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手握天命的皇帝高高在上,丢下决断:“昭阳公主广纳男宠,任性妄为,罚禁足半个月,公主侍读未尽劝谏之责,巧言令色,言行不端,又有蛊惑公主之嫌,居心甚恶,杖八百于廷。”
旨意还未说完,昭阳公主就毫不在意地跨步离开,路过挽月身侧时,看她脸上泪痕重重,淡淡瞥一眼,轻蔑道:“演砸了吧?”
杖毙不过三百,这八百杖下去,这人早成肉泥了。
就凭她刚才编造的那些胡话,打成肉泥也不算冤枉。
挽月再次叩首:“谢陛下隆恩!”
皇宫东北角,肃杀之气甚重。
掌刑的内侍班头蒋大头裹着灰鼠外披,抱着暖炉坐在廊下,一面和身边的内侍黄门闲聊,一面数着落杖的次数。
“二!四!六!”
执杖的是两个小黄门,每人一次落一杖。
煞白的雪愈发厚重,扑簌扑簌地打在挽月的后背,早在议政殿前退去了夹袄,身上只穿着一件不算厚的墨青色圆领外袍,里头中衣也是薄薄一层。
她双手双脚被困在长而窄的刑凳上,如砧上鱼肉——冻住的鱼肉。
两根棍子抡下去,没有血渗出,重重的廷杖透过后脊,直达五脏六腑,还没二十下,口鼻间就涌上一阵血腥。
咽不下,吐不出来。
她的头断了似的耷拉在凳子上,双目昏白一片,耳边混混沌沌,听不清任何声音。
“公主殿下问你……”
忽有人声,像是悬崖上丢下的一根草绳。
挽月勉强拽住自己濒临昏厥的意识,竖起耳朵细听。
“公主命我寻一位父母亲友俱已亡故的侍读,一时间竟找不出合适的来,所以特命我来问,你可是父母亲友俱亡,可是孤身一人再无旁的牵扯?”
她抬起眼皮,看清眼前人身着的月白锦袄,便知是公主侍婢素罗。
公主改了主意。
她在殿上说的那些话,终是有那么一两句说进了昭阳公主的心里。
可见公主对这桩婚事嫌恶至极,但凡有机会推拒,都想要试一试,而她也终于可以从中求得一线生机。
“我……咳咳咳……”口中的血倒灌入喉咙,呛得挽月直咳。
素罗同那两个小黄门道:“扶她起来回话。”
“是。”
两个小黄门立即放下廷杖,将奄奄一息的挽月架着坐起来。
素罗道:“回话。”
挽月却摇头不言语,张口时,只有咿呀哑声。
素罗凑近,问她:“说不出话吗?”
挽月点头。
素罗无可奈何,转头问廊下的掌刑班头,“还有多少杖?”
“回素罗姑娘,还早着……”蒋大头看素罗眼色不对,忙拿了桌上一册子走下来,在她面前展开,说道:“素罗姑娘,你瞧瞧,这数都在上边记着儿呢!”
册子上密密麻麻画着圈,一圈为两下。
素罗不看,推到一边,问:“八百杖需多少时间?”
