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目是无尽的烽烟,被风推着往人身上撞。
他毫无征兆地从马上摔下来,双手无措地在地上抓了两下,只抓到一手的泥土。被仓皇跑过的马踏在手背上,擦了满掌心血,然后无力地晕了过去。
几近黄昏,倦鸟归巢。
远处空中飘着几缕炊烟,隐约从哪儿冒出来了一股饭香。有人在屋外挂了两个竹编的灯笼,屋里的蜡烛还没点,窗户闭着,室内有些昏暗。
顾溪肚子暗戳戳地咕噜响,她翘着二郎腿,指尖夹着信纸,烦躁地往椅背上一靠。
她的小屋离那一村人有些远,独自立在乡道旁,周围都是杂草,也没人拔,只是等碍了事,走过的时候顺手捏着草尖拿刀割了。
木撘的屋子也没怎么修葺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已经荒废有一段时间了。
顾溪不说话,对面的人也不说话,那站在对面的老太监曲着腰、低着头不看她。直到风敲得那扇破窗户“咣当”一声响,她才将目光从信纸上移开。
这张纸上就那么几个字,她早就看完了,一边思量着,一边想晾那人一会儿。只是这会儿实在是饿得紧,不愿同他继续耗着。
她把信丢到桌子上,问:“太子……想让我杀临北王?”
那太监又矮了矮身子,更正道:“是陛下口谕。”
顾溪嗤笑一声,陛下口谕用太子传信,还真是有意思。她意有所指地说:“崔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了。”
说罢抬眼瞧崔良。
且不论他心里是如何想的,这话问出来,他也不敢不应。
他一笑,挤出皱纹,和五官拧在一起,两手摞在一起,哈腰朝顾溪拜了拜,回道:“咱家侍奉圣上多年,也算是从小看着大人长大的,圣恩难忘,自是与大人、与圣上同心。”
只一会儿,外面就黑了,灯笼、火把一时间都亮了起来,下人悄声燃了灯。在昏黄的灯光中,顾溪笑了,从桌上拿回那封信,仔细地折好,塞回了信封里,说:“这是自然。”
那老太监松了一口气,假牙在口中互相敲了两下,一口浊气吐出来荡着看不见的波纹散开,脸上肌肉一松,忽得像年轻了几岁。
顾溪打发人送他出去,自己靠在窗边,伸手推开翻窗,用叉竿撑着,顺着侧边的空隙往外看。
刚才的那番话她当然是一个字也不信的。
崔公公颤颤巍巍上了马车,后边跟着禁军,一个小队晃悠着往远挪。
顾溪从窗边离开,把手里的信封放蜡烛上烧了几下,丢进了脚边的铜盆里。
映月走过来刚要说话又闭了嘴,顾溪抬眼向前看去。
蜡烛上的火苗不断翻动,风里夹着脚踩干枝的脆响和摩擦声。
一只脚刚伸进来,顾溪便开口:“我这里怎么说也算是女子闺房,不论别的,我好歹也有个县主的名位在的。不管你是太子的人还是皇上的人,就直接这么进来怕是不合适吧?”
她浅提着唇角,一眼瞧上去很是不悦。
对面来的人脚步很轻,身上也很干净,穿着禁军的衣服,挂着和禁军仪仗里的人一样的腰牌。
顾溪上下打量了那人两眼,视线扫过脚下的铜盆——里面的火灭得差不多了,信封还没烧完,炭化的边缘还显着红。她不动声色地抬脚把铜盆往后勾了勾,遮在椅子后边。
男人抿着唇不说话,向外望了一眼。那一队人好像都没发现少了个人似的,还在慢悠悠地跟在马车后边走。
车夫手上提着灯笼,落在最后的两个人一人举了一个火把,一边往前走,一边把长长了的草踩倒。
车帘掩得紧实,没让风吹进去,崔良拿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面战战兢兢地担心,一面不堪困乏地睡去了。
他收回目光,大拇指下意识在剑鞘上抹了一下,顾溪视线一扫而过,又落回到他脸上。
这人样貌算得上英俊,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唇厚而好看,五官立体得不像中原人。
顾溪打量了他一阵儿,觉着这身黑衣着实衬他,像在山泉中落一滴纯黑的墨,清冽而又浑厚。
他好像生来不爱说话,也不先开口,只是等着她的下文,直到被她盯得一点点皱起了眉。
顾溪向来不吝于承认别人美貌,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体现了个淋漓尽致。她眯了眯眼,一时间想到这脸上似乎却了点儿什么,抬手隔空挡住了他的下半张脸。
男人看着她的动作眉蹙得更紧了。
这才对了,顾溪咂舌,这人如穿林而过的暗箭,倒是比自己还像个杀手。
她试探着叫了个名字:“沈殁?”
