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战?

    陆岚这是在搞什么?陛下没有开口,众卿也不急着表态,但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汇集在陆侍卿身上。

    陆岚手心粘腻一片,她知道陛下甚至群臣都在等她解释,此次一番,稍不留神说错一句话,等待她的就是万劫不复。

    可她不能退,反倒得漂漂亮亮、言之有物的应付,攥紧了手中的笏板,她仔细斟酌,冷静开口。

    “自圣朝初年,匈奴肆虐至今,烧杀抢掠,屡教不改,发动大小战役不下四十,伤我大昭军民难以数计,西北子民苦其久矣。”

    “历数积年战争之失,除却武器辎重,军饷抚恤,所出竟然以‘恩赐’为多,彼杀我子民,掠我财宝,其后得‘恩赏’万千,怪也。”

    “陛下登基以来,仅昭通九年间,彼方犯境足有六次。”

    “昭通元年,恰逢西北大灾,匈奴大军压境,迅速占领永安,惇和,长平,屠城血洗,奸.淫夫郎,杀我大昭子民不下三千。”

    “后镇北侯率领我方大军杀退敌军千里,直击王庭,匈奴降,来京议和,俯首称臣,献良马千匹,玛瑙珍宝若干,西北安宁三年。”

    “昭通四年,牙帐异主,彼方公然撕毁和约,与南属国云越联合,南北夹击。镇北侯与威武侯分别奔赴西北、云越,此次我方惨胜。”

    “威武侯以我大昭军民数万,换云越再次归顺,其重伤不治,客死她乡,云越王自刎谢罪,云越皇室改姓。”

    “而西北匈奴,谢小将军被其困绞,百人与敌数千同归于尽,尸骨未寒,彼方以议和之名,朝臣以圣朝肚量,接受议和。”

    “此后数年,云越无事,而西北,安定不过一年有余。”

    “昭通五年,匈奴再次进犯,镇北候首战告捷,彼方议和。”

    “昭通六年,彼方再犯,首战大败,占永安,我军回击胜,未等拿回失地,议和,还我永安,长平再盟。”

    “昭通七年……”

    陆岚的声音不疾不徐,众卿的神情由缓转急,刚开始的一切还能算是老生常谈,可逐渐她娓娓道来,一一列举,是个人都感觉到了不对。

    平铺直叙的言语,代表的是西北军民的血泪。威武侯死,府中夫儿小心低调,谢小将军死,镇北侯忍痛被迫议和,六次大战,是英灵血泪,将士枯骨。

    众卿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议和,可生为大昭人,再多冷血,不敢一言。

    陆岚低垂眉眼,没人打断,她就按着节奏一步步深入讲述,罗列完历次战役,她自顾自总结。

    “直击王庭,不过休战三年,以死同归,不过两年,后草草议和,年年又战,名为议和,实为挑衅罢了。”

    挑衅什么呢?赌的就是可笑的圣朝度量,而朝臣,也的确愿意接受这份带着挑衅、轻视、肆无忌惮的“和平”。

    陆岚垂眸淡淡继续。

    “众卿所言‘拒战’之由,一为国库空虚,百姓辛劳,二为大昭气度,圣朝心胸,三则以为匈奴有教化之势,徐图有安稳之法。”

    “我答其一,为镇边防,西北大军扩至二十余万,自昭通五年至今,年年又犯,不得缩减。此间所耗粮草,辎重,军饷等不再少数,另每予匈奴‘恩赐’之重,诸位皆有所共观,国库空虚,或不在战,议和祸矣。”

    “另大昭律法兵役三年,奈何边关不稳,已延后一年有余,家中青壮离家难还,徒增辛苦,子在边关时有死伤之患,徒增忧思,军备所供日多,徒增赋税。百姓之苦,或不在战,久战祸矣。”

    “我答其二,议和之初,使臣亲至我朝,五体投地,送宝物不计其数,‘恩赏’所加,愧不敢受,再三推辞,大昭胸襟宽广,饶恕彼方粗鄙,予以教化,此为君臣和美。”

    “但议和之后,长平草草,不肯赴京,所献劣马毛匹,换我金玉,彼方年年来犯,哪有臣服之心?”

    “此时议和,非容人之量,是懦弱之心;非安抚之责,是纵容之态;非利民之措,是伤民之施。彼方非有恳切之心,大昭何谈气度胸怀?”

    “我答其三,自昭通五年之后,议和之速愈快,文书之言愈雅,犯境之行愈缓,众卿以为其有教化之势,奈何若不愿战,何故年年来犯?若有温文之风,何故行强盗之实?若有臣服之意,何故不肯来京朝礼?”

    “议和为久战,教化为虚言,彼方实则狡诈野蛮日胜。以‘议和’为策,疲劳西北军心,削弱大昭之本,获取‘恩赐’之财,古人云‘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当以为戒。”

    “故而,微臣恳请——”

    陆岚直直跪下,笏板过顶,闭眼扬声。

    “战!”

    鸦雀无声,众人恍然想起,陆岚正是昭通元年科举初试的状元娘,力压一众世家贵女,可她自请外调归来后,一直并不打眼,众人恍然回神,寒门出身的她一步步做到了吏部侍卿的位置。

    而今日陛下当堂一问,这位曾经的状元娘名副其实,才华横溢,见解不凡。

    一时竟然没有人敢轻易上前与她辩论,历来老生常谈的借口顾虑,她一一解答,众卿从漫不经心到悉心静听,直到最后,也忍不住升起一阵豪情。

    是啊,战!

