿子肉推到他面前去,“放心,等到你再入关之后,才走。”
顾江便笑起来,接过瓷碗,眉眼里溢出满足神色。看得故安全不想开口,说下面那一桩事。
屋中一时极静,只余清脆雨声。黄昏渐进,夕色在她与顾江身侧拉出影子。
“小白,”她轻声道,“我这两日刚知道,太子殿下与雍王府郡主,定下婚约了。”
封季上眉为太子妃的赐婚圣旨,上月已下至王府,她的消息实则已有些晚了。
顾江手腕凝滞一刹,又恢复如常,应道,“这是意料中事。季涟死后,没人再能护着郡主了。但她心里,应是另有谋算。”
“季涟一死,虽有缘由,但也连带雍王府势微。听说季彦被明家兄弟打压得厉害,皇帝也置之不理。这四年郡主一直在内阁里,与文序、明渊一同整顿朝政,也是季彦最后一点指望。而科举新法施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廷官制都有变动。虽都是小动作,也与从前是打根本上不同了。”
顾江自然也明白这道理。他沉吟一会儿,问道,“太子殿下与乘云宗,又是何态度?”
却见故安看着他,似有踯躅。
“乘云宗时隔数年,再现于世。引导乡里自地方府衙往上抗议、递民书,已有些修士被官军抓住了踪迹。而太子殿下……”
“姐姐但说无妨。”
“自四年以前,新法头次推行、皇上闭关、太子监国结束以后,他已有许久闭门修炼,不理朝事了。”
“姐姐可知,太子殿下与郡主婚期是在何时?”
顾江一勺勺把面前两碗柿子都吃完了,似有所思。故安也不打扰他,听他发问,方才答道,“定在明年八月,夏末之时。”
窗外雨渐停了,夜也落下。故安起身,先点了屋中几处灯烛,使帷帐之内重新明亮起来,映得院中桃花竹叶也似幻梦。随后状似无意开口,“晚上想吃点儿什么?”
“清汤面。”顾江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微微笑道,“不过,姐姐今儿也累了,我去做吧。”
故安爽快应下,“我那碗要咸一点儿。”
说罢,重又坐下,看着顾江起身走向厨房。他将将踏出门槛时候,却忽然听得一句。
“一会儿一边吃面,一边跟我讲讲,你究竟是已有何筹划吧。”
果然是瞒不过她。
或说他没想瞒,或说他本就在其间挣扎。有些如她从前承诺,他得与她一同面对,而有些,则绝不能教她知晓。
他已失败过一次了。这回绝不能……
面汤腾起香气,故安的脸便显得有些朦胧,教他神思更加迷蒙。顾江怔怔望着她的眼,终究开口。
“父王留下的令牌,能与残剑中血灵力相比对,已是羽林卫行凶的铁证,可还不够。季涟已死,季彦之后也会败,晋阳帝定会将其归之于季彦与父王的私仇。因此,还得要一封江沐的亲笔信,将里面前因后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再与那令牌一同公之于世。”
“你是想……”
故安顿时明白他话中含义。若他最终挑明自己身份,话便再没有那样重的分量。若想使这信发挥最大效用,只有……
“只要有人认得江沐笔迹,便足够。”顾江笑道,“我再信明沧一回,不过,即便他不可靠,我也仍有后手。因此,江沐必须得死。”
不只是这缘由。故安想。还有一桩,他从前便已提过:既要使天下人都知,这“仙器”秘法为妖物,江家中人便绝不能修炼这秘法——他不能坏了江家数百年的清名。
她垂下眼。
“即便有了这些,仍是不够。”她道,话中有些过于残忍的冷静,“妖书一案,乘云宗手中证据不足?造势不重?可最终如何?”
你得站在那位置上,你的话才有分量、才有人信。毋论你说的是什么。
顾江怔愣一刹,轻轻应道,“我知道,姐姐。”
所以……
所以才不能只是杀了封慈,甚不满足于亲手剔骨削肉,而要让他也尝尝被围数重、千刀万剐的滋味,尝尝他最害怕的、距成功只有一步时失去一切的痛楚。
因此他造了这个名姓身份,亦终有一日,要重登朝堂,要完成父王未竟之志:将封慈集于手中的专权重再分衡,维护凡人生存不受修士所迫,助太子封甫成一代明君。
“小白。我知道。”
故安说。
“我说过,我会帮你的。”
明渊下朝回来、踏入明沧房门时候,正见他将一封书信放回封笺、搁在烛火上烧了。他这两日告假,称是要闭门突破,因而并未入朝。
然而此时,亦没见半点修炼意思。
明渊摇摇头,“你怎也该做个样子,修为一日不可废,与读书一样,也是我明家立业之基……”
“兄长又不是不知,”明沧笑道,“我上月便能突破了,只是压至现在,就为等个时机。借此避开季彦。”
“你避开了他,就把我豁出去了?”