这个被称做“沈殁”的人终于开了口:“太子……”
“看来先生并不知道我已经应了此事。”顾溪打断他。
沈殁顿了一下又张嘴,他的声音低沉好听,可顾溪偏不让他说话:“既然是皇上和太子的意思,我们为臣子的依言做便是了,先生也不必如此不放心。”
沈殁听出她话里有话,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最后又补上了他一开始便要说的:“是,只是大人别忘了当初是如何坐上这个位置的便好。”
说罢抱拳,抬脚就走,悄无声息地跟上了已经走远的队伍。
映月递过杯子来,捡起烧了一半的东西,抖落灰烬,拿另一端在火光里烧了个干净才把铜盆撤了,问:“大人,真要杀?”
“杀?”顾溪端着杯,眼珠轱辘转了一圈,忽地唇角一翘,说道,“杀啊。”
映月不明所以,她直觉大人是不想应这差事的,不过既然大人说杀……
她默默点头,“哦”了一声。
顾溪拿手半遮着将酒一口饮尽,然后轻声重复了一句:“杀。”
她酒量不好,却又爱喝,此时有些晕乎乎的,痞痞地望着映月,两大步走到她身边,缠着腕带的手搁在她肩上,伸出一指来在空中胡乱地点着,“大方”地邀请道:“走,大人请你去喝花酒!”
映月被自家大人揽着往外走,熟练地往袖子里藏了一小瓶子葛谷。
远方两只海东青在空中盘旋,片刻后俯冲而下。
那里好似有人醒了……
顾溪带着映月在成衣铺子买了男装,找了个角落贴了那胶状的面具,大摇大摆地进了醉花楼。
醉花楼这个时辰正热闹,大堂也聚了不少人,顾溪进了个雅间,又点了两个姑娘。
一个穿金戴银,是所有姑娘里最贵气的一个。
一个素衣佩玉,是所有姑娘里最风雅的一个。
老鸨在前边唠叨着,顾溪直接把怀里的钱袋子丢过去,说:“我有钱。”
雅间很大,几乎听不到下面的喧闹声,顾溪一边听曲儿,一边吃着头牌喂过来的果子。映月虽常被她拉出来吃酒,但到这种地方还是第一次,有些不自在,不知道做什么好,最后不合时宜地问出声:“大人是怎么知道那是……”
她开口之后也发觉自己说错话了,所幸在提到那人名字之前住了嘴。
顾溪倒是没太在意,也不怕被人听了什么去,随意地往圈椅里一瘫,拿着酒壶晃悠,偶尔拎起来喝上一口,然后隔着窗户望着楼上的明月用手背蹭一下唇。
旁边的姑娘抱着琵琶弹了有一炷香的曲儿,映月从盘子里捡葡萄吃,快吃饱了听自家大人问:“你说沈殁吗?”
