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淮晓得这丫鬟是兰沅念心腹,如今被指着鼻子骂,便也不恼。只是他蹙着眉,沉声道:“信?什么信?”
这小丫鬟看着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不像是无中生有。而若兰沅念当真在过去三年来信数封,他又缘何一封没收到。
他身边的亲随大多都是从小跟着他在侯府长大的家生子,大都是清楚兰沅念在他心中的分量的,倘若得了信,绝计不可能瞒而不报。
如此说来,难道是祖母…..
覃淮眸光微沉,拇指摩挲着腰间挂着的香囊。
芷儿虽硬气,气势却压不过覃淮这位久经沙场的少年将军,如今覃淮不过问了句话,便让芷儿觉着有几分嗬人。
不过她便是认怂的退了几步,拉了汀儿在面前挡着,还是小声嘀咕道:“谁知不是在装呢。”
在场四人,除兰沅念外,都是练家子。
芷儿这喃喃自语再小声,却还是被覃淮听了个干净。覃淮第一反应看向兰沅念,见姑娘似是被勾起旧事的缘故,眼角有些微红,瞧着很是委屈。
他撇了汀儿一眼,后者会意,便利落的趁那丫鬟不注意点了她的穴,拖着那人很快离开了。
走时还识趣的合上了门。
“念念,我当真从未收到过你的信。”覃淮这才上前一步,温声解释道:“我回府便让宁和仔细去查。”
兰沅念只低垂着头,她那时才回京城不久,外祖常年在外奔波经商,行踪成迷,唯有覃淮常悄悄来尚书府看她,加上那时年少,做起事儿来也是颇为不顾后果的。
十九岁的覃淮已比她高出许多了,他们离的很近,兰沅念抬头看他都要费些力。
兰沅念素来被教导矜持守礼,从未和除去父兄以外的男子离得这样近,她攥紧了手,纤白的手心被挠的微红,忐忑开口:“那…..你….你是怎么想的?”
“别攥。”覃淮上前一步握住兰沅念紧扣着的手,他动作轻柔。
他对兰沅念的心思,这些年他身边的人都清楚得明镜一般。三年前他决意前往漠北时,便已想请求祖母来尚书府定下婚约。
只是那时祖母说,不知他此去是凶是吉,倘若出事,岂不是连累了兰沅念,纵是退了婚约后再与旁人结亲,没得叫人说闲话。
漠北苦寒,不比京城繁华,北狄人全民皆兵,打起仗来更是凶悍。
他的父母、兄长都战死在那里,他背负着自己的使命,苦苦蛰伏三年,带着覃家军打了数百场战役,终是手刃仇敌,只可惜幕后之人尚还未揪出…..
不过…..如今得胜归来,自然也是要完成当年未尽之事。
当然也要娶到在他心尖上多年的姑娘。
见覃淮只是在捏揉着自己的掌心,大掌夹着茧,带着暖意,阵阵痒觉蔓延,屋内置着几盆琉璃盛的冰块,本是凉爽惬意的,兰沅念却觉得燥热脸红。
夏夜里便是希瑟竹林随着微风晃动的细琐声响,伴着几声蝉鸣。
兰沅念倒觉得此时安静极了,宛若能听见两颗心跳动的声音。
过了半晌,被攥的通红的手心慢慢恢复如常,兰沅念脸烫着微微抬眸。
少年的样貌生的极好,几年风霜,添了些硬朗,如今烛光映照,几分光晕,他薄唇微抿,眉间舒展。
覃淮并没有松开兰沅念的手,反而将她摁在软榻坐下,他半蹲下身,抬手轻理着兰沅念耳边的碎发,视线撇过姑娘发间那枚他亲手雕刻的白兰玉簪,柔声道:“我想着……你将会是我覃淮的妻。”
兰沅念原不是个矫情的姑娘,她在看到覃淮腰间的香囊时心中已大约有了成算,只是少年郎的情谊真诚又美好,她非草木,鼻尖一股酸意,难以压抑的泪珠终于溢出眼眶。
“莫哭。”覃淮见小姑娘哭了起来,又起身和兰沅念并肩坐着,伸手将人揽入怀中,另一只手拿出怀中巾帕替她擦着眼泪。
兰沅念身子一僵。
覃淮年长她三岁,自然懂事也比她早。他们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分,往日也多顾忌男女大防,鲜有这般亲密的举动。
她蓦的想起多年前…..
