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句话平地惊雷。
兰凭溪一个箭步冲上前来夺过孟小鱼手中的信封,“小鱼儿!!!你在胡说什么!?”
那是个普通的纸信封,面上什么字也没写。兰凭溪展了展上面的褶皱,打开信封取出了里面的信件。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对折的信纸,然而仅仅扫了一眼,他的脸色就瞬间大变,双臂无力垂下,“这……这怎么可能!?”
安晃站在他身侧,伸手接过信纸。
这是一封写给孟均的信,开头称“王庭”对孟均在洛阳的行动非常满意,表示愿意按照他的提议支持四皇子争夺皇位,也同意他提出的要“王庭”帮他将家人转移出洛阳的要求,但要把之前半年一次的回信时间改成三个月一次,而落款居然是罗侯轰勒。
安晃双眼微眯,不动声色地看向孟小鱼。
她现在低头坐在桌前,眼睛好像失焦地盯着某处,看不清具体的表情。
兰凭溪却再没了平常的从容之感,一会儿扶额一会儿掩面,终于也站不住似的坐了下来,声音都有些结巴:“这信、你在哪儿找到的?”
孟小鱼抹了一把脸颊上的泪痕,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答道:“在我爹书房地板中央的暗格里。”
“只有这一封信吗?”
“不止,书信、卷轴至少数十份。这是面上最新的一封。”
“你怎么知道那地板下面有暗格?”
“四天前我的砚台摔碎了,想去借爹的将就用一用,谁知走到房中脖子上戴的项链丝绦突然断了,落了一地珠子,无意听着那块地板上的响动好像不一样,才发现那下面是空的。”
兰凭溪无言以对,又拿过信纸仔细翻看。
此刻孟小鱼的心全然不像自己表面上那样平静,几乎是提到了嗓子眼儿,怦怦大作。
兰凭溪精于书法,又对孟家所有人的字迹都有所了解。为了防止被他看穿,这封信是孟小鱼昨天晚上连夜到西市花重金请人伪造的,遣词造句都带着浓浓北境方言特色,甚至纸张和墨水都用的是高车常见的货。
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在心中不断复盘着如何应对他们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天前?”安晃也坐了下来,看着孟小鱼道:“这么说你前几天到王府去找我,就是为了这件事?”
“嗯。”孟小鱼点点头。
“为什么?”他眉尾轻挑,语气不像兰凭溪那般郑重,反倒有几分探究的意味,“通敌卖国,这可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你不等着与父亲兄长商量清楚,怎么反而第一时间想告诉我?”
这个问题她也预料到过。“因为我想求你……”
“求我什么?”
“求静王殿下将来大权在握、荣登大宝之时,能看在臣女今日秉公灭私、大义灭亲的份上,饶过孟氏全族人的性命。”
此话一出,不禁又让在场二人面色一变,不由对视一眼。
“真是奇怪了。据我所知,你们孟家和兰家现在都是鼎力支持我四弟争夺储位的吧?怎么你不去求他呢?难不成你觉得四弟他做不了皇帝吗?”他说这话时眼睛却在看着兰凭溪,似乎是在质问他这个当先生的平时都在跟学生教授些什么。
兰凭溪挺直了背脊,面色凝重,按理来说他应该辩驳一句自己从未在学生面前妄议过立储之事的,但在此情此景下,这已经不重要了。他看向孟小鱼,也是完全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深感自己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实在浮于表面。
“兰先生。”
他回过神,看向忽然面向他的安晃。
安晃伸出手指点了点桌上的信纸,“你怎么看?”
兰凭溪只感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的茶杯一饮而尽,盯着信将上面的字句看了一遍又一遍。
“你在孟府当了七年的先生,当真一点都未察觉任何蹊跷?”
