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28年,王守仁再次平定西南叛乱,次年病逝于归乡途中。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华山仙门。
一药鼎之旁,一老头正在翻阅一本丹药典籍。而那个年轻人,正在帮其整理药草。
“于垒,龙场家那小娃儿,最近在思过崖上呆了那么久,都在干什么呢?”
“回禀师父,徒儿没好靠近,远远看过几眼,好像在向剑派弟子套取剑艺呢!”
“哦?当真稀奇,不去好好专研他师祖向我讨要的《九华剑诀》,剑派剑术有甚好学的?”
“师祖不知,玉飞师弟,好像正是授了剑派之人《九华剑诀》,与其共论剑道呢!”
那老头有些怒了:“简直是胡闹,不知轻重!”
但那年轻人赶紧来宽慰了:“师父且放宽心,玉飞师弟只传了剑诀上篇,而且所传之人亦是仙门选定剑派继承之人。此外,那风不扬师兄的遗物,好像也被玉飞师弟得到了......”
老头听闻这个消息,一下就消了怒气,反倒沉默了起来了,良久才开口道:“这样也好......也算替我,也替我那世俗的徒弟,又了了一段因果吧!”
......
玉飞别了今狐冲,就直接离开华山了。自然也不知道,他无形之中,还替华山仙门做了一件好事儿。还做了好事儿不留名地,既替自己,也替别人了了一段因果。
不过玉飞离开华山以后,并没有直接南下打道回府。而是稍稍绕了一下,取道终南山。瞻仰一下道教全真派的圣地。
自己从家往西安、往贺兰山赶的时候,遇到名山圣地,可都是礼节性地稍稍绕开了的。没想到现在一放慢行程,放松游历,就收获不小。而既然终南山与华山只隔日许路程,就自然乐得一并游览一下,万一另有机缘呢。
因此,玉飞到了终南山地界以后,就同自己在华山时一样,降落于地,徒步游览了。
不过,头几日,他还是先找一处僻静之地,整理一下近日观摩今狐冲使用《九华剑诀》所得。自己费尽心机得来,时间一长忘却了就不好了。
玉飞熟练《九华剑诀》三年有余,自然不能真忘。但理解和使用还是有一定距离,要做到手上也熟悉,还是必须要动手才行。他和今狐冲在一起的时候,可是一直端着架子,没敢动手的!
何况,玉飞还想融合田伯光“快打”的风格。自己出招还没有女人快,可是一直让他耿耿于怀的,何况这女人还是自己心动的!在别人面前,头都抬不起来,还怎么亲近?
所以玉飞就结合自己新得的领悟,以及又快又准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苦练起来了,每日都练到自己手臂酸麻才肯罢休!甚至体力不支后,又交替调剂练习飞剑之法,不让自己每日功课落下。
《九华剑诀》的飞剑篇,本来就是同人界篇一脉相承的,玉飞的飞剑之术也因此又多多少少有些进步!
......
浙江,绍兴,一座坟前。坟前碑,上书“王阳明先生之墓”七个大字。
今日不是什么祭祀节日,坟前竟也燃起了香蜡纸草,甚至还有一坛好酒。是陈涛真人带来的。宣恩县城的事情办完以后,他就来了。
毕竟都三十多年没见了。看到坟墓,不禁让陈涛真人,勾起一幕幕往日画面。
五十个年头之前,他才玉飞般大小。那时,师傅的座下,就还只有他和王力真人呢。对那个向师傅求学而来的,年过三十穿着破麻衣的落魄驿丞,本没有什么好感,还嘲笑他是老骥伏枥呢。而且师傅还要自己二人叫他大师兄,当真是一百个不愿意。
那时,性情温和的师兄,对付自己这些调皮师弟,就很有一套呢!师兄只和师祖谈学问,竟然也能在修炼上对自己指点得头头是道,自己才从此对师兄刮目相看吧!
朝夕相处,一晃就是五年!
后来师兄与师祖争吵而走,师兄那句“神仙罔顾苍生,匹夫胸怀世人”,年少时的自己听了,都觉得热血沸腾。从此,对师兄的胸怀也是更加钦佩。
——愿为世人堕凡尘!连师祖都说,道祖转世为老子在人间传道,金蝉子转世为唐三藏西天取经,也无外乎如是了!
自己在修炼一途迷茫了之后,不是还因此去偷偷追随过师兄么!做那凡夫俗子,征战沙场,平定叛乱。那时多么羡慕他的意气风发!
是在归家途中,眼睁睁看着师兄病逝,自己才又重归于道吧!如此结局,又该如何评判,哪种道,才更加正确呢?
......
用短暂的生命,将道传于世人。或求得长生,投身于探究宇宙的本源大道。
哪一途,才是大道?
其实,如同师祖与师兄两人这般配合,不才是最好的么?或者,又如汉代以前,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不才是最好么?那样,即有人穷究宇宙的道,又有人宣扬天下的理,岂不才是真正地造福苍生。
天地本是一体,为何道祖非要将其拆为三份呢?将其拆为天界、灵界、人界,究竟又是据何道理呢?
只是为了让修道之士一心专注于修道么?还是就如天书中直白表明的意思那样,凡尘不由道扰?但是,不也反过来阻碍了道门帮扶凡世么?
就像今次这轮法邪教之劫。我辈修士为了拯救苍生,还必须得经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不正是适得其反的证明么?实在非是“神仙罔顾苍生”,而是因有天条在,神仙顾不得苍生!求得神仙莫求名,求得世名莫求命!
算了,连师父他老人家也没想通这个问题,岂是我这个没有慧根之人能想通的。
只可惜了,阳明师兄既有慧根又有灵根。师父用了五年时间,终究亦未能将其度入道门。否则,二人合力,未尝不能解开,这个道祖天书之谜!