十一年前,兰尚书还只是吏部的一位小侍郎,当时的吏部尚书有意为难,趁着一次差事未能办的尽美,便被那尚书借口调到潮州。
潮州气候恶劣湿热,并不宜居。
兰沅念那时只有四岁,又是女郎,兰尚书夫妇自不愿让她跟着一道去,因着兰沅念的祖父祖母早逝,夫妇二人便商量着将她送到兰夫人的母家借住几年——也就是远在江南的皇商李氏。
本朝商人地位并不高,但这李氏一脉颇有些不同,最初原是有先祖做了大官的,虽说后来家道中落,但凭着千丝万缕的人脉,也逐渐和朝廷建立起一条稳固的交易链。
兰尚书夫妇当时决意将兰沅念送往李宅,也是打量着万一日后被贬或是遭罪,李氏有能力保下她,并替她寻个好前程。
只是兰沅念初到李宅,便被李老夫人连连挖苦,当家主母都不看重她这个表姑娘,李宅的人又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瞧着兰尚书被调到潮州,怕是永无出头之日,哪里还把她当回事。
这位李老夫人便是兰沅念的外祖母。
只因当年兰沅念出生时,兰沅念的姨母,便是兰夫人的嫡亲妹妹、后来嫁到长陵伯爵府做大娘子的赵李氏——也正临产,不过那男胎诞下便没了气儿。
李老夫人素来偏爱幼女,为此难过许久,只道是兰沅念克了她那未出生的表弟。
因着那段时日李老大人在外做生意,当家的自然只有李老夫人一人。赵李氏虽嫁的伯爵府,夫君却是个愚孝迂腐的,整日守着爵位游手好闲、妻妾成群,因此,她很是嫉妒自己的姐姐竟嫁的个能力出众又内宅平稳的郎君。
兰沅念从前都跟着父母远居京城,便是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面的,好容易得了机会,赵李氏哪里能放过。
于是,便特意挑了个寒风刺骨的冰雪天,吩咐府中人将兰沅念锁在后院假山旁的柴房里。
那处寂静,少有人来往,兰沅念那时不过四岁,便是有意唤人,也很快体力不支,晕倒在冰窟似的小屋里。
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只记得自己也落入了一个如今日般这样温暖的怀抱。
那日她从昏迷中醒来,便瞧见外祖身旁站着一位俊俏的小郎君,那小郎君穿了件月白卷云的褂子,外罩白玉狐裘,头戴金丝软纱小冠,眉目间满是英气。
才从漠北做完军粮生意赶回来的外祖告诉她,这位小郎君是他挚友的孙子,名唤覃淮,便是这位小郎君领着养了多年的胡犬及时找到了她。
外祖说,覃淮从此便是她的救命恩人,日后无论是身在李宅还是兰府,都应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时隔多年,覃淮竟又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想着倒是有些凑巧。
“这都是我的错,倘若我能早早让祖母来订下亲事,你便不会受这些委屈了。”覃淮柔声哄道:“莫要再难过了,嗯?”
“可…可这是圣上的意思。”兰沅念耳边是覃淮有力的心跳声,她语调婉转,掩面哽咽道,“太子妃是阮氏女,圣上早便忌惮以阮氏为首的世家多年,不过是瞧着父亲出身寒门又颇为信任父亲,便想让我嫁去东宫制衡几分。”
覃淮闻言,神色晦暗不明。
兰沅念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朝中事,瞧着是兰尚书平日没少花心思教导的。
可若真心疼自己的女儿,将来只嫁去个知根底门当户对的人家也尽够了,何须同她提起这些错综复杂的事。
他顿了片刻,缓缓道:“阮氏势大,却到底只是文臣。”
覃将兰沅念从怀里捞出来坐正,轻笑道:“念念如此聪慧,不妨猜猜,眼下宫中那位最为忌惮的人会是谁呢?”