“微臣……惭愧。”兰凭溪捏紧了茶杯,“可微臣实在想不通,孟少保他,怎么可能会是高车的细作呢??孟氏父子明明都是汉人出身,更是浴血沙场的忠勇之将,微臣实在不知道他们究竟会出于什么理由通敌高车……”
“无非、就是权与钱吧。”安晃瞄了一眼孟小鱼,忍住了一些已经到嘴边的话。“多半便是高车许诺在将四弟扶植上皇位后助他位极人臣罢此类的罢。”
“可如今孟少保已经加官二品大员,即便不与外敌私通,也不是没有再往上升的可能性。况且,”他顿了顿,视线看过两人,“况且殿下与二姑娘的婚期在即。虽然孟家确实更愿意支持他们看着长大的汝王殿下,但实际上也并未做出过任何有害静王殿下的行为,毕竟两家结亲后便将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他何必放着两张安全符不要,偏偏去兵行险着呢??”
“确实如此。”安晃蹙眉沉吟,“其实,之前我们就怀疑过孟均的立场,猜测过他可能是别国的细作……”
孟小鱼心中一惊,没想到在这个时间节点安晃就已经对孟家抱有疑心了!怪不得刚才他的反应不似兰凭溪一样激烈……
安晃继续说:“只是确实如先生所言,我们也实在想不通他会反叛大魏的动机。或许,还是要等我们将那暗格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看过了之后,才会有答案罢。”
两人都相视点了点头。
“其实……我知道原因。”孟小鱼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咬牙开了口。“因为孟家,有高车血统。”
谁能想到这么短时间惊雷会在同一个地方炸响两次。
兰凭溪腾地站起身,咣当一声撞倒了板凳,“你说什么!?!?”他半身撑在桌上,几乎目眦尽裂,脸也憋得通红。“什么高车血统??怎么、怎么会和高车有关系!?!?”
安晃也震惊地看向孟小鱼,默默咬紧了牙关。
孟小鱼强忍着呼吸阻滞的感觉,点点头,艰难开口道:“我的爷爷,是来自黑水河的高车人,早年随商队南下,在上洛入赘了孟家。”
兰凭溪听得喉中梗塞,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一遍遍搓着自己的脸,挠头挠得发髻都松散了。最后实在觉得出不上气,走到窗边一把推开了木窗。
冰冷的寒风夹杂着碎雪灌进舱中,将桌上的信纸吹翻在地上,却无暇拾起,一时间三人都沉默无话。
孟小鱼打了个寒战,她看了看背对着的兰凭溪,又看了看扶额沉思的安晃,感觉心中酸楚,却又如释重负。
她深吸一口气,打破了现场的沉默:“臣女自知孟家犯下的是欺君之罪,纵百死也难抵罪咎……但,毕竟如今孟家还未做出实质性的谋逆之举,并未对大魏造成严重的危害,臣女恳请静王殿下和兰先生,能给孟家一个机会。我一定会说服爹,让他辞官归乡,余生再也不参与朝堂之事。”
安晃转头看向她。孟小鱼又立刻补充:“我保证,孟氏今后三代都不入朝为官。如果殿下还不放心,”她咬咬唇,“孟家愿意离开魏国,永不入境!只要……只要你愿意放我们全家一条生路……”
听着她言辞恳切的字字句句,安晃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生出了几分动容,但更让他在意的是,从孟小鱼拿出这封密信时,就萦绕在他心中无法驱散的违和感。
虽然目前看来,孟均是高车细作的事应该算板上钉钉了,但他的理智还是在不断提醒自己,事情大概率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中最怪的莫过于,孟均捧在心尖上疼爱的独女,竟然会在这个朝堂形势尚不明朗的时间点跳出来大义灭亲。
其实她若是不说出这个惊天大秘密,孟均是完全有可能在储位之争中占据优势的,毕竟这么多年在他的影响下,连父皇都已经对四弟产生改观了。可为什么她偏偏一副未卜先知的态度?仿佛料定了孟家会在未来失利,还料定他会要了孟氏全族人的性命。
这实在是不太合理……是啊,按理来说,现在的他不应该给她任何承诺的,然而话到嘴边,说出的却是:“好,我答应你。”
孟小鱼闻之大喜,眼泪更是夺眶而出,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埋着头遮挡住了眼泪,颤抖着肩膀轻声道:“谢……殿下。”
看着她极力掩饰情绪的样子,安晃没来由地将她的模样和九年前初见的形象重叠。心中的违和感不减反增,可一时也不知究竟哪里不对。
