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我想更换一些演员,当然,艾米,如果你不同意,我不会去找派拉蒙。”尤娜说。
“难道你想把那个黑人换成白人?不行,我不同意!派拉蒙那边也不会同意的。”艾米·海克林想都不想地反驳道。
是的,《独领风骚》中是有黑人角色的,女主的好闺蜜“迪翁”就是个黑人女性。
虽然在主演名单上,可“迪翁”实际是配角。
《独领风骚》电影改编自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原著讲的是一个家境优渥、美丽聪慧、心地善良,但性格幼稚的姑娘,她为其他女子做媒,却一次次弄巧成拙;她误以为自己爱上别人,后来才发现真爱就在身边。
现代化改编的《独领风骚》把时代背景从19世纪的英国农村,换成了20世纪的美利坚校园,女主的身份也从“海伯莉村首富的女儿”,变成了“洛杉矶知名律师的女儿”。
但编剧艾米·海克林聪明地保留了原著故事核心,以及人物闪光点。
如果换成十年前,甚至三四年前,《独领风骚》这个面向全美的青春偶像片,就算是现代化改编,也绝不会出现黑人演员的影子。
只有那些想让影片看起来“内涵深刻”一些的,或剧组实在缺钱的,才会考虑在小妞片里倒点黑色颜料。
——这是好莱坞的“传统”。
然而九十年代中期,黑人运动兴起。
1994年,曼德拉获得南非大选胜利,成为首任黑人南非总统,他的上任标志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
反对种族主义、宣传黑人平等就此成了美利坚的政治正确,这一点在好莱坞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黑人平等”只是个口号,白人在心里依然看不起黑人。
但只有白垃圾们才会明晃晃地对黑人表露歧视态度,那些正常白人,还有白人精英,他们永远是嘴上尊重、友好、平等。
“不不,你误会了。”听了艾米·海克林的话,尤娜连忙澄清说道。
她可不想被套上“歧视黑人”的标签。
——即便是个小妞片,也要遵守好莱坞“政治正确”的规则。
“我没有想把黑人换成白人,我只是想要一个更好的,更符合‘迪翁’形象的黑人。”她说。
见尤娜不是种族歧视者,艾米·海克林松了一口气,她转而疑惑地问道:“难道你觉得这个人选不行?”
“你们还没发正式通知给演员吧?”尤娜先是确认了一句。
“还没有,这只是我们内部的决定。”艾米·海克林说,“事实上,要等配角名单也确定了,我们才会发送通知邮件。”
“是的,我不满意‘迪翁’的人选,不仅如此,我还不满意‘苔’的人选。”听见艾米的这句话,尤娜这才坦白道。
苔、迪翁都是《独领风骚》中的配角,在剧情设定中,她们两个表面上是女主雪儿的闺中密友,本质上却属于女主角的“跟班”。
她们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物线,可这份人物线并没有被加上“成长性”,真正在《独领风骚》中,获得了个人成长的只有女主角。
两位配角是附庸于女主的存在——迪翁是黑人,但她与白人女主雪儿是“同类人”,她们都喜欢名装异服,不同但又相似的是,迪翁与男友分分合合,雪儿要发现爱错男人之后才能爱对男人;苔是白人,不爱打扮自我,但她是“被改造者”的形象,改造她外在的人是女主角雪儿,可她的内在却没有被剧情改造,于是泯然众人。
其实尤娜不仅是不满意配角的演员人选,她还不满意配角的人物设定。
不过她知道,商业片不是冲奖片。
它不需要被人为地赋予什么艺术内涵,它只需要牢牢抓住普罗大众的眼球,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观影需求。
——现实生活中的人,本就无法望见虚拟人物的内心深处,本就不关心虚拟人物的未来走向。
更别提,那还只是个配角。
听尤娜说不满意两个女配的人选,艾米·海克林耐心询问:“为什么?”