兰沅念懵然摇了摇头,她的确没想到这一层。
“覃氏一脉世代镇守边疆,威望甚高,”覃淮顿了顿,漫不经心道:“如今我掌管北境五万铁骑,又立了这样大的军功……为君者,难道不该更顾忌我这个武将吗?”
覃淮三年来远离权力中枢,本该是鲜少知道朝中事的,可他却分析的头头是道:“太子生母出自南诏云氏,哪怕其举族男丁在多年前南蛮之战中皆数身亡,只余了女眷,却也并非毫无助力。”
“况他并不是庸碌之辈,阮氏虽是百年世家,势力盘根错杂,但既结了姻亲,他并非不能借此拿捏住他们。”
许是方才语气太过板正,覃淮放轻了语调,施施然道:“我就不一样了,整个镇北侯府就我和祖母二人。想来你也听说了,陛下此番允我回京,是要我承袭爵位再寻门亲事的。”
“镇北侯爵位依礼制是正一品,若要婚配,怎么说也该在内阁中枢官员家中选一位姑娘才是。”覃淮似安慰似解释说了一大段话,终于将话挑到了重头戏上,“放眼整个中枢,哪里有比兰尚书这位天子宠臣更值得信赖的臣子?”
覃淮抬手似幼时点点兰沅念微红鼻尖,道,“今日眼睛都哭红了,回头让你的丫鬟煮几个鸡蛋来敷敷。”
听了覃淮这一番话,兰沅念却不再开口了,她秀眉微颤,垂眸出神。
其实太子如今地位稳固,若当真嫁给他做侧妃,来日待皇帝崩逝,若有恩宠,或是得一二子嗣傍身,也是能讨个有封号的贵妃来当当的。
父亲给自己谋了这样一条前路,并不算全然未替她着想。
可假如真似覃淮方才所说,皇帝有心监探镇北侯府,她要是真得了圣上赐婚嫁去了,日后兰尚书是否会听从天子吩咐,命她在府中做些对覃淮有害之事…..
纵使她下不去手,可届时她已进了镇北侯府,皇帝或兰尚书塞几个得力的奴仆或是眼线进来难道还是个难事?
想到这里,兰沅念忽而将手从覃淮掌中抽出。
晚膳时分父亲再提起入东宫的事,言语间已是颇有几分定下此事的意思。可今夜覃淮蓦的出现,道出了情谊,又忽而牵扯出那么大一堆事情,的确是让她心潮涌动。
比起已有妻儿又素未谋面的太子,兰沅念当然更愿意嫁给相识多年又情意相通的覃淮。
可若这个念头会给覃淮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她虽带着算计之心,但也做不到无端害了覃淮。
她做不到恩将仇报。
小姑娘动作兀然,神色慌张,片刻间已和他拉开两三步的距离。
覃淮见此,面上的笑意淡了几分。
漠北三载,他一心扑在军务上,只偶尔在祖母的来信中寻到兰沅念的近况。
是了,倒是他疏忽,三年过去,他已不是惯会被父兄庇护的侯府二公子,兰沅念…….自然也不再是那个无忧无邪的姑娘了。
转念间,小姑娘已退至窗台边。
入了夜,白日里暖阳映照下的地气终是散了些,屋外月光清冷,习习凉风吹拂,洁白澄明的光亮透进屋内,映得那发间的白兰玉簪更是皎瑕。
覃淮还是坐在软榻上,他眸光凝和,兰沅念一袭月兰衣袍,不知是因着烛火还是月光,总觉模糊又疏离。
兰沅念心中思绪不断,她只感到无力。
良久,她背过身去,瞧着屋外漆黑夜色,倾吐浊气,颤着声线道:“我兴许…..并非是你良配。”
这小丫鬟看着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不像是无中生有。而若兰沅念当真在过去三年来信数封,他又缘何一封没收到。
他身边的亲随大多都是从小跟着他在侯府长大的家生子,大都是清楚兰沅念在他心中的分量的,倘若得了信,绝计不可能瞒而不报。
如此说来,难道是祖母…..
