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艳阳天,蝉鸣知了声。
长安街头车水马龙,往来街贩吆喝,总角小童嬉闹,繁荣和气。如今漠北战事已平,四海太平、海晏河清,百姓更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今日是难得的好天气,长安城的百姓大多自发拥至城门口,张望着一行不远处慢步行来的军士,那一众个个瞧着人高马大,显是军中一个能撂倒十个的好手。
为首的却是一个瞧着不过十八九岁的少年。
那少年生的俊漠,一双凤眸瞧着深邃又夹着寒意,多年战场浸润,身遭都笼罩着一股煞气。一身绛紫骑装,瞧着利落干净。
他骑在通体乌黑的战马上,腰间佩着长剑。
偶有几个眼尖的人注意到那少年腰间挂着一个小巧精致却又有些被洗脱色的兰花样的香囊,倒是和少年浑身的气场截然不符。
这正是此次平定漠北战乱的镇北侯世子----覃淮。
三年前北狄来犯,先镇北侯夫妇和先世子战死,那时还是侯府二公子的覃淮临危受命,代父母兄长遗愿远赴漠北,平定战事。
镇北侯府世代驻守边关,已是百年世家。其威信名望早便不同凡响,而当时年仅十六岁的覃淮独身一人前往战场,更是让百姓们的崇敬达到了顶峰。
那可是侯府嫡系的最后一点血脉,便是寻常军户人家也不舍得让独子上战场的,更何况是镇北侯府这种有爵位承袭的勋贵人家。
如今大战告捷,北狄举国来降,许是圣上恩典,顾念镇北侯府不能绝后,特召覃淮回京,又说要给他寻一门亲事。
“主子,昨日宫里传了旨意,陛下念您路途劳累,便是回侯府拜见老太君后再休歇一夜,明早再进宫面圣也是好的。”说这话的是覃淮的亲随,名叫宁和,他的父亲从前是先镇北侯麾下大将。“眼下是先回府?”
“嗯,先回府拜见祖母,”覃淮在至亲出事前不过也是个长安城中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如今历练多年,添了几份沉稳,他蹙眉看着城门夹道欢迎的人群,道:“让兄弟们都小心着手里的家伙,别误伤了百姓。”
镇北侯府坐落在靠近皇城的位置,这一行军士若要回府,必然会途径樊楼。
樊楼曾是皇商李氏的产业,后来被原先的家主赠给了一位不知名的小辈。如今通长安城的贵胄人家都最喜来此处品鉴佳肴美酒,便说是城中最繁华又最有人气的酒楼也不为过。
顶楼雅间,一位女郎戴着帷帽,静静站在露台。
这女郎一身雪绸织锦裙,腰间束着卷云琉银带,楼高微风,薄纱轻拂,见其清丽容颜,朱唇皓齿,玉肌凝脂,乌发间有一枚精巧白兰玉簪,一双杏眸注视着绛紫身影,眼底是万千情愫。
“姑娘,您出府前是同主母说只来樊楼买果子的,眼下已是半个时辰,若再不回去,主母怕是又要责罚您了。”说话的丫鬟瞧着很是机灵,虽是奴婢,一身打扮不算浮华,却是实打实的好料子,已不亚于寻常人家的小姐。
见主子不回话,丫鬟似是急了,道:“您忘了上回不过晚回一刻钟,便被主母罚着跪了一夜的祠堂,姑娘,您膝上的伤现下还没好呢。”
“姑娘......”
“曾听先生说漠北日烈气寒,想来确实如此。”女郎怔目看着远处,喃喃道。
丫鬟是自幼跟在女郎身边的,自然明白女郎的心意。她不再出言催促,便噤声站在一旁,心中却是不平。
那位虽出身尊贵,却和姑娘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三年来姑娘不知费心思往漠北送了多少封信,便是一点回信也没见着的。
“芷儿,我们回罢。”看着一行人远去,女郎终是转过身,纤手攥紧了锦帕。
芷儿的担忧并无甚不妥,女郎甫一进府,便见着了母亲身边跟着的嬷嬷。
女郎一顿,又很快上前客气道:“见过嬷嬷。”
女郎是府中唯一的嫡出姑娘,嬷嬷对她自然是恭敬的,“姑娘可买到合口味的果子了?”