“怎么也得到酉时才完。”
“公主晚上读书,要她伺候磨墨。”
“素罗姑娘,这事可不是某能做主的,圣上旨意,这八百杖……”蒋大头一脸为难。
素罗从腰间取下一包碎银,递给蒋大头:“班头辛苦,这些钱拿去打酒喝。”
“素罗姑娘都这么说了,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是八百杖着实不少,再怎么仔细打,也总有个闪失的时候,更何况她这身子骨细细弱弱的……”
蒋大头是个谨慎的,这样的事他可不敢打包票,得把话说在前头,即使出了意外也与他无关。
“那就看她造化吧。”素罗道。
“得咧。”蒋大头笑嘻嘻地收了钱,冲那两个小黄门道:“听好了,慢慢打,别没轻没重的。”
很快,素罗走了,小黄门手上的刑棍再次打下来,轻飘飘无力,不痛不痒,就这么从晌午虚耗至酉时。
“打完了?”蒋大头美美地吃了两个时辰的酒饭,手上摸一嘴油,从廊屋里出来问话。
两个小黄门气喘吁吁,脸颊冻得皲裂,揉了揉酸疼的肩膀:“回禀蒋班头,打完了,整整八百杖。”
“去,松绑,放人。”
蒋大头这边才吩咐,庭中的小黄门就发现绑在长凳上的挽月冻僵了,忙惊声道:“蒋班头,不好了,她冻住了。”
“快快快,拿温水来缓一缓,可不能死在这儿了。”
两个小黄门使劲将挽月抬起来,往她身上泼了两大盆温水,见着她眼皮动了动,才放下水盆向蒋大头回话。
蒋大头用小指头扣着齿缝,一步一顿地走到她跟前,腰间的两个银钱袋子摇摇晃晃。
他问道:“醒了。”
挽月的脑袋点了点。
“昭阳公主命你回话,你且回去吧。”
挽月艰难地扯了扯没有知觉的嗓子:“嗯。”
“今儿个算你走运,有人保你,日后可别再往这里来了。”
挽月缓缓跪下,叩首谢恩:“多谢中贵人手下留情,挽月谨记在心。”
“起来吧。”蒋大头欣然地领了她这句谢恩,命她起身,道:“公主府的马车就在承德门外,你好生去吧。”
“是。”
挽月迈着僵硬的步子,缓缓挪到边上,手扶着墙面,踩在已经落得半寸厚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往前挪。
待她走远,小黄门凑上来,小声问蒋大头道:“蒋班头,八百杖下去人却还活着,不太好向上头交差吧?旁人肯定不说,周府那边花了银子,若知道下手轻了,难免要向我们发难。”
从这姑娘进宫后,周府就派人送了银子进来,务必要对这姑娘下重手,这本是应当的事,蒋大头爽快应承下来,何曾想冒出一个昭阳公主来。
“交代什么?”蒋大头一点不慌,剔着牙,道:“人不是死了么,有什么好交代的?”
小黄门挠挠脑门,不解:“班头,这话小的不太明白……”
蒋班头道:“接她的车在承德门吧?”
“班头是想让她冻死在路上?”
“什么叫做我想让她冻死?雪是老天爷下的,与我有什么相干?”
蒋大头从其中一个银钱袋子里头掏出几颗碎银,丢给小黄门,吩咐道:“去吧,别误了时辰。”
公主希望她活,周府希望她死,上头也要交差,哪里都不好得罪。
“是,小的明白。”
人不是他打死的,公主府那边没法寻他的错处,人也已经死了,虽是死在路上但结果是一样的,上头那边要交差直接照实交上去就是,希望她活不成的也如了愿。
蒋大头自诩此事处理得十分妥当。
皇宫很大,来来往往许多人,扫雪的太监,捧盏的宫女,各有各的事,对于挽月也只是扫一眼,并没有多作注目。
悬于宫檐殿角的铃铎在风声里晃动,喑哑沉沉。
挽月穿过好几道宫门,身上的血一点一点渗出,单薄的衣裳黏在身上,又很快被凛冽的北风吹干,布料僵硬成片,使得她看起来愈发狼狈可怜。
承德门的御道前停着许多辆马车,那辆平顶青幕的马车就停在最末尾的栓马桩前。
一阵风突然灌进她领口,挽月忍不住抖了抖身子,正要再往前走时,承德门外停住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走下一位锦衣绣缎,身披大氅的贵妇人,正是周洛衡的母亲郑氏。
郑氏在女儿周书萤的搀扶下,缓缓下了车,本想直接入宫,却看到承德门外扶着墙,走一步缓一步的吴挽月。
周书萤首先震惊高声道:“吴挽月,你怎么这个鬼样子?离我们远点儿,真脏!”
说着搀过自己母亲走到另一边,嫌恶地看向那屁股和后背都洇着血迹的吴挽月,捂嘴道:“一股血腥味,臭死了。”
郑氏倒是沉稳很多,脸上显露出一瞬的震惊,旋即换上关系是神情,上前虚情假意地问道:“挽月,可还好些?”
今日她是来接儿子周洛衡回府的,若他一会儿出来,瞧见自己为难吴挽月,终究不太好,样子还是要做足的。
吴挽月不理会,深吸一口气,得了些力气再慢慢拖着步子往前。
“你个没教养的,我阿娘问你话呢!”
周书萤还要继续说时,墙垛上突然传来一声呵斥:“御道之内,不可大声喧哗!若是再犯,立即杖责!”