华山仙门。
一药鼎之旁,一老头正在翻阅一本丹药典籍。而那个年轻人,正在帮其整理药草。
“于垒,龙场家那小娃儿,最近在思过崖上呆了那么久,都在干什么呢?”
“回禀师父,徒儿没好靠近,远远看过几眼,好像在向剑派弟子套取剑艺呢!”
“哦?当真稀奇,不去好好专研他师祖向我讨要的《九华剑诀》,剑派剑术有甚好学的?”
“师祖不知,玉飞师弟,好像正是授了剑派之人《九华剑诀》,与其共论剑道呢!”
那老头有些怒了:“简直是胡闹,不知轻重!”
但那年轻人赶紧来宽慰了:“师父且放宽心,玉飞师弟只传了剑诀上篇,而且所传之人亦是仙门选定剑派继承之人。此外,那风不扬师兄的遗物,好像也被玉飞师弟得到了......”
老头听闻这个消息,一下就消了怒气,反倒沉默了起来了,良久才开口道:“这样也好......也算替我,也替我那世俗的徒弟,又了了一段因果吧!”
......
玉飞别了今狐冲,就直接离开华山了。自然也不知道,他无形之中,还替华山仙门做了一件好事儿。还做了好事儿不留名地,既替自己,也替别人了了一段因果。
不过玉飞离开华山以后,并没有直接南下打道回府。而是稍稍绕了一下,取道终南山。瞻仰一下道教全真派的圣地。
自己从家往西安、往贺兰山赶的时候,遇到名山圣地,可都是礼节性地稍稍绕开了的。没想到现在一放慢行程,放松游历,就收获不小。而既然终南山与华山只隔日许路程,就自然乐得一并游览一下,万一另有机缘呢。
因此,玉飞到了终南山地界以后,就同自己在华山时一样,降落于地,徒步游览了。
不过,头几日,他还是先找一处僻静之地,整理一下近日观摩今狐冲使用《九华剑诀》所得。自己费尽心机得来,时间一长忘却了就不好了。
玉飞熟练《九华剑诀》三年有余,自然不能真忘。但理解和使用还是有一定距离,要做到手上也熟悉,还是必须要动手才行。他和今狐冲在一起的时候,可是一直端着架子,没敢动手的!
何况,玉飞还想融合田伯光“快打”的风格。自己出招还没有女人快,可是一直让他耿耿于怀的,何况这女人还是自己心动的!在别人面前,头都抬不起来,还怎么亲近?
所以玉飞就结合自己新得的领悟,以及又快又准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苦练起来了,每日都练到自己手臂酸麻才肯罢休!甚至体力不支后,又交替调剂练习飞剑之法,不让自己每日功课落下。
《九华剑诀》的飞剑篇,本来就是同人界篇一脉相承的,玉飞的飞剑之术也因此又多多少少有些进步!
......
浙江,绍兴,一座坟前。坟前碑,上书“王阳明先生之墓”七个大字。
今日不是什么祭祀节日,坟前竟也燃起了香蜡纸草,甚至还有一坛好酒。是陈涛真人带来的。宣恩县城的事情办完以后,他就来了。
毕竟都三十多年没见了。看到坟墓,不禁让陈涛真人,勾起一幕幕往日画面。
五十个年头之前,他才玉飞般大小。那时,师傅的座下,就还只有他和王力真人呢。对那个向师傅求学而来的,年过三十穿着破麻衣的落魄驿丞,本没有什么好感,还嘲笑他是老骥伏枥呢。而且师傅还要自己二人叫他大师兄,当真是一百个不愿意。
那时,性情温和的师兄,对付自己这些调皮师弟,就很有一套呢!师兄只和师祖谈学问,竟然也能在修炼上对自己指点得头头是道,自己才从此对师兄刮目相看吧!
朝夕相处,一晃就是五年!
后来师兄与师祖争吵而走,师兄那句“神仙罔顾苍生,匹夫胸怀世人”,年少时的自己听了,都觉得热血沸腾。从此,对师兄的胸怀也是更加钦佩。
——愿为世人堕凡尘!连师祖都说,道祖转世为老子在人间传道,金蝉子转世为唐三藏西天取经,也无外乎如是了!
自己在修炼一途迷茫了之后,不是还因此去偷偷追随过师兄么!做那凡夫俗子,征战沙场,平定叛乱。那时多么羡慕他的意气风发!
是在归家途中,眼睁睁看着师兄病逝,自己才又重归于道吧!如此结局,又该如何评判,哪种道,才更加正确呢?
......
用短暂的生命,将道传于世人。或求得长生,投身于探究宇宙的本源大道。
哪一途,才是大道?
其实,如同师祖与师兄两人这般配合,不才是最好的么?或者,又如汉代以前,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不才是最好么?那样,即有人穷究宇宙的道,又有人宣扬天下的理,岂不才是真正地造福苍生。
天地本是一体,为何道祖非要将其拆为三份呢?将其拆为天界、灵界、人界,究竟又是据何道理呢?
只是为了让修道之士一心专注于修道么?还是就如天书中直白表明的意思那样,凡尘不由道扰?但是,不也反过来阻碍了道门帮扶凡世么?
就像今次这轮法邪教之劫。我辈修士为了拯救苍生,还必须得经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不正是适得其反的证明么?实在非是“神仙罔顾苍生”,而是因有天条在,神仙顾不得苍生!求得神仙莫求名,求得世名莫求命!
算了,连师父他老人家也没想通这个问题,岂是我这个没有慧根之人能想通的。
只可惜了,阳明师兄既有慧根又有灵根。师父用了五年时间,终究亦未能将其度入道门。否则,二人合力,未尝不能解开,这个道祖天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