嬷嬷的目光落在芷儿手里攥着的几袋新鲜出炉的果子上。
“嗯,今日樊楼人多,是等了许久呢。”女郎柔声问道:“不知嬷嬷来,是母亲有事吩咐?还是...”
“主母只是遣老奴来瞧瞧姑娘是否回府,今日镇北侯世子回京,街上鱼龙混杂,姑娘一路行来可还平顺?”嬷嬷上了年岁,浑浊的眼眸满是试探之意。
“多谢母亲关怀,有芷儿陪着,自是一路安然的。”
随后女郎又佯作讶然:“我道今日樊楼怎的那么多人在露台站着张望呢,原是都去瞧镇北侯府的军士了呀。”
嬷嬷视线落在女郎脸上,见后者瞧着是一副茫然,她心里有了成算,便福身行礼告退道:“姑娘既回了府,老奴便去给主母回话了。”
“嬷嬷慢走。”女郎噙着淡漠的笑意。
女郎素来喜静,她的院子最为清幽,层层竹林之后,便赫然几个烫金大字----“蓝烟居”。
回了院子,总算是不必再端着。
女郎将帷帽递给芷儿,低声吩咐道:“拿一袋果子放在房内,剩下的拿去给葳蕤阁吧。”
想到年幼可爱的弟弟妹妹,女郎又开口吩咐道:“川儿和初儿都喜欢樊楼的桂枝糕,你多拿些去。”
汀儿同芷儿一样,都是女郎外祖特意为她寻来身手不凡的贴身女使。女郎年幼时曾在江南外祖家寄住数年,祖孙的情谊很是深厚。
“姑娘,这尚书府终究不自在。”芷儿原就是个俏皮的性子,她嘟嘟嘴,叫了汀儿出来拿了果子去葳蕤阁,又跟着女郎进了内院。
“也是苦了你们,”女郎行至屏风后的书案坐下,抬眸道,“我早已替你们脱了奴籍,若是来日你们有了好去处,只需知会我一声,自行离去便是。”
“姑娘,您别赶我们,我们是满心满意为您好,要跟着您的。”芷儿与女郎年岁相仿,很是忠心。她生怕主子误会,连忙道:“我们也只是关心您。”
女郎侧目望着院中蓬勃盛开的蕙兰,叹道:“他怎会容我离府。”
女郎口中的“他”,便是当今圣上最倚赖的兰尚书,本朝重臣大多世家出身,唯他出身寒门,一路摸爬滚打到从一品的位子,其中艰辛,由此可见其能力手腕。
而女郎正是尚书府中长女,闺名唤作兰沅念。
“姑娘,从前老大人还在时,只盼望您能过肆意顺心的日子,如今在这尚书府中,却是冷冰冰一片,尚书和主母不见得多关心您。”芷儿上前拿起墨锭轻轻磨着,道:“下月太子便要选侧妃,您也晓得尚书的意思。您难道当真要嫁?”
“太子贤德,军功累累,辅政多年,已是地位稳固。太子妃出身世家,又是丞相嫡女,且她已为太子诞下嫡长子。”兰沅念捻起摆在案上的账本,翻看两眼,心不在焉道:“我若真入了东宫,处境可想而知。”
“姑娘,您只需吩咐,我和汀儿便是拼了命也要将您送出长安城。”芷儿坚定道。
兰沅念面上还是挂着淡淡的笑,瞧着一副全然不在乎的模样,没再开口。
夜里,兰沅念在饭厅和父母嫡兄用过晚膳,便由汀儿陪着缓步迈向蓝烟居。
兰沅念的嫡兄年长她五岁,名唤兰青何。虽与她算不上亲近,但兰青何为人中直,素来是好相处的。
兰尚书并不沉迷女色,府中除了兰沅念的母亲,便只有一房妾室于氏。于氏向来安分,膝下一对龙凤胎,都不过才九岁。
因是天子近臣,尚书府无疑是偌大宏伟的,宅院很是雅致,周遭一应摆件都自有典故。从饭厅回蓝烟居,便都要走大半柱香的时间。
“姑娘,”汀儿比芷儿年长几岁,行事稳重得体。她打量着四周没人,低声问道:“太子选妃的事,您心中可有成算?”