明渊难得开了个玩笑。明沧道,“他可不敢问到兄长这儿。”
又指指那封信,“不过季彦未免太高估我,又轻看了我。”
明渊在他对面落座,“怎么说?”
“说高估,是因他以为,他所找的那东西,我明家也有。”
明渊笑了一声,慢条斯理道。
“若是你我手上便有,还搭理他做什么?”
“这便是第二处了。”明沧道,“他以为,我是想用这秘密、这秘法吊着他,谋什么好处,以为我是刻意瞒着他,而不知他已知道内情了。”
“实则,”明渊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正是要叫他知道,要他往皇家那儿去寻,一面寻秘法,一面寻死路。”
“皇上或是黄雀在后呢。”明沧道,“不过这也无妨,毕竟,我们只是想除个阻碍,又非别有所图。”
“若照实说,季涟死了以后,季彦甚都不足为碍了。”
明渊往窗外望了望,盛夏晴日,烈阳映出草木了无生气的影子。他眼中有几分黯然,明沧知晓他心意,此时也沉默下去,半晌,掀起另一番话。
“季涟死前,赠了阿淳一份礼物。我检视过了,里面没什么机关,确是个金系的珍贵秘宝。”
“照阿淳自己心意吧。”明渊平淡道,“人已经死了,再多计较,也无甚意义。不如去和季彦、去与……”
后面的话,他便并未再说。明沧又是沉默许久,终究轻声道。
“也不知世子到底是,现在何处了。”
及至秋日,本榜新科进士已尽皆认了座师、授了官职,投于修仙世家门下者,绝不在少数。春闱与殿试按新法推行,由内阁主持,文序与明渊操办,朝中竟无一人敢言。
眼下朝势已变,大权尽收于晋阳帝之手,即便太子监国,如今也只能是傀儡之用。从前各行不犯的六部与世官就此相渗,江祁用命守住的铜墙铁壁,一朝崩塌。
照这样演进,朝廷大权尽归修士,凡人沦为砧上鱼肉,只是早晚罢了。
然而此次,变法之首倡者、雍王季彦却没怎么插手其中,他推脱修炼,又因长子暴毙,将雍懿郡主送上了朝堂,入内阁参事。中秋宫宴过后、季上眉头次上朝时候,着实教满殿皆惊,唯有坐在上面的封甫尚面无表情。
甚悠悠关心了一句,“雍懿修炼有成,愿奉国事,是好事。想必是要做我大宛第二个文将军吧?”
话音一落,季上眉还未应声,文序先躬身拱手,“舍妹无才,不敢与郡主并称。”
无论如何,科举新法一事已尘埃落定,暂无转圜。消息传至九州民间,立即教人想起数年前的“妖书案”,彼时丑闻是因修仙世家往科举中安插私人、试图操纵而起,以抓捕流言奸党、文序包庇世家而结。今辰今日,朝廷竟公然允了世家将凡人官员收入麾下,祸心摆在明面,甚使人一时难以置信。
但新法已发,事已成真。九州反对声鹊起,民情激愤。
虽说这一变化合乎情理,但若说背后无人引领,晋阳帝也绝不会信的。
“不出皇上所料,以激进之法诱引,乘云宗果然现出踪迹。”
晋阳帝闭关,算是个故技重施,又将这烂摊子扔给封甫和文序。明渊对此心知肚明,更惊叹于天子手段。皇帝身影在纱帐之后、背对着他盘膝而坐。他跪伏在地,等着下一步旨意。
“仍叫文师以清除贼党之名,慢慢追查就是了。新法是圣旨,谁敢抗旨?不过,不可操之过急。”
“臣明白。”
“你知朕为何不见季彦,而是见你?”
