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如靖倚坐着,那姿势并不舒坦。
她双目阖着,看似睡着了,可当外头的疾风撞响窗棂,她随即又会睁开眼睛。
目光也会在一瞬将他锁住。
更鼓声远远传来,他分明背对着里间坐着,却仿佛背后也生了眼睛,知道她在盯着自己。
“大人不妨安心躺下歇息,等到了三更,草民会叫醒大人的。”
本朝逢三、六、九,皇帝视早朝,百官四更天就要候朝。
他心思倒缜密,算到明日逢早朝,也知道她三更要起。
她的眼皮本已沉得不行。
说来奇怪,平时这些酒根本无法让她醉倒,今日越是想要强打起精神,脑子却越是浑噩。
“若不是你们弄出这些把戏,我自是可以安心歇息。”
这是将他与邬进贤视作蛇鼠一窝了,他也不在这上头去辩驳。
“大人是习武之人,本领高强,而草民……”他苦笑,“方才大人也探过了,实在体虚力弱得很。”
她想到那日在崔家,他被那小旗踹倒在地,看着当真弱柳扶风般,方才一探之下,也确信他此言非虚。
“十个崔沭也伤不了大人,草民实在不知,大人在防什么。”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她揉了揉眉心,侧身拉过床内的锦被,连皂靴也未脱,合衣躺了下去。
“若三更天没有叫我,”她闭着眼道,“唯你是问。”
他背对着她,唇角却微微扬起,“听凭大人发落就是。”
他身形坐得直,仿佛一点睡意都没有,只抬手,拿起灯台上的灯簪,挑拨了几下灯芯。
屋里的光随之变得弱了些。
起初里头还能听到她翻身时,衣衫被褥的窸窣声。
到后面,屋子里静下来,静得能听到两人的呼吸声。
--
好冷啊……
聂如靖抱着双臂举目四望,周遭白茫茫一片。
起初她以为那是积雪,仔细看了才发现,那是铺地的月光。
这样亮又这样冷的月光,在她的记忆里,只有药师峰上才有。
她心头一凛,往前走去。
一道背影出现在眼前,那人一身白衣,仿佛要融进月光里。
他立在萧索的山崖上,背影孤寂得,像是天地间一只孤鸿。
“师兄……”
喉咙像是被谁攫住,她张嘴呼喊却发不出声音。
他没有转身,却仿佛知道她的到来。
“你走吧,”他的声音也那样冷,“无量山并不是你的家。”
聂如靖愣愣地,伸了手去。
可其实她与他隔得很远,她身前空空荡荡的,又能抓住什么呢?
“你的生父是被我与师父逼死的,阿离……”
听到这个称呼,她只觉得整颗心都被揪住了,眼眶的泪滚滚而下,烫得像从心口流出的血。
“你恨我,是应该的。”
“我教了你一身武功,便是给了你复仇的机会。”
“无论什么时候,你若想要向我拔剑,只管回来,我都在药师峰上等你。”
聂如靖无力的呼喊,可为什么发不出声音,明明她喊了无数次的“师兄”。
那道背影始终没有转过来,直到真的融进了月光里。
而身侧的月光却凝成了实物,漫天飘洒。
她摊开手去接时,才发现,它们化成了齑粉。
那是被火焚尽后,已经凉透了的烬灰。
“你骗了我,”她茫然四顾,喃喃自语,“你没有等我……”
--
崔沭没什么睡意,人虽在灯下坐着,可思绪总会飘进里间去。
到了下半夜,外头响起阵阵雷声,她却只紧紧闭着眼,并未被惊醒。
崔沭不大放心,迟疑后还是起了身,朝里间走了去。
他看见聂如靖进闭着眼,不住喃喃自语,额上分明已浮起了细密的汗珠,嘴里却说着“冷”。
显然是梦里的呓语。
外头一道闪电划过,银光入窗,照亮她煞白的一张脸,连唇色都是白的。
看这样子是被魇住了。
“大人,”他俯身低声唤,“醒醒!”