踏入蓝烟居,汀儿合上院门,兰沅念这才悠悠开口道:“嫁不嫁的,哪里是我能说了算的。”
“念念要嫁谁?”一道身影不知从何处翻了进来,汀儿只暗叹其功法高深,连忙上前挡在兰沅念身前。
汀儿身量比兰沅念高些,正好挡住她的视线。
忽而听到一道男声,她只觉这声音有些熟悉,来不及多想,便被护在身后。
“二郎君?”汀儿眯了眯眼,她不可能不认得覃淮,只是多年未见,少年样貌比从前有些变化,又是黑夜,没法子确认罢了。
镇北侯府和尚书府交往虽不算熟络,但因着兰沅念的外祖从前是覃淮祖父的挚友,原先在李宅时,覃淮总喜欢同兰沅念来往。
“既认得我,还拦我作甚?”覃淮挑眉,方才看着兰沅念时眼底的暖意转瞬即逝,他统军三年,威压极盛,倒叫汀儿被瞧得心里发慌。
实际上,这位公子哥儿原先最喜欢翻自家姑娘的院子,不管是从前在李宅,还是后来回了尚书府。
偏这位公子身手又极好,芷儿为此勤练许久,却还是只能眼巴巴瞧着这郎君一次又一次不动声色的出现在自家姑娘房里。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姑娘已及笄,若下月太子选中了姑娘,来日便是皇室人,若此时不小心,日后传出了流言蜚语,哪里还有命活。
“郎君怕是不应在此时出现在尚书府。”汀儿拦在兰沅念身前,尽管她知道自己打不过面前这人。
兰沅念神色复杂,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若说郎君有意,过去三年她去信多封又一直杳无音讯。可若说他无意,他今日夜半似年少时翻来自己院子作甚。
覃淮虽行事不羁,却是个明白礼数的。镇北侯府家学颇严,也不会教导出夜半无端胡乱擅闯女郎宅院的无术纨绔。
“你拦不住我,若不想闹出动静,叫旁人看了去,便让开。”覃淮来时便发觉尚书府的侍卫身手不差,若此时和汀儿动起手来,难免会闹出些声响,引了人来。
两人对峙间,还是兰沅念先开口说了话。
“汀儿,劳烦你在屋外守着,我同淮...世子说几句话。”兰沅念捏了捏汀儿的手,暗示她放心,随后看着覃淮,道:“你随我进来吧。”
覃淮在听到小姑娘的称呼是明显的皱了皱眉,但他只当是兰沅念碍着汀儿在不好开口,便还是跟人进了内室。
似有若无的兰花香气萦绕在鼻间,屋内燃着烛光,兰沅念这才将人看清楚了些。
不似今日在樊楼时远远一望,如今两人之间不过一臂之距,漠北的风雪早已洗去少年稚气,如今宛若脱胎换骨,覃淮只站在这里,兰沅念便能想象出他在战场上厮杀时何等英姿飒爽。
眸光流转,她瞟见了覃淮腰间那枚熟悉的香囊。
那是多年前覃淮临去漠北那日,她追到城门送去的。
兰沅念那时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全然顾不上别的,只愣头青一般将香囊送了去,又因是偷偷跑出府中的,她全然没来得及观察少年的反应,便被汀儿使了轻功带走了。
可到了如今,他们都已是懂事的年纪。
覃淮不可能不知道女子赠男子香囊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兰沅念神色一动。
她自然是不愿意去东宫当侧妃的,可她已及笄,便是不那么快嫁人,若不想让长安城中人说闲话,也需得尽快定门亲事才行。
父亲虽打定了主意送她进东宫,可这事就算口头说好了,一时半会也定不下来。太子侧妃说来虽只是个妾,可也是正经要上皇家玉蝶的,便是前头合八字换庚帖纳吉纳征都需筹备数月。
何况兰沅念若真遂了皇帝的意嫁了太子,那皇帝定然也会给她该有的体面,除了太子妃的位分给不了,其余规格定然都能高则高。
既如此,不说告祭天地、通喻八方,便是那凤冠霞帔,也得缝制好几月的…..如此满打满算,怎么都能有六七个月的空子,这也足够她为自己寻门更称心的婚事了。
譬如面前的覃淮。
“念念.....”
“淮哥哥......”
