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永峪关,镇北江军府内,晨曦初照。府院中花木扶疏,奇石嶙峋,假山流水,曲径通幽。
府内女眷小厮们或梳洗打扮,或池边浣衣,或洒扫庭院,烹炙朝食。
“岂有此理,他们一句‘拥兵自重’便要我们钦儿去洛安当人质,可把我放在眼里!”一声声色俱厉的怒吼自半掩的朱门传出,说话之人摒足中气,怒不可遏,远在十尺外荷池边浣衣的府邸婢女都会到主君的雷霆之怒。
众人纷纷抬眼望向主厅朱门,随后低头仔细手中活计,未敢弄出过分声响。
少顷,厅里却响起一个温柔和婉的声音:“定山,正是因为将你放在眼里才如此。”
“岚儿此话何意?”颜定山怒气稍缓,端起手边的西湖龙井,送入口中。
“你才刚刚从北朝拿回大晟十年前被夺的疆土,他们忌惮了。既忌惮了,便要有所行动。朝中无非是要个态度,我们就给个态度。钦儿身为男儿,虽身体不好,也是该出去历练历练了。”
劝慰的正是颜定山的夫人,宜岚,大晟朝老太师之女。
此话一出,堂内的声音便逐渐小了下去,而在窗外耸耳偷听的颜妤再使劲扒拉也听不到里头的声音。她方才从刺槐林跑马归家,原本来请个安,不想听到父母这般谈话。
午间,颜妤向母亲仔细打听,才知皇帝下令要自己的同胞哥哥去洛安进学,说是进学,实则为人质。颜定山刚收回被北戎夺去十年的疆城,望中一方,深得民心,元帝忌惮他手中兵权,变着法子钳制他。
傍晚,秋雨突至,豆大雨点打入将军府的青瓦之上,雨珠顺着屋檐滴落,整座将军府笼罩在凄然的水汽之中。
颜妤将淡胭色披风随意搭在木架上,拉了一把红藤长椅,坐在房内琉璃窗台前。长廊边,在秋雨中摇曳的红灯笼忽明忽暗,颜妤呆望着灯笼,眉头紧锁,愁绪满目。
颜钦和颜妤是同胞兄妹,两人自小便形影不离,虽性别不同,容貌和气质却极为相似。颜妤活跃好动,骑马射箭打猎,无一样她不沾边,与其相反的哥哥颜钦却自小便是个药罐子,汤药不离,将军府都没出几回。
永峪关离洛安路途至少一月,且不说去当人质,能否在颠簸的路途中活下来都未可知。
当晚,颜妤决定,女扮男装,替哥哥去洛安当人质。
月余,从洛安来永峪关接颜钦的官差便到了,颜定将官差安住在东厢客楼,又好生招待一番。
离别前夕,一家人一起吃了饭,颜定山便将颜钦叫到书房说了一个时辰,府里上下也打点好颜钦去洛安的行装和平日里饮的药剂。
然则翌日,前来接人的官差都到了茶厅,府中上下却不见颜钦的身影。颜定山和宜岚焦急如焚,在茶厅来回踱步,忧惶不安之际,却见颜钦一袭白衣,从容步入花厅,对着官员拱手作揖,“大人,让您久等,在下已备好,随时可出发。”
听此声音,宜岚一个踉跄,差点晕过去。颜定山脸色瞬息铁青,原先忧闷的双眸倏尔转为惊诧。
此人之音分明是颜妤。
官差们都在场,此刻若是再换人便是欺君,颜定山夫妇如急杵捣心,面上却不能显,只得忍着泪目送女儿上马车。
月明千里,双亲长望,回首情难量。直至马车渐远消失于巷头,宜岚方趴在颜定山宽厚的肩上大哭起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永峪关至洛安,一路秋雨霏霏,淅淅沥沥,狭道泥泞,原本不足一月的路程因秋雨足足耽搁到一个半。到洛安时,颜妤的身体早已熬不住,虽自小拉弓骑射,但因地域温差,秋凉意寒,加之舟车劳顿,到洛安将军府那日便起了热。
洛安的将军府座落于皇城东部的马行街,那是五年前颜定山大胜南蛮时,元帝赏赐的府邸。皇城的将军府相比之永峪关更为巍峨,门楼高耸,飞檐凌空,上有琉璃瓦,阳光下闪烁着熠熠光芒。