她眉头紧紧锁着,等他一连唤了好几声,终于睁开了双眼。
那双眼里竟蓄着泪水,睁得大大的望着他。
“师兄……”
这张脸,她再熟悉不过。
“无量山没了,药师峰没了……”她的声音发着颤,头低垂着。
他闻言一怔。
谁敢相信,以手段狠厉而臭名昭著的聂指挥使,竟会有如此楚楚可怜的一面。
“大人,”崔沭轻轻开口,“那是梦魇,你醒醒。”
她眨了眨眼,浅灰色的眼眸里终于清明了些,眼底却仍翻涌着悲伤与眷恋。
此刻那双清浅瞳孔里,映着他的脸。
“只是梦而已。”
他声音轻得像缓缓漾开的水波,却又似有能濯去晦暗阴霾的能力,将她从梦境的沼泽里拖出来。
“不,不是梦……”她低声呢喃,却又不敢再说下去。
那不只是梦,有的东西,是真的失去了。
她只是不敢回忆,不敢去提醒自己,药师峰上,已经没有人在等着她了。
九年了,数不清的日夜,可其实她几乎连梦都不曾梦到过那个人。
也让她懂得了,什么叫“魂魄不曾入梦来”。
她抬头又看了看崔沭,一定是因为见到如此相似的脸,才让她做了这样的梦。
这或许是一场梦魇,却是不是睁开了眼,就能摆脱和忘却的。
崔沭退开了去,站在床侧。
她缓缓起身,头疼着要裂开一般。
未散尽的酒意全都堆积在胸口,闷得生疼,她只觉得舌头都是苦的,只能撑在床边,胸膛起伏着,大口呼吸。
过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外头早已风雨大作,淹没了更鼓声。
可他一直守到此刻,一瞬也不敢合眼,便估摸着答,“离三更大约还剩半个时辰。”
那就没必要再躺着了,她掀开身上的被子。
正要起身,胸腹一股秽气用上来,她捂着嘴,冲他指了指外间门边那只痰盂。
崔沭明白她想吐。
刚起身,就见她张嘴干呕。
拿痰盂是来不及了,他不假思索,极快脱下自己外袍,摊开在她身前。
她摇头摆手,想要忍住。
手紧攥着前襟,眉眼皱成了一团,却已不受控制,身子一抖,“哇”地一下吐了出来,也吐到了他的衣袍上。
聂如靖闻着那股味已是无法忍受,却见他眉头也没皱一下,只将外袍包成一团,走到外间去。
如今他身上就只剩了里衣,聂如靖却听到他脚步声近,又走到了里间来。
眼前一暗,烛光被挡住了一些,是他蹲下了身。
她目光复杂,低垂着不想看他的眼睛。
方才梦醒时已失态,现下又这般狼藉,最狼狈的样子都让他瞧见了。
即便不是作为堂堂锦衣卫的堂官,要维护自己官威体面以及锦衣卫的门面,单是她自己,在一个外人面前如此出丑,此刻要说不难堪,那一定是假话。
她有些自恼,更不愿去看他。
“没关系。”他低低道,那双眸子又清又亮,似能抚慰人心。
她转头,见眼前修长的指节间,握着一只瓷杯。
他竟已倒好了一杯茶,在此刻递到她身前。
“来,清一下口。”
她无言地接过。
“等等,我去拿漱盂来。”
等她漱了口,便见他拿漱盂时,还留心拿了巾帕。
擦干净了唇边水渍,他接过帕子,出去洗好拧了又拿进来,再度递给了她。
她接过,去擦头脸上的汗。
两人谁也没有再说话,仿佛生出了某种默契来。
被他服侍这一遭,聂如靖到底没有再说什么难听的话,只生硬地低声道,“多谢。”
“是草民有求在先,大人不必言谢。”
她的心随之一松。
他这番殷勤实是有所求罢了,自然是巴不得能有个能尽心力的机会。
听着外头的声音,她起了身,走到外间的窗外,“下雨了?”