两人斟酌半晌,却还是不约而同用了往日的称呼,他们相视一笑。
“念念,你先说。”覃淮看着兰沅念,眸底缱绻柔意。
“淮哥哥,三年不见,一切可还安好?”兰沅念道,“去岁年节送礼时我才去看望了老太君,想来你如今回了京,太君定然也是高兴极了。”
“嗯,一切安好。”覃淮和煦道,“北狄已平,日后若无战事,我应当也不会回漠北了。”
“那便好。”兰沅念弯眉笑着,她主动挑起话头:“下月太子选妃,父亲有意送我入东宫。”
覃淮闻言,垂在身侧的手握成拳。
“太子已有正妻,你父亲竟甘愿送你去做妾?”覃淮语气含着怒意。
太子侧妃听着尊贵,到底也只是个妾。
长安城中的贵胄人家多有傲气,何况兰尚书执掌吏部,已是从一品官员,风头无两。
其余五部尚书家的女儿,尤其是嫡出的姑娘,无论下嫁或是嫁了公爵贵胄,都是嫁去做正头娘子的,哪怕是嫁给齐王的户部尚书嫡女,也都是上了皇家玉蹀的正妃。
如今兰尚书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又是陛下亲信,兰沅念身为嫡长女,便是太子妃也做得。这兰尚书素来在外有宽和待人的美名,却不想竟也舍得送自己的女儿去做妾。
见人有了情绪,兰沅念心中便有了主意,她温声道,“你也知我寄住在外祖家多年,父亲从来和我不亲近。”
“念念,你不能嫁给他。我......”
“姑娘!”
覃淮话还没说完,便听到一阵女声。
两人皆一怔,循声望去,正见芷儿气吼吼站在门口,她身后跟着死死拽着她衣袖的汀儿。
“覃郎君,姑娘三年来给你寄了多少封信你都没个回音,怎还好意思来找她?!”芷儿平素行事虽机灵,脾气却一贯直来直去的,她将兰沅念视作亲姊妹,如今见了这‘负心汉’,当然气不打一处来。
因着是深夜,她也不敢嚷大声了,她压着声线警告道:“我和汀儿虽打不过你,却也不准你欺辱我们家姑娘!”
“......”
长安街头车水马龙,往来街贩吆喝,总角小童嬉闹,繁荣和气。如今漠北战事已平,四海太平、海晏河清,百姓更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今日是难得的好天气,长安城的百姓大多自发拥至城门口,张望着一行不远处慢步行来的军士,那一众个个瞧着人高马大,显是军中一个能撂倒十个的好手。
为首的却是一个瞧着不过十八九岁的少年。
那少年生的俊漠,一双凤眸瞧着深邃又夹着寒意,多年战场浸润,身遭都笼罩着一股煞气。一身绛紫骑装,瞧着利落干净。
他骑在通体乌黑的战马上,腰间佩着长剑。
偶有几个眼尖的人注意到那少年腰间挂着一个小巧精致却又有些被洗脱色的兰花样的香囊,倒是和少年浑身的气场截然不符。
这正是此次平定漠北战乱的镇北侯世子----覃淮。
三年前北狄来犯,先镇北侯夫妇和先世子战死,那时还是侯府二公子的覃淮临危受命,代父母兄长遗愿远赴漠北,平定战事。
镇北侯府世代驻守边关,已是百年世家。其威信名望早便不同凡响,而当时年仅十六岁的覃淮独身一人前往战场,更是让百姓们的崇敬达到了顶峰。
那可是侯府嫡系的最后一点血脉,便是寻常军户人家也不舍得让独子上战场的,更何况是镇北侯府这种有爵位承袭的勋贵人家。
如今大战告捷,北狄举国来降,许是圣上恩典,顾念镇北侯府不能绝后,特召覃淮回京,又说要给他寻一门亲事。
“主子,昨日宫里传了旨意,陛下念您路途劳累,便是回侯府拜见老太君后再休歇一夜,明早再进宫面圣也是好的。”说这话的是覃淮的亲随,名叫宁和,他的父亲从前是先镇北侯麾下大将。“眼下是先回府?”