突然一句话给映月吓了一跳,直起腰来规规矩矩地点了头。
顾溪喝得多了,脸上烧得慌,隔着面具看不出来,只是更闷了。她搁下酒壶,朝映月伸了伸手,从她手里接过小瓶子,倒了一粒放到嘴里嚼。
她懒懒地靠着映月,装模作样地教训道:“映月啊,大人告诉你,我们做杀手的,不仅要会杀人,还要会观察。”
顾溪说到杀手的时候映月就想上去捂她的嘴了,但实在是没敢,只抬眼去瞧那两位姑娘,见她们都低着头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才放下一半心来。
不过她刚收回视线,那个叫红鸾的花魁就小心地往这边瞟了眼,很自然地撩了撩头发。
顾溪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把折扇,一边扇着,一边跟她解释。
“今日风不算大,那些禁军的剑穗摆动的幅度都差不多,但是他的剑穗明显比别人的重。禁军用剑穗不过是作仪仗,出行才佩,接扣一齐是铜制的,他那个应是掺了金。
“会做如此精致的一般是自用,佩剑上带剑穗的又都是文官。太子手下会武的谋士只那么两个——季平在明,沈殁在暗。
“季平的意思相当于太子的意思,他要是想让我相信真是皇上想杀临北王,那就必然不会让季平来。但是……”
顾溪又拿了一粒葛谷种子嚼,思忖了片刻只是想到:他们还是太着急了。
“心急,就容易出错。”
太子一定要写封信告诉她杀了临北王,明明没有这封信才更可信,加之沈殁又特意返回威胁她……
太子如此着急,是要做什么,还是被人发现了什么?
顾溪偏头往外瞧,黑压压的乌云追着大雁从楼前滚过遮住了月亮,手上扇子停了停,额角滴下一滴汗来,融进面具里,鼓起一个小包。
她懒散地撑着头,顺势拨乱了发丝,正好将那个泛白的包挡住了,扭头与红鸾对上了视线。
红鸾眼神躲了一下,转向她的手,掩饰道:“公子的手保养得真好,比一些姑娘的手还好看。”
顾溪嘴角含着笑意,将手递过去,意味深长地说:“那姑娘好好看看,瞧瞧能不能学了去?”
红鸾只好虚握着她的手,故作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还没看出个所以然,莹白的手反被攥住。
她不知道吃了几个葛谷种了,目光清明起来,挑起一边眉,灼灼地盯着红鸾道:“老板,做个生意?”
他毫无征兆地从马上摔下来,双手无措地在地上抓了两下,只抓到一手的泥土。被仓皇跑过的马踏在手背上,擦了满掌心血,然后无力地晕了过去。
几近黄昏,倦鸟归巢。
远处空中飘着几缕炊烟,隐约从哪儿冒出来了一股饭香。有人在屋外挂了两个竹编的灯笼,屋里的蜡烛还没点,窗户闭着,室内有些昏暗。
顾溪肚子暗戳戳地咕噜响,她翘着二郎腿,指尖夹着信纸,烦躁地往椅背上一靠。
她的小屋离那一村人有些远,独自立在乡道旁,周围都是杂草,也没人拔,只是等碍了事,走过的时候顺手捏着草尖拿刀割了。
木撘的屋子也没怎么修葺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已经荒废有一段时间了。
顾溪不说话,对面的人也不说话,那站在对面的老太监曲着腰、低着头不看她。直到风敲得那扇破窗户“咣当”一声响,她才将目光从信纸上移开。
这张纸上就那么几个字,她早就看完了,一边思量着,一边想晾那人一会儿。只是这会儿实在是饿得紧,不愿同他继续耗着。
她把信丢到桌子上,问:“太子……想让我杀临北王?”