她不是那种一受到质疑就会敏感破防的男导演们,相反,她非常乐意倾听演员们的意见。
更别提,尤娜除了是能扛票房的女主演,她还是《独领风骚》的制片人、投资人。
好莱坞非常现实,虽然它歧视外籍人士,歧视女性,歧视非白色人种,歧视未成年人……总之,它歧视的太多太多。
可它同时也拥有最极致的“金钱崇拜”与“强者崇拜”。
一个人只要够有钱,够有才华,够有能力,够有名气,无论这人是什么肤色、人种、性别、年龄,那都是好莱坞的座上客,是名利场的超级尊贵VIP。
先前,尤娜已经通过《幸福家庭》和《独腿凤凰》积累了自己的原始资本,打败一众只会阿巴阿巴的同龄人。这也是派拉蒙对其付以信任的根源。
见鬼,我14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好像还在学校里跟男孩子调情呢。艾米·海克林心想。
面对艾米的提问,尤娜回答:“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选择。”
“对男观众来说,三个美女,比一个美女更具吸引力,只要角色够靓丽,无论什么肤色、发色,男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甚至会幻想着all in;
对女观众来说,三种互不撞型的美人,她们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带入’,总有一款人物身上有她们欣赏的点,是她们现实生活中的投影,又或是她们所想要成为的女性类型。”
好莱坞就是个巨大的物化世界,演员的本质是商品,售卖者是资本,购买者是观众,即消费者。
尤娜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因为她不完全属于“演员”这个群体。
绝大多数演员,在接到一部电影后,所思所想的都是“我该怎么表演好这个角色,让业内对我夸赞不已”,又或者是“我该怎么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为我着迷”。
尤娜不这样。
她除了是个演员,还是个编剧、制片人、投资人。
于她而言,“个人影响力”的造势固然很重要,可“作品影响力”的造势也不能忽略。
“事实上,我不想要衬托女主角的绿叶,我想要能跟女主角分享高光的,甚至能拥有自己闪光点的配角。”尤娜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
“原来你觉得‘苔’和‘迪翁’不够年轻美丽?”艾米·海克林是个聪明人,她瞬间点破道。
尤娜没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这个‘迪翁’比我大13岁,不符合女子高中生的年龄设定,虽然我们白人看不出来,但肯定有黑人能看得出来。”
就像白种人,有人一个照面就知道对方祖上是否有盎撒人,日耳曼人,雅利安人,或斯拉夫人的血统,他们还分得清意大利裔、德裔、爱尔兰裔、墨西哥裔……
黑种人自然也能从同胞深浅不一的肤色中,分清他混了哪块地域的血,甚至还能无视“黑色障眼法”,猜出对方的大致年龄范围。
艾米·海克林点头,“你说的有道理,那‘苔’呢?她跟你年龄相仿,符合角色年龄设定,长相也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了,她无法令观众感到惊艳。”
尤娜微笑着,话语却近乎冷酷无情,“我是说——这个‘苔’染棕发的时候,并没有她金发时亮眼,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棕发大美人。”
《独领风骚》中,女主“雪儿”是个万人迷,她在校园内受尽追捧,某一日看见转校生女配“苔”穿着朴素、不爱穿搭、看起来毫不起眼,就想帮助“苔”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这举动傲慢不傲慢另说,但苔转变形象的那一刻,一定要令观众眼前一亮。
否则,不仅当下“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剧情无法成立,后续的剧情中,并非大美人的苔也无法令大美人雪儿心生危机感。
这回尤娜是从编剧的角度与艾米·海克林推心置腹的。
同为编剧,她们都知道“逻辑”对剧本的重要性。
——如果连创作者都不相信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又怎会令看客信服呢?
“我很赞同你的想法。”艾米·海克林被尤娜说服了,可她略显苦恼地说,“但我们到哪找到一个黑人大美女,以及一个棕发大美人?”
“你太漂亮了,这想法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尤娜的美貌是好莱坞顶尖的那一份,虽然才十几岁,可绝大多数女演员在她身边只能沦为绿叶。
——基因就是如此残忍。
她现在说要找一个年轻的、符合女子高中生形象的,但同时美貌过人、能与自己分享高光的配角,这简直就像霍金立志攀爬珠穆朗玛峰一样胡扯!
在好莱坞,比尤娜美艳的,那都是张开了的成熟女性,她们完全褪去了青春稚嫩感,与影片风格根本不搭;跟尤娜年龄相仿的,又没有她那么靓丽夺目,而且她们还不一定会看得上小妞片,又或者不甘心给尤娜作配。
尤娜当然也知道这个,但她微笑着说:“谁说没有实现的可能?”
“好莱坞不代表全美,更不代表全世界。”
“世界人口56亿,美利坚人口2.63亿,好莱坞从业人员的数量甚至不到一千万,其中既是女性又是演员的,那就更少了。”
她的笑容是如此充满自信。
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
艾米·海克林试探问道:“看来你已经想好了办法?”