因颜定山一家常住永峪关,此府只在入皇城面圣时暂住所用,但常年有仆婢打扫。
马车刚至大门口,府内大管家宋伯便领着两名小厮出来迎见。宋伯是颜定山的老旧部,早在半月前便收到颜定山来信,告知颜妤扮成颜钦来洛安之事,他心疼颜妤在洛安孤苦无依,在她入府前,便把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
因怕上头怪罪,颜妤只休息了半日便要入宫觐见皇帝
“小姐,你身子还在发热,现下便去宫中怎么成啊?”自小照顾颜妤的丫鬟海棠帮颜妤束着胸带,眼见着如花似的人儿一个月便憔悴下来,心疼至极,“还要,还要缠这胸带......”她说着喉间便哽咽起来,眼眶也红了。
颜妤半眯着眼,听着这伤心的话语便要安慰,却听海棠越发伤心道:“本来就小了,再缠就没有了。”
颜妤嘴角抽了抽,拍了两下海棠的肩,压低嗓子,以男子口吻道:“本公子今日便要开始闯洛安,莫要说'小'这个字。”
海棠用力缠上最后一圈,直把颜妤缠得向前踉跄一步才扶住她,道:“小姐,海棠只求您万事当心,平平安安。”说着又从袖间抽出白帕子擦泪。
“放心,本公子能驰骋疆场,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区区洛安,根本不在话下。”颜妤拍了拍海棠的肩头,挺胸道,“等本公子病好了,再给你表演个马跃洛安,迷死那些小姐娘子们,可好?”
海棠适才收了手帕,眼角的泪未干,便被逗得嗤笑起来。
颜妤知海棠忧虑的心思,但她又何尝不怕,只是为了兄长她必须豁出去。从今日起,她便是颜钦。
将军府至皇宫的路程不长,也就两刻钟,但颜妤原本身体便不舒服,再颠簸一路,原先毫无血色的脸被颠得煞白。
颜妤随内侍穿过一排金色的殿宇楼阁,又经过一条长长的御道,通过一条两旁种满桂花的青石路才到御赐书房。
桂花飘香,沁入心脾,但颜妤早已疲累昏沉,又因心内紧张,根本无心欣赏。
御书房四壁皆以檀木雕成,木色深沉,萦绕着淡淡的檀香味,若高的顶梁让内里更加庄严空旷。颜妤提起十二分精神,足不出声地跟着内侍身后。
“镇北将军之子,颜钦,拜见皇上。”
颜妤压低嗓音,尽力让自己声音显得从容恭敬。她往镂空的木屏瞧了一眼,什么也瞧不见,不久,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道:“进来罢。”
内侍让了步,请颜妤自己往里走。颜妤低眉顺眼地绕过木屏,直行至殿中间,跪拜道:“镇北将军府颜钦拜见皇上。”
其上人坐于书案前,抬眸道了句:“起来吧。”
“谢皇上。”
颜妤起身后也低着头,便不知书房内其实一共有四个人。
“这一路奔波,你身体可还好?听说你身体一向不好,可还吃得消?”皇帝话语中透着关切,不似颜妤想象般威严。
颜妤抬起头,规矩地回道:“回皇上,臣身体尚安。”
她抬起头的瞬间,皇帝愣了一瞬,随后笑道:“五年前定山将西北那群野蛮子打退了几百里,朕在太和殿办宫宴,那时朕让他带上一双儿女,不想你身体欠安便只见到你幼妹。如今一见,你果真如西北关那边的传闻那般,气度不凡。”
颜妤原本紧张的情绪稍安,因皇帝如此说便是对她的身份不疑有他。若是连阅人无数的皇帝都看不出她女扮男妆,那旁人便更难辨出。她和颜钦长相几乎一样,身形虽差了一个个头,但单从容貌方面应该无人能辨出。
颜妤拱手作揖,谦逊道:“皇上过奖,一别五年,皇上还是如当年那般神采奕奕,龙颜威凛,如春日朝阳,福照四海。”
元帝展颜,翻开手边右丞相今日早朝呈上的奏折,对颜妤道:“近两月来,西北鲜族频繁扰乱边境,制造不少祸端,你自小在那生活,对此可有何看法?”
