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瑶叩谢,道:“谢父皇。”

    沈瑶退下后,成武帝望向太后,缓缓道:“姜月追查凶手,解边关之危,何错之有?母后莫要迁怒于她,倒是母后,身为国母,如今却连明辨是非都丢了吗?”

    “母后是太后,是千万黎民的母亲,不是他沈立一人的。若朕真应了母后,饶过沈立,母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子民?届时,法度如同一张废纸,大齐江山何存?母后又该如何面对为大齐付出性命的父亲呢?”

    成武帝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打在太后身上,她霎时便愣住了,直到被人搀扶着回宫,都还未回过神。她眼神呆楞,独自坐在慈宁宫的榻上许久。

    忽然她动了动,望向旁边的刘嬷嬷,道:“我老了。”,刘嬷嬷上前握着她的手,忧心忡忡的看着她,太后扯出一丝笑,继续道:“我老了,也糊涂了。”

    第二日,成武帝照例在处理奏折,慈宁宫的宫人来禀报说‘太后想见他’。成武帝凝眉,以为太后还未死心,但终究不忍心再拂来太后的意,沉默片刻后,道:“摆驾慈宁宫。”

    成武帝甫一入内,便瞧见太后正在榻上绣着什么,出声道:“母后年纪大了,这些活就交给宫中绣娘吧,当心眼睛。”

    太后闻声抬头,露出一抹慈祥和蔼的笑,道:“无碍,这是护身符,得自己来才显得心诚。”,就差最后几针了,太后想绣完,成武帝便在旁等着。

    片刻后,太后将护身符递给成武帝,道:“试试看合不合适。”,成武帝接过来,有些讶异,竟是给他的,不会是想讨好他吧。虽这般想着,但成武帝仍把香囊挂在了腰间。

    太后端详了一会儿,道:“还行,你日后就戴着,护身符总得戴在身上才灵,看腻了,就换个香囊戴。”,成武帝皱着眉,觉得太后话里有些异样。

    紧接着,太后便道:“明日我就启程去护国寺,带发修行。”成武帝蓦地抬头,太后继续道:“为沈立赎罪,也为你和大齐祈福。”

    成武帝脱口道:“母后。”,太后摆摆手,笑着道:“本也想为婉儿和魏尚超度的,但是想想,他们二人功德无量,何须我来渡。便只为你俩吧。”

    成武帝道:“母后,护国寺清苦,您…”,太后打断道:“不清苦,终归饿不着我,也累不着我。”,太后继续道:“我库房里的东西分成了三份,是给觉儿、瑶儿、风儿成亲时的添礼,上边都贴了名姓的,别搞混了。”

    成武帝有些动容,太后却道:“护国寺离长安也就三日的脚程,皇帝莫要一副哀家不回来的模样。”

    第二日,太后出行的仪仗从简,但加上护卫,也将近百人了。队伍从皇宫出发,沈觉兄妹三人早早便在宫门等候了,一路跟着队伍,将太后送到城外几十里才作罢。

    姜月从回到长安时,便隐隐觉着哪里有些奇怪,但刚回来,事情繁杂又要盯着沈立,便没有多想,待一切尘埃落地,乍然闲下来,姜月才惊觉自己把姜穗忘在元洲了。

    时间匆匆而过,一月后,边关大捷,消息传入长安,全城的百姓都奔走相告、欢呼喝彩。

    御书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魏南风跪在御前,成武帝凝眉,不敢置信问道:“你说什么?”,魏南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臣在本国时,为得本国三皇子助力,仿造了国玺文书。”

    当时在北国时,魏南风骗了姜月,他确实是让星卫传信给成武帝了,是在他前往本国之前,他大概能猜到姜月的目的,但当时他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只与成武帝说去北国接应姜月,并未提及国玺文书之事。

    国玺文书是他临时起意的。

    成武帝惊的不知开口说些什么了,伪造国玺文书与伪造圣旨无异,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魏南风若不是镇国公与长公主的遗孤,若不是他的亲侄儿,单这件事就够杀他好几次了。成武帝被气得语无伦次,道:“你…你你你…”

    魏南风接话道:“皇舅舅恕罪,当时情况紧急,若不如此,一切筹谋都将作废,边关战事更不知会持续几年了。”

    成武帝气得冷笑了几声,这小崽子回来之后都是叫他‘皇上’,一有事就改口‘皇舅舅’了。

    魏南风跪的笔直,继续道:“皇舅舅不用担忧,至始至终与三皇子见面的都是臣,文书上的国玺印亦是我画的,三皇子虽瞧不出来,但北国皇宫中定有人能看得出来,这份文书我们大可不认。”

    成武帝刚想开口,只听魏南风又道:“即使三皇子那边将我认出来了,没有确凿证据也不能拿我如何,最严重的后果也不过是臣的名声坏了,但为了大齐百姓,臣却在所不惜。”

    魏南风一口一个‘为了大齐百姓’,若成武帝真治他伪造文书的罪,倒显得他这个皇帝斤斤计较了。

    成武帝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后,缓缓道:“文书上写了什么?”