晋阳帝忽而转过身来,然面容仍笼在一片暗光之中。明渊并未抬眼,也未答话,果然听见下文。
“要知道,朕从前闭关,可是除皇室中人以外,一概不见。”
“臣斗胆。”明渊开口道,声音极轻,字字如珠坠地,“想来,是因雍王爷,便要不是皇室中人了。”
纱帐内外,皆沉寂良久。明渊闭眼,不知跪了多久,才听得晋阳帝一声短促的笑。
“明渊。”他道,“你是聪明人,比文序更胜一筹。就是不知,能否在朕这儿谋得个比他更好的下场了。”
明渊叩首,“臣身家性命,尽倚仗圣意。”
“那就说说吧。季彦逼死他儿子,又把他女儿推出来,自己去做了什么好事。”
明渊从袖中掏出一沓书信,指尖银光一闪,便将其送过纱帐,落在晋阳帝面前。
“雍王近来借科举门生之事,与诸凡俗世家联系密切。这是臣遣人抄录的书信,里面也确无甚放肆之语。”
而后又是长久的沉默。想必是皇帝在看那些信,在看他所说是否为真。明渊长长吐出一口气。
“明渊。”
“臣在。”
他忽觉身周一阵发寒,比室外深秋更浓重入骨的冷意传遍全身。他猜晋阳帝正直直盯着他,仍抵死没有抬头。
“你知道,季彦究竟在找什么吗?”
明渊掩在袖中的手猛地攥紧,“嘶”一声,将掌心掐破。他纹丝未动,缓缓开口道。
“回皇上,臣愚钝,尚未查明。”
半晌,听得晋阳帝笑着说了一句,“好。”
“朕知你正帮着封柯。也就告诉你,朕再冷待,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但也不会给他太子之位。”
“你想知道缘由,对吧?”
“话至如今,朕与你君臣之间,也无需客套。你应当知道朕的行事,知道朕做这些,是为的什么。封柯永远明白不了朕的苦心——他根儿上便学了他母后,没那颗心。”
“而太子,封甫。你看他是从前师从江王,好似也在帝王之道外,学了那点仁厚,以致犯了些错,走了些弯路……”
“但你和江祁,都不懂他。”
“他性子看着温和,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忍、都能妥协,但他受不了失去,已经握在手里的东西。”
“太子之位、皇储之位,将要把这九州握在他手里的期望,比他的命都重要。更毋论师长兄弟的命、毋论什么道义仁德……那算得了什么?”
“什么也不能威胁他。到了那时,连你也不准能狠得过他。”
“明渊,朕同你说这些,是真心信任你,你该明白朕的苦心吧?”
13.
帘外落雨,雨打残花。故安踏进屋门,方才松一口气,绕着顾江转一圈,看他身上有没有哪儿沾湿。
顾江无奈,使法力去了两人从头到脚的湿意,道,“姐姐,刚刮风时候,我便撑起伞来了。”
“我说叫你用灵力,偏要图什么‘情趣’,撑把小伞。”故安看看他头发,“别以为我没瞧见,你半个身子都在伞外面,全淋湿了。”
“姐姐担心我了。”顾江笑道,“放心,不会生病。且姐姐不也看得很是开心?”
他晃了晃那把油纸伞,这还是前几月夏日多雨时候,他从镇上精挑细选来的。因戴了面具出门,被卖伞的妇人多看了几眼,问是哪家的郎君。
“是漂亮。”
故安拿他无法,也是确实开心。两人换了衣服、点了香炉、进了内室。与卧房相对的那间屋子,现被改成了两面相通的茶室画堂。南面搁着故安的长长书桌,卷轴铺开,常有残墨洗笔随置其上;北面则落地为珠帘纱帷,隔一道矮玉栏、宽窗格,直与后园中桃树翠竹相邻,伸手便能接住纷纷落花。
她偶尔是真切会想,若无此变故、无此深仇,她与子桑便真能逃开上界诸般劫数,在这凡世平安静好一世——那该多好。
可惜命格早有谶言。不论为神,还是入凡。
顾江前几日出关陪她过生辰、过中秋,答应了要歇半月。平日他闭门修炼,她便在镇中寻些事做,赚些钱财:或帮着哪家看店、或护送哪路货物至远地他州。其中又属后者收获最多,以她身法,对付凡人劫盗还是绰绰有余,主家给的酬劳也丰厚。她虽从前扫荡过王府内库,算着与顾江下头二十年用度都不缺,但多备些总是好的。
毕竟往后,他们大抵还是要回京城。
且再走一遍九州各地,又能探得许多新鲜消息。她亦时刻关注京城动向,依顾江心思,她是该与他将前路挑明相商了。
两人是在晨间去了镇后头的丹山。顾江今年为她备的生辰礼是一柄长枪,照他所说,姐姐虽不能施法,但身手那么漂亮,实在该配个武器,好之后自卫杀人。去山里则是寻个空旷地方,请她练练手。
故安无话。长枪通体银白,只在枪尖下头系了一段绡丝红绸,大抵是他注了灵力,她甫提枪在手,便觉一阵通透暖意涌遍经脉,身体则格外轻盈。总之,比起她的川意枪也不差。
红绸鲜亮,熠熠生辉。然他自来辽丹镇后,却再也没穿过红衣了。
故安思及此处,便望着他素白衣袖出神。山中清静,因是深秋,风凉入骨,衬得顾江身形更消瘦。他站在一棵高大树边,树的枝叶已经枯干,摇出瑟瑟声响。
“该早些同姐姐来。”他忽的出声,叹一口气,“这该是棵柿子树,现下已被人采完了。”
“你还认得这些?”这确使故安诧异。他从小到大,养在王府深宅里,怎能认得这些寻常草木。却见他狡黠地眨眨眼,反问道,“姐姐想吃吗?”