这正是颜定山一直烦忧的问题,但朝廷一直没有明确指令解决鲜族同边境矛盾,因而颜定山不敢有所行动。
此时元帝发问,颜妤刚好寻得良机,她抬臂微微向元帝鞠了一躬:“边境与鲜族一直有商贸往来,而最近鲜族故意频繁制造摩擦,激化两边矛盾,实属宵鼠之为。臣建议适当提高鲜族与边境的贸易税,略施小计,以示惩戒,另对归顺服从者给予适当奖励,让他们知道归服才是正道。”
元帝放下奏折,露出赞许颜色,“若提高贸易税,激发他们逆反心理呢?”
“那便实施经济封锁,削弱物资供应,让他们知道,没有大晟朝,生存维艰。”
原本还发着烧,又一口气说这么多,颜妤感觉整个人都恍惚起来。
元帝见她脸色不对,立马和声道:“你今日形容憔悴,可是不舒服?”
“回皇上,来时的路程舟车劳碌,确实有些欠安,休息几日便好。”她脑中翁翁作响,人却站得笔直。
元帝摆手,让一旁的大内总管高文给颜妤递上一个雕花木匣,“这是朕喜爱的几本孤本,听闻你好书如命,便赠予你吧。你先休整几日,待身体康健再入学辟雍堂。”
颜妤爱书如命,听到孤本,眼睛亮了亮,“谢皇上,臣必细细品读。”
皇帝点头,随后指了指颜妤右侧,对她道:“这是太子和五皇子,太子通读诗书,学识渊博,五皇子也在辟雍堂进学,若你有困难,可与他二人说道。”
太子和五皇子?颜妤脑袋有些转不过来,她方才走进的时候因低着头并未发现内里还有其他人。
“镜林、怀逸,这是镇北将军之子颜钦,日后你们一起进学要互相关照。”
镜林、怀逸分别是太子宋泽珩和五皇子宋泽胥的表字。
颜妤虽只站了一盏茶的功夫,身上的热气却似要将她吞噬。她勉力转而向二人行礼:“参见太子殿下,五殿下。”
她抬头间,望见一人对他点了点头,另一人则笑脸宴宴。
思绪已不清晰,视线也变得模糊,但颜妤一眼就认出那个人。
这四年来,她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少年。
府内女眷小厮们或梳洗打扮,或池边浣衣,或洒扫庭院,烹炙朝食。
“岂有此理,他们一句‘拥兵自重’便要我们钦儿去洛安当人质,可把我放在眼里!”一声声色俱厉的怒吼自半掩的朱门传出,说话之人摒足中气,怒不可遏,远在十尺外荷池边浣衣的府邸婢女都会到主君的雷霆之怒。
众人纷纷抬眼望向主厅朱门,随后低头仔细手中活计,未敢弄出过分声响。
少顷,厅里却响起一个温柔和婉的声音:“定山,正是因为将你放在眼里才如此。”
“岚儿此话何意?”颜定山怒气稍缓,端起手边的西湖龙井,送入口中。
“你才刚刚从北朝拿回大晟十年前被夺的疆土,他们忌惮了。既忌惮了,便要有所行动。朝中无非是要个态度,我们就给个态度。钦儿身为男儿,虽身体不好,也是该出去历练历练了。”
劝慰的正是颜定山的夫人,宜岚,大晟朝老太师之女。
此话一出,堂内的声音便逐渐小了下去,而在窗外耸耳偷听的颜妤再使劲扒拉也听不到里头的声音。她方才从刺槐林跑马归家,原本来请个安,不想听到父母这般谈话。
午间,颜妤向母亲仔细打听,才知皇帝下令要自己的同胞哥哥去洛安进学,说是进学,实则为人质。颜定山刚收回被北戎夺去十年的疆城,望中一方,深得民心,元帝忌惮他手中兵权,变着法子钳制他。
傍晚,秋雨突至,豆大雨点打入将军府的青瓦之上,雨珠顺着屋檐滴落,整座将军府笼罩在凄然的水汽之中。