覃淮眸光微沉,拇指摩挲着腰间挂着的香囊。
芷儿虽硬气,气势却压不过覃淮这位久经沙场的少年将军,如今覃淮不过问了句话,便让芷儿觉着有几分嗬人。
不过她便是认怂的退了几步,拉了汀儿在面前挡着,还是小声嘀咕道:“谁知不是在装呢。”
在场四人,除兰沅念外,都是练家子。
芷儿这喃喃自语再小声,却还是被覃淮听了个干净。覃淮第一反应看向兰沅念,见姑娘似是被勾起旧事的缘故,眼角有些微红,瞧着很是委屈。
他撇了汀儿一眼,后者会意,便利落的趁那丫鬟不注意点了她的穴,拖着那人很快离开了。
走时还识趣的合上了门。
“念念,我当真从未收到过你的信。”覃淮这才上前一步,温声解释道:“我回府便让宁和仔细去查。”
兰沅念只低垂着头,她那时才回京城不久,外祖常年在外奔波经商,行踪成迷,唯有覃淮常悄悄来尚书府看她,加上那时年少,做起事儿来也是颇为不顾后果的。
十九岁的覃淮已比她高出许多了,他们离的很近,兰沅念抬头看他都要费些力。
兰沅念素来被教导矜持守礼,从未和除去父兄以外的男子离得这样近,她攥紧了手,纤白的手心被挠的微红,忐忑开口:“那…..你….你是怎么想的?”
“别攥。”覃淮上前一步握住兰沅念紧扣着的手,他动作轻柔。
他对兰沅念的心思,这些年他身边的人都清楚得明镜一般。三年前他决意前往漠北时,便已想请求祖母来尚书府定下婚约。
只是那时祖母说,不知他此去是凶是吉,倘若出事,岂不是连累了兰沅念,纵是退了婚约后再与旁人结亲,没得叫人说闲话。
漠北苦寒,不比京城繁华,北狄人全民皆兵,打起仗来更是凶悍。
他的父母、兄长都战死在那里,他背负着自己的使命,苦苦蛰伏三年,带着覃家军打了数百场战役,终是手刃仇敌,只可惜幕后之人尚还未揪出…..
不过…..如今得胜归来,自然也是要完成当年未尽之事。
当然也要娶到在他心尖上多年的姑娘。
见覃淮只是在捏揉着自己的掌心,大掌夹着茧,带着暖意,阵阵痒觉蔓延,屋内置着几盆琉璃盛的冰块,本是凉爽惬意的,兰沅念却觉得燥热脸红。
夏夜里便是希瑟竹林随着微风晃动的细琐声响,伴着几声蝉鸣。
兰沅念倒觉得此时安静极了,宛若能听见两颗心跳动的声音。
过了半晌,被攥的通红的手心慢慢恢复如常,兰沅念脸烫着微微抬眸。
少年的样貌生的极好,几年风霜,添了些硬朗,如今烛光映照,几分光晕,他薄唇微抿,眉间舒展。
覃淮并没有松开兰沅念的手,反而将她摁在软榻坐下,他半蹲下身,抬手轻理着兰沅念耳边的碎发,视线撇过姑娘发间那枚他亲手雕刻的白兰玉簪,柔声道:“我想着……你将会是我覃淮的妻。”
兰沅念原不是个矫情的姑娘,她在看到覃淮腰间的香囊时心中已大约有了成算,只是少年郎的情谊真诚又美好,她非草木,鼻尖一股酸意,难以压抑的泪珠终于溢出眼眶。
“莫哭。”覃淮见小姑娘哭了起来,又起身和兰沅念并肩坐着,伸手将人揽入怀中,另一只手拿出怀中巾帕替她擦着眼泪。
兰沅念身子一僵。
覃淮年长她三岁,自然懂事也比她早。他们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分,往日也多顾忌男女大防,鲜有这般亲密的举动。
她蓦的想起多年前…..