“嗯,先回府拜见祖母,”覃淮在至亲出事前不过也是个长安城中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如今历练多年,添了几份沉稳,他蹙眉看着城门夹道欢迎的人群,道:“让兄弟们都小心着手里的家伙,别误伤了百姓。”
镇北侯府坐落在靠近皇城的位置,这一行军士若要回府,必然会途径樊楼。
樊楼曾是皇商李氏的产业,后来被原先的家主赠给了一位不知名的小辈。如今通长安城的贵胄人家都最喜来此处品鉴佳肴美酒,便说是城中最繁华又最有人气的酒楼也不为过。
顶楼雅间,一位女郎戴着帷帽,静静站在露台。
这女郎一身雪绸织锦裙,腰间束着卷云琉银带,楼高微风,薄纱轻拂,见其清丽容颜,朱唇皓齿,玉肌凝脂,乌发间有一枚精巧白兰玉簪,一双杏眸注视着绛紫身影,眼底是万千情愫。
“姑娘,您出府前是同主母说只来樊楼买果子的,眼下已是半个时辰,若再不回去,主母怕是又要责罚您了。”说话的丫鬟瞧着很是机灵,虽是奴婢,一身打扮不算浮华,却是实打实的好料子,已不亚于寻常人家的小姐。
见主子不回话,丫鬟似是急了,道:“您忘了上回不过晚回一刻钟,便被主母罚着跪了一夜的祠堂,姑娘,您膝上的伤现下还没好呢。”
“姑娘......”
“曾听先生说漠北日烈气寒,想来确实如此。”女郎怔目看着远处,喃喃道。
丫鬟是自幼跟在女郎身边的,自然明白女郎的心意。她不再出言催促,便噤声站在一旁,心中却是不平。
那位虽出身尊贵,却和姑娘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三年来姑娘不知费心思往漠北送了多少封信,便是一点回信也没见着的。
“芷儿,我们回罢。”看着一行人远去,女郎终是转过身,纤手攥紧了锦帕。
芷儿的担忧并无甚不妥,女郎甫一进府,便见着了母亲身边跟着的嬷嬷。
女郎一顿,又很快上前客气道:“见过嬷嬷。”
女郎是府中唯一的嫡出姑娘,嬷嬷对她自然是恭敬的,“姑娘可买到合口味的果子了?”
嬷嬷的目光落在芷儿手里攥着的几袋新鲜出炉的果子上。
“嗯,今日樊楼人多,是等了许久呢。”女郎柔声问道:“不知嬷嬷来,是母亲有事吩咐?还是...”
“主母只是遣老奴来瞧瞧姑娘是否回府,今日镇北侯世子回京,街上鱼龙混杂,姑娘一路行来可还平顺?”嬷嬷上了年岁,浑浊的眼眸满是试探之意。
“多谢母亲关怀,有芷儿陪着,自是一路安然的。”
随后女郎又佯作讶然:“我道今日樊楼怎的那么多人在露台站着张望呢,原是都去瞧镇北侯府的军士了呀。”
嬷嬷视线落在女郎脸上,见后者瞧着是一副茫然,她心里有了成算,便福身行礼告退道:“姑娘既回了府,老奴便去给主母回话了。”
“嬷嬷慢走。”女郎噙着淡漠的笑意。
女郎素来喜静,她的院子最为清幽,层层竹林之后,便赫然几个烫金大字----“蓝烟居”。
回了院子,总算是不必再端着。
女郎将帷帽递给芷儿,低声吩咐道:“拿一袋果子放在房内,剩下的拿去给葳蕤阁吧。”
想到年幼可爱的弟弟妹妹,女郎又开口吩咐道:“川儿和初儿都喜欢樊楼的桂枝糕,你多拿些去。”
汀儿同芷儿一样,都是女郎外祖特意为她寻来身手不凡的贴身女使。女郎年幼时曾在江南外祖家寄住数年,祖孙的情谊很是深厚。
“姑娘,这尚书府终究不自在。”芷儿原就是个俏皮的性子,她嘟嘟嘴,叫了汀儿出来拿了果子去葳蕤阁,又跟着女郎进了内院。
“也是苦了你们,”女郎行至屏风后的书案坐下,抬眸道,“我早已替你们脱了奴籍,若是来日你们有了好去处,只需知会我一声,自行离去便是。”
“姑娘,您别赶我们,我们是满心满意为您好,要跟着您的。”芷儿与女郎年岁相仿,很是忠心。她生怕主子误会,连忙道:“我们也只是关心您。”
女郎侧目望着院中蓬勃盛开的蕙兰,叹道:“他怎会容我离府。”
女郎口中的“他”,便是当今圣上最倚赖的兰尚书,本朝重臣大多世家出身,唯他出身寒门,一路摸爬滚打到从一品的位子,其中艰辛,由此可见其能力手腕。
而女郎正是尚书府中长女,闺名唤作兰沅念。
“姑娘,从前老大人还在时,只盼望您能过肆意顺心的日子,如今在这尚书府中,却是冷冰冰一片,尚书和主母不见得多关心您。”芷儿上前拿起墨锭轻轻磨着,道:“下月太子便要选侧妃,您也晓得尚书的意思。您难道当真要嫁?”