“是的。”尤娜点头,也不隐瞒,“我想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海选。”
“选出《独领风骚》中的两大女配角。”
“全美参与,自由投票,公开公正。”她说。
“难道你想把那个黑人换成白人?不行,我不同意!派拉蒙那边也不会同意的。”艾米·海克林想都不想地反驳道。
是的,《独领风骚》中是有黑人角色的,女主的好闺蜜“迪翁”就是个黑人女性。
虽然在主演名单上,可“迪翁”实际是配角。
《独领风骚》电影改编自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原著讲的是一个家境优渥、美丽聪慧、心地善良,但性格幼稚的姑娘,她为其他女子做媒,却一次次弄巧成拙;她误以为自己爱上别人,后来才发现真爱就在身边。
现代化改编的《独领风骚》把时代背景从19世纪的英国农村,换成了20世纪的美利坚校园,女主的身份也从“海伯莉村首富的女儿”,变成了“洛杉矶知名律师的女儿”。
但编剧艾米·海克林聪明地保留了原著故事核心,以及人物闪光点。
如果换成十年前,甚至三四年前,《独领风骚》这个面向全美的青春偶像片,就算是现代化改编,也绝不会出现黑人演员的影子。
只有那些想让影片看起来“内涵深刻”一些的,或剧组实在缺钱的,才会考虑在小妞片里倒点黑色颜料。
——这是好莱坞的“传统”。
然而九十年代中期,黑人运动兴起。
1994年,曼德拉获得南非大选胜利,成为首任黑人南非总统,他的上任标志着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
反对种族主义、宣传黑人平等就此成了美利坚的政治正确,这一点在好莱坞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黑人平等”只是个口号,白人在心里依然看不起黑人。
但只有白垃圾们才会明晃晃地对黑人表露歧视态度,那些正常白人,还有白人精英,他们永远是嘴上尊重、友好、平等。
“不不,你误会了。”听了艾米·海克林的话,尤娜连忙澄清说道。
她可不想被套上“歧视黑人”的标签。
——即便是个小妞片,也要遵守好莱坞“政治正确”的规则。
“我没有想把黑人换成白人,我只是想要一个更好的,更符合‘迪翁’形象的黑人。”她说。
见尤娜不是种族歧视者,艾米·海克林松了一口气,她转而疑惑地问道:“难道你觉得这个人选不行?”
“你们还没发正式通知给演员吧?”尤娜先是确认了一句。
“还没有,这只是我们内部的决定。”艾米·海克林说,“事实上,要等配角名单也确定了,我们才会发送通知邮件。”
“是的,我不满意‘迪翁’的人选,不仅如此,我还不满意‘苔’的人选。”听见艾米的这句话,尤娜这才坦白道。
苔、迪翁都是《独领风骚》中的配角,在剧情设定中,她们两个表面上是女主雪儿的闺中密友,本质上却属于女主角的“跟班”。
她们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物线,可这份人物线并没有被加上“成长性”,真正在《独领风骚》中,获得了个人成长的只有女主角。
两位配角是附庸于女主的存在——迪翁是黑人,但她与白人女主雪儿是“同类人”,她们都喜欢名装异服,不同但又相似的是,迪翁与男友分分合合,雪儿要发现爱错男人之后才能爱对男人;苔是白人,不爱打扮自我,但她是“被改造者”的形象,改造她外在的人是女主角雪儿,可她的内在却没有被剧情改造,于是泯然众人。
其实尤娜不仅是不满意配角的演员人选,她还不满意配角的人物设定。
不过她知道,商业片不是冲奖片。
它不需要被人为地赋予什么艺术内涵,它只需要牢牢抓住普罗大众的眼球,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观影需求。
——现实生活中的人,本就无法望见虚拟人物的内心深处,本就不关心虚拟人物的未来走向。
更别提,那还只是个配角。
听尤娜说不满意两个女配的人选,艾米·海克林耐心询问:“为什么?”
