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绯头七已过,梁州的百姓自发为她食素祈愿了五日。这年的朝灯节时,满湖的花灯上皆是百姓为她写下的祈愿。楚含章拥着顾容瑾,望着湖上飘着的盏盏花灯,夫妻二人心里温暖至极。
朝灯节方过,清溪王府便举府搬离,走的那日白露街上每家每户都为他们送行。不论是妇孺老幼,俱跟在车后,一路送出了城门。
梁州刺史也在送行的人中,遥望那车马远去,叹道:“这一去,也不知何时能再见!”
此番离去,世上再无江南梁州清溪王,只有东启太傅楚含章。
只愿故人安好,余生有再见之期。
大军凯旋,清溪王世子率军归朝,他身骑神骏,披银甲,佩长剑,意气风发。
走时无人识他,归来已扬名天下。如今,帝阙无人不知他楚翊则。
有女子掩面向他掷去香囊锦帕,他骑在马上一一收下,归笼在马鞍上,遇到街边有卖竹篮的,侧身伸臂,一并放在了竹篮里。
而后策马飞掠,扬长而去,几息之间便只余一道残影。
几名将士在后面傻了眼,有他的亲信道:“楚将军跑得未免太快了些!”
有人接话:“不跑怕是要被姑娘们的帕子埋了!”
几位老将提着缰绳,大笑几声,望着那策马离去的少年郎,有几分怅惘,纷纷开始忆往昔,“想当年我也是掷果盈车的英武少年郎啊!现在是老了啊!”
“你再英武哪里比得过翊则这般模样的!”
“哈哈哈,确是如此!”
“如今当朝将士是没有比得过他的了,当年军中可是有比得过小楚将军的。”
几名年轻的将士闻言,皆好奇问道:“何人?”
一位老将军环视周遭熙熙攘攘的街道,回想当年被众星捧月的少年郎,眼露叹惋,道:“前天狼营主帅,成昭殿下。”
几名将士噤声,脸上的笑容也收回了。
他们自参军之始,便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也曾彻夜参读军书追溯他的战绩过往。
先帝的大皇子,当朝摄政长公主的胞兄,他的死因已然传遍东启,大军一路行来,自是也听闻不少。
原先的主帅死于非命,他的旧部也是憋着一腔愤怒,只等回朝后再向仇人发难。
清河门前,两列雁字羽衣卫候了多时,银甲的将军勒马回首,乌墨的眸静如沉璧。
他自若地停在众人目光所及处,坦然受人瞩目,不卑不亢,圆融自如。
大抵,这便是楚家嫡子该有的风范吧。
奉命接应藏身于百姓中的慕容家臣心想。
同出一门,都是楚太傅教养出来的,与成昭殿下有五分相似也不奇怪。
只是,不知长公主见到此人会作何感想。
金銮殿内,百官齐声向长公主道贺:大军凯旋,社稷安稳,国祚绵长。
龙椅空悬,谛兰长公主坐于一旁的琉璃绿金凤座上,淡笑颔首,扬手示意众臣平身。
廷尉走上前,上奏近日重查一件旧案的结果,身后一众人面色各异。凤座上的长公主漫不经心地睨过来,她细长的眉斜斜上挑,眉尾一截染着绯色的妆,晕得眉眼愈发艳丽。眸光流转间,盛气逼人。
她手里拨着碧玺十八子捻珠,颇有兴味地看了眼几个心虚低头的朝臣,揶揄道:“邹爱卿,沂歌台倾倒伤民之事,本宫见你对廷尉的重审结果格外上心,不若与本宫说说你的高见?”