十一年前,兰尚书还只是吏部的一位小侍郎,当时的吏部尚书有意为难,趁着一次差事未能办的尽美,便被那尚书借口调到潮州。
潮州气候恶劣湿热,并不宜居。
兰沅念那时只有四岁,又是女郎,兰尚书夫妇自不愿让她跟着一道去,因着兰沅念的祖父祖母早逝,夫妇二人便商量着将她送到兰夫人的母家借住几年——也就是远在江南的皇商李氏。
本朝商人地位并不高,但这李氏一脉颇有些不同,最初原是有先祖做了大官的,虽说后来家道中落,但凭着千丝万缕的人脉,也逐渐和朝廷建立起一条稳固的交易链。
兰尚书夫妇当时决意将兰沅念送往李宅,也是打量着万一日后被贬或是遭罪,李氏有能力保下她,并替她寻个好前程。
只是兰沅念初到李宅,便被李老夫人连连挖苦,当家主母都不看重她这个表姑娘,李宅的人又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瞧着兰尚书被调到潮州,怕是永无出头之日,哪里还把她当回事。
这位李老夫人便是兰沅念的外祖母。
只因当年兰沅念出生时,兰沅念的姨母,便是兰夫人的嫡亲妹妹、后来嫁到长陵伯爵府做大娘子的赵李氏——也正临产,不过那男胎诞下便没了气儿。
李老夫人素来偏爱幼女,为此难过许久,只道是兰沅念克了她那未出生的表弟。
因着那段时日李老大人在外做生意,当家的自然只有李老夫人一人。赵李氏虽嫁的伯爵府,夫君却是个愚孝迂腐的,整日守着爵位游手好闲、妻妾成群,因此,她很是嫉妒自己的姐姐竟嫁的个能力出众又内宅平稳的郎君。
兰沅念从前都跟着父母远居京城,便是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面的,好容易得了机会,赵李氏哪里能放过。
于是,便特意挑了个寒风刺骨的冰雪天,吩咐府中人将兰沅念锁在后院假山旁的柴房里。
那处寂静,少有人来往,兰沅念那时不过四岁,便是有意唤人,也很快体力不支,晕倒在冰窟似的小屋里。
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只记得自己也落入了一个如今日般这样温暖的怀抱。
那日她从昏迷中醒来,便瞧见外祖身旁站着一位俊俏的小郎君,那小郎君穿了件月白卷云的褂子,外罩白玉狐裘,头戴金丝软纱小冠,眉目间满是英气。
才从漠北做完军粮生意赶回来的外祖告诉她,这位小郎君是他挚友的孙子,名唤覃淮,便是这位小郎君领着养了多年的胡犬及时找到了她。
外祖说,覃淮从此便是她的救命恩人,日后无论是身在李宅还是兰府,都应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时隔多年,覃淮竟又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想着倒是有些凑巧。
“这都是我的错,倘若我能早早让祖母来订下亲事,你便不会受这些委屈了。”覃淮柔声哄道:“莫要再难过了,嗯?”
“可…可这是圣上的意思。”兰沅念耳边是覃淮有力的心跳声,她语调婉转,掩面哽咽道,“太子妃是阮氏女,圣上早便忌惮以阮氏为首的世家多年,不过是瞧着父亲出身寒门又颇为信任父亲,便想让我嫁去东宫制衡几分。”
覃淮闻言,神色晦暗不明。
兰沅念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朝中事,瞧着是兰尚书平日没少花心思教导的。
可若真心疼自己的女儿,将来只嫁去个知根底门当户对的人家也尽够了,何须同她提起这些错综复杂的事。
他顿了片刻,缓缓道:“阮氏势大,却到底只是文臣。”
覃将兰沅念从怀里捞出来坐正,轻笑道:“念念如此聪慧,不妨猜猜,眼下宫中那位最为忌惮的人会是谁呢?”