吓得她赶紧躲到郑氏身后,小声嘟囔:“阿娘,你看吴挽月那目中无人的样子,当自己还是吴家小娘子呢,要不是我们周府,她早就死在那些灾民手里了。”
郑氏拍拍周书萤的手,道:“一会儿在你哥哥面前,少说些这样的话。”
“知道了。”
挽月渐渐走远,离那辆平顶青幕的马车越来越近,她喘一口气,大步走上前。
“吁……”
一声马惊。
那平顶青幕的马车就倏地一下在她眼前溜走了,只剩下一阵风,哗啦啦刮起她的衣衫。
她负有重伤,根本迈不开步子追赶,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车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不见。
从宫里走到宫门已经竭尽她全身的力气,天色又渐渐黑沉,愈发肃冷,若再拖着这副半死不活的身子骨走到公主府,她大约是活不成了。
听闻人冻死之前会宽衣解带,想来着实不是一个体面的死法。
后头,周洛衡从宫门里走出来,很快就要望向这边。
挽月微微蹙眉,匆匆扫过众多马车,旋即择一辆银顶紫帷的钻了进去。
她钻的是马车后头的备箱,两个书箧大小,是用来装随行器具的,譬如马鞭、铁锹、备用的车辕、防滑的麻绳等,塞得满满当当,使得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狭小,无处容身。
幸得后车与前车相连处有一个口子,挽月使劲钻进去,爬至前车的软榻下边,才稍稍有容身的空间。
她蜷缩起来,脑袋埋在双膝之间,窝在角落里。
这驾马车宽敞而大气,其中置有方桌一张,桌上正温着一壶茶,咕噜咕噜的茶汤均匀地顶着茶盖,茶香与热气氤氲着车里,催人困乏。
不过半晌,一阵凛冽的寒风从车门涌来,淡淡的光亮也探到了挽月的眼前。
她透过软榻下方,只可瞥见到掀帘人的腰身,一条缀玉的蹀躞带束着他窄健的腰腹,左侧上挂着金纹紫鱼符,右侧悬着火石囊与透雕匕首。
还未算清此人官居几品,就听外头驾车的小厮道:“郎主,如何处置?”
那人问:“什么人?”并不在意的语气。
“昭阳公主府侍读,吴挽月。”小厮道。
挽月稍稍愕然,自己此时就像是戏台上的丑角,以为能瞒天过海,不曾想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看客眼皮子底下。
那人往车里淡声问话:“活的?”
小厮没回话,片刻,挽月意识到这话是问自己。
“没死。”她哑声回道。
既能开口,自然是会喘气。
“少见。”那人上了马车,径直坐在软榻上,斟了一盏茶兀自喝起来。
小厮旋即躬身探入车内,点亮车壁上挂着的烛灯。
车内霎时亮起,那人微微侧首,从袖中取出一卷折子细看。
小厮退下,放下帘子,听得一声“驾马”,车子缓缓前行。
不知这位官人到底是要她死还是要她活,半点声儿都不敢出,安静得如同一个被丢在角落的废纸团。
车内只有翻阅折子的簌簌细响,偶有食指轻叩茶桌,听起来像是在处理繁重的公务,无暇顾及其他。
挽月只能暗暗祈祷,希望他贵人多忘事,下车时不记得车上有个人。
这辆马车行得极其稳当,挽月本就困乏的身体愈发支撑不住,打了一个倦意深重的哈欠,不等马车停下,脑袋就已经不受控制地倒下,不偏不倚正好枕上那人的乌皮六合靴上。
她无知无觉,沉沉睡晕过去。
大雪愈发厚重,眼看着快到官邸,小厮问道:“郎主,官邸将至,要不将她扔在这里?”
此处离公主府有一段距离,天色已完全黑下来,又下着大雪,若无人发现,这位公主侍读多半是会冻死。
小厮拿不准主意。
车内人淡淡垂眸,只见靴面上的人还没醒,甚至还扯着他下裳盖在肩上,惯会享受的。
他手上继续翻阅手上的折子,随口道:“一个公主侍读罢了,扔公主府门外去。”
“是,要不要再给她留一盏灯?”
灯在夜里亮着,好让别人早些看见她,不至于冻死到天明才被发现。
“不必。”
“是。”
留灯虽是善举,但也会让旁人根据灯盏模样,猜出这位公主侍读今晚所乘的马车为郎主的马车,引来许多无端揣测,郎主素来厌恶这些。
更何况,郎主素来也不做什么善举。
小厮利索地套紧缰绳,掉头往安上门外大街的兴道坊去,并将那侍读丢在公主府不远处的墙角处。
旨意还未说完,昭阳公主就毫不在意地跨步离开,路过挽月身侧时,看她脸上泪痕重重,淡淡瞥一眼,轻蔑道:“演砸了吧?”
