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后,有个人为你痛哭十五日。”
“那他现在怎么样了?”
“他已不再悲伤。”
“……”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死后,葬于何处?”
“大安镇外,青溪山脚,一株桂树下。”
“多谢。”
“不必,你过桥去吧。”
白衣芷提着灯,静静看着眼前人。
“我还能等到他吗?”宋寄星问,她身上装束整洁,一身凤冠霞帔,头冠上缀着的珍珠一晃一晃,分明是人间新嫁娘的装扮。
白衣芷沉默,人死后灵魂的样子便是入棺是的模样,宋寄星身上的装束也能看出敛尸人的心思。
“你是怎么死的?”这原本是阴府判官该问的话,白衣芷从不多问,今日却好奇起来。
“病死,肺疾。”宋寄星答。
“你与他是什么关系?”
“……幼时有过婚约,如今便做兄妹。”
“兄妹?”白衣芷嗤笑道,一抬手,便凭空多出一幅卷轴。
白衣芷扬手,卷轴展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宋寄星对他的行为不解,却在那卷轴上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陈正卿。
“若是兄妹,为何替你着凤冠霞帔?”
“若你二人情谊真挚,怎么只痛哭十五日?”
“若他对你无情,又怎会为你垂泪?”
白衣芷一连抛出数个问题,宋寄星被绕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言。
“宋寄星,答我三问,许你留下等他。”白衣芷道。
宋寄星沉默良久,而后开口。
“我不能答。
“情深意切,不知是何情。恩泽深厚,不知其缘由。”
宋寄星并非完全答不出,只是她心中犹疑,不敢确认。再者,就是怕,怕答错三问,再无转机。
她不敢错,所以不敢赌。
白衣芷没有在意宋寄星拒答的行为,自顾自读起那卷轴上记录的事。
“陈正卿,大安镇人,今年二十有四……
“三日前,作《思妻赋》。”
在那话语间,宋寄星能够想到,那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坐在书桌前,手执墨笔,一字一字地写,落笔成书,却又被滴落的泪水一点一点沾湿,晕开一圈圈墨迹……
“万嘉十三年,初见吾妻,吾年十四。彼时与同游陵江畔,灯花夜市,喜不自胜。”
陈正卿的婚约是由祖父定下的,定的是宋家的姑娘,比他小了四岁。她初见宋寄星,是在万嘉十三年上京的灯花夜市。
宋寄星那日穿了一身水蓝色的衣裳,眨着眼睛,笑着问他能不能帮她折一枝桂花。
“好。”陈正卿抬手为她折了花开得最满的桂枝。
接过桂枝,宋寄星往陈正卿手中放了东西,是一只小小的草编的蜻蜓,十分精巧。
“我的谢礼,是我从街头卖鱼翁处学来的,你别告诉别人,”宋寄星悄声道,带着些笑意,“这是我和你的秘密。”
“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你放心。”陈正卿伸手扶住宋寄星头上将掉的发簪,轻轻把它推了回去。
那一夜,长街十里,到处是灯火通明。
“万嘉十四年,吾年十五,生辰之日,宋家叔父母到访。于轩榭亭园,吾妻赠我香囊,她亲手所制,外绣青竹,内纳桂花,有清香入鼻。吾觉甚善,回赠以美玉罗缨。”
万嘉十四年七月十三,陈正卿生辰,邀请了诸多宾客,宋家人也在其列。
宋寄星的生辰贺礼是偷偷送的,缘由是她觉得自己送的礼物过于寒碜,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拿出手。
“怎么会呢?美玉珍器价值连城也比不上你的倾心之作。”陈正卿说着,看着手里针脚尚有差错的香囊,其实他早就注意到宋寄星的手指受了不少伤,是针扎出来的。
这事让人又好笑,又好气,但陈正卿更多的是心疼。
“你是在安慰我吧?”宋寄星自知手艺不好,绣出的东西又怎么会贵重过美玉珍器,不过是安慰之言罢了。
“我说的是真的。”陈正卿将香囊系到腰间,又将佩戴多年的红玉取下,往宋寄星的腰间系。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宋寄星推辞道。
陈正卿手中动作不停,直到系好了,方才开口,面带笑意,“何以偿恩情,美玉缀罗缨。我知道你在贺礼上花了很多心思,我想用这块缀着罗缨的美玉,报答你的恩情。”
宋寄星一时说不出回应的话,只得收下那块红玉。
那一日的月光晦暗,像人们不明的心意。
直到后来很久很久,宋寄星都不知道,陈正卿告诉她的那句诗说错了。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他的心思,是缔结,而非偿还。
“那他现在怎么样了?”