颜妤将淡胭色披风随意搭在木架上,拉了一把红藤长椅,坐在房内琉璃窗台前。长廊边,在秋雨中摇曳的红灯笼忽明忽暗,颜妤呆望着灯笼,眉头紧锁,愁绪满目。
颜钦和颜妤是同胞兄妹,两人自小便形影不离,虽性别不同,容貌和气质却极为相似。颜妤活跃好动,骑马射箭打猎,无一样她不沾边,与其相反的哥哥颜钦却自小便是个药罐子,汤药不离,将军府都没出几回。
永峪关离洛安路途至少一月,且不说去当人质,能否在颠簸的路途中活下来都未可知。
当晚,颜妤决定,女扮男装,替哥哥去洛安当人质。
月余,从洛安来永峪关接颜钦的官差便到了,颜定将官差安住在东厢客楼,又好生招待一番。
离别前夕,一家人一起吃了饭,颜定山便将颜钦叫到书房说了一个时辰,府里上下也打点好颜钦去洛安的行装和平日里饮的药剂。
然则翌日,前来接人的官差都到了茶厅,府中上下却不见颜钦的身影。颜定山和宜岚焦急如焚,在茶厅来回踱步,忧惶不安之际,却见颜钦一袭白衣,从容步入花厅,对着官员拱手作揖,“大人,让您久等,在下已备好,随时可出发。”
听此声音,宜岚一个踉跄,差点晕过去。颜定山脸色瞬息铁青,原先忧闷的双眸倏尔转为惊诧。
此人之音分明是颜妤。
官差们都在场,此刻若是再换人便是欺君,颜定山夫妇如急杵捣心,面上却不能显,只得忍着泪目送女儿上马车。
月明千里,双亲长望,回首情难量。直至马车渐远消失于巷头,宜岚方趴在颜定山宽厚的肩上大哭起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永峪关至洛安,一路秋雨霏霏,淅淅沥沥,狭道泥泞,原本不足一月的路程因秋雨足足耽搁到一个半。到洛安时,颜妤的身体早已熬不住,虽自小拉弓骑射,但因地域温差,秋凉意寒,加之舟车劳顿,到洛安将军府那日便起了热。
洛安的将军府座落于皇城东部的马行街,那是五年前颜定山大胜南蛮时,元帝赏赐的府邸。皇城的将军府相比之永峪关更为巍峨,门楼高耸,飞檐凌空,上有琉璃瓦,阳光下闪烁着熠熠光芒。
因颜定山一家常住永峪关,此府只在入皇城面圣时暂住所用,但常年有仆婢打扫。
马车刚至大门口,府内大管家宋伯便领着两名小厮出来迎见。宋伯是颜定山的老旧部,早在半月前便收到颜定山来信,告知颜妤扮成颜钦来洛安之事,他心疼颜妤在洛安孤苦无依,在她入府前,便把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
因怕上头怪罪,颜妤只休息了半日便要入宫觐见皇帝
“小姐,你身子还在发热,现下便去宫中怎么成啊?”自小照顾颜妤的丫鬟海棠帮颜妤束着胸带,眼见着如花似的人儿一个月便憔悴下来,心疼至极,“还要,还要缠这胸带......”她说着喉间便哽咽起来,眼眶也红了。
颜妤半眯着眼,听着这伤心的话语便要安慰,却听海棠越发伤心道:“本来就小了,再缠就没有了。”
颜妤嘴角抽了抽,拍了两下海棠的肩,压低嗓子,以男子口吻道:“本公子今日便要开始闯洛安,莫要说'小'这个字。”
海棠用力缠上最后一圈,直把颜妤缠得向前踉跄一步才扶住她,道:“小姐,海棠只求您万事当心,平平安安。”说着又从袖间抽出白帕子擦泪。
“放心,本公子能驰骋疆场,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区区洛安,根本不在话下。”颜妤拍了拍海棠的肩头,挺胸道,“等本公子病好了,再给你表演个马跃洛安,迷死那些小姐娘子们,可好?”