“小鱼儿……”一旁的兰凭溪像是终于整理好了思绪,他长关上了窗户,转身走到桌边,与孟小鱼对视了良久,才叹了口气道:“其实,你应当先跟我说的。”
孟小鱼明白他话里的意思,毕竟兰凭溪因为受兰叔礼的影响,天然地对安晃带着几分偏见。“兰先生,今天我之所以将你约来这里与安、与静王殿下见面,是相信先生你会对此事有公允的判断,希望先生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出面在曾祖父面前为殿下说一句好话。”
“有些事,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兰凭溪扶起板凳坐了下来,有些担心又有些无奈地看着孟小鱼,道:“立储之事涉及国之根本,不是谁一言就能决断的,别说爷爷他做不到,便是今上本人,也不会全凭他的个人意愿而轻率决定的。”
他瞥了一眼安晃,脸上的表情有些豁出去的意味,道:“我知道,你因为与静王殿下的婚约,而天然地笃信他、想帮助他,这不是你的问题。但朝堂上有许多事情你并不了解,有许多人你甚至都没见过。一些你现在认定事情,其实并不一定是利国利民之举。”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了。安晃捏紧了拳头,忍不住道:“兰先生,刚才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与博士和先生都相交甚少,为什么你们会对我充满敌意?难道仅仅是因为我身上没有流着汉人的血吗?还是我当真做了什么错事,让你们觉得我行为失格,完全没有担起国之重任的能力?”
兰凭溪抿唇不言。
安晃挺直腰背,微微颔首,拱手道:“如今你我三人共乘一船,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也都说出口了,还望先生能敞开心扉,坦言指点。”
“殿下你当真不知道?”兰凭溪皱眉,审视地盯着他,“殿下难道不知道已故的窦司空大人曾经在朝野的所作所为吗?”
安晃心中咯噔一声,脑海中闪过外公对他的谆谆教诲,“你指什么?”
“窦言茗升任大司空的这十年,利用职权在朝堂上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在民间大肆圈地敛财,不断挑起门阀与百姓间的矛盾,甚至在自己的封地上施行胡汉分治、倒行逆施,简直就是将圣祖遗训弃置践踏!这些都不说了,殿下难道就从未听窦司空提到过,他为你偷偷豢养了上万私兵,只为助你有朝一□□宫夺权吗?”
啪!
安晃拍桌而起,满面怒火地指着兰凭溪道:“我外公他乃三朝老臣,一生为大魏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他可是病逝在公案上的啊,你岂敢如此诋毁?!”
兰凭溪定定地注视着他,丝毫不惧,“看来殿下并非不知,只是虽然知道,但觉稀松平常。”
“你所谓的结党营私、派系争斗,难道仅仅是窦司空一人之为吗?这是大魏开国五朝以来,每一位国君都想解决的弊病,源头是太/祖亲定的门阀体系,若一日想不出替换门阀体系的新政,那党派之争就一日无法从朝堂上消除。”
“那窦言茗他可曾上呈过任何建议新政的折子?”
安晃一时语塞,但立刻又道:“但你所说的倒行逆施胡汉分治,我曾多次去过窦家在京畿的封地,从未见过此等场景。”
“京畿,呵。”兰凭溪讥笑一声,“那殿下可曾去过中山、两乌?暗访过窦家在其他八道的所有封地?”
“可是……”安晃还想辩驳,却忽然感受到一道视线,转头看去,正是孟小鱼怔怔望着自己,神情十分复杂。他登时想起御风岭上发生的种种,想起外公和他说的——“这里不是我们的‘攻招’,而是我们但求自保的‘守招’,也是一记可以不用、但绝不可以没有的‘杀招’”。
“万名私兵……并没有那么多啊……”
“一万、或者五千,在京畿之地私屯重兵,差别大吗?”
安晃深吸一口气,有些痛苦地闭上眼睛,握拳抵唇。
兰凭溪察觉到和他渐弱的音量一起消减的坚定,不禁也摇了摇头,道:“有一件事或许你当真不知道吧。”
“什么事?”
“当年公子耀——”安晃猛地睁开眼睛,“——他之所以会提出三镇通市的建议,都是因为有窦言茗在背后献计。”
兰凭溪一个箭步冲上前来夺过孟小鱼手中的信封,“小鱼儿!!!你在胡说什么!?”