那太监又矮了矮身子,更正道:“是陛下口谕。”
顾溪嗤笑一声,陛下口谕用太子传信,还真是有意思。她意有所指地说:“崔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了。”
说罢抬眼瞧崔良。
且不论他心里是如何想的,这话问出来,他也不敢不应。
他一笑,挤出皱纹,和五官拧在一起,两手摞在一起,哈腰朝顾溪拜了拜,回道:“咱家侍奉圣上多年,也算是从小看着大人长大的,圣恩难忘,自是与大人、与圣上同心。”
只一会儿,外面就黑了,灯笼、火把一时间都亮了起来,下人悄声燃了灯。在昏黄的灯光中,顾溪笑了,从桌上拿回那封信,仔细地折好,塞回了信封里,说:“这是自然。”
那老太监松了一口气,假牙在口中互相敲了两下,一口浊气吐出来荡着看不见的波纹散开,脸上肌肉一松,忽得像年轻了几岁。
顾溪打发人送他出去,自己靠在窗边,伸手推开翻窗,用叉竿撑着,顺着侧边的空隙往外看。
刚才的那番话她当然是一个字也不信的。
崔公公颤颤巍巍上了马车,后边跟着禁军,一个小队晃悠着往远挪。
顾溪从窗边离开,把手里的信封放蜡烛上烧了几下,丢进了脚边的铜盆里。
映月走过来刚要说话又闭了嘴,顾溪抬眼向前看去。
蜡烛上的火苗不断翻动,风里夹着脚踩干枝的脆响和摩擦声。
一只脚刚伸进来,顾溪便开口:“我这里怎么说也算是女子闺房,不论别的,我好歹也有个县主的名位在的。不管你是太子的人还是皇上的人,就直接这么进来怕是不合适吧?”
她浅提着唇角,一眼瞧上去很是不悦。
对面来的人脚步很轻,身上也很干净,穿着禁军的衣服,挂着和禁军仪仗里的人一样的腰牌。
顾溪上下打量了那人两眼,视线扫过脚下的铜盆——里面的火灭得差不多了,信封还没烧完,炭化的边缘还显着红。她不动声色地抬脚把铜盆往后勾了勾,遮在椅子后边。
男人抿着唇不说话,向外望了一眼。那一队人好像都没发现少了个人似的,还在慢悠悠地跟在马车后边走。
车夫手上提着灯笼,落在最后的两个人一人举了一个火把,一边往前走,一边把长长了的草踩倒。
车帘掩得紧实,没让风吹进去,崔良拿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一面战战兢兢地担心,一面不堪困乏地睡去了。
他收回目光,大拇指下意识在剑鞘上抹了一下,顾溪视线一扫而过,又落回到他脸上。
这人样貌算得上英俊,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唇厚而好看,五官立体得不像中原人。
顾溪打量了他一阵儿,觉着这身黑衣着实衬他,像在山泉中落一滴纯黑的墨,清冽而又浑厚。
他好像生来不爱说话,也不先开口,只是等着她的下文,直到被她盯得一点点皱起了眉。
顾溪向来不吝于承认别人美貌,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体现了个淋漓尽致。她眯了眯眼,一时间想到这脸上似乎却了点儿什么,抬手隔空挡住了他的下半张脸。
男人看着她的动作眉蹙得更紧了。
这才对了,顾溪咂舌,这人如穿林而过的暗箭,倒是比自己还像个杀手。
她试探着叫了个名字:“沈殁?”
这个被称做“沈殁”的人终于开了口:“太子……”
“看来先生并不知道我已经应了此事。”顾溪打断他。
沈殁顿了一下又张嘴,他的声音低沉好听,可顾溪偏不让他说话:“既然是皇上和太子的意思,我们为臣子的依言做便是了,先生也不必如此不放心。”
沈殁听出她话里有话,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最后又补上了他一开始便要说的:“是,只是大人别忘了当初是如何坐上这个位置的便好。”
说罢抱拳,抬脚就走,悄无声息地跟上了已经走远的队伍。
映月递过杯子来,捡起烧了一半的东西,抖落灰烬,拿另一端在火光里烧了个干净才把铜盆撤了,问:“大人,真要杀?”
“杀?”顾溪端着杯,眼珠轱辘转了一圈,忽地唇角一翘,说道,“杀啊。”
映月不明所以,她直觉大人是不想应这差事的,不过既然大人说杀……
她默默点头,“哦”了一声。
顾溪拿手半遮着将酒一口饮尽,然后轻声重复了一句:“杀。”
她酒量不好,却又爱喝,此时有些晕乎乎的,痞痞地望着映月,两大步走到她身边,缠着腕带的手搁在她肩上,伸出一指来在空中胡乱地点着,“大方”地邀请道:“走,大人请你去喝花酒!”