    可惜,没有人敢应声,陆岚仍然跪在原地,而朝臣的目光轻轻放在上首端坐的陛下身上,屏住呼吸等待着。

    “爱卿所言有理。”

    陛下的嗓音波澜不惊,这赞许的话第三次出现,已经不算是表态,反倒是和稀泥般的模棱两可,众卿是彻底看不透陛下的心思了。

    兵部尚书姜穗本满眼欣赏地看着陆岚,甚至在场主战的对陆岚都满心赞许,武将不如文臣能言善辩,大多被怼的哑口无言,文臣又大多懦弱怕事,本以为兵部尚书姜穗能开口就是天降好事。

    结果陆岚看着不声不响,却也是正气凛然,英勇果干,最主要还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啊,这小话一套一套,说得谁都心动啊。

    兵部尚书姜穗都觉得这次战怕是稳了,可陛下这么不咸不淡一句,她这心里又没底了。

    抱着一点期望,她眼巴巴等陛下再次发话,萧御的确也开口了。

    “陆爱卿免礼,朕当年钦点的状元娘果真霞姿月韵、才华横溢,只是在吏部当个侍卿,未免屈才了。”

    按照往常,陛下这样盛赞,必定是极为欣赏,此人一定一步登天,可今天一则陆侍卿身上还有儿子的烂事,二则陛下的态度莫测,语气平平淡淡地甚至听不出是赞扬还是嘲讽,陆岚却不能在意这到底是什么,只是叩首。

    “陛下过誉,臣愧不敢当。”

    陆岚说这些,根本不是为了劝陛下同意主战,更不是为了出风头,绞尽脑汁,所求不过自保。

    甚至,在开口之前,她就早就预料到无论她说什么,甚至她如何口吐莲花、巧言善变,陛下都不会放在心上,可她要是不能如了陛下的意,等待她的绝对不是她想看到的。

    “爱卿何必谦虚,既有如此谋略眼界,朕不忍浪费,即日擢陆岚为刑部尚书,兼凤阁常卿之职。”

    “至于西北之事——”

    萧御顿了顿,众卿屏息凝神,萧御凤眸微垂,

    “容后再议吧。”

    “陛下!”

    兵部尚书姜穗万万没想到还是这样的结果,虽然陛下没有直言拒绝,但既然没有应下,最后无非还是一如往昔的和谈,她不甘出声,却被身旁的下属拉住。

    “静——”

    萧御没有在意她的失礼,微微抬眸,宫侍唱声,姜穗不得不安静下来,陆岚还跪在那儿,她没想到自己不仅是躲过一劫,还会被陛下拔擢。

    从吏部侍卿到刑部尚书,算得上一步登天,更何况兼凤阁常卿,最近几年,凤阁势大,个中大臣算得上陛下的心腹爱臣,更何况,还不只是少卿,而是常卿。

    “微臣陆岚,谢主隆恩!”

    陆岚暗暗咬了咬舌尖,血腥味弥漫,她料不到陆意的出其不意,料不到陛下的当堂发问,也料不到陛下还记得她这个当年状元,更料不到今日的升迁。

    可不管怎么样,这是好事。

    也只能是好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宫侍尽职尽责地传唱,而一切也终于回到原点。

    陆岚擢任刑部尚书,那么原本的刑部尚书呢?

    “臣礼部侍卿有本启奏!”

    终于来了,众卿目光炯炯地看着出列的礼部侍卿,做好了随时出列的准备。

    “奏——”

    “回禀陛下,臣以为,按照我大昭例律,朝臣考核升贬,当有吏部负责,朝臣失度弹劾,当有御史负责,朝臣审讯关押,当有京兆府大理寺看管,朝臣夺官封府,当有罪证御旨。”

    “今未经调查,未有罪证,未下御旨,原刑部尚书严慎被关押至昭狱,夺官封府,未按常律,臣窃以为此不合律法,不合礼制。”

    “微臣听闻此事因宫主怨愤所致,严家母女三人竟都因此入狱,尚书大人为国为民,刚正不阿,若仅因宫主蒙屈,祸及尚宫,不应牵连朝臣,以至于家中庶女幼儿,兹事体大,请陛下三思论处!”

    礼部侍卿慷慨激昂,毕竟此事不仅是她为一位老臣申冤,更是为朝中诸卿共争大义,更何况,这次她们怎么讲都占理,还刻意没有提及两位皇女,给足了陛下面子。

    不会被拒绝的,她信誓旦旦,可下一刻,太女却轻轻笑了笑。

    在肃穆的朝堂,这一声轻笑很明显,众人寻声看去,太女出列。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

    萧御颔首,萧昕转身。

    “这位大人,”

    萧昕凤眸淡淡扫去,明明自己半句没有攀扯太女,理应问心无愧,而且她可是仗义执言,可不知怎的,礼部侍卿还是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僵硬地和太女对视,萧昕笑了笑。

    “您说的在理,只是,谁说严家一事,仅仅是因为宫主愤懑的?”

章节目录

谁懂?听说本殿是疯批反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次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次醉并收藏谁懂?听说本殿是疯批反派最新章节