故安毫不犹豫地点头。柿子香甜,向来是他的最爱。只是现下……
而后见顾江扬起唇角,粲然一笑,指尖结印,一缕银光如雾缥缈,轻轻渗进树干里,不过瞬息之间,那树便重长叶发芽、满枝生花,又一眨眼,便有沉沉果实坠在枝头,柿子澄黄饱满,甚有香气渐往远处传去。
“接下来,”他收了手,望向故安,眼里满含着笑,“就看姐姐的了。”
总感觉被这小孩小瞧了。故安挑起眉头,足尖一点,提枪踏上树干,顾江甚没看清她动作,只见红绸交错,几如烈火舞梨花,他有片刻的恍惚,而后匆忙往树下施一道灵力,将将接住几十个掉下来的柿子。
“这下叫你找着用灵力的好去处了。”
故安落在他面前,色不变气不喘,抱着那枪,下巴指了指地上战果,“不够的话,自己再催,我接着给你打。”
然她话音甫落,却听得一阵窸窸窣窣声,两人同时低头,只见周围灌木蒿草逆着风动了动,几个小脑袋从里面钻出来。
两只松鼠,一只刺猬。见他们俩没动,试探着又往前,朝那堆柿子跑过去。
故安确认自己从顾江的眼里看见了转瞬即逝的震惊。
过了二十岁以后,他已愈加沉稳了,便如在上界一样,教她许多时候看不透彻,但好在他会将心中所想,全都与她明言。
因此现下这模样,实在珍贵。
“姐姐。”
故安仍走思,却见顾江十分委屈地望着她。
“它们偷你给我打的柿子。”
人家光明正大,这叫偷吗?再者说,分明是你问我要不要吃,怎么就成了给你打的。
故安原想再讲几句逗逗他,然到底不忍心,踌躇一会儿,开口道,“你二十四的生辰都过了,总不会怕,”她指了指正往身上扎柿子的刺猬,“怕它吧?”
意思明确,自己的柿子,自己保护。
顾江看上去心疼得紧,也不再纠结,匆匆上前几步,蹲在偷得欢的松鼠刺猬面前,指尖慢慢凝出一道灵力,悄悄靠近,打算给它们个措手不及。
未料到吃到一半的小松鼠忽然扭过了身子,两只爪子抱着柿子,呆呆看了看他,陡然惊叫一声,仓皇往林子里跑远了。
刺猬也一样,挂着自己身上的两三个柿子,歪歪扭扭地逃进了灌木里头。
顾江连灵力都没来得及收。他仰头,望着故安的眼中含着比方才震惊更深的茫然。
“姐姐,”他缓缓开口,“它们……这么怕人?”
要是怕人,方才就不会出来了。故安想。动物果然比人更具灵性……估摸着不是怕人,是怕龙。
“是。”她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这不是正好儿,咱们回去吧?”
雨声淅沥,寒凉气合上小炉,便只剩清爽。隔帘赏雨,看院中花,确有一番雅趣。故安新沏好一壶茶,决心将上晌这事也记住,回头讲给子桑听。
甚能说得更添油加醋些,左右他不记得,还不是全只能听她忽悠。
“我看姐姐的画快要好了。”
柿子放在阴凉处镇着,顾江剥好两碗果肉,放在她面前,亦将她从遐思中唤出来。故安点头,“不过这幅,是要拿去蜀州卖了的,上回遇见个店老板,重金向我买画。当时那幅是给你的,无论如何不能送她,只好再画一回。”
“店老板?”顾江挑眉,“姐姐回来时可没同我说,是……”
“是要买了送她夫君。”故安一语双关,“说她夫妻两人都极爱山水。”
顾江听见了满意答案,便不动声色,又转开话题,“姐姐去蜀州,是何时启程?”