海棠适才收了手帕,眼角的泪未干,便被逗得嗤笑起来。
颜妤知海棠忧虑的心思,但她又何尝不怕,只是为了兄长她必须豁出去。从今日起,她便是颜钦。
将军府至皇宫的路程不长,也就两刻钟,但颜妤原本身体便不舒服,再颠簸一路,原先毫无血色的脸被颠得煞白。
颜妤随内侍穿过一排金色的殿宇楼阁,又经过一条长长的御道,通过一条两旁种满桂花的青石路才到御赐书房。
桂花飘香,沁入心脾,但颜妤早已疲累昏沉,又因心内紧张,根本无心欣赏。
御书房四壁皆以檀木雕成,木色深沉,萦绕着淡淡的檀香味,若高的顶梁让内里更加庄严空旷。颜妤提起十二分精神,足不出声地跟着内侍身后。
“镇北将军之子,颜钦,拜见皇上。”
颜妤压低嗓音,尽力让自己声音显得从容恭敬。她往镂空的木屏瞧了一眼,什么也瞧不见,不久,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道:“进来罢。”
内侍让了步,请颜妤自己往里走。颜妤低眉顺眼地绕过木屏,直行至殿中间,跪拜道:“镇北将军府颜钦拜见皇上。”
其上人坐于书案前,抬眸道了句:“起来吧。”
“谢皇上。”
颜妤起身后也低着头,便不知书房内其实一共有四个人。
“这一路奔波,你身体可还好?听说你身体一向不好,可还吃得消?”皇帝话语中透着关切,不似颜妤想象般威严。
颜妤抬起头,规矩地回道:“回皇上,臣身体尚安。”
她抬起头的瞬间,皇帝愣了一瞬,随后笑道:“五年前定山将西北那群野蛮子打退了几百里,朕在太和殿办宫宴,那时朕让他带上一双儿女,不想你身体欠安便只见到你幼妹。如今一见,你果真如西北关那边的传闻那般,气度不凡。”
颜妤原本紧张的情绪稍安,因皇帝如此说便是对她的身份不疑有他。若是连阅人无数的皇帝都看不出她女扮男妆,那旁人便更难辨出。她和颜钦长相几乎一样,身形虽差了一个个头,但单从容貌方面应该无人能辨出。
颜妤拱手作揖,谦逊道:“皇上过奖,一别五年,皇上还是如当年那般神采奕奕,龙颜威凛,如春日朝阳,福照四海。”
元帝展颜,翻开手边右丞相今日早朝呈上的奏折,对颜妤道:“近两月来,西北鲜族频繁扰乱边境,制造不少祸端,你自小在那生活,对此可有何看法?”
这正是颜定山一直烦忧的问题,但朝廷一直没有明确指令解决鲜族同边境矛盾,因而颜定山不敢有所行动。
此时元帝发问,颜妤刚好寻得良机,她抬臂微微向元帝鞠了一躬:“边境与鲜族一直有商贸往来,而最近鲜族故意频繁制造摩擦,激化两边矛盾,实属宵鼠之为。臣建议适当提高鲜族与边境的贸易税,略施小计,以示惩戒,另对归顺服从者给予适当奖励,让他们知道归服才是正道。”
元帝放下奏折,露出赞许颜色,“若提高贸易税,激发他们逆反心理呢?”
“那便实施经济封锁,削弱物资供应,让他们知道,没有大晟朝,生存维艰。”
原本还发着烧,又一口气说这么多,颜妤感觉整个人都恍惚起来。
元帝见她脸色不对,立马和声道:“你今日形容憔悴,可是不舒服?”
“回皇上,来时的路程舟车劳碌,确实有些欠安,休息几日便好。”她脑中翁翁作响,人却站得笔直。
元帝摆手,让一旁的大内总管高文给颜妤递上一个雕花木匣,“这是朕喜爱的几本孤本,听闻你好书如命,便赠予你吧。你先休整几日,待身体康健再入学辟雍堂。”
颜妤爱书如命,听到孤本,眼睛亮了亮,“谢皇上,臣必细细品读。”
皇帝点头,随后指了指颜妤右侧,对她道:“这是太子和五皇子,太子通读诗书,学识渊博,五皇子也在辟雍堂进学,若你有困难,可与他二人说道。”
太子和五皇子?颜妤脑袋有些转不过来,她方才走进的时候因低着头并未发现内里还有其他人。
“镜林、怀逸,这是镇北将军之子颜钦,日后你们一起进学要互相关照。”
镜林、怀逸分别是太子宋泽珩和五皇子宋泽胥的表字。
颜妤虽只站了一盏茶的功夫,身上的热气却似要将她吞噬。她勉力转而向二人行礼:“参见太子殿下,五殿下。”
她抬头间,望见一人对他点了点头,另一人则笑脸宴宴。
思绪已不清晰,视线也变得模糊,但颜妤一眼就认出那个人。
这四年来,她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