映月被自家大人揽着往外走,熟练地往袖子里藏了一小瓶子葛谷。
远方两只海东青在空中盘旋,片刻后俯冲而下。
那里好似有人醒了……
顾溪带着映月在成衣铺子买了男装,找了个角落贴了那胶状的面具,大摇大摆地进了醉花楼。
醉花楼这个时辰正热闹,大堂也聚了不少人,顾溪进了个雅间,又点了两个姑娘。
一个穿金戴银,是所有姑娘里最贵气的一个。
一个素衣佩玉,是所有姑娘里最风雅的一个。
老鸨在前边唠叨着,顾溪直接把怀里的钱袋子丢过去,说:“我有钱。”
雅间很大,几乎听不到下面的喧闹声,顾溪一边听曲儿,一边吃着头牌喂过来的果子。映月虽常被她拉出来吃酒,但到这种地方还是第一次,有些不自在,不知道做什么好,最后不合时宜地问出声:“大人是怎么知道那是……”
她开口之后也发觉自己说错话了,所幸在提到那人名字之前住了嘴。
顾溪倒是没太在意,也不怕被人听了什么去,随意地往圈椅里一瘫,拿着酒壶晃悠,偶尔拎起来喝上一口,然后隔着窗户望着楼上的明月用手背蹭一下唇。
旁边的姑娘抱着琵琶弹了有一炷香的曲儿,映月从盘子里捡葡萄吃,快吃饱了听自家大人问:“你说沈殁吗?”
突然一句话给映月吓了一跳,直起腰来规规矩矩地点了头。
顾溪喝得多了,脸上烧得慌,隔着面具看不出来,只是更闷了。她搁下酒壶,朝映月伸了伸手,从她手里接过小瓶子,倒了一粒放到嘴里嚼。
她懒懒地靠着映月,装模作样地教训道:“映月啊,大人告诉你,我们做杀手的,不仅要会杀人,还要会观察。”
顾溪说到杀手的时候映月就想上去捂她的嘴了,但实在是没敢,只抬眼去瞧那两位姑娘,见她们都低着头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才放下一半心来。
不过她刚收回视线,那个叫红鸾的花魁就小心地往这边瞟了眼,很自然地撩了撩头发。
顾溪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把折扇,一边扇着,一边跟她解释。
“今日风不算大,那些禁军的剑穗摆动的幅度都差不多,但是他的剑穗明显比别人的重。禁军用剑穗不过是作仪仗,出行才佩,接扣一齐是铜制的,他那个应是掺了金。
“会做如此精致的一般是自用,佩剑上带剑穗的又都是文官。太子手下会武的谋士只那么两个——季平在明,沈殁在暗。
“季平的意思相当于太子的意思,他要是想让我相信真是皇上想杀临北王,那就必然不会让季平来。但是……”
顾溪又拿了一粒葛谷种子嚼,思忖了片刻只是想到:他们还是太着急了。
“心急,就容易出错。”
太子一定要写封信告诉她杀了临北王,明明没有这封信才更可信,加之沈殁又特意返回威胁她……
太子如此着急,是要做什么,还是被人发现了什么?
顾溪偏头往外瞧,黑压压的乌云追着大雁从楼前滚过遮住了月亮,手上扇子停了停,额角滴下一滴汗来,融进面具里,鼓起一个小包。
她懒散地撑着头,顺势拨乱了发丝,正好将那个泛白的包挡住了,扭头与红鸾对上了视线。
红鸾眼神躲了一下,转向她的手,掩饰道:“公子的手保养得真好,比一些姑娘的手还好看。”
顾溪嘴角含着笑意,将手递过去,意味深长地说:“那姑娘好好看看,瞧瞧能不能学了去?”
红鸾只好虚握着她的手,故作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还没看出个所以然,莹白的手反被攥住。
她不知道吃了几个葛谷种了,目光清明起来,挑起一边眉,灼灼地盯着红鸾道:“老板,做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