刑部尚书邹裕腿软得险些没站稳,背后出了一把冷汗,他俯身长拜道:“禀殿下,廷尉明察秋毫,令人信服,臣钦佩。”
谛兰嗤笑一声,瞥来的一眼慑人至极,“本宫记得当初沂歌台修葺之事是由你的高足全权负责的。”
邹裕“咚”地双膝一弯跪下,顶着一脑门子冷汗稽首道:“殿下,沂歌台主事裴灵钧曾是微臣学生不错,可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况且微臣不过是因与裴家旧交才收他做了挂名的弟子,只教了他数月,裴灵钧之后的事都与微臣无关啊!”
谛兰乜了眼廷尉,后者会意开口:“殿下,臣重理此案时访了一位裴家旧仆,微臣有幸听了一件趣闻。”
左相看过来,笑道:“能让陆大人说上一个‘趣’字的,想来会是很有意思的事。”
廷尉道:“那裴家老仆从前是居清侯府二小姐,即楚太傅夫人的乳母,后来犯了盗窃罪被驱逐出府,离府时楚夫人念及情分交与了卖身契,且给了足够她后半辈子的银两。微臣在乡下一处庄子里拜访她时,她因多年心怀内疚郁郁不振之下吐露心声。沂歌台修葺主事的是当时的工部侍郎,裴家二爷独子裴灵钧。这位裴侍郎向来自傲,时常苛责工匠,修葺期间出过几回不大不小的事,全由裴家主明里暗里帮着给解决了。他能力平平,却也是个手段狠的,人品低劣可唯有一人他视若珍宝,便是他的堂妹,裴家主的独女,灵姝。正因为这裴灵姝爱而不得,与裴灵钧哭诉,让裴灵钧因为要为她报仇而费尽心思害了一人,让那人全族为先帝放逐。”
廷尉字字铿锵,“那人桃李满天下,仁德之名声冠帝阙,侍君以忠,待友以诚,为一挚友不惜以命相搏,为此遭先帝冷落,可终是未被舍弃。若非裴灵钧得人指点精心布下欺君之局,煞费苦心谗诬于他,如今东启朝中怎会失去一个肱骨之臣,殿下初初摄政时身后怎会空落无依?”
邹尚书抖着唇瞪着他,色厉内荏道:“陆纵,你休要胡言!楚氏满族罪臣,是先帝亲判遣他们南下,永世不得回朝的,你如今还要为他说话,是也想被连坐吗?”
陆廷尉讽笑,那头左相摩挲两下下颌,转眼看向邹尚书,慢悠悠开口:“邹尚书是还在梦中吗?新年已过,现今是东启昭和三年间。”
顺安帝的时代过了,现在是谛兰长公主的天下,她论谁无罪谁便无罪。
谛兰冷眼望着刑部尚书陡然惊醒面如土色,眸子里如同朔风浮雪,“陆卿,你继续。”
陆纵恭谨一揖,道:“裴家老仆说,那裴灵姝爱慕楚太傅多年,可一直求而不得。楚太傅与居清侯府二小姐青梅竹马,自然而然两家定了亲。楚太傅成婚半年后,曾被裴灵钧多番相邀清谈一场,几次推辞不过只好应邀,谁料他的一次赴约成了他日后被诬陷贪墨枉法的证据。沂歌台因筑基不稳而倾颓,伤亡近百民众,先帝大怒要严惩相关人士,裴灵钧状告太傅逼迫他借修葺之机贪墨公款。他的物证是从夏府搜出来的一万两黄金,人证便是他二人那次会面的酒楼仆役,作证说曾亲眼见过裴灵钧跪地求饶,请楚太傅放过他。”
陆纵忆起自己查到的真相,几乎难以忍住愤怒,“臣已将那名仆役寻到押在诏狱,他经不住严刑已将真相和盘托出,他受裴灵钧威胁伪作假证。至于物证,不若请邹大人今日来自陈真相!”
闻言,邹裕颤巍巍抬头,已经给吓得几近昏过去,谛兰招手召了两名羽衣卫,一左一右架住他,她冷声:“邹大人是想现在自己说,还是到了鸾宫让本宫请你说?”