她不是那种一受到质疑就会敏感破防的男导演们,相反,她非常乐意倾听演员们的意见。
更别提,尤娜除了是能扛票房的女主演,她还是《独领风骚》的制片人、投资人。
好莱坞非常现实,虽然它歧视外籍人士,歧视女性,歧视非白色人种,歧视未成年人……总之,它歧视的太多太多。
可它同时也拥有最极致的“金钱崇拜”与“强者崇拜”。
一个人只要够有钱,够有才华,够有能力,够有名气,无论这人是什么肤色、人种、性别、年龄,那都是好莱坞的座上客,是名利场的超级尊贵VIP。
先前,尤娜已经通过《幸福家庭》和《独腿凤凰》积累了自己的原始资本,打败一众只会阿巴阿巴的同龄人。这也是派拉蒙对其付以信任的根源。
见鬼,我14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好像还在学校里跟男孩子调情呢。艾米·海克林心想。
面对艾米的提问,尤娜回答:“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选择。”
“对男观众来说,三个美女,比一个美女更具吸引力,只要角色够靓丽,无论什么肤色、发色,男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甚至会幻想着all in;
对女观众来说,三种互不撞型的美人,她们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带入’,总有一款人物身上有她们欣赏的点,是她们现实生活中的投影,又或是她们所想要成为的女性类型。”
好莱坞就是个巨大的物化世界,演员的本质是商品,售卖者是资本,购买者是观众,即消费者。
尤娜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因为她不完全属于“演员”这个群体。
绝大多数演员,在接到一部电影后,所思所想的都是“我该怎么表演好这个角色,让业内对我夸赞不已”,又或者是“我该怎么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为我着迷”。
尤娜不这样。
她除了是个演员,还是个编剧、制片人、投资人。
于她而言,“个人影响力”的造势固然很重要,可“作品影响力”的造势也不能忽略。
“事实上,我不想要衬托女主角的绿叶,我想要能跟女主角分享高光的,甚至能拥有自己闪光点的配角。”尤娜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
“原来你觉得‘苔’和‘迪翁’不够年轻美丽?”艾米·海克林是个聪明人,她瞬间点破道。
尤娜没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这个‘迪翁’比我大13岁,不符合女子高中生的年龄设定,虽然我们白人看不出来,但肯定有黑人能看得出来。”
就像白种人,有人一个照面就知道对方祖上是否有盎撒人,日耳曼人,雅利安人,或斯拉夫人的血统,他们还分得清意大利裔、德裔、爱尔兰裔、墨西哥裔……
黑种人自然也能从同胞深浅不一的肤色中,分清他混了哪块地域的血,甚至还能无视“黑色障眼法”,猜出对方的大致年龄范围。
艾米·海克林点头,“你说的有道理,那‘苔’呢?她跟你年龄相仿,符合角色年龄设定,长相也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了,她无法令观众感到惊艳。”
尤娜微笑着,话语却近乎冷酷无情,“我是说——这个‘苔’染棕发的时候,并没有她金发时亮眼,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棕发大美人。”
《独领风骚》中,女主“雪儿”是个万人迷,她在校园内受尽追捧,某一日看见转校生女配“苔”穿着朴素、不爱穿搭、看起来毫不起眼,就想帮助“苔”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这举动傲慢不傲慢另说,但苔转变形象的那一刻,一定要令观众眼前一亮。
否则,不仅当下“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剧情无法成立,后续的剧情中,并非大美人的苔也无法令大美人雪儿心生危机感。
这回尤娜是从编剧的角度与艾米·海克林推心置腹的。
同为编剧,她们都知道“逻辑”对剧本的重要性。
——如果连创作者都不相信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又怎会令看客信服呢?
“我很赞同你的想法。”艾米·海克林被尤娜说服了,可她略显苦恼地说,“但我们到哪找到一个黑人大美女,以及一个棕发大美人?”
“你太漂亮了,这想法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尤娜的美貌是好莱坞顶尖的那一份,虽然才十几岁,可绝大多数女演员在她身边只能沦为绿叶。
——基因就是如此残忍。
她现在说要找一个年轻的、符合女子高中生形象的,但同时美貌过人、能与自己分享高光的配角,这简直就像霍金立志攀爬珠穆朗玛峰一样胡扯!
在好莱坞,比尤娜美艳的,那都是张开了的成熟女性,她们完全褪去了青春稚嫩感,与影片风格根本不搭;跟尤娜年龄相仿的,又没有她那么靓丽夺目,而且她们还不一定会看得上小妞片,又或者不甘心给尤娜作配。
尤娜当然也知道这个,但她微笑着说:“谁说没有实现的可能?”
“好莱坞不代表全美,更不代表全世界。”
“世界人口56亿,美利坚人口2.63亿,好莱坞从业人员的数量甚至不到一千万,其中既是女性又是演员的,那就更少了。”
她的笑容是如此充满自信。
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
艾米·海克林试探问道:“看来你已经想好了办法?”
“是的。”尤娜点头,也不隐瞒,“我想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海选。”
“选出《独领风骚》中的两大女配角。”
“全美参与,自由投票,公开公正。”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