杖毙不过三百,这八百杖下去,这人早成肉泥了。
就凭她刚才编造的那些胡话,打成肉泥也不算冤枉。
挽月再次叩首:“谢陛下隆恩!”
皇宫东北角,肃杀之气甚重。
掌刑的内侍班头蒋大头裹着灰鼠外披,抱着暖炉坐在廊下,一面和身边的内侍黄门闲聊,一面数着落杖的次数。
“二!四!六!”
执杖的是两个小黄门,每人一次落一杖。
煞白的雪愈发厚重,扑簌扑簌地打在挽月的后背,早在议政殿前退去了夹袄,身上只穿着一件不算厚的墨青色圆领外袍,里头中衣也是薄薄一层。
她双手双脚被困在长而窄的刑凳上,如砧上鱼肉——冻住的鱼肉。
两根棍子抡下去,没有血渗出,重重的廷杖透过后脊,直达五脏六腑,还没二十下,口鼻间就涌上一阵血腥。
咽不下,吐不出来。
她的头断了似的耷拉在凳子上,双目昏白一片,耳边混混沌沌,听不清任何声音。
“公主殿下问你……”
忽有人声,像是悬崖上丢下的一根草绳。
挽月勉强拽住自己濒临昏厥的意识,竖起耳朵细听。
“公主命我寻一位父母亲友俱已亡故的侍读,一时间竟找不出合适的来,所以特命我来问,你可是父母亲友俱亡,可是孤身一人再无旁的牵扯?”
她抬起眼皮,看清眼前人身着的月白锦袄,便知是公主侍婢素罗。
公主改了主意。
她在殿上说的那些话,终是有那么一两句说进了昭阳公主的心里。
可见公主对这桩婚事嫌恶至极,但凡有机会推拒,都想要试一试,而她也终于可以从中求得一线生机。
“我……咳咳咳……”口中的血倒灌入喉咙,呛得挽月直咳。
素罗同那两个小黄门道:“扶她起来回话。”
“是。”
两个小黄门立即放下廷杖,将奄奄一息的挽月架着坐起来。
素罗道:“回话。”
挽月却摇头不言语,张口时,只有咿呀哑声。
素罗凑近,问她:“说不出话吗?”
挽月点头。
素罗无可奈何,转头问廊下的掌刑班头,“还有多少杖?”
“回素罗姑娘,还早着……”蒋大头看素罗眼色不对,忙拿了桌上一册子走下来,在她面前展开,说道:“素罗姑娘,你瞧瞧,这数都在上边记着儿呢!”
册子上密密麻麻画着圈,一圈为两下。
素罗不看,推到一边,问:“八百杖需多少时间?”
“怎么也得到酉时才完。”
“公主晚上读书,要她伺候磨墨。”
“素罗姑娘,这事可不是某能做主的,圣上旨意,这八百杖……”蒋大头一脸为难。
素罗从腰间取下一包碎银,递给蒋大头:“班头辛苦,这些钱拿去打酒喝。”
“素罗姑娘都这么说了,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是八百杖着实不少,再怎么仔细打,也总有个闪失的时候,更何况她这身子骨细细弱弱的……”
蒋大头是个谨慎的,这样的事他可不敢打包票,得把话说在前头,即使出了意外也与他无关。
“那就看她造化吧。”素罗道。
“得咧。”蒋大头笑嘻嘻地收了钱,冲那两个小黄门道:“听好了,慢慢打,别没轻没重的。”
很快,素罗走了,小黄门手上的刑棍再次打下来,轻飘飘无力,不痛不痒,就这么从晌午虚耗至酉时。
“打完了?”蒋大头美美地吃了两个时辰的酒饭,手上摸一嘴油,从廊屋里出来问话。
两个小黄门气喘吁吁,脸颊冻得皲裂,揉了揉酸疼的肩膀:“回禀蒋班头,打完了,整整八百杖。”
“去,松绑,放人。”
蒋大头这边才吩咐,庭中的小黄门就发现绑在长凳上的挽月冻僵了,忙惊声道:“蒋班头,不好了,她冻住了。”
“快快快,拿温水来缓一缓,可不能死在这儿了。”