“太子贤德,军功累累,辅政多年,已是地位稳固。太子妃出身世家,又是丞相嫡女,且她已为太子诞下嫡长子。”兰沅念捻起摆在案上的账本,翻看两眼,心不在焉道:“我若真入了东宫,处境可想而知。”
“姑娘,您只需吩咐,我和汀儿便是拼了命也要将您送出长安城。”芷儿坚定道。
兰沅念面上还是挂着淡淡的笑,瞧着一副全然不在乎的模样,没再开口。
夜里,兰沅念在饭厅和父母嫡兄用过晚膳,便由汀儿陪着缓步迈向蓝烟居。
兰沅念的嫡兄年长她五岁,名唤兰青何。虽与她算不上亲近,但兰青何为人中直,素来是好相处的。
兰尚书并不沉迷女色,府中除了兰沅念的母亲,便只有一房妾室于氏。于氏向来安分,膝下一对龙凤胎,都不过才九岁。
因是天子近臣,尚书府无疑是偌大宏伟的,宅院很是雅致,周遭一应摆件都自有典故。从饭厅回蓝烟居,便都要走大半柱香的时间。
“姑娘,”汀儿比芷儿年长几岁,行事稳重得体。她打量着四周没人,低声问道:“太子选妃的事,您心中可有成算?”
踏入蓝烟居,汀儿合上院门,兰沅念这才悠悠开口道:“嫁不嫁的,哪里是我能说了算的。”
“念念要嫁谁?”一道身影不知从何处翻了进来,汀儿只暗叹其功法高深,连忙上前挡在兰沅念身前。
汀儿身量比兰沅念高些,正好挡住她的视线。
忽而听到一道男声,她只觉这声音有些熟悉,来不及多想,便被护在身后。
“二郎君?”汀儿眯了眯眼,她不可能不认得覃淮,只是多年未见,少年样貌比从前有些变化,又是黑夜,没法子确认罢了。
镇北侯府和尚书府交往虽不算熟络,但因着兰沅念的外祖从前是覃淮祖父的挚友,原先在李宅时,覃淮总喜欢同兰沅念来往。
“既认得我,还拦我作甚?”覃淮挑眉,方才看着兰沅念时眼底的暖意转瞬即逝,他统军三年,威压极盛,倒叫汀儿被瞧得心里发慌。
实际上,这位公子哥儿原先最喜欢翻自家姑娘的院子,不管是从前在李宅,还是后来回了尚书府。
偏这位公子身手又极好,芷儿为此勤练许久,却还是只能眼巴巴瞧着这郎君一次又一次不动声色的出现在自家姑娘房里。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姑娘已及笄,若下月太子选中了姑娘,来日便是皇室人,若此时不小心,日后传出了流言蜚语,哪里还有命活。
“郎君怕是不应在此时出现在尚书府。”汀儿拦在兰沅念身前,尽管她知道自己打不过面前这人。
兰沅念神色复杂,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若说郎君有意,过去三年她去信多封又一直杳无音讯。可若说他无意,他今日夜半似年少时翻来自己院子作甚。
覃淮虽行事不羁,却是个明白礼数的。镇北侯府家学颇严,也不会教导出夜半无端胡乱擅闯女郎宅院的无术纨绔。
“你拦不住我,若不想闹出动静,叫旁人看了去,便让开。”覃淮来时便发觉尚书府的侍卫身手不差,若此时和汀儿动起手来,难免会闹出些声响,引了人来。
两人对峙间,还是兰沅念先开口说了话。
“汀儿,劳烦你在屋外守着,我同淮...世子说几句话。”兰沅念捏了捏汀儿的手,暗示她放心,随后看着覃淮,道:“你随我进来吧。”
覃淮在听到小姑娘的称呼是明显的皱了皱眉,但他只当是兰沅念碍着汀儿在不好开口,便还是跟人进了内室。
似有若无的兰花香气萦绕在鼻间,屋内燃着烛光,兰沅念这才将人看清楚了些。
不似今日在樊楼时远远一望,如今两人之间不过一臂之距,漠北的风雪早已洗去少年稚气,如今宛若脱胎换骨,覃淮只站在这里,兰沅念便能想象出他在战场上厮杀时何等英姿飒爽。