兰沅念懵然摇了摇头,她的确没想到这一层。
“覃氏一脉世代镇守边疆,威望甚高,”覃淮顿了顿,漫不经心道:“如今我掌管北境五万铁骑,又立了这样大的军功……为君者,难道不该更顾忌我这个武将吗?”
覃淮三年来远离权力中枢,本该是鲜少知道朝中事的,可他却分析的头头是道:“太子生母出自南诏云氏,哪怕其举族男丁在多年前南蛮之战中皆数身亡,只余了女眷,却也并非毫无助力。”
“况他并不是庸碌之辈,阮氏虽是百年世家,势力盘根错杂,但既结了姻亲,他并非不能借此拿捏住他们。”
许是方才语气太过板正,覃淮放轻了语调,施施然道:“我就不一样了,整个镇北侯府就我和祖母二人。想来你也听说了,陛下此番允我回京,是要我承袭爵位再寻门亲事的。”
“镇北侯爵位依礼制是正一品,若要婚配,怎么说也该在内阁中枢官员家中选一位姑娘才是。”覃淮似安慰似解释说了一大段话,终于将话挑到了重头戏上,“放眼整个中枢,哪里有比兰尚书这位天子宠臣更值得信赖的臣子?”
覃淮抬手似幼时点点兰沅念微红鼻尖,道,“今日眼睛都哭红了,回头让你的丫鬟煮几个鸡蛋来敷敷。”
听了覃淮这一番话,兰沅念却不再开口了,她秀眉微颤,垂眸出神。
其实太子如今地位稳固,若当真嫁给他做侧妃,来日待皇帝崩逝,若有恩宠,或是得一二子嗣傍身,也是能讨个有封号的贵妃来当当的。
父亲给自己谋了这样一条前路,并不算全然未替她着想。
可假如真似覃淮方才所说,皇帝有心监探镇北侯府,她要是真得了圣上赐婚嫁去了,日后兰尚书是否会听从天子吩咐,命她在府中做些对覃淮有害之事…..
纵使她下不去手,可届时她已进了镇北侯府,皇帝或兰尚书塞几个得力的奴仆或是眼线进来难道还是个难事?
想到这里,兰沅念忽而将手从覃淮掌中抽出。
晚膳时分父亲再提起入东宫的事,言语间已是颇有几分定下此事的意思。可今夜覃淮蓦的出现,道出了情谊,又忽而牵扯出那么大一堆事情,的确是让她心潮涌动。
比起已有妻儿又素未谋面的太子,兰沅念当然更愿意嫁给相识多年又情意相通的覃淮。
可若这个念头会给覃淮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她虽带着算计之心,但也做不到无端害了覃淮。
她做不到恩将仇报。
小姑娘动作兀然,神色慌张,片刻间已和他拉开两三步的距离。
覃淮见此,面上的笑意淡了几分。
漠北三载,他一心扑在军务上,只偶尔在祖母的来信中寻到兰沅念的近况。
是了,倒是他疏忽,三年过去,他已不是惯会被父兄庇护的侯府二公子,兰沅念…….自然也不再是那个无忧无邪的姑娘了。
转念间,小姑娘已退至窗台边。
入了夜,白日里暖阳映照下的地气终是散了些,屋外月光清冷,习习凉风吹拂,洁白澄明的光亮透进屋内,映得那发间的白兰玉簪更是皎瑕。
覃淮还是坐在软榻上,他眸光凝和,兰沅念一袭月兰衣袍,不知是因着烛火还是月光,总觉模糊又疏离。
兰沅念心中思绪不断,她只感到无力。
良久,她背过身去,瞧着屋外漆黑夜色,倾吐浊气,颤着声线道:“我兴许…..并非是你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