“后半夜就开始下了。”他也走到了她身后。
她想到,他可能一直都没有合过眼。
胸中仍有燥意涌动,她推开了窗扉,让雨夜的寒风吹到面上,好让头脑能更加清明。
站了一会儿,头脸上已沾了不少水汽。
身后脚步声响起,不等她回头去看,一双手从她身侧伸出,将两扇木扉再度合上。
仿佛知道她不会同意,所以压根没打算开口询问。
“大胆!”她虽板着脸,可声音轻飘飘的,没多少威慑,便显得色厉内荏。
“大人这会儿体内虚热,若再受寒气相激,早朝时只会更难受。”
他的语气里,其实带了一点难以言说的亲昵。
可若要恼怒训斥,又实在是被他摸清了心思,她自是要以早朝为重,便没有再说什么,缓步走到桌前坐下。
他提过茶壶,又倒了杯茶递到她身前。
她默然接过,递到唇边。
一口茶汤下肚,那股清新凉意一下子沁入心脾,仿佛将体内的浊气都涤荡尽了。
不经意地一抬眼,目光却又落到了他的面上。
他这个人,说他无礼吧,言辞举动也算得宜,让人挑不到什么错处来。
可若说他有礼,每每与她目光相接时,他从来不躲不避,就那样直直与她对视,哪有半点君子之风。
最终还是她率先撇开了眼去。
雨声敲击窗棂,滴滴答答地响在耳侧,倒不嘈杂,反而更加凸显此刻一室的静谧。
灯下对坐,听夜雨秋声,本是件雅事。
只可惜,时机不对,人也不对。
“听说你在怀远军中待过?”她闲话家常般问。
“是。”
她轻轻摇头叹道,“只听说削尖脑袋要入京的,没见过还要找门路去边关的。”
姚文焕呈上的册子里,清楚记着他的生平。
当初在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能录科,靠着崔家本家的门路,投到怀远军中,随军做了个小文书。
可本朝重文轻武,行伍里压根没什么前途,再没出路的人,也不会想到去投军。
像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她也更是好奇。
“你待了多久?”
“五年,去年返的京。”
“为何回来?”
“不怕大人笑话,”他语气虽似赧然,眸光却淡淡的,“草民身子弱,扛不住边关寒苦。”
“怀远即便在六镇里,也是最远最苦的,”她盯着轻晃的烛光,认真地道,“你不必这样菲薄自己,严琅的手底下没有孬种,这我是清楚的。”
六镇在朝中一直饱受争议,他实在没料到,会从她口中听到这番话来。
她抬眼时看到他讶然的眼神,轻笑道,“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我同你们将军相交虽不深,却也是打过些交道的,就连怀远,我也去过。”
“弘元十四年的腊冬,大人到的怀远。”
她不过随口一提,谁知他竟能这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下轮到她惊愕了,“记得这样准……怎么我却不记得,在军营里见过你?”
严琅本就屡受朝中言官攻讦,弘元十四那年,有官员参他外通柔然,她当时掌镇抚司印,奉皇命带着手下前往边关,探查严琅是否有通敌之嫌。
办的案子太多,已不太记得清其中的种种细节。
可他这张脸,当时只要看上一眼,她也不会忘了。
“草民当时不过军中的一个小小文书,哪能有幸见到大人尊驾。”
“当时为了不让严琅有所准备,我们刻意掩了消息,等已到了怀远,才让他知道,又怕扰乱军心,查案时刻意没有声张,所以当时见的人也不多。”
她想起刚到怀远军营时,严琅起初并没能辩出她是女子,等她开口时,被吓了一跳。
那反应,现在想来也有些好笑。
“当时严将军受人诬陷,若非大人亲自到怀远查清真相,又在陛下面前进言,将军与整个怀远军,都要给冤死了,军中将士无不感念大人之恩。”
“这我可不敢居功,那是陛下天恩,再说了,这天下的安定,不是用文官的纸笔,而是用边镇官军性命换来的,冤了谁也不该冤了你们。”