那是个普通的纸信封,面上什么字也没写。兰凭溪展了展上面的褶皱,打开信封取出了里面的信件。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对折的信纸,然而仅仅扫了一眼,他的脸色就瞬间大变,双臂无力垂下,“这……这怎么可能!?”
安晃站在他身侧,伸手接过信纸。
这是一封写给孟均的信,开头称“王庭”对孟均在洛阳的行动非常满意,表示愿意按照他的提议支持四皇子争夺皇位,也同意他提出的要“王庭”帮他将家人转移出洛阳的要求,但要把之前半年一次的回信时间改成三个月一次,而落款居然是罗侯轰勒。
安晃双眼微眯,不动声色地看向孟小鱼。
她现在低头坐在桌前,眼睛好像失焦地盯着某处,看不清具体的表情。
兰凭溪却再没了平常的从容之感,一会儿扶额一会儿掩面,终于也站不住似的坐了下来,声音都有些结巴:“这信、你在哪儿找到的?”
孟小鱼抹了一把脸颊上的泪痕,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答道:“在我爹书房地板中央的暗格里。”
“只有这一封信吗?”
“不止,书信、卷轴至少数十份。这是面上最新的一封。”
“你怎么知道那地板下面有暗格?”
“四天前我的砚台摔碎了,想去借爹的将就用一用,谁知走到房中脖子上戴的项链丝绦突然断了,落了一地珠子,无意听着那块地板上的响动好像不一样,才发现那下面是空的。”
兰凭溪无言以对,又拿过信纸仔细翻看。
此刻孟小鱼的心全然不像自己表面上那样平静,几乎是提到了嗓子眼儿,怦怦大作。
兰凭溪精于书法,又对孟家所有人的字迹都有所了解。为了防止被他看穿,这封信是孟小鱼昨天晚上连夜到西市花重金请人伪造的,遣词造句都带着浓浓北境方言特色,甚至纸张和墨水都用的是高车常见的货。
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在心中不断复盘着如何应对他们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天前?”安晃也坐了下来,看着孟小鱼道:“这么说你前几天到王府去找我,就是为了这件事?”
“嗯。”孟小鱼点点头。
“为什么?”他眉尾轻挑,语气不像兰凭溪那般郑重,反倒有几分探究的意味,“通敌卖国,这可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你不等着与父亲兄长商量清楚,怎么反而第一时间想告诉我?”
这个问题她也预料到过。“因为我想求你……”
“求我什么?”
“求静王殿下将来大权在握、荣登大宝之时,能看在臣女今日秉公灭私、大义灭亲的份上,饶过孟氏全族人的性命。”
此话一出,不禁又让在场二人面色一变,不由对视一眼。
“真是奇怪了。据我所知,你们孟家和兰家现在都是鼎力支持我四弟争夺储位的吧?怎么你不去求他呢?难不成你觉得四弟他做不了皇帝吗?”他说这话时眼睛却在看着兰凭溪,似乎是在质问他这个当先生的平时都在跟学生教授些什么。
兰凭溪挺直了背脊,面色凝重,按理来说他应该辩驳一句自己从未在学生面前妄议过立储之事的,但在此情此景下,这已经不重要了。他看向孟小鱼,也是完全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深感自己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实在浮于表面。
“兰先生。”
他回过神,看向忽然面向他的安晃。
安晃伸出手指点了点桌上的信纸,“你怎么看?”
兰凭溪只感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的茶杯一饮而尽,盯着信将上面的字句看了一遍又一遍。
“你在孟府当了七年的先生,当真一点都未察觉任何蹊跷?”