邹裕猛地一激灵,青瓦门后百级白玉阶之上的那座宫殿是皇城之最,然在他眼中可比人间炼狱。
广睦王如何死的,他如何会不清楚?他若真要去了鸾宫便是求死都不得。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臣说,臣现在就说!”他不再做无畏挣扎,全盘陈述了当年的真相。
“那万两黄金......是裴家主和裴灵钧放在夏府来诬陷楚太傅的。其中还亏得有广睦王和启天司副司的帮助,那万两黄金才成功被挪置。而后,便是臣......”邹尚书吞了口唾沫,忐忑地窥一眼长公主的神色,瞬间冷汗直流。
“臣......臣诓了楚太傅。臣派人去送信,说臣查到了可以给夏公翻案的有利证据,约太傅戌时于夏府详谈。太傅应邀后,广睦王便直奔先帝处,给太傅扣上了贪墨的罪名。因此太傅一入府,便被早早埋伏好了白燕羽衣卫擒住打入了诏狱。而后,人证物证俱在......先帝都没有给楚太傅辩白的机会就定罪了。”
时隔七年,谛兰终是得到了一个确切真相。
楚太傅,楚含章,蒙冤七年,背井离乡,裴灵钧害他是为裴灵姝报仇,可楚含章何错之有?
“臣有罪!臣知错!”
谛兰看着底下叩首认错的人,凉凉嗤笑,“罪?你什么罪?”
邹裕一听她笑就知晓自己完了,立时老泪纵横,哭求道:“殿下饶命啊!臣不该受人蒙骗去害楚太傅!是臣听信了他们的话,他们说只要让太傅离开帝阙,臣就可以拿到八千两黄金。是臣错了,臣利欲熏心才害了太傅!”
谛兰唇边掀起愈发浓烈的讥诮,她眼角眉梢红了一片,心里冰川焰火两处极端交杂在一起,开始侵蚀她的理智,眼前天旋地转。
绛螭发觉她不对劲,连忙弯腰一手扶住她的背,谛兰将将稳住倾倒的身子,恨不得将邹裕和启天司余孽一并绞杀了。
有朝臣提问:“可广睦王和启天司是为何要害楚太傅?”
他刚发问,陆廷尉便沉声回答他了:“楚太傅何故遭先帝冷落的你是忘了?他为夏公翻案不惜开罪先帝,多年来抽丝剥茧几乎就要将那些躲在暗处的害虫寻出来了,那群人必然要阻止他。裴氏这么好一个棋子不好生利用更待何时?”
陆纵一番话说得露骨直接,平素寡言的人今日一开口便是唇枪舌剑,不论对象,让人不敢回应。
提问的那人讪讪闭嘴,左相适时地出来,道:“殿下圣明重查旧案,陆大人火眼金睛为楚太傅昭雪。如今广睦王与启天司均已伏法,裴灵钧也因殿前失仪早已被先帝下令贬为庶人发配北疆,至于邹大人......”
“西南一带长年风沙,民不聊生,近日植培苑轮换,邹大人不若就跟着一道去吧。”左奕提议。
邹裕一听,脑袋里嗡嗡地响。植培苑,朝廷派去驻守在西南培育绿植抵御风沙的队伍,长年顶着暴风和黄沙在大漠边界守着树林,真真人间疾苦。
再苦至少是保住命了。他再一叩首,“罪臣愿去西南,替殿下分忧,将功折罪!”
谛兰心里一阵躁郁,蹙眉:“便按左相的意思,把人押走。”
左奕的意思她明白,重查先帝亲判的旧案已然引起了纷议,刑部尚书邹裕虽说德不配位,可到底是一位老臣,朝中不乏交好的大臣,若真要为此再处决了他,怕是要招来“滥杀”的骂名。
邹裕被两名羽衣卫带离,一名御前内官。
疾步从殿外走来,躬身道:“启禀殿下,楚氏一族已抵达帝阙,楚太傅现已候在殿外。”
百官顿时屏息,暗里心思百转。
谛兰精神稍稍恢复,正色吐出一个字:“宣。”
朝灯节方过,清溪王府便举府搬离,走的那日白露街上每家每户都为他们送行。不论是妇孺老幼,俱跟在车后,一路送出了城门。
梁州刺史也在送行的人中,遥望那车马远去,叹道:“这一去,也不知何时能再见!”