“他已不再悲伤。”
“……”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死后,葬于何处?”
“大安镇外,青溪山脚,一株桂树下。”
“多谢。”
“不必,你过桥去吧。”
白衣芷提着灯,静静看着眼前人。
“我还能等到他吗?”宋寄星问,她身上装束整洁,一身凤冠霞帔,头冠上缀着的珍珠一晃一晃,分明是人间新嫁娘的装扮。
白衣芷沉默,人死后灵魂的样子便是入棺是的模样,宋寄星身上的装束也能看出敛尸人的心思。
“你是怎么死的?”这原本是阴府判官该问的话,白衣芷从不多问,今日却好奇起来。
“病死,肺疾。”宋寄星答。
“你与他是什么关系?”
“……幼时有过婚约,如今便做兄妹。”
“兄妹?”白衣芷嗤笑道,一抬手,便凭空多出一幅卷轴。
白衣芷扬手,卷轴展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
宋寄星对他的行为不解,却在那卷轴上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陈正卿。
“若是兄妹,为何替你着凤冠霞帔?”
“若你二人情谊真挚,怎么只痛哭十五日?”
“若他对你无情,又怎会为你垂泪?”
白衣芷一连抛出数个问题,宋寄星被绕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言。
“宋寄星,答我三问,许你留下等他。”白衣芷道。
宋寄星沉默良久,而后开口。
“我不能答。
“情深意切,不知是何情。恩泽深厚,不知其缘由。”
宋寄星并非完全答不出,只是她心中犹疑,不敢确认。再者,就是怕,怕答错三问,再无转机。
她不敢错,所以不敢赌。
白衣芷没有在意宋寄星拒答的行为,自顾自读起那卷轴上记录的事。
“陈正卿,大安镇人,今年二十有四……
“三日前,作《思妻赋》。”
在那话语间,宋寄星能够想到,那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坐在书桌前,手执墨笔,一字一字地写,落笔成书,却又被滴落的泪水一点一点沾湿,晕开一圈圈墨迹……
“万嘉十三年,初见吾妻,吾年十四。彼时与同游陵江畔,灯花夜市,喜不自胜。”
陈正卿的婚约是由祖父定下的,定的是宋家的姑娘,比他小了四岁。她初见宋寄星,是在万嘉十三年上京的灯花夜市。
宋寄星那日穿了一身水蓝色的衣裳,眨着眼睛,笑着问他能不能帮她折一枝桂花。
“好。”陈正卿抬手为她折了花开得最满的桂枝。
接过桂枝,宋寄星往陈正卿手中放了东西,是一只小小的草编的蜻蜓,十分精巧。
“我的谢礼,是我从街头卖鱼翁处学来的,你别告诉别人,”宋寄星悄声道,带着些笑意,“这是我和你的秘密。”
“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你放心。”陈正卿伸手扶住宋寄星头上将掉的发簪,轻轻把它推了回去。
那一夜,长街十里,到处是灯火通明。
“万嘉十四年,吾年十五,生辰之日,宋家叔父母到访。于轩榭亭园,吾妻赠我香囊,她亲手所制,外绣青竹,内纳桂花,有清香入鼻。吾觉甚善,回赠以美玉罗缨。”
万嘉十四年七月十三,陈正卿生辰,邀请了诸多宾客,宋家人也在其列。
宋寄星的生辰贺礼是偷偷送的,缘由是她觉得自己送的礼物过于寒碜,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拿出手。
“怎么会呢?美玉珍器价值连城也比不上你的倾心之作。”陈正卿说着,看着手里针脚尚有差错的香囊,其实他早就注意到宋寄星的手指受了不少伤,是针扎出来的。
这事让人又好笑,又好气,但陈正卿更多的是心疼。
“你是在安慰我吧?”宋寄星自知手艺不好,绣出的东西又怎么会贵重过美玉珍器,不过是安慰之言罢了。
“我说的是真的。”陈正卿将香囊系到腰间,又将佩戴多年的红玉取下,往宋寄星的腰间系。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宋寄星推辞道。
陈正卿手中动作不停,直到系好了,方才开口,面带笑意,“何以偿恩情,美玉缀罗缨。我知道你在贺礼上花了很多心思,我想用这块缀着罗缨的美玉,报答你的恩情。”
宋寄星一时说不出回应的话,只得收下那块红玉。
那一日的月光晦暗,像人们不明的心意。
直到后来很久很久,宋寄星都不知道,陈正卿告诉她的那句诗说错了。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他的心思,是缔结,而非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