他却笑了笑道,“看来受了冤的,也不止怀远军。”
她不解其意地看向他。
“就凭大人这番话,也足见得,大人在外的声名,也是不实的。”
世人皆将她视为奸佞,都说她弄权营私,残害忠良。
可若是如此,她当初又怎么还会费心费力为怀远军正名。
受了冤的,自然也有她。
她被他的话说得微怔,旋即又一笑。
她一贯不爱听奉承话,也不得不承认,他很是会奉承人。
不像其他人,说的都是阿谀却虚伪至极的话,他说人好话都说得点到为止。
“你这人,似乎不简单呐。”
她双目阖着,看似睡着了,可当外头的疾风撞响窗棂,她随即又会睁开眼睛。
目光也会在一瞬将他锁住。
更鼓声远远传来,他分明背对着里间坐着,却仿佛背后也生了眼睛,知道她在盯着自己。
“大人不妨安心躺下歇息,等到了三更,草民会叫醒大人的。”
本朝逢三、六、九,皇帝视早朝,百官四更天就要候朝。
他心思倒缜密,算到明日逢早朝,也知道她三更要起。
她的眼皮本已沉得不行。
说来奇怪,平时这些酒根本无法让她醉倒,今日越是想要强打起精神,脑子却越是浑噩。
“若不是你们弄出这些把戏,我自是可以安心歇息。”
这是将他与邬进贤视作蛇鼠一窝了,他也不在这上头去辩驳。
“大人是习武之人,本领高强,而草民……”他苦笑,“方才大人也探过了,实在体虚力弱得很。”
她想到那日在崔家,他被那小旗踹倒在地,看着当真弱柳扶风般,方才一探之下,也确信他此言非虚。
“十个崔沭也伤不了大人,草民实在不知,大人在防什么。”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她揉了揉眉心,侧身拉过床内的锦被,连皂靴也未脱,合衣躺了下去。
“若三更天没有叫我,”她闭着眼道,“唯你是问。”
他背对着她,唇角却微微扬起,“听凭大人发落就是。”
他身形坐得直,仿佛一点睡意都没有,只抬手,拿起灯台上的灯簪,挑拨了几下灯芯。
屋里的光随之变得弱了些。
起初里头还能听到她翻身时,衣衫被褥的窸窣声。
到后面,屋子里静下来,静得能听到两人的呼吸声。
--
好冷啊……
聂如靖抱着双臂举目四望,周遭白茫茫一片。
起初她以为那是积雪,仔细看了才发现,那是铺地的月光。
这样亮又这样冷的月光,在她的记忆里,只有药师峰上才有。
她心头一凛,往前走去。
一道背影出现在眼前,那人一身白衣,仿佛要融进月光里。
他立在萧索的山崖上,背影孤寂得,像是天地间一只孤鸿。
“师兄……”
喉咙像是被谁攫住,她张嘴呼喊却发不出声音。
他没有转身,却仿佛知道她的到来。
“你走吧,”他的声音也那样冷,“无量山并不是你的家。”
聂如靖愣愣地,伸了手去。
可其实她与他隔得很远,她身前空空荡荡的,又能抓住什么呢?
“你的生父是被我与师父逼死的,阿离……”
听到这个称呼,她只觉得整颗心都被揪住了,眼眶的泪滚滚而下,烫得像从心口流出的血。
“你恨我,是应该的。”
“我教了你一身武功,便是给了你复仇的机会。”
“无论什么时候,你若想要向我拔剑,只管回来,我都在药师峰上等你。”
聂如靖无力的呼喊,可为什么发不出声音,明明她喊了无数次的“师兄”。
那道背影始终没有转过来,直到真的融进了月光里。
而身侧的月光却凝成了实物,漫天飘洒。
她摊开手去接时,才发现,它们化成了齑粉。
那是被火焚尽后,已经凉透了的烬灰。
“你骗了我,”她茫然四顾,喃喃自语,“你没有等我……”
--
崔沭没什么睡意,人虽在灯下坐着,可思绪总会飘进里间去。
到了下半夜,外头响起阵阵雷声,她却只紧紧闭着眼,并未被惊醒。
崔沭不大放心,迟疑后还是起了身,朝里间走了去。
他看见聂如靖进闭着眼,不住喃喃自语,额上分明已浮起了细密的汗珠,嘴里却说着“冷”。
显然是梦里的呓语。
外头一道闪电划过,银光入窗,照亮她煞白的一张脸,连唇色都是白的。
看这样子是被魇住了。
“大人,”他俯身低声唤,“醒醒!”