“要下月。”故安将吃了一半的柿子肉推到他面前去,“放心,等到你再入关之后,才走。”
顾江便笑起来,接过瓷碗,眉眼里溢出满足神色。看得故安全不想开口,说下面那一桩事。
屋中一时极静,只余清脆雨声。黄昏渐进,夕色在她与顾江身侧拉出影子。
“小白,”她轻声道,“我这两日刚知道,太子殿下与雍王府郡主,定下婚约了。”
封季上眉为太子妃的赐婚圣旨,上月已下至王府,她的消息实则已有些晚了。
顾江手腕凝滞一刹,又恢复如常,应道,“这是意料中事。季涟死后,没人再能护着郡主了。但她心里,应是另有谋算。”
“季涟一死,虽有缘由,但也连带雍王府势微。听说季彦被明家兄弟打压得厉害,皇帝也置之不理。这四年郡主一直在内阁里,与文序、明渊一同整顿朝政,也是季彦最后一点指望。而科举新法施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廷官制都有变动。虽都是小动作,也与从前是打根本上不同了。”
顾江自然也明白这道理。他沉吟一会儿,问道,“太子殿下与乘云宗,又是何态度?”
却见故安看着他,似有踯躅。
“乘云宗时隔数年,再现于世。引导乡里自地方府衙往上抗议、递民书,已有些修士被官军抓住了踪迹。而太子殿下……”
“姐姐但说无妨。”
“自四年以前,新法头次推行、皇上闭关、太子监国结束以后,他已有许久闭门修炼,不理朝事了。”
“姐姐可知,太子殿下与郡主婚期是在何时?”
顾江一勺勺把面前两碗柿子都吃完了,似有所思。故安也不打扰他,听他发问,方才答道,“定在明年八月,夏末之时。”
窗外雨渐停了,夜也落下。故安起身,先点了屋中几处灯烛,使帷帐之内重新明亮起来,映得院中桃花竹叶也似幻梦。随后状似无意开口,“晚上想吃点儿什么?”
“清汤面。”顾江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微微笑道,“不过,姐姐今儿也累了,我去做吧。”
故安爽快应下,“我那碗要咸一点儿。”
说罢,重又坐下,看着顾江起身走向厨房。他将将踏出门槛时候,却忽然听得一句。
“一会儿一边吃面,一边跟我讲讲,你究竟是已有何筹划吧。”
果然是瞒不过她。
或说他没想瞒,或说他本就在其间挣扎。有些如她从前承诺,他得与她一同面对,而有些,则绝不能教她知晓。
他已失败过一次了。这回绝不能……
面汤腾起香气,故安的脸便显得有些朦胧,教他神思更加迷蒙。顾江怔怔望着她的眼,终究开口。
“父王留下的令牌,能与残剑中血灵力相比对,已是羽林卫行凶的铁证,可还不够。季涟已死,季彦之后也会败,晋阳帝定会将其归之于季彦与父王的私仇。因此,还得要一封江沐的亲笔信,将里面前因后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再与那令牌一同公之于世。”
“你是想……”
故安顿时明白他话中含义。若他最终挑明自己身份,话便再没有那样重的分量。若想使这信发挥最大效用,只有……
“只要有人认得江沐笔迹,便足够。”顾江笑道,“我再信明沧一回,不过,即便他不可靠,我也仍有后手。因此,江沐必须得死。”
不只是这缘由。故安想。还有一桩,他从前便已提过:既要使天下人都知,这“仙器”秘法为妖物,江家中人便绝不能修炼这秘法——他不能坏了江家数百年的清名。
她垂下眼。
“即便有了这些,仍是不够。”她道,话中有些过于残忍的冷静,“妖书一案,乘云宗手中证据不足?造势不重?可最终如何?”
你得站在那位置上,你的话才有分量、才有人信。毋论你说的是什么。
顾江怔愣一刹,轻轻应道,“我知道,姐姐。”
所以……
所以才不能只是杀了封慈,甚不满足于亲手剔骨削肉,而要让他也尝尝被围数重、千刀万剐的滋味,尝尝他最害怕的、距成功只有一步时失去一切的痛楚。
因此他造了这个名姓身份,亦终有一日,要重登朝堂,要完成父王未竟之志:将封慈集于手中的专权重再分衡,维护凡人生存不受修士所迫,助太子封甫成一代明君。
“小白。我知道。”
故安说。
“我说过,我会帮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