此番离去,世上再无江南梁州清溪王,只有东启太傅楚含章。
只愿故人安好,余生有再见之期。
大军凯旋,清溪王世子率军归朝,他身骑神骏,披银甲,佩长剑,意气风发。
走时无人识他,归来已扬名天下。如今,帝阙无人不知他楚翊则。
有女子掩面向他掷去香囊锦帕,他骑在马上一一收下,归笼在马鞍上,遇到街边有卖竹篮的,侧身伸臂,一并放在了竹篮里。
而后策马飞掠,扬长而去,几息之间便只余一道残影。
几名将士在后面傻了眼,有他的亲信道:“楚将军跑得未免太快了些!”
有人接话:“不跑怕是要被姑娘们的帕子埋了!”
几位老将提着缰绳,大笑几声,望着那策马离去的少年郎,有几分怅惘,纷纷开始忆往昔,“想当年我也是掷果盈车的英武少年郎啊!现在是老了啊!”
“你再英武哪里比得过翊则这般模样的!”
“哈哈哈,确是如此!”
“如今当朝将士是没有比得过他的了,当年军中可是有比得过小楚将军的。”
几名年轻的将士闻言,皆好奇问道:“何人?”
一位老将军环视周遭熙熙攘攘的街道,回想当年被众星捧月的少年郎,眼露叹惋,道:“前天狼营主帅,成昭殿下。”
几名将士噤声,脸上的笑容也收回了。
他们自参军之始,便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也曾彻夜参读军书追溯他的战绩过往。
先帝的大皇子,当朝摄政长公主的胞兄,他的死因已然传遍东启,大军一路行来,自是也听闻不少。
原先的主帅死于非命,他的旧部也是憋着一腔愤怒,只等回朝后再向仇人发难。
清河门前,两列雁字羽衣卫候了多时,银甲的将军勒马回首,乌墨的眸静如沉璧。
他自若地停在众人目光所及处,坦然受人瞩目,不卑不亢,圆融自如。
大抵,这便是楚家嫡子该有的风范吧。
奉命接应藏身于百姓中的慕容家臣心想。
同出一门,都是楚太傅教养出来的,与成昭殿下有五分相似也不奇怪。
只是,不知长公主见到此人会作何感想。
金銮殿内,百官齐声向长公主道贺:大军凯旋,社稷安稳,国祚绵长。
龙椅空悬,谛兰长公主坐于一旁的琉璃绿金凤座上,淡笑颔首,扬手示意众臣平身。
廷尉走上前,上奏近日重查一件旧案的结果,身后一众人面色各异。凤座上的长公主漫不经心地睨过来,她细长的眉斜斜上挑,眉尾一截染着绯色的妆,晕得眉眼愈发艳丽。眸光流转间,盛气逼人。
她手里拨着碧玺十八子捻珠,颇有兴味地看了眼几个心虚低头的朝臣,揶揄道:“邹爱卿,沂歌台倾倒伤民之事,本宫见你对廷尉的重审结果格外上心,不若与本宫说说你的高见?”
刑部尚书邹裕腿软得险些没站稳,背后出了一把冷汗,他俯身长拜道:“禀殿下,廷尉明察秋毫,令人信服,臣钦佩。”
谛兰嗤笑一声,瞥来的一眼慑人至极,“本宫记得当初沂歌台修葺之事是由你的高足全权负责的。”
邹裕“咚”地双膝一弯跪下,顶着一脑门子冷汗稽首道:“殿下,沂歌台主事裴灵钧曾是微臣学生不错,可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况且微臣不过是因与裴家旧交才收他做了挂名的弟子,只教了他数月,裴灵钧之后的事都与微臣无关啊!”