她眉头紧紧锁着,等他一连唤了好几声,终于睁开了双眼。
那双眼里竟蓄着泪水,睁得大大的望着他。
“师兄……”
这张脸,她再熟悉不过。
“无量山没了,药师峰没了……”她的声音发着颤,头低垂着。
他闻言一怔。
谁敢相信,以手段狠厉而臭名昭著的聂指挥使,竟会有如此楚楚可怜的一面。
“大人,”崔沭轻轻开口,“那是梦魇,你醒醒。”
她眨了眨眼,浅灰色的眼眸里终于清明了些,眼底却仍翻涌着悲伤与眷恋。
此刻那双清浅瞳孔里,映着他的脸。
“只是梦而已。”
他声音轻得像缓缓漾开的水波,却又似有能濯去晦暗阴霾的能力,将她从梦境的沼泽里拖出来。
“不,不是梦……”她低声呢喃,却又不敢再说下去。
那不只是梦,有的东西,是真的失去了。
她只是不敢回忆,不敢去提醒自己,药师峰上,已经没有人在等着她了。
九年了,数不清的日夜,可其实她几乎连梦都不曾梦到过那个人。
也让她懂得了,什么叫“魂魄不曾入梦来”。
她抬头又看了看崔沭,一定是因为见到如此相似的脸,才让她做了这样的梦。
这或许是一场梦魇,却是不是睁开了眼,就能摆脱和忘却的。
崔沭退开了去,站在床侧。
她缓缓起身,头疼着要裂开一般。
未散尽的酒意全都堆积在胸口,闷得生疼,她只觉得舌头都是苦的,只能撑在床边,胸膛起伏着,大口呼吸。
过了好一会儿,才哑着嗓子问,“什么时辰了?”。
外头早已风雨大作,淹没了更鼓声。
可他一直守到此刻,一瞬也不敢合眼,便估摸着答,“离三更大约还剩半个时辰。”
那就没必要再躺着了,她掀开身上的被子。
正要起身,胸腹一股秽气用上来,她捂着嘴,冲他指了指外间门边那只痰盂。
崔沭明白她想吐。
刚起身,就见她张嘴干呕。
拿痰盂是来不及了,他不假思索,极快脱下自己外袍,摊开在她身前。
她摇头摆手,想要忍住。
手紧攥着前襟,眉眼皱成了一团,却已不受控制,身子一抖,“哇”地一下吐了出来,也吐到了他的衣袍上。
聂如靖闻着那股味已是无法忍受,却见他眉头也没皱一下,只将外袍包成一团,走到外间去。
如今他身上就只剩了里衣,聂如靖却听到他脚步声近,又走到了里间来。
眼前一暗,烛光被挡住了一些,是他蹲下了身。
她目光复杂,低垂着不想看他的眼睛。
方才梦醒时已失态,现下又这般狼藉,最狼狈的样子都让他瞧见了。
即便不是作为堂堂锦衣卫的堂官,要维护自己官威体面以及锦衣卫的门面,单是她自己,在一个外人面前如此出丑,此刻要说不难堪,那一定是假话。
她有些自恼,更不愿去看他。
“没关系。”他低低道,那双眸子又清又亮,似能抚慰人心。
她转头,见眼前修长的指节间,握着一只瓷杯。
他竟已倒好了一杯茶,在此刻递到她身前。
“来,清一下口。”
她无言地接过。
“等等,我去拿漱盂来。”
等她漱了口,便见他拿漱盂时,还留心拿了巾帕。
擦干净了唇边水渍,他接过帕子,出去洗好拧了又拿进来,再度递给了她。
她接过,去擦头脸上的汗。
两人谁也没有再说话,仿佛生出了某种默契来。
被他服侍这一遭,聂如靖到底没有再说什么难听的话,只生硬地低声道,“多谢。”
“是草民有求在先,大人不必言谢。”
她的心随之一松。
他这番殷勤实是有所求罢了,自然是巴不得能有个能尽心力的机会。
听着外头的声音,她起了身,走到外间的窗外,“下雨了?”