“微臣……惭愧。”兰凭溪捏紧了茶杯,“可微臣实在想不通,孟少保他,怎么可能会是高车的细作呢??孟氏父子明明都是汉人出身,更是浴血沙场的忠勇之将,微臣实在不知道他们究竟会出于什么理由通敌高车……”
“无非、就是权与钱吧。”安晃瞄了一眼孟小鱼,忍住了一些已经到嘴边的话。“多半便是高车许诺在将四弟扶植上皇位后助他位极人臣罢此类的罢。”
“可如今孟少保已经加官二品大员,即便不与外敌私通,也不是没有再往上升的可能性。况且,”他顿了顿,视线看过两人,“况且殿下与二姑娘的婚期在即。虽然孟家确实更愿意支持他们看着长大的汝王殿下,但实际上也并未做出过任何有害静王殿下的行为,毕竟两家结亲后便将同气连枝、一损俱损。他何必放着两张安全符不要,偏偏去兵行险着呢??”
“确实如此。”安晃蹙眉沉吟,“其实,之前我们就怀疑过孟均的立场,猜测过他可能是别国的细作……”
孟小鱼心中一惊,没想到在这个时间节点安晃就已经对孟家抱有疑心了!怪不得刚才他的反应不似兰凭溪一样激烈……
安晃继续说:“只是确实如先生所言,我们也实在想不通他会反叛大魏的动机。或许,还是要等我们将那暗格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来看过了之后,才会有答案罢。”
两人都相视点了点头。
“其实……我知道原因。”孟小鱼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咬牙开了口。“因为孟家,有高车血统。”
谁能想到这么短时间惊雷会在同一个地方炸响两次。
兰凭溪腾地站起身,咣当一声撞倒了板凳,“你说什么!?!?”他半身撑在桌上,几乎目眦尽裂,脸也憋得通红。“什么高车血统??怎么、怎么会和高车有关系!?!?”
安晃也震惊地看向孟小鱼,默默咬紧了牙关。
孟小鱼强忍着呼吸阻滞的感觉,点点头,艰难开口道:“我的爷爷,是来自黑水河的高车人,早年随商队南下,在上洛入赘了孟家。”
兰凭溪听得喉中梗塞,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一遍遍搓着自己的脸,挠头挠得发髻都松散了。最后实在觉得出不上气,走到窗边一把推开了木窗。
冰冷的寒风夹杂着碎雪灌进舱中,将桌上的信纸吹翻在地上,却无暇拾起,一时间三人都沉默无话。
孟小鱼打了个寒战,她看了看背对着的兰凭溪,又看了看扶额沉思的安晃,感觉心中酸楚,却又如释重负。
她深吸一口气,打破了现场的沉默:“臣女自知孟家犯下的是欺君之罪,纵百死也难抵罪咎……但,毕竟如今孟家还未做出实质性的谋逆之举,并未对大魏造成严重的危害,臣女恳请静王殿下和兰先生,能给孟家一个机会。我一定会说服爹,让他辞官归乡,余生再也不参与朝堂之事。”
安晃转头看向她。孟小鱼又立刻补充:“我保证,孟氏今后三代都不入朝为官。如果殿下还不放心,”她咬咬唇,“孟家愿意离开魏国,永不入境!只要……只要你愿意放我们全家一条生路……”
听着她言辞恳切的字字句句,安晃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生出了几分动容,但更让他在意的是,从孟小鱼拿出这封密信时,就萦绕在他心中无法驱散的违和感。
虽然目前看来,孟均是高车细作的事应该算板上钉钉了,但他的理智还是在不断提醒自己,事情大概率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中最怪的莫过于,孟均捧在心尖上疼爱的独女,竟然会在这个朝堂形势尚不明朗的时间点跳出来大义灭亲。
其实她若是不说出这个惊天大秘密,孟均是完全有可能在储位之争中占据优势的,毕竟这么多年在他的影响下,连父皇都已经对四弟产生改观了。可为什么她偏偏一副未卜先知的态度?仿佛料定了孟家会在未来失利,还料定他会要了孟氏全族人的性命。
这实在是不太合理……是啊,按理来说,现在的他不应该给她任何承诺的,然而话到嘴边,说出的却是:“好,我答应你。”
孟小鱼闻之大喜,眼泪更是夺眶而出,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埋着头遮挡住了眼泪,颤抖着肩膀轻声道:“谢……殿下。”
看着她极力掩饰情绪的样子,安晃没来由地将她的模样和九年前初见的形象重叠。心中的违和感不减反增,可一时也不知究竟哪里不对。