两个小黄门使劲将挽月抬起来,往她身上泼了两大盆温水,见着她眼皮动了动,才放下水盆向蒋大头回话。
蒋大头用小指头扣着齿缝,一步一顿地走到她跟前,腰间的两个银钱袋子摇摇晃晃。
他问道:“醒了。”
挽月的脑袋点了点。
“昭阳公主命你回话,你且回去吧。”
挽月艰难地扯了扯没有知觉的嗓子:“嗯。”
“今儿个算你走运,有人保你,日后可别再往这里来了。”
挽月缓缓跪下,叩首谢恩:“多谢中贵人手下留情,挽月谨记在心。”
“起来吧。”蒋大头欣然地领了她这句谢恩,命她起身,道:“公主府的马车就在承德门外,你好生去吧。”
“是。”
挽月迈着僵硬的步子,缓缓挪到边上,手扶着墙面,踩在已经落得半寸厚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往前挪。
待她走远,小黄门凑上来,小声问蒋大头道:“蒋班头,八百杖下去人却还活着,不太好向上头交差吧?旁人肯定不说,周府那边花了银子,若知道下手轻了,难免要向我们发难。”
从这姑娘进宫后,周府就派人送了银子进来,务必要对这姑娘下重手,这本是应当的事,蒋大头爽快应承下来,何曾想冒出一个昭阳公主来。
“交代什么?”蒋大头一点不慌,剔着牙,道:“人不是死了么,有什么好交代的?”
小黄门挠挠脑门,不解:“班头,这话小的不太明白……”
蒋班头道:“接她的车在承德门吧?”
“班头是想让她冻死在路上?”
“什么叫做我想让她冻死?雪是老天爷下的,与我有什么相干?”
蒋大头从其中一个银钱袋子里头掏出几颗碎银,丢给小黄门,吩咐道:“去吧,别误了时辰。”
公主希望她活,周府希望她死,上头也要交差,哪里都不好得罪。
“是,小的明白。”
人不是他打死的,公主府那边没法寻他的错处,人也已经死了,虽是死在路上但结果是一样的,上头那边要交差直接照实交上去就是,希望她活不成的也如了愿。
蒋大头自诩此事处理得十分妥当。
皇宫很大,来来往往许多人,扫雪的太监,捧盏的宫女,各有各的事,对于挽月也只是扫一眼,并没有多作注目。
悬于宫檐殿角的铃铎在风声里晃动,喑哑沉沉。
挽月穿过好几道宫门,身上的血一点一点渗出,单薄的衣裳黏在身上,又很快被凛冽的北风吹干,布料僵硬成片,使得她看起来愈发狼狈可怜。
承德门的御道前停着许多辆马车,那辆平顶青幕的马车就停在最末尾的栓马桩前。
一阵风突然灌进她领口,挽月忍不住抖了抖身子,正要再往前走时,承德门外停住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走下一位锦衣绣缎,身披大氅的贵妇人,正是周洛衡的母亲郑氏。
郑氏在女儿周书萤的搀扶下,缓缓下了车,本想直接入宫,却看到承德门外扶着墙,走一步缓一步的吴挽月。
周书萤首先震惊高声道:“吴挽月,你怎么这个鬼样子?离我们远点儿,真脏!”
说着搀过自己母亲走到另一边,嫌恶地看向那屁股和后背都洇着血迹的吴挽月,捂嘴道:“一股血腥味,臭死了。”
郑氏倒是沉稳很多,脸上显露出一瞬的震惊,旋即换上关系是神情,上前虚情假意地问道:“挽月,可还好些?”
今日她是来接儿子周洛衡回府的,若他一会儿出来,瞧见自己为难吴挽月,终究不太好,样子还是要做足的。
吴挽月不理会,深吸一口气,得了些力气再慢慢拖着步子往前。
“你个没教养的,我阿娘问你话呢!”
周书萤还要继续说时,墙垛上突然传来一声呵斥:“御道之内,不可大声喧哗!若是再犯,立即杖责!”