谛兰乜了眼廷尉,后者会意开口:“殿下,臣重理此案时访了一位裴家旧仆,微臣有幸听了一件趣闻。”
左相看过来,笑道:“能让陆大人说上一个‘趣’字的,想来会是很有意思的事。”
廷尉道:“那裴家老仆从前是居清侯府二小姐,即楚太傅夫人的乳母,后来犯了盗窃罪被驱逐出府,离府时楚夫人念及情分交与了卖身契,且给了足够她后半辈子的银两。微臣在乡下一处庄子里拜访她时,她因多年心怀内疚郁郁不振之下吐露心声。沂歌台修葺主事的是当时的工部侍郎,裴家二爷独子裴灵钧。这位裴侍郎向来自傲,时常苛责工匠,修葺期间出过几回不大不小的事,全由裴家主明里暗里帮着给解决了。他能力平平,却也是个手段狠的,人品低劣可唯有一人他视若珍宝,便是他的堂妹,裴家主的独女,灵姝。正因为这裴灵姝爱而不得,与裴灵钧哭诉,让裴灵钧因为要为她报仇而费尽心思害了一人,让那人全族为先帝放逐。”
廷尉字字铿锵,“那人桃李满天下,仁德之名声冠帝阙,侍君以忠,待友以诚,为一挚友不惜以命相搏,为此遭先帝冷落,可终是未被舍弃。若非裴灵钧得人指点精心布下欺君之局,煞费苦心谗诬于他,如今东启朝中怎会失去一个肱骨之臣,殿下初初摄政时身后怎会空落无依?”
邹尚书抖着唇瞪着他,色厉内荏道:“陆纵,你休要胡言!楚氏满族罪臣,是先帝亲判遣他们南下,永世不得回朝的,你如今还要为他说话,是也想被连坐吗?”
陆廷尉讽笑,那头左相摩挲两下下颌,转眼看向邹尚书,慢悠悠开口:“邹尚书是还在梦中吗?新年已过,现今是东启昭和三年间。”
顺安帝的时代过了,现在是谛兰长公主的天下,她论谁无罪谁便无罪。
谛兰冷眼望着刑部尚书陡然惊醒面如土色,眸子里如同朔风浮雪,“陆卿,你继续。”
陆纵恭谨一揖,道:“裴家老仆说,那裴灵姝爱慕楚太傅多年,可一直求而不得。楚太傅与居清侯府二小姐青梅竹马,自然而然两家定了亲。楚太傅成婚半年后,曾被裴灵钧多番相邀清谈一场,几次推辞不过只好应邀,谁料他的一次赴约成了他日后被诬陷贪墨枉法的证据。沂歌台因筑基不稳而倾颓,伤亡近百民众,先帝大怒要严惩相关人士,裴灵钧状告太傅逼迫他借修葺之机贪墨公款。他的物证是从夏府搜出来的一万两黄金,人证便是他二人那次会面的酒楼仆役,作证说曾亲眼见过裴灵钧跪地求饶,请楚太傅放过他。”
陆纵忆起自己查到的真相,几乎难以忍住愤怒,“臣已将那名仆役寻到押在诏狱,他经不住严刑已将真相和盘托出,他受裴灵钧威胁伪作假证。至于物证,不若请邹大人今日来自陈真相!”
闻言,邹裕颤巍巍抬头,已经给吓得几近昏过去,谛兰招手召了两名羽衣卫,一左一右架住他,她冷声:“邹大人是想现在自己说,还是到了鸾宫让本宫请你说?”