“小鱼儿……”一旁的兰凭溪像是终于整理好了思绪,他长关上了窗户,转身走到桌边,与孟小鱼对视了良久,才叹了口气道:“其实,你应当先跟我说的。”
孟小鱼明白他话里的意思,毕竟兰凭溪因为受兰叔礼的影响,天然地对安晃带着几分偏见。“兰先生,今天我之所以将你约来这里与安、与静王殿下见面,是相信先生你会对此事有公允的判断,希望先生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出面在曾祖父面前为殿下说一句好话。”
“有些事,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兰凭溪扶起板凳坐了下来,有些担心又有些无奈地看着孟小鱼,道:“立储之事涉及国之根本,不是谁一言就能决断的,别说爷爷他做不到,便是今上本人,也不会全凭他的个人意愿而轻率决定的。”
他瞥了一眼安晃,脸上的表情有些豁出去的意味,道:“我知道,你因为与静王殿下的婚约,而天然地笃信他、想帮助他,这不是你的问题。但朝堂上有许多事情你并不了解,有许多人你甚至都没见过。一些你现在认定事情,其实并不一定是利国利民之举。”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了。安晃捏紧了拳头,忍不住道:“兰先生,刚才我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我与博士和先生都相交甚少,为什么你们会对我充满敌意?难道仅仅是因为我身上没有流着汉人的血吗?还是我当真做了什么错事,让你们觉得我行为失格,完全没有担起国之重任的能力?”
兰凭溪抿唇不言。
安晃挺直腰背,微微颔首,拱手道:“如今你我三人共乘一船,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也都说出口了,还望先生能敞开心扉,坦言指点。”
“殿下你当真不知道?”兰凭溪皱眉,审视地盯着他,“殿下难道不知道已故的窦司空大人曾经在朝野的所作所为吗?”
安晃心中咯噔一声,脑海中闪过外公对他的谆谆教诲,“你指什么?”
“窦言茗升任大司空的这十年,利用职权在朝堂上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在民间大肆圈地敛财,不断挑起门阀与百姓间的矛盾,甚至在自己的封地上施行胡汉分治、倒行逆施,简直就是将圣祖遗训弃置践踏!这些都不说了,殿下难道就从未听窦司空提到过,他为你偷偷豢养了上万私兵,只为助你有朝一□□宫夺权吗?”
啪!
安晃拍桌而起,满面怒火地指着兰凭溪道:“我外公他乃三朝老臣,一生为大魏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他可是病逝在公案上的啊,你岂敢如此诋毁?!”
兰凭溪定定地注视着他,丝毫不惧,“看来殿下并非不知,只是虽然知道,但觉稀松平常。”
“你所谓的结党营私、派系争斗,难道仅仅是窦司空一人之为吗?这是大魏开国五朝以来,每一位国君都想解决的弊病,源头是太/祖亲定的门阀体系,若一日想不出替换门阀体系的新政,那党派之争就一日无法从朝堂上消除。”
“那窦言茗他可曾上呈过任何建议新政的折子?”
安晃一时语塞,但立刻又道:“但你所说的倒行逆施胡汉分治,我曾多次去过窦家在京畿的封地,从未见过此等场景。”
“京畿,呵。”兰凭溪讥笑一声,“那殿下可曾去过中山、两乌?暗访过窦家在其他八道的所有封地?”
“可是……”安晃还想辩驳,却忽然感受到一道视线,转头看去,正是孟小鱼怔怔望着自己,神情十分复杂。他登时想起御风岭上发生的种种,想起外公和他说的——“这里不是我们的‘攻招’,而是我们但求自保的‘守招’,也是一记可以不用、但绝不可以没有的‘杀招’”。
“万名私兵……并没有那么多啊……”
“一万、或者五千,在京畿之地私屯重兵,差别大吗?”
安晃深吸一口气,有些痛苦地闭上眼睛,握拳抵唇。
兰凭溪察觉到和他渐弱的音量一起消减的坚定,不禁也摇了摇头,道:“有一件事或许你当真不知道吧。”
“什么事?”
“当年公子耀——”安晃猛地睁开眼睛,“——他之所以会提出三镇通市的建议,都是因为有窦言茗在背后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