吓得她赶紧躲到郑氏身后,小声嘟囔:“阿娘,你看吴挽月那目中无人的样子,当自己还是吴家小娘子呢,要不是我们周府,她早就死在那些灾民手里了。”
郑氏拍拍周书萤的手,道:“一会儿在你哥哥面前,少说些这样的话。”
“知道了。”
挽月渐渐走远,离那辆平顶青幕的马车越来越近,她喘一口气,大步走上前。
“吁……”
一声马惊。
那平顶青幕的马车就倏地一下在她眼前溜走了,只剩下一阵风,哗啦啦刮起她的衣衫。
她负有重伤,根本迈不开步子追赶,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车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不见。
从宫里走到宫门已经竭尽她全身的力气,天色又渐渐黑沉,愈发肃冷,若再拖着这副半死不活的身子骨走到公主府,她大约是活不成了。
听闻人冻死之前会宽衣解带,想来着实不是一个体面的死法。
后头,周洛衡从宫门里走出来,很快就要望向这边。
挽月微微蹙眉,匆匆扫过众多马车,旋即择一辆银顶紫帷的钻了进去。
她钻的是马车后头的备箱,两个书箧大小,是用来装随行器具的,譬如马鞭、铁锹、备用的车辕、防滑的麻绳等,塞得满满当当,使得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狭小,无处容身。
幸得后车与前车相连处有一个口子,挽月使劲钻进去,爬至前车的软榻下边,才稍稍有容身的空间。
她蜷缩起来,脑袋埋在双膝之间,窝在角落里。
这驾马车宽敞而大气,其中置有方桌一张,桌上正温着一壶茶,咕噜咕噜的茶汤均匀地顶着茶盖,茶香与热气氤氲着车里,催人困乏。
不过半晌,一阵凛冽的寒风从车门涌来,淡淡的光亮也探到了挽月的眼前。
她透过软榻下方,只可瞥见到掀帘人的腰身,一条缀玉的蹀躞带束着他窄健的腰腹,左侧上挂着金纹紫鱼符,右侧悬着火石囊与透雕匕首。
还未算清此人官居几品,就听外头驾车的小厮道:“郎主,如何处置?”
那人问:“什么人?”并不在意的语气。
“昭阳公主府侍读,吴挽月。”小厮道。
挽月稍稍愕然,自己此时就像是戏台上的丑角,以为能瞒天过海,不曾想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看客眼皮子底下。
那人往车里淡声问话:“活的?”
小厮没回话,片刻,挽月意识到这话是问自己。
“没死。”她哑声回道。
既能开口,自然是会喘气。
“少见。”那人上了马车,径直坐在软榻上,斟了一盏茶兀自喝起来。
小厮旋即躬身探入车内,点亮车壁上挂着的烛灯。
车内霎时亮起,那人微微侧首,从袖中取出一卷折子细看。
小厮退下,放下帘子,听得一声“驾马”,车子缓缓前行。
不知这位官人到底是要她死还是要她活,半点声儿都不敢出,安静得如同一个被丢在角落的废纸团。
车内只有翻阅折子的簌簌细响,偶有食指轻叩茶桌,听起来像是在处理繁重的公务,无暇顾及其他。
挽月只能暗暗祈祷,希望他贵人多忘事,下车时不记得车上有个人。
这辆马车行得极其稳当,挽月本就困乏的身体愈发支撑不住,打了一个倦意深重的哈欠,不等马车停下,脑袋就已经不受控制地倒下,不偏不倚正好枕上那人的乌皮六合靴上。
她无知无觉,沉沉睡晕过去。
大雪愈发厚重,眼看着快到官邸,小厮问道:“郎主,官邸将至,要不将她扔在这里?”
此处离公主府有一段距离,天色已完全黑下来,又下着大雪,若无人发现,这位公主侍读多半是会冻死。
小厮拿不准主意。
车内人淡淡垂眸,只见靴面上的人还没醒,甚至还扯着他下裳盖在肩上,惯会享受的。
他手上继续翻阅手上的折子,随口道:“一个公主侍读罢了,扔公主府门外去。”
“是,要不要再给她留一盏灯?”
灯在夜里亮着,好让别人早些看见她,不至于冻死到天明才被发现。
“不必。”
“是。”
留灯虽是善举,但也会让旁人根据灯盏模样,猜出这位公主侍读今晚所乘的马车为郎主的马车,引来许多无端揣测,郎主素来厌恶这些。
更何况,郎主素来也不做什么善举。
小厮利索地套紧缰绳,掉头往安上门外大街的兴道坊去,并将那侍读丢在公主府不远处的墙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