“后半夜就开始下了。”他也走到了她身后。
她想到,他可能一直都没有合过眼。
胸中仍有燥意涌动,她推开了窗扉,让雨夜的寒风吹到面上,好让头脑能更加清明。
站了一会儿,头脸上已沾了不少水汽。
身后脚步声响起,不等她回头去看,一双手从她身侧伸出,将两扇木扉再度合上。
仿佛知道她不会同意,所以压根没打算开口询问。
“大胆!”她虽板着脸,可声音轻飘飘的,没多少威慑,便显得色厉内荏。
“大人这会儿体内虚热,若再受寒气相激,早朝时只会更难受。”
他的语气里,其实带了一点难以言说的亲昵。
可若要恼怒训斥,又实在是被他摸清了心思,她自是要以早朝为重,便没有再说什么,缓步走到桌前坐下。
他提过茶壶,又倒了杯茶递到她身前。
她默然接过,递到唇边。
一口茶汤下肚,那股清新凉意一下子沁入心脾,仿佛将体内的浊气都涤荡尽了。
不经意地一抬眼,目光却又落到了他的面上。
他这个人,说他无礼吧,言辞举动也算得宜,让人挑不到什么错处来。
可若说他有礼,每每与她目光相接时,他从来不躲不避,就那样直直与她对视,哪有半点君子之风。
最终还是她率先撇开了眼去。
雨声敲击窗棂,滴滴答答地响在耳侧,倒不嘈杂,反而更加凸显此刻一室的静谧。
灯下对坐,听夜雨秋声,本是件雅事。
只可惜,时机不对,人也不对。
“听说你在怀远军中待过?”她闲话家常般问。
“是。”
她轻轻摇头叹道,“只听说削尖脑袋要入京的,没见过还要找门路去边关的。”
姚文焕呈上的册子里,清楚记着他的生平。
当初在中了秀才后,却屡试不能录科,靠着崔家本家的门路,投到怀远军中,随军做了个小文书。
可本朝重文轻武,行伍里压根没什么前途,再没出路的人,也不会想到去投军。
像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她也更是好奇。
“你待了多久?”
“五年,去年返的京。”
“为何回来?”
“不怕大人笑话,”他语气虽似赧然,眸光却淡淡的,“草民身子弱,扛不住边关寒苦。”
“怀远即便在六镇里,也是最远最苦的,”她盯着轻晃的烛光,认真地道,“你不必这样菲薄自己,严琅的手底下没有孬种,这我是清楚的。”
六镇在朝中一直饱受争议,他实在没料到,会从她口中听到这番话来。
她抬眼时看到他讶然的眼神,轻笑道,“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我同你们将军相交虽不深,却也是打过些交道的,就连怀远,我也去过。”
“弘元十四年的腊冬,大人到的怀远。”
她不过随口一提,谁知他竟能这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下轮到她惊愕了,“记得这样准……怎么我却不记得,在军营里见过你?”
严琅本就屡受朝中言官攻讦,弘元十四那年,有官员参他外通柔然,她当时掌镇抚司印,奉皇命带着手下前往边关,探查严琅是否有通敌之嫌。
办的案子太多,已不太记得清其中的种种细节。
可他这张脸,当时只要看上一眼,她也不会忘了。
“草民当时不过军中的一个小小文书,哪能有幸见到大人尊驾。”
“当时为了不让严琅有所准备,我们刻意掩了消息,等已到了怀远,才让他知道,又怕扰乱军心,查案时刻意没有声张,所以当时见的人也不多。”
她想起刚到怀远军营时,严琅起初并没能辩出她是女子,等她开口时,被吓了一跳。
那反应,现在想来也有些好笑。
“当时严将军受人诬陷,若非大人亲自到怀远查清真相,又在陛下面前进言,将军与整个怀远军,都要给冤死了,军中将士无不感念大人之恩。”
“这我可不敢居功,那是陛下天恩,再说了,这天下的安定,不是用文官的纸笔,而是用边镇官军性命换来的,冤了谁也不该冤了你们。”
他却笑了笑道,“看来受了冤的,也不止怀远军。”
她不解其意地看向他。
“就凭大人这番话,也足见得,大人在外的声名,也是不实的。”
世人皆将她视为奸佞,都说她弄权营私,残害忠良。
可若是如此,她当初又怎么还会费心费力为怀远军正名。
受了冤的,自然也有她。
她被他的话说得微怔,旋即又一笑。
她一贯不爱听奉承话,也不得不承认,他很是会奉承人。
不像其他人,说的都是阿谀却虚伪至极的话,他说人好话都说得点到为止。
“你这人,似乎不简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