邹裕猛地一激灵,青瓦门后百级白玉阶之上的那座宫殿是皇城之最,然在他眼中可比人间炼狱。
广睦王如何死的,他如何会不清楚?他若真要去了鸾宫便是求死都不得。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臣说,臣现在就说!”他不再做无畏挣扎,全盘陈述了当年的真相。
“那万两黄金......是裴家主和裴灵钧放在夏府来诬陷楚太傅的。其中还亏得有广睦王和启天司副司的帮助,那万两黄金才成功被挪置。而后,便是臣......”邹尚书吞了口唾沫,忐忑地窥一眼长公主的神色,瞬间冷汗直流。
“臣......臣诓了楚太傅。臣派人去送信,说臣查到了可以给夏公翻案的有利证据,约太傅戌时于夏府详谈。太傅应邀后,广睦王便直奔先帝处,给太傅扣上了贪墨的罪名。因此太傅一入府,便被早早埋伏好了白燕羽衣卫擒住打入了诏狱。而后,人证物证俱在......先帝都没有给楚太傅辩白的机会就定罪了。”
时隔七年,谛兰终是得到了一个确切真相。
楚太傅,楚含章,蒙冤七年,背井离乡,裴灵钧害他是为裴灵姝报仇,可楚含章何错之有?
“臣有罪!臣知错!”
谛兰看着底下叩首认错的人,凉凉嗤笑,“罪?你什么罪?”
邹裕一听她笑就知晓自己完了,立时老泪纵横,哭求道:“殿下饶命啊!臣不该受人蒙骗去害楚太傅!是臣听信了他们的话,他们说只要让太傅离开帝阙,臣就可以拿到八千两黄金。是臣错了,臣利欲熏心才害了太傅!”
谛兰唇边掀起愈发浓烈的讥诮,她眼角眉梢红了一片,心里冰川焰火两处极端交杂在一起,开始侵蚀她的理智,眼前天旋地转。
绛螭发觉她不对劲,连忙弯腰一手扶住她的背,谛兰将将稳住倾倒的身子,恨不得将邹裕和启天司余孽一并绞杀了。
有朝臣提问:“可广睦王和启天司是为何要害楚太傅?”
他刚发问,陆廷尉便沉声回答他了:“楚太傅何故遭先帝冷落的你是忘了?他为夏公翻案不惜开罪先帝,多年来抽丝剥茧几乎就要将那些躲在暗处的害虫寻出来了,那群人必然要阻止他。裴氏这么好一个棋子不好生利用更待何时?”
陆纵一番话说得露骨直接,平素寡言的人今日一开口便是唇枪舌剑,不论对象,让人不敢回应。
提问的那人讪讪闭嘴,左相适时地出来,道:“殿下圣明重查旧案,陆大人火眼金睛为楚太傅昭雪。如今广睦王与启天司均已伏法,裴灵钧也因殿前失仪早已被先帝下令贬为庶人发配北疆,至于邹大人......”
“西南一带长年风沙,民不聊生,近日植培苑轮换,邹大人不若就跟着一道去吧。”左奕提议。
邹裕一听,脑袋里嗡嗡地响。植培苑,朝廷派去驻守在西南培育绿植抵御风沙的队伍,长年顶着暴风和黄沙在大漠边界守着树林,真真人间疾苦。
再苦至少是保住命了。他再一叩首,“罪臣愿去西南,替殿下分忧,将功折罪!”
谛兰心里一阵躁郁,蹙眉:“便按左相的意思,把人押走。”
左奕的意思她明白,重查先帝亲判的旧案已然引起了纷议,刑部尚书邹裕虽说德不配位,可到底是一位老臣,朝中不乏交好的大臣,若真要为此再处决了他,怕是要招来“滥杀”的骂名。
邹裕被两名羽衣卫带离,一名御前内官。
疾步从殿外走来,躬身道:“启禀殿下,楚氏一族已抵达帝阙,楚太傅现已候在殿外。”
百官顿时屏息,暗里心思百转。
谛兰精神稍稍恢复,正色吐出一个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