眸光流转,她瞟见了覃淮腰间那枚熟悉的香囊。
那是多年前覃淮临去漠北那日,她追到城门送去的。
兰沅念那时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全然顾不上别的,只愣头青一般将香囊送了去,又因是偷偷跑出府中的,她全然没来得及观察少年的反应,便被汀儿使了轻功带走了。
可到了如今,他们都已是懂事的年纪。
覃淮不可能不知道女子赠男子香囊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兰沅念神色一动。
她自然是不愿意去东宫当侧妃的,可她已及笄,便是不那么快嫁人,若不想让长安城中人说闲话,也需得尽快定门亲事才行。
父亲虽打定了主意送她进东宫,可这事就算口头说好了,一时半会也定不下来。太子侧妃说来虽只是个妾,可也是正经要上皇家玉蝶的,便是前头合八字换庚帖纳吉纳征都需筹备数月。
何况兰沅念若真遂了皇帝的意嫁了太子,那皇帝定然也会给她该有的体面,除了太子妃的位分给不了,其余规格定然都能高则高。
既如此,不说告祭天地、通喻八方,便是那凤冠霞帔,也得缝制好几月的…..如此满打满算,怎么都能有六七个月的空子,这也足够她为自己寻门更称心的婚事了。
譬如面前的覃淮。
“念念.....”
“淮哥哥......”
两人斟酌半晌,却还是不约而同用了往日的称呼,他们相视一笑。
“念念,你先说。”覃淮看着兰沅念,眸底缱绻柔意。
“淮哥哥,三年不见,一切可还安好?”兰沅念道,“去岁年节送礼时我才去看望了老太君,想来你如今回了京,太君定然也是高兴极了。”
“嗯,一切安好。”覃淮和煦道,“北狄已平,日后若无战事,我应当也不会回漠北了。”
“那便好。”兰沅念弯眉笑着,她主动挑起话头:“下月太子选妃,父亲有意送我入东宫。”
覃淮闻言,垂在身侧的手握成拳。
“太子已有正妻,你父亲竟甘愿送你去做妾?”覃淮语气含着怒意。
太子侧妃听着尊贵,到底也只是个妾。
长安城中的贵胄人家多有傲气,何况兰尚书执掌吏部,已是从一品官员,风头无两。
其余五部尚书家的女儿,尤其是嫡出的姑娘,无论下嫁或是嫁了公爵贵胄,都是嫁去做正头娘子的,哪怕是嫁给齐王的户部尚书嫡女,也都是上了皇家玉蹀的正妃。
如今兰尚书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又是陛下亲信,兰沅念身为嫡长女,便是太子妃也做得。这兰尚书素来在外有宽和待人的美名,却不想竟也舍得送自己的女儿去做妾。
见人有了情绪,兰沅念心中便有了主意,她温声道,“你也知我寄住在外祖家多年,父亲从来和我不亲近。”
“念念,你不能嫁给他。我......”
“姑娘!”
覃淮话还没说完,便听到一阵女声。
两人皆一怔,循声望去,正见芷儿气吼吼站在门口,她身后跟着死死拽着她衣袖的汀儿。
“覃郎君,姑娘三年来给你寄了多少封信你都没个回音,怎还好意思来找她?!”芷儿平素行事虽机灵,脾气却一贯直来直去的,她将兰沅念视作亲姊妹,如今见了这‘负心汉’,当然气不打一处来。
因着是深夜,她也不敢嚷大声了,她压着声线警告道:“我和汀儿虽打不过你,却也不准你欺辱我们家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