    魏南风回道:“也没什么,就是皇舅舅承诺这场仗若我大齐胜了,北国只需赔偿大齐战事耗资,再签订大齐与北国百年和平的盟约。”

    闻言,成武帝脸一沉,只赔偿战事耗资可不够。魏南风继续道:“臣深知这场战役能胜,非钱财所能弥补,死去的将士也回不来,当时亦是形势所逼,文书本就是假的,皇舅舅尽可不认。”

    成武帝平静下来,问道:“这百年和平盟约是为何?”。

    魏南风道:“回皇舅舅,根据北国三皇子的情报知晓,他虽为皇子,却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他最看不得百姓受战乱之苦,北国最初挑衅大齐时,三皇子便连连上奏劝阻过,加上盟约这一条,三皇子很难不心动。”

    成武帝闻言,话头一转,道:“朕听闻北国皇储之争愈演愈烈,尤以大皇子与三皇子为甚,若在这二人中选,你更倾向谁呢?”

    魏南风有些犹豫,这种事他如何能当着成武帝的面,妄言敌国皇储之争。成武帝见此,道:“直说便是,朕不治你罪。”

    魏南风这才道:“三皇子爱民如子,对北国会是个好皇帝,他若即位,在位期间,起码大齐与北国不会再起战乱。但大皇子虽是残暴无能、不择手段之辈,但他若即位,百姓必将苦不堪言,北国必将自取灭亡,再不足为惧。”

    成武帝听出了魏南风的未尽之意,道:“朕是大齐皇帝,自是要为大齐百姓筹谋到底,旁的也无暇顾及。”,言外之意便是成武帝不会管北国百姓如何。

    魏南风却道:“三皇子手上有大皇子要命的把柄,此事一旦暴露,三皇子便与皇位无缘。”,这把柄还是他与姜月亲手送给三皇子的,若三皇子应用得当,大皇子一派的助力尽入他麾下也不成问题。

    成武帝叹息一声,遗憾道:“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魏南风迟疑了一下,问道:“皇舅舅,那文书…”

    成武帝幽幽道:“什么文书?朕可不知道。”,魏南风撇撇嘴,正准备告退,成武帝却开口询问道:“你日后有何打算?”

    魏南风道:“臣想参加科考,走文举。”,成武帝不认同道:“走文举岂不是浪费了你一身的武功和兵法。”

    魏南风道:“战场凶险,臣不忍臣的内人日后还要为我担惊受怕。”闻言,成武帝沉默了一瞬,他也是眼睁睁看着姜月这六年是如何捱过来的,坊间传闻姜月情深不寿,也并非传闻。

    成武帝又道:“那也不必参加科举呀,以你的身份可直接入官场,何必再等来年的科举。”,魏南风道:“参加科举本也是臣年少的愿望,再加上臣也不愿堕了爹娘的盛名。”

    什么‘年少的愿望’、‘爹娘的盛名’,都是魏南风瞎编的,他就是因为姜月从前曾随口说过想成为状元娘子。

    成武帝闻言,也不再多说什么。

    第二日,大齐使臣带着成武帝的嘱咐启程,从长安出发往边关去,与北国谈判。

    半月后到达边关,使臣以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给北国提出了两种选择,要么对大齐俯首称臣,从此成为大齐藩国,年年进贡。要么将北国与大齐接壤的边关十六城拱手相送。

    北国挑衅在先,战败在后,根本毫无胜算,为了不沦为藩国,应下了第二条。经过长达半月的谈判,北国将边关十六城争取到了边关十四城,还签了百年休战的盟约。

    消息传至北国国都,三皇子立马就让人瞧了文书,得知被耍了,三皇子当即便砸了自己异常喜爱的琉璃盏。

    三皇子恼怒自己竟如此大意,连文书的真假都未查实,便轻信了魏南风。但他转念一想,就算没有召回沈立,沈立打了胜仗,北国皇室还姓不姓萧都难说。

    而北国皇帝听闻使臣传回来的消息,年事已高的他更是直接晕了过去,毕竟若不是他鬼迷心窍信了沈立,也不会敢挑衅大齐,引发战乱,丢了整整十四城,他死都没脸去见北国皇室的列祖列宗。

章节目录

楼主追凶追夫她样样拿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七月柳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柳梢并收藏楼